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为什么被称为是日不落帝国
① 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
历史上一共有两个国家先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它们分别是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
1、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一段论述:“ 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2、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1)西班牙为什么被称为是日不落帝国扩展阅读: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伦敦成为了世界的贸易中心,其殖民地遍及全世界,太阳在一天中始终照耀着其领土或者殖民地。因此当时英国获得了日不落帝国的美称以显示其强大的国力。
到了19世纪,英国虽然逐渐失去了其在工业世界的垄断地位,但资本输出和殖民扩张仍然领先,英国在大洋洲、亚洲和非洲都相继扩张了殖民地。曾经是英国殖民的国家共56个,地区2个,遍布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和欧洲。日不落帝国的铁蹄几乎踏遍了世界各个大陆。
② 哪个国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为什么
西班牙帝国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国之一,也是第一个被冠以“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国家。 15世纪末,收复失地运动成功后,西班牙统一,迅速走向海外扩张道路。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航线,使得贸易繁荣,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统治政权,毁灭了当地文明,并对南北美洲大片领土宣称拥有主权。西班牙王室与欧洲各王室联姻,取得了大片领地的继承权。卡洛斯一世时期,西班牙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合二为一,使西班牙在欧洲的影响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打败了最强大的敌人法国和奥斯曼帝国,西班牙遂即开始称霸欧洲。从16世纪中期开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矿所得的金银取得更多军费,以应付在欧洲和北非的长期战争。菲利普二世时期,虽然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并没有削弱,反而于1580年兼并葡萄牙帝国(于1640年失去),并获得了后者广阔的殖民地,把半个亚平宁半岛、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和几乎整个中、南美洲归为己有,还包括亚洲的菲律宾群岛。自此,西班牙一直维持着世上最大的帝国。16世纪至17世纪的西班牙正处于黄金时期,是欧洲无可争议的霸主,缔造了被后世称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时代。 虽然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于英国,西班牙帝国开始衰弱,其海上霸权逐渐被荷兰、英国等新兴国家所取代,但其仍不失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一蹶不振,从其伟大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虽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从此在欧洲政治舞台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为一个大国。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半岛战争使这个老态的帝国雪上加霜,之后其美洲殖民地纷纷独立。美西战争更给西班牙以最后一击,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薄西山。 大英帝国西班牙帝国衰弱后,第二个获得“日不落帝国”称号的是大英帝国。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尔爾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然而对帝国的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英语:to furnish an agreeable variety of stations to our soldiers, and to inlge in the sentiment that the sun never sets on our Empire.)”一家斯里兰卡的新闻报纸引用了科尔文·R·德·西尔瓦所做出的着名回答:“那是因为上帝不信任黑暗中的英国人。(英语:That's because God does not trust the British in the dark.)” 但到了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国逐渐瓦解。如今,英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国际组织——英联邦以取代大英帝国。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国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终于看到了日落的一幕。 [编辑本段]扩展 昔日其他殖民帝国和今日英法 而“日不落帝国”一词究其原意,则部分老牌殖民帝国都符合条件,如葡萄牙帝国、荷兰帝国和法兰西殖民帝国,在它们的领土上空太阳也不会下沉。“日不落帝国”一词扩展应用于这些国家,则和“全球帝国”的概念相重合,即只要符合“领土上空太阳不落”条件的全球帝国都可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虽然“日不落帝国”一词不再是英国的政治用语,但事实上,太阳在英国海外领地或以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王国上空仍然不落,这种情况也适用于法国海外省和海外领地。 美利坚帝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日不落帝国”一词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其应用对象明确包括了英国和美国,其意义也不仅仅表现在对领土的占有方面,而扩展到了语言(英语)、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艺术(西方艺术)领域,例如在1852年亚历山大·坎贝尔的一次讲话中。随后该词被应用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一个较早的例子就是1897年的一篇文章上的“自夸”:“山姆大叔头上的太阳永不落下。” 在近年来,该词被转义并引入美国的政治语言。《美国历史导读》一书中描述了原来的十三个殖民地如何和在不列颠帝国扩张的“风头浪尖”独立,接着谈到,然后“美利坚合众国自己变成了一个帝国,影响力最终超越了曾经是最伟大的不列颠霸权。今天,独立两个多世纪过后,在美国政府、公民和海外驻军所拥有的领土上,或者在美国霸权控制下的美国势力范围中的国家上空,太阳永不落下。” 有时候,该词被应用于批评美帝国主义的场合,例如在约瑟夫·杰森的一本书《The Sun Never Sets: Confronting the Network of Foreign U.S. Military Bases》的标题中。但该词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正面的,例如用来肯定美国对于世界贸易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在这种政治符号语言的借用中,可以比较如下的发展变化:罗马治下的和平 → 西班牙治下的和平 → 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 美利坚治下的和平。 美利坚帝国一词描述美利坚合众国自独立以来至今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影响力及于全球之扩张。“帝国”一词具广狭二义。美国由于并无帝王,其国家元首亦非世袭,因此并非狭义上的帝国;但在广义上,美国今于波多黎各、美属萨摩亚、关岛等境外领土,及过去在太平洋托管岛屿与菲律宾等地,俱掌握其主权,因而在亦可视之为广义帝国。 在1760~1770年代,北美十三殖民地与大英帝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1777年,美利坚合众国成立,最终击败英军,迫使英国于1783年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美国独立以后,迅速开始了对外扩张,尤其是门罗主义的提出,使美国把整个美洲当作了自家后院。从1803年至1848年,通过一系列战争、购买、兼并等手段,新成立的美国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三倍,领土从大西洋西岸扩展到太平洋东岸。尤其是1848年美国赢得了美墨战争,吞并了墨西哥一半以上的领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最初保持中立,1917年加入协约国集团以对抗同盟国集团。一战使欧洲国家元气大伤,却带给美国带来大量财富和声望,战后的美国由最大的债务国变为最大的债权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对抗轴心国并最终获胜。二战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一蹶不振,美国则一跃成为西方世界首强和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并领导北约与苏联的华约开始了冷战。冷战前后,美国在世界各地武装干涉别国内政,并乘机夺取老牌殖民帝国的殖民地。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更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当今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等众多领域的巨大优势和强大影响力都是他国无法比拟的。
③ 日不落帝国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国家是被称为“日不落”
日不落帝国,即太阳仿佛在一个强大的国度上,落不下地平线,好像永远照在这片土地上。着名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和米字旗的大英帝国。
虽说,日不落帝国的名字感觉吧,很高大上,确实,也很厉害,但是,我们千万也不能忘记了,它们领土,辉煌是建立在无数人的被压迫,被奴役,被压榨之上的,很黑暗,很压抑的一段历史。
④ 日不落帝国的起源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⑤ 古代西班牙帝国为什么被称为日不落它最后不是衰弱了吗
日不落帝国名号可以说是西班牙的,在英国没有殖民地以前,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横扫大西洋和地中海,但是在格瑞福兰海战中英国舰队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英国成为海上帝国,也就是日不落帝国
⑥ 西班牙帝国是如何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
日不落帝国指太阳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西班牙帝国:
15世纪末,收复失地运动成功后,西班牙统一,迅速走向海外扩张道路。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文明,并对南北美洲大片领土宣称拥有主权。西班牙王室与欧洲各王室联姻,取得了大片领地的继承权。卡洛斯一世时期,西班牙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合二为一,使西班牙在欧洲的影响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败或阻挡最强大的敌人法国和奥斯曼帝国,西班牙遂开始称霸欧洲。这表现在1525年俘虏法王的帕维亚之战、1527年擒获教宗的罗马之劫,确立西班牙在西欧与南欧的霸权地位。(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
帕维亚之战发生于1525年2月24日,是意大利四年战争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此战中,法国王室统帅波旁公爵夏尔三世?德?波旁因与法国国王的家族矛盾,愤而出卖国家,投奔查理五世,率领部分法国军队及一支哈布斯堡王朝军队在帕维亚城下袭击由弗朗索瓦一世亲自带领的法国军队,法军被各个击破后大败,弗朗索瓦被夏尔三世俘虏后转交给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将他囚禁在马德里,而最终两国签署马德里协议,迫使弗朗索瓦一世为了取得自由,不惜割让勃艮地(给查理)、布列塔尼(给英王亨利八世)等领土。但弗朗索瓦一世一回到法国,就宣布撕毁条约,不但拒绝割让土地给查理和英国,还继续出兵和查理作战。
西班牙在帕维亚中大败法国,使很多意大利及德意志人感到意外,令人担心查理五世将会继续扩张势力。很快地,教宗克莱孟七世倒戈支持法国及意大利一些重要城邦,以上帝的名义宣布,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所签订的割地条约无效;克莱孟七世还主动参与针对哈布斯堡帝国的科涅克同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1526-1529年)。
查理五世因此勃然大怒,加上查理渐渐厌倦克莱孟七世教宗干预他认为与宗教毫无关系的事务,波旁公爵夏尔三世率领军队攻打罗马,在1527年攻陷罗马,使教宗蒙羞。结果,以后克莱孟七世与继任的教宗在与世俗势力交往时,都显得加倍谨慎,不敢违背西班牙国王。1529年法国在兰德里亚诺战役被西班牙再次击败,正式放弃米兰予西班牙;教宗更与查理签署巴塞隆那和约,结束科涅克同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并建立更和谐关系。西班牙正式成为天主教的保护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伦巴第)。
16世纪中期开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矿所得的金银取得更多军费,以应付在欧洲和北非的长期战争。腓力二世时期(1556-1598年在位),虽然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并没有削弱,反而于1580年兼并葡萄牙帝国(于1640年失去),并获得了后者广阔的殖民地,把半个尼德兰、半个亚平宁半岛、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和几乎整个中、南美洲归为己有,还包括亚洲的菲律宾群岛,甚至还一度包括台湾。自此,西班牙一直维持着世上最大的帝国。16世纪至17世纪的西班牙正处于黄金时期,是欧洲无可争议的霸主,缔造了被后世称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时代。1800年的西班牙帝国国土面积达1600万平方公里。
虽然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于英国,西班牙帝国开始衰弱,其海上霸权逐渐被荷兰、英国等新兴海权抗衡压制,但其仍不失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一蹶不振,从其伟大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虽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从此在欧洲政治舞台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为一个大国。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半岛战争使这个老态的帝国雪上加霜,之后其美洲殖民地纷纷独立。美西战争更给西班牙以最后一击,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薄西山。
⑦ 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一般是指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
日不落帝国本义是照耀在部分领土上的太阳落下而另一部分领土上的太阳仍然高挂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⑧ 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
历史上一共有两个国家先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它们分别是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相关介绍:
在查理大帝和拿破仑·波拿巴之间,统治欧洲版图最广的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也即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这个处于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运动启动阶段的帝王。
统治的领域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岛、撒丁岛、奥地利、尼德兰、卢森堡、名义上的整个德意志邦联,还有非洲的突尼斯、奥兰等,加上美洲正在不断扩大的、数倍于欧洲本土面积的殖民地。他的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比维多利亚女王的大英帝国早了三百多年。
⑨ 日不落帝国什么意思
日不落帝国,(西班牙语:el imperio en el que nunca se pone el sol;英语: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日不落帝国一词常被用来描述一些拥有广泛势力的全球帝国,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最初被用于16-17世纪的西班牙帝国,而在更近的时期又被指代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所以历史上西班牙和英国先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而日不落的说法要追溯到希罗多德在历史上的一次演讲。而在旧约中一个类似的概念可能早于希罗多德,其中诗篇谈到了弥赛亚王:“他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从大河直到地极。”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⑩ 日不落帝国是什么时期
日不落帝国是十八世纪,十八世纪的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这里的“日不落”的含义是它的殖民地广阔。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西班牙帝国历史沿革
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国之一,也是第一个被冠以“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国家。
15世纪末,收复失地运动成功后,西班牙统一,迅速走向海外扩张道路。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
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文明,并对南北美洲大片领土宣称拥有主权。西班牙王室与欧洲各王室联姻,取得了大片领地的继承权。卡洛斯一世时期,西班牙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合二为一,使西班牙在欧洲的影响力迅速提高。
卡洛斯一世更打败或阻挡最强大的敌人法国和奥斯曼帝国,西班牙遂开始称霸欧洲。这表现在1525年俘虏法王的帕维亚之战、1527年擒获教宗的罗马之劫,确立西班牙在西欧与南欧的霸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