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园林是什么时期

西班牙园林是什么时期

发布时间: 2022-06-17 17:13:28

1. 外国园林的主要流派及特点

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三大体系。

欧洲园林体系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两大流派,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思想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

欧洲园林覆盖面广,它以欧洲本土为中心,势力范围囊括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四大洲,对南非,北非,西亚,东亚等地区的园林发展和当代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洲园林的两大流派都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规则式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
自然风景式园林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线,将自然为主体引入到园林,排除人工痕迹,体现一种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

伊斯兰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
伊斯兰园林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对世界各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力。
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全园分割成四区.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涵蕴人伦教化,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中国大陆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的独特的地理环境,长期的中央集权,礼仪制度和农业本位文化,文明远远高于世界诸国文化,以泱泱大国自居,小视四方,中国园林自诞生以后,在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下自我发展.从其独到的创世纪说到三代时期的囿,秦汉时期的苑,魏晋六朝的自然山水园林,唐宋时代的全景式写意山水园林,最后达到明清时代浓缩自然山水,以小见大的高度象征性写意园林阶段.从明朝中期始,私家园林逐渐分化,先有江南园林脱颖而出,北方园林接踵其后,岭南园林增其华丽.三大区域园林相互影响,相互兼容,使中国园林的类型和风格不断拓展与深化,中国园林不像欧洲园林那样,风格剧烈复合变异,而是不断传承发展,以东方独有的文化及造园思想理论甚至影响西方。
中国园林特点主要有: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并伦理化,道德化,园林要素与之结合意蕴其中,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与自然和谐为美 中国园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阴阳五行说"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生态学,建筑能够把地域自然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于宫室寺观建筑,却天工人巧,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 "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为美"的哲理境界。
3)中国园林漾漾充溢着诗情画意;拥有着独具魅力的意境创造。

2. 西班牙风格园林设计有哪些特点

1、西班牙园林变迁:阿拉伯人在8世纪进入西班牙后,将伊斯兰建筑和伊斯兰园林的风格带到了西班牙,结合西班牙当地的条件,形成了西班牙式的庭园风格;西班牙人推翻了阿拉伯人的统治以后,贵族庭园和王室御园的布局多效法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所以通常所说的西班牙园林指的就是阿拉伯园林倾向的西班牙庭园
2、西班牙庭园特点:A、阿拉伯园林的基本特征——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园内布置成“田”字形,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B、各区内部规划上多采用曲线,并多喜用色彩鲜艳的花卉。

3. 世界园林的起源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园林,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了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三大体系。 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叙利亚、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 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终于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艺术被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方式,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与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重台叠馆的建筑和中轴线是全园的主体和轴心,结合山势,从山上引水下山,用于纳凉。而且还建有雕像装饰的喷泉池沼,随阶降泻的叠瀑等。 巴黎凡尔赛宫苑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 。 园林总面积广达1500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园的中轴线长达3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中轴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星罗棋布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一系列对景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凡尔赛宫苑是路易十四称霸全欧后于1661年始建的,历时百年之久,消耗全国赋税的十分之六。壮丽的凡尔赛宫苑无处不体现主权的至高无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兰西园林简洁豪放的独特风格。 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4. 欧洲的近代园林最早出现在

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定了基础。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与马赛克作为饰面。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5. 世界园林分为哪三大体系,各有何特点

欧洲园林体系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两大流派,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思想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

欧洲园林覆盖面广,它以欧洲本土为中心,势力范围囊括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四大洲,对南非,北非,西亚,东亚等地区的园林发展和当代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洲园林的两大流派都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规则式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

自然风景式园林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线,将自然为主体引入到园林,排除人工痕迹,体现一种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

伊斯兰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

伊斯兰园林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对世界各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力。

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全园分割成四区.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涵蕴人伦教化,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中国大陆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的独特的地理环境,长期的中央集权,礼仪制度和农业本位文化,文明远远高于世界诸国文化,以泱泱大国自居,小视四方,中国园林自诞生以后,在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下自我发展.从其独到的创世纪说到三代时期的囿,秦汉时期的苑,魏晋六朝的自然山水园林,唐宋时代的全景式写意山水园林,最后达到明清时代浓缩自然山水。

以小见大的高度象征性写意园林阶段.从明朝中期始,私家园林逐渐分化,先有江南园林脱颖而出,北方园林接踵其后,岭南园林增其华丽.三大区域园林相互影响,相互兼容,使中国园林的类型和风格不断拓展与深化,中国园林不像欧洲园林那样,风格剧烈复合变异,而是不断传承发展,以东方独有的文化及造园思想理论甚至影响西方。

中国园林特点主要有: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惟其如此,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并伦理化,道德化,园林要素与之结合意蕴其中,尤为突出。

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与自然和谐为美 中国园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阴阳五行说"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生态学,建筑能够把地域自然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于宫室寺观建筑,却天工人巧,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 "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为美"的哲理境界。

6. 西方园林的发展有几个时期

1.起始阶段: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2.初步发展阶段:山庄园林,宫廷园林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3.持续发展:别墅园林(私人),园林风格化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台地园在地形整理、植物修剪艺术和水法技术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着《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着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着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4.公园化:
从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18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自此西方园林学开始了对公园的研究。

5.成立学科系统
19世纪下半叶,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主持建设纽约中央公园时,创造了“风景建筑师”一词,开创了“风景建筑学”。他把传统园林学的范围扩大了,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以至区域范围的景物规划。他认为城市户外空间系统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此后出版的克里夫兰的《风景建筑学》也是一本重要专着。
1901年美国哈佛大学创立风景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备的专业培训课程表,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办这一专业。1948年成立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

7. 欧洲古典园林的出现时间是什么时候

古代园林 (公元4世纪之前)
埃及园林、巴比伦园林、希腊园林、罗马园林
中世纪欧洲园林 (5-15世纪)
中世纪西欧园林
伊斯兰园林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 (15-16世纪)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17世纪)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18世纪)
近代城市公园 (19世纪)
现代风景园林 (20世纪)
1.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
2.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
3.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前期5、园林的成熟后期
4.周:周文王的灵台、灵沼和灵囿
5.秦汉:上林苑,魏晋南北朝:铜雀园、芳林苑、华林园,隋唐:隋西苑、华清宫,宋:沧浪亭,网师园
6.狩猎、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
8.秦始皇: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求仙活动之先河。
9.建章宫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10.太液池,其中有瀛洲、蓬莱、方丈象海中仙山。”——一池三山
11.山水画已经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的状态,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宗炳《画山水序》“畅神”王微《叙画》“作画之情”
12.隋西苑西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其规划设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山水宫苑的转折点。
13.唐华清宫白居易洛阳履道坊宅园、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
14.北宋“四大禁苑”——金明池、琼林苑、玉津园、宜春苑。大内御苑——后苑、寿山艮岳、延福宫
15.北宋的私家园林主要有三种类型:宅园、游憩园、花园。
16.网师即渔翁,仍含渔隐的本意,都是标榜清高的。
17.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18.“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
19循墙廊到达园中各处,这是狮子林在布局上的特色
20.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圃、囿、台
21.北海东岸景区:濠濮间—画舫斋景区,北海北岸景区静心斋一座典型的园中之园
22.观音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方亭,静明园的玉峰塔是静明园的制高点
23.圆明、长春、万春总称为圆明园
24.颐和园的佛香阁
25.世界遗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留园、拙政园、网师园及环秀山庄
26.外八庙、木兰围场
27.苏州着名私家园林:沧浪亭、网师园、耦园、拙政园、狮子林、环秀山庄、留园、艺圃
28.留园中区的总体布局,采用“前厅后山,隔池相望”的布置
29. 日本园林主要形式:林泉式、筑山式、平庭、茶庭、枯山水
30. 日本园林代表作: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石庭 代表着已发展成熟的枯山水艺术。
31. 江户时代代表作:桂离宫
32. 日本庭园风格特征:“任何时代赞扬自然的美,并可看到适应自然姿态的遗迹”。 日本园林设计的传统思想:人与自然的高度结合。
33..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实例——阿尔罕布拉宫苑(桃金娘宫庭院、狮子宫庭院)
34.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代表者
布里奇曼——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园林过渡的典型代表人物。
威廉?肯特——完全摆脱了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成为真正的自然风景园林的创始人。
朗斯洛特?布朗——继肯特之后成为英国园林界泰斗,被誉为“大地的改造者”。
胡弗莱?勒普顿——18世纪后期最着名的风景园林大师,主张风景园林要由画家和造员家共同完成。
威廉?钱伯斯——极力传播中国园林艺术风格。
35.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宫苑花园——邱园;别墅庄园——查兹沃斯风景园、斯陀园;府邸花园——霍华德庄园
36.. 勒诺特尔式园林代表作——凡尔赛宫苑、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37. 凡尔赛宫苑的主要内容(主轴线序列)
宫殿区——拉托娜泉池——国王林荫道 (绿地毯)——阿波罗泉池——十字型大运河
38. 凡尔赛宫苑的园中园——特里阿农宫苑
39. 巴洛克式水剧场(位于伊索拉.贝拉庄园)
40.. 意大利台地园代表作:兰特庄园、鲍蒂别墅
41. 兰台庄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 以不同形式的水景形成全园的中轴线。
42..西方园林经历的时期:古代时期、中古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勒诺特尔时期、自然风景式时期、现代公园时期
43. 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为代表,同时也代表着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这两大造园样式。
44. 古埃及园林类型:宅园、圣苑、墓园
4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8. 欧洲园林发展主要阶段和主要特点

在英语中,传统园林称为Garden或Park。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园林设计从历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园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供休憩、交往和游赏的场所。在西方,园林(Garden或Park)概念自此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更广泛的景观(Landscape)的概念。19世纪下半叶,LandscapeArchitecture一词出现,现在成为世界普遍公认的这个行业的名称。

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欧洲古典园林发展过程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定了基础。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与马赛克作为饰面。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美国加州园林

中世纪古代文化光辉泯灭殆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纷纷到宗教中寻求慰藉,因此中世纪的文明基础主要是基督教文明。园林产生了宗教寺院庭院和城堡庭院两种不同的类型。两种庭园开始都是以实用性为主,随着时局趋于稳定和生产力不断发展,园中装饰性与娱乐性也日益增强。

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学和艺术飞跃进步,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文艺复兴园林盛行,并逐步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文艺复兴后期,园林甚至追求主观、新奇、梦幻般的“手法主义”的表现。

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LeNotre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的造园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种更开朗、华丽、宏伟、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在中国的圆明园,由于干隆皇帝的猎奇,也建造了模仿法国园林的西洋楼。

巴洛克园林

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热衷于自然的倾向影响了英国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18世纪中叶,作为改进,园林中建造一些点景物,如中国的亭、塔、桥、假山以及其他异国情调的小建筑或模仿古罗马的废墟等,人们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或英中式园林。

欧洲大陆风景园是从模仿英中式园林开始的,虽然最初常常是很盲目的模仿,但结果却带来了园林的根本变革。风景园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是一个净化的过程,自然风景式比重越来越大,点景物越来越少,到1800年后,纯净的自然风景园终于出现。

19世纪上半叶的园林设计常常是几何式与规则式园林的综合。19世纪末,更多的设计使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和建筑业在向简洁的方向发展,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

19世纪,造园风格停滞在自然式与几何式两者互相交融的设计风格上,甚至逐步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直至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中导致新的园林风格的诞生。

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花园风格更加简洁、浪漫、高雅,用小尺度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构筑花园,并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这种风格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新艺术运动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园林与建筑之间以艺术的形式相联系,认为园林与建筑之间在概念上要统一,理想的园林应该是尽量再现建筑内部的“室外房间”。

新艺术运动虽然反叛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但其作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他是现代主义之前有益的探索和准备。可以说,这场世纪之交的艺术运动是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预示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

英国园林

点击进入别墅景观设计,欣赏更多精彩>>

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具重大影响的学派

追溯一个世纪以来园林设计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无论哪种风格都对现代园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上个世纪园林景观发展的基础上,20世纪各国出现了众多的设计风格,产生了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派。

1.法国现代园林风格的最初体现是在1925年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在展览会上,人们看到了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园林,代表作为建筑师斯蒂文斯设计的用十字形截面的支柱和巨大抽象的混凝土块的组合铸就的四棵一模一样的红色的“树”,以及由古埃及瑞克安设计的“光与水的花园”(GardenofWaterandLight)。展览揭开了现代景观设计新的一幕。

法国现代景观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规则式或自然式的束缚,采用了一种当时新的动态均衡构图,具有强烈的几何性,但又不是抽象统治下的静态平衡,是不规则的几何式的体现。

2.现代巴洛克风格的特点是景观设计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曲线。该风格代表人物是巴西的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他的作品扩展了古老的花坛的形式。他的曲线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画笔在大地上画出鲜艳的笔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长范围,但是从不修剪植物,这与巴洛克园林的模纹花坛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用植物叶子的色彩和质地的对比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将这种对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砾、卵石、水、铺装等。他的种种设计语言至今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3.巴拉甘风格的景观设计将现代主义和墨西哥传统相结合,开拓了现代主义的新途径。他常常是建筑、园林连同家具一起设计,形成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统一和谐的整体。园林以明亮、彩色的墙体与水、植物和天空形成强烈反差,创造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心灵的庇护所。他作品中的一些要素,如彩色的墙,高架的水槽,和落水口的瀑布等已经成为了墨西哥风格的标志。

4.加利福尼亚学派的典型特征为:简洁的形式、室内外直接的联系、可以布置花园家具的、紧邻住宅的硬质表面,小块的不规则的草地、红木平台、木制的长凳、游泳池、烤肉架以及其他消遣设施。围篱、墙壁和屏障创造了私密性,现有的树木和新建的凉棚为室外空间提供了荫凉。有的还借鉴了日本园林的一些特点:如低矮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常绿树和自然点缀的石块。它是一个艺术的、功能的和社会的构图,每一部分都综合了气候、景观和生活方式而仔细考虑过,是一个本土的、时代的和人性化的设计,及满足舒适的户外生活的需要,维护也非常容易。

加利福尼亚学派使美国花园的历史从欧洲风格的复兴和抄袭转变为对美国社会、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的开拓。

9. 外国园林史,求答案!急!字数越多越好!

园林:
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
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
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史:
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园林发展历史,
考察园林内容和形式演变,
总结造园实
践经验,探讨园林理论遗产。相关知识包括通史、建筑史、美术史等。

园林史教学重点:

园林产生的背景和理论

园林类型和演变

园林实例和代表人物

园林风格和特点

■古代埃及园林(前
3200
年——前
1
世纪)

类型:宅院、圣苑、墓园(灵园)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
3500
年—前
5
世纪)

猎苑、圣苑、宫苑(空中花园)

■古代希腊园林(前
3000
年—前
1
世纪)

宫廷庭园、公共园林、学园

■古代罗马园林(前
8
世纪—
4
世纪


庄园

1
.劳伦提努姆别墅庄园 阿什拉弗园。

四庭园大道。

埃拉姆庭园。

费因园。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摩尔式园林)
8
世纪
-15
世纪

实例:

阿尔罕布拉宫苑(红堡园)

桃金娘中庭
(
桃金娘院
)
狮庭
(
狮子院
)
达拉哈中庭
(
达拉克萨花园
)
罗汉松中庭。

■印度伊斯兰园林
(
莫卧儿帝国时期
)16
世纪
-17
世纪

巴布尔时代。

胡马雍时代。

亚克巴(阿克巴)时代。

查罕杰时代。

沙·贾汉时代。

亚格拉的泰姬陵
(
泰姬·玛哈尔陵
)

■意大利园林(文艺复兴时期)
15-17
世纪

1.
文艺复兴初期。

2.
文艺复兴中期。

3.
文艺复兴后期。

文艺复兴初期(
15
世纪)

实例

1.
哈累吉奥庄园。

2.
卡法鸠罗庄园。

3.
费索勒的美第奇庄园
(
费索尔的美迪奇庄园
)


文艺复兴中期。

实例

1.
贝尔维德雷花园

2.
玛丹庄园
(
玛德蔓庄园
)
3.
罗马的美第奇庄园

4.
法尔纳斯小花园

5.
埃斯特庄园

6.
兰特庄园
(
朗脱庄园
)
7.
卡什特洛庄园

8.
波波利花园

文艺复兴后期(
16
世纪末
-17
世纪)

巴洛克

实例:

1.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

2.
伊索拉·贝拉庄园

3.
加佐尼庄园

意大利造园特点

■欧洲中世纪园林(
5
世纪—
15
世纪)

寺院庭园

圣·高尔修道院,

坎特伯雷修道院,

城堡庭园

■波斯伊斯兰园林

实例

春之园夏之园,■法国园林(
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古典主义园林

安德列·勒诺特尔代表作品

勒诺特尔式园林对各国影响

实例

1.
尚蒂伊府邸花园

府邸建于
1527
年,
1663
年改造花园,水花坛,水镜面,大水渠。

2.

-

-
维康府邸花园

1656 -1661
年,
600
米×
1200
米,

中轴线,三段式处理。

3.
凡尔赛宫苑

中轴线:刺绣花坛(现水花坛)
-
大台阶
-
拉托那喷水池
-
皇家林荫道
-
阿波罗喷水池
-
十字形大
水渠
-
皇家广场

南花圃:南花坛,柑橘园,瑞士湖

北花圃:北花坛,金字塔喷水池
-
仙女池
-
水园路
-
龙池
-
尼普顿池

特里阿农宫苑

小林园:

⑴迷园后改为王妃丛林。
⑵帝王之岛。
⑶舞会厅后改为洛可可林园。
⑷花簇林园。
⑸柱廊园。
⑹栗树园。

⑺忒提斯洞窟(阿波罗浴场)后改为浪漫式风景园。⑻王太子林园。⑼圆丘丛林。⑽绿环丛
林。⑾水剧场。⑿星形丛林现儿童岛。⒀方尖碑喷泉。

⒁凯旋门林园。⒂三喷泉林园

春夏秋冬四喷泉。

花神福罗拉喷泉,

谷神色列斯喷泉,

农神巴克斯喷泉,

酒神撒旦喷泉

4.
枫丹白露宫苑

5.
推雷瑞埃斯(蒂伊里花园)

6.
苏园勒诺特尔式园林对各国影响

荷兰。黑德·罗宫德国。无忧宫奥地利。宣布隆宫

英国。汉普顿宫俄罗斯。彼德霍夫宫中国。圆明园

■英国园林(
18
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自然风景园产生的历史和原因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自然风景园影响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对各国影响

18
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自然风景园代表人物

艾迪生,莆柏,斯威特则,兰利,伦敦,怀斯,

布里奇曼

肯特

布郎

雷普顿

坦普尔,
1685
年《伊壁鸠鲁的庭院》

钱伯斯,
1772
年《东方庭院论》

布郎派与绘画派之争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自然风景园影响,英国自然风景园与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区别

实例

1.
奇思威克园

2.
罗沙姆园

3.
斯道园

4.
布伦海姆宫苑

5.
斯托海德园

6.
邱园

■美国园林(
19
世纪)

道宁,
1841
年出版《造园论》
,浪漫郊区住宅

城市公园运动。

国家公园建立。

城市公园运动:

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
1854
设计,
348
公顷)

波士顿的富兰克林公园

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1893
波士顿的公园系统

波士顿附近的芒特奥本陵园(
1831
,第一个郊区陵园)

1899
年景观设计师协会成立
ASLA

国家公园:

1872
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8983km2

1890

建立约塞米特国家公园。

1906
年国会通过了《古迹法》
,授权总统以文告形式设立国家纪念地。

1916
年成立美国国家公园局,专门负责全国的国家公园事务。现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包
括国家公园、国家遗迹、
国家历史公园、
国家保护区、休闲娱乐区等不同类型区域上所有土
地、水域。

10. 什么是西亚造园

西亚造园,其实就是世界造园体系中的西亚体系

关于世界造园体系,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在致辞时把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中国体系:典雅且精致

中国古代造园活动最早始见于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囿、圃、苑、园这样一些延用至今的园林用词,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便能看出,这些字的甲骨文含义,与现代又有所区别。

商朝末年,帝王和奴隶主开始圈地蓄养禽兽,种植刍秣,纯粹成为供他们狩猎游乐享用的地方,这样的场所称作“囿”。《诗经》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田猎”的记载,可以看出,殷代的帝王、贵族都喜欢狩猎。在田野中打猎,千军万马难免践踏庄稼因而引起民愤,于是帝王和贵族开始圈地建囿。一般都是利用自然的山峦谷地围筑而成,范围很大。天子的囿方圆百里,诸侯的囿方圆40里。

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奴隶制王国。与此同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营建城邑和皇家囿苑活动。周文王在今西安以西曾修建过规模甚大的“灵囿”,方圆70里。《诗经》有具体的描写:“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鱼跃。”可见囿中的�鹿、白鸟、跃鱼等动物已成为观赏的对象。文王以后,囿的大小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的象征。学术界认为,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到了秦汉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囿的生产功能逐步消退,观赏游乐功能成为主要目的。

秦汉时期,专为帝王游乐的场所又有了“苑”的名称。古代的苑、囿二字本意是相通的,均指蓄养禽兽、供打猎的场所而言。从秦开始,直到最后一个王朝——清代,仍将皇家园林称作“国朝苑囿”。历史上,一般都将苑囿归入皇家园林,而把“园”归入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富商的私家园林。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写道:园(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园”字之内。今将“园”字图解之:“口”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囗”字居中为池。“ 衣”在前似石似树。古老的汉字多么奇妙!构筑园林的几大要素山、水、建筑、花木,都蕴涵在一个字中。这个“园”字,我们可以从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找到诠释。

私家园林最早出现在汉代。《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文帝第四子、梁孝王刘武喜好园林之乐,在自己的封地内广筑园苑,其中“兔园”,园中山水相绕,宫观相连,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哲学得到发展,隐逸文化盛行,士大夫钟情山水,竞相营建园林以自乐,私家园林一时勃兴。北魏首都洛阳出现了大量的私家园林,成为我国第一次私家造园的高潮。当时的园林虽已基本具备山水、楼榭、花木等造园要素,但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甚至作为斗富的手段,造园艺术尚处粗放阶段。西晋石崇的金谷园,是历史上着名的私家园林。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力鼎盛的时代,园林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当时的文化艺术并驾齐驱,园林创造追求诗情画意和清幽、平淡、质朴、自然的园林景观,着名诗人、画家王维与辋川别业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宋代徽宗在汴京兴建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假山——艮岳。由于宋代重文轻武,官员多半文人,私家造园进一步文人化,促进了“文人园林”的兴起,特别是江南园林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明清两代,园林的发展由宋代的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的成熟期,特别是江南园林艺术达到了典雅精致、趋于完美的境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意义的园林,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何园、个园、瞻园、寄畅园、豫园等等,至今,在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或尚好的仍有百来座。

西亚体系:植物和水法

西亚体系,主要是指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园林,它们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后来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所继承,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

西亚造园历史,据童寯教授考证,可推溯到公元前,基督圣经所指“天国乐园”(伊甸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岸,远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花园。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是历史上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传,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博得爱妃的欢心,比照宠妃故乡景物,命人在宫中矗立无数高大巨型圆柱,在圆柱之上修建花园,不仅栽植了各种花卉,奇花常开,四季飘香,还栽种了很多大树,远望恰如花园悬挂空中。支撑花园的圆柱,高达75英尺,所需浇灌花木之水,潜行于柱中,水系奴隶分班以人工抽水机械自幼发拉底河中抽来。空中花园高踞天空,绿荫浓郁,名花处处。在空中花园不远处,还有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塔,以巨石砌成,共7级,计高650英尺,上面也种有奇花异草,猛然看去,比埃及金字塔还高。据考证,这就是《圣经》中的“通天塔”。空中花园和通天塔,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至今仍令人着迷。

作为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的埃及,早在公元前3700年就有金字塔墓园。那时,尼罗河谷的园艺已很发达,原本有实用意义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到公元前十六世纪演变成埃及重臣们享乐的私家花园。比较有钱的人家,住宅内也均有私家花园,有些私家花园,有山有水,设计颇为精美。穷人家虽无花园,但也在住宅附近用花木点缀。

古波斯的造园活动,是由猎兽的囿逐渐演进为游乐园的。波斯是世界上名花异草发育最早的地方,以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就有了把自然与人为相隔离的园林——天堂园,四面有墙,园内种植花木。在西亚这块干旱地区,水一向是庭园的生命。因此,在所有阿拉伯地区,对水的爱惜、敬仰,到了神化的地步,它也被应用到造园中。公元八世纪,西亚被回教徒征服后的阿拉伯帝国时代,他们继承波斯造园艺术,并使波斯庭园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在平面布置上把园林建成“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当作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具体用法是点点滴滴,蓄聚盆池,再穿地道或明沟,延伸到每条植物根系。这种造园水法后来传到意大利,更演变到神奇鬼工的地步,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演,成为欧洲园林必不可少的点缀。

欧洲体系:规整而有序

欧洲体系,在发展演变中较多地吸收了西亚风格,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自己“规整和有序”的园林艺术特色。

公元前7世纪的意大利庞贝,每家都有庭园,园在居室围绕的中心,而不在居室一边,即所谓“廊柱园”,有些家庭后院还有果蔬园。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筑园于雅典,是历史上最早的文人园。公元5世纪,希腊人通过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宅院内布局规整的柱廊园形式,把欧洲与西亚两种造园系统联系起来。

公元6世纪,西班牙的希腊移民把造园艺术带到那里,西班牙人吸取回教园林传统,承袭巴格达、大马士革风格,以后又效法荷兰、英国、法国造园艺术,又与文艺复兴风格结成一体,转化到巴洛克式。西班牙园林艺术影响墨西哥以及美国。古罗马继承了希腊规整的庭院艺术,并使之和西亚游乐型的林园相结合,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公元2世纪,哈德良大帝在罗马东郊始建的山庄,广袤18平方公里,由一系列馆阁庭院组成,园庭极盛,号称“小罗马”。庄园这一形式成为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规则式园林效法的典范。其最显着的特点是,花园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般均耸立着主体建筑,建筑的轴线也同样是园林景物的轴线;园中的道路、水渠、花草树木均按照人的意图有序地布置,显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

欧洲其他几个重要国家的园林基本上承袭了意大利的风格,但均有自己的特色。

法国在15世纪末由查理八世侵入意大利后,带回园丁,成功地把文艺复兴文化包括造园艺术引入法国,先后在巴黎南郊建枫丹白露宫园、巴黎市内卢森堡宫园。路易十四世于1661年开始在巴黎西南经营凡尔赛宫,到路易十五世王朝才全部告成,历时百年,面积达1500公顷,成为闻名世界的最大宫园。

英国在公元五世纪以前,作为罗马帝国属地,萌芽的园林脱离不了罗马方式。首见载籍的是十二世纪英国修道院寺园,到十三世纪演变为装饰性园林,以后才出现贵族私家园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仍然模仿意大利风格,但其雕像喷泉的华丽、严谨的布局,不久就被本土古拙纯朴风格所冲淡。十六世纪的汉普敦宫,是意大利的中古情调,十七世纪又增添了文艺复兴布置,十八世纪再改成荷兰风格的绿化。十八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造园艺术被英国引进,趋向自然风格,由规则过渡到自然风格的园林应运而生,被西方造园界称作“英华庭园”。之后,这种“英华庭园”通过德国传到匈牙利、沙俄和瑞典,一直延续到19世纪30年代。

此处还要顺便说一下美国园林。从十七世纪初,英国移民来到新大陆,同时也把英国造园风格带到美洲大陆。美国独立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造园体系:“园景建筑”,造园作为一项职业,在美国影响深远,并使美国今日“园景建筑”专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1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8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67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3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64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8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4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55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6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