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新加坡公民政府补贴怎么领
㈠ 公民第二次购买新组屋政府有补贴吗老公新加坡公民我是中国身分,第
你所说的第二次购房意思是第一次已经拿过了补贴吗?如果拿过了补贴,那么这次购买新组屋的话,算是第二次购房,没有补贴,且抽签不是首次购房者,中签几率较小,目前绝大部分的BTO都是给了首次购房者。
关于买新房,取决于你的身份。你如果有PR的话,你们俩可以去抽BTO。如果你没有PR身份,则取决于你老公的年龄,超过35岁,你们可以买非成熟区的2房BTO,如果你老公没有超过35岁,则无法申请BTO。
津贴则仍然取决于你老公的年龄。超过35岁,有1万5的津贴,否则的话就没有。
转售组屋价格当然是会贵过新组屋。不过现在的BTO面积都很小,说是五房,还没转售的四房面积大。
㈡ 移民新加坡享受哪些福利
1、养老金保障
新加坡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计划。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CentralProvidentFund,CPF)最开始是由英国殖民政府创立的,虽然英国本身有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因为新加坡非常特殊,所以在殖民地采取了一种不同的替代政策,即雇主和雇员都需要交费。
随着保障功能的扩展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公积金的缴费率也不断提高。1955年,缴费率只有雇员工资的10%,其中雇员和雇主各出5%;后来曾经一度高达40%,雇员和雇主各出20%,现在的缴费率又降到了33%,雇主出13%,雇员出20%,每月的最高缴费基数有封顶线。由于这个制度是完全积累制的,所以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必须按月上交。雇员的缴费要由雇主从其每月的工资当中预扣,而雇主如果没有按时缴费的话,则必须向中央公积金局提出正当的理由。
虽然CPF最初只是一个养老计划,后来它的作用也延伸到允许提取存款用于其他目的。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还是购买房子(拥有一个家)。后来,公积金存款也被允许用于高等教育,医疗以及健康保险。现在还能在股票投资市场上进行投资。此外,购买房屋也被很多新加坡人看作是老年时期的一种有效的收入保护手段。因此,在新加坡的社会政策当中,住房和社会保障就不可避免的被连在了一起。其他国家类似的积累基金一般只用于提供退休收入,新加坡的CPF推动了一个庞大的住房计划,从而推动了新加坡物质和社会上的变革。
退休养老是中央公积金制度设立的最先动因,也是这一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早在1955年7月,中央公积金局便推出了养老储蓄计划。新加坡的养老保险采取全部缴纳的制度,即雇主和雇员分别按一定比例为雇员存储退休金。当公积金会员年龄达到55岁并且退休账户达到最低存款额这两个要求后,可一次性提取公积金。若最低存款未达到规定数额,可选择推迟退休以继续增加公积金账户积累,或用现金填补差额,或由其配偶、子女从各自的公积金账户中转拨填补。政府鼓励已达退休年龄但身体健康的会员继续工作,以使他们积蓄更多的公积金存款。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看到公积金账户是一个综合账户,覆盖居民很多方面,政府其实是在帮助居民进行一种类似于金融理财的工作。随着中央公积金使用范围的逐步放宽,为避免公积金过多用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其他项目支付而影响养老金的积累,确保会员有足够的存款保障晚年生活,1987年中央公积金局推出"最低存款计划"。规定公积金会员在年满55岁提取公积金存款时,必须在其退休账户中保留一笔存款作为最低存款。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利用东方人孝文化的传统道德,在养老保险上注重家庭养老保险。1987年中央公积金局同时推出了"最低存款填补计划",规定公积金会员可在父母年龄超过55岁而公积金存款少于最低存款额的情况下自愿填补父母的退休户头,填补金额是最低存款额和他的父母年龄达55岁时退休账户结存额之差。从1995年7月起,会员也可以为配偶填补以保障其晚年生活。
2、医疗保障政策
在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公积金局制定了多项医疗保健计划,主要包括"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健保双全计划"(Medisheild)和"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简称为"3M"计划。
(1)"保健储蓄计划"。1984年4月,公积金局推出"保健储蓄计划"。在该计划下,公积金会员每月须把部分公积金存进保健储蓄账户。缴费比例因投保年龄不同而不同,年龄越大,相应缴费比例越高。公积金会员可以动用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为本人或是任何一个直系亲属如配偶、子女、父母和祖父母支付在当地的医疗费用,主要支付公立医院和获准私人医院的住院费和某些门诊费。1992年7月,公积金局还推出自雇人士保健储蓄计划,以保障自雇人士在急需时有能力支付其医疗费用。
(2)"健保双全计划"。"保健储蓄计划"对发生一般医疗费用的居民来说已经能保障,但对因患重病和慢性病等花费多的国民来说,账户资金可能不够。为此从1990年7月开始,公积金局又实施了"健保双全计划"。这是一项大病医疗保险计划。它允许会员以公积金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投保,确保会员有能力支付重病治疗和长期住院而保健储蓄不足的费用。自1990年开始,所有75岁以下的保健储蓄储户除非选择不参加这项医疗保险,否则都被自动纳入该保险计划内。
1994年7月,公积金局又推出了"增值健保双全"计划。与"健保双全计划"相比,"增值健保双全计划"须缴付的保费稍高,相应的支付待遇也较高。
(3)"保健基金计划"。尽管"保健储蓄计划"和"健保双全计划"覆盖了绝大多数新加坡人口,但仍有少部分贫困国民无力支付医疗费。为此1991年新加坡提出了由政府拨款建立专项基金的设想。1992年1月《医疗基金法案》获议会批准。1993年4月医疗保健基金正式设立以援助在"保健储蓄计划"和"健保双全计划"外仍无法支付医药费用的贫病者,实际上是对他们实施医疗救济。
上述三重医疗保障安全网确保了新加坡国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
3、住房保障计划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国土面积狭小而人口密度很大。1959年自治时面临着严重的"屋荒",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人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恶劣的住房条件导致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居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发展局。1964年又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计划。
首先,新加坡政府主导组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土地和资金保障。新加坡是市场经济国家,但住房的建设与分配并不完全通过市场来实现,而是由政府主导。新加坡政府十分明确自身在解决住房问题上的责任,制定了符合其国情特点的住房政策和分阶段建房计划,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法律、金融和财政手段,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
土地是国家财富之源,也是组屋建设的基础和命脉所在。1966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可在任何地方征用土地建造公共组屋;政府有权调整被征用土地的价格。根据该项法令,新加坡政府协助建屋发展局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获得土地开发权。
在资金方面,新加坡政府以提供低息贷款的形式给予建屋发展局资金支持,支付大笔财政预算以维持组屋顺畅运作。此外,为保障普通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组屋,其售价是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阶层的承受能力来确定,而不是靠成本来定价的,因此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并造成建屋发展局的收支亏损。这部分损失政府核准后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给予补贴。据统计从政府开始拨款计算,累积的政府补助金总额已达159亿新元。政府财政支撑是新加坡组屋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2)实行"公共住屋计划"。为解决低收入者无力购房的难题,1968年9月中央公积金局推出了"公共住屋计划"。在这一计划下低收入会员可以动用其公积金普通账户的存款作为首期付款之用,不足之数由每月交纳的公积金分期支付。如果普通账户的存款不足支付,可向建屋发展局贷款,用将来的公积金来偿还。
(3)以家庭收入水平为依据,实行公有住宅的合理配售政策。自1968年新加坡大力推行政府组屋出售政策以来,购房者日益增多,如何搞好公房合理配售,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合法权益,为此,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缜密而严格的法律法规,对购房人条件、购买程序、住宅补贴等均作出严格规定,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合理分配。政府制定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购屋准入政策,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调整收入上限。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规定只有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者才可申请购买组屋;80年代提高到2500新元,随后到3500新元,目前放宽至8000新元,以接纳更多人购买。这样基本保证了80%以上中等收入的家庭能够购买到廉价的组屋。
出台法律严格限制炒卖组屋,确保组屋政策顺利实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限制炒卖组屋的行为。建屋发展局的政策定位是"以自住为主",限制居民购买组屋的次数。规定新的组屋在购买五年之内不得转售,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如果确实需要在五年内出售,必须到政府机构登记,不得自行在市场上出售。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再购买新组屋,旧组屋必须退出来,以防投机多占,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等等。由于严格执行了上述一系列措施,新加坡政府有效地抑制了"炒房"行为,确保了组屋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据建屋发展局的最新统计自1960年以来,建屋发展局共兴建组屋990320套,目前约有82%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中,组屋政策真正成为"普惠性的政策"。
4、教育福利
1989年6月,中央公积金局推出教育计划。会员可动用其公积金户头里的存款,为自己或子女支付全日制大学学位或专业文凭课程的学费。可动用的款项是扣除最低存款额之后总公积金存款的80%。学习毕业后一年需还本付息,分期付款的最长年限为十年。这项计划使公积金功能扩大到教育保障,有利于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新加坡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总结新加坡法定福利,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首先,新加坡的制度很适合也只能适合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政府所谓的保障更多的是帮助公民进行金融理财,所以弹性特别大,细节特别多,差异性和个性化也很强。
其次,新加坡的意识形态还是偏向于自由主义,国民社会保障水平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收入而非社会的再分配,也就是在以政府责任为主的传统社会保障中强调更多的个人责任,新加坡政府主张"人民的事由人民自己掏钱",从保障资金的来源上强调个人对自己的福利保障承担足够的责任。这一点与西方国家盛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即政府每年要提供大量补贴和拨款相比截然不同。
另外,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按照"效率优先,机会平等"的价值理念而设计的,在以关注公平为主的传统社会保障模式中加入更多的效率机制。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协调社会发展的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李光耀强调指出:"如果从工作和进步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利益,没有公平地让全体人民分享,我们就不会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合作和参与。""不能听任自由竞争造成社会不公引致局势紧张",但同时又谨记效率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重新分配不能过头,以致造成浪费和滥用,卓越者不再奋发图强"。正是抱着这一理念,新加坡政府虽然主张通过国家的力量给予低收入阶层一些照顾,扶弱济困,以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但却反对实行欧洲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以避免"泛福利"现象的发生。
这一价值理念在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中得到了鲜明的印证和体现。医疗保障制度通过实施"3M"计划,不论公务员或私人企业雇员,不论富有者还是贫困者都有能力负担自己和家庭的医疗保健费用,从而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保证了社会公平。同时划入个人医疗保健储蓄账户的资金以会员的工资为基数,这使得医疗保健储蓄与个人工作收入紧密相联,会员越是努力工作,医疗保健储蓄存款就越多,他所享受的医疗服务就更好,这又体现了效率原则。而住房保障制度在对社会较脆弱阶层给予补贴、满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同时,也不是人人享受同样的福利、买到同样的房子,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购买大小、档次、舒适程度不同因而造价也不同的住房。
最后我们要说,新加坡的制度特别强调家庭本位--强调家庭互助共济,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由于历史原因,新加坡深受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孝悌"观念在这里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因此新加坡十分注重发挥家的社会功能,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维护社会稳定,要求国民充分履行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义务,鼓励家庭成员互助共济。这一理念充分反映在中央公积金制度中。多数公积金计划都涉及到一家三代人,鼓励全家人守望相助、互相支持。其中,"保健储蓄计划"是指会员储蓄以保障个人、配偶、子女以及父母的医疗费用。会员不但可以保障自己,,而且惠及配偶、父母和子女,尽到孝道与责任。"最低存款填补计划"和"家庭保障计划"、"家属保障计划"的推行强化了家庭保障功能,使家庭成员之间的社会障利益相联,增强了子女对父母、国民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意识,从而密切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家庭凝聚力,提高了社会稳定性。
㈢ 新加坡有什么社会福利
许多移民到新加坡的人都十分关心新加坡的福利制度是怎样?自己能享受到怎样的服务,今天就为你列举一下新加坡福利有什么。
工作时间
多数公司实行5天半工作制,星期六工作半天,星期日休息。不过近年来,5天工作制也越来越普遍。一般说来,每日工作8小时,中间有1小时午餐时间。
医疗
新加坡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水平全球领先,相比其他欧美国家医疗费用却很低廉,因此她是亚洲最大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之一。
子女教育
目前永久居民的孩子读书,目前小学每月13新币/每月,ZF中学22新币/每月。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政策,可能会有部分调整。估计一般涨幅不超过30%。自主学校的学费有的调整到220新币/每月。大约占父母收入的0.3-0.5%
养老金制度
在新加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养老金账户;女性缴至55周岁,男性缴至60周岁。当你退休而停止工作后,公积金可协助你经济独立。你的雇主和你每月须缴交一笔公积金,当你55岁时,只需保留最低存款,其余的公积金存款就可以领出来。目前的最低存款是7万新元。在55岁之前,你可使用公积金存款支付住院费、购买住房、购买保险和投资。
组屋制度
新加坡有非常好的住房政策——新加坡组屋政策,相当于国内的经济适用房。新加坡组屋制度是新加坡稳定之本。组屋价格便宜,品质优良,是新加坡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 永久居民,外国高级雇员(EP,P1,P2工作签证的持有者)可以直接向建屋发展局申请租赁ZF组屋,价格低于市场租赁价格。租赁ZF组屋基本没有特别的间限制,经验上有人一租就是十年八年,但是这是同一套房子,一旦中断租房合同就不可以再向ZF租房了。永久居民不享有ZF购房补贴,如果你在永久居民时期已经购买了组屋,以后申请成为公民就不可以得到这个租房补贴了。
其他福利
新加坡公司为雇员提供的福利,往往周详全面, 许多公司都提供包括门诊及专科医药治疗等主要福利。约半数公司也为雇员的直属亲人提供医药福利。雇主一般会为雇员提供人寿、个人意外及住院保险,保额从12个月到36个月薪金不等,平均为24个月。
其他主要奖赏,包括工作相关训练及享用休闲设施。外籍职员津贴配套下受雇的员工,或许能领取额外福利,如交通/汽车及娱乐津贴。这额外津贴一般每月介于600元到2400元之间。为外来员工提供的其它工作以外的福利,包括住房津贴、育儿津贴及支付孩子的学费。
㈣ 子女在新加坡是绿卡父母长久居住该国有补助吗
有新加坡永久居民,只能是为父母申请居留权,不属于新加坡公民,不会有任何补助的。
㈤ 放弃中国国籍加入新加坡国籍的利与弊
利:
一、新加坡公民享受政府花红、红利、津贴等等,而永久居民不享受;
二、SPR持有者第一代男士不需要服兵役,而SC持有者都需要服兵役;
三、新加坡护照持有者,不存在子女的身份问题,而永久居民就不一样了,永久居民的子女也只能持有SPR身份;
四、还有新加坡公民的身份证是粉色的,而永久居民是蓝色的,SPR持有者进出新加坡需要获得许可多次出入境的签证;
五、公民享有新加坡公民享有的永久权益,而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需要延期,通常第一次申请spr是5年,然后延期申请可以选择5或者10年;
六、新加坡公民持新加坡护照,而新加坡永久居民持本国护照。在政治权利上永久居民不可以在新加坡享受任何只属于公民的权益,比如选举权。以及政府规定只有公民才可以做的工作,如政府公务员;
弊:
国家小,发展空间和潜力小,新加坡基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凝聚力差,交通拥挤
提示:国际毕竟不是小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你放弃了中国国籍,以后后悔了想拿回中国国籍就没那么容易了,中国国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拿的国籍
(5)不是新加坡公民政府补贴怎么领扩展阅读:
双重国籍:
国籍的取得、丧失和变更由国籍法规定。取得国籍主要有出生和入籍两种方式。因出生而取得国籍,国际上有血统制和出生地制两种原则。采取出生地制的国家,不问父母的国籍,孩子出生在本国即取得本国国籍。
采用血统原则的国家,则不管出生地如何,孩子的国籍必须随父母双方或一方的国籍。入籍是指外国人或无国籍的人,按照某国法律规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取得该国国籍。另外还有通过结婚、收养等方式取得某国国籍的。
由于各国对国籍的规定不同,往往会在特殊情况下出现双重国籍或无国籍的现象。例如,采取血统原则国家的公民,在采取出生地原则国家生的小孩,就同时具有两个国家的国籍。反之,采取出生地原则的国家中的公民,在采取血统原则国家生的小孩,则不具有任何一国的国籍。
中国是不允许出现双国籍的!
网络——中国国籍
㈥ 新加坡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有退休金吗
简单地说,新加坡没有什么社会福利,甚至还不如中国的社会福利。新加坡没有所谓的失业保险,只要没有工作就一分钱都不会有。所以麦当劳里擦桌子的好多都是60多岁的老大妈。
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只能报大病住院,也不是全保。更常用的的门诊治疗(感冒、发烧、咳嗽...)更是一分钱都报销不了的。
社会福利虽然欠缺,但是公司福利不少。好多跨国大公司都不得不推出自己的福利来弥补社会福利的欠缺,主要是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但是完全没有额外福利的本地小公司更多。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着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㈦ 有谁知道作为新加坡的公民,政府究竟有没有补助发给不工作的人
新加坡没有直接颁发发补助给不工作的人。
无工作者某种程度上可以向政府的一些救助基金申请救助金(如Public Assistance Scheme, Interim (Short Term) Financial Assistance, Rent and Utilities Assistance
Scheme and Medifund)。但这些救助金主要是要协助”不幸“(比如家庭成员遇到意外而丧失工作能力等)的一群,而不是去给无工作者发钱。
㈧ 请问,中国公民在新加坡读书,不是PR,读书期间生孩子,能否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呢~ 还是说必须要自费~多谢
医疗保险?!完全不能享受。我在大东方投保,保单上写我们的住院费100%全部由他们交付。但是我太太生孩子,我保险经济告诉我,生孩子不是“病”,新加坡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不会支付费用。不过如果你们是PR或者你们夫妻有一个是PR,可以用CPF中的医疗户头来支付。然后用现金补足。
㈨ 怎样申请政府补贴
政府资金,狭义上又称政府补贴资金、政府扶持资金、政府扶持项目、政府专项等。
政府补贴流程即资金申报流程:
第一步,政府发布政府扶持资金专项指南;
第二步,企事业单位根据指南要求提交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三步,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材料的形式审查,即看材料准备的是否是按照要求进行,如否可能会被打回;
第四步,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包括技术方面及财务方面)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初评;
第五步,通过初评的项目,需要企业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及地点进行答辩;
第六步,根据打分状况将企业申报的项目进行划档,决定支持、不支持以及支持金额数量;
第七步,政府部门公布项目评审结果,与企业单位签订项目协议及任务书,下发资金;
第八步,企业事业单位按照要求完成预定任务目标,进行项目验收。
(9)不是新加坡公民政府补贴怎么领扩展阅读:
政府补贴的方式:
1、投资无偿补助。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下一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
2、奖励。指政府部门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具有重大创新贡献企业的一种鼓励政策,奖励额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3、贷款贴息。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贴息。
㈩ 新加坡对公民中的单身人士申请组屋有什么要求,有政府补贴吗
需要是35岁以上,并且需要至少两个人联名申请。新加坡人第一次买组屋都有补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