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角叉鱼是什么
Ⅰ 这是什么鱼
六角恐龙一般指美西钝口螈
美西钝口螈(学名:Ambystoma mexicanum)俗称六角恐龙,是两栖类动物,因其独特的外貌及幼体性成熟而着名。在全球有作为宠物而被饲养(特别是北美等地),有明显的肋骨间沟,尾部侧向压缩,头部宽大,眼小,不好动。该螈有纤长和黑暗色的身体,有深棕色带黑色斑点,腿短,有四个在前肢和五位数的后趾。人工繁殖出现白化体、白色突变体以及其他颜色的突变体均常见。肢和足甚小,但尾颇长。
野生成体通常栖息于潮湿环境,穴居,仅繁殖期返回溪水中产卵。以节肢动物、螺类、小鱼、蝌蚪和幼蛙为食。视觉差,捕食主要凭嗅觉或侧线。肢、尾残损后可再生。是北美国家墨西哥的
中文学名
美西钝口螈
拉丁学名
Ambystoma mexicanum;Gyrinus mexicanus
别称
美西螈、墨西哥钝口螈
Ⅱ 谁知道这是什么鱼啊,头上有犄角,还有四条腿,好可爱
有尾目 Caudata 钝口螈科 Ambystomatidae 钝口螈属 Ambystoma 两栖动物
下图为 墨西哥钝口螈 Ambystoma mexicanum ,俗称 美西螈、六角恐龙
可以用气泵水底过滤器,但要注意减低水流,否则会使它们感到紧张。每周应更换百分之二十的水,用吸管从底部慢慢抽出水。还应避免小砂粒,紧张与水泡会使墨西哥蝾螈误将砂粒吞下。应该为幼小的墨西哥蝾螈提供一些漂浮植物作为隐匿之处。对于成年的墨西哥蝾螈应该提供小洞穴。不必提供照明,因为它们是夜行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会待在容器的底部,浮出水面是代表感到压力或者是生病了。
Ⅲ 这是什么鱼。。。
墨西哥钝口螈
墨西哥钝口螈(英文名称:Axolotl),又名美西螈,俗称六角恐龙,是水栖的两栖类,是墨西哥的特有种,在有砂石的环境下会吞食沙石造成死亡。自然环境只能生活在有淤泥的水道和湖泊。因其独特的外貌及幼体性成熟而着名。也就是说,即使在性成熟后也不会经历适应陆地的变态,仍保持它的水栖糼体型态。虽然在全球有作为宠物而被饲养(特别是北美等地),但其原栖地已被大量开发,造成湖底石砂化。破坏了湖底的淤泥环境,造成功能性灭绝。可生活面积不多于10平方公里。在IUCN红色名录内被评为极危物种。
中文学名
墨西哥钝口螈
拉丁学名
Ambystoma mexicanum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Amphibia
目
有尾目Caudata
科
钝口螈科 Ambystomatidae
属
钝口螈属Ambystoma
亚种
墨西哥钝口螈 A. mexicanum
分布区域
仅分布于墨西哥的一个湖泊中
2物种简介编辑
墨西哥钝口螈,又名六角龙、大钝口螈,拥有断体再生能力,会吞食沙石造成死亡。平均寿命:10~15年。
野
生个体仅分布于墨西哥的一个湖泊中,为两栖动物纲有尾目钝口螈科。 墨西哥钝口螈是两栖动物很有名的“幼体成熟”种(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形态)。
幼体一生都生活在水中,产卵。 它们被饲养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主要作为内分泌等实验的活体使用,所以有关它们饲养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差不多已经完全确立了,如今在野外基本不能见到它了,只能到一些水族馆看看有没有卖。
3形态特征编辑
墨西哥钝口螈体长约25~30公分,深棕色带黑色斑点。白化体、白色突变体以及其他颜色的突变体均常见。肢和足甚小,但尾颇长。背鳍由头背向后延伸于尾端。腹鳍从两个后肢中间延伸到尾末端。它们有能力再生身体上的大部分肢体,而且,多变的体色也是它们的魅力之一,据说全世界有超过30个品种。我国常见的有原色、白化黑眼、白化红眼、黄金和墨兰等个体。[2]
4生活习性编辑
饮食习惯
墨西哥钝口螈是杂食动物。主要食物:水藻,蠕虫,昆虫或小鱼和少量其他鱼类的粪便。饲养上,
墨西哥钝口螈
可以喂各样的容易找到的食物,包括:干饭,面条,鸡肉,猪脑、鸡肝、各种鱼肉、为了方便,急冻或新鲜血虫、蚯蚓或蜡虫。喂牛心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动物蛋 白质是不容易被消化。 幼年期的钝口螈可以喂以水蚤、小虾或者蚯蚓(要切成小段),直到它长大能吃较大的食物为止。
钝口螈以嗅觉寻找食物,他们会“吸附于食物上,用胃内的真空力量吸食食物。因此,不能把未成年钝口螈与其他动物养在一起,他们会互相咬对方,即使是同类,但可以把成年的钝口螈养在一起。鱼会在钝口螈睡眠时咬它们的腮,导致发炎。
注意:禁止与一切鱼虾乌龟等混养(给钝口螈喂食的小鱼需剪嘴),轻则腮毛被吃光,重则掉皮掉肉甚至死亡(与清道夫混养,钝口螈身上会分泌粘液导致清道夫吸在身上,后果就是被吸掉一块肉),即使成年的养在一起也必须每条喂饱(鱼缸里放活物,例如红虫,剪嘴的小鱼)大小差别太大的钝口螈不宜放在一起混养,曾经有大的钝口螈把比自己小很多的钝口螈吞食的情况。
繁衍情况
钝口螈多数种类成体以陆栖为主,穴居于土洞内。钝口螈六角恐龙是两栖动物很有名的“幼体成熟”种(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形态)。 幼体终其一生都在水中生活,也在水中产卵,一次产卵基本200颗以上,公母混养之前请考虑清楚,否则产出的卵无法照顾致使其夭折,毕竟这些卵出生后也是一个个可爱的生命。 它们被饲养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主要作为内 分泌等实验的活体使用,所以有关它们饲养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差不多已经完全确立了,如今要见到它们 的踪影可以到水族宠物店走一走。
5种群分布编辑
因污染和栖息水体砂石化地破坏而面临灭绝。产于墨西哥城附近的湖泊,为当地人所食用。可以在实验室繁殖,也被人们当做宠物饲养。
2012年9月16日:忻城县城关镇西隆村村民日前在当地河流中捕捞到一条身上长有6只“角”和4条腿的鱼。当地渔政管理站有关负责人经查阅资料,确认这条鱼为大钝口螈,又名“六角恐龙”,原产墨西哥,属极危珍贵物种。
据村民描述,这条鱼呈金黄色,长约10厘米,嘴里有两排细牙,能吃掉小鱼、泥鳅等食物。大钝口螈的“角”实为鳃,每只“角”长约2厘米。大钝口螈以小鱼及水生昆虫为食,也吃水草。
Ⅳ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鱼啊
这是斑点叉尾𫚔。别名沟鲶 钳鱼。
斑点叉尾𫚔(学名:Ietalurus Punetaus)是𫚔科、𫚔科鱼类。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后部较细长,头部较长。口亚端位,头部上下颚具深灰色触须4对,长短各异,以口角须最长,鼻须最短、眼较小,侧中位,鳃孔较大,鳃膜不连颊部。体表光滑,侧线完全,体两侧及背部淡灰色或淡茶青色,腹部乳白色或银白色,幼鱼体之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成色的斑点则逐渐变得不明显或消失。背鳍1个,基底短,鳍棘1根,其后缘呈锯齿状,鳍条6-7根;胸鳍有1根锯齿状硬棘和8-9根鳍条;腹鳍于腹位,鳍条8-9根;臀鳍基部较长,鳍条24-29根;尾鳍分叉深;背鳍后有一脂鳍。
原产于北美洲大陆,从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斑点叉尾蛔为温水性鱼类,栖息于河流、水库、溪流、回水、沼泽和牛轭湖等水域底层。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着鱼体的长大,游泳能力增强,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冬天主要在水体底层活动,而且活动能力明显降低。主要以底栖动物、小鱼、虾、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为食。
Ⅳ 知道这是什么鱼吗
这是斑点叉尾𫚔(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属鲶形目、𫚔科。我国于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受精卵,试养成功。
斑点叉尾𫚔原产于北美洲,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斑点叉尾𫚔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
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
斑点叉尾𫚔的雄鱼是典型的筑巢鱼类,在与雌鱼交尾后赶走雌鱼,并守护受精卵发育直至孵出鱼苗。斑点叉尾𫚔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均能产卵于岩石突出物之下,或者淹没的树木、树桩、树根之下或河道的洞穴里。
斑点叉尾𫚔属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有砂砾、石块的底层,喜欢在阴暗的光线条件下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
斑点叉尾𫚔属于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枝角类、水生昆虫等;成鱼则以浮游动物、各种蝇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小杂鱼为主食。
斑点叉尾𫚔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当年鱼体长可达13-19.5厘米,2龄鱼可达26-32厘米,3龄鱼为35-45厘米,雄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雌鱼。
含肉率为75.71%;鱼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8.2%,粗脂肪含量为0.43%,水分含量为75.7%,灰分占1.12%,碳水化合物占0.87%;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18.72%,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26%。矿物质含量中Fe、Zn的含量较高,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Pb、As等的含量很低。
推荐做法
清蒸斑点叉尾𫚔
将斑点叉尾𫚔洗干净,用刀划整齐的口子;.撒上放上葱头、蒜末,豆豉,姜;在淀粉水里加入盐,耗油,酱油,糖搅拌均匀;烧开水,隔水蒸10分钟后,加入搅拌好的汁再蒸5分钟;把香菜,葱末撒在鱼;淋上烧滚的油即可享用。
Ⅵ 叉鱼是什么意思
叉鱼
基本解释:1.
用叉子捕鱼。
词语分开解释:叉
:
叉
chā
交错:叉腰。
一头分歧便于扎取的器具:叉子。
叉
chá
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一辆车叉鱼
鱼
:
鱼
(鱼)
yú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
Ⅶ 请问这是什么鱼(图)
白化钳鱼
钳鱼(qiányú),是北美洲主要的鲶鱼品种。它的官方产地为美国的密苏里州、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田纳西州,它的俗称是“钳猫(channelcat)”。在美国,每年有800万人捕捉它,是最爱被人捕捉的对象之一,且它在水产业里的名气是最大的。它又叫斑点叉尾𫚔,具有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的特点。钳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大鲜、大补的特点,通常用来做成煲仔菜,尤适合用榨菜来焖制,以吊出其鲜味,吃时钳鱼鲜美嫩滑,别有一番滋味。
中文学名
钳鱼
别称
钳猫
界
动物界
生存环境
溪流、江河、水库、天然湖和池塘
产卵环境
在裂缝、洞穴和碎片
性味
味甘性平
斑点叉尾𫚔(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𫚔科(Ictaluridae)鱼
钳鱼
类。斑点叉尾𫚔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斑点叉尾𫚔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𫚔同时引进的一种𫚔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我国大部份地区养殖。多生长于水质无污染的沙质或石砾底或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
2种群分布编辑
钳鱼源于新北界,分布在魁北克和美国的东部和北部,在墨西哥北部亦有其分布。后来这个品种被引进到欧洲的内陆湖和马来西亚的一些地方。加拿大的钳鱼数量很大,不仅栖息在五大湖,尼皮贡湖一带也有广泛分布。
Ⅷ 墨西哥有一种会走的“鱼”叫(),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了这种“鱼”的样子,还介绍了它什么
一种玛丽鱼 玛丽鱼原产中美洲的墨西哥,体色金色的种类称为金玛丽,它的白化种也是体金黄,但眼睛是红色的。玛丽鱼有多种人工选育的变种,包括性状稳定,己成为独立鱼种的黑玛丽,腹部膨大如气球的气球玛丽,尾鳍呈叉形的琴尾玛丽等。[1] 中文名玛丽鱼外文名 POECILIA LATIPINNA 产 地北美洲的墨西哥、美国水 温 25~28℃℃ 硬 度 9~11 PH值 7.2~7.6 1其它信息编辑中文名:玛丽鱼别名:黑摩利、花摩利、三色摩利、珍珠摩利、金摩利、银摩利等玛丽鱼科种:鳉鱼科(卵胎生)食物:活水蚤、摇蚊幼虫等动物性饲料及开水烫过的碎菠菜叶或莴苣叶性情:玛丽鱼性情温和,喜在水的各层游动价格:一元一条。品种:玛丽鱼体长8-12CM,体色有红、黑、银、黄,四色等,常见品种有燕尾红玛丽、燕尾黑玛丽、三色玛、高鳍红玛丽、高鳍金玛丽、皮球银玛丽等。属于热带鱼。[1-2] 2形态特征编辑玛丽鱼的雄鱼背鳍高大,臀鳍尖形,雌鱼背鳍一般,臀鳍圆形,是卵胎生鱼类,产仔时帆鳍玛丽(珍珠玛丽) 一般不需要特殊照顾。每尾雌鱼一次可产仔20-50尾,仔鱼产出后即可游动觅食。体长约8-10厘米,性情极温和,从不攻击它鱼,杂食,爱啃吃藻类,可喂碎的植物绿叶,对水温适应能力较强,但对水质较为敏感,需要经常换新水。 [3] 3生长环境编辑玛丽鱼性格温和,饲养容易,对水质要求不高,喜欢弱碱性的硬水,适宜水温为20℃~24℃,水温低于18℃易患水霉病和白点病。食性颇杂,容易接受各种动物性活饵以及人工饵高帆玛丽料,同时,也喜欢啄食水草、水族箱缸壁上蔓生的青苔,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不但要注意需要定期喂饲植物性饵料,以助其生长发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由于玛丽鱼喜欢啄食的特性,在水质环境较差或嘴部受伤的情况下,极易感染细菌导致口霉病的发生。玛丽鱼体质较强健,比较容易饲养,它们甚至可以忍受10℃左右低温,但并不是说,它们可以在这个极限水温生长良好,长时间的低温环境,同样很容易导致它们受霉菌感染生病,直至死亡。 [1] 4生活习性编辑跟胎鳉科家族的其它成员相比,玛丽鱼类有2点较特别:一是喜欢硬水,在大多数热带鱼喜欢的微酸软水中虽然能成活,但会不安地躁动,一旦换成硬水,跳跃次数明显减少;二是它们比别的胎鳉鱼更爱吃素,一定程度上说明它们比较胆小,不适合与别的快游鱼混养。喜欢含盐分的碱性硬水,可同其它花将鳍鱼类混养,为汽水鱼。生活习性玛丽鱼类食性较杂,除喜欢动物性饵料外,还特别爱吃植物性饵料,它们会不停地啃食水草和缸壁上的青苔,所以又有鱼缸清洁夫的美称。[1] 5分类学编辑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鲤齿目 Cyprinodontiformes 亚目:鲤齿亚目 Cyprinodontoidei 科:花鳉科 Cyprinodontidae 种:黑玛丽鱼 分布:墨西哥
Ⅸ 我想知道这个鱼叫什么名字。鱼有脚尾巴是扁的头上就是像龙头上的角有黄色的也有粉色的
墨西哥钝口螈,又名六角龙、大钝口螈,拥有断体再生能力。平均寿命:10~15年。墨西哥钝口螈 为两栖动物纲有尾目钝口螈科。 墨西哥钝口螈是两栖动物很有名的“幼体成熟”种(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形态)。
幼体一生都生活在水中,产卵。 它们被饲养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主要作为内分泌等实验的活体使用,所以有关它们饲养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差不多已经完全确立了,如今在野外基本不能见到它了,只能到一些水族馆看看有没有卖。
墨西哥钝口螈体长约25~30公分,深棕色带黑色斑点。白化体、白色突变体以及其他颜色的突变体均常见。肢和足甚小,但尾颇长。背鳍由头背向后延伸于尾端。腹鳍从两个后肢中间延伸到尾末端。它们有能力再生身体上的大部分肢体,而且,多变的体色也是它们的魅力之一,据说全世界有超过30个品种。我国常见的有原色、白化黑眼、白化红眼、黄金和墨兰等个体。
Ⅹ 麻烦看看这是什么鱼
这是玛丽鱼的一种,是球玛丽鱼。
玛丽鱼,也叫做摩利鱼,学名为茉莉花鳉(Poecilia latipinna)。是花鳉科、花鳉属下的一种观赏鱼。原产中美洲的墨西哥,体色金色的种类称为金玛丽,它的白化种也是体金黄,但眼睛是红色的。玛丽鱼有多种人工选育的变种,包括性状稳定,己成为独立鱼种的黑玛丽,腹部膨大如气球的球玛丽,尾鳍呈叉形的琴尾玛丽等。性格温和,食性杂,容易接受各种动物性活饵以及人工饵料。饲养水中要注意定期加点盐,以保持水质弱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