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15世纪发生多少次战争
‘壹’ 谁可以告诉我西班牙15世纪总共发生了几次战争分别是
六!
‘贰’ 西班牙在15世纪时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6次
求采纳!!
‘叁’ 西班牙再各次战争中的胜负情况
西班牙内战是本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民为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捍卫革命成果、捍
卫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革命战争。
西班牙在16世纪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独立
革命战争风起云涌,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使它失去了绝大部分的美洲殖民
地。
1898年重新瓜分殖民领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又以西班牙的惨败而
告终。从此西班牙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列强。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落后的西班牙,引起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陷于紊乱,人
民群众非常不满,国内各种矛盾迅速激化。1931年4月,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可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真正解决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
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异常尖锐,共和国的社会基础很薄弱。1935年欧洲政局风云
变幻,战争的威胁逐渐逼近。面对法西斯日益猖獗的状况,共产国际提出了建立人民阵
线,团结无产阶级以及其他一切进步力量,以抗击法西斯势力的号召。西班牙共产党经
过努力使西班牙各左派政党联合组成了人民阵线,并在1935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
胜,组成了新的共和政府。新政府在人民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改革。这些初
步的社会改革引起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极端仇视,迅速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几乎所有反共和的右翼党派和反动军官都在积极寻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帮助和支持,
阴谋策划叛乱,以颠覆共和政府。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驻西属摩洛哥梅利里亚的军队首先发动叛乱,次日,驻摩
洛哥殖民军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飞往摩洛哥的德土安指挥叛军,另一反动将领莫拉
则在西班牙北方发动反叛。叛乱在西班牙各大城市蔓延,这时共和国军队的80%官兵被
叛乱者所控制。叛乱因为早有预谋,而且是在国际反动势力支持下进行的,所以一开始
进展颇为顺利。佛朗哥统率的摩洛哥军团由南向北,莫拉率领的正统派和保皇党军队由
北向南,企图南北夹击首都马德里,迅速夺取政权。然而,广大人民群众痛恨君主制度
和法西斯主义,珍惜革命的初步成果,积极响应人民阵线的号召,纷纷自动起来保卫共
和国,民警部队和忠于共和国的军队同叛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爱国军民的浴血奋
战,使得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等中心城市的叛乱先后被迅速平定,叛军的速胜
计划破产。
正当叛乱几乎失败之时,德、意法西斯眼看西班牙反动派的叛乱难以获胜,便不惜
撕下伪装,于1936年8月公然支持叛乱,并武装干涉西班牙。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
班牙有其险恶的用意。一是想控制住成为地中海通往大西洋咽喉的西班牙这块战略要地,
以便在未来对英法作战时能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二是想以西班牙作为新武器的试验场,
以便为未来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德、意法西斯公开的武装干涉开始时,首先用飞机、
船只把佛朗哥的叛军主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西班牙本土。与此同时,大批坦克、
飞机、大炮等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给叛军,并出动轰炸机闯进西班牙的领空,对和平
城市和居民实施狂轰滥炸。接着法西斯正规军也踏上了西班牙国土,与叛军一起进攻西
班牙政府。由此西班牙民主主义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内战争就演变为一场具有国际性的
反法西斯战争了。
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大规模武装干涉,是世界法西斯势力对民主势力的又一
次猖狂进攻。这场战争对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可
是,这时英、法、美政府却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表面上禁止各国向西班牙
输送武器和军用物资,实际上是封锁西班牙共和国,听任德、意援助叛军,伙同德、意
共同扼杀民主的西班牙共和国。因此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大武装干涉的规模,
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有5万德军、15万意军在西班牙直接参战。叛军在得到德、意公开支
持,取得了大量军事装备和人力补充后,于8月13日攻占了西南重镇巴达霍斯,南北两
支叛军会合,然后挥兵直指马德里。共和国处境逐渐恶化。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联合
势力的战争,赢得了全世界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援,世界各地纷纷举行集会,谴责德、
意的武装干涉,要求英、美、法放弃“不干涉”政策。
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目的,来自54个国家的4.2万名志愿者组成“国际纵队”,
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9月,马德里开始遭到轰炸。11月初叛军进至马德里城郊,马德里保卫战进入紧张
阶段。7日,叛军开始全线展开进攻。共和军顽强抵抗,狠狠打击叛军,使叛军每前进
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叛军进入马德里市区的企图未能得逞。1937年2月和3
月,叛军和德、意侵略军又先后发动了两次强大的攻势,都遭到失败。其中在着名的瓜
达拉哈达阻击战中,共和军和国际纵队的战士给意军和叛军以迎头痛击,经数小时的激
战,意军损失惨重,溃不成军,死伤近万人,被俘达数千人。经过几番较量后,法西斯
侵略军和叛军被迫暂时放弃占领马德里的企图,将其主要攻势转向北方。
1937年夏,叛军和侵略军在集聚兵力后转入进攻。参加这次进攻的兵力有15万人,
佛朗哥叛军主力集中在毕尔巴鄂方向作战。共和军仅能集结6万军队分散抗击敌人。6月
20日,巴斯克地区的首府毕尔巴鄂失守。10月22日,共和军在重工业区阿斯图里亚斯的
最后一个据点希洪城陷落。随后,法西斯指挥部把作战重点转向了东线。1938年3月,
叛军转入进攻,突破共和军防御,推进到地中海沿岸,切断了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中部
以及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分兵出击,南攻巴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共和国处于
多方受敌的危急局面。这时英、法政府却封锁法西边界,扣留共和国从国外购买的大批
军火。12月法西斯联军集中30万重兵进攻加泰罗尼亚。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
府巴塞罗那失陷。
2月11日,法西斯联军在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后占领加泰罗尼亚全境。
英、法帝国主义者在美国公开支持下,胁迫共和国政府投降来迅速结束西班牙战争。
2月27日,英、法两国政府相继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并断绝同共和国政府的外交关系。
此时共和国政府处境非常困难,尽管决心作战到底,但共和国内部的反革命武装叛乱打
断了政府继续抗战的意图。3月5日在英、法指使下,共和国内部的卡萨多上校和右翼社
会党首领贝斯太罗与叛军相勾结,在马德里发动反革命政变,夺取了共和国政权,实行
白色恐怖,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和爱国者。为了配合这一叛乱,佛朗哥的军队全线出
击,牵制在前线的共产党作战部队不能回师援救马德里。28日,经历了两年八个月战斗
洗礼的英雄城市马德里终于在内外敌人夹攻下陷落。4月初叛军控制西班牙全境,共和
国被扼杀,法西斯独裁政权开始了在西班牙的统治。
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是一系列不利的内外因素所造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
意的武装干涉以及英、法的所谓“不干涉”政策。内部诸因素中,西班牙共产党始终没
有掌握人民阵线的领导权问题则是最主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这场战争牵制了德、
意法西斯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为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它
的意义远远超出西班牙本身,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民主力量反对法西斯侵略势力的
一个重大事件,是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肆’ 西班牙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战争]西班牙战争
西班牙内战是本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民为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捍卫革命成果、捍
卫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革命战争。
西班牙在16世纪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独立
革命战争风起云涌,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使它失去了绝大部分的美洲殖民
地。
1898年重新瓜分殖民领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又以西班牙的惨败而
告终。从此西班牙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列强。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落后的西班牙,引起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陷于紊乱,人
民群众非常不满,国内各种矛盾迅速激化。1931年4月,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可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真正解决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
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异常尖锐,共和国的社会基础很薄弱。1935年欧洲政局风云
变幻,战争的威胁逐渐逼近。面对法西斯日益猖獗的状况,共产国际提出了建立人民阵
线,团结无产阶级以及其他一切进步力量,以抗击法西斯势力的号召。西班牙共产党经
过努力使西班牙各左派政党联合组成了人民阵线,并在1935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
胜,组成了新的共和政府。新政府在人民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改革。这些初
步的社会改革引起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极端仇视,迅速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几乎所有反共和的右翼党派和反动军官都在积极寻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帮助和支持,
阴谋策划叛乱,以颠覆共和政府。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驻西属摩洛哥梅利里亚的军队首先发动叛乱,次日,驻摩
洛哥殖民军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飞往摩洛哥的德土安指挥叛军,另一反动将领莫拉
则在西班牙北方发动反叛。叛乱在西班牙各大城市蔓延,这时共和国军队的80%官兵被
叛乱者所控制。叛乱因为早有预谋,而且是在国际反动势力支持下进行的,所以一开始
进展颇为顺利。佛朗哥统率的摩洛哥军团由南向北,莫拉率领的正统派和保皇党军队由
北向南,企图南北夹击首都马德里,迅速夺取政权。然而,广大人民群众痛恨君主制度
和法西斯主义,珍惜革命的初步成果,积极响应人民阵线的号召,纷纷自动起来保卫共
和国,民警部队和忠于共和国的军队同叛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爱国军民的浴血奋
战,使得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等中心城市的叛乱先后被迅速平定,叛军的速胜
计划破产。
正当叛乱几乎失败之时,德、意法西斯眼看西班牙反动派的叛乱难以获胜,便不惜
撕下伪装,于1936年8月公然支持叛乱,并武装干涉西班牙。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
班牙有其险恶的用意。一是想控制住成为地中海通往大西洋咽喉的西班牙这块战略要地,
以便在未来对英法作战时能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二是想以西班牙作为新武器的试验场,
以便为未来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德、意法西斯公开的武装干涉开始时,首先用飞机、
船只把佛朗哥的叛军主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西班牙本土。与此同时,大批坦克、
飞机、大炮等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给叛军,并出动轰炸机闯进西班牙的领空,对和平
城市和居民实施狂轰滥炸。接着法西斯正规军也踏上了西班牙国土,与叛军一起进攻西
班牙政府。由此西班牙民主主义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内战争就演变为一场具有国际性的
反法西斯战争了。
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大规模武装干涉,是世界法西斯势力对民主势力的又一
次猖狂进攻。这场战争对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可
是,这时英、法、美政府却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表面上禁止各国向西班牙
输送武器和军用物资,实际上是封锁西班牙共和国,听任德、意援助叛军,伙同德、意
共同扼杀民主的西班牙共和国。因此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大武装干涉的规模,
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有5万德军、15万意军在西班牙直接参战。叛军在得到德、意公开支
持,取得了大量军事装备和人力补充后,于8月13日攻占了西南重镇巴达霍斯,南北两
支叛军会合,然后挥兵直指马德里。共和国处境逐渐恶化。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联合
势力的战争,赢得了全世界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援,世界各地纷纷举行集会,谴责德、
意的武装干涉,要求英、美、法放弃“不干涉”政策。
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目的,来自54个国家的4.2万名志愿者组成“国际纵队”,
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9月,马德里开始遭到轰炸。11月初叛军进至马德里城郊,马德里保卫战进入紧张
阶段。7日,叛军开始全线展开进攻。共和军顽强抵抗,狠狠打击叛军,使叛军每前进
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叛军进入马德里市区的企图未能得逞。1937年2月和3
月,叛军和德、意侵略军又先后发动了两次强大的攻势,都遭到失败。其中在着名的瓜
达拉哈达阻击战中,共和军和国际纵队的战士给意军和叛军以迎头痛击,经数小时的激
战,意军损失惨重,溃不成军,死伤近万人,被俘达数千人。经过几番较量后,法西斯
侵略军和叛军被迫暂时放弃占领马德里的企图,将其主要攻势转向北方。
1937年夏,叛军和侵略军在集聚兵力后转入进攻。参加这次进攻的兵力有15万人,
佛朗哥叛军主力集中在毕尔巴鄂方向作战。共和军仅能集结6万军队分散抗击敌人。6月
20日,巴斯克地区的首府毕尔巴鄂失守。10月22日,共和军在重工业区阿斯图里亚斯的
最后一个据点希洪城陷落。随后,法西斯指挥部把作战重点转向了东线。1938年3月,
叛军转入进攻,突破共和军防御,推进到地中海沿岸,切断了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中部
以及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分兵出击,南攻巴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共和国处于
多方受敌的危急局面。这时英、法政府却封锁法西边界,扣留共和国从国外购买的大批
军火。12月法西斯联军集中30万重兵进攻加泰罗尼亚。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
府巴塞罗那失陷。
2月11日,法西斯联军在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后占领加泰罗尼亚全境。
英、法帝国主义者在美国公开支持下,胁迫共和国政府投降来迅速结束西班牙战争。
2月27日,英、法两国政府相继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并断绝同共和国政府的外交关系。
此时共和国政府处境非常困难,尽管决心作战到底,但共和国内部的反革命武装叛乱打
断了政府继续抗战的意图。3月5日在英、法指使下,共和国内部的卡萨多上校和右翼社
会党首领贝斯太罗与叛军相勾结,在马德里发动反革命政变,夺取了共和国政权,实行
白色恐怖,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和爱国者。为了配合这一叛乱,佛朗哥的军队全线出
击,牵制在前线的共产党作战部队不能回师援救马德里。28日,经历了两年八个月战斗
洗礼的英雄城市马德里终于在内外敌人夹攻下陷落。4月初叛军控制西班牙全境,共和
国被扼杀,法西斯独裁政权开始了在西班牙的统治。
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是一系列不利的内外因素所造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
意的武装干涉以及英、法的所谓“不干涉”政策。内部诸因素中,西班牙共产党始终没
有掌握人民阵线的领导权问题则是最主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这场战争牵制了德、
意法西斯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为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它
的意义远远超出西班牙本身,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民主力量反对法西斯侵略势力的
一个重大事件,是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伍’ 西班牙历史大事年表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市政选举中,左翼势力获胜;14日在巴塞罗那、圣塞瓦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国。
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发动叛乱,引发三年的西班牙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约。1986年,西班牙加入欧共体。
(5)西班牙15世纪发生多少次战争扩展阅读
西班牙主要城市:
1、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Barcelona)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巴塞罗那1137年成为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王国的首府,并于15世纪初期巴塞罗那及其所辖地区并入西班牙国。
2、瓦伦西亚
瓦伦西亚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
‘陆’ 简述15世纪的西班牙历史
15世纪末,西班牙已经成为一个殖民大国,逐渐成为西班牙帝国。16世纪,西班牙通过在美洲获得的巨大财富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土着居民进行了种族灭绝似的屠杀,但是然而由此引发的持续反抗斗争最终使得西班牙的国力衰退下来。18世纪的君主王位继承战争使得西班牙陷入了毁灭的灾难,西班牙先后失去了比利时、卢森堡、米兰等地。随着19世纪法国拿破仑的入侵,西班牙在整个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反抗斗争。这时期西班牙开始失去她在美洲的殖民地,并最终导致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
‘柒’ 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西方重大历史事件
1400年:帖木儿率军击败鄂图曼,救援东罗马。
1404年:帖木儿率军东征明,但于路途中病死。
1405年:帖木儿死,鄂图曼复国。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15年:波西米亚宗教改革家胡斯惨遭教会火刑。
1429年:法国少女圣女贞德率领人民攻击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
1446年:朝鲜政府颁布韩文,但上层阶级仍使用汉字。
1452年-1519年:达芬奇在世。
1453年:鄂图曼土耳其攻陷拜占庭的首都兼最后据地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1454年:日耳曼人古腾堡印出第一本活字版圣经。
1455年-1485年:英国爆发玫瑰战争,为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间的斗争。
1461年: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1475年-1564年: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在世。
1483年-1520年:画家拉斐尔在世。
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1485年:亨利七世成为英王,为都铎王朝之始,玫瑰战争结束。
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仍以为所到之地为亚洲。
1494年: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经教宗协调,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划分海外势力范围。
1498年:葡人达伽马到达印度,开辟西欧到东方的新航路。
1500年:葡萄牙船队到巴西,将巴西纳为殖民地。
公元16-----19世纪
1501年:西班牙人首次抵达巴拿马,直布罗陀并入西班牙版图。
1505年:西班牙征服那不勒斯。
1513年:马基雅维利出版君主论。
1520年:马丁·路德于维腾堡教堂门口贴上九十五条论纲,开启了宗教改革。
1519年:麦哲伦率西班牙船队出发。西班牙人灭阿兹提克。
1521年:麦哲伦为菲律宾土着所杀。
1522年:麦哲伦剩余船队返回西班牙,完成航行世界一周的壮举。
1524年-1525年:德意志农民战争,为农民反抗封建主的起义。
1525年:巴布尔建莫卧儿帝国,首都德里。
1533年:西班牙人灭印加帝国。
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自组英国国教。西班牙人罗耀拉创耶稣会。
1536年:加尔文发表基督教原理。
1543年:波兰神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1545年-1563年:意大利特伦托宗教会议
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的签定。
1558年-1603年 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
1562年-1598年:法国宗教战争。
1563年:英国国会通过三十九款教规,确定英国国教派。
1564-1616:莎士比亚在世
1566年:西班牙欲推行异端裁判政策于尼德兰,爆发当地人民起义。
1571年:鄂图曼土耳其于利本多战败。
1572年:张居正执政,推行改革。
1580年:西班牙与葡萄牙合并。
1581年:尼德兰人民宣布成立尼德兰联省国,仍与西班牙征战。
1588年:英西海战,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从此西班牙海势力大减。
1589年:法亨利四世即位,为法国波旁王朝之始。
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攻朝鲜。朝鲜向明求援,明派军至朝鲜对抗日本,史称中日朝鲜之役。
1598年:法亨利四世颁南特诏令,行宗教宽容,法国宗教战争结束。
1600年:英国创立东印度公司。
1602年:荷兰创东印度公司。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死,英格兰王位由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兼任,为英国斯图亚特王朝之始。从此英格兰与苏格兰共载一君。
1604年:法国创东印度公司。
1609年:西班牙与尼德兰订立十二年休战条约,承认尼德兰独立。
1610年:法亨利四世遇刺而死,路易十三继位。
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被选为俄国沙皇,为罗曼诺夫王朝之始,结束了俄国长达15年的混乱时代。
1614年:法国大革命前最后一次三级会议之召开。
1618年:发生掷出窗外事件,三十年战争爆发。
1620年:五月花号出航,欧洲人自此大批移居美国。
1624年:英人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维吉尼亚。
1628年:英国会向查理一世上权利请愿书。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1629年:英王查理一世解散国会。
1639年,英国苏格兰人民起义爆发。
1640年,英国召开“长期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642年:英国清教徒革命爆发。
1643年-1715年:法路易十四在位。
1644年:流寇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崇桢皇帝吊死煤山,明朝灭亡。满清入关,是为清朝。
1648年:签订西发利亚条约,三十年战争结束。
1649年:查理一世被国会判决处死,英国改为共和,克伦威尔任护国主。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
1659年:法国、西班牙签定比利牛斯和约。
1660年:英国改回君主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72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85年:法国取消南特诏令,使大批胡格诺派教徒逃往外国。
1687年:牛顿数学与自然哲学原理出版。
1688年:英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其女玛利与夫婿威廉受国会之邀入主英国,尊为共主,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俄沙皇彼得一世亲政。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689年-1755年:孟德斯鸠在世。
1694年-1778年:伏尔泰在世。
1694年:英吉利银行设立。
1700年:俄和丹麦ˋ波兰组反瑞典的联盟,发动大北方战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卒,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亡。法兰西王子腓力五世继为西班牙国王,建立西班牙波旁王朝。
1701年:英格兰发明播种机。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三世改称普鲁士国王,称腓特烈一世,将勃兰登堡并归普鲁士,史称勃兰登堡-普鲁士。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1713年:英西条约将直布罗陀割让给英国。
1715年:法王路易十四去世。
1721年:瑞典与俄罗斯签订尼斯塔特条约,瑞典割让立窝尼亚、爱沙尼亚、卡累利亚等地予俄罗斯。自此瑞典昔日在北欧的霸权为俄国所取代。
1733年:波兰继承战争爆发。约翰·凯发明飞梭。
1735年:签订维也纳条约,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结束。
1740年:奥地利大公卡尔三世死,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1741年:为俄国服务的丹麦探险家白令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的阿拉斯加湾。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
1752年:网络全书开始出版。
1756年-1763年:七年战争
1762年: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1765年:英国向北美十三州征收印花税。哈格里弗士发明珍妮纺织机。
1768年:法国取科西嘉岛。
1769年: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织机。
1770年:英国将澳大利亚ˋ新西兰收为殖民地。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利纺纱厂。标志着现在工厂的诞生。
1772年: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第一次瓜分波兰。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北美十三州代表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1777年,美国通过《邦联条例》。
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开辟崭新“蒸汽时代”。
1783年:巴黎和会,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人柯特发明以煤炼铁的方法。
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
1788年:英国建造世上第一座铁桥。
1789年:法召开三级会议,6月17日第三等级自行宣布成立国民议会。20日路易十六世下令解散国民议会,国民议会代表发表《网球场誓言》,表示决不解散。7月9日国民议会改称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事,攻陷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27日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美国第一届国会召开,选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3年:俄罗斯和普鲁士第二次瓜分波兰,俄罗斯取得西乌克兰和立陶宛大部分,普鲁士取得大波兰和但泽。
1795年:法国发生热月政变,罗伯斯比尔被处死,法国的恐怖政治结束。
1796年:拿破仑任法国征意大利军总司令,击败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
1798年:拿破仑征埃及,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摧毁。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术
1799年:拿破仑返国,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自任为第一执政。
‘捌’ 14、15世纪的西欧经历了哪些运动和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触发了其自封建制度确立以来的第一次经济结构大调整,以农奴制、庄园制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在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下,人民大众的反抗浪潮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如意大利的多里奇诺起义、法国的“扎克”起义、英国的瓦特·泰勒起义等等)。统治阶级为了适应社会变化,也不断地强化了王权统治。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在英、法两国出现了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市民的崛起,成为英法王权统治的社会基础之一。等级代表会议的确立,使得国家政权出现了新的形式。在此期间,发生了一场惨烈而漫长的英法百年战争(传奇式的法国女英雄贞德即在1429年英军围困重镇奥尔良时脱颖而出,后被英军活活烧死)。但与此同时,德国和意大利却日益分裂,曾君临一切、不可一世的罗马教皇时代也告终结。中古时期的欧洲首富之地西班牙曾被阿拉伯帝国统治了800年之久,直到15世纪末。在西班牙出现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封建文明的交会与碰撞,引发了“再征服运动”——基督教国家的反攻,最终于1492年,费迪南国王攻陷穆斯林最后的一个据点格拉纳达城,而使“再征服运动”宣告结束,完成西班牙的统一。
14世纪前后始,处于中世纪的西欧逐渐进入一个新旧时代转换的变革时期,资本主义精神正在萌动之中,为欧洲资本主义得以战胜封建主义、为近代工业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与条件,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基石。其重大历史事件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近代科技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全球航行的沟通(1487~1514年葡萄牙人开辟了从远东经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西欧的漫长海上商路。此后,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船队西进时,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1520年西班牙人麦哲伦率船队发现美洲最南端的海峡,由此驶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再继续西航,返抵西班牙,完成了世界首次环球航行),海外扩张(早期殖民),经济结构由农本经济向重商经济的转变,科学理性精神的觉醒和实证方法的出现,以及国家政治权利的集中化和民族文化的一体化聚合等等。
‘玖’ 15世纪末叶西班牙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获得了胜利
阿拉伯—摩尔人自拉斯•那瓦斯•德•陶罗萨战役遭到惨败后,再也无法恢复元气,收复失地运动的历史进程大大地加快了。到了13世纪末年,阿拉伯人只剩下南部弹丸之地——格兰那大,这是半岛上最富庶的地区,阿拉伯人凭借内部雄厚实力,依靠外部非洲穆斯林的支援,负隅顽抗。基督教国家的收复失地运动最后再一次经历着艰难曲折的道路。
15世纪末叶,西班牙王国占领格兰那大,夺取反侵略斗争的最后胜利。
‘拾’ 西班牙重大历史事件越多越好
1、原始时期
8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据考古推测可能是非洲人在追捕猎物时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或来自欧洲其他地区的猎人越过比利牛斯山来到这里并定居下来,被称为伊比利亚人。
他们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区,在那里伊比利亚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古希腊的历史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过记载,希腊人称他们为“图尔多人”。
他们是伊比利亚人的一个部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灿烂的王国。西班牙北部的阿尔达米拉洞穴留下的举世闻名的岩画生动地记载了原始人生活情况。
2、异族统治时期: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前146年,两国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前201年),三个中最着名的战争。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
罗马则出兵马赛切断汉尼拔的补给,此时迦太基国内矛盾激发,汉尼拔回军驰援,罗马乘机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这是一场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进攻,于是奋起作战。可惜最后迦太基战败惨遭屠城,领土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3、穆斯林统治
公元376年,在北方匈人的军事压力下,约一万五千名西哥特人经罗马皇帝的允许下,渡过多瑙河,向巴尔干半岛迁移,定居于罗马境内,作为同盟者为罗马帝国御边。
418年西哥特人在图卢兹建立了西哥特王国。从418年到507年,其疆域包括了西班牙和高卢的大部分领土。他们于511年在武耶战役被法兰克人打败,退到西班牙。
其间,公元476年,哥特人一位首领奥多亚克废黜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将西罗马帝国的国徽转让给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
自此,长期的、反复的、绵延不断的奴隶、隶农起义和外族入侵,推翻了西罗马的奴隶制统治,从此,西欧各族开始了封建社会阶段。
4、海洋强国时期:收复失地运动
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语:Reconquista),又称再征服运动、列康吉斯达运动,是公元718至1492年间,西班牙人反对阿拉伯人占领,收复失地的运动。从 718年的科法敦加战役开始,到1492年格拉纳达战役结束,共经历了8个世纪。
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Reconquista”一词有“重新征服”的意思。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原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岛的北部。
以后在北部地区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纳瓦尔、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等王国,这些王国时有分合,并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亚山区及比利牛斯山区向南推进,开展驱逐阿拉伯人、收复失地的运动。718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国王佩拉约在科法敦加与入侵的阿拉伯人发生战斗。
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的纳瓦尔、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王国也进行了收复失地的斗争。
5、共和国时期: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是指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19世纪末,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
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政府,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
要求惩罚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对美国宣战,次日4月2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最终西班牙请求停战,美国获胜。
这次战争使美国获取了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的古巴和菲律宾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