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斋月有什么好玩
⑴ 新加坡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1、斋戒月
斋戒月是开斋节之前的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穆斯林在日出后到日落前都必须禁食,只有在晚上到第二天晨礼之前,才能吃东西。对于穆斯林来说,这是一种赎罪的方式。
斋戒一个月后,他们会迎来开斋节,开斋节标志着斋月的结束,对于穆斯林来说就像是新年一样。他们会穿着五彩斑斓的传统服装到亲朋好友家拜访。
2、哈芝节,又叫宰牲节。对许多回教徒而言,到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麦加朝圣,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旅途,而哈芝节就是纪念宗教活动,并庆祝回教徒结束朝圣的日子。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神对先知易卜拉欣说:“你要对我献祭,要把你最珍贵的献祭给我”。易卜拉欣想,自己最珍贵的就是自己的长子,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绑上了祭坛,正要动手杀死儿子的时候,神出现了,说:“你献祭的诚心我收到了,现在你可以用牲畜来代替你的儿子献祭”。
于是每年伊斯兰希基拉历的朝圣月的第10天,也是斋月的第70天后,被定为哈芝节。穆斯林要用一头牲畜献祭给自己的神,表示个人是没有什么不可以舍弃的,也没有任何事物比对神的虔诚更为重要。
⑵ 开斋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1、斋月里的阿拉伯人斋月里,穆斯林白昼斋戒以历练心性、净化灵魂。所以,斋月里在阿拉伯国家通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将自己精心准备的食物摆放到路旁免费供路人享用,以此表达他们乐善好施的品行。在沙特和阿联酋从斋月开始,每天晚上很多清真寺里都向穆斯林提供免费食品。
2、开斋节的饮食习俗。“开斋节”既是对圆满完成“拉马丹”(Ramadan)月斋功的庆祝,又是穆斯林家庭合家团贺,聚会相见的良宵美辰。在这天穆斯林男女要淋浴、燃香、更新衣,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阿訇讲“瓦尔孜”(讲经)。做完礼拜后,家家都要煎炸油香、徽子、麻花,有的还要宰鸡、宰羊,烹制本民族本地区独具风味的菜肴。如宁夏回民的清炖羊肉、粉汤饺子、手抓羊肉、糖醋鲤鱼;新疆的抓饭、烤全羊;兰州的牛肉拉面、清蒸鸡;西安的羊肉泡馍等。亲友相见,互道“色俩目”问好祝安。有的请阿訇到亡故亲友坟墓边诵读《古兰经》,悼念亡故的亲人,以寄托哀思,祈求真主慈悯亡人早日进入天堂。
3、斋月里阿拉伯国家的商业活动及特点斋月里,阿拉伯国家一般都调整上下班时间,阿联酋大多数公司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两点,沙特规定早上10时开始上班。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较低,商人的活动也相应减少。阿拉伯国家的商务活动通常在晚上进行,商家店铺一般是晚上6、7点钟开始营业至深夜2、3点钟才打烊。有的餐厅饭馆到凌晨4时才关门。斋月期间的食品销量特别大。食品、服装及家电成为需求量最大、最畅销的商品。特别在开斋节前一个星期左右,市场上各种过节商品销量大增,是销售旺季。
⑶ 迪拜斋月能干嘛打算今年十五号过去,听说有斋月白天不能吃东西,斋月干什么比较好
不是百分百不能吃东西滴,是尽量不要在公众场合吃东西喝水和吸烟,带的食物也要用不透明的袋子装起来,不能让别人看到。下午六七点左右就正常了。大多数餐馆白天不公开营业,要从侧门或后门进入,旅游团的团餐都是照常滴,豪华酒店的定餐还是继续滴,各个购物中心的快餐和小吃还是有滴。
斋月基本都是趁着底价去玩,各个酒店,游览,购物,折扣都很低。尽管娱乐表演由于斋月的原因取消了,不过拍照什么的还都是照常,注意别穿太暴露的衣物,毕竟要尊重人家的当地传统。
我在迪拜的同事们斋月期间每天只上6小时的班,也有的请假出国玩去了,我觉得他们好幸福。
⑷ 新加坡的传统文化
1、节日
节庆活动:新加坡日历上印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4种历法,依各种历法有许多节日。在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习俗演变。
主要节庆有新年、印度族丰收节、新加坡河木筏大赛、印度族大宝森节、伊斯兰教斋月及开斋节、耶稣受难日、哈芝节、卫塞节、端午节、新加坡美食节、国庆节、中秋节、齐天大圣诞辰、中秋赏灯会、印度族屠妖节、印度族九宵节、九皇爷庆典、印度族盗火节、印度族万灯节、圣诞节等。
2、宗教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伦理道德,保留着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习惯。马来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作为宗教禁忌不吃猪肉,不喝含酒精饮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头被视为神圣,除长辈和父母外,他人不可触摸。
穆斯林妇女多带头巾。印度族多信仰印度教,许多人是素食者,生活简朴,但对庙宇建筑十分讲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设有祭坛或祷告室。视牛为神的动物,不吃牛肉,不能赠送以牛皮革制成的礼品。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
(4)新加坡斋月有什么好玩扩展阅读:
新加坡禁忌事项
1、不能吃口香糖
因为口香糖特别难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携带口香糖,违者会被罚款,严重的可能会被逮捕。
2、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
有用黄色油漆划分出来的特定的吸烟区,在禁烟区吸烟是会被罚款的,第一次被发现最高可罚1000。酒吧、舞厅、卡拉OK和夜间场所除外。
3、地铁禁忌
严禁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喝水或吃东西,会被罚款。因为榴莲味道太重,所以严禁携带榴莲进入地铁或者公交车。
4、禁止在机场付小费
新加坡不鼓励小费,机场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馆的帐单会列出服务费(10%)。
5、不要当面拆礼物
这在新加坡,是不礼貌的行为。
⑸ 穆斯林的斋月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吗
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
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
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穆斯林过多(有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择一处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作为会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开斋节
斋月结束的第二天,便是穆斯林的开斋节。节日一般放假三天。人们要去清真寺作礼拜,亲朋好友之间也要相互登门道贺,许多青年男女也特意安排在此时举行盛大婚礼,更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开斋节是伊斯兰的两大节日之一,是整个穆斯林世界普天欢庆之日,人人互致问候:“尔德·穆巴拉克!”(节日吉祥!)”。
斋戒的仪式
斋戒仪式,是穆斯林每天从朝光拂晓开始,白天不吃不喝、不抽烟、戒房事,直到日落后,才能饮食。日落进食时各阿拉伯国家做法不同,有的国家以打炮为准,人们听到炮声就可进食;有的国家从清真寺高音喇叭传出念颂古兰经的声音,人们即可进食。但伊斯兰教允许老人、病人、儿童和外出旅游的人可以不斋戒。
斋戒的意义
“斋戒”的阿拉伯语音译是“穗雅姆”,本意是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斋戒的人被称为萨伊姆。每年斋月全世界的穆斯林,白天里不吃不喝不抽烟,到日落以后,才能开始饮食。
其意义主要是内心的净化、精神的修养,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是对穆斯林信仰与良心的检验,也是对穆斯林个人意志和刻苦能力的锻炼。这种精神的锻炼,忍饥耐饿的修养,使其在天灾人祸忍饥挨饿的时候,能够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同时也使富人能亲身体会穷人的困难和忍饥挨饿的滋味,增强其对穷人的恻隐之心。
⑹ 开斋节资料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在开斋节前夕,首先要做好扫尘、理发等清洁工作。凡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赶回家中。
开斋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斯坦、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
开斋节是回教徒最盛大的日子,也等于马来人的新年,这个节日也象征着斋戒月的结束。回教徒们在经过一个月冥想、禁食、净灵与斋戒活动求取更虔诚的意志信仰后,皆怀着欢欣的心情迎接开斋节的到来。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的意译,又称"尔代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教节之一。"尔代"是"归一"的意思,我国新疆地区称为"肉孜节"。"肉孜"是古波斯文的音译,意为"斋戒"。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俗称"大开斋"。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我国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亦称为“大尔德”,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回民则称为“小尔德”,...开斋节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
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伊斯兰教重要节日。即教历9月全月斋戒结束时,于10月初举行的庆祝开斋仪式。具体日期,为斋月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当代已能精确推算,由伊斯兰教群众组织负责,供各地参考...
开斋节是回教徒最盛大的日子,也等于马来人的新年,这个节日也象征着斋戒月的结束。回教徒们在经过一个月冥想、禁食、净灵与斋戒活动求取更虔诚的意志信仰后,皆怀着欢欣的心情迎接开斋节的到来。
而我国回教徒是以观看新月来决定开斋节的正确日期。事前,回教家庭妇女则忙于准备迎接节日的到来。在开斋节当天早上,男士与男孩经过仔细的浣洗后,便前往回教堂参加祷告仪式,以求取宽恕过去之过错。
之后全家前往过世亲人的填墓祭拜以示悼念与追思。而当亲朋好友互访时,如同新加坡其他庆典一样,主人会以传统马来食物如ketuput(一种椰菜包米的食物)、牛肉撕片等食物款待客人。
http://www.ftrip.com/msfq/shisuiP/kaizhai.htm
http://www.xmwh.net/Article/Print.asp?ArticleID=986
⑺ 什么是斋月,周中蒙塔里干啥去了
伊斯兰教中每年根据伊斯兰教历的规定有一个斋月。蒙塔里是穆斯林。在斋月中,穆斯林只能在没有太阳之时进餐,即晚上进餐。所以白天蒙塔里始终处于饥饿状态,自然不能训练,只能待在家里
⑻ 世界哪个国家有斋月
除了中国新疆、青海、宁夏等地,沙特阿拉伯、埃及、巴基斯坦、科索沃、布基纳法索、泰国、法国、伊拉克、俄罗斯、阿富汗、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菲律宾、新加坡、利比亚、肯尼亚、马来西亚、尼日尔爾利亚、葡萄牙、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开斋节。
1、中东地区
从中东到欧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都将在星期一(9月1日)迎接贵斋月第一天,泰勒威哈夜功拜在斋月前夕的星期日晚间开始。
2、欧洲地区
欧洲各国穆斯林领导机构各自向本国穆斯林宣告欧洲统一进入斋月的日子,如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科索沃、马其顿、保加利亚、黑山共和国,这些国家传统习惯跟随土耳其体制。
西欧国家的穆斯林组织也都遵循欧洲理事会的决定,确定同一日期进入斋月,如法国、比利时、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捷克、罗马尼亚、乌克兰,其中许多国家历来以麦加的斋月日期为准。
欧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对欧洲和中亚的影响举足轻重。北美洲有三个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3、亚洲地区
中亚国家历来的习惯以土耳其斋月(8月31日)定时为准,如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4、非洲地区
北非国家有些特别,多因传统习俗各有不同的“望月”习惯和千年不变的确定斋月传统方式。利比亚宣布斋月从8月31日星期日开始,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三国一致确定在星期日进入斋月,甚至还有少数地区定在最晚不过的星期二。
⑼ 新加坡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1、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2、新加坡人接待客人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3、由于新加坡居民中华侨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9)新加坡斋月有什么好玩扩展阅读:
新加坡礼仪文化
1、服饰礼仪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着上有自己的特点。马来人男子头戴一顶叫“宋谷”的无边帽,上身穿一种无领,袖子宽大的衣服,下身穿长及足踝的纱笼;女子上衣宽大如袍,下穿纱笼。华人妇女多爱穿旗袍。政府部门对其职员的穿着要求较严格,在工作时间不准穿奇装异服。
2、仪态礼仪
新加坡人举止文明,处处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他们坐着时,端正规矩,不将双脚分开,如果交叉双脚,只是把一只腿的膝盖直接叠在另一只腿的膝盖上。他们站立时,体态端正,而不把双手放在臀部,因为那是发怒的表现。
3、相见礼仪
在社交场合,新加坡人与客人相见时,都施握手礼。男女之间可以握手,但对男子来说,比较恰当的方式是等妇女先伸出手来,再行握手。马来人则是先用双手互相接触,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4、餐饮礼仪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饭,有时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馒头。马来人用餐用手抓取食物,他们在用餐前有洗手的习惯,进餐时必须使用右手。饮茶是当地人的普遍爱好,客人来时,他们常以茶水招待,华人喜欢饮元宝茶,意为财运亨通。
⑽ 新加坡的开斋节是什么东东
开斋节的习俗: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宰牲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之一。回族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穆斯林过多(有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择一处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作为会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伊斯兰教历的9月,穆斯林习惯用阿拉伯语称呼为“莱麦丹”月,“莱麦丹”是练的意思,即练思想、练意志、练身体,也称“斋月”,通常也称“封斋”、“把斋”。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
开斋节的简介: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迪·菲图尔”的意译 (“尔迪”就是节日的意思)。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则称它为“大尔德”;甘肃、青海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称其为“过年”。对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就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宗教文化节日,其隆重程度犹如汉族群众的春节,藏族同胞过藏年。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美好节日。
开斋节中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斯坦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