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医院怎么样
❶ 新加坡医疗在亚洲和世界上的名气
新加坡医疗在亚洲的名气比我们想象的更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新加坡医疗在亚洲属于最高水平。
新加坡医疗水平有两点优势:一个是严格的法制管理和整个英国式的医生考核体系,良好的水平以及口碑,很多东南亚和西亚的富商都在新加坡定期检查和接受治疗;另一个是新加坡努力发展医疗建设,吸引国际着名的制药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新加坡的知名医院包括:国立中央医院、约翰霍普金斯新加坡医院、新加坡泰和国际肿瘤医院、新加坡樟宜医院等。都有很高知名度。其中泰和国际在北京还设立了办公室。
❷ 新加坡医疗服务怎么样
新加坡医疗我就简单说下 更多详情你可以去找家移民中介公司问下我建议圣捷出国哈,口碑很不错 凭借全面周到且费用合理的医疗服务和一流的医疗水平,以及完善的医疗保健机制,新加坡的医疗保健体系赢得了国际赞誉。 新加坡医疗保健机构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从普通社区医疗服务到复杂疾病的专业治疗服务,可谓应有尽有。每年前往新加坡求医问诊的人数都有超过40万人之多。 门诊医疗服务 政府综合诊疗所和私人诊所都能提供门诊服务。您也可以在新加坡的任何一个住宅区找到全科医生(GP)。实际上,同一个住宅区通常有不止一家诊所。您可以随时去诊所看病,不过为了减少等待时间,建议您可以提前电话预约。 当地居民如果得了普通感冒或流感这样的小病或是需要普通体检,一般都会找全科医生或者去综合诊疗所。如果您因病想请一天假,则需要有医生证明书。这些私人诊所的营业时间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是周一至周五上午9:00至下午5:00和周六上午9:00至下午1:00,周日和公共假日不营业。此外,新加坡也有一些24小时营业的诊所。 全科医生的诊疗费(不包括药费)为每次18新币到55新币不等。部分全科医生还可提供上门急诊服务。 医院 公立医院 新加坡现有7家公立医院,其中包括5家综合性医院、1家妇幼医院和1家精神病医院。非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住院时只能选择A类病房(单人病房/双人病房)或B1类病房(四人病房)。这类病房并不受政府补贴,而A类病房的收费是每天最低200新币。 新加坡卫生部对公立医院的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涵盖了完成全套检查所需的就诊费。 新加坡还有包括肿瘤科、心脏科、眼科、皮肤科、神经科和口腔护理在内的6家专科医疗中心。 此外,这里还有多家社区医院,可为康复期病人以及无需前往综合性医院就诊的老人提供及时的医疗保健服务。 如需急诊治疗,您可以直接去医院的急诊处(A&E)。就医时通常需要带上相关的身份证明和医生的转介信(如有)。 私立医院 新加坡拥有多家私立医院,具体包括康健医药专科中心(Camden Medical Centre)、东海岸医院(East Shore Hospital)、鹰阁医院(Gleneagles Hospital)、安徽尼亚医院(Mount Alvernia Hospital)、伊丽莎白医院(Mount Elizabeth Hospital)以及莱佛士医院(Raffles Hospital)。私立医院的收费标准是单人病房每天310新币,不包含诊疗费和其他费用。 私立医院大都提供高级病房或VIP病房。此外,还有部分医院会提供特殊医疗服务。例如,鹰阁医院可提供高级健康体检,而莱佛士医院专门设立了国际患者中心(International Patients Centre)。 以下是常用紧急电话号码: 报警电话:999(免费) 紧急事件/救护车/火警电话:995 非紧急救护车:1777 其他医疗服务 新加坡还设有多家专科诊所,可提供牙科、眼科等专业医疗服务。 医疗保险 您在原居住国购买的保险在新加坡可能依然有效,请向保险公司确认他们的服务是否涵盖您移居新加坡后产生的重大疾病治疗费或住院费。新加坡的许多雇主会承担员工的全部或部分医疗费用。 按照公积金制度(CPF)的规定,每个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必须开立一个保健储蓄账户(Medisave account),并由雇主和雇员每月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公积金存入该帐户内。 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是一项全民医疗储蓄计划,凡是参加了该计划的雇员需将一定比例的工资存入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其直系亲属今后的住院费、当日外科手术费以及部分门诊费用。此外,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和中风这四种慢性病,他们还可以提取账户内的金额用于支付部分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此外,公积金会员还可以选择加入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该项基础医疗保险计划是由公积金局全权负责管理,而且参保者缴纳的保险费并不高。 如果您没有参加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或公司的团体医疗保险,那么可以考虑购买私人医疗保险。您既可以选择只涵盖住院医疗保障的基本医疗保险,也可以选择涵盖住院、门诊、化验、X光透视及其他医疗服务的综合医疗保险。新加坡拥有多家知名保险机构,不但费率优惠,而且险种齐全。您肯定能找到一种符合您生活方式和具体需求的保险方案。 免疫接种 在新加坡,每个儿童都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具体包括白喉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百日咳疫苗、小儿麻痹症疫苗、风疹疫苗、破伤风疫苗以及肺结核疫苗。卫生部门明确规定,所有学龄前儿童都必须接种疫苗。 全科医生诊所和政府综合诊疗所均能开展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时需携带儿童专用的 《保健手册》,用于记录接种情况。每个在新加坡出生的儿童都要建立《保健手册》。
❸ 新加坡中央医院的介绍
新加坡中央医院是新加坡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公立医院,建于1821年,医院拥有29种医学专科,其中整形外科、烧伤科、肾病科、核医学、血液病理科室是该院的优势学科,成为全国的专科服务中心。
❹ 新加坡看病怎么样
新加坡的看病费用是很高的,特别你要去看私人医生,那费用不是一般的贵,不过也有比较省钱的方法,下面介绍下各种新加坡看医生的方法以及各种花费情况。
象发烧感冒咳嗽等小病,可以在社区的小诊所就诊。这些小诊所散布在社区的楼下,候诊方便,每次看病的花费大概是20,30元到50,60元不等,视情况而定。费用不高,普通人都可以承受。
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小诊所的医生就会推荐去私人诊所就医。
去看私人医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去。这样就是完全自费。看病费用会相当高。一般咨询费70-90元,再加上检查费,药费,一次看病一般都会花200元以上。甚至500,600都很常见。
另一种是通过公立医院,即所谓的Polyclinics,
由公立医院的医生推荐去看私人医生。经此一道程序,就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费用可以免半。比较适合有时间等预约,经济情况一般的病人。
这三种看病方式我都试过。
论效率,当然是直接去找私人医生比较好。敢于在新加坡独立开业的私人医生,还都是有相当水平的,经验相当丰富,能信得过。私人诊所的医疗仪器,也都挺先进。
我试过在国大医院看病,但是医生的医术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看了多次,连病根在哪都找不出来。后来狠狠心去了私人诊所,很快就查出了病因,并对症下药。
虽然专科医生的医术让人放心,不过有时收费实在是贵得离谱!例如英格医院的某些私人医生,其收费贵得连新加坡人都“有口皆碑”!
❺ 新加坡的医疗与教育怎么样
新加坡的几所大学排名都比北大清华靠前,医疗没那么贵,公立医院大病小病都400人民币。部分费用从公积金出。药是安片开的不会很贵。小诊所150人民币起。政策好是本国公民第一次可以买到比市场低一半价格的房子。政府补助15万人民币。本国公民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费用是正常的1/3-1/4。税特别少。
回答不易,如有帮助记得采纳!
❻ 新加坡医疗服务怎么样
我是新加坡人,只能说新加坡的医疗设备很先进,毕竟国小钱多,不缺先进医疗设备。但是医生的水平我就只能呵呵了。
全新加坡总共只有几百万人口而已,还没有北京一个区的人多。新加坡一个医生一年接诊的病人都未必比国内医生一个星期看的病人多。见的病人少经验就不会多,而且很多疑难杂症根本就没见过。
前几年新闻还报道一个妈妈带着小孩来新加坡看神经母细胞瘤,还发动大伙捐钱。我就纳闷了,这种发病率只有10万分之一的儿童疾病,新加坡医生恐怕连见都没见过,反正都是扔钱,来新加坡还不如去美国呢。
跟国内医院比起连,新加坡医院的好处是比较人性化,真的是拿病人当人。这也是因为医生接诊的病人少,有时间跟每个病人耐心讲解。而不像国内,大夫的号从早排到晚,就跟流水线似的。每个病人就说几句,病人多问几句大夫就容易着急。
还有问题的话欢迎追问
❼ 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的介绍
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是一家拥有400余床位的综合医院,成立于1938年,原名大不列颠军事医院,最初是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英军部队医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
❽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介绍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NUH)成立于1985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国立医院之一,也是新加坡第一家重组医院。
❾ 新加坡中央医院怎么样
4个国立医院之一 如果是看病的话 新加坡的医疗还是不错的 设备都是国际先进水平 就是对外国病人来说 价位有点高...
❿ 新加坡医疗服务怎么样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城市密度高、人口压力大的国家,但其在医疗保健领域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新加坡基础医疗设施世界排名第四、预期寿命世界排名第七,而且其医疗保健体系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六。目前,新加坡已有13家医疗机构获得国际联合委员会品质认证(JCI),占获得认证的亚洲医疗机构的三分之一。新加坡历年医疗费用总额占GDP不低于4%,是美国的1/4、西欧国家的1/2。
新加坡的医院非常注重人的需求,例如设置诸多功能性入口以缩短病人的步行距离;在入口区域分设区域小巴接驳站、出租车及私家车落客区、无障碍车位、独立的候车区等。在医院内汇聚各地美食的食阁是标准配置,通常还设有咖啡厅、银行、超市、小型书店和花店等。
另外,医院极其重视开放性与私密性的关系,强调私隐的保护。公共区域完全开放,且流线清晰,而治疗区域则被严格管控,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避免人流的交叉干扰。医护人员工作生活的空间在设计中尤为重要。区别于常规的空间规划,新加坡医院往往弱化科室间的界限以促进合作,通过空间的营造获得更多的偶发性收获,从而迸发出新的思想。在工作场所中提供各种形式的工作环境,注重人才的吸引与保留,提倡“快乐的员工能够带来更好的护理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功能模式上人性化的考虑与创新,例如在黄廷芳综合医院中,设计者提出了“一床一窗”的设计概念,即通过建筑界面的处理使每一个病人都拥有一个独立的采光窗,改善了住院病人的康复条件,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加坡就医一样存在一些在西方国家就医存在的问题,如没有当地医保很可能会面临惊人的医疗费用账单、不先行预约难以就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