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农业地域有哪些
Ⅰ 新加坡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详细。(高中)
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它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它位于赤道以北136.8公里,东经 103°38至东经104°6,北纬1°09至1°29。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达1056米的长堤通马来西亚的新山,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口。
面积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鉴2002),其中很多地区都是填海产生,1950年到现在大约有20%的国土面积由填海产生。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陶沙岛(3.5平方公里)。新加坡岛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91.6%,是新加坡领土构成的主要部分。岛上地势比较平坦,武吉智马山是新加坡的最高点,海拔仅177米。实里达河是全岛最长的河流,长14公里。
人口 新加坡人口为331.91万,其中华人占76.7%;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种族1.5%。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语言 英语、华语、马来语、印度淡米尔语是四大官方语言。英语是新加坡主要的官方语言,普遍通用,不过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国歌也是用马来语唱的。
气候 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相对湿度大,年平均气温24~27℃。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左右,是世界上年降雨量在1805毫米以上的城市之一。 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
自然资源 新加坡面积狭小,资源匮乏。除在本岛有些花岗岩外,至今尚未发现有其他矿藏。虽然环海,但渔业资源并不丰足,年产仅1万余吨。然而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经济作物有橡胶、椰子、油棕。还种植有着名的热带观赏花卉胡姬花(兰花),品种近千种,四季常开。胡姬花每年大量销往欧、美、日、澳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新加坡早期的移民多聚集在中南部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带,其他地区则大多是热带雨林或农业用地,但是今天基本上都已城市化,除了少数的自然保护区。新加坡绿地面积非常大,除了美化城市外还有降暑的功用。由于没有淡水河,新加坡的主要水源就是降雨,因此修建了多个蓄水池。但尽管降雨量大,这些雨水还是无法满足新加坡的用水需要,目前50%的水源依靠进口,大部分的水是从马来西亚进口。新加坡也积极开发其他水源,包括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
交通 通过一条长堤及一座大桥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群岛的主岛也仅有一水之隔。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行即可抵达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和国际航空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通讯和旅游中心。
[铁路]:以地铁为主,设有49个站,全长91公里。1999年11月建成轻轨铁路,与地铁相连。
[公路]:总长约31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1.6公里。截至2001年底,车辆总数70.84万辆,其中客运40.76万辆,货运13.72万辆。
[水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有3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740个港口。共有商船总数3353艘,总吨位2316.73万吨,在世界大商船队中排名第7位。到港船舶吨位9.6亿吨,总吞吐量1690万箱。
[空运]: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胜安航空公司,经营91架飞机。各国的60家航空公司每周提供超过3258班次的定期飞行服务,航线联系世界50个国家的139个城市。2001年客运量2810万人次,空运货物150万公吨。樟宜机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
行政区划分新加坡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的名称是:中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 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它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它位于赤道以北136.8公里,东经 103°38至东经104°6,北纬1°09至1°29。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达1056米的长堤通马来西亚的新山,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口。
面积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鉴2002),其中很多地区都是填海产生,1950年到现在大约有20%的国土面积由填海产生。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陶沙岛(3.5平方公里)。新加坡岛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91.6%,是新加坡领土构成的主要部分。岛上地势比较平坦,武吉智马山是新加坡的最高点,海拔仅177米。实里达河是全岛最长的河流,长14公里。
人口 新加坡人口为331.91万,其中华人占76.7%;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种族1.5%。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语言 英语、华语、马来语、印度淡米尔语是四大官方语言。英语是新加坡主要的官方语言,普遍通用,不过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国歌也是用马来语唱的。
气候 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相对湿度大,年平均气温24~27℃。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左右,是世界上年降雨量在1805毫米以上的城市之一。 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
自然资源 新加坡面积狭小,资源匮乏。除在本岛有些花岗岩外,至今尚未发现有其他矿藏。虽然环海,但渔业资源并不丰足,年产仅1万余吨。然而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经济作物有橡胶、椰子、油棕。还种植有着名的热带观赏花卉胡姬花(兰花),品种近千种,四季常开。胡姬花每年大量销往欧、美、日、澳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新加坡早期的移民多聚集在中南部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带,其他地区则大多是热带雨林或农业用地,但是今天基本上都已城市化,除了少数的自然保护区。新加坡绿地面积非常大,除了美化城市外还有降暑的功用。由于没有淡水河,新加坡的主要水源就是降雨,因此修建了多个蓄水池。但尽管降雨量大,这些雨水还是无法满足新加坡的用水需要,目前50%的水源依靠进口,大部分的水是从马来西亚进口。新加坡也积极开发其他水源,包括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
交通 通过一条长堤及一座大桥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群岛的主岛也仅有一水之隔。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行即可抵达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和国际航空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通讯和旅游中心。
[铁路]:以地铁为主,设有49个站,全长91公里。1999年11月建成轻轨铁路,与地铁相连。
[公路]:总长约31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1.6公里。截至2001年底,车辆总数70.84万辆,其中客运40.76万辆,货运13.72万辆。
[水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有3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740个港口。共有商船总数3353艘,总吨位2316.73万吨,在世界大商船队中排名第7位。到港船舶吨位9.6亿吨,总吞吐量1690万箱。
[空运]: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胜安航空公司,经营91架飞机。各国的60家航空公司每周提供超过3258班次的定期飞行服务,航线联系世界50个国家的139个城市。2001年客运量2810万人次,空运货物150万公吨。樟宜机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
行政区划分新加坡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的名称是:中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
Ⅱ 新加坡有乡村吗
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新加坡没有“乡村”这个行政单位。
如果可以把乡村认为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区域,新加坡专门的农业园区,位于林厝港,拥有可耕地面积两千多公顷,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
Ⅲ 东南亚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是集某些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于一体的农业地理区域。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传统农业
主要分布区:我国的北方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德干高原和西部地区,印度河,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等。(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
经济状况: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区位特点:光热条件好,降水不足或不稳定,灌溉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
特点:定居农业,需水量少,但需灌溉,自给自足,以种植旱作谷物为主,一般有饲养家畜的传统。精耕细作,多为文明起源地。
主要农产品:小麦等粮食作物,大豆等豆类作物,棉花 烟草等经济作物,牛羊马猪等牲畜
Ⅳ 新加坡有农业吗
【新加坡的都市农业】
新加坡由于土地少的特点,发展的是独具特色的都市农业。
在种植结构上,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产业类型上,以高产值出口型农业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等为主;在粮食结构上,主要限于鱼类/蔬菜和蛋类的生产,蔬菜仅有5%自产,其余依靠进口。
新的都市农业主要是现代集约的农业科技园区,其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在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的基础上,新加坡大力兴建科学技术公园,发展科技农业,在公园内兴建大型集约农场,采用最新的技术,已取得比常规农业更高的产量和收益。
【参考资料】:
新加坡都市农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http://wenku..com/link?url=bXMTN-zIyyBRbvxbmJS7cOn4u_V-Mdv6fhAxC
Ⅳ 新加坡经济概况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匮乏。
2.经济简史
新国坡国土小, 人口少, 资源缺乏, 国内市场有限。但是其地处马来半岛南端, 马六 甲海峡南口, 地理位置优越。因此, 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 新加坡就成为一个国际都市, 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 并从此不断繁荣发展,1965年新加坡 脱离马来西亚联邦, 在李光耀总理强有力的统治下, 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加坡从实际出发, 实行全方位开放, 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 济之中, 积极参加国际分工, 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
新加坡政府从1961年起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制定了各阶段的五年发展目标,从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各阶段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1961-1965):为了改变过去单一依赖转口贸易的状况, 并解决殖民统治留下 的严重失业问题, 着手发展进口替代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当时新加坡人口为180万人, 失业的就有20万人,经过5年的努力, 创造了1.7万个就业机会。
第二阶段(1966-1975):这是奠定基础的十年。为了进一步使依靠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 着力发展制造业, 引进电子产品, 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十年中使制造业的产值从4.3亿新元增加到35亿新元, 每年递增26%;同时期, 基础设施 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 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此阶段基本解决了失业问题, 同时基本具备吸引外资的条件, 外国投资设厂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1976-1980):此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电子行 业为先导, 开始大量生产电脑,提倡科研与经济结合, 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制造业继续发展, 其就业人数由21万增加到36万,同时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使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阶段(1981-1985):着力引进高新技术,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阶段(1986-):扩大引进高新技术、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中小企业挂钩。为了引进投资、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 将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由原来的33%减为10%, 同时鼓励外 国人在新加坡办学校、医院, 便于他们长期居住。
3.经济概况
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政府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业为发展中心,加速经济国际化、自由化高科技化。为进一步发展经济,近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和蔬菜种植,农业拥有可耕地面积5900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9.5%。粮食全部靠进口, 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等。
(2).工业概况
自从1965年从马来联邦脱离后, 工业化推动了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主要有制造业, 包 括炼油、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交通设备等部门。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 但面临着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政府正致力于提高生产率, 以在低成本、高技术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3).服务业概况
新加坡服务业发达,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还将进一步增长。金融业是最大的服务 业部门, 在过去几年里增长很快。旅游业发达, 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来新的旅游者近714万人。主要来自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1326亿新元(约合941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6年):7.0%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5835新加坡元
通货膨胀率(1996年):1.4%
失业率(1996年):2%
当今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2月31日晚发表新年献词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新加坡经济目前已陷入衰退,2008年增长率仅为1.5%,低于政府预期的2.5%,而2009年新加坡经济仍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李显龙说,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此次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因此在应对上将更加困难。作为一个小型的开放经济体,新加坡此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出口、旅游及更广泛的经济领域都受到了影响。
他指出,2009年的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很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事情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发生转变。新加坡人必须为艰辛的2009年,特别是前半年做好准备。更多公司将被迫缩小规模,未来几个月将可能出现更多裁员。
李显龙说,经济衰退并不意味着没有机遇。在金融风暴中,新加坡必须继续寻求新的增长机会,确保新加坡能在经济衰退结束后更加强大。新加坡政府已对此次经济风暴迅速作出了反应,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就业问题,要使人们保住自己的工作,并通过再培训,帮助已失业的人重新找到工作。
他最后表示,仅有政府的帮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他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此次经济危机。
此次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使新加坡2008年以来不得不连续4次调低了2008及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其中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被降至负增长1%至增长2%之间
Ⅵ 新加坡盛产什么农作物,主食是什么,有小麦吗
新马泰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总称.吴哥窟位于柬埔寨,故A错误;马来西亚位于热带地区,水稻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故B错误;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类型多为城市用地,故C错误.泰国人把象当作无价的国宝、吉祥的象征、忠实的朋友,象戏是泰国传统的娱乐项目,故D正确.故选:D.
Ⅶ 新加坡的工农业
新加坡没有什么矿产,旅游业发达,为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工业是电子业、金融、港口集装箱、新加坡航空处于亚洲重要位置,也很发达
Ⅷ 新加坡的主要产业部门有哪些
一、新加坡的电子产业
新加坡电子产业以32%的比重遥遥领先于化工、交通、生物医药等其他产业。尤其是全球电子行业排名前50的着名企业都将研发中心或亚太总部迁移至新加坡。
二、新加坡的精密工程产业
新加坡的精密工程行业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现如今,精密工程业行业已发展成为拥有大约2700家精密工程公司,其中有中小型企业(SME),也有大型跨国公司(MNC),因此,新加坡也成为了很多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及重要的研发中心。
精密制造工程是制造业的十分重要的支柱,特别是精密工程业成为航空航天、石油与天然气、医疗设备和电子产品等很多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业
世界卫生组织WHO之前发布“世界健康报告”《World Health Report》,并对各国的医疗体系进行了比较,对预期寿命进行了排名。排名考量主要有:医疗水平、接受医疗服务的难度、医药费负担公平性等方面、经过了综合对比,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列第三。
四、新加坡的化工产业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区是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和荷兰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新加坡还是世界石油贸易枢纽和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制造国,独占全世界70%市场份额。
(8)新加坡农业地域有哪些扩展阅读
1961年,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该区的面积为70平方公里,包含了来自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新加坡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岛和毛广岛等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
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新加坡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2012年产值为1085.5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1%。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化学与化工、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产品。迄今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以及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农业园区位于林厝港以及双溪登加,拥有可耕地面积六百多公顷,产值占国民经济不到0.1%。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兰花、热带观赏鱼批发养殖、鸡蛋奶牛生产、蔬菜种植,还有养鱼场。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有50个蔬菜农场、三个鸡蛋农场,以及126个陆地及沿海养鱼场。蔬菜产量大约占总消耗的12%,鸡蛋和鱼类产量,各占本地消耗的26%和8%。
Ⅸ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人种、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新 加 坡 概 况
国名: 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国名来由: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独立日:8月9日(1965年)
国旗: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五颗白色五角星。红色代表人类的平等,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新月象征国家,五颗星代表国家建立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颗星的组合紧密而有序,象征着新加坡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国徽:由盾徽、狮子、老虎等图案组成。红色的盾面上镶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与国旗相同。红盾左侧是一头狮子,这是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在马来语中是“狮子城”的意思;右侧是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红盾下方为金色的棕榈枝叶,底部的蓝色饰带上用马来文写着“前进吧,新加坡!”
国歌:《前进吧,新加坡》
国花:以一种名为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为国花。东南亚通称兰花为胡姬花。卓锦·万代兰是由卓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丽端庄、生命力特强,它象征新加坡人的气质和刻苦耐劳、果敢奋斗的精神。
国家政要:总统纳丹(s.r. nathan),1999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总理吴作栋(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任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lee kuan yew)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长期担任总理,1990年11月辞去总理职务,改任内阁资政。
重要节日:华人新年:每年1月或2月的农历新年;中秋节:农历8月15;开斋节:回历10月新月出现之时;泰米尔新年:4、5月间;大宝森节:泰米尔历的1、2月间;蹈火节:10、11月间。卫塞节:5月的月圆日;圣诞节:12月25日;复活节:3月21日月圆后的周日。
自然地理: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
人口: 321.75万(1999年6月),其中华人占77.2%;马来人占14.1%;印度人占7.4%,其余为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人。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语为马来语。英语为行政用语。无国教。华人和斯里兰卡人多信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人信奉基督教。
简史:古称淡马锡。8世纪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初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新,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端口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军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46年英国将其划为直辖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颁布“紧急法令”等权力。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
政治:宪法规定: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6年。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总统有权否决政府财政预算和公共部门职位任命;可审查政府行使内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谐法令所赋予的权力以及调查贪污案件。总统顾问理事会受委向总统提供咨询与建议。总统在行使某些职权,如主要公务员任命时,必须先征求总统顾问理事会的意见。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议会称国会,实行一院制。议员由公民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
经济: 新加坡的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独立后,政府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90年代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工业主要以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为主,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5%,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旅游业是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货币名称:新加坡元(简称新元)
新闻出版:英文报有《海峡时报》、《商业时报》、《新报》;华文报有《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马来文报有《每日新闻》;此外还有泰米尔文报《泰米尔日报》。广播电台于1936年开播,1959年1月起以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广播。新加坡广播电台拥有并经营12个国内电台和3个国际电台。新加坡电视机构拥有并经营2个频道,一个播送华文节目,另一个播送英文节目,每天播送24小时。12电视私人公司经营2个频道,一个主要为马来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务,另一个主要播送体育及文艺节目。1995年有线电视网开通,用户可接收30多个频道、10余个国家的电视节目。1995年开通卫星电视。
外交:立足东盟,将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印度等国的合作关系;奉行“大国平衡”政策,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与中国关系:1980年6月14日,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关于互设商务代表处协议在北京签字,次年9月两国商务代表处正式开馆。1990年10月3日,中新两国建交。
Ⅹ 麻烦一下.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归哪个国家所有新加坡农业地域类型
马六甲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拥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
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
马六甲海峡沿岸三个国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由以上三国负责海峡的交通导航。上述三国享有海峡主权,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其政治敏感性很重,美国、日本、印度一直企图染指海峡的巡逻和管理,最近被上述三国拒绝,上述三国邀请附近的泰国加入海峡巡逻,邀请中国对海峡巡逻提供帮助,但明确拒绝了美国和日本加入巡逻的要求,只允许对方提供技术装备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