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共和党怎么战胜
A.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战争是怎么回事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战争是与反对德国、意大利和葡萄牙等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交织在一起的西班牙人民民主革命。
1931年4月在西班牙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联合成为人民阵线的西班牙民主力量在1936年2月的国会选举中获胜,组成了共和国政府。但是西班牙反动派依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支持策划了反对共和国的军事阴谋。1936年7月17日驻扎在西属摩洛哥的部队发生叛乱,次日西班牙各大城市也都爆发了叛乱。法西斯阴谋家们把大部分军队拉到了自己一方。叛军利用叛乱的突然性和共和国政府的犹豫不决,占领了西属摩洛哥、加那利群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并在西班牙北部和西南部的一些省修筑了防御工事。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西班牙共产党的号召下起来保卫共和国。民军部队和忠于共和国的部队经过顽强战斗,粉碎了在马德里、巴塞罗娜、巴伦西亚、卡塔黑纳、马拉加、毕尔巴鄂以及在国内其他各大中心城市叛乱的守备部队。
叛乱者处于危机之中,他们只控制了几个经济落后的省:南方的安达卢西亚和北方的加利西亚、纳瓦拉、旧卡斯蒂利亚。而国内所有大的工业和政治中心,主要海港、基本交通线和最重要的农业区都在共和国控制区内。然而西班牙政府没有抓紧时机彻底粉碎叛军。佛朗哥分子得到了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法西斯列强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英、法、美三国政府也对西班牙共和国采取敌视立场。他们宣布了“不干涉”西班牙内部事务的政策,而实质上是为扼杀西班牙的民主制度推波助澜。西班牙共和国处在经济封锁之中。
叛军依靠法西斯大国的援助于1936年8月初开始沿葡萄牙边界向卡塞雷斯和巴达霍斯方向发动进攻。1936年9月中旬起马德里成了紧张争夺的目标。在通往西班牙首都的远近接近地上展开的激烈战斗表明,共和国方面不仅有可能击退叛军,而且能够彻底粉碎他们。法西斯大国担心叛军遭致失败,决定公开插手西班牙的国内战争。1936年11月18日德国和意大利断绝了与共和国政府的外交关系并且承认佛朗哥为西班牙政府首脑。在短期内调往西班牙的外国部队竟达5方多人,其中包括意大利常规军2.5万人和德国“鹰”军团编成内的近1万人。随后干涉军的力量又迅速增长。1936~1939年共有30多万干涉者士兵在西班牙作战,其中德国5万、意大利15万、葡萄牙2万、摩洛哥约9万以及其他国家的法西斯集群。战争头两年内德国和意大利向佛朗哥提供了1650架飞机、1150辆坦克和装甲车、2700门火炮、数十万支步枪、750万发炮弹、1.7万枚航空炸弹、7600多辆汽车和大量军需品。意大利和德国的武装干涉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军事优势转到佛朗哥分子一边。
1937年1~2月叛乱者和武装干涉者两次试图夺取马德里都没有成功。在中部战线、南部战线、特别在马德里附近,未经严格训练的民军部队在激战过程中改编为正规的人民军。这支军队不仅坚守了马德里,在哈拉马河使敌人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在瓜达拉哈拉粉碎了意大利远征军。这些胜利证明了西班牙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政策是正确的。
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联军的战争赢得了民主力量、全世界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支持和竭尽全力的援助。世界上54个国家的4.2万名国际主义志愿者抵达西班牙,其中大部分人加入了国际纵队和3个国际营。为了有效地帮助西班牙人民,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把一些积极的反法西斯战士派往西班牙,如:陶里亚蒂、达列姆、柯都维亚、隆哥、布克、拜姆勒、科尔、孔特鲁拉斯、施泰恩、赖谢尔、斯弗契夫斯基、明尼希、乔皮奇、帕罗维奇、季米特洛夫、扎尔卡、盖尔、雷恩、福克斯等。苏联人民忠实地遵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站在西班牙共和国保卫者的最前列。苏联把反对法西斯侵略看作是全体进步人类的共同事业。
仅在1936年苏联人民就募集了6160万卢布作为援助西班牙共和国的资金,而苏联政府向西班牙共和国提供了8500万美元的贷款。在近3年期间内苏联冲破法西斯强国对西班牙共和国的封锁,除了向共和国提供粮食、药品和工厂设备以外,还提供了648架飞机、407辆坦克和装甲车、1186门火炮、2万余挺机枪和近50万支步枪。大约3000名苏联志愿者——军事顾问、飞行员、坦克手、水手和其他专业人员曾在共和国军队中英勇奋战。苏联军事专家在创建正规的人民军以及准备并实施反对干涉军和叛军的最重要战役方面给共和国以巨大的帮助。
佛朗哥在马德里附近遭到反击后,根据德军总参谋部的指示把争夺的重心转向西班牙北部,以便占领与共和国分隔的重要工业区——巴斯克和阿斯图里亚斯。在战线的其他一些地段法西斯分子转入防御。1937年年中叛军和干涉军集中兵力转入进攻。有15万名士兵和军官参加了进攻,其中包括10万名意大利人。佛朗哥分子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毕尔巴鄂方向上。共和国军仅能以临时凑集的6万人的部队对抗进攻之敌,然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干涉军向未设防的城市和乡村猛烈实施密集空中突击。1937年4月26日在没有任何军事必要的情况下完全炸毁了格尔尼卡。叛军和干涉军利用无政府主义者的背叛行为而得以突破北线的防御,于6月20日夺取了毕尔巴鄂城,并由此向桑坦德,进而向希洪进攻。
为了援助阿斯图里亚斯的保卫者,共和国军指挥部更加积极地组织中部战线和东部战线的战斗行动。1937年6~9月实施了两次重大的进攻战役,一次在马德里西北部,另一次在萨拉戈萨东部。佛朗哥被迫从北方抽调部分兵力投入到马德里和萨拉戈萨附近的战斗。北线得到了一个月的喘息机会,但是这一机会未能适当加以利用。8月底桑坦德失陷,2个月之后共和国军在阿斯图里亚斯的最后一个支撑点——希洪也陷落了。共和国军在东线左翼成功地实施了攻克敌之主要支撑点——特鲁埃耳的战役。为了恢复这里的态势,法西斯分子不得不中断进攻马德里的准备工作而把全部兵力调往特鲁埃耳。共和国军未能得到其他方向上的突击支援,重新被击退到原出发地。在暂时失利的情况下,共和国某些政党的队伍中和陆军部的机关里出现了投降情绪。特别是陆军部长普里托阻挠人民军队的加强,其行动是十分有害的。
法西斯指挥部利用在特鲁埃耳取得的胜利,把主要力量调往东部战线。干涉军和叛军在埃布罗河河谷地区集中了西班牙5个军,以及意大利远征军,德国“鹰”军团,几乎全部空军和大量坦克兵团;而共和军在这个方向上作战的只有11个师,这些师在不久前的战斗中已经遭到削弱,也没有预备队。
1938年3月9日叛军部队转入进攻,突破了共和国军的防御并重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38年4月8日共和国政府进行了改组,普里托被免职,奈格林总理亲自担任军事领导。政府按照西班牙共产党的倡议,提出了内容广泛的纲领:团结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把人民阵线的范围扩大到全民族统一的程度。这项纲领开辟了在西班牙恢复民主和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的道路。
共和国指挥部力图削弱法西斯的攻势,在加泰罗尼亚发动了进攻。7月25日共和国军突然强渡埃布罗河并在宽阔地段上冲破了敌人正面,夺取了河右岸的大面积登陆场。埃布罗河战役是共和国军扭转政治军事形势和使战争进程朝着于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
但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的加紧镇压、欧洲许多小国家的制度法西斯化以及法国边界的封闭,使西班牙共和国处于严重困境。德意干涉者在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武装干涉中不仅有完全的行动自由,而且得到英、法、美三国统治集团的直接支持。叛军和干涉军获得增援后决定夺取加泰罗尼亚。他们集中了大约26个师,而共和国军方面只能以总数为17.6万人的21个师相抵抗。这些师在以前的恶战中已丧失了元气,仅装备有240辆坦克和装甲车、225门火炮和134架飞机。
1938年12月23日敌人开始在加泰罗尼亚战线发动进攻。共和国为数60万人的五个集团军均在其他战线上,在这里战斗的共和国部队得不到他们积极行动的支援,而处于困境。经过1个月的激烈战斗,共和国军于1939年1月26日放弃了巴塞罗那。2月11日法西斯分子以重大伤亡为代价开进到法西边界。2月9日英国巡洋舰“德文郡”号迫使梅诺卡岛的保卫者投降。
英法帝国主义者在美国的公开支持下逼迫共和国方面投降。1939年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认佛朗哥并断绝同共和国奈格林政府的外交关系。以卡萨多上校和右翼社会党人贝斯太罗为首的叛变分子和投降分子受英法两国政府的指使于3月3日在卡塔黑纳发动了反对共和国的叛乱,这次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共和国的舰队却在海军上将布伊萨率领下离开基地,开赴宾泽特,后在那里被法国当局拘留。3月5日晚卡萨多组织了反革命政变并夺取了马德里市政府。3月28日叛徒们把战线让开,3月30日共和国的全部领土被法西斯军队占领。
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是一系列不利的内外因素所造成的。注定西班牙人民失败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意的武装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内部原因主要是:在工人阶级和人民阵线内部团结不够牢固,结果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致使无产阶级在联合政府中不能实现自己的路线和制止投降分子的破坏活动;没有尽早地组建正规军,招致战争初期丧失大片领土;过多地采取防御战略使共和国军不能予敌以强有力的突击和在军事行动中达到有利于共和国的转折;没有按照西班牙共产党的指点建立必要的军事经济。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的最高峰。在这一战争过程中建立了具有人民民主特征的新型民主共和国。西班牙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流血最多的战争之一。战争期间,在军事行动、空战、轰炸和佛朗哥分子占领区的镇压中死亡的人数达100多万。这场战争中武装斗争的主要方式是在某一方向上实施进攻配之以在战线其余地段的阵地防御。与空军和海军协同动作的步兵部队在武装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西班牙战争证明:战斗和战役的成功要靠武装力量各军兵种之间的密切协同。战争过程表明,空军的战斗能力很强,它能够在掌握制空权和大量集中使用的情况下达到可观的效果。战争的经验还表明,仅能防枪弹的轻型和中型坦克在炮火的打击下会遭受严重损失。同时,在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突击的支持下集中实施坦克冲击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固守所占领土中步兵起了重大作用。海军具有重要意义,干涉者利用它封锁西班牙共和国的海岸,轰击港口和基地并保障自己的海上交通。共和国海军主要被用于护送地中海的运输船和掩护海岸。
B. 西班牙共产党能否守住首都
1936年11月6日,佛朗哥叛军和干涉军战争矛头直指马德里。至1937年3月,叛军先后向马德里发动4次大规模进攻。在西班牙共产党等领导下,马德里守军和人民击退了叛军的进攻,守住了首都。
C. 西班牙共产党的西共过去
1975年11月20日,统治西班牙将近40年的佛朗哥终于去世。几天后,由佛朗哥一手培养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加冕成为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在西班牙民主改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是,国王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们大家都欠了卡里略的人情。卡里略是当时西班牙共产党的总书记。这个说法指点了所有向民主制度过渡国家的一个关键,从单一政党走向容许反对派存在的多党派民主政体的过程中,原来长期主导着政府的大党与反对派之间如何互动,有可能成为政治体制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西班牙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是由工人社会党的一个青年组织形成的激进左翼政党。直到1936年内战爆发,西班牙共产党还不是具有执政力量的大党。内战的险恶局势使得西班牙共产党迅速崛起,成为西班牙左翼政治力量中首屈一指的大党。
1936年到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中,西班牙共产党最出名的是一位女领袖,伊巴露丽1895年出生于西班牙北方山区巴斯克的一个贫穷矿工家庭。在风云突变的年代里,伊巴露丽以极富宣传鼓动的魅力而出名。她以“热情之花”的笔名发表文章,此后就被人称为热情之花。在西班牙内战中,她经常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她提出的口号,立即就会广为流传。在着名的马德里保卫战中,她提出的口号“不让他们通过”威名赫赫。她的另一句口号“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也在左翼民众中传颂一时,极大地鼓舞了共和国军民的士气。
内战时期的西班牙共产党,一方面主张不惜一切牺牲打赢战争,另一方面接受斯大林和第三国际的指令,卷入了各路左派力量之间的残酷清洗和自相残杀。很多人因政治原因、或者仅仅因为是中间阶层而被捕,被左派民兵组织以“兜风”的名义随意杀害。
西班牙内战以共和国政府一方的失败告终,开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佛朗哥独裁时期。热情之花和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们,被迫流亡国外。佛朗哥上台后镇压左翼民众,坚决杜绝一切反对派政党。在这种极其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只有西班牙共产党仍然坚持活动。领导这些活动的,是流亡法国的西班牙共产党另一位着名领导人,这就是卡里略。
进入五十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和政治分野起了重要的变化。就在这个时候,1956年,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报告,触动了西班牙共产党领导层,他们开始反省本党内部对热情之花的个人崇拜风气。西班牙共产党领导重新估计了国内的局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十年后,佛朗哥领导下的西班牙国内局势渐趋稳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更重要的是,国内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了,对于新一代来说,内战的仇恨和是非,远没有皇家马德里足球队在欧洲杯比赛的战绩更值得关心。就在这次马拉松式的中央会议上,西班牙共产党提出了“民族和解”的新方针。年轻的卡里略趁此机会替代热情之花,正式执掌了西班牙共产党的实权,并且决定放弃在国内发动武装革命的策略,改变为宣传民族和解。
但西班牙共产党的这一转变,并没有在敌友两个阵营引起呼应。佛朗哥政权对共产党的取缔和镇压丝毫没有放松。 胡安·卡洛斯一世就在这样很不安也很不稳定的状态下,被佛朗哥宣布为未来的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认为,未来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怎样促成多党合作。而最困难的,是怎样让最为对立的共产党参与到和平的政治改革中来。为此,必须和共产党沟通。但是,到哪里去找共产党呢?
胡安·卡洛斯一世想起,他在1975年出席伊朗的一个庆典活动,曾经和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赛斯库有过一面之交。齐奥塞斯库在得知他是西班牙王子时,顺便告诉他说,我还认识贵国的共产党总书记卡利约。胡安·卡洛斯一世决定派一个绝对可靠的朋友,带着他的举荐信,去罗马尼亚请求齐奥塞斯库帮忙,给流亡中的西班牙共产党领袖卡里略传个话。
这位信使通过巴黎前往罗马尼亚。尽管他带着未来西班牙国王给齐奥塞斯库的介绍信,还是在一个黑暗地下室里给关了两天。此刻,胡安·卡洛斯一世在西班牙也忧心如焚,苦苦等了两个星期,音讯全无。最后,信使终于平安回来。他带的口信总算传出去了。
口信的意思大致是这样:请求齐奥塞斯库仁慈地向他的朋友卡里略传达一个信息,波旁王朝的唐·胡安·卡洛斯一世,未来的西班牙国王,打算在他登基之后,让西班牙共产党同其他政党一样获得合法地位。同时请求齐奥塞斯库,劝告卡里略信任唐·胡安·卡洛斯一世。假如卡里略顺此去做,事情将往最好方向发展。
此后没有任何回音。大约在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戴上王冠的一个月前,罗马尼亚的一位部长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求见未来的西班牙国王。这是一次秘密出访。他带来齐奥塞斯库的口信:“直到你当上国王,卡里略连个小指头都不会动一下。然后,在一段时期里(不能太长),你必须实现你的承诺,让共产党合法化。”
胡安·卡洛斯一世知道,虽然前途仍然充满凶险。卡里略总算承诺,不会在佛朗哥咽气以后,西班牙开始民主转型的当口,就把民众带上街头,发动暴力革命。 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政府宣布,领袖佛朗哥逝世。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加冕以后,并不能立即开始他期望的民主转型。一方面,佛朗哥的旧人马根深蒂固力量强大。另一方面,按照现代欧洲君主制的规矩,国王只能是一个虚位君主。国王选谁来出任首相,成为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
最后,国王选择了一位年仅42岁的人,这就是在西班牙民主转型过程中具有传奇色彩的苏亚雷斯。国王和苏亚雷斯有一个共识:西班牙民主转型必须从允许多党政治开始,只有在多党政治下,民众才有可能参与政治民主。可是在佛朗哥留下的西班牙,开始多党政治非常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共产党。在旧体制内的保守老人们看来,共产党就像恶魔一样,是西班牙不共戴天的敌人。他们不能原谅内战期间共和国一方的暴力。马德里保卫战期间,共和国战线内以防范“第五纵队”的名义,发生过对模范监狱数千囚犯的大屠杀,这一事件的真相一直没有走出历史迷雾,而卡里略当时恰恰是共产党负责马德里治安的人。
1977年2月27日,首相苏亚雷斯和共产党总书记举行了长达八小时的马拉松密谈。苏亚雷斯提出的条件是,共产党将宣布承认西班牙君主,在共产党改变了自己在民众中的形象以后,苏亚雷斯将宣布共产党合法化。
这种改革前宽松而不确定的状态,是最有失控危险的时期,特别容易失控的是左右两边的激进分子。共产党内分裂出一个小团体,他们依然信奉暴力革命。他们绑架了两个政府官员。这种做法激怒了极端右翼分子,他们在马德里杀了五个人,其中四人是共产党的劳工律师。他们想用这种方法来激怒左翼,挑起左翼的报复,从而令和平的改革进程中途夭折。
这一次,卡里略领导的共产党,其表现令人刮目相待。卡里略呼吁所有人面对仇杀保持理智和冷静。在马德里举行的受害者葬礼上,共产党组织了一个声势极其浩大的群众集会,左派群众表现镇静,秩序良好,举行了令人震惊的沉默致哀。这令首相苏亚雷斯深为感动。
1977年4月,西班牙首相苏亚雷斯宣布,西班牙共产党合法化,将参加于6月举行的第一次大选。 在以后的几年里,西班牙民主转型在首相苏亚雷斯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包括空前的经济危机和军人政变。这些危险都在多党合作对话的过程中一一安然度过。在改革的困难过程中,卡里略领导的共产党,以合作的反对党身份,配合和推动了民主进程。卡里略多次对党内外群众回顾以往的历史教训,回顾内战前和内战期间共和国政府和左派群众一方的错误,劝告人们不畏艰难,通过左右沟通,把政治改革进行下去。在民主改革面临危险的时刻,当民众对民主产生失望和怀疑的时候,卡里略在群众集会上的呼吁:“今日西班牙的民主,尽管仍然丑陋,却比已经被我们埋葬了的过去,好一千倍!”
那被埋葬的,是双方共同的过去。
D. 有关于西班牙内战的问题
1,西班牙在战争初期是犹豫不决的,但是最后保持了中立,作为盟军来说,一个中立国比一个敌对国好得多,所以,盟军并没有进攻西班牙。西班牙中立的意义尤其重大,因为正是有了它的中立,盟军在直布罗陀的要塞才能保住。若非如此的话,轴心国可以轻易控制北非,甚至封锁地中海,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所以,对盟军来说,西班牙是一定要保持中立的。
2,“法西斯政权”这个概念是战后才形成的,按照最狭义的观念,只有墨索里尼政府才使法西斯政权,希特勒政府是纳粹。到很久以后,独裁政府才被称为法西斯政府,所以盟军当时并不认为西班牙政府是需要和希特勒/墨索里尼一样被打倒的。
3,战后,国际局势急转直下,华沙条约/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是冷战双方的集团得以形成,但是西班牙在战后并没有加入华沙条约,所以西方也没有理由去对付这个政权。
E. 西班牙内战是如何爆发的
西班牙内战是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军人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1936年2月16日,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组成由共和党、社会党、共产党等参加的联合政府。君主派、大地主、资本家、高级僧侣、长枪党人和反动军官等势力仇视新政府。1936年7月18日,在德意志法西斯的支持下,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10月1日,西班牙内战开始。内战初期,西班牙共和军在人民支持下阻止了叛军在南部的进军,控制了国内所有大工业和政治中心、主要海港、交通干线。叛军处境十分危急。但此刻德、意法西斯开始插手,不但帮助将叛军从摩洛哥运抵西班牙,还分别派遣5万和15万军队去西班牙协助叛军作战。英、法等国在“不干涉”政策的名义下,对西班牙政府进行封锁。国际进步力量积极支持西班牙联合政府,来自54个国家的大约3.5万名志愿人员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1936年11月6日,佛朗哥叛军和干涉军战争矛头直指马德里。至1937年3月,叛军先后向马德里发动4次大规模进攻。在西班牙共产党等领导下,马德里守军和人民击退了叛军的进攻,守住了首都。之后,叛军把作战重点转向西班牙北部。1937年4月,叛军主力推向毕尔巴鄂方向,对未加设防的城镇和乡村实施空袭,6月20日占领毕尔巴鄂。继而向桑坦德、希洪进军。尽管此间共和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略进攻,但未能挽救北部危局。接着,叛军转向东线,1938年3月,突破共和军防线,夺得东线战略主动权。7月25日,共和军在埃布罗河战役中获胜;部分扭转了军事形势。但《幕尼黑协议》的签订助长了德意法西斯支持佛朗哥对共和国的进攻。12月23日,叛军和干涉军开始全面进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共和国内部又出现党派分争,力量削弱。1939年3月28日马德里陷落,共和国倾覆,佛朗哥建立独裁统治。内战中有100余万人死亡,成千上万的群众逃往法国。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最大的流血战争之一,给西班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