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丧事有什么讲究
‘壹’ 丧事的禁忌有哪些
丧事的禁忌有哪些
丧事的禁忌有哪些,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见证死亡,也会经历死亡。丧事是一件大事,是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的最后告别仪式。以下了解丧事的禁忌有哪些。
丧事的禁忌有哪些1
1、逝者的服装忌讳用缎子面料寿衣的件数、质地都是很有讲究的。件数一般是五、七、九等单数,而不会是双数;材质上则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谐音,寓意后世儿孙多子,而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
2、棺木忌讳用柳木棺木忌讳用柳木,相传是因为柳树不结籽,担心会绝后。
3、葬礼的日期忌讳选在重丧日重丧重,重复,双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丧事,指的是一个人去世后近
4、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加喜事直系亲属去世一百天内,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自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尤其是婚礼、开业、庆贺小宝宝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参加。
5、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
6、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
7、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
8、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
9、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
10、直系亲属去世第一年,春节门前忌贴红对联
丧事的禁忌有哪些2
忌讳去世的时候身边无亲人
老人们最忌讳在去世的时候,没有亲人陪伴在身边了,孤独地死去是非常凄凉的。一般来说,老人逝世,亲人子女们都应当尽快赶来,子孙后代都必须在现场。
寿衣忌用缎子面料
过世之人的寿衣非常忌讳采用缎子面料,因为缎子谐音“断子”,会让子孙后代遭遇不幸,整个家族断子绝孙。因此寿衣大多数都是采用的绸子制成,因为绸子表示子孙多福。另外,寿衣的件数也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不能是双数,必须是单数,这些都是需要严格遵守,否则将会给后代带来影响。
不能戴孝去别人家
自古以外,家里面有人去世之后,直系的亲属都会戴孝,这表现出了对于逝者的尊敬和缅怀。但是如果戴孝去别人家里的话,是很晦气的事情,谁都不希望别人带着晦气,来到自己的家里面拜访。所以戴孝的时候,也应该自觉遵守这样的规定,千万不要去登门拜访他人。
棺木忌讳使用柳木
棺材的材料,一般是忌讳使用柳木材质的,因为柳木是不能够结籽的,从风水上面来说,这样的材质代表着绝后,寓意非常不吉利。所以棺木是不可以使用柳木的,大多选用其它木材,例如松柏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寓意着长寿。
守孝期间禁止参加娱乐活动
在守孝期间是不可以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的,除了自家不能举办喜庆之事以外,逝者的直系亲属,也不能参加外面举办的喜庆盛典。守孝期非常忌讳寻欢作乐,而且也不能穿着艳丽,要低调一些,穿一些神色朴素的衣服,以表对于逝者的尊敬。
忌讳泪洒尸身
在入殓的时候,非常忌讳泪洒尸身,所以亲属们注意不要在这个时候,将眼泪落到已逝之人的身体之上,悲伤的情绪也要稍微控制一下。
办完丧事以后有哪些忌讳
忌直接回家
办完丧事之后或者参加完别人的丧事之后,是不可以直接回家的,可以先去寺庙或者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走一走,这样有利于去除身上的晦气。在进家门之前,应该把身上的衣服脱掉,避免把晦气带进家里面。
忌探望老弱
办完丧事以后,不能去探望老人和身体状态比较弱的人。因为这类人很容易被晦气影响,招惹不干净的东西,从而导致身体状况很虚弱,容易生病。参加或者举办完丧事后,非常忌讳去探望老弱病小,一定要过段时间等晦气散去之后再去。
丧事的禁忌有哪些3
丧事流程:
一、是请总管,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二、是设账房,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三、是找杠房,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四、是刻棺木,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五、是找棚铺,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六、是赁桌椅,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
七、是找茶房,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八、是找白货铺,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九、是请吹鼓手,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十、是订扎彩,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贰’ 丧事有什么讲究
一、投诉(报丧):家里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请事户族长辈协同料理几日发殡。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远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过五天。孝子出门报诉,身着孝服,手执丧棒,有一熟悉亡者亲属的人领着前去报诉,孝子每到一家侧跪门边,等被请的人见面,孝子叩头后再离开。绝对不能进家门。
二、超荐。(做道场、行大礼),道场分僧人道场、阴阳道场两种。僧、阴阳道场可在同一灵场堂念诵,但须僧念道停,轮换开进行,僧人超荐不破土、不上坟,送葬素斋素食不收报酬,但不是佛门子弟不去念经。阴阳道场有随堂食、三报食、铁罐食三种形式。凡家族少、儿孙少、家庭贫寒者多举行随堂食吊丧形式;家庭经济较富裕,亡人生前积恩布德、生财有道、勤俭持家好,众人尊敬的人家多举行三报食(报大地、报祖先、报父母养育恩)的吊丧道场;极少数家庭经济殷富。房舍数院、田地数顷,亡人生前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过“寿喜”(七十岁)众人尊敬,后辈儿孙又在官场为官的,老人殁后儿孙为亡者“铁罐食”场面雄伟热闹,(有三个高贡,五个道士组成的念经道场)吹、念、纸活、挽联、出丧都十分讲究。
三、香蜡。灵堂要点香,日夜不停,绝对不能断了香火,蜡烛也一个道理。每天吃饭时间要先敬逝者,把饭盛好放于灵前桌上,筷子要竖插,不能横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后,亡灵停放灵堂内,吊丧期间家庭妇女(妻、儿媳、出嫁女儿)跪于灵前门外两侧麦草上致哀,有吊丧者一来即大哭不止,哭声时断时续,直至客走为止。夜间有儿子守灵。
五、移灵。移灵过程中,亲属哭泣切忌泪水掉在逝者脸上,移灵过程中打伞挡住头部。
六、烧轿。出门的头天夜里23点至1点(子时),将逝者衣物、纸糊的童男童女、聚宝盆、摇钱树、现代人还加了电器等,在外边烧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殡不能走回头路,去和回要选不同的路线。
八、出殡时孝子执白幡,隔一段时间面向帮忙者跪下谢恩。
九、入土后,不能哭(入土为安),要围绕墓地转三圈。
‘叁’ 请问:我在中国,新加坡客人的大哥死后,我要怎样送丧礼金
土生新加坡人的礼俗,丧事一般会直接送白金给丧家,白金数目视交情或关系,普通白金都会给50,网友可把白金给客户,由客户转交给丧家。
‘肆’ 新加坡如何举行葬礼
一般华人传统的葬礼是打电话找专业办葬礼公司来家楼下举行,一般为期3-5天,期间可以另请人来念经,亲戚朋友来吊丧,过后火化。
‘伍’ 办丧事有哪些忌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认为生死为大,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出生以及死亡都是人生命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情。因此用于死去的死者来讲,中国人讲究一定要对死者心怀尊敬之心。所以说在办理丧事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忌讳。这些忌讳遍布方方面面,从服饰到所使用的物品,以及所举办的形式都有所涉及。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要求,比如说在亲人去世以后,家人请他人过来帮忙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十分诚恳,多以下跪来表示自己的诚心。在灵堂的布置上多是寻求在自己村落内德高望重的人来进行主持以及指导。
‘陆’ 参加葬礼有什么讲究
出席葬礼要慎言慎行。
以下这几点规矩可要
:参加葬礼或
活动时,男女均应穿黑、蓝等深色服装,男士可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女士不应涂抹
,不戴鲜艳的围巾,尽量避免佩戴饰物,如需要可考虑
或
饰品,避免佩戴黄金;关怀及安慰对于亡者的亲属很必要,一些过当的举动例如
应避免,在措辞上也应注意,作为慰问语一般可以说,“这次事情真令我悲痛,请节哀顺便。”“这次事情太突然了,衷心表示哀悼,请保重身体。”
时忌讳使用“死”、“惨”等使人联想到不幸的词汇;葬礼会场是肃穆的,
者言辞应收敛,
、嬉笑打闹都是对亡者及家属的不敬,说话压低声音,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出您的诚意和风度。
‘柒’ 新马泰这些国家有哪些风俗
新加坡:
1.礼节、礼貌:新加坡人十分注重礼貌礼节,由于该国由不同民族所组成,各民族仍保留着各自的礼节和礼俗,如华人见面时的礼节是微微鞠躬或握手,印度人因多数信仰印度教,故仍保留印度的礼节与礼俗;马来血统和巴基斯坦血统的人则按伊斯兰教的礼节待人接物;又由于受英国影响,新加坡人又有一些西方人待人接物的特点。总之,讲礼节、讲卫生是新加坡人的行为准则。
2.忌讳:忌说“恭喜发财”,因为新加坡人认为这话有教唆发横财之嫌。与新加坡人谈话,一般忌谈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话题;忌13吐脏话;忌乌龟;忌大年初一扫地;不喜欢数字“7”,也不喜欢黄色。
马来西亚:
1.礼节、礼貌:马来西亚人见面时要互相触摸一下对方手心,然后双掌合十,触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
2.做客:客人来访,主人将客人引至客厅,主宾席地坐下后,主人送上槟榔盘子,客人边谈话边自己切槟榔嚼食。
3.忌讳:忌触摸马来人的头和背部,他们认为头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能脱帽,也不能碰头上戴的帽子和头巾;忌用左手递物和用手指指人;忌乌龟、狗;忌男女公开亲热,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在社交场合,哪怕是夫妻情侣,也不准有身体接触,违者会被处以罚款或囚禁;忌黄色,因为黄色是马来西亚王公贵族的专用色,亦忌用白纸包装礼品,因为白色与办丧事相联系。
泰国:
1.礼节、礼貌:泰国是一个很讲究礼节、礼貌的国家,凡对客人、长者都要用敬语讲话,见面时行合掌礼,接受礼物或递送东西应用双手。
2.出家:泰国规定佛教(小乘佛教)为国教,家家供奉佛像,几乎人人身上都挂小佛像。男子到一定年龄(一般年满20岁)要出家当一次和尚,国王也不例外,只有当过和尚的人才有社会地位,才可以娶妻。不过,在泰国佛寺中,只有和尚而没有尼姑,女子一般只行剃头礼,即算皈依佛门。只有行剃头礼后,方可婚配,否则被认为对婚嫁不利。
3.忌讳:忌用手碰或抚摸小孩的头;忌进门时脚踏门槛,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不可冒犯;忌把双腿交叉在一起或跷起二郎腿与人交谈;忌用左手递物;忌红色,认为红色是不祥之色;鹤被视为“色情”鸟,龟则被视为“性”的象征,因此,忌讳这两种动物及印有其形象的物品;忌对寺庙、佛像、和尚有轻率行为。
‘捌’ 丧宴有什么讲究
丧宴的讲究:
1、丧宴,通称吃“斋饭”,席面忌有汤菜和粉丝之类菜肴。
2、丧宴用九样,象征主人家去世一人为缺憾。
3、参加百岁老人的丧宴后,把碗带走,据说可以带来“寿气”,让带碗走的人也长命百岁。
4、丧宴菜为单数,忌双数。
5、丧宴必须有一碗羊肉,俗称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着哺乳的举动,所以食羊肉表孝心。
详细内容:
丧宴有哪些?
有葬礼宴、五七宴、百天宴、一周年宴、二周年宴、三周年大宴等。这里只说葬礼宴。家中老人死亡之后,首先通知家族中人及近邻,然后是亲友,一般是排三(死后第三天)葬埋,第一天起火,撺忙人员一般是大锅烩菜加白米、馒头,也有外加几个凉热菜的,不过不开桌,自助餐形式的多。
第三天开桌,招待前来吊唁的亲友,一般亲友为流水席,随吃随走。葬礼完毕后,姥娘家人及贵宾落座,正席开始,本家陪同。丧宴菜品一般十六个菜八热八凉外加一鸡蛋汤,凉菜一般四荤四素,避甜品、避红色、避整只鸡鸭等,热菜多是六荤两素,鱼不用鲤鱼,鸡不用鸡爪,肉不用酱油,不红烧,避用内脏杂碎,虾,南瓜,青菜等。上菜顺序先热后凉,俗称“倒拉牛”。
丧宴开始于孝子请饭,叩头入席,入宴者不着红衣,不大声喧哗,不高谈阔论,不要酒斗酒,无酒实属正常,即便主家备薄酒,亦无人敬让,自己喝多少倒多少,少言速食,鸡蛋汤一上,即时离席。
丧事本悲哀,丧宴也就是管饭,没必要冲淡了这悲凉的气氛,办得不伦不类,让人笑掉大牙。
‘玖’ 办丧事忌讳什么
【丧葬禁忌】这些禁忌因民族、地域或与死者关系不同而有差异。
灵前忌猫。
出殡前停尸守灵,忌猫近前,以为猫触越尸体,死者会为之惊吓,骤然直立,抱住旁人。
2.忌理发。
有人死亡时,其家所有男性一月内不得理发、刮脸,旨在避邪,一说旨在改变形貌,使亡灵不能相认,以免遭祸,有些地区在长辈去世时由晚辈(不别男女)守孝,以为头发受之父母,先辈亡故,留发以示哀痛和思念。
(9)新加坡丧事有什么讲究扩展阅读:
葬俗方式:
1、土葬
土葬是我国产生最早、流传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涉及民族最多、最为普遍的一种丧葬民俗。
2.火葬
产生时间: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流行区域:西北地区。
3.悬棺葬
概念:我国古代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一种将棺木放置于悬崖峭壁之上的一种古老葬俗方式。名称:崖葬、岩葬、仙人葬、箱子岩、挂岩子。
4、树葬
树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于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上,任其风化;后来,有的稍作改进的方式是将死者陈放于专门制做的棚架上。
5、天葬
天葬是蒙古、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认为可以带到天堂。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6、崖葬
崖葬又名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广居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被认为是世界大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其葬法是利用天然岩缝或人工木桩把棺木悬置在嘴壁之上,或者将棺木放在天然或人工凿成的岩洞之中,悬棺葬的葬地都是选在面临江河的绝壁高岩上,其葬具多为船棺,长2-3米,宽约半米多,形体似一只船,分为头、尾和仑三部分,头尾翘起,仓为棺枢,安放尸体。
7、二次葬
二次葬是在采取埋葬、火葬、风葬等等方式后,对尸体作二次或以上的处理,我国南方地区台湾、福建、广东和广西的汉族和壮藏,自古以来比较流行二次葬。
8、现代葬俗
解放以后,国家为了节约土地,杜绝疾病蔓延,规定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其余一律采用火葬,人死后,被送往殡仪馆停放,尸体赤裸冰冻存放。为了延长保存时间,殡葬人员会在死者脚板底扎一个洞使死者的血全部放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丧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丧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丧葬禁忌
‘拾’ 丧葬基本习俗讲究,都有哪些
丧葬习俗讲究:
1、指路:亲人离世,需要举行相关仪式”指路”。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举行相应活动,让逝者认为这个地方是没有灰尘,是享福的。
2、丧服:逝者通常都穿白布衫、蓝裤。人们认为白色象征纯洁,蓝色是民族本色。布需要用平纹,不穿棉衣。子女亲手给逝者穿衣。逝者遗物,包括衣服、生活用品等,都要焚烧掉,不能遗留。
3、停灵:在民间停灵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天,然后在殡仪馆举行追悼及告别仪式。但部分地区,让当地的”先生″,根据逝者的生辰八字,测算合适的日子举行追悼仪式。
4、出殡:过去出殡时,亲属披麻戴孝,灵车上遗体脚朝前。现在出殡有所不同,因殡葬改革,遗体需要火化。火化后,把逝者骨灰及碎骨装入布袋中,最后装入骨灰盒,一般是将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5、死牲:过去习俗,死了人,根据穷富不同,都要死牲祭献,大至猪牛,小至鸡。逝者如年岁较髙,供品被视为福物,可以分给亲属。祭献的鸡,多留给帮忙送灵下葬的亲友出殡回来后食用。
6、合葬:夫妻合葬的讲究,是男在左,女在右,蒙古族相反。若有小辈合葬一起,小辈则在西侧,长辈在东侧。部分地区,夫妻合葬如有一方先逝去下葬,另一方逝去下葬时,需要将者骨灰盒请出,见面祭拜后,再同时下葬。
7、朝向:过去都是遗体土葬,朝向是南北竖向,现在骨灰盒是面南背北。也有部分地区参照过去习俗的南北竖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代表永恒的安详。
8、焚烧:传统习俗,是焚烧元宝、黄纸、纸质生活用品。
9、服丧:古时的守孝习俗,近代更变为祭七(祭七:指的是头七至五七、或七七)。在家设置灵堂,祭百日和周年。服丧期间,需要穿素服,食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