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1. 新加坡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1、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
2、文字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大陆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
3、传承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
(1)新加坡的特色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加坡的佛教与道教
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新加坡境内寺庙林立,属于北传佛教的寺院超过一百五十所,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约有二十余所,当中新加坡双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
新加坡道教占了人口的11%,境内合共有大小庙宇300余间。早年南来谋生的华人移民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潮侨和闽帮所创建的粤海清庙和天福宫还收藏有光绪帝御赐的墨宝。
他们也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存奖状。 此外四马路观音堂也是新加坡香火最鼎盛的庙宇之一。
2. 请简要分析新加坡的文化特点及成因
新加坡的文化特点及其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文化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官方语言是英语,各民族保留自己的语言;华语、马来语、印度语及泰米尔语。大多数的新加坡华人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
二、文字文化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大陆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
三、传承文化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如欢欣多彩的农历新年,或慎终追远的清明节和传统祭祖普渡的中元节。
四、宗教文化
新加坡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新加坡基督教徒(新教和天主教)占总人口的18%,新加坡伊斯兰教教徒占总人口的15%,教徒约有65万人,新加坡印度教的信徒约10万人,占总人口的5%。
有大约30座印度寺庙,大部分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新加坡锡克教教徒合计只有2万余人。锡克教在新加坡有7间锡克庙,比如:中央锡克庙。
(2)新加坡的特色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加坡禁忌事项
1、不能吃口香糖
因为口香糖特别难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携带口香糖,违者会被罚款,严重的可能会被逮捕。
2、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
有用黄色油漆划分出来的特定的吸烟区,在禁烟区吸烟是会被罚款的,第一次被发现最高可罚1000。酒吧、舞厅、卡拉OK和夜间场所除外。
3、地铁禁忌
严禁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喝水或吃东西,会被罚款。因为榴莲味道太重,所以严禁携带榴莲进入地铁或者公交车。
4、禁止在机场付小费
新加坡不鼓励小费,机场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馆的帐单会列出服务费(10%)。
5、不要当面拆礼物
这在新加坡,是不礼貌的行为。
3. 新加坡的文化及特色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中华文化精髓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独特的生活型态。如农历新年、清明节,以及传统艺术,如景泰蓝、瓷器和书法等,还有风行于华人文化的风水之说,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项建筑设计里。 马来人,以自身丰富的文化遗产,使新加坡更为多彩多姿。马来人受到早期阿拉伯商旅的影响,改信伊斯兰教,最为人称道的民族特性是坚强和团结,乐于助人的心胸和对宗教信仰与传统的坚定不移。印度人,在许多方面,被冠以“新加坡建设者”的美誉。新加坡草创初期,印度人扮演着契约劳工的角色,参与各项建设工程,例如沼泽疏浚和道路建筑等。他们更参与许多新加坡着名公共建筑物的兴建,其中包括圣安德烈大教堂。除劳工外,学有专精的人士接踵而至,其中不乏具有教育、农业和商业等素养的专业人才。一如华裔和马来裔民族,印度族裔也在饮食、艺术、宗教方面尽力保留其特色,更突显新加坡文化的多元性特质。 除上述三大民族外,新加坡人口另有约1.4%的其它少数民族,包括欧亚通婚的后代,例如来自马来西亚马六甲的葡萄牙裔后代和来自印度的戈亚族。此外尚有少数阿拉伯、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后裔。这些民族在新加坡历史中,曾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地位。例如举世闻名的莱佛士酒店是由亚美尼亚裔的沙克士兄弟出资兴建;新加坡的国花─卓锦万黛兰,是为纪念一个受人敬仰的亚美尼亚裔家族的女儿而命名;座落于禧街的亚美尼亚教堂,兴建于公元1835年,至今仍保存完好。犹太人在1830年来到新加坡,并且在法律、医学、商业和教育领域有杰出的表现;阿拉伯人则以商旅身份出现于新加坡历史,人数并由1834年的66人,成长至1947年的二千人,着名的阿拉伯裔家族有阿沙可夫、阿裕尼与阿卡夫家族。 欧洲族裔包括新加坡殖民时期开拓先驱的后裔和近代视新加坡为祖国的开创者。新加坡名副其实是外国专业人才荟萃的理想家园。 如今的新加坡,社会治安良好,市民居住环境整洁。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包括宗教信仰、饮食、服饰等等,形成了新加坡与众不同、包容万象又独具特色的文化。 宗教信仰方面,华人一般信仰佛教,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在新加坡,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信仰者。这些人信奉着自己的神灵,尊重着别人的信仰,所以他们在同一个国度里融洽和平的相处,一派祥和。 饮食方面,新加坡的习惯里更是有着东南亚各个国家饮食文化的影子。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中餐厅、马来餐厅和印度餐厅等,人们不但能很容易在新加坡找到正宗的东南亚国家的口味,也能很容易在新加坡的特色菜里吃到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口味。 总而言之,新加坡文化就是一种高度融合了其他国家文化的精髓,兼收并蓄并在此基础上有很好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
4. 新加坡有什么风俗习惯
1、娘惹文化
娘惹是数百年前中国移民和马来女性所生的女性后代,主要在槟城、马六甲、新加坡和爪哇一带。娘惹保存的中国传统习俗加入了马来文化习俗的影响,所以不等同于中土文化。
2、宗教文化
新加坡的宗教文化种类众多,实行宗教自由政策,新加坡为多宗教国,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占了人口的83%。新加坡的宗教包括佛教与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等等,其中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
3、脱鞋习惯
很多新加坡人在家里都不穿鞋,如果你有要去拜访新加坡人家里的话,若是看到他们的家门口放着脚垫,四周还有几双人字拖,则需要入乡随俗脱掉鞋子。在新加坡,有些寺庙与清真寺也会有脱鞋才能进入的规定。
4、“安哥”与“安娣”
在新加坡,老年人统称为“乐龄人士”,你在街上总会听到有人在称呼他们“安哥”与“安娣”,这种叫法来自于英文单词“uncle”和“auntie”。
5、香烟的管制
新加坡对于香烟的管制十分严格,日渐扩大的禁烟区域、越来越复杂的法律法规,甚至连本地人有时候都不太确定到底能不能抽烟。所以新加坡大多数的公共场合、桥上、医院外甚至巴士站5米范围内,都不允许吸烟。
6、消费税
在餐厅或咖啡店消费过后,你会发现账单上有两个数字,7%和10%。其中“GST 7%”表示7%的消费税,而“SVC 10%”则表示10%的服务费。所以,所谓的小费就以服务费的形式,已经被计算在你的账单里。
5. 新加坡有什么特色的东西
国名来由: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兰人最早独占新加坡的贸易市场并由此繁荣起来,接着英国人插足进来,使新加坡成为争夺世界上最富特色的贸易路线 - - 香料之路的焦点。胡椒、丁香、肉桂、藏红花等装满了船舱,并随船带来了大量来自印度、中国、中东和马来群岛的移民。
如今,随着各移民饮食文化的融合,香料已成为新加坡美食的一大特色。来到新加坡如没有品尝本地佳肴将成为一大憾事,为此您一定要尝尝蕉叶上的咖喱鱼头,还有辣椒蟹和沙爹(烤肉串)。
我们将带您参观一个香料花园,是新加坡植物园的原址。然后在小印度,我们将穿梭于满街食物、香料、各种容器、沙丽(印度传统女性服饰)和黄金饰品的大街小巷,趁此机会品尝一下以丰盛和佐料着称的印度佳肴。
最能体会到新加坡风情的莫过于接触一下本地人生活。到附近的菜市场去,您会看到家庭主妇们如何在拥挤的环境中买到最新鲜、最便宜的菜。
最后,让我们到位于加东的美食街去。在那里您一定能了解到新加坡不同种族的饮食习俗和文化。
除了周一,周日和公共假日外,这个旅行每天都能成行。
6. 新加坡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因此,要注意尊重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信仰人士的风俗习惯。如,参观清真寺必须脱帽脱鞋进入,女士不能穿短裤或暴露的裙子,也不可进入祷告大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新加坡一样,订有如此多而严的法律。 每当政府推行一种政策时,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执行的法令,例如新加坡政府为美化绿地,推行“Clean Green”政策时,全国上下便雷厉风行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许多执行的法令规则。再以促进交通流畅为例新加坡政府推出十多个与车有关的法令,如施以重税、涨价,以及最近的停车费三段式调涨,甚至有所谓的油箱法(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物价不同),凡车子欲进入马来西亚时,油箱内须装满3/4以上的汽油,方准通行,凡此林林总总,着实让市民哭笑不得。另外尚有许多规定,如交通流量大的地区;在指定时间内有高乘载的要求;MRT车站内或一般车内禁止携带食物,92年的春天,甚至规定禁止口香糖的制造与贩卖。此外还有一些公共物品丢弃的规定。新加坡除了订出许多严格的法规外,对于不守规则者,通常处以新币500元以上的罚款。近年来,在政府的高压教育下,一般人民都能确实遵守规定,反而是到此游玩的观光客,最好能自律,以免动辄受罚。由于新加坡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在宗教的信仰方面,也各有所属。然而每人对自己的信仰,都抱持强烈的信心,反映在行为与思考上也各有一套逻辑与观念,加上无神论者逐年增加,所以在新加坡最好避免提及宗教话题。
7. 新加坡的传统文化
1、节日
节庆活动:新加坡日历上印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4种历法,依各种历法有许多节日。在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习俗演变。
主要节庆有新年、印度族丰收节、新加坡河木筏大赛、印度族大宝森节、伊斯兰教斋月及开斋节、耶稣受难日、哈芝节、卫塞节、端午节、新加坡美食节、国庆节、中秋节、齐天大圣诞辰、中秋赏灯会、印度族屠妖节、印度族九宵节、九皇爷庆典、印度族盗火节、印度族万灯节、圣诞节等。
2、宗教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伦理道德,保留着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习惯。马来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作为宗教禁忌不吃猪肉,不喝含酒精饮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头被视为神圣,除长辈和父母外,他人不可触摸。
穆斯林妇女多带头巾。印度族多信仰印度教,许多人是素食者,生活简朴,但对庙宇建筑十分讲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设有祭坛或祷告室。视牛为神的动物,不吃牛肉,不能赠送以牛皮革制成的礼品。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
(7)新加坡的特色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加坡禁忌事项
1、不能吃口香糖
因为口香糖特别难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携带口香糖,违者会被罚款,严重的可能会被逮捕。
2、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
有用黄色油漆划分出来的特定的吸烟区,在禁烟区吸烟是会被罚款的,第一次被发现最高可罚1000。酒吧、舞厅、卡拉OK和夜间场所除外。
3、地铁禁忌
严禁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喝水或吃东西,会被罚款。因为榴莲味道太重,所以严禁携带榴莲进入地铁或者公交车。
4、禁止在机场付小费
新加坡不鼓励小费,机场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馆的帐单会列出服务费(10%)。
5、不要当面拆礼物
这在新加坡,是不礼貌的行为。
8. 新加坡有什么特色
国名来由: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兰人最早独占新加坡的贸易市场并由此繁荣起来,接着英国人插足进来,使新加坡成为争夺世界上最富特色的贸易路线 - - 香料之路的焦点。胡椒、丁香、肉桂、藏红花等装满了船舱,并随船带来了大量来自印度、中国、中东和马来群岛的移民。
如今,随着各移民饮食文化的融合,香料已成为新加坡美食的一大特色。来到新加坡如没有品尝本地佳肴将成为一大憾事,为此您一定要尝尝蕉叶上的咖喱鱼头,还有辣椒蟹和沙爹(烤肉串)。
我们将带您参观一个香料花园,是新加坡植物园的原址。然后在小印度,我们将穿梭于满街食物、香料、各种容器、沙丽(印度传统女性服饰)和黄金饰品的大街小巷,趁此机会品尝一下以丰盛和佐料着称的印度佳肴。
最能体会到新加坡风情的莫过于接触一下本地人生活。到附近的菜市场去,您会看到家庭主妇们如何在拥挤的环境中买到最新鲜、最便宜的菜。
最后,让我们到位于加东的美食街去。在那里您一定能了解到新加坡不同种族的饮食习俗和文化。
除了周一,周日和公共假日外,这个旅行每天都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