西班牙为什么不殖民摩洛哥
㈠ 非洲资源丰富黄金储备也高,西班牙怎么还去美洲殖民
大航海时代之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当地丰富的黄金白银,让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垂涎欲滴。它们迅速瓜分了这片土地,建立起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开始了疯狂的掠夺。
仅16世纪到18世纪两百多年间,西班牙在墨西哥和秘鲁,所掠夺的白银就达到1亿公斤,黄金300多吨。
不过,跟西班牙近在咫尺的非洲相比,美洲大陆的金银储量就不值一提了。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非洲的钻石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0%,黄金储量占世界总量50%,均居世界第一位。
这就让人疑惑了,同样为了掠夺金银,放着身边的非洲大陆不殖民掠夺,却去遥远的美洲殖民,西班牙人为何要舍近求远呢?
(黑奴贸易)
三、难以征服的非洲。
欧洲国家对非洲的兴趣,起始于黑奴贸易时期。当时,除了巴西被葡萄牙占领外,其它美洲土地,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当地建立种植园,搞农业生产,急需大量的劳工。强壮的黑人成为奴役劳动力的首选,黑奴贸易应运而生。
欧洲国家争先恐后进入非洲,通过战争俘虏当地黑人,然后转卖给美洲的庄园。不过这些西欧军队在战争中并不占优势,有时还处于下风和劣势。
1515年,葡萄牙在进攻摩洛哥的阿尔梅亚海战中,4000多士兵战死。大量葡萄牙人被俘后,被卖给农场主做奴隶。
1560年,西班牙夺取了突尼斯的北非海盗基地。但控制北非的奥斯曼帝国派出的援军,挫败西班牙,81艘舰船损毁,7000余人丧命。
1570年,葡萄牙近1500人的冒险队,远征津巴布韦黄金产地莫诺塔帕。但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因为蚊虫叮咬染病。加上非洲黑人袭击、瘟疫肆虐,近90%的队员客死他乡。
1578年,葡萄牙利用摩洛哥内乱时机,登陆北非。结果深陷包围圈,国王塞巴斯蒂昂坠河淹死,全军24000人战死或被俘。
正是有了这些前车之鉴,西班牙人对于仅一峡之隔的非洲,才心存畏惧,不敢进犯,从而远走美洲。
19世纪时,南非发现了巨大的金刚石、黄金矿藏。欧洲国家争先恐后,深入非洲腹地,疯狂抢夺地盘。但此时的西班牙,连美洲的殖民地都已所剩无几,早已风光不再,自然也没有实力参与角逐了。
㈡ 当初西班牙为什么不殖民非洲
事实上,西班牙并不是没有在非洲进行殖民,十四世纪当西班牙获得统一兵力强盛,曾一度殖民过非洲沿海地区,但并没有深入到的内陆。直到今天西班牙仍声称在非洲北部有两个自治市,并且赤道几内亚这个独立的国家也仍在使用西语。只是在当时的西班牙国王看来,拉美是一个黄金遍布的好地方,而黑奴贸易还没有兴起,因而并没有必要在无利可图的非洲进行大规模的殖民。而法国是同英国,荷兰一同崛起的,在时间节点上比西班牙晚了近三个世纪!等到非洲的黑奴贸易正火热,西班牙已经没落了。
㈢ 摩洛哥地中海沿岸的很多城市和小岛,为何会惨被西班牙占领
因为15世纪左右,西班牙发动殖民侵略,那时候距离西班牙最近的就是摩洛哥的休达港口(于1415年被占领,而过之间差一个直布罗陀海峡),之后西班牙四处吞并摩洛哥周边的岛屿(虽然当时摩洛哥并没有成立,但从历史渊源来讲的确应当属于摩洛哥)。而期间摩洛哥与西班牙也发生过冲突,但是摩洛哥实力弱,根本打不赢西班牙,所以被占领也就显得再正常不过。的确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这之后就造成摩洛哥附近岛屿大都被西班牙占领,进而影响到了摩洛哥在地中海沿岸的发展,然后最有趣的就是摩洛哥每天出海的船只都要经过西班牙领地,而离摩洛哥港口最近的西班牙领地也就仅仅200米而已。当然摩洛哥经常在国际上控诉西班牙,但这些陈年旧账依旧没有改变,摩洛哥失去了地中海沿岸绝大部分利益后,也曾南下占领西撒哈拉的领地。
㈣ 西班牙在1939年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但为什么没有加入轴心国和参加二战
1939年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在二战是中立的。
二次大战期间,德国与意大利要求佛朗哥回报,让德军取道西班牙攻打英属直布罗陀,并逼迫西班牙加入轴心国的阵营。但佛朗哥鉴于国内饥荒问题,亟需美国及同盟国的谷物与石油援助,以及不看好轴心国会赢得最后胜利,于是摆荡于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尽量不卷入冲突中,让西班牙于二次大战期间的伤害降至最低。
了解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的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随时都有放弃中立、投入纳粹———法西斯联盟怀抱的可能,但直到二战结束,西班牙政府都保持了中立。这是为什么呢?历史学家们在研究这一现象时也难以取得一致意见。1997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教授戴维·斯塔福德在研究丘吉尔二战时期的信件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原来是丘吉尔的“金钱外交”“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方向”。
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当时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大陆节节胜利,而居于重要战略位置的西班牙,其政府随时都可能投降纳粹。对于英国来说,德国如果控制了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那将是一场灾难———地中海的战略运输线将被封锁。
丘吉尔在分析了佛朗哥政府的内部势力之后,决定收买一些对佛朗哥有影响力的西班牙高级指挥官。他专门拨出一笔资金用于这项绝密行动:由英国国库在一家瑞士银行的纽约分行存入1000万美元。戴维·斯塔福德教授说:“这笔钱很可观,但是,鉴于涉及的事情重大,用于收买西班牙军人就显得不是很多了。” 他在研究丘吉尔当年的信件时发现了这个收买事件。戴维·斯塔福德说:“西班牙同德国联合在一起可能会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方向。”
实现收买计划,丘吉尔靠的是英国驻马德里大使馆武官艾伦·希尔加思。这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过伤的海员曾在玻利维亚勘探过金矿,之后在北非执行过使命。当时他在西班牙的任务是,监视纳粹德国潜艇的活动情况,同时为防范希特勒入侵西班牙作准备。在接到丘吉尔首相关于向一些西班牙军人账户转钱的命令之后,这位英国军官便同银行家胡安·马奇进行了接触。马奇在一战中曾帮助过英国的情报机构,并在西班牙内战时期资助过佛朗哥。马奇的任务是,向那些表明准备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联合意愿的西班牙军官送钱。丘吉尔的助手们曾对起用马奇有非议,但丘吉尔认为:“马奇利用邪恶的方法赚钱这个事实目前绝不会损害他对我们的价值。”
马奇根据每个西班牙军官的业绩送钱。1940年底,几乎所有的钱都进了西班牙军官的腰包。比如,安东尼奥·阿兰达将军当时是西班牙军事学院院长,被认为是佛朗哥的继承人之一。他得到了200万美元。
一直到战争结束时,西班牙都保持着中立,虽然弄不清楚丘吉尔的“金钱外交”是否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确实起到了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wjsms.net/home/web/jiaoyanzuzhuye/hj/ReadNews.asp?NewsID=618
http://spaces.msn.com/valyang/
西班牙内战和佛朗哥时代
战争的失败在西班牙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引起人们的反思。西班牙社会各阶层纷纷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发展经济、强化教育,以重振国家。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西班牙,社会主义党、共产党相继成立,工人运动有了较大发展,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在1931年4月12日市政选举中,左翼势力获胜;14 日在巴塞罗那、圣塞巴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国;在马德里,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临时政府;阿方索十三世自愿流亡国外。同年6月28日共和派举行全国大选,宣布宗教自由,12月通过了新的《宪法》,新政府着手进行农业、教育、区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与此同时,一些右翼政党(如长枪党)相继成立。在 1933年11月的大选中,右派政党获胜,一些新法律(如农业改革基本法)被废止,1932年政变军人被赦免。中央政府与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发生冲突, 1934年月10月爆发革命,被军队残酷镇压。1936年2月由共和左翼、社会党、共和联盟、共产党等组成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阿萨尼亚政府宣布全国大赦,恢复农业改革及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加利西亚等地区的区域自治。1936年5月阿萨尼亚当选共和国总统,卡萨雷斯-吉罗加组阁。然而左右两派冲突不断,反对党领导人卡尔沃-索特罗被暗杀成为内战的导火线。1936年7月17日梅利亚驻军叛乱,18日漫延到全国,佛朗哥取得了驻摩洛哥军队的领导权,西班牙内战爆发。
叛乱军队在塞维利亚、巴利阿里、加那利、摩洛哥、纳瓦拉、潘普洛纳、萨拉戈萨取得胜利。共和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改组,创立了人民军队并武装民兵。 1936年9月右翼势力----国防委员会任命佛朗哥为政府首相和军队元帅。内战双方均得到了国际支持,着名的国际纵队支持共和派,意、德两国支持右派叛乱军队。到1936年底叛乱军队控制了安达卢西亚大部分、厄斯特拉马杜拉、托莱多、阿维拉、塞哥维亚、瓦利阿多里德、布尔戈斯、莱昂、加利西亚、阿斯图里亚斯的一部分、维多利亚、圣塞巴斯蒂安、纳瓦拉、阿拉贡、加那利、巴利阿里。共和派控制着马德里、新卡斯蒂利亚、加泰罗尼亚、瓦伦西亚、穆尔西亚、阿尔梅利亚、希洪、毕尔巴鄂等地。1939年3月28日叛乱军队攻占马德里,4月1日内战宣告结束。
内战结束后,佛哥朗政权残酷镇压左派努力,对外与德意结盟。二战爆发后,西班牙改变了外交政策,保持中立,坚决反对共产主义。由于佛朗哥政权以前与德意等国的关系,二战后西班牙受到空前的孤立,一些国家召开驻西使节,西班牙加入联合国的要求多次被拒绝,法西边界被关闭,西班牙也被排除在欧洲战后重建计划之外。由于西班牙资源(如石油)缺乏,经济闭关自守,因此造成物质匮乏,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冷战的开始给佛朗哥政权带来了新生,1950年西班牙与联合国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西班牙与美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西班牙被孤立的情况有所缓和,1955年西班牙加入联合国。1956年摩洛哥从西班牙独立出去。
佛朗哥统治中期,西班牙开始出现社会动荡。1951年巴塞罗那爆发大罢工。1956年又爆发全国性罢工,同时出现了学生运动。内战中倔起的政治人物(如军人、长枪党等)逐渐被技术官僚所代替。60年代初期,反对佛朗哥政权的活动进一步加强。1969年7月22日胡安-卡洛斯被议会指定为国家元首继承人。后来,西班牙共产党提出民族和解和通过和平手段推翻佛朗哥政权的主张,社会党和基督教民主派同样提出恢复民主、融入欧洲的主张。到了70年代初期,教会与佛朗哥政权也逐渐疏远,一些地区的神父包括一些高级神职人员公开批评佛朗哥政权。与此同时,西班牙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埃塔恐怖主义活动(如暗杀、爆炸等)开始出现,1973年埃塔分子暗杀了卡雷洛-布兰克首相。由于佛朗哥病重,1975年10月30日胡安-卡洛斯临时担任国家元首,11月20日佛朗哥病逝,11月22日胡安-卡洛斯登基。
七、西班牙民主过渡
1975年11月22日胡安-卡洛斯登基成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登基后,西班牙开始进行大规模政治改革,以不流血方式实现了从法西斯独裁向议会君主制的过渡。国王将国家的领导权交给了年轻的改革家苏亚雷斯。1976年7月3日苏亚雷斯就任首相,肩负起从独裁向民主的过渡重任。许多西班牙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开始结束流亡回到西班牙,左派、右派均接受民主游戏规则,西班牙又回到自由、民主的政治气氛中。1977年6月15日西班牙进行了独裁统治结束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由苏亚雷斯领导的民主中央联盟取得了相对多数(165票),由冈萨雷斯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工社党)赢得了118席,成为第二大政党。共产党、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等地区的民族主义政党也在议会中有了自己的代表。新闻界、政治团体、工会组织等在民主过渡进程中均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1977年10月底西班牙各政党签订的《蒙克洛亚协定》确保了民主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苏亚雷斯在民主过渡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执政时期将西班牙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确保广泛的自由,建立了多党议会制,政党和工会的社会角色得以确定,中央向地方大量下放权力,在所有地区建立了自治区。这些变化是在各政党、各阶层通过协商一致取得的,因此是难能可贵的。民主过渡最重要的遗产是1978年12月6日由全民公决(87.87%的支持率)通过的新《宪法》。随着西班牙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西班牙开始积极融入国际社会,1977年7月28日西班牙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
八、新《宪法》通过之后的西班牙
1979年3月1日,西班牙举行新《宪法》通过后的第一次全国大选,民主中央联盟获得34.3%的选票,工社党为30%,共产党为10.6%,苏亚雷斯再次受命组阁。在1979年4月19日举行的市政选举中,左翼政党在大城市的得票率达77%,表明民主中央联盟力量的削弱。1981年初苏亚雷斯辞去首相职务,2月10日卡尔沃-索特罗受命组阁。
然而,西班牙的民主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极右翼势力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削弱。1981年2月23日一小部分国民警卫队人员闯入议会,发动政变。在国王的干预下,政变最后未获得成功,民主进程的成果得以保存。
1982年10月28日西班牙举行大选,由冈萨雷斯领导的工社党获得绝对多数(202席),人民联盟(现人民党前身)获106席,民主中央联盟只得到7.2%的选票,共产党为3.8%。1982年12月3日冈萨雷斯就任首相。工社党放弃了过去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念,转变为温和的、改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党。在1985年6月、1989年10月的大选中工社党再次以绝对多数和在1993年6月的大选中以相对多数分别获胜,继续执政。由于工社党长时间的执政,一些腐败现象和丑闻削弱了工社党的执政地位。人民党经过几次选举失败,进行了认真反思;在党主席阿斯纳尔的领导下,人民党逐渐转变为改革的中右派政党。在1996年3月的大选中获得相对多数,人民党联合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和加那利的地方民族主义党执政,阿斯纳尔出任首相。人民党在2000年3月的大选中获得绝对多数,独立执政。2004年3月西班牙工社党在大选中获得相对多数,重新执政。
与此同时,西班牙积极融入国际社会。1981年10月西班牙议会同意西班牙加入北约,并于1986年3月通过全民公决的形式加入了北约。1985 年6月12日西班牙签订了加入欧共体的条约,并于1986年1月1日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西班牙在1989年上半年、1995年下半年、2002年上半年成功地担任了欧盟轮值主席,为欧盟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2年西班牙成功举办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塞维利亚世博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西班牙。从 1991年开始西班牙积极推动举办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推动西班牙、葡萄牙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欧盟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同时,西班牙积极参与国家维和行动,1991年成功举办了有关中东问题的马德里峰会。
这一时期,西班牙国内政局稳定,为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工社党和人民党政府积极推行教育、卫生、税收等诸多领域的改革,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加快工业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军队职业化,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社会福利,西班牙经济得到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2年西班牙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㈤ 为什么在德国攻占法国后,西班牙没有占领摩洛哥全境
当时西班牙刚打完内战,国内一片烂摊子,自己都收拾不完,根本没心思去管国外打不打仗那些破事
㈥ 处于北非的摩洛哥,为何有人会将其称为是假的非洲国家
因为摩洛哥都是阿拉伯白人,而且还有很多都是混血,因此才有人说是假非洲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非洲都应该是黑人居多,而且很贫穷落后,但是摩洛哥却不一样,虽然它也属于非洲,可满大街都是白人,而且很多都是说的法语,整个城市都是欧式建筑,看上去格外繁华。
这些影响虽然给他们带来了痛苦,自然也会有好处,法国在摩洛哥留下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因此摩洛哥才能在非洲国家超前发展。最关键的是摩洛哥气候也很宜人,地理位置也占有优势,所以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得最好,摩洛哥即有沙漠,又有大海,还有其他壮观的自然风景,所以摩洛哥在非洲国家才能与众不同。
㈦ 摩洛哥有没有被殖民过哪一个国家
法国和西班牙
15世纪起,西方列强先后入侵。1904年10月法国和西班牙签订瓜分在摩势力范围的协定。1912年3月30日沦为法国保护国。同年,法国同西班牙签订《马德里条约》,摩北部地带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划为西班牙保护地
㈧ 西班牙已经衰弱成三流国家,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殖民地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北濒比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该国是一个多山国家,总面积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以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数量世界第二,仅次于英语。
㈨ 先被罗马和拜占庭统治,又被法兰西西班牙殖民,摩洛哥命运为何如此多舛
落后就必然挨打
罗马与拜占庭以及法兰西都是内部发展无法满足需求,必然通过侵略实现矛盾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