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建筑为什么矮

新加坡建筑为什么矮

发布时间: 2022-09-22 20:25:49

㈠ 新加坡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新加坡标志性建筑是:

1、海湾花园的超级树丛

这个新加坡的着名地标是出镜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作为一个耗资数十亿美元的现代化伊甸园,超级树丛被设计成一个融合了技术和绿化的艺术品。

树丛总共有18棵超级树,每棵树都很独特,高度不一,有些高达50米。每棵超级树都内置了光伏电池,为公园产生运行所需的能量,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树在新加坡的季风季节还能收集雨水,并通过公园的灌溉系统进行分配。

㈡ 欧洲的现代建筑为什么都那么矮

因为欧洲的国家人民数量都是一般的, 所以空间很广 不需要建设高的建筑来省空间, 如果要进行全面改造的话那么要把那些古老和有文化的建筑给拆掉 多么不值得 其实现代的建筑还是那些古老的建筑更有味道 现代的高楼大厦只有玻璃,,,而那些古老的建筑有很多的特点 所以终结一下就是 1.人民数量跟活动空间是适合的 因此空间很广 不需要盖高楼大厦来节省空间 2.更有国土的风味 3.可以节省很多费用 不是欧洲的国家没有实力盖高楼大厦而是不需要盖高楼大厦

㈢ 关于新加坡的几个问题

乘夜机来到新加坡,一路上只看到过月亮,那黄黄的半圆月好似与我的视线平行悬挂于
机翼的一边。

计程车驶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新加坡却决无这份黑暗,一路灯光明亮清楚地照见路两旁
的草坪、花丛、各种浓淡树木。果真是个美丽的小国,夜灯下的街景都叫人目不暇接。
治安与自觉
到H住处门口,楼内走廊的白炽灯一盏也不少皆通明,不由想起国内住宅楼中的公用声控灯,偶尔便会有灯泡被打碎或丢失现象,频频点头。再看各家门前,一双双鞋都摆在走廊的鞋架上,似乎高低档次皆有,不禁脱口而出:“这些鞋不丢吗?”H目光中带轻慢:“小声点!你当这是国内呢? 靠!新加坡人富足,大概不在乎丢鞋?后来发现,白天里,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楼中所有人家几乎都大敞门窗,停止空调,以此乘凉,只是没见过一个穿着警察制服的人巡逻。新加坡人为何不用自我保护呢?
商场、菜市场、地铁、公交车里,没见到有人紧紧捂住钱包,或者有男性不轨者往女人身边凑的,就连卖主也随便地将钱匣放在货物旁,扭身与同行说笑交谈,仿佛任人取放自便。 这里公众场所中,人们无论做什么都自觉排队,买东西、提款、等车……前面人操作,
第二个人往后自觉地远离一米,无人越轨。过横马路吧,也都在过街天桥上或人行过道上等待绿灯,要是随便过也的确危险,这里的车跑得特别快,因为除了红灯,几乎没别的阻碍,尽管道路狭窄,车速却慢不下来。你随便过马路试试,迈出一步,会吓的你退后一步半。
公共汽车是真正的无人售票,用售票机。售票机有三种,一种投币的,一种扫描卡自动计价的,一种投卡按键,相应票价的票和卡退出来。车上司机根本无暇顾及谁买不买票,售票机在他身后,也不知道乘客买多少钱的票。尽管这样,没见过一个人偷偷不买票,也不见有人坐很长的路而买少价钱的票,一个月来,也从未见到有查票的。
这可真难得!我问H有没有逃票的,他说有,一些国内来此劳务的人有时偷偷会。
我第一次单独带女儿到超市买东西,那拥挤而不整齐的货架使我们怎么也找不到北了。
我遍寻结账的出口不着,东撞西碰,居然发现已在超市外面了,而出来的地方却是入口。我拎着一筐的东西,居然没有一个工作人员拦截,其他人来人往也无人看我们一眼。敢情我可以这么将货品放进兜中,扔下空筐走人呀!这不行,华人虽有多种,不可小觑自己是大陆人。我拎着货物拉着女儿又从入口进去,绕了几个圈子终于找到出口,排队结了账才走人。新加坡城到处花团锦簇,清洁异常,公共场所绝对看不到随地吐痰乱扔赃物的,好似人
人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习以为常。然儿在我们头一回走在炽阳下时,我发现水泥石人行道上有
烟头,再走几米草坡上有饮料瓶子。我就好像一个病人得知别人也得了同种病,带有自我安
慰的语调说:“新加坡也不是一尘不染的。王府井也不这么容易就能看到烟头和废弃物的。
”女儿随声附和:“就是!比北京也干净不多少。”我们俩的语气都酸溜溜的幸灾乐祸般,
并齐齐将胜利者的目光投向H尴尬的笑容。
物价
新加坡币与人民币的比价是1比4.6---4.7。我在这里花钱买东西总要先在心里把价目换
算成人民币价格,看贵贱程度。有些东西换算后觉得跟国内差不多,花起钱来心里比较平衡
,比如麦当劳,一套鸡腿套餐近6元新币,而在国内是20多元人民币。可口可乐和雪碧大瓶在
这里1.35元新币,在国内是6.5元人民币。
但是其它东西换算至人民币的价格可就太触动神经了。比如在小饭中心(相当于国内的
大排档)吃饭,一盘饭菜3元新币左右,跟国内盒饭的质量差不多,但数量远不如我们盒饭那
么多,换算成人民币近15元一份,一碗排骨面条也是3.5元新币,这钱花起来就心疼了。而买
粮油菜自己做着吃也似花销庞大。这里西红柿的价格是每公斤3.3元新币,国内每公斤1.5元
人民币,这差距有多么大!水果更贵,苹果居然是1元新币一个小的,我的天!因为新加坡土
地少,没有农业,所有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副食品皆为进口,看起来自然贵得要命。
但是如果将新币与人民币想象成等价,那么就新加坡人收入一般在1000――2000元来看
,物价就相对很低。比如这里的泰国香米5元5公斤左右,那么就是每公斤一元,而国内大米
要每公斤近2元,国内工薪层的收入也不过在1000――2000元间。
我在商场看中一套装,上衣加上裙子300多元,如果是300元人民币那真是小菜一碟,可
是掏出的是新币,可以相当于1500元人民币花呢,立刻气馁了。
公交车票最贵是1.55元新币,儿童无论路途远近一概0.45元,车内空调开放,座位丰富
,并配有四台彩电,坐车绝对堪称享受,那票价哪里算贵呢?
乡情
其实踏上新加坡土地,并没有太深的流落异乡之感,虽然满眼的热带风景,大相迥异于
家乡的北国风光,但迎头碰上的面孔大多数是华人的,所以没感到丝毫生疏的恐慌。
最初不习惯的是这里的左侧行车,这可真别扭,车在左面走,人在左
面走,车站在左面
。习惯不时使我站错车站,上错方向车。
新加坡70%是华人,其他还有印度人和马来人。印度与马来人大多穿民族服装,尤其是马
来女子,纱巾将头包裹得严严实实,连抱在怀里的幼女也这般打扮,真难以想象,在这么热
的气候下,她们怎么受的了?公交车里的空调打得温度很低,我笑着说,在新加坡坐车,非
常适合马来女子的打扮。
由于满眼是华人,我总不觉得异乡的氛围有多么浓,可是听人们说话,便感觉别扭了。
所有人一张口肯定是英语,连女儿在社区公园里玩,一群小孩都说英文,女儿往往不发一言
,闷闷地跟我说:“那些小孩都是中国人,为什么都说外国话呀?”我安慰女儿:“你尽管
跟他们说中国话,他们能听懂。”商场中售货员搭话皆用英文,简单的对话我当然懂也可以
说,但是就是受不了长着华人的面孔对华人口吐洋文,我坚持用普通话说话,对方也便改为
华语了。
最受刺激的是在车上电视中看新闻,播报“CHINA NEWS”,全是英语。满眼是祖国的画
面,可充耳都是陌生的单词,那时候真伤自尊!
坐在公交车里我喜欢看风景。新加坡的建筑非常美,尤其是一幢幢挨在一起的二、三层
洋房,在国内只有别墅才那么好看,所以我以为这些都是别墅,惊讶它们比比皆是。于是坐
在车里问H,别墅在这里怎么会这么普遍。H说这些叫“排屋”,不是别墅,只有站地多大空
间(包括绿地、游泳池等)规模的独立洋房才叫别墅。我仍然搞不太懂,别仍不耻下问。H居
然说:“别让人听见笑话了,一听你就是大陆人。”我立刻觉得非常刺耳:“大陆人怎么了
?大陆不就是没有排屋吗?就丢人?怎么就怕人家知道是大陆人?我可以让全新加坡人知道
我是大陆人。我不要在这里呆了,回北京去,那里没人嫌我是大陆人。”
一次带女儿到麦当劳,售卖员是个五十多岁的华人妇女。我用普通话要了套餐,她给接
饮料时,女儿突然说不要可乐要雪碧。我看人家已经将可乐接满了一杯,就跟女儿说算了。
那个妇女说没关系,给换雪碧,便将一杯可乐放一边,又拿个杯子接了一杯雪碧给我们。她
笑着说:“我也是中国人。”我突然有种感动,在新加坡这些天虽然总见华人,但并没人跟
我说过“我也是中国人”。这个妇女说她是浙江人,六十年代移民新加坡,无论多久也还觉
得是中国人。
到这里几日后,思念亲友甚。这日冲动间拨打某君的手机。他的一声“喂”十分错愕,
我知道那是显示的号码令他疑惑。我突然就没了怨妇般的幽怨,声调十分愉快:“我是某某
。你好你好你好!”他反应够快:“你好你好你好!我看号码知道不是祖国范围内,正欲猜
到是你。这些日子不见你,估计已在南洋。”我踌躇一下,还是用高声调说出低婉的语言:
“离那么远,突然觉得思念,便挂个电话。”我想搁谁也不会相信我这是真话,那般欢快的
情绪怎么会?可接下来的对话的确证明,我不是有求于他才打电话给他的。我问:“那边还
好吗?”此君无法掩盖幽默:“祖国山河一片大好。”我到此更加感怀天各一方,不能上网
,无法体会“天涯若比邻”。我又问:“你私人还好吗?”他迟疑:“依然。有一些小麻烦
。”我突然觉得不能再说下去了,一直以来,他的麻烦解决不掉也总不更进一步,我向来是
很好的倾听者与最多嘴的建议者,但他还是一再的“依然”,我不是不耐烦,而是怕在异乡
无尽的孤独中,再增添对他依然麻烦的焦虑。我说:“这是国际长途,不能多说了。”他说
好,又增加一句:“好好过日子!”这几个字添加了道不尽的感情成分,此君对我甚为了解
,从这几个字也不能不说他对我有真情。哈,自作多情的我放下电话,一天里走路都是跳跃
的。
服务
给我印象极深的是新加坡各种机构的服务。
先说服务态度。到超市买菜,捡几个西红柿放进袋里给工作人员称重,她们封好口轻轻
放进我的筐中,一定笑着说“谢谢”,我还以为是超市对员工的统一要求。后来到小店摊买
胶水,一元二角,由钱包中掏零钱费劲,那华人老板一直拿着那管胶水站在我身边等。我不
好意思地说:“零钱不易掏,让你等。”他居然说:“没有关系,我有的是时间。”哗!这
要是在国内,这种对话很平常,没想到这里的华人也能运用这么幽默的语言。我交他钱后,
他也说“谢谢”,谢我给他生意做。这也罢了,最给我触动的是一次我在“小卖部”买一个
两角钱的百洁布,那老伴也居然说“谢”。想起在国内要是买两毛钱的东西,业主一定用失
望甚至鄙夷的目光使你不自觉地羞愧而逃。
新加坡移民厅,我来办理长期居留签证。打算好了,如果他们难为我,掉头就走,才不
稀罕在这火焰山般国家居留呢。想到在国内办护照时,年轻的女工作人员那优越、傲慢、冷
蔑、嫉妒的目光,加上冰块似的声线以及故意的刁难,到现在阴影不时浮现。我万没想到新
加坡移民厅的工作人员都挂着客气的笑容。首先,接待我们的是个印度女人,英语交流,对
于我来说很费劲,我只能从偶尔的单词中猜她的意思,她没有表现不耐烦。递上健康证明表
及申请表照片等,女儿还没看完大厅电视里一集米老鼠,一华人女工作人员便喊我的名字,
无论通过与否,这工作效率让我咋舌。那华人女公务员仔细验证我身份后,便把签证及护照
交给我,全面地讲解我出入关如何用它们。她华语标准,态度和蔼,让我等待一会按指模以
便做身份证。由此我对这个小国家肃然起敬。
每个社区都有图书馆。H带我到图书馆时,我发现居然不必用任何证件,随便取架上的书
看一天,出门也无人检查是否偷书。我从来不知道能有免费看书的地方,而且书架上摆了很
多华文畅销书。我一下子爱上了新加坡,只凭可以免费看我无法买的起的这么多的书。若想
借回家看,只需用身份证自行在电脑上登记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一次借四本书,我看两天
。在这里的日子,将亦舒所有长篇小说看遍,遂了心愿。
服务欠优之处也有,就是这里的医疗。不敢说人家落后,但远不及国内的方便与廉价。
所谓治病救人,可新加坡的正式医院夜间与休息日大门紧闭,连急诊都不设。私人诊所承诺
24小时就诊的,收费奇高。我办居留检查身体需要抽血,却见医生拿出中号针管举向我的肘
部静脉。我边咬牙边想,在国内,早弃了这种痛苦的抽血方法,只用点滴小针头扎进血管,
导向试管中,简单、方便、护士手法纯熟,病人几乎无疼痛感也无恐惧感。怎么这么富裕的
国家还采用这么笨拙的医疗手段?令人费解。
美景 美人 美好
到了新加坡,才能真正体会满目苍翠、繁花似锦。在城市里,除了钢筋水泥楼宇森林外
,居然都是茂密的丛林,茵茵的草地与鲜艳的花朵。走在楼间是风景,走在树下是风景,连
过街天桥上都种满了九重葛花草,那粉紫色鲜花顺桥杆垂下成片,宛如一段霞云横亘在半空
,仙境一般。
最美丽最有情调的社区可能算荷兰村一带。那里离各国领事馆很近。有一片独特美观之
极的排屋,每幢屋门前都风景各异。在这片排屋边,连着几家酒馆,桌椅有摆在门外草地上
的,每张桌子上点上支蜡烛,浪漫以极。一个黄昏,我们与同学一家在这条街上倘佯,走过
几桌华人和外国人喝酒的桌边时,同学突然对她丈夫说:“你看那桌的男子,像不像电视艺
员李明舜?”我们皆回头,那男子很时髦很帅气,染了黄头发。对面坐一戴蓝色帽子的白衣
女子。H说:“那女的像范文芳,帽子压得很低。”范文芳我知道,新加坡版《神雕侠侣》,
她演小龙女,我看过两集。急急细看,果真是范无疑,比电视里要瘦要年轻。同学说那李明
舜是演杨过的,你没看出来吗?我再细看,果真是呀!这风景如画中,添上这两个金童玉女
,真真令人愉悦。我们没有去要求拍照,艺员有机会偷闲,一定不希望别人打扰。
新加坡的风景名胜有一处是“圣陶沙”。我敢肯定,这是我见到的最有资格称为“人间
仙境”的地方。这是一个岛,人工开辟出各式景色,置身其中,那海天一色,那远处的轮船
,那细细的白沙,那树那桥那亭,交织成的风景无处不使人流连不已。我坐在椰树下环顾,
只能对H发出这样感慨:“此处风光实在旖旎,我没看够。”他也只回敬一句:“的确美观。
但人工味太浓,破坏了自然景观。”也是,是处一切都是人工雕琢,尤其在山上刻一座鱼尾
狮头石像,说是新加坡的象征。但这番人工建设也实在伟大,此番美景非是任何人都能想象
开发的。圣陶沙最精华处是入夜的激光音乐喷泉,那么美的音乐,那么奇特的喷泉景观,那
么鲜亮的颜色,搭配得那么和谐自然。更为奇特的是把圣陶沙岛的来历编成一个神话传说,
在喷泉水雾中有擂射投影播映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叹为观止。我爱圣陶沙,她的印象永
不磨灭。
原以为新加坡炽热如火,无论男女,都会晒得肤色似铁,女孩子也都会剪短发。大大出
乎我预料,路上所见不乏雪肤、秀发披肩的美女,是真正的美女。她们脸上决无眼影眼线等
浓装痕迹,连唇膏都似有若无我见过几双清冽的大眼睛如星辰般闪亮,那种纯净的气质在国
内都市中已很少见了。这里女孩子爱穿长裤,特别是牛仔裤,上身是小小的背心,随意得很
。我于是为自己一身夏季套裙别扭,这么一比,可真庄重得做作了。再看她们的脚下,清一
色细带凉鞋甚至拖鞋。呀!新加坡女孩的化妆都在指甲上呢。那十个脚指甲修剪得如编贝,
涂上各色蔻丹,更有十指涂十色的,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分外妖娆。我看自己的脚,多么热的
天,也被丝袜包裹得严丝无缝,没办法,没有那么漂亮的脚指甲。
新加坡男子却大失水准。这里的华人大多是由福建广东来的,所以身量矮小。有好多我
以为是未成年人,可一开口说话分明声线成熟,方知道人种如此。但有些混血男子,也真帅
得可以。一次我盯一个天桥上的帅哥看,不妨脚下是台阶,重心差点失去平衡。
我在陌生地方,最怕走失最烦问路,在这里实在免不了。新加坡的街道楼宇毫无整齐可
言,没有规律可言,一个地方得去几回才能记路准确。我问路都找华人,一回是服装摊位的
中年妇女,一回是正在吃饭的年轻男子,出乎我预料的周到细致,他们一听我北方普通话,
便连比划带说生怕我找不到的样子。
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一个女孩子。大中午我拉着女儿怎么转也找不到图书馆了。满头大汗
地截住一个穿黑T恤的年轻女孩子。那女孩跟我说图书馆在中心大楼的三楼,我说我知道,但
是我找不到中心大门了。她“嗯”一声,又说“跟我来”,便自往前走,拐弯处一个男子跟
她说英语,意思是可以回去了还要到哪里。那女孩也用英语说等一下,仍带我往前走,那男
子也在后面跟着走。一直到中心大门,女孩子对我说知道在三楼吧,我连忙道谢说能找到了
。女孩子调转头原路往回走,那男伴也便跟在她后面走。我才明白她不是顺路带我,而是特
意把我带到这里,可能是怕自己华语讲不清楚,她干脆不跟我讲,直接送我过来。这么大的
中午太阳,她为陌生人,居然连带男朋友也辛苦这一趟。我真正感动,这里的人不因为谁是
大陆人而有所冷淡,却因为你是外乡人而倍加友好,热情不在言语中。
一月过去,我离开新加坡回到祖国。没想在那个国度久居,却愿意常去那里看看。

这是一篇游记,希望对你有帮助。是摘抄的。

㈣ 新加坡的建筑风格有什么独特的吗

新加坡这个国家的历史较短,由汉族、马来族、印度族以及欧亚裔四类种族组成,所以新加坡的建筑风格也相对来说更加的丰富一点,比较多的有中式的建筑和欧式的建筑,并且还能见到充满宗教气息的印度风格建筑以及马来族建筑异域风情的建筑。

㈤ 新加坡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新加坡的标志性建筑是鱼尾狮、新加坡总统府、新加坡最高法院、榴莲壳歌剧院。

鱼尾狮像坐落于市内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该塑像高8米,重40吨,狮子口中喷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两个孩子共同雕塑的,于1972年5月完成。

新加坡总统府是总统的官邸,建立在原本是肉豆蔻种植园地的总统府,昔日是英国皇室代表的官邸。

新加坡最高法院由科林斯式的石柱组成,是英国殖民时期最精致的建筑。是1945年二战结束时日本向蒙巴顿勋爵(Lord Mountbatten)投降的地方。

榴莲壳歌剧院从外观造型上看,很像一颗剖开两瓣的榴莲。榴莲壳是由一片片三角形金属板所组成的,这些金属板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出各种光与影的变幻,很有质感、美感和现代感。

鱼尾狮雷击事件

2009年2月28日下午4点半左右,位于新加坡滨海湾的鱼尾狮塑像,因雷击而受损,导致塑像头部和波浪状底座损坏,所幸无人伤亡。鱼尾狮于2009年3月18日修复后再次对游人开放。

乔迁之喜

鱼尾狮和小鱼尾狮最初建立在离现址120米的安德逊桥旁边的鱼尾狮公园。两座雕像在1972年9月15日正式落户,开幕仪式由前总理李光耀主持。为了纪念这项盛事,制定了一块铜匾,铜匾上刻有献词:“鱼尾狮是新加坡迎宾好客的象征”。

李光耀也希望鱼尾狮能和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铜像一样,成为闻名遐迩的标志。 鱼尾狮公园因此在世界城市着名地标中取得一席之地,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鱼尾狮公园的设备经过岁月的洗礼,开始陈旧了,鱼尾狮在1998年因抽水机故障而停止喷水,身上的小砖片也开始脱色、剥落。随着滨海大桥的建成,鱼尾狮原本一览无遗的海景也被桥身挡住,游人即使到鱼尾狮公园近距离欣赏它,也只能看到它的背部。

此外,鱼尾狮公园面积狭小,不能停放车辆和旅游巴士。公园内也没有购物商店、饮食店以及其他休闲设施。

2002年9月15日,30年前建成的鱼尾狮,被移到附近浮尔顿一号大厦前面新建的鱼尾狮公园,而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新加坡,十分珍惜已取得的成就,同时更加着力于未来的发展。李光耀在主持新鱼尾狮公园开幕仪式上说:鱼尾狮的搬迁,“象征了现代新加坡不断跟随时代变迁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㈥ 为什么新加坡的楼层有很多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之类的,但是这些地下楼层明明都是高出地面的求其楼层命名法

你的问题不是很清楚。这里解释一下:

新加坡传统上遵从于英式英语,第一层叫做The ground floor, 第二层叫做The first floor,所以你会看到电梯按钮是G, 1,2,3,4。。。

后来美国的经济实力盖过英盟主,新加坡要兼顾美式英语的习惯,就有G, 2,3,4,...

至于地下层应该都是叫做Basement,地下一层就是B1 (Basement 1),以此类推。新加坡的组屋按照传统马来屋子的建筑习惯,下面一层镂空通风防潮的,不住人,仍然是第一层,也就是The ground floor, 不是Basement。

你要问的是这个吗?

㈦ 新加坡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1、鱼尾狮

鱼尾狮(Merlion)不是实际存在的动物,是一种虚构的鱼身狮头的动物,由新加坡华人林浪新为旅游标志设计的形象,为新加坡市中心着名喷水雕塑,是新加坡的城市地标,从1997年一直沿用到至今。

㈧ 新加坡 建筑

不知道你说的具体是什么,下面说的是新加坡的建筑风格

新加坡整个国家70%的是华人,还有一部分的印度人,之前又属于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另外由于新加坡曾经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已久,也曾经被日本占领了一段时间,所以新加坡的建造是融会了多国的风格。英式的优雅、日本的含蓄、中式的端庄、马来西亚式的斑斓都在这里交汇。你在新加坡中游览,有时候会给你周游列国的错觉。

而新加坡近来的经济发展高速发展,人才的高度集中,也使得新加坡在保留一些传统建筑风格中,交杂了后现代的设计理念。所以,时空交错的错觉,也常常出现。

新加坡店屋的“美”不单来自它们设计上的特色,还包括了它们的社会价值。

建筑物其实跟一个地方的文化、气候和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欣赏新加坡建筑,不只是式样、美不美的问题。社会背景,以及我们的回忆都是包括在建筑物里面的。

早期的新加坡,大部分市区内的老百姓都住在店屋内。店屋的设计,其实跟多元种族社会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一所店屋里,我们会看见西方建筑物的影子,当中也可以有中国建筑的构件,甚至同时可以看到一些马来建筑风格…… 就好像我们的语言,混合、掺杂了很多不同的风格。”

至于店屋常见的五脚基、百叶窗和天井,它们都具备了实用功能。

新加坡天气炎热,日间太阳猛烈,有时又会下起倾盆大雨。店屋前的五脚基就正好为行人遮风挡雨。至于百叶窗和天井,它们都有通风的作用。店屋里面又深又长,如果没有在中间再开窗来取光、通风的话,住在里面的居民根本没有法子感到舒适。

店屋表面上看起来虽然美观,但却无法解决人民真正的店屋问题。很多时候,店屋一层里面就住上了七、八户人家,卫生水准并不理想。

为了改善当年的居住环境,英国殖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了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并开始建造以现代主义为主的新型住宅。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跟功能的配合,建筑物不可以有无谓的装饰。(当时的)新的建筑美学就是要用简洁的方法来表达美感,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强调实用性。它们虽然没有装饰,但是建筑师利用了如弧形楼梯这些实用的建设,为建筑物赋予美感,同时也不失实用价值。

式样简朴的60年代建屋局初期店屋,藏着许多人的童年回忆。虽然它们外观统一,但是真的提高了人民的居住环境。它的美在于它的务实。因为(建屋发展局)资金有限、又要建得快、建得多,能给人民带来卫生、清洁的居住环境,这已经是一幅很漂亮的图画。

店屋的美来自它跟附近环境的关系。他说,很多店屋区都有很妥善的规划,邻里内有各种设施,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

七、八十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崛起,后现代建筑师对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风格有所怀疑,他们觉得建筑物可以采用装饰、具象征性,而且要跟现有环境互相配合。也许建筑师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店屋也有了具地方色彩的装饰。

此外,建筑师也在屋顶下工夫,令店屋看起来高低有致。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也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增设一些休息角落和凉亭等设施,以及在园景的设计上也下工夫,使环境更加怡人。这些改变,使每个店屋区都各有特色。

上个世纪前期,只有社会精英住得起私人住宅,不然就是无家的浪人席地而眠。就新加坡而言,最早的私人住宅住户是英殖民地官员,后来社会冒起的富商及精英,也开始仿建殖民地风格的私人别墅,如1926年建成的“翠玉楼”,是“文艺复兴热带别墅”典型风格;1930年建成的虎豹楼是“热带装饰派”风格。

曾受峇厘岛建筑风格影响

50年代的私人住宅建筑师觉得应该以功能主导,形式其次。建筑师以木材建成线条干净的现代化国际风格住宅,如1962年建成的明才园住宅。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师如林少伟,则关注住宅的“人性”因素,建成一系列白屋“凯恩泰楼”。

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不管是新加坡或以外的建筑师,这时都清楚意识到建筑必须配合热带气候而建,大量利用东南亚传统建筑的材料(如木材)与结构(如开放、通风),间中含蓄地融合其他地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代表例子是:1991年由建筑师林少伟设计的“王屋”、贝德马尔设计的“民东园屋”等等。

从这看出,峇厘岛传统建筑风格对新加坡私人住宅影响深远,包括低矮住宅、屋檐、木板、石墙等,连装潢风格都很类似。

这以后,建筑师把传统建筑元素含蓄地隐藏于背后,注入更多的现代化色彩,包括:白墙、玻璃、铝质材料。如:1997年的“Eu House二号”,在天然自然园景中可具现代感。换句话说,峇厘色彩变淡了。

创造现代美感的居住空间

拥抱现代、后现代是90年代后期建筑师的心态。这方面的代表作是:1997年建成的“Lem House”及1998年建成的莫里路(Morley Road House)私人住宅,都由林少伟绘测公司建筑师莫玮玮设计。尤其后者,建筑看来那么现代,结构与内涵却属于中国苏州庭院风格,住屋空间环绕中央庭院展开,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董元美在1997年设计的“温莎园村”,更加突破,住宅是由散在不同地方的建筑组成,透明的玻璃窗与有盖走廊,让屋主远眺欣赏美景。

即使是传统店屋,建筑师也赋予现代精神。最具代表性的是“翡翠山路62号”,外壳虽完整保留土生华人建筑风格框架,内在结构与精神却完全现代化、都市化,感觉像座剧院。难怪建筑师黄文森认为,“生活就是舞台”。

㈨ 为什么新加坡的高楼比较矮,最高楼才有290米

因为当年290米已经很高了,而城市化基本完了的新加坡也没地方再盖了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5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8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1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7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5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0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9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3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