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德尔福公司在什么地方
‘壹’ 新加坡德尔福公司在哪里
不知你要问什么问题,新加坡的德尔福位于新加坡的什么地方,还是新加坡中国的企业位于什么地方?德尔福是一个集团公司,下属有多家公司,不知你要问的又是哪一家?新加坡在华有多家企业,详可以参考网络知道:
http://ke..com/view/834909.htm?fr=ala0_1
‘贰’ 德尔福是哪个国家的企业
美国的,原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子公司。1999年5月28号,正式与通用公司分离,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开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独立后的德尔福财富全球500强最新排名为死166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叁’ 德尔福在华企业有14家(合资和独资),包括控股公司、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10家制造型企业
那只这么少,光是派克业务体系就不止十四家了,以前在里面工作好多年
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德尔福汽车系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烟台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白城分公司
北京德尔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上海亚太中心办公室)
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无锡德尔福传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
京西重工(上海)有限公司(刚卖掉)
德尔福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广州,武汉,重庆,芜湖,上海A5,上海墨玉)6个公司
德尔福(上海)动力推进系统有限公司
其实德尔福从通用分出来时候继承了伟大通用全球排第一时期的传统:臃肿,官僚。
所以下面分得很细的,只是没有全部来中国。
‘肆’ 美国德尔福公司的在中国
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由上海汽车空调厂与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合资组建的国内最大的汽车空调系统开发制造商。合资公司于1998年初建立,上海汽车空调厂和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公司均为以品质而着称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公司员工920人,具备年产50万套汽车空调系统的生产能力。公司目前的主要OEM客户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北京吉普、神龙富康、重庆五十铃、长安铃木、昌河铃木、沈阳金客等。主要产品有HVAC系统,管片式、管带式和平行流试冷凝器,层叠式蒸发器、暖风和其他热交换零件。公司拥有一批有技术和经验的工程师,并得到德尔福在质量、产品和生产制造方面的支持。 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是本行业唯一经国家认证的的国家级技术中心,有全天候环境模拟试验、CAD工作站、激光扫描、内部腐蚀等设备。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第三方认证、美国QS9000质量体系国际第三方认证和德国VDA6.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将紧随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积极开拓、不断进取,为用户开发制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一代汽车空调系统产品。
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车载收音机的德尔福公司自1993年开始进入中国,并以平均每年3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苏州新工厂的投产是德尔福全球增长战略的又一个里程碑。专程从美国总部赶来参加开工仪式的德尔福全球副总裁杰夫瑞欧文斯指出,将来10年汽车行业有50%的产出在亚太市场,而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正是为了紧跟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步伐,德尔福不断扩展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德尔福苏州新工厂占地1.86公顷,生产音响、动力总成及安全系统等多种汽车电子设备,生产能力涵盖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涉及电路板组装、包装和测试等。据悉,目前德尔福在中国已建立了15家企业,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
德尔福派克长春分公司--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尔福集团旗下的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分部举行了其长春分公司新厂迁址揭牌仪式,并宣布其在长春乃至东北地区拓展生产规模。新厂主要产品是为汽车制造商生产汽车的线束系统和线束模块。德尔福派克长春分公司新厂的产能将扩大一倍,成为德尔福派克在中国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德尔福派克亚太地区总裁艾博彬表示:“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本地化服务是我们一直致力的目标,长春分公司迁入新厂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长春汽车业发展的信心。”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2006年4月6日上午,总投资3500万美元的德尔福派克电器系统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在烟台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德尔福派克在山东建立的首个制造基地。世界500强企业德尔福派克电器公司成立于1890年,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沃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线束系统制造厂商。该公司中国子公司目前主要为中国内地上海通用东岳、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福特等整车制造商供货。为缩短供应链,更好服务于已经在烟台落户的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德尔福派克投资3500万美元在烟台成立分公司。
‘伍’ aptive是什么牌子
摘要 aptive前身是德尔福技术公司
‘陆’ 德尔福电瓶官网
摘要 德尔福已经被瓦尔塔收购了。
‘柒’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中的新加坡企业。
安特、昂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斯塔尔精细涂料(苏州)有限公司(新加坡也有公司,高层会去那边出差)
‘捌’ 合纵连横,安波福的自动驾驶之道
美国时间本月26日,安波福与现代汽车共同对外宣布,两家的自动驾驶合资公司已经正式成立了。
合资公司的总部设在波士顿,并在美国和亚洲设有技术中心。而关于合资公司的名字,双方一起卖了个小关子,表示会稍晚些时候再公布。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今天,这种“主机厂+零部件”的合作模式并不新鲜,毕竟要想撬动“自动驾驶落地”这座大山,需要的是合作的力量,主机厂/零部件/初创企业,合纵连横的新闻从来就没有断过。
而作为自动驾驶领域活跃玩家之一的安波福,其实一直深谙此道。如果回首看安波福及至未拆分之前的德尔福,无论是隐形的联手,还是显性的合作,都是让安波福在自动驾驶领域越来越有底气的砝码。
备注:因安波福为原身德尔福拆分后的公司,故在本文中,如用德尔福则指代在公司拆分之前,而安波福则指代拆分之后。
1、从那辆SQ5说开去
说到安波福自动驾驶的起源,离不开那辆被改装过的奥迪SQ5。这是德尔福对自动驾驶的探索结果第一次进入到公众视野。
2014年底,有外媒发出了德尔福的自动驾驶原型车SQ5试驾体验。
在随后不久的2015年初的CES上,德尔福正式向公众亮相了这款原型车,并允许预约试驾体验。
随后的2015年3月份,德尔福也安排这款原型车在美国进行了一场5500公里的自动驾驶尝试。
根据最终公布的结果,在这段旅程中,有99%以上的时间是自动驾驶系统在操控着这辆车。
4.合作与收购,总在一念间
为了壮大自身自动驾驶的实力,安波福一直没有停止收购与投资。
总结下来,其收购与投资可以归纳到四个方面:自动驾驶软件、数据服务、激光雷达以及线缆业务。
在自动驾驶软件方面,德尔福有两项十分重要的收购。
第一个被德尔福收入囊中的就是最初的合作伙伴Ottomatika。在双方开始合作不久,德尔福在2015年即以3200万美元收购了Ottomatika。
第二家则是前文中有提到的nuTonomy,德尔福以4.5亿美元的价格进行了收购。
两家公司在自动驾驶软件算法开发上侧重点有所不同,技术上可以互相补充,而收购nuTonomy更重要的意义则是在于可以加速德尔福在自动驾驶按需出行上的探索进程。
同样,德尔福收购了两家数据服务商Control-Tec和Movimento,其中Control-Tec专注于大数据服务,而Movimento则是一家汽车OTA软件供应商。
要想实现自动驾驶,数据分析、OTA服务都不可或缺。
在去年的3月,安波福还将自身的nuScenes自动驾驶数据集对外开源共享。在这份数据集中包括其在波士顿和新加坡收集到的1000个场景的信息。而这些场景数据库对于自动驾驶开发的意义无需多言。
在激光雷达方面,安波福并没有直接进行收购,而是对三家激光雷达公司Quanergy、Innoviz和LedderTech分别进行了战略注资,以便后续开展合作。
从公司选择上来看,安波福的重点十分明显,三家公司均是进行固态激光雷达的开发,不过在最终产品定位上有所不同。
相较于前三者,在线缆业务上的两笔收购的关注度就小了一些。
2015年,德尔福以18.5亿美元收购了提供线缆管理解决方案的海尔曼太通,以加码其在电子电气架构上的优势。
去年安波福则是斥资3.1亿收购了德国微管供应商Gabocom。根据拆分后制定的的战略,两家公司能够在自动驾驶的神经系统上为其助力。
在这之外,还有一笔很重要的收购值得关注。
今年初,德尔福科技(即当初被拆分出去的另外一家公司)被博格华纳以3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在拆分之初,安波福与德尔福科技就各自以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为核心展开业务。
此次收购,自然有动力总成方面的行业资源整合需求,而在安波福的角度来看,在公司拆分之后,安波福营收有小幅增长,而德尔福科技的营收和利润均有大幅下跌。
拆分是为了转型,而此次德尔福科技的出售,则让安波福能够更好地专注在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了。
回顾到这里,已经不难看出安波福的自动驾驶拼图了:掌控关键零部件与技术核心,并积极寻找一个可以看到未来的落地方式。
在零部件与技术核心上,一方面通过技术合作在域控制器/传感器等方面进行修炼与深造,而诸如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算法这类则通过投资/收购的方式来补足。
而关于落地,并不是简单地找到一个场景,尤其是在自动驾驶出租车这类面向大众的服务行业,技术与产品同时也变成了服务者,承载的内容更多,长时间针对性的大数据收集,才能打磨技术的根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