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鲁瓦为什么打不过西班牙
1. 罗克鲁瓦战役的背景
罗克鲁瓦战役属于三十年战争的一次会战。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并得到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以及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支持。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法国、瑞典、丹麦、联合省共和国(荷兰)以及英国和俄国组成,并得到德意志新教诸侯和捷克、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的反哈布斯堡王朝运动的支持。
三十年战争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宗教战争开始的,后来则失去宗教性质。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民族形成的深远过程的反映,是和一些欧洲国家最初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年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密切相连的。当时,哈布斯堡王朝已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和衰亡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它竭力谋求欧洲霸权,但遭到了德意志新教诸侯国的反抗。这些诸侯国形式上加入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所谓“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是独立的。1576年鲁道夫二世即位,德意志开始迫害新教徒。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冲突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治军事联盟:以普法尔茨侯爵腓特烈五世为首的新教联盟(1608)和以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公爵为首的天主教联盟(1609)。德意志的国内矛盾给欧洲列强以可乘之机。
法国支持新教联盟,以便对周围各国建立霸权,并阻止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边界诸侯国地位的加强。丹麦在攫取德意志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州后,又力图占领德意志北部各诸侯国。瑞典则想把波罗的海变成本国的“内湖”。荷兰极力削弱西班牙和奥地利,并使本国商船队在古老的汉萨同盟商路(见汉萨同盟)上获得控制权。英国既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西北部和北海地区加强势力,同时也不希望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各国强大;它在欧洲和近东的利益,其中包括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与法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奥斯曼帝国虽然未参加三十年战争,但却指望利用这次战争来巩固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被看作是“基督教先锋”的奥地利如若战败,可使奥斯曼帝国摆脱其在巴尔干地区的主要敌人。俄国与波兰立陶宛王国进行战争,是为收复在波兰瑞典对俄国的武装干涉(十七世纪)期间被波兰立陶宛王国侵占的领土。
法国因为自身是天主教国家,一直只是假手他国以削弱哈布斯堡皇室的实力,但当丹麦、瑞典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诸侯均告失败后,法国终于直接出兵,与瑞典联合对哈布斯堡王朝作战。
1636年~1637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出兵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由南北两路夹攻,并且一度进逼至法国首都巴黎,但最后为法军所败。1638年8月法国海军打败举世闻名的西班牙海军,1639年10月西班牙海军的主力更被原来籍籍无名的荷兰海军歼灭。
2. 为什么说三十年战争让西班牙从此衰落让法国逐渐成为欧陆霸主呢
三十年战争发生是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来的欧洲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混战。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欧洲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欧洲国家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并且建立霸权统治以及宗教争端。也是在这场战争之后,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内部矛盾尖锐。此外,宗教改革运动后,反对天主教的新教派发展起来,罗马帝国的统治陷入僵局。此外,罗马帝国周边的小国纷纷崛起。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他们不得不不断地发动战争。
罗克鲁瓦战役确实影响了三十年战争的结果,并为欧洲未来带来了一种均势。西班牙军队未能组建一支新的骨干作战部队,而且从未恢复。在罗克鲁瓦战役之前,西班牙军队可以被视为欧洲最强大的战斗力量。战争结束后,法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主宰欧洲的大国,法国军队也将在未来半个世纪内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3. 三十年战争是一个“宗教”战争吗
三十年战争是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联盟之间进行的战争。同时,丹麦、瑞典、法国、英国、荷兰、俄国和奥地利、西班牙、罗马教皇、波兰等国怀着不同的目的分别介入双方,发展成国际性战争。历时30年,大的会战近20次。如1620年11月,德皇派兵于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将反对新教的捷克起义军镇压下去。163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率军于布赖膝菲尔德(莱比锡北)应用线式战术打败奥地利的军队。1632年,古斯塔夫再次率军进攻防守吕岑的帝国军队,乘夜突袭,大败之。1643年,法军在罗克鲁瓦(法国东北部)打败西班牙军队;1645年,于讷德林根(德境)又败德皇军队。至此,天主教联盟一方战败,于1648年被迫缔结和约。
4. 彻底打碎西班牙霸业梦的战争,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总是那么巨大,战争对欧洲历史的影响更是巨大。宗教战争是近代第一场波及整个西欧的国家的战争,经历了整整30年,因此也称为“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的内容十分复杂,包含民族独立、宗教改革、霸业对决等,如此多的复杂因此集中在一起,让这场战争对欧洲形成了全方面的影响。
一,披着宗教外衣的争霸这场战争之所以叫做“宗教战争”,就是因为和宗教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5世纪到16世纪,西欧各国进行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国家控制的民族教会,脱离天主教会的控制;二是建立“廉价教会”“平民教会”,打破教会对文化的垄断。各个国家在改革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其中英法两国已经形成了民族国家,王权强盛,因此两国的改革主要是建立了民族教会,并没有改变宗教内部的本质。波西米亚、德意志、瑞士、荷兰的改革就比较彻底,建立了“廉价教会”。
5. 罗克鲁瓦战役
罗克鲁瓦战役(Battle of Rocroi) 爆发于1643年5月18—19日,法西两国军队在罗克鲁瓦( 法国阿登省的城市,十六至十九世纪为要塞)附近进行的一次交战。战争中法国军队击溃了西班牙军队,终结了西班牙在欧洲历史上的大陆战术优势,宣告了法国陆军称霸欧洲大陆的时代到来。
法军击溃了西军,解了罗克鲁瓦城之围。西军死8000人,被俘6000人,损失火炮24门;法军死2000人,伤近6000人。此次压倒性的胜利之后,大孔代作为法国名将的声誉鹊起,立刻就成了宫廷的战争明星。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因为大孔代面对的是长期称霸欧洲的西班牙陆军,而且他的对手都是有经验的将领,而他只是个23岁的青年指挥官。在这次战斗当中,虽然说西班牙人失败了但是因为是附庸国部队率先出现失败,最后才是西班牙直辖的军队的失败所以并不能够称为战术体系的失败,本质性上当时不论是西班牙人的大方阵还是荷兰人的方阵都是从西班牙方阵里面派生出来的,用长枪方阵对抗骑兵冲击的体系。不论如何,作为欧洲第一人口大国,在经历了百年战争以及西班牙人富裕压制之后,法国人用长时间的尝试得到了一个不亚于西班牙人的战术体系而在双方战术思想上拉近之后,人口和财富就成为了胜利的关键——于是,法国人崛起了。
在战斗当中西班牙方阵体现出了相当强大的稳定性以及战斗力,但是在机动性上略显不足,于是在中路骑兵冲击的时候没能够成功跟进,而法国人在大孔代的带领下的进攻相当凶猛仍然未能快速攻破西班牙人的方阵也体现出了他们战斗力的强大。
6. 罗克鲁瓦战役的影响
法军击溃了西军,解了罗克鲁瓦城之围。西军死8000人,被俘6000人,损失火炮24门;法军死2000人,伤近6000人。此次压倒性的胜利之后,大孔代作为法国名将的声誉鹊起,立刻就成了宫廷的战争明星。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因为大孔代面对的是长期称霸欧洲的西班牙陆军,而且他的对手都是有经验的将领,而他只是个23岁的青年指挥官。在这次战斗当中,虽然说西班牙人失败了但是因为是附庸国部队率先出现失败,最后才是西班牙直辖的军队的失败所以并不能够称为战术体系的失败,本质性上当时不论是西班牙人的大方阵还是荷兰人的方阵都是从西班牙方阵里面派生出来的,用长枪方阵对抗骑兵冲击的体系。不论如何,作为欧洲第一人口大国,在经历了百年战争以及西班牙人富裕压制之后,法国人用长时间的尝试得到了一个不亚于西班牙人的战术体系而在双方战术思想上拉近之后,人口和财富就成为了胜利的关键——于是,法国人崛起了。
在战斗当中西班牙方阵体现出了相当强大的稳定性以及战斗力,但是在机动性上略显不足,于是在中路骑兵冲击的时候没能够成功跟进,而法国人在大孔代的带领下的进攻相当凶猛仍然未能快速攻破西班牙人的方阵也体现出了他们战斗力的强大。
7. 佣兵传奇最后结局什么意思
旁白解释的是最后战役以后,迪亚哥没死 只是失去了年轻时尚武精神和血性,推测就是安度晚年。罗克鲁瓦战役西班牙人最终还是投降了,迪亚哥应该是幸存者之一,随着军队回到了西班牙。但是经历了西班牙由盛转衰的过程之后变得心灰意冷,苟且偷生了。
《佣兵传奇》讲述发生在17世纪的西班牙,30年战争席卷欧洲(1618年至1648年),与法荷交战的西班牙丧失了一等强国的地位。值此国事由盛转衰之际,佣兵出身的英雄,开始书写其传奇人生的故事。
相关信息
玩家扮演的主人公,在战斗中集结佣兵伙伴一起,共同在亚特兰大陆中展开冒险。佣兵传奇也是一款魔幻风格的战略角色扮演手机游戏, 繁荣的亚特兰大陆上忽然发生了未曾预料的灾难。拥有可怕野心的魔王即将复活,大陆又将再次陷入危机之中,各处充斥着鲜血与绝望。
残存不多的魔法师与生存者揭竿而起,为此主人公在与魔王的战斗中,结识了众多佣兵,并最终组成了强大的雇佣兵团。在一次次的战斗和任务中强化众佣兵的实力,召唤精灵之力和拥有特技的宠物。再借助守护龙之力量最终封印了魔王。大陆上再次迎来雀跃的欢声。
8. 路易二世·德·波旁是怎样在罗克鲁瓦战胜西班牙的
在罗克鲁瓦战胜西班牙的孔代亲王
路易二世·德·波旁,1621年9月8日生于巴黎。1640年至1641年,年仅20岁的路易参加了法国北部的战役,在战斗中表现勇敢。
1643年,在三十年战争后期,路易指挥法军在法国北部与西班牙军队作战。1643年5月19日,他在罗克鲁瓦战役中获胜。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23岁的孔代亲王作为青年指挥官,终结了西班牙在历史上的陆上优势,标志着法国地面霸权的到来。
1646年,路易的父亲去世,他继承了亲王称号,被称为孔代亲王。他的赫赫军功使他成为法国贵族的首领,这些贵族对首相马萨林削弱贵族权力的政策十分不满。在马萨林执政时期,孔代又参加了在低地国家的一些战役。
之后不久,孔代亲乇参与了着名的投石党事件被政府逮捕。1651年1月,奥地利的安娜释放了被关押的孔代亲王。孔代获释后即与西班牙结盟向法国挑战。
1652年7月2日在巴黎圣安托万区,孔代与杜伦尼这两位当时最伟大的将领展开决战。孔代被杜伦尼所压制,几乎陷入绝境;只是因为他的同党、奥尔良公爵的女儿说服巴士底狱的大炮倒戈向杜伦尼开火,孔代才得以重新发动攻势。1652年9月,势单力孤的孔代逃亡西班牙。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授权孔代指挥西班牙军队与法国作战,并把卢森堡赐封给他。他取得了很多胜利,但不久就被杜伦尼阻止。在1659年比利牛斯和约中,孔代获得了已经亲政的堂弟路易十四的宽恕,于是他又开始为法国效力。孔代在1667年—1668年的遗产争夺战争中表现耀眼,他与杜伦尼的再度组合令人望而生畏。
1674年,孔代亲王在塞纳夫战役中击败奥兰治亲王威廉,完成了他最后一次伟大胜利。1686年12月11日,他病逝于枫丹白露。
9. 罗克鲁瓦战役的简介
在尼德兰境内的罗克鲁瓦战役中,代表西班牙最强军力和领导力的佛兰德军被法国大孔代的军队所击破。人们曾对西班牙最精锐的佛兰德军的步兵团-西班牙步兵长枪大方阵(Tercio)评价高,称其为“步兵之花”。1643年5月间,西班牙的德梅洛将军率领两万七千人(近2.8万人,30门火炮),由西属尼德兰向巴黎进军,中途停下围攻罗克鲁瓦的要塞,并且等待一支为数六千人的援军。这支由弗朗西斯科·德梅洛(Francisco de Melo)率领的军队遭遇溃败,大部分士兵被法国骑兵或杀或擒。佛兰德军名誉毁于罗克鲁瓦,而西班牙从此开始走向中衰。 于是法军由路易二世·德·波旁(后来的大孔代)率军两万三千人(近2.3万人,12门火炮)迎战。赶来解围,抵近罗克鲁瓦。法军采用二线式战斗队形,并留有预备队。战斗队形的中央为15个步兵营,左右两翼为23个骑兵连。预备队为3个步兵营和4个骑兵连,另有5个骑兵连(右3,左2)成梯阶配置在前面保障两翼的安全,炮连(12门火炮)配置在中央,步兵部署于前面。
西军也采用二线式战斗队形,但未留预备队。西班牙最精锐的佛兰德军采西班牙步兵大方阵(Tercio):中央为5个步兵大营,4500名西班牙士兵组成5个方阵,每个方阵900人,右翼为14个骑兵连,左翼为15个骑兵连,炮连(18门火炮)配置在步兵前面,另有1队火枪兵(1000人)隐蔽在左翼前方的树林里。 罗克鲁瓦地形险要,外围都是森林沼泽,只有一条可以通行的狭道。但是德梅洛将军以己方占有优势位置,不肯趁机攻击通过狭道的法军,只在原地排成迎击的阵式。没想到大孔代却找到一处居高临下的山脊,并且在上面完成布阵。那个时代的欧洲军事有一条不成文的禁律,就是不能在林间作战。其实山林地带作战在战争史上并不新鲜,古罗马时代有,后来的拿破仑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时代也有,更不用说两次世界大战了。但是在17和18世纪,火枪不发达,只能靠集火齐射才能发挥威力,因此保持线式战术队形非常重要,穿越林地,就意味着一线式队形被打乱。因此,大孔代的最关键选择是:会战之前怎么样才能穿越林地开到中间的平原上?
西班牙元帅德梅洛,恰恰是一个经验丰富,但有点循规蹈矩的将军。一方面,他的确有点措手不及,他的一部分兵力(六千人)还远在森林外围征粮没有归队,另一方面,德梅洛有自己的算计:他正确地估计到大孔代兵力比自己的总兵力少,而且兵员素质不如自己身经百战的西班牙军团,如果把对方放进这块四面森林的绝地,对方一旦战败,不可能有秩序地撤退,自己可以一战成功。因此,德梅洛一边召回己方兵力,一边故意不去截击法军,让孔代毫无困难地越过森林,在平原上扎营。双方对峙了一夜。 交战于5月18日以双方炮兵互射开始。法国骑兵对罗克鲁瓦方向的突破虽未成功,但却歼灭了埋伏在树林里的西班牙火枪兵。5月18日夜,法军突然向西军发起冲击,击退并驱散了西军左翼第一线部队,随后又击溃了左翼第二线部队。与此同时,西军骑兵和步兵逼退法军战斗队形的中央部分。西班牙骑兵因此全遭击溃,但是其步兵方阵仍然在原地屹立不摇。且以灵巧队形展开,使位于它正中的18门大炮得以进行齐射。不论大孔代的步兵或者骑兵如何攻击,就是无法加以击溃。到黄昏的时候,双方因为陷入僵局,不得不谈判给西班牙军光荣投降(不缴械撤离)的机会。但是大孔代在前往谈判会场的时候却遭到西班牙步兵的火绳枪射击,这一偶发的失控行为使双方又开始交战。在这种情况下,大孔代大胆决定:派几个骑兵连实施突击,以巩固右翼取得的战果,派骑兵主力从后方攻击敌人。同时,得到退下来的步兵(将近8个营)补充的法军预备队成功地对敌步兵实施了反冲击。由于夜幕的降临,法军遂以火炮不断轰击西班牙军的方阵,把他们的阵形击溃打烂。
最终,在法军步骑兵的重重包围下,这支精锐的西班牙主力军团被全歼,德梅洛主帅阵亡。而且,德梅洛为大孔代准备的陷阱最终害了西班牙军队:因为这像牢笼一样的地形,战败的西班牙军团无处可退,除了逃散的骑兵,被围的方阵步兵几乎被红了眼睛的法军屠杀。大孔代立即下令制止,遂使西班牙军队的官兵纷纷扑倒在他的膝下,寻求庇护,以免死于胜利的法国士兵的狂怒之下。
10. 罗克鲁瓦战役中,拥有前后夹击优势的西班牙,为何输给了法国呢
三十年战争进入1640年代后,西班牙已经大势已去,不甘失败的西班牙人将国家最后的赌注压在了自己的王牌之师——驻扎西属尼德兰纵横欧陆数十年的佛兰德尔军之上。
红衣主教亲王费迪南郁郁而终后,西属尼德兰总督换成了弗朗西斯科·梅洛元帅,一位久经战场的老将。他曾做过西班牙西西里总督,也指挥过意大利方面军与法国作战,还曾出使维也纳做皇帝的军事顾问。这位元帅率领佛兰德尔军在一年前的赫尼考特之战中重创法军,以损失500人微小代价击毙、击伤、俘虏法军7000余人。现在他又率领27000人的西班牙军主力直扑罗克鲁瓦。
西班牙元帅梅洛,恰恰是一个经验丰富,但有点循规蹈矩的将军。
一方面,他的确有点措手不及,他的一部分兵力(六千人)还远在森林外围征粮没有归队,另一方面,梅洛有自己的算计,他正确地估计到昂吉安率领的法军兵力比自己的总兵力少,(西军27000人,法军23000人)而且兵员素质不如自己身经百战的西班牙佛兰德尔军团,如果把对方放进这块四面森林的绝地,对方一旦战败,不可能有秩序地撤退,自己可以一战成功。此外梅洛元帅还轻视了自己的对手,在他看来这个年龄只有自己一半的法国小将军在指挥能力上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