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加坡会两种语言
⑴ 新加坡为什么实行英语而不是汉语(华语)
先说身为东南亚国家的新加坡共和国,为什么是用英语来做官方第一语言的。
新加坡原属马来半岛的柔佛王国,原住民主要还是马来人。1819年,也就是有着“印度女王”之称的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当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雇员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英属牙买加人)代表帝国登陆新加坡,开启了英治时期。1824年,柔佛王国正式签署条约将新加坡割让,于是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那个时代,日不落的世纪,身为英国的殖民地,不给你强制普及英语,你自己平日里也得经常用到吧。
直到1942年,日本人又从英国人手中抢走了新加坡的控制权,开启了短暂的日治时期。而在1945年,也就是日本在占领新加坡全境的3年后,就宣布战败,全员退出了。我们从韩剧和台剧中能感受到,台湾人和韩国人口语中时常引用日语。可新加坡不一样,毕竟日本人控制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对英语的地位根本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要知道此前123年,英语一直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在此期间,不仅是新加坡内外的马来人,还有南方清人、印度人、泰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等外国人,若要长期生活在新加坡,当然得把英语给学会了。此后,也是一样。
再来说汉语。可在此之前,我想还是得先明确问题中的关键词——汉语。首先,汉语可以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了所有汉人的母语,却时常会被用来特指普通话。
众所周知,在560多万的新加坡人口中,华人占了75%左右,其次是13%的马来族和9%的印度裔,最后才是极少数的欧亚混血与其他种族。
新加坡华人中,祖籍为福建的就占了四成,而祖籍为广东、海南、浙江的也接近四成,另外两成大多也是来自我国南方各省份。这些华人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移民过去了,华人又是出了名的习惯抱团取暖,身在外地的同乡们会有组织性地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不就是这么来的嘛。
这也就意味着,华人带去了自己的母语投入日常的使用,也就是各种类型的闽语、粤语、琼语、南部吴语,甚至还存在更多种类的南方方言,并且他们对后来以北京官话为基准而推出的普通话并没多少感情。也就是说,大多新加坡华人第一母语也不是普通话,甚至不会说那也是正常。
更多知识点请查看原文链接:
新加坡官方第一语言为什么不是汉语?
⑵ 现在,新加坡人是不是都会说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
是的。本来新加坡独立建国的时候华人提出的建议是用汉语做官方语言,但李光耀没采纳,他觉得用汉语是对本国个名族的不公平。所以就采用了英语做官方语言。。
⑶ 新加坡的语言
新加坡有4大种族 - 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欧亚裔人
新加坡独立时,是把马来语定为国语.英语,华语,印度语都是官方语言.新加坡的国歌就是用马来语来编的.
在新加坡,所有的官方机构,正式文件,工作语言,都是以英语为主.
新加坡的教育,都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 (华人的母语就是华语).如果有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可以选择一个第三语言来学习 - 法语,德语...
⑷ 新加坡是个亚洲国家可为什么又讲英语 又讲汉语呢
来到新加坡,不能不提她有趣的语言现象。虽然华人占新加坡人口约76%,由于历史上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关系,新加坡政府过去曾一直把马来语定为新加坡国语,而在公共场合,都可以看到或听到英语、中文、马来语和泰米尔语等多语种的标识和广播。近年来,为更好融入全球化经济中并适应新的发展态势,新加坡政府把英语作为通用商业用语(business language) 的同时, 还鼓励各族裔都学习自己的本族语(native language)。由于新加坡是 曾是 英国殖民地,英语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加坡独立后,英语仍作为各族裔交流的通用语言,而新加坡的大中小学教育都是用英语教学的,因此,在新加坡,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不过,大部分新加坡人讲的并非世人所熟悉的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而是非常独特的新加坡式英语 (Singlish)。如果你用英文跟新加坡人交谈,就会感受到新加坡式的英语 (Singlish)特有的语言现象:某些辅音尾音的省略,某些元音和辅音发音的改变,重音以及语调的变位,动词人称与时态的‘中文化’,混合着中文(主要是闽南话和广东话)和马来语的语法思维的表达。例如新加坡英语里常听到的:
No good lah.
Steady lah.
See first.
Aiyah!
You want beer or not?
Can!
I go yesterday.
不少在标准英语里面作为语法错误的个案,在新加坡式英语里面却经常使用(例如忽略动词人称和时态的变化等);不少在标准英语里面作为不太礼貌或者不太恰当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询问别人意见的时候在句末加上 or not?),在 新加坡式英语里面也是屡见不鲜。不过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讲,作为国际性语言的英语,早已超越了英美加澳等国所使用的母语--英语的范畴,当今的英语也结合各地的语言和文化而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变体(例如印度式英语、马来英语、南非英语等),而新加坡式英语就是其中的一种。
与此同时,在同新加坡华人用中文交谈中,同样会发觉,他们的中文表达也同样少不了英语的思维,并且经常都会夹杂着一整段的新加坡式英语。如果与香港比较会发现非常有趣的现象。新加坡和香港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两者都是以华人为社会的主体,都是英语教学,两地的人都能说流利的英语。相比之下,大部分香港人日常生活交流大多都用中文(广东话),虽然也夹带不少英语,但大多都限于单个词,而香港中英文相互之间的影响与痕迹没有新加坡的深;而很多新加坡人的日常交流已经是用英语,其中不少新一代的华裔已经只说英文了,而新加坡华人用中文交过程中夹杂的英语表达已不限于单个词汇了,而是一整段话。'中文英说'在某种程度上可是算得上是形象的描述了。
无怪乎很多报导都说新加坡华人中英文都说,不过中英文都说得不好。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新加坡都不算是一个理想之地。毕竟无论是夹杂英语思维的中文还是新加坡式的英文,都不是中英文学习者的目标。其实语言本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和载体,只要双方都能相互领会,谁是标准,谁是权威已不再重要。只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学习大部分人都能听懂或者都很容易听懂的‘标准英语’或‘标准中文’就显得很有意义了。不过,从语言现象研究和锻炼或提高语言听力的角度来讲,新加坡倒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很多人都不难发觉,在新加坡与人交谈、办事或者接受服务,在很多情况下使用英语所受到的‘待遇’,要比使用中文的好一些。如果你能说标准的或者比较地道的英语,那么所获得的‘尊重’也会更多。
由此想起一位长期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士对当下新加坡新一代华人的的描述与分析:‘剪不断,理还乱’。
一方面,新加坡是一个奇迹。新加坡人把一个没有腹地和自然资源匮乏的小岛用几十年时间建成了一个具有高效行政体制的法治社会和经济奇迹,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的文官制度与精英政治,建立起重商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社会主要价值观。的确,新一代新加坡人具有足以引以为豪甚至傲视群雄的资本,而表现出自己与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与众不同,甚至‘脱亚入欧’。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的飞速发展而自身优势的逐渐丧失而感到忧虑。‘在津津乐道于享受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尴尬。丰裕的物质生活的背后是工作的艰辛,多元文化的生活却不能带来更多的好的艺术作品。面对同属华语世界的香港、台湾乃至中国内地,新加坡人文蕴底的薄弱更是显而易见。’
早期从中国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讨生计’的祖辈们,作为‘过番客’还有‘落叶归根’的强烈愿望,到后来新加坡独立后建设国家的父辈们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再到现在新一代新加坡华人中国色彩的完全消除以及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优越感,对于他们来讲,中国已是一个属于他们祖辈故乡的遥远国度。的确,这本来无可厚非,再也正常不过了。虽然文化上讲属于同根同源,但事实上的差异与缺乏真正认同还是很明显的。当以一口流利的新加坡式英语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同时,又要为‘搭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顺风车’而重新努力寻找华语文化传统上的渊源,从而避免在新一轮经济大潮中自身优势的丧失及被边缘化。个中的现象与原因,真的很值得人去深思。
⑸ 新加坡都会说英语和汉语吗
不是的。大多数新加坡人会讲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和不怎么标准的英语。
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英语,包括华人。新加坡主要是马来人,印度人和华人。主要语言是英语,闽南语,华语(就是中国的普通话),印度语,马来语。
新加坡华人基本上都是中国政治历史上某一特殊时期过去的,以南方一带为主,所以华人普遍使用闽南语,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普通话。使用繁体字为主。因为新加坡的政治和经济需要,所以官方语言为英语。
(5)为什么新加坡会两种语言扩展阅读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总人口临时数字为553.5万,其中337.5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2.7万个“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狮城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有约163万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欧亚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
其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殖民统治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总人口561万(2017年6月),公民和永久居民396万。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来区分:华人占了人口的74.2%,还有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类发展指数为0.901。
⑹ 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什么
新加坡流通语言众多,目前新加坡政府承认四种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其中马来语被定义为“国语”,而全球通用语言是英语。在这些官方语言中,还有其他多种语言,都反映出新加坡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和多元语言得特性。2009年,新加坡存在着超过20种语言。新加坡在殖民时期作为贸易港口,现在是国际化贸易的中心点,长期吸引来自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外国人。这些人的语言也极大地影响着新加坡的语言。
(6)为什么新加坡会两种语言扩展阅读: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从穷困潦倒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凭借着地理优势,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质良好的国民也是亚洲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纽带,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会,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华人组成的新加坡并非为单一民族国家,而是和一部分马来人及印度人所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华人文化以福建移民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签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签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别为80%和50%。整个城市在绿化和环境卫生方面效果显着,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⑺ 新加坡人多数说什么语言
新加坡人说英语的颇多。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采用英语,作为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
这些官方语言,连同多种其他语言,反映出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以及多语言的性质。2009年,新加坡存在着超过20种语言。新加坡殖民时期身为贸易港口,现今是着名的国际化贸易之中心点,长期以来吸引了来自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外国人。所带来的语言极大地影响了新加坡的语言。
(7)为什么新加坡会两种语言扩展阅读:
文化融合: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华人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如欢欣多彩的农历新年,或慎终追远的清明节和传统祭祖普渡的中元节。当然风行于华人文化的风水之说,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项建筑设计里面。
⑻ 新加坡的主要语言还是汉语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新加坡生活着许多华人。按照现在的比例,新加坡的华人占比达到了74%,可以说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现如今,新加坡说汉语的人还多吗?汉语还是不是新加坡的主要语言?
其实生活在新加坡的网友,对此更加有发言权。
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有一些新加坡年轻人又重新燃起了学习汉语的兴趣。因为在新加坡职场上,英语虽然是最主要的语言,但懂得汉语会让你有更多机会。而且许多人对中国的未来很看好,有些人还计划将来去中国工作,所以学习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新选择。
不过,相比那些从小就学习汉语的人来说,长大后再学汉语是相当难的。⑼ 新加坡为什么是一个多国语言国家,怎么会有多国语言求解!
新加坡的国语其实是马来语。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马来语语是因为新加坡本来属于柔佛苏丹国。英语是因为是前英国殖民。华语和淡米尔语是因为新加坡有大量华人与印度人。其先辈是19世纪移民到新加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