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了解中国多少
① 新加坡华人占多少
华人占74%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类发展指数为0.901。
语言
独立以后,加上曾经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作为四大族群的沟通和教学语。自1979年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 (类似于中国的“推广普通话”)之后,华语成为另一个广泛使用的语言,有超过七成的新加坡人能说华语,是华裔之间的通用语言。
新加坡民间也通行各种汉语方言,一般上35岁以上的新加坡华裔都通晓几种闽粤方言,例如:莆田话、粤语、潮州话、客家话、闽南语、福州话、海南话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新加坡、网络-新加坡华人
② 新加坡华人对中国态度
我在东南亚工作和生活多年,对东南亚非常了解,也与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人,包括华人经常接触和交流。
我告诉你,即便有些华人会讲中文,但是因为国籍不同,教育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气候和饮食习惯也是不同,太多文化差异。
所以对海外华人来说,中国人跟他们就是两个国家不同的人,不会有太多认同感,也不会有太多的亲近感,除非还有非常亲近的亲人、亲戚在中国,而且有来往,否则,他们甚至自认为比中国人高一等。
很多海外华人对中国并不了解,甚至没有去过中国,加上外媒的抹黑和仇视新闻和言说铺天盖地,根本不可能有真实的了解。
不要太天真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外国华人本来就不是中国人,不要天真以为所有海外华人,都会认祖归宗。
③ 新加坡华族对中国的情感是什么
新加坡华人分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2种,前者一般说中文,谈到中国很亲切,甚至自称中国人,以陈嘉庚为代表。后者一般说英文,看海峡时报(英文),亲西方,甚至以自己的华人面孔为耻,以李光耀为代表。南洋华人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心理变迁,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两种华人的变迁史.
说到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的分别,不能不提到一个名词:南洋大学。这所大学的兴衰史,也就是南洋传统华人的兴衰史。了解这所大学历史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这所大学,这所大学的创办人,还有这所大学的精神肃然起敬。
南洋大学的创办人叫陈六使,1950年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及福建会馆主席,他是陈嘉庚的族侄,1916年在福建小学还没毕业就来到新加坡。1953年,陈六使捐助五百万元,倡办南洋大学。并以福建会馆主席身份捐献了五百二十三英亩在新加坡的云南园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此后,连瀛洲宣布献捐廿五万元。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以他本人及故弟胡文豹名义捐建双连学生宿舍一座。马来西亚的李光前赞助1953-1957五年总捐助十份之一(此数超过一千万元),鼓励社会人士参加献捐运动。槟城林连登捐出五十万元,建筑南洋大学图书馆(行政楼)。陆运涛献捐南大理学院全部建筑费(约卅万元) 。
此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商界,学界,出租汽车司机,三轮车夫,小贩,吧女和理发师,都先后参加乐捐,义驶,义踏,义卖,义演等活动,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呼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但都希望能进点微薄之力,让自己的后代有机会进一所华人自己的大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中国才是自己的国家。
很显然,这种想法和海峡华人以及殖民当局是格格不入的。所谓海峡华人,就是自己已经放弃了关于中国的概念,他们心目中的祖国,在当时是英国。这种区别的来源也是很简单的:传统华人,大都是靠自己奋斗,创业,或富甲一方,或安居乐业。而海峡华人,则是靠给西方人做买办,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饭。所以英文比中文说的好,甚至不会说中文,比李光耀。在他们心目中,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和他们没有关系。一个英国议员曾经说,李光耀是苏伊士运河以东他见过的最英国的人。而李光耀本人,几年前被英国政府颁发了一个终身成就奖,他很感慨地说那是他这辈子得到的最高肯定,他说在他的年代,是以做英国人为荣,虽然到他儿子的年代要开始接受美国教育,以美国为荣。
所以,1956年南洋大学开课后,新加坡当局一直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1959年李光耀上台后也不承认南洋大学,认为南洋大学的中文教学环境不能被认可。 1963年,李光耀政府宣布吊销陈六使的公民权。一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但一直对南洋大学的中国化教育如鲠在喉,到了 1980年,南洋大学被政府宣布停办,从此,南洋大学成为了历史名词。南洋大学建校25年,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这些人都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英,他们和中国人在一起,可能没有人能看出差别。如今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1981 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上建立了一个技术学校,叫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更名为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几年前,该校的新校长想借用南洋大学的名望和现在在世界各地已经身居高位的南洋校友的资源,提出恢复南洋大学的名字。结果遭到了绝大多数南洋校友的反对,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和南洋理工大学现在的英文环境风马流不相及。的确,现在的所谓南洋理工大学只是一所普通的政府办的英文大学,和当年纯粹由民间华人从亿万富翁到小贩舞女们齐心合办的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南洋大学是根本不能比的。
南洋大学的停办,也意味着在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失败。李光耀上台后,很多有影响力的传统华人被赶出了新加坡,他们大多到了马来西亚,有的回到了中国,有的到了美国。从1980年开始,海峡华人的思想开始在新加坡占了上风,到了今天,传统华人的思想在新加坡基本灭绝了。1980年前,新加坡80%以上的家庭平时的家庭语言是中文,而现在,70%以上的家庭使用英文。 80年以后,新加坡的学校就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华文教育,中文,只是被当作一门外语来学。很显然,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新加坡人,很多国人试图想和他们找到中华文化的相通之处的话,结果显然就是自讨没趣。在现在新加坡的年轻人心目中,Chinese只是他们提到自己的肤色或种族的一个名词而已,和中国,汉族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会有这种变迁,这和新加坡政府推行的英文教育有直接关系。80年以后,新加坡就没有用华文授课的学校,这样过了一代人,李光耀终于成功了。如今在新加坡,能流利说中文,喜欢中国的,大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这些人,大都因为英文不好,无法找到很好的工作,只有开出租或自己做小生意,现在已经是快被遗忘的角色了。当然也有不少事业成功的人士,但他们基本上已经不谈政治,而专注自己的事业了。
李光耀推行英文教育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去中国化,二是推行英文环境,吸引西方投资。这两点他做的非常成功。在南洋大学的年代,南洋的学生给了李光耀很大的麻烦,他们基本上以北京为自己的方向,对政府跟着西方走的行为很不耻,并且南洋大学有非常独立的学术精神(当然是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出发点),加上他们在新马华人中的号召力,所以,被以铁腕着称的李光耀关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李光耀成功吸引到的西方投资,也客观上形成了英文的强势环境,那些华校生由于中文没有英校生好,所以很难找到好工作,也进一步加速了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势衰。
但是,英文环境的强势,也有长远的负面影响。李光耀自己也承认,英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华校生有人情味,讲团结,和自信。因为,英文授课的老师,对学生只能限于语言的交流而已,而没有任何文化的传承,甚至连语言中那种很微妙意思的表达也很难学会。要知道,各种语言的精华,除了词语里的历史文化含量,还在于各种言外之意的表达。而这些,是新加坡的学校里现在无法学到的。而在华校里,老师用中文讲述的同时,也传承下来五千年的历史,而这些,才是世界各地传统华人的自信根源。虽然英文教育出来的新加坡人,缺乏李光耀希望的那种自信和团结精神,但目前这似乎还没有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毕业后工作的环境,不是西方公司,就是新加坡政府或政府控制的公司,在这些地方,不需要他们有多少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只要李光耀在,一切都没有问题,因为,新加坡人要走的路,他都安排好了。但问题是,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客观的说,李光耀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尼克松曾说李光耀是他见过的最有能力的领袖之一。这句话绝非虚言。他不单一手创立了新加坡,还创立了东南亚华人,也许是全世界华人最大的经济体。这一点,也许国人没有几个能了解。
可以这么说,传统华人在新加坡目前已经老龄话,他们喜欢中国文化,甚至有的人想在中国定居,(经常和Taxi司机聊到这个话题,他们中文也很好)很亲华
而海峡华人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接受英文教育,崇洋,不原意学或说中文,甚至有的人排华.
④ 新加坡有多少华人,占人口数的多少
新加坡人口为310万,其中76%是华人,马来人约占15%,其他则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和西方人。每平方公里达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⑤ 新加坡有多少华人,为什么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种族区分:华族(汉族)为242万,占74.1%;马来族为44万,占13.4%;印度族为30万,占9.2%;余者为欧亚裔/混血,占3.3%。
新加坡华人多的的原因:因为新加坡为华人统治地区又引发了大批华人从马来亚的马六甲,柔佛等地迁入新加坡。逐渐的新加坡华人占大部分了。
(5)新加坡人了解中国多少扩展阅读
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故无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区)。它们分别为:中区社区(120万人),东北社区(130万人),西北社区(83万人),东南社区(84万人),西南社区(83万人)。
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简称社理会)管理。这5个社理会在2015年被重新分割为89个选区,当中包括13个单选区和16个集选区。
⑥ 新加坡人对中国有没有认同感
新加坡人对中国认同感不高,大部分新加坡人对中国还是不冷不热。
第一个原因还是要追溯两个国家的历史,在历史上新加坡一直跟中国就没有什么往来,而且在一百多年前,新加坡一直是在英国的统治下的。
所以在那里的华人思想和文化上都跟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别。没有共同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是很难产生共鸣的,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新加坡人对中国人不冷不热也很正常。
第二个原因是新加坡还残存着一些冷战思维。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而当时中国是现在苏联这边的,新加坡则是站在美国那边,所以直到现在他们还是比较认同美国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国家性质的不同了。我们国家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而他们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在他们眼里还是比较认同资本主义路线的,对社会主义路线感到有些恐惧。由于两个国家的国情完全不同,走的路线自然就会不一样,根本没什么好怕的。
第四点则是利益。还是那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如今国与国之间的往来,很多时候都是在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达成的。
中国和新加坡之间距离较远,中国古话说得好:远亲不远近邻。以前交通不发达,空间距离阻断了双方的往来,尤其是利益上的往来,所以没有这层关系,自然就会疏远一些的。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来自新加坡的担心。中国从外国进口一些商品的时候,都需要通过海上贸易,经常会经过新加坡附近的马六甲海峡。而新加坡就很担心中国会争夺马六甲海峡的制海权,其实这种担心就是多余的。
⑦ 新加坡有多少华人
新加坡有242万华人。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种族区分:华族(汉族)为242万,占74.1%;马来族为44万,占13.4%;印度族为30万,占9.2%;余者为欧亚裔/混血,占3.3%。
新加坡华人多的原因是因为新加坡为华人统治地区又引发了大批华人从马来亚的马六甲,柔佛等地迁入新加坡。逐渐的新加坡华人占大部分了。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故无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区)。
新加坡人口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总人口临时数字为553.5万,其中337.5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2.7万个“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狮城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有约163万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欧亚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
其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殖民统治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2017年6月,总人口561万,公民和永久居民396万。2018年6月,总人口约564万。
截至2019年6月,总人口570万,公民和永久居民403万。华人占74%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截至2021年6月,总人口568.6万,公民和永久居民404.4万。华人占74%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⑧ 新加坡说汉语的人比例有多大
新加坡有77%的人口是华人.新加坡11月份对363名1965年以后出生的新加坡华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17岁到39岁之间的华裔年轻人中,80%的人表示他们能够明白并流利地说普通话;60%的人表示,他们在阅读中文资料时没有困难;只有会写汉字的人相对少一些,大约为52%。另外,有超过一半的人说,他们的汉语水平要比英语水平高,与家人交谈时习惯于用普通话。在新加坡,大多数工作场所都以英语为主,但这一局面也在被打破,说英语和说普通话的人的比例目前分别是59%和35%。(这是04年的调查)
⑨ 新加坡新加坡现在有多少华人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种族区分:华族(汉族)为242万,占74.1%。马来族为44万。占13.4%。印度族为30万,占9.2%。余者为欧亚裔/混血,占3.3%。
新加坡华人多的的原因:因为新加坡为华人统治地区又引发了大批华人从马来亚的马六甲,柔佛等地迁入新加坡。逐渐的新加坡华人占大部分了。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
公元14世纪,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乘船前往小岛环游,看见岸边有一头异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他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决定建设这个地方。
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语“狮城”之谐音,早期的居民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
过去,新加坡一直使用“新嘉坡”作为其独立初期的通用中文国名。由于受到当地华侨所带来的方言习惯影响,早期也出现许多衍生的名称,例如“息辣”、“石叻”、“叻端口”等,还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而外界也普遍以“星国”和“狮城”来描述新加坡。
⑩ 新加坡人眼中的中国人是怎样的
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新加坡人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后裔。移民到新加坡的浪潮分为3批:
1)明朝(郑和下西洋)到清朝初叶
(清朝实行海禁,很少中国人能下南洋)
2)清末到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前)
(新中国成立到邓小平宣布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黑暗时代,很多中国人想下南洋,可是出不去)
3)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
新加坡现在的人口中,华人占了总人口的77%,大部分都是第2批移民浪潮的后裔。这批人当中,大部分是闽南人(包含潮汕人、雷州人和海南人),也有少数的广府人以及客家人。他们的文化跟大陆的福建和广东很相似,可是跟中国北方差异极大。一般新加坡人对来自福建和广东的新移民会比较认同,因为文化语言都接近。
身为一个新加坡人,我的感觉是大部分新加坡人还是对中国人友善的。当然遇到素质低的中国人,新加坡人会比较排斥,因为毕竟是个城市地区,普遍教育良好,比较难容纳低素质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