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建设如何
A. 新加坡建设成今天的花园城市国家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要我说呀公共交通,新加坡的公共交通非常便利呀,巴士和地铁可以让你到任何地方,一张易通卡简直什么都能干,sbs和八达的公交服务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新加坡,即使没有直达车转车用意通卡在一定时间内也不用附上昂贵的价钱。
如果国内有任何城市能做到像新加坡一样我肯定去那个城市
B.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受到哪些国家或者理论的影响
新加坡曾是英国殖民地,二战被日本殖民。殖民初期英国总督莱弗士描绘了新加坡的第一张城市规划图,规划区现已成为历史核心区,新加坡明显保留着英国的城市规划传统。
新加坡独立后,城市规划提出如下理念:
公屋政策为第一优先:住者有其屋,逐步扩大成为结合公积金、公共政策、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的整体国家发展策略。新加坡住屋发展局和公积金政策对于新加坡城市发展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市镇建设,用捷运相连:每个新市镇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成熟商业服务业和一定的就业机会,大大减少市中心的压力;
用绿化带将各新市镇与快速路相隔,将工业区隐藏在新市镇之外;
新市镇内部层级分明的道路系统:只有慢车道和人行道
长远规划,精密计算
填海造田,转移开发压力
C. 选择新加坡买房投资好不好
1.经济稳定、法律健全
新加坡以稳定安全的政治社会环境、严明健全的法律制度而着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社会与经济稳定为各种方向的投资都能带来极大的保障。同时,新加坡拥有健全的法律与制度,能够让投资者们在投资各项资产时省去不必要的麻烦步骤,轻轻松松享受收益。
2.房价合理,房产泡沫少
新加坡这些年的房产数据分析来看,新加坡的房价并非市场走弱,而是政府对房价的调控。政府的严格监督让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更加平稳,减少了由于胡乱投资导致的房地产泡沫,房价合理,投资准入门槛低。
3.流通性高,租金回报率高
投资房地产不是看房子的价格,而是要看价值,房子能够带进的租金收益,就是它的价值。
新加坡房市非常活跃,二手房产流通性很高。同时,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很多要依赖国外人才的入驻,由于国外人才的入驻则导致了人口替换率高。很多国外人不会直接在当地购房,而是选择租住当地的公寓。越来越多的人才入驻便增加了公寓出租的需求量。所以新加坡房产的出租率很高,能够拿到期望的出租回报率。
4.房价稳定,呈上升趋势
新加坡近年房市火爆,投行纷纷看好~这可不是小希信口胡说,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国际领先房地产顾问高力国际等都在预测报告中指出新加坡房市将出现上涨趋势!
5.全球宜居城市,位列前茅
新加坡在近些年曾多次被评为全球宜居城市。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都开始将投资、养老的目光转移至新加坡,新加坡将生活中必要的优良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建设的高度现代化相结合,让新加坡成为居住的首选地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新加坡居住。
D.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一)中国城镇化和城镇建设需要走“大分散、小集中”之路
新加坡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之一就是国土的均衡开发和城市的均衡布局,正确处理好国土全面均衡开发和每个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每块国土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事实上,经济和人口布局的“大分散、小集中”是国土充分和均衡开发的必然形式和结果。世界上除了无人区之外一切土地都可以找到合适和有效的利用形式,这就是“大分散”的含义;任何一个地区都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小集中”的要求。因此,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都应该得到“大分散”式的有效合理利用,而一切适合工业化城镇化的地区也都应该得到“小集中”式的开发和发展。
(二)以100万~200万人口规模城市为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新加坡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之二就是严格控制单个城镇规模,按功能组团高层密度建设,实现城镇人口的有机疏散,形成合理的中心城区、近郊新镇、远郊功能区(工业区、港口区、机场区和高校区等,以及依附于它们的花园式住宅小区和商业区)空间结构,为土地绿化提供最大可能的空间。中国人口多,人均国土面积有限,城镇化规模大、过程更加复杂,更加需要学习新加坡单个城镇规模合理、城市建筑高度集约、土地绿化空间最大化的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模式,实施以中间规模城市为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模式,以有效克服目前大城市摊大饼、小城镇浪费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
(三)加强城镇总体战略规划的研究
新加坡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之三就是高度重视城市概念规划的研究和制定,以把握城市建设的大方向,指导城市健康发展。在中国城镇规划体系中,虽然设有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的研究,也曾经引进过城市的概念规划,但在实际规划中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城镇总体规划中也往往没有加以落实和应用。建议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将城镇建设总体战略规划(或概念规划)从城镇规划体系中独立出来,让社会各界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城镇建设总体战略的设想和构思中来,以更好地指导城镇发展的大方向,更好地从理论和战略上,理清理顺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城镇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城镇空间形态和范围、城镇交通主框架模式、如何改变单位大院规划模式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城镇总体战略规划的独立和深化的研究)。实践证明,这些工作仅靠城镇规划专业人员是做不了的,这些专业人员的工作应该只是这些战略规划或概念规划的落实(在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
(四)高度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新加坡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之四就是优先建设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如公共交通体系、城市绿化体系以及水源保障系统等,这应该是城镇政府的首要职责。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各级城镇政府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建设中的一些“面子工程”,如大广场、大马路、豪华的政府大楼和公共楼堂馆所等形象工程容易引起重视,而一些看不见的“里子工程”,如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城镇绿化工程、城镇地下管网工程、居民区配套工程、便民民生工程等重视不够,往往造成很多隐患,加剧了各种“城市病”的发生。
E.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的特点
新加坡共和国旧称为星嘉坡或星加坡(俗称星洲或星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隔海相望,北与马来西亚相隔柔佛海峡,以长堤相连。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新加坡是一个亚洲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心。它位于赤道以北136.8公里,东经103°36´至东经104°25´,北纬1°09´至1°29´之间。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淘沙岛(3.5平方公里)。
位于东南亚,是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99.4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海岸线长193公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湿度84.3%。
F. 新加坡有哪些方面很好
我觉得新加坡旅游景点比较好,比较出名,很多人选择去新加坡旅游,而且那里的华人也比较多,沟通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我觉得大家去旅游的话,可以选择新加坡这个国家,肯定也会特别方便。
G. 新加坡城市化水平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2、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 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3、投资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H.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有什么特点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新加坡是怎样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来发展经济
新加坡被称为城市花园,环境极佳,是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要借鉴的,貌似高中的某本区域地理书中有。
I. 新加坡是个怎么样的成市华人占总口的百分之几
新加坡共有大小岛屿50多个,地势起伏和缓,主岛新加坡的面积占到90%以上。新加坡很多地区都是填海产生,自1950年至今已经约有20%的国土面积由填海产生。
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长夏无冬,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年平均温度在24摄氏度至34摄氏度之间,湿度较高,每日平均湿度为84%。降雨充足,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到1月为雨季,雨水较多。
新加坡早期的移民多聚集在中南部的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带,其他地区则大多是热带雨林或农业用地,但是今天基本上都已城市化,除了少数的自然保护区。新加坡绿地面积非常大,不仅可以美化城市,另外还有降暑的功用。
由于缺乏大型纵深的河流,新加坡政府专门修建了多个蓄水池,用以收集平常降雨所带来的水源。尽管降雨量有时会很大,这些雨水还是无法满足新加坡的用水需要,因此目前接近50%的水源都是主要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新加坡政府也在积极开发其他水源,包括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计划会大大降低对外来水的依赖。
根据新加坡政府2008年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达484万人,其中384万人属于本国公民或永久居民(总称“本地居民”),在本地居民中,新加坡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8.8%,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2.4%。因此,新加坡不仅是除澳门和摩纳哥之外,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也是除中国大陆及台湾外,全球华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或地区。
新加坡的华人基本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福建人,其次为潮州人、广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加上近年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数量日趋增长,华人文化构成也越来越复杂。由于新加坡华人中使用福建闽南语超过半数,致使新加坡成为继中国福建闽南地区及台湾之后,另一个闽南语大宗使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