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发红包最高多少
Ⅰ 盘点世界各国压岁钱都给多少
盘点世界各国压岁钱都给多少
今年春节,很多人发现,随着物价的上涨,压岁钱也是“坐地起价”。几年前的一二百元,现在基本已拿不出手,而发出去的一个个动辄上千元的红包也让70、80后叫苦不迭。记者发现,除了中国外,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也都有着发红包的传统。越南甚至同样饱受着红包上涨之痛。唯有新加坡,压岁钱仍保持着讨吉利的传统,两元钱就可以讨得孩子欢喜。
中国
压岁钱看涨
外媒称中国家长“压力山大”
《华盛顿邮报》观察说,对于中国的90后甚至00后的孩子们来说,与往年相比,今年他们的新年愿望有了明显改变。价值不菲的电子产品成为了他们的新宠。“哪个家长能抵抗住孩子强烈的要求呢?”文中如是说道,随着中国家长越来越有钱,孩子们的压岁钱也逐年看涨。少的几百元,多则万元。有的家长统计,春节期间总共花出去的红包在六千到一万元,相当于部分工薪阶层一到两个月的工资。
乐了孩子,苦了家长。对于这个现象,外媒称,中国现在有个流行的词是——压力山大。
马来西亚《星报》网站也注意到,很多中国孩子在过年时更愿意收到一台iPad作为新年礼物,文中风趣地说,“比起压岁钱,这个更实在,当然,也更让长辈们心疼。”
越南
压岁钱也“变味儿”
和中国一样的烦恼
从前,越南人过年给孩子的压岁钱一般只是小面额,但随着经济发展,越南人也有同中国人类似的压岁钱“变味儿”的烦恼。
在越南,给压岁钱最初是指将铜钱穿起来,用红线绑成龙形或宝剑形,放在孩子的床脚或枕边,以震慑妖魔鬼怪,让孩子安心睡眠。之后压岁钱演变为新年送红包,意味着能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幸运。
实际上,这种习俗很有可能传自中国:越南语中一个表示压岁钱的词“lixi”,就源于中国南方地区的“利是”一词。
从前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并不多,象征性地给个500或1000越南盾(1元人民币约合3300越盾),有时不给钱,就给块糖果。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给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
按照眼下越南的行情,根据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压岁钱一般从5000到10万越盾不等。原本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是体现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如今却成了一种负担。
越南网站介绍了这样一个笑话:一名农村妇女的哥哥在城里做官,每年大年初二,她就让自己孩子到大舅家串门,以便能得些压岁钱,有一年竟拿回了300万越盾,比种田一年的收入还多。
越南专家因此呼吁,应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压岁钱的含义,合理使用压岁钱,让这一传统习俗发挥积极作用。
新加坡
2-10新元不等
不比钱数比个数
新加坡的经济发达,但在压岁钱上反而最吝啬。新加坡人上门拜年,也发压岁钱,但是新加坡家长给孩子派发的“红包”,数量虽多但分量很轻。他们给的对象是孩子和未婚的男女青年,只要对方来拜年,都有“红包”拿。
不过,打开“红包”抽出的可能只是一两张二新元票面的新币(一元人民币合0.2新元),最多也就是十新元(一般都是双数),不到人民币五十元。不过,孩子们也并不介意,因为孩子们互相“攀比”的是谁拿了多少个“红包”,而不问你拿了多少压岁钱。
在新加坡人看来,“红包”的作用只在于给孩子节日的气氛,增加家庭的温馨,是区别其它节日的一项内容。
日本
经济不景气
压岁钱15年来最少
日本小孩子虽然也能拿到压岁钱,但受到日本经济萧条影响,压岁钱今年大打折扣。
据《京都新闻》27日报道,日本京都中央信用银行26日发布的“2012年压岁钱大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日本经济不太景气,甚至很多家庭一整年的收支是赤字,所以今年日本孩子们平均每人拿到压岁钱35661日元(约合人民币2926元),比去年平均额减少525日元,也是自1997年以来最少的一次。
该调查从1月4日至6日进行,从学龄前儿童至高中生约1173人参与。
对于压岁钱怎么花、花在哪,日本《每日新闻》特意做了一份调查,排在首位的是“买游戏”;第二位是“存下来”;第三位是“买书”,但第四位“买玩具”的比例为11.0%,比去年减少了6.3%。
此外,受经济不景气影响,日本黑社会团体,趁机通过发压岁钱渗透自己势力。
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称,日本黑社会团体年末会举办年糕大会等例行活动,向普通市民发放压岁钱。
压岁钱从1万日元到3万日元不等(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50元),压岁钱的信封上写有黑社会团体当家的名字。有趣的是,很多中学生听说有压岁钱拿,都飞奔而去。这样的举动已经受到日本警察的关注。
韩国
压岁钱给外汇
漂亮又保值
韩国人过农历新年,特别重视年初一的“祭礼和岁拜”仪式。祭礼完毕,晚辈要向父母和其他长辈磕头拜年,行“岁拜”礼,而长辈则要给晚辈压岁钱。
或许是富国的共同特点,韩国人的压岁钱和新加坡人一样,也不算多。一般来说,给尚在读小学的孩子5000韩元至1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8韩元);给初中生1万韩元至2万韩元;给高中生2万韩元至3万韩元。
然而,由于近年来物价上涨,经济形势不好,韩国人也面临着压岁钱的苦恼。不过,韩国人的对策更具创新性。
韩国一家银行就推出了“外汇压岁钱”。这种分为3种套装的“外汇压岁钱”,由美元、人民币、欧元、加元和澳元这5种货币中的3张至5张纸币组成,样式丰富多彩,售价最贵的不过4.85万韩元,深受家长的欢迎。
一些家长认为,这种外汇压岁钱,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汇率知识,而且外币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可谓一举多得。
背景资料
“压岁钱”习俗从何而来?
“压岁钱”因何而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认为,源于北宋的一次偶然事件。
据史籍《桯史》记载,北宋神宗年间,某年春节夜晚,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着大人在汴梁(今河南开封)的街头观灯游玩,不料,被歹人掠走。
歹徒本准备勒索王韶一笔钱财,但逃跑途中,聪明的南陔在看见途经的车子后,大声呼救。歹人连忙放下南陔,仓皇逃跑。后来,宋神宗得知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
此事流传到民间后,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孩子们买爆竹、吃食外,还要专门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并称之为“压岁钱”。
《清嘉录》中说:“长幼度岁,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意思就是说,大人在春节时都要给孩子用红绳子穿的百枚铜钱,称之为“压岁钱”。
Ⅱ 新加坡鼓励民众线上发红包,这样做会有哪些好处
新加坡鼓励民众线上发放红包,这是因为不久之后,将会迎来我国和许多华人华侨地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在这个节日当中,人们都长都会有一个发红包的习俗,红包是一种非常幸运的象征。所以发红包的时候也是代表着张祝福给许多的小朋友以及年轻的一辈。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所带来的危害是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较高所导致的。因此,在发红包的时候就会有人去密集的现象出现。正是因为如此,新加坡政府才鼓励民众通过线上发红包的方式,以避免人员之间的接触。避免接触能够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几率,同时也能减少政府的人力物力支出。
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我们应当尽可能的按照防控措施,减少对于疫情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疫情所带来的危险。新冠疫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其高传染性。因此,避免人群密切接触才是防治疫情最好的方法。
Ⅲ 新加坡新年的习俗都有哪些
● 站在凳上捞鱼生
新加坡人在过年时,必须要吃一道称为“鱼生”(Yu Sheng)的菜。象征新的一年风生水起、好运旺旺来。这道菜其实是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各种配料然后进食。这道菜的重点在于如何吃这道“鱼生”,当然不只是将菜夹起来往嘴里送那么容易,所有人得将鱼片、配菜高高地捞起来(广东话称为lo hei)吃掉,这样来年就可以事事顺利、步步高升——举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新加坡人一向以有礼貌着称,但如果春节期间,你在新加坡的餐厅里,看见一群人站在椅子上把筷子举得老高在吃,千万别觉得太奇怪,这是新加坡的节日习俗,不妨也站到凳子上也为自己求个好彩头。
● 两个桔子拜大年
桔子作为新年礼物。这一点可能是新加坡独有的春节特色。新加坡保留春节期间拜访亲友的习惯,一般来说,大年初一,晚辈拜访长辈。初二以后,同辈互拜,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即便拜访的人是长辈或上司,人们上门携带的礼物不但相同,也非常之轻,是什么呢?两个桔子。
● 大人给小孩发红包
每当大年夜全家齐聚,吃完团圆饭后,一个重要的节目就开始了,那就是向晚辈发放红包。新加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结了婚的人要给没有结婚的人(没有结婚的人无论多大都算小孩)送红包。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Ⅳ 春节红包包多少才合适
【过年为什么要包红包?】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一方面,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另外,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还有一说是,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过年红包包给谁?包多少?】
过年该给谁红包,给多少,收了别人给的红包该怎么回,回多少,这些春节期间的“困扰”让很多年轻人也包括一些老年人感到困惑和头疼。因为给红包、给多少、回多少,这里面充满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事故和处事练达的技巧,一定程度上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自悟本领。
过去几十年,经济总体上不发达,大家都没多少钱,所以过年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包红包,多少也就是个礼数,对家庭经济和个人收支造成不了多大的影响。现在不同了,大家的收入差距拉大了,对过年包红包的多少也有了不同的认识:如果自己包的红包太寒酸,面子上过不去,没有办法,只能咬牙坚持,让钱包在春节期间快速“瘦身”。
当然,除了上述的中国人好面子所带来的红包可以挣面子的功能,其实包红包在中国社会还具有其他社交功能:在上下级交往中,彼此包红包给孩子体现的是一种职场人际交往;给父母和其他长辈红包体现的是孝心;给配偶方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包红包体现的是圆融处理家庭关系的智慧……可以说,红包所具有的上述功能,其实是中国人的特有的人情文化,过年包红包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不再单纯是一种过年的礼数了。
但是,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这种给很多白领一族带来烦恼的礼数,到底是不是需要简化或者说“减负”一下呢?为什么非得以给红包——再直白点说就是给钱的方式才能体现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呢?像外国人到朋友家串门带点小礼物那样,也给孩子在过年的时候买点小的学习玩具或者一本好书,岂不是显得更雅致和有教育意义一些吗?难道从小就让孩子眼巴巴的瞅着、心里数算着哪个亲戚给的压岁钱最多,继而确定亲疏远近,难道这就是压岁钱的一个重要功能吗,这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好处。
另外,人情异化,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这些年来,社会上滋生出了一股奢靡之气。炫富摆阔,把穷奢极欲与面子划上等号。因为糜费之风侵蚀,亲情人情变得势利。公款吃喝等“官员经济”得到明显遏制,必将引领社会风气激浊扬清,人情正本清源,过年不再难,也是理所当然,可以期待的。
反观国外,压岁钱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基本不会超过一百元,大都是二三十元的一个略微表示而已。
因此,或许我们应该让压岁钱回归其“本质功能”——压住邪祟,给孩子平安。而不是以多少论远近,以厚薄见荣耀和寒酸。
【红包,网友们包多少?】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都会选择给父母送红包,给父母的红包大都在千元左右。也有部分刚工作的年轻人表示不给,只是给礼物表示一下,比如给父母买件新衣服。陪家人去挑礼物自己再买单也不错。
“我包是10到100元不等。我是工薪阶层,包100-200也吃不消包啊。我小时候收到的红包都是1元、2元,最多10元。后来日子好过了,但是最多的也是50,以10元、20元居多。现在,包红包100元起步,二三十个小孩,还真是包不起哈!像香港那么富,包给小孩也只是10、20的,甚至有1元的,这大陆是真富了,还是怎么了呢?”
“近亲小孩给一百,远亲小孩给50,普通熟人小孩给20,没啥关系只点头认识的人的小孩给10元。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有些很熟的要按近亲对待。”
有统计发现,65%的网友表示一般的小字辈包200元就可以,20%的网友表示包了500元。15%的网友表示“如果都有孩子的话,那都免了算了下”。
一些网友还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让红包成为激励孩子成长的礼物。
“红包和期末考试成绩挂钩,年级五十名内给500块,年级五十名内又比上一学期末有进步再加点。”
“可以根据孩子的大小特别是读书的阶段来给红包,读大学的,给个500元。读高中的,给个200元。读小学的,给个100元。”
【过年给红包的艺术】
1、新加坡家长给孩子的“红包”,数量多而分量轻
在新加坡的华人至今还保留着,春节给“红包”的习俗。
他们给的对象是孩子加未婚的男女青年,而且,不论是有亲情关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还是没有亲情关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只要在节日里问候、来往都给“红包”。然而,打开“红包”抽出的是一张贰元票面的新币、或两张贰元票面的新币,最多是十元。
节后,孩子们互问的是你拿了多少个“红包”,而不问你拿了多少压岁钱。所以,成人节前准备的是漂亮的红包纸袋,有一个新加坡人告诉我,她用一百元,包了三十多个“红包”。
2、“红包”的作用在于给孩子节日的气氛,家庭的温馨
新加坡人告诉我:发红包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是区别其他节日的一项内容。这话颇有道理。
同样,在国内有位妈妈对我说,每年过年总要先打听今年给压岁钱的行情,给多了,承受不了;给少了,难为情。真难啊!其实,拿压岁钱的孩子也不高兴,他们一拿到红包连看的机会都没有就“上缴”了。
所以,新加坡华人对“红包”的运作方式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拾元、贰拾元、伍拾元较新票面的人民币,分别装入红包袋内。年夜饭后,每个孩子发两个红包,并且声明:无需上缴,留作零用。看孩子高兴不,您一定成为那晚最受欢迎的人。其节日气氛不用说有多浓烈。
3、给孩子的“红包”,要让孩子自己收藏
既然是给孩子的红包,就应该由孩子自己处置,这是孩子的权利,家长不应该越俎代包。但可以与孩子商量着如何处置。对2~4岁的孩子,可以让他认认红包、认认人民币的票面、并告诉他,可以用人民币来买糖、买玩具,也可以保存起来,买更多需要的东西等基本的常识。美国的教育人士把这种教育看作是生存的需要。
对5~7岁的孩子,可以带他去银行,让他观察存钱的过程,别忘了让他看如何填写存单的经过。如果,您真有心让这份压岁钱成为“专款”的话,可以以您的名义存入,让孩子保管,并告诉他:等他拿到身份证后,存折才能改为他的名字。但是,他有权使用这个钱。孩子一定会很高兴,同时,他也了解了金融的最初知识。
对于再大一点的孩子,不仅可以在成人的“监控”下,尝试存钱的经过,还可以与他商量如何有效地使用好这份压岁钱。
参考来源:
http://gb.cri.cn/27824/2013/02/17/2165s4021386.htm
http://www.jznews.com.cn/comnews/system/2014/01/08/011301974.shtml
http://gouwu.sz.bendibao.com/gou/2012117/355698.shtm
http://www.qdhnews.com.cn/col1490/col4590/article.htm1?id=1137326
http://jingyan..com/article/ca2d939df1d29beb6c31ce2c.html
Ⅳ 新加坡的礼仪是是什么样
仪态礼仪
新加坡人举止文明,处处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他们坐着时,端正规矩,不将双脚分开,如果交叉双脚,只是把一只腿的膝盖直接叠在另一只腿的膝盖上。他们站立时,体态端正,而不把双手放在臀部,因为那是发怒的表现。
相见礼仪
在社交场合,新加坡人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施握手礼。男女之间可以握手,但对男子来说,比较恰当的方式是等妇女先伸出手来,再行握手。马来人则是先用双手互相接触,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餐饮礼仪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饭,有时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馒头。 马来人用餐一般用手抓取食物,他们在用餐前有洗手的习惯,进餐时必须使用右手。饮茶是当地人的普遍爱好,客人来时,他们常以茶水招待,华人喜欢饮元宝茶,意为财运亨通。
商务礼仪
到新加坡从事商务活动的最佳月份是3月到10月,以避开圣诞节及华人的新年。当地工商界人士多讲英语,见面时要交换名片,名片可以用英文印刷。在会谈中尽可能不要吸烟。 新加坡人不喜欢挥霍浪费,宴请对方不要过于讲排场,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答谢宴会不宜超过主人宴请的水平,以免对方产生其它想法。
旅游礼仪
新加坡公共交通事业较为发达,在旅游期间坐公车十分方便,每个车站都标有明显记号。新加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商店的分布也有民族特点。如东部地区有个"马来市场",主要出售马来服装食品。 新加坡政府极力阻止付小费,即便是对服务员的额外服务付小费,对方也有可能拒收。
主要禁忌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别为:华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马来人基本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兰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欢乌龟。严禁放烟花鞭炮。
Ⅵ 红事白事,在新加坡要随多少份子钱
09年在新加坡参加了一个当地人的婚礼,随了50新币的红包。
11年新加坡公司副总(第一代移民)生了儿子搞了个大party,随了100新币。
12年玩的挺好的伙计(PR)买的祖屋,去庆祝也是包了个100新币的红包。这几年不在那里混了,不怎么清楚。如有帮助请采纳。
Ⅶ 微信红包最多能发多少钱 微信红包金额上限是多少
您好,实名用户发普通红包单个限额200元。发群红包无论普通红包还是拼手气红包,单个最多只能领200元,单次最多可发100个;红包每日最多可发200笔,单笔最高2万元。
单日零钱发红包最高金额10万元,银行卡支付金额受银行卡额度限制。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如您当前账户达到零钱支付年限额,您可以使用银行卡进行支付。
如您暂未实名,为保障您的权益,建议您尽快进行实名认证。
* 以iphone 12型号手机,iOS14.6系统版本,8.0.6微信版本为例子,不同型号版本手机通用。
Ⅷ 请问,发红包,一次能发最多金额是多少
正常情况下,单个红包金额最多为200元,超过200元的红包,微信就发不出去。

Ⅸ 新加坡红包多少
2块到100块左右
Ⅹ 新加坡的习俗有那些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别为:华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马来人基本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兰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欢乌龟。严禁放烟花鞭炮。
新加坡的华人见面多行传统礼——相互作揖;马来人见面多行双手握手礼,印度人见面时常行合十礼。
新加坡华人过春节送红包礼。亲友之间互赠红包联络感情,有些企业家在职工初回上班时要分发“开工红包”给职工,以示开门吉利。
新加坡人尊重长辈,举世闻名。他们的敬老准则是:对父母和其他长辈,要用亲切的称呼;当父母或其他长辈讲话时,不要插嘴;父母或其他长辈呼唤时,要随叫随到。
新加人邻里之间,日常交往,大多数人自觉遵守《邻里礼貌守则》。见到邻居要互相问候;逢年过节要请邻居来访,帮助邻居照管屋子;使用公共电话或公用场所,要时时多方为别人着想。
新加坡人重视“礼貌之道重于行”的准则。礼貌口号是:真诚微笑。人们处事待物,总是伴以真诚的微笑,打扰别人要微笑着说声“对不起,打扰您了“。排队打电话,打电话者会微笑着对等候者说声:“对不起,让您久等”。连交警对违章者罚款时也笑容可掬。
新加坡重视礼貌教育。街头张贴讲礼貌的宣传品,“处事待人,讲究礼貌”,“真诚微笑,处世之道”,等口号随处可见。新加坡的店员严格遵循礼貌待客守则:顾客临门,笑脸相迎,顾客购物,别等他开口;顾客选物,耐心介绍,顾客提问,细心聆听,认真解答。
新加坡国土面积682.7平方千米,华人占76.8%,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7%首都是新加坡,货币为“新加坡元”官方语言有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国花为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