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现在如何
⑴ singapore,sg是哪个国家的港口
singapore,sg是新加坡的港口。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海峡(Straits of Malacca)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第二大的港口,世界沿海港口行业比较知名 ,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纪开始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为国际着名的转口港。新加坡港也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
科技含量
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要集合政府职能部门、航运公司、物流企业、金融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一起高效运作,实现前面所述诸多复杂的功能。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要得益于高科技的应用。构筑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两个电子信息系统。早在1990年,新加坡就投资建立了全国EDI贸易服务网-TRADENET。
该网络通过横向联合,把新加坡所有国际贸易主管机构连接到一个整体系统网络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⑵ 新加坡港的港口发展
近几年来,新加坡港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共有250多条航线来往世界各地,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船公司的各种船舶日夜进出该港,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艘船舶进出。一年之内相当于世界现有货船都在新加坡停泊了一次,所以新加坡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台称。
新加坡的集装箱吞吐量在1990年和1991年均超过香港而跃居世界第一位,自1992年开始新加坡虽然达到756万TEU,但香港达到797万TEU,被香港夺去首位,直至1994年新加坡集装箱吞土量达到1040万TEU,仍然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6年,全球前十位集装箱港口座次尘埃落定,新加坡港以2480万标箱(TEU)高居榜首。
⑶ 新加坡港口被替代后会对新加坡造成什么影响
新加坡港口水深浪静,可以停靠世界上最大的船舶;这里是大型船舶通往太平洋,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由马六甲海峡过往的船舶必经此地进入南海和东海等亚洲海域。这里是世界集装箱集散中心和干散货分泊中心,所以新加坡是靠港生活的国家。在泰国的运河没有挖通之前,亚洲国家还是依赖新加坡港口的。
⑷ 世界十大吞吐量港口排名2021
世界十大吞吐量港口排名2021:
1、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舟山市港口,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经济带”的南翼,为中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和中国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中国国内重要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原油转运基地、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
⑸ 新加坡港的发展策略
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要集合政府职能部门、航运公司、物流企业、金融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一起高效运作,实现前面所述诸多复杂的功能。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要得益于高科技的应用。构筑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两个电子信息系统。早在1990年,新加坡就投资建立了全国EDI贸易服务网-TRADENET。该网络通过横向联合,把新加坡所有国际贸易主管机构连接到一个整体系统网络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通过垂直联合,已与5000多家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确保信息流的畅通。PORTNET系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电子商务系统,该系统连接整个航运界,包括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代理、海关、港务集网、港口用户等,并逐步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PORTNET系统有7 000多家用户,平均每年处理超过7 000万宗交易。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全社会共享的电子信息平台,才使得新加坡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新加坡充分发挥港口的综合区位优势, 利用海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交通体系和宽阔的土地资源的优势, 同时利用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各项生产要素非常集中的优越条件发展临港工业。新加坡港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该港不仅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地, 而且炼油业也很发达, 是仅次于休斯敦、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为满足第三代物流发展和顾客的需要,新加坡港已在裕廊码头建立了物流中心, 培育港口物流链, 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港口园区建设与吸引外资相结合, 将一些临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给跨国公司作为专用中转基地使用, 鼓励大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这样, 港口物流为临港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 提升加工工业水平,进而又促进港口经营效益的提高。 新加坡虽是弹丸小国,港口实力却不容小视。新加坡港是世界第二大货运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1700万标准箱。新加坡港务集团称新港吞吐量创下17个月来新高,营业额增加11.7%。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却传出消息,全球第二大海运公司———台湾长荣集团已经同马来西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长荣将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将其货物中转码头由新加坡转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丹绒港。
位于马来西亚南部的丹绒港建于1999年,与新加坡港的距离只有40分钟车程。与新加坡港相比,丹绒港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与新加坡港相去甚远。年初就传出丹绒港要与新加坡港争夺长荣集团的消息,新加坡港务集团为挽留这个大客户,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长荣集团老板张荣发公开声明,如果在收费上有所调整,他仍然愿意留在新加坡,毕竟长荣集团在新加坡已经20年了。新加坡在这场争夺战中已是胜券在握。而长荣却突然改换门庭,与丹绒港签署合作协议。
原来在这次新马港口之争的最后阶段,马来西亚拿出一份让长荣无法回绝的厚礼。首先,马方同意给予长荣最优惠的服务价格,收费还不到新加坡港务集团的一半,仅此一项长荣每年可节省成本600多万美元。另外,马来西亚还转让给长荣10%至20%的码头股份,并给予长荣集团下属的航空公司和酒店在马来西亚的种种优惠。正是这些超出海港业务以外的优惠条件,促使张荣发最终决定舍弃新加坡。 长荣的撤出已经是新加坡港务集团损失的第二个大客户了。2001年,全球最大的海运公司———丹麦马士基海事公司在结束了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的合约后,将东南亚的转运中心转移至丹绒港,马士基每年180万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改由丹绒港转运,新加坡港骤然失去11%的货运量。
世界航运市场不景气,船务公司靠的是薄利多销,不得不拼命削减成本。而新加坡港虽然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管理最好的码头,服务收费却居高不下。在经济不好的年头,这对船务公司来说可是一笔沉重负担。而丹绒港恰恰是在价格上做文章,为挖走马士基,丹绒港提出的码头收费只有新加坡港的一半,另外还将丹绒港30%股份转让给马士基,允许其参与码头的经营管理,这对马士基来说正中下怀。马士基海事公司本身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港口管理公司,该公司一直要求新加坡港务集团批准它在新加坡经营其自身的终站码头以节省费用,但屡屡遭拒。迁至丹绒港后,马士基既是最大的客户,又是股东,在货物中转方面拥有很大自主权。因此,马士基的30多条航线决定全部停靠丹绒港。
长荣又步其后尘,新加坡港两年间失掉了两个最大的客户,损失了约1/6的集装箱货运量,这将严重威胁到新加坡港作为该地区内首要中转码头的地位。而且由于新马两地差价太大,其他船运公司纷纷向新加坡港务集团提出降低收费的要求,极有可能导致骨牌效应发生。
⑹ 新加坡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地理位置还是李氏
新加坡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你题目说的两个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有李氏的执政。
如果这两者相比,更重要的应该是地理位置。在此采用简单的判断标准,缺了哪个新加坡的更有可能得不到发展或者发展得更差:如果缺了李氏,也许会有另外一个总理,带领新加坡发展,即使可能发展得不如今天,但应该还是不错的;如果缺少了这么优良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绝无可能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
但是,事实上,再优良的地理位置,也要看区域的发展环境是否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相吻合,如贵州在我们国家建国后一段时间的“三线建设”中,因为其靠近中部,能够有效的防御外国的入侵,所以发展起来了许多重要的大工业,当时的东南沿海因为容易被敌人的海军或者空军侵袭,工业化进程缓慢;再看看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的发展远超于中西部,贵州虽然近年来发展势头尚可,但总体情况大家都略有印象。你说贵州的地理位置变了吗?没有,变的是时代大背景。
新加坡发展到今天,我觉得最重要是新加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环境——欧美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转移,亚洲整体崛起。简单而言,亚洲日本、台湾等国家崛起意味着每天都有大量载着集装箱的货轮穿梭于欧美和东亚之间,这使得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运咽喉的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凭借新加坡港这一转口港迅速发展起来。
(这一部分具体可查阅马六甲海峡为什么重要和新加坡港的地位)
——————————下面是闲的没事的一些补充——————————
近年来我们国家发展起来之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香港港等发展起来了,世界最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20个港口中有一大部分是中国的港口,上海港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真的是中国奇迹!)。但注意,这些港口是目的港。这么多到达中国的集装箱中,有非常大一部分还是要从新加坡港中转的,这不是把自己部分的命交到别人手里吗?
于是,最近十多二十年,我们想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把集装箱运进来、搞一带一路建设,想试试走陆运,想和也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的马来西亚一起建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削弱对新加坡港中转的依赖。(当然还有别的考量)
不过,新加坡也不会坐以待毙,早在本世纪初,新加坡就和中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就有过交锋:
“2001年,应巴时任总统穆沙拉夫的请求,中国政府同意参与援建瓜达尔港,并以无偿援助、优惠贷款和低息贷款等形式向巴方提供1.98亿美元融资,同时提供技术支持。2002年,瓜达尔港正式开工兴建。2007年,瓜达尔港工程竣工,3个两万吨级泊位的多用途码头得以建成。
虽然瓜达尔港由中国援建,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取得瓜达尔港的运营权。2006年,新加坡港务国际公司在竞标中击败中国,取得了瓜达尔港的运营权。然而,在新加坡方面运营下的瓜达尔港经营惨淡,完全没有达到当初建设港口时的预期效果。港口货运量严重不足,几乎处于废弃状态。”
你说新加坡是真的不会运营,使得瓜达尔港经营惨淡吗?
However,我们国家也不是吃素的:
“2013年,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港控公司)接管瓜达尔港运营权,瓜达尔港口和自由区建设得到恢复和推进。目前,港口已具备处理散货、集装箱、滚装货物、石油液化气等全作业能力,港口船舶靠港量不断上升。”
新加坡未来的发展,就看未来新加坡港地位如何了。
————————结束结束——————————
附图一:2017年上半年全球TOP20港口
附链接一:中国和“巴铁”携手做的这件大事 让瓜达尔港"重获新生"网页链接
⑺ 新加坡港发展有何劣势及威胁
新加坡具备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要件,但也有许多潜在缺点:
(1) 马来西亚等临国的军事威胁
自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正式退出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以来,马来西亚对于新加坡的军事威胁始终存在。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近日更高倡要提高新加坡的国防,在其新书中,不仅充份展现富国强兵的治国理念,更表示,新加坡面对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威胁,因邻居都不想看到新加坡繁荣。一旦邻国围剿,新加坡就死定了,为此新加坡必须建立强大的武装部队。显见新加坡于国防上的隐忧。
(2) 物价昂贵、劳动工资及房租皆高。
在经济长期的发展之下,新加坡已进入开发中国家,其国内物价水准随着工资的成长而提高,在地少人稠的限制下,新加坡的房价高居不下,投资成本高。且新加坡劳力短缺,劳动成本逐年攀升,劳力密集产业不适合在新加坡投资
(3) 过度依赖贸易与服务业
腹地狭小因而无法发展制造业,整体国家发展过度依赖金融、贸易等服务业,风险过度集中。政府环保要求标准很高,故举凡污染控制不易行业,不宜在新加坡投资。由于新加坡资源有限,使用各种资源成本均不低,不适合低附加价值行业前来投资。
五、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优、劣势
在金融风暴之前,中国大陆经济实力已经有爆炸性的成长,金融风暴后,依旧维持相当亮眼的经济成长率,在国际上成为世界景气复甦的火车头,中国大陆最主要的交易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成立于1990年。上证为一般上市平台;深证则设有创业板及中小企业板,协助中小型企业于资本市场融资。
在中国大陆开放资本市场之际,由于人民币受到政府管制,国际资金流动受限制,政府为吸引外资投资中国大陆股市,将中国大陆股票分为A股及B股两类。A股市场于1990年成立,由中国大陆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市场于1992年建立,由中国大陆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以外币交易,上交所B股以美元交易,深交所B股以港元交易。2001年2月19日后,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放。中国大陆在国内市场需求及经济成长的表现,预计未来资本市场会持续进行改革与开放,吸引国际投资。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大陆的主要发行市场,上市标准较高,因此中小企业多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创业板规模则是深圳大于上海。
1.中国大陆市场优势
(1) 经济成长快速
中国大陆市场受瞩目的地方不外乎是强劲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海啸后,只有中国大陆维持8%以上的经济成长率,被称为是全球复甦的动力,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人的高储蓄率,随着资本市场持续开放及国民金融教育成熟带动,未来中国大陆将会是热门的筹资地点,此外,经济成长也为上市公司创造营收获利,使得市场投资标的更具吸引力,同时随着公司发展,也会产生进入资本市场筹资的诱因。
(2) 内需市场潜力无穷
近年中国大陆成为全球焦点,不单只是世界工厂,更具有世界市场的潜能,使得于中国大陆发展的台商选择于中国大陆上市集资,不仅有利拓展企业知名度,能早一步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更是企业考量的重点。
(3) 上市规定弹性空间大
中国大陆上市柜的法规遵循要求,并没有像国际市场这麽严格。在上市制度改进方面,中国大陆于2006年取消上市公司需经过1年的上市辅导期,之后关于IPO上市辅导期的相关规定,原则上是3个月,但非强制规定,欲申请上市公司未满3个月的辅导期也可以申请上市,取消辅导期的原因在于中国大陆在新股上市的政策上逐渐采行如香港一般的保荐人制度,未来将会透过对于保荐人强制性的责任及要求,搭配证监会及交易所的上市审查,形成控管申请上市公司品质的两道防线。
除了往上市保荐人制度方面的改进外,依据2008年中国证监会发表的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至2020年为止,官方未来发展的重心将着重在发展多层次多种产品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与服务竞争力、建立完整法规体系,并将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⑻ 简述新加坡何以成为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二的大港
摘要 新加坡港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治区面积达538万平方米,水深适宜,吃水在13m左右的船舶可顺利进港靠泊,港口设备先进完善,并采用计算机化的情报系统,同时谋求用户手续的简化和方便。
⑼ 新加坡港口有何地理优势
1、交通:
地处马来半岛南端,拥有世界着名的天然良港,它是着名的国际大洋航线的枢纽,是东南亚的航运中心,还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起着沟通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作用,交通便利。
2、物产
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水果等物产丰富。
3、产业
沟通三大洲,连接两大洋,港口资源丰富,有利于引进科技,发展知识(电子)产业、旅游产业、深加工产业。
(9)新加坡港现在如何扩展阅读
1、鹿特丹港(荷兰)
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世界最大的港口,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
港区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务管理由鹿特丹港务局负责,各类公司承租港区基础设施发展业务。
2、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
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MALACCA)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3、市区的珊顿道
生齿新加坡每平方公里达7000多人,是天下上生齿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二。
4、裕廊港
1965年启用,1971年扩建。该港口位于新加坡岛西部、裕廊工业区南岸,是亚洲最大的散装货运港。
⑽ 新加坡港的港口现状
新加坡港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共有250多条航线来往世界各地,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船公司的各种船舶日夜进出该港。
该港每天还有30多个国家航空公司的200多个航班在新加坡机场频繁起降。直至1994年新加坡集装箱吞土量达到1040万TFU,仍然位居世界第二位。
1992年新加坡货物吞吐量达到2.38亿吨,为世界的三大港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