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如何扩大领土
⑴ 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会成为殖民扩张的急先锋
摘要 葡萄牙在海洋探险方面一度领先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海岸线正处于开阔的大西洋上,非常便于利用风向与洋流。相比之下,同时期的英国由于其港口主要位于大不列颠岛东岸,在国家整体实力的局限下,很难畅通无阻地往来于英吉利海峡。
⑵ 为什么在卡洛斯统治时期西班牙的领土变得如此广阔
为什么卡在卡拉沃同志使劲,西班牙的领土会变得如此开阔,那肯定是地大物博有好处的。
⑶ 早期西班牙对外扩张的趋势、结果和影响
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环球探险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路线从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文明,并对南北美洲大片领土拥有宣称。一时之间,凭着其经验充足的海军,西班牙帝国称霸海洋;凭着其可怕、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Tercio),她主宰欧洲战场。着名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维拉尔称之为“演绎出人类历史最非凡的史诗”。西班牙在16至17世纪间经历其文化黄金年代。
16世纪中期开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矿所得的金银取得更多军费,以应付在欧洲和北非的长期战争。西班牙从1580年兼并葡萄牙帝国(于1640年失去)开始,一直维持着世上最大的帝国,直到19世纪丧失美洲殖民地,纵使她从1640年代开始在军事及经济连番遇到波折。正当西班牙因建立帝国而面对新冲击、困境和痛苦,其思想家在自然法、主权、国际法、战争和经济建构了一些最早的现代思想。其有关思想学派统称为萨拉曼卡学派。他们甚至怀疑帝国主义的正统。
西班牙与敌对国家持续斗争,引起领土、贸易和宗教冲突,都使得西班牙国力在17世纪中叶开始下滑。在地中海,她与奥斯曼帝国战事频繁;在欧洲大陆,法国逐渐变得强大;在海外,西班牙首先与葡萄牙竞争,后来的对手包括英格兰和荷兰。而且,英、法、荷三国支持海上抢劫、西班牙在其领土过度动用军力、政府贪污渐趋严重以及军费导致经济停滞,最终导致帝国的衰落。
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使西班牙失去在意大利和低地国家的剩余领土,终于结束了其欧陆帝国。西班牙以后的情况转好,可是在欧洲政治一直只是二流国家。
然而,西班牙一直维持并扩张其殖民帝国。而到了19世纪,半岛战争的冲击引起委内瑞拉和巴拉圭宣布独立(1811年)。随后发生的革命使西班牙丧失在加勒比海附近的殖民地。西班牙帝国在加勒比海(古巴和波多黎各)、亚洲(菲律宾)和大洋洲(关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及北马里亚纳群岛)都保留相当多领土,直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西班牙瓜分非洲所得甚少,包括西属摩洛哥、西属几内亚和西属撒哈拉,分别直到1956、68和75年。至今,只有位于北非沿岸的加那利群岛、休达、梅利利亚和其他主权地(Plaza de soberanía)仍然属于西班牙。
定义
“西班牙帝国”一般指西班牙在美洲、太平洋及其他地方的殖民地。不过,西班牙帝国应该包括甚么,历史学家并没有共识,故此难以为其欧洲领土下定义。例如,传统说法指出,低地国家是西班牙国王的属地、由西班牙官员管理、由西班牙军队防卫,所以计算在内。但是,亨利·卡门(Henry Kamen)等作家主张,这些领土从未融入“西班牙的”国家,而只是哈布斯堡王朝部分属地。因此,很多历史学家提及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的王朝遗产,称之为“哈布斯堡的”或“西班牙的”,几乎交替使用。
同样地,在18世纪波旁王朝的那不勒斯王国是否称为属于“西班牙”,也似乎是喜好的问题。它与西班牙同属一个王朝,又与之结下军事联盟,但按宪法仍为独立国家。而“西班牙”本身的定义演变,使问题更复杂。它统一于王朝之下,但按某些意义仍然只是几个独立王国,也就是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和纳瓦拉王国。
而且,要注意虽然西班牙的军队入侵葡萄牙,并以共主邦联统治之,但葡萄牙王位仍独立于西班牙王位,故此葡萄牙正式保持其独立。而且,里斯本政府仍然控制其海外属地,使西班牙君主其人有效地共治西班牙与葡萄牙。故此,这个帝国有时又被称为西班牙葡萄牙帝国。因此,当葡萄牙重获独立,她保留其殖民地,而政府、法律和商业并没有内部转变。
⑷ 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有什么
近代以来的殖民主义,大体上经历了产生、发展、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四个时期。殖民主义的产生时期大致从15世纪初至19世纪初,这一时期的殖民列强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国等。其中走在最前列的是葡萄牙、西班牙,本文试对葡、西两国早期殖民活动的有关方面作一归纳对比,欢迎指正。
一、关于相同方面
葡萄牙、西班牙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封建国家,由于这一共同因素,再加上他们殖民活动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大致相同,因此,葡、西两国的殖民活动有许多相同之处。
1、时间上,在近代所有殖民国家中,葡、西两国最早走上海上探险和殖民扩张的道路。
早在15世纪,葡、西两国就开始了殖民探险活动,到16世纪中叶,这两国已建立起各自殖民帝国的基本轮廓,第一次世界瓜分是在葡、西两国之间进行的。而荷、英、法的殖民扩张则要到16世纪晚期17世纪初才开始。那么葡、西两国为什么能够最早走上殖民征服的道路?原因大致有三。第一,当时两国已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他们能够首先进行殖民征服的政治前提。15世纪后半叶,欧洲其他国家刚刚结束百年战争,又陷入玫瑰战争、意大利战争或大封建主反抗的漩涡里而难以自拔,他们虽有探索新航路的强烈愿望,却不得不落在葡、西两国之后来实现。第二,葡、西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第三,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先进的航海技术。
2、组织方式上和手段上,葡、西两国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国家出面组织的,武力征服是他们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当时葡、西两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国内工商业基础薄弱。由于商人力量弱小,尚未有能力单独组织对外扩张,因此两国的殖民探险活动主要是国家出面组织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领导的人类历史上三次最重要的航行都是政府组织的。可以说,封建政府是当时殖民活动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和资助者。又由于两国国内商品少,无法用更多的商品与殖民地进行贸易,所以武力征服是他们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贸易只不过是个副产品。掠夺黄金、屠杀土着、抢占土地,成为哥伦布及其后继者们的三部曲。而后起的殖民国家荷、英、法诸国,由于商业资本的发达,他们对外殖民不是政府包办,而是在国家政权的支持下,由商业公司(如英国组建了伦敦公司、东印度公司等)单独组织进行;主要手段也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商业殖民。
3、性质上,葡、西两国殖民活动属于封建殖民征服,算不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扩张。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第一,两国的殖民征服是欧洲中世纪后期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当时,欧洲社会商品的性质基本上仍是封建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只表现为一些零星的幼芽,根基是不牢固的。第二,两国的殖民征服都是在封建王室直接策划与控制下由贵族为主体进行的。第三,两国王室组织和支持殖民征服的目的,是扩大封建统治范围。第四,两国都建立了封建性的庞大的帝国,在殖民土地上,着重掠夺金银、土地,极少从事资本主义经营,且所得财富没有在本国化为资本,而是花在封建主的奢侈享乐上。
因此,无论是从两国殖民征服的原因、组织、目的,还是结果上看,两国殖民活动均是封建性的。
二、不同方面
葡、西两国的殖民活动尽管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两国国情不尽相同,他们的殖民活动又各有特点。
1、时间上,葡萄牙的殖民活动早于西班牙。
葡萄牙人最早殖民活动是1415年占领了摩洛哥的休达地区,此后一直致力于开辟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而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开始的,1493年占领爱斯班诺尔(今海地),这是西班牙第一块殖民地。为什么葡萄牙比西班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首先,葡萄牙较早形成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7世纪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后,当地居民就开始了收复失地运动,建立自己的国家。其中,葡萄牙王国形成于12世纪中期,而西班牙王国则形成于15世纪晚期。其次,葡萄牙疆域不大,三面为西班牙领土所包围,从国王阿方索三世(1248-1279年)和迪尼什(1279-1325年)的时代起,历代国王都致力于海上势力的发展,无意介于欧洲大陆的纷争。最后,葡萄牙掌握了更多的航海知识,地理知识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进。例如,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请求资助时,遭到拒绝。因葡萄牙人确信地球比哥伦布所认为的还大,海洋更宽,前往东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绕过非洲而不是横越大西洋,结果哥伦布是在西班牙王室赞助下成行的。
2、空间上,葡萄牙殖民活动的主要方向是由西向东,重点在亚非地区;西班牙则是自东往西,重点在美洲地区。
葡萄牙王室支持了由西向东殖民探险的迪亚士、达·伽马远航活动,殖民重点在亚非;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自东往西殖民探险的哥伦布、麦哲伦远航活动,殖民重点在美洲。葡、西两国殖民活动在空间上的差异,是两国争夺殖民霸权斗争的结果。早在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刚刚在西非海岸进行殖民探险时,就以一副霸主的面孔出现。葡萄牙政府三令五申,宣告任何国家的任何船只,未经葡萄牙下令许可,不准在西非沿岸航行。1455年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也颁布了授予葡萄牙海上霸权的特权令,其大意是:葡萄牙殖民者已经侵占的地方是它的势力范围,还未侵占而准备侵占的地方也是它的势力范围。根据教皇的谕令,葡萄牙统治者便以“海上霸主”自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受到了西班牙的挑战,于是葡、西两国互不相让,走上了争夺殖民霸权的道路。在教皇的调停下,两国在1494年6月签订了《托德西里雅斯条约》,议定以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一里格约合6公里)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即所谓教皇子午线,线东属葡萄牙势力范围,线西属西班牙势力范围。但这条“子午线”忽视了地球是圆的,世界上任何地方既处于线东,也处于线西。所以,麦哲伦船队环航全球后,两国在太平洋又发生了争执,为此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划一条线,线西和线东分别属于葡萄牙、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根据上述两条分界线,地球已一分为二,西班牙几乎独霸美洲,而葡萄牙则独霸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巴西。这两个条约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葡、西两国殖民活动的理论依据。
3、掠夺方式上,葡萄牙主要占“点”据“线”,以欺诈性贸易掠夺财富为主;而西班牙则抢占大片土地(即“面”),直接掠夺金银。
到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已占领了非洲西岸、非洲东岸、印度洋西岸的一些据点,控制了欧洲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接着,葡萄牙占领了马六甲,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进而垄断欧洲到摩鹿加群岛的香料贸易线。后来,又在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地方建立了商站。因此,葡萄牙在亚非以侵占军事据点为主,同时采取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的办法掠取大量财富。而西班牙则在中、南美洲侵占大片土地。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区,除巴西外,都被划入西班牙庞大殖民帝国的版图之内。葡、西两国掠夺方式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第一,两国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不同。葡、西两国由于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的差异,相对来说,葡萄牙的军事力量弱小,西班牙的军事力量强大。第二,两国殖民对象不同,葡萄牙所侵略的对象大多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封建国家。而西班牙的侵略对象是远远落后于欧洲、地广人稀的美洲,且当时美洲的一些主要地区(如墨西哥、秘鲁)的印第安人之间不团结、闹分裂的程度,远比当时某些非洲人的情况严重。所以,相对弱小的葡萄牙面对的是强大的封建国家,难以深入亚非内地、征服广大的内陆地区,只能占领一些比较偏僻的沿海港口和岛屿作据点,以欺诈性贸易进行间接掠夺。相对强大的西班牙面对的是地广人稀、又不团结的美洲,能够比较轻易地占领大片土地,直接掠夺金银。
⑸ 西班牙统治南意大利
这个征服过程是分几个阶段的:
中世纪时期的西西里岛问题:
西西里晚祷事件(1282年):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室和罗马教廷之间对意大利地区统治权一直存在纷争,教皇乌尔班四世在世期间,作为法国人,他支持法国王室军队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然后把西西里交给了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之弟----安茹的夏尔担任国王,在地中海中部地区一直都有既得利益的阿拉贡国王和拜占庭皇帝非常不满法国和教皇方面对西西里地区的控制。于1282年3月30日鼓动当地居民大规模屠杀进驻西西里地区的法国军民和僧侣。阿拉贡国王,当时的佩德罗三世趁机入侵西西里王国,并最终确立了在西西里岛的统治。
安茹的夏尔则维护了在亚平宁半岛上的西西里王国领土(后来成为那不勒斯王国),他和他的后裔和阿拉贡王国方面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安茹家族统治的那不勒斯曾一度繁荣,在意大利的事务中居重要地位。但从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安茹王室内部各朝代之间纠纷无已,1442年,阿拉贡的阿方索五世(当时阿拉贡伊比利亚半岛领土和西西里岛同属此人统治),攻占了那不勒斯,迫使安茹的勒内放弃了王位,此时原那不勒斯王国的领土全归阿拉贡王国。
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共主邦联的建立(1479年):
为了反抗葡萄牙方面的干涉,1479年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寻找阿拉贡的王子斐迪南为夫,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联军联合把葡萄牙军驱逐出卡斯蒂利亚,同年阿拉贡老王过世,斐迪南继承阿拉贡王位,共主邦联形成,近代早期的西班牙领土基本定型。
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
初期,法国一度获得优势,1494年,法国的查理八世攻占了亚平宁半岛南部的那不勒斯一带,威尼斯、米兰和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缔结同盟反对法国。1496年底,法军被击败撤离那不勒斯。次后战事虽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北部,但在意大利战争期间,法国也有几次短时间地控制过那不勒斯地区。
1530年,为了对抗土耳其,西班牙和神圣罗马的共主皇帝查理五世(此人为通过联姻统治庞大国土的牛人,同时控制包括中欧和尼德兰的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及其广大殖民地)把马耳他岛租借给医院骑士团,后者仅需每年缴纳极少量的租金。这一策略对于控制剩余的独立意大利城邦有很大意义。从而意大利的独立城邦和西班牙领土的居民都认同西班牙的统治,以对抗法国和土耳其对意大利的野心。只到拿破仑攻陷马耳他,马耳他骑士团凝聚意大利人和罗马教廷、西班牙、神圣罗马的作用才结束。
西班牙势力撤离意大利:
18世纪初期,因波旁王朝最终统治西班牙本土,南意大利之西班牙领土悉数独立或转归哈布斯堡的奥地利统治。
⑹ 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征服的特点以及原因
相同点:①两国的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都是在封建王室的控制下,以贵族为主体,利用商人的贪婪和航海人才的技术而进行的。②两国都在殖民扩张中举起“传播基督文明”的旗帜,以取得教皇的支持。③两国都是采用暴力征服,诈骗土着,离间分化,利用土着内奸以掠夺土地、黄金和其它财富等手段来进行殖民征服。④两国都设立了总揽殖民事务而由王室直接领导的机构,按照宗主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结合殖民需要进行扩张的。不同点:两国殖民扩张各有特点。它们不但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在空间的战略布局上也有很大差异:一个是由东向西,一个是由西向东;一个是建立海上霸权,一个是建立陆上帝国。
原因
新航路开辟的成功,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两国在新航路开辟时基本上控制了新航线,葡萄牙控制了由非洲通往印度的航线,西班牙则控制了通往美洲的航线。由于其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获取财富,所以在开辟新航路的同时就开始了殖民扩张。
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头
第一,两国都位于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它们向海外发展。同时西班牙、葡萄牙在地中海的边缘地带,要购买东方商品就要向威尼斯、热那亚等地的中间商付出很高的价格。所以西、葡两国特别关心寻找新航路,以便能够直接对东方贸易。
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在航海技术上比较先进。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海上探险活动,也是在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的。
第三,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必需的装备和费用。
第四,新航路的开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绪有关。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从8世纪初起就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下,经历长达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斗争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因此,当他们在向海外扩张时也把传播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
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成功引起了欧洲王室和一些社会阶层的重视。作为当时欧洲两大霸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国力已经呈现出衰落之势,但是依然倾力支持在新大陆的探险活动,因为空虚的国库无力支持王室奢糜的生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迫切需要获得新的财富源泉。另一方面,怀有高涨的商业热情的资产阶级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没落的贵族,生活无所着落的农民和城市无产者,把航海和殖民冒险看作是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这些阶层成了欧洲扩张的热情支持者和实践者。然而,两个王国在如何瓜分新大陆的问题上争论不止,只能求助于教皇的裁决。1493年5月3日,教皇亚力山大六世在同两国政府商量后,颁布洲渝,就双方的领海和海外领土划分了界线。但是里斯本政府对此不满,胡安二世要求双方国王重新谈判,以划定一条更加合理的界线。西班牙同意后于1494年6月7日,双方签订了托尔德西亚斯条约。然而,托尔德西亚斯条约从来就不是划定西、葡在美洲领土的令人满意的条约。事实很快证明,真正的界线是由征服者和黄金攫取者的实际占领确定的。
⑺ 二战时期,没参战的西班牙,当时它到底在忙什么
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只在1941年到1943年间派遣了由志愿者组成的“青师”协助德国对战,但内战中也饱受战火的折磨。佛朗哥政权期间,西班牙在经济和文化上与外部世界几乎隔绝,但随着经济的复苏,西班牙开始追赶邻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德国、意大利、日本发动的战争。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
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内战,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和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方济各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人民阵线和共和国政府得到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队得到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终以亲法西斯的佛朗哥势力取得胜利,在西班牙恢复了帝政。佛朗哥和希特勒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佛朗哥能够登上舞台,和希特勒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希特勒支持佛朗哥在西班牙的任期,佛朗哥受到知遇之恩,上台后佛朗哥非常感谢希特勒。但是,希特勒发动二战时,佛朗哥没有实施实际行动,只是口头上支持德国。
⑻ 曾经的世界霸主西班牙殖民地位是如何被英国一步一步取代的
当时的西班牙可以说是上世纪初期得英国,繁荣的西班牙,全世界金银的开发西班牙占到了绝大部分,但是这么豪的物资,并没有来造福人民,或者是发展本国的军事实力,而是供王室各种奢侈的消费。
西班牙的繁荣,对英国,法国等国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因为西班牙王室会把大部分的物资,用来购置英国等国家的奢侈品,侧面的促进了英国等国家的发展,英国注重军工业的发展,进而取代了西班牙,称为日不落帝国。
⑼ 从贸易经济的角度分析葡萄牙西班牙大国崛起的原因,详细点
没有经济的支持,就不可能拥有大国地位。
先说西班牙好了,15世纪西班牙迅速崛起,到16世纪的最后30年,
它都可谓欧洲首强。首先,西班牙在欧洲扩大自己的领土(包括
法国和意大利)。同时,由于地理大发现,它在海外扩张,获得
了大量真金白银。自1545年,它在墨西哥和秘鲁的银矿平均每年
生产300吨白银。它的金币(doubloon)在整个欧洲流通。
塞维利亚和毕尔巴鄂垄断着同美洲有着丰厚利润的生意(这是16
世纪初的情况)。费迪南和伊莎贝拉大力扶持制造业,为吸引意
大利和弗兰德的工匠西班牙还从1484年起,对他们免税达10年之
久。造纸与纺织业也发展得很好,尤其是后者,在16世纪上半期
仅托莱就有16000台织机。在农业上,摩尔人作出了很大贡献(虽
然他们遭到驱逐),摩尔人用科学地方式照料土地,巧妙地运用
灌溉技术来应对西班牙的干燥气候,这使得西班牙的农业在16世
纪的大部分中十分兴旺。当然它高原出产的烈酒也很受欢迎,还
有亚麻和葡萄。
这样西班牙的贸易发展得很好(至少在初期),为它经济繁荣,
以及政治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从反面来看,随着
西班牙后期(16世纪后期到1703)经济的衰退,它也不再是欧洲
首强。可见,贸易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崛起所起的推动作用,不过
这一切在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国家的贸易制度,以及国民对贸易
的态度。
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凭借着海上贸易“发家致富”,建立殖民
地(巴西);甚至与中国做生意(1517年),他们在日本也受到
友好对待。
相对和平的环境+良好的贸易制度+乐于探险的辛勤的国民+历史
机遇+相对开明的君主=贸易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崛起
有不足之处,还请指出,谢谢
⑽ 谁知道西班牙在菲力普二世(1527-1598)统治下的疆域变化情况
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新格林纳达总督区(包括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总督区(包括秘鲁、智利)、拉普拉塔总督区(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
1580年,西班牙兼并了葡萄牙,葡萄牙的东方帝国、非洲殖民地和巴西也同属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加上西班牙原本在欧洲的领地,在亚洲、美洲的殖民地,由此西班牙的领土包括了从亚洲的香料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到非洲的海岸和许多腹地,还有整个美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势力达到顶峰。 1581年4月在托马尔召开的议会上,他被拥立为葡萄牙国王。
1588年8月,无敌舰队行进到加来和敦刻尔克法国海岸附近时遭遇英军袭击。残余船只遭遇汉奸暴风雨,无敌舰队毁灭,西班牙开始衰落。
1598年,菲利普二世去世,西班牙黄金时代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