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加坡国际城为什么便宜
A. 荆州新家坡国际城第五期为什么这么便宜
我猜是大环境不好,今年房地产不景气,荆州只是一个四线城市,房价下来是迟早的事~
B. 湖北荆州市新加坡国际属于荆州哪个区
湖北荆州市新加坡城国际就是属于荆州市沙市区。
湖北荆州市新加坡城国际就是属于荆州市沙市区。
C. 刘德华历届演唱会哪个最精彩
刘德华从出道至今共举办过300多场演唱会(演唱会总人数超过2500万)
1986-1991 曼谷,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韩国,台湾,新加坡,印尼
1992 刘德华92美加巡回演唱会 8场 美加
心连心音乐节92 1场 新加坡
1993 刘德华93百事“爱心满杏林”香港慈善演唱会 1场 香港
刘德华93上海演唱会 5场 上海
刘德华93“真我的风采”香港演唱会 20场 香港
刘德华93“热浪劲爆”音乐会 1场 香港
刘德华93“真我的风采”中国巡回演唱会 23场 中国大陆
刘德华93“真情难收”韩国演唱会 1场 韩国
1994 刘德华94“热浪劲爆”香港演唱会 20场 香港
刘德华94新加坡演唱会 2场 新加坡
香海慈艺献星华 1场 新加坡
1995 心连心音乐节马来西亚慈善演唱会 1场 吉隆坡
刘德华95“真永远”美加巡回演唱会 11场 美加
1996 刘德华96“反转红馆倒转地球”香港演唱会 20场 香港
刘德华96巡回演唱会 27场 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尼,日本,澳门,美国,加拿大, 澳洲
1997 刘德华中国巡回演唱会 14场 中国
1998 刘德华98“万人迷—寻人”音乐会 1场 香港
中国巡回演唱会 6场 温州,南京,上海
1999 刘德华99“爱你一万年”香港演唱会 15场 香港 刘德华99新加坡演唱会 2场 新加坡
刘德华99台湾演唱会 2场 台湾
刘德华99世界巡回演唱会 8场 日本,美加
刘德华受迈克杰克逊《韩国慈善演唱会》的邀请做演唱会嘉宾,这也证明了刘德华在国际的知名度
2000 中国巡回演唱会 10场 :济南,沈阳,青岛,杭州,汕头,福州,广州,深圳,厦门,珠海
刘德华“道地绿色生活”慈善演唱会 1场 香港
2001 刘德华2001“夏日Fiesta”演唱会 15场 香港
澳大利亚演唱会1场 :悉尼
中国巡回演唱会 6场 :武汉,大连,太原,荆州,合肥,上海
新加坡夏日Fiesta演唱会 1场 新加坡
马来西亚演唱会 2场 马来西亚云顶
2002 美加巡回演唱会 4场 :三藩1场,多伦多1场,大西洋城2场
“美丽的一天”台北演唱会 1场 台湾
中国巡回演唱会 4场: 南昌,西安,广州,中山
“你是我的骄傲”演唱会(限天地会员) 1场 香港
2003 美加巡回演唱会 5场 :温哥华演唱会 1场,多伦多演唱会1场,大西洋城演唱会2场,拉斯维加斯演唱会 1场
2004 马来西亚演唱会 1场 云顶
刘德华2004“vision tour” 香港演唱会 15场
中国巡回演唱会 10场:上海 苏州 哈尔滨 台州 重庆 北京 天津 厦门 武汉 杭州
2005 中国巡回演唱会9场 : 西安 无锡 临淄 郑州 长沙 沈阳 芜湖 海宁 贵阳
马来西亚演唱会 1场 吉隆坡
美加巡回演唱会 4场 大西洋城2场 拉斯维佳斯各2场
2006 新城刘德华“唱好情歌”音乐会 1场
2006 最好的声音party 音乐会
2007 中国内地 16场 呼和浩特、南宁、宁波、南京、常熟、温州、长春、哈尔滨、杭州、天津、福州、台州、上海(2场)、北京、成都
2007—2008 香港16场
2008 台湾 2场 新加坡 2场 澳洲 2场
2009 刘德华中国巡回演唱会 9场 广州 合肥 苏州 佛山 常州 长沙 烟台 沈阳 重庆
太多了,所以不用太全。比较经典的还是有不少:你是我的骄傲演唱会。夏日演唱会。香港的几个演唱会,上海的,北京的都很可以!
D. 长江大学怎么样
对于刚从长江中学毕业的我来说,对长江中学的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
进了长江中学的学生,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就一定能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毕竟在长江大学的教育力度够够的,师资力量也雄厚,毕业后前程也比较有保障。
E. 求汉末的货币换率及物价
关于古代货币对率及物价(转载)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汉末物价
金一斤=6500~15000钱(国家牌价是10000钱)
银一斤=2000~3500钱
————————————————
田地房宅:
膏腴良田=亩/1~1.2万钱
中等土地=亩/1000~4000钱
边塞、荒漠、贫瘠土地=亩/100~300钱
豪华房宅=座/百万钱以上
较好房宅=座/4万钱~17万钱
普通房宅=座/1~3
劣贱房宅=座/3000~5000钱
食物类:
主食:
1石=1斛
1石米=17~20公斤左右,1石稻谷=13~15公斤左右
粱米(优良小米)=石/400钱左右
黍米(黄米)=石/300钱左右
大麦=石/220钱左右
粟米(小米)=石/220钱左右
谷=石/220钱左右
豆豉=石/500钱左右
10斤肉≈1石谷(有记载10斤肉合1石谷的价格)
副食:
醇酒=斗/50钱
米酒=斗/30钱
行酒=斗/10钱
饼=册/30~50钱
牛肉=斤/20钱
猪、羊肉=斤/14~16钱
盐=石/800钱
1个人上酒食店吃一顿便饭=30钱
牲畜类:
耕马、车马=匹/8000~20000钱
战马=匹/2~10万钱
好马=匹/20万钱以上
牛=头/4000~8000钱
猪=头/600~1800钱
羊=只/300~500钱
嬉犬、斗犬=只/1~30万钱
军犬、猎犬=只/1200~2000钱
普通犬(肉食用)=只/200~240钱
衣物类:
材料价:
布料有布、帛、缣、素、练等几种。布为麻织品,是汉人衣着原料之最贱者。帛为普通丝织品,其价比布稍贵。缣即绢,为细密而有色彩之帛,其价又贵,已非一般人所能穿戴。素为绢之精白者,其价比缣又贵。练为绢缣之名贵品种,为布帛中价格之最贵者。1匹布帛幅广2尺2寸(51.5厘米),长4丈(9.36米)。
麻布=匹/250~600钱
丝帛=匹/700~1000钱
缣(绢)=匹/1200~1400钱
素(白绢)=匹/1400~1600钱
练(精绢)=匹/2000~2800钱
成衣价:
布衣=件/200~500钱
单衣=件/350~700钱
袭(短夹衣)=件/450钱
布袍=件/380~400钱
锦袍=件/1800~2500钱
袴(裤子)=件/500~1100钱
麻鞋=双/30~40钱
麻袜=双/15~25钱
绢、帛、皮毛衣=件/2000~6000钱
————————————————
用具类:
武器:
百炼钢刀=把/9000~15000钱
五十炼钢剑=把/7000~10000钱
军用剑=把/700~900钱
军用刀=把/660~800钱
弓=把/500~600钱
弩=把/2000~20000钱
弓箭=枝/10钱
弩箭=枝/9钱
盔甲=套/6800~8200钱
马甲=套/7100~8600钱
工具:
匠人用的刀=把/200~300钱
柴刀、菜刀=把/40~100钱
铜器=斤/60~80钱
铁器=斤/16~25钱
瓦盂=个/70~100钱
简陋牛、马车=辆/2600~4000钱
轺车=辆/1~2万钱
其他:
草席、蒲席=张/150钱
麻=斤/10钱
刍=束/3—6 钱
稿=束/2—4 钱
棺材=口/1500~3000钱
占卜费用=次/100钱左右
奴隶价格:
美婢、壮奴=人/2~3万钱
普通奴婢=人/1~2万钱
工钱:
私人佣工工钱=人月/200~400钱(包饮食)
私人佣工工钱=人月/400~800钱(不包饮食)
政囗府雇佣工钱=人月/2000钱
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工种和佣工的不同年龄、体格等,都会影响到工价,所以汉简及文献中的工价有很大的差距。
————————————————
婚嫁消费:
皇帝娶皇后的聘金最多,一般为黄金2万斤,折合货币2万万钱;皇帝娶嫔妃的聘金约为4千万钱,是娶皇后聘金的五分之一;诸侯王娶王后的聘金多少不等,一般为数百万钱;公主的嫁妆费多者可达百万钱甚至千万钱,少者也不会低于二三十万钱。
就高官与富商来说,其聘金数低于皇族成员,如董卓娶妻,聘以辎车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共折合货币一百六十万钱以上,这是特例。一般男性成员娶妻的聘金在数十万至百余万钱之间;一般女性成员的嫁妆费多数为二三十万钱,高者可达数百万钱。
就中小地主与中小官吏来说,其聘金数又低于高官与富商。东方朔娶妻的聘金在十万钱左右,这应是中小地主与中小官吏娶妻聘金的上限;东汉议曹史展允娶妻的聘金为二三万钱,这应是中小地主与中小官吏娶妻聘金的下限。一般女性成员的陪嫁物大约值二三万钱。
就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来说,其家资在数万钱至十余万钱之间。一般男性成员的聘金数不会超过其家资的总数,应在万余钱至数万钱之间。一般女性成员的陪嫁物大约值二千钱。
婚宴的花费:
汉代酒价一般是每斗30钱左右,汉代人一般都能饮酒一斗至数斗,上石者也大有人在。如果婚日来宾客二十人,仅饮酒一项就须支出2000钱以上。汉代肉价一般是10多钱一斤,如果婚宴用肉50斤,就得花费7、800钱。再加上粮食消耗的费用,婚宴的花费肯定会超过四、五千钱。
————————————————
军费
每个士兵耗粮=1.8石/月,21.6石/年,合4220钱/年;
每个士兵耗食盐=3升/月,3.6斗/年,合144钱/年。
每个士兵衣物=3400钱/年
每个士兵每年生活费约8000钱
每匹战马耗粮=3.3石/月,39.6石/年,合7920钱/年。
安葬费=人/3400钱
将领抚恤金=人/10~60万钱
汉末人口(http://tieba..com/p/2366355338)
○司隶
河南(洛阳)人口100万
河内,人口80万
河东 ,人口57万
弘农 人口19万
京兆(长安)人口28万
冯翊 ,人口14万
扶风(陈仓在扶风境内),人口9万
○豫州
颍川(许昌原是颍川一县)人口43万 (没想到颍川人口这么少,郭嘉荀彧陈群钟繇的故乡)
汝南,人口210万 (袁绍、袁术、李通等人的故乡)
梁国,人口43万
沛国(谯为沛国的治所,小沛是沛国一县)人口25万,曹操封刘备为豫州牧时,正因为刘备在豫州的沛国。谯为沛国的治所,刘备又一度屯兵在沛,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张飞会抢走夏侯家的女孩。 (诸夏侯曹、华佗、许褚)
陈国,人口154万 (梁习)
鲁国,人口41万(孔融)
○冀州 (这次人口统计时冀州州治为常山高邑)
魏郡(邺城、黎阳都在魏郡)人口69万 曹操平袁氏之后,把邺作为主要的大本营,后来封魏公、魏王,直至称帝,国号为魏就来源于此。
钜鹿 人口60万
常山 人口63万
中山(北平属中山) 人口65万
安平 人口65万
河间 人口63万
清河 人口67万
赵国 人口18万
勃海(治南皮)人口110万
○兖州 陈留,人口约87万
东郡(治所在濮阳)人口60万 (陈宫)
东平,人口45万
任城,人口20万
泰山,人口44万 (程昱、鲍信、臧霸)
济北,人口23万 山阳,人口60万 (刘表、伊籍、李典)
济阴(治所在定陶)人口65万
这是曹操发家之处,当年鲍信和陈宫将其迎入兖州,结果两人均死于非命。人口总计404万。
○徐州
东海(治郯,陶谦任刺史时治所在郯,后移彭城)人口70万
琅邪 ,人口57万(曹操破吕布后,从琅邪、东海、和青州的北海分出城阳、利城、昌虑三郡,安置臧霸等泰山群寇)
彭城 ,人口50万,广陵 ,人口41万
下邳,人口61万。
徐州在此时有民二百七十九万,后来在黄巾起义时又吸纳了不少移民。194年,曹操攻徐州不成,刘备领陶谦遗命领徐州。接下来,曹操为了扩张地盘,吕布为了谋求根本,袁术觊觎徐州富庶,在这里与先主年年交战,造成徐州人口大减
○青州
济南 人口45万 (曹操曾任济南国相)
平原 人口100万 (刘备曾领平原国相)
乐安 人口42万 ,北海 人口15万 (孔融于任北海国相时向刘备求助)
东莱 人口48万 (太史慈的故乡)
齐国(治临菑),人口49万
青州在黄巾起义时人口锐减,后曹操招降青州兵,这些青州兵大多就是在黄巾起义时加入黄巾军的。
○荆州
南阳(宛、新野、博望都在南阳)人口243万 (又是一个人口大郡,这里也是东汉的“帝乡”)
南郡(江陵、秭归、当阳、华容、白帝城、襄阳、夷陵都在该郡,后来分别被三国分占,刘备把白帝城改成永安郡)人口74万。(南郡与南阳郡的分界线在东汉末年是在汉水)
江夏 人口26万
零陵 人口100万 ,桂阳 人口55万 ,武陵 人口25万 ,长沙,人口105万(这就是所谓的南四郡,大致就是今天的湖南省及周边地区,赤壁之战后被刘备武装占领,成为其根据地)
荆州确实是一个人口大州,后来在刘表时期人口进一步增加,但在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的过程中,人口有较大损失。特别是到了曹孙争夺荆州时期(222-280),荆州人口损失更大。
○益州
益州(此时州治为广汉雒县)
汉中 (上庸、西城都在其中)26万,刘备建了上庸郡,孟达降魏后,为了安置降将,魏分设了新城郡、西城郡,其实这些郡不过一个县的规模。(这里的降将指孟达、申耽、申仪等)
巴郡 (江州、阆中、涪陵都属该郡)108万 (张飞曾屯于阆中,后李严驻于江州)
广汉 (绵竹、梓潼、葭萌都属该郡)50万,后来刘备建立了梓潼、江油等郡。阴平也是从广汉分置出来的。
蜀郡 (治成都)35万 (蜀汉首都,但当时人口不多,也不是益州政治中心,刘焉时才移治所于此)
犍为 ,61万,刘璋时又分江阳郡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牂牁 26万 ,越巂 62万,益州郡:11万,治所在滇池 ,永昌 189万,刘备时又分出了云南郡
这四个郡就是南中地区,别看人不少,大多是蛮族。
○扬州
九江 (寿春、合肥都在该郡)人口43万 (刘晔)
丹阳 (秣陵在丹阳郡,既后来的建业)人口63万 (陶谦)
庐江 人口43万 (周瑜)
会稽 人口48万,后来吴又分出建安郡 (此郡面积极大,但当时人却很少)
吴郡 人口70万 (孙氏一族,陆逊,顾雍)
豫章,人口166万,后来孙策又分出庐陵、鄱阳郡(人是很多,以山越为主,经常给孙吴捣乱)
扬州是孙策孙权发家的地方。但当时经济不发达,经过孙氏几十年的开发,使其社会得到加快发展。
○凉州
陇西 (狄道、临洮都在该郡)人口3万,汉阳 (后改为天水)(冀、上邽、西县都在该郡)13万(姜维), 武都 8万,金城 8万
安定 3万, 北地 1.8万, 武威 3.4万(贾诩), 张掖 2.6万
酒泉 1.2,敦煌 2.9万
凉州为苦寒之地,羌汉杂居,人多剽悍,董卓、姜维、贾诩都是典型的凉州人。
○并州
上党 (壶关在上党)12万
太原 20万 上郡 2.8万
西河 2万
五原 (九原也属五原)2.3万
云中,2.6万
定襄 1.3万
雁门 25万
朔方 0.7万
人口72.7万,地域广大,人烟稀少,接近匈奴,这里的人多善于骑射。着名的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人,王允则是太原人。尽管山西大部属并州,但关羽不是并州人,而是司隶河东郡解良人。
○幽州
涿郡 63万 (先主与张飞的故乡,幽州第一人口大郡,也是当时幽州文化最发达之处)
广阳 (蓟,即北京,在该郡)28万 (当今首都之所在)
代郡 12万
上谷 51万
渔阳 43万 (田豫)
右北平 5万 (韩当)
辽西 8万(程普、公孙瓒 )
辽东,8万 (公孙度、公孙渊)
玄菟 4.3万 ,乐浪,25万(此二郡主要辖区在今天的北朝鲜)
幽州自古属燕赵之地,燕赵自古便多慷慨悲歌之士,刘备张飞便是这燕赵之士的两位代表。此地靠近乌桓鲜卑之地,幽州人民与这些东胡长期交战,反抗他们的侵略,公孙瓒和田豫就是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今天的辽宁和京津唐经济发达,我们不应忘记古人为保护这块土地所做的贡献。
○交州(孙权时又把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个州)
南海 25万
苍梧 46万
郁林 人口不详
合浦 8万
交趾 人口不详
九真 20万
曰南,10万
事实证明,交州果然天高皇帝远,居然有两个郡人口不详。交州此时还很蛮荒,不像现在的两广人口稠密。如果把一个今天的广州人放到那时,他绝对会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今天两广的汉民大多是长时间内北方汉民南下与当地土着融合而成,当然客家人保持了较多古汉族习俗。
汉末税制(http://business.sohu.com/20090306/n262654470.shtml)
一石=10斗=100升
汉朝一汉亩产粮2石,一年双季
汉税制粮税15分之一 丁税每人每年 120钱 分两次交付 七月 一月
F. 古代的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王语嫣出生在哪里
各个时期,是不一样的,不知道你想问哪个朝代,给个具体的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钱币流通
三国时期刘备的益州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东汉末年遭受的战乱也较中原为轻,故社会经济比北方发展较快。蜀汉建国以后,诸葛亮又派人整修和护理都江堰,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北伐曹魏之始,诸葛亮又先后在汉中一带实行屯田制度,不仅减少了军粮运输,也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蜀汉的手工业以盐、铁和织锦业等最为发达。特别是成都的织锦“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远销吴、魏,是军费的一大来源。蜀都成都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巨千;财货山积,纤丽星繁。”其兴盛景象可以想见。
孙吴所在江淮地区的社会经济起步较晚,故最为落后。但由于这里战乱较少,加之北方人民大量迁居江南,给这里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使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加之吴国建立前期又大力推行屯田制度,遂使耕田面积显着扩大,耕作技术和农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魏国创立后,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推行屯田制,招募无地或无生畜的农民,统一组织耕种官田,这是组织流民归农的有效办法,在客观上起了进步作用,对组织生产、恢复社会秩序、增强魏国的实力、统一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广人稀的地方,扩大开辟面积,兴修水利,提高产量;建置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发展手工业生产。当时江南的武昌是冶炼中心,连铜合金银制造业也很发达,此外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制盐业等等也都十分发达。当时魏国有很多的商业交通贸易中心城市,还和海外的一些国家有贸易交往,商业经济也很发达。
西晋统一全国后,农业上推出了占田制和课田制 ,这是西晋的主要土地制度。当时的西晋面临着经过三国长期战争后的经济萧条局面。西晋采取了奖励农桑、表彰生产的经济政策,召回流民,增加农业人口,表彰生产搞得好的官吏。此外兴修水利也取得了好的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到了东晋时,我国南方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农业上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大量开垦荒地。实行精耕细作,推广牛耕使耕田的速度加快了,产量大为提高。兴修的水利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防治水患灾害,使得农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长。手工业方面,冶炼业得到了发展,“灌钢”技术的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混杂在一起,工艺简便,生产效率更高,钢铁的质量也更好。 纺织业用麻织成的布,品种增加了,质量提高了。 当时纸张已经完全替代了竹简和绢锦。贸易也有很大发展,南北互市和海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掌握,私人经营商业的很多,交易的大宗物品是粮食、布帛、鱼、盐等生活用品和一些奢侈品。总之三国之后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逐渐稳定,经济上有所恢复和发展,人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之后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在我国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各地竞相铸钱,铸钱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堆积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车载钱”。当时曾经把铸钱用的原材料——铁,拿出来“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可见钱币之多,已到了何等程度。当时人们的思想认为钱能操纵人的命运,主要表现在社会风气贪财如命。晋武帝卖官,钱入私门。私门(有权势人)出卖官爵,是贪财的一种方法。士族自矜门第清高,对商贾极其贱视。法令规定市侩都得戴头巾,巾上写明姓名及所卖物品名,一脚着白鞋,一脚着黑鞋。商贾的社会地位很低,可是士族多兼做商贾,并不因为商是贱业而不屑为。例如大名士王戎有许多园田,亲自拿着筹码算账,昼夜忙得不得了。家有好李,怕买者得好种,钻破李核才拿到市上出卖。有势力人家霸占水利造水碓,替别人舂米取酬,称为舂税。潘岳《闲居赋序》说他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一家人生活舒适。可见经营商业是贪财的又一方法。晋惠帝时,石崇做荆州刺史,劫夺外国使者和商客,积财物成巨富。家有水碓三十余区,奴八百余人,还有大量的珍宝钱财和田宅。可见劫夺是贪财的又一方法。《晋律》规定自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罪。贪财即使犯了罪,不一定是死罪,赎死罪也不过黄金二斤,所以只要有钱财可得,任何一种方法他们都敢采用。
晋国统治阶级爱钱,唯钱是求,后世称为“钱鬼”。而这些也影响了社会上的人,金钱支配了人们的交往、言谈、行事等等。
我国古代用谷物、布帛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情况早在西汉就已出现,东汉时更加盛行。到我国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显得更加突出了。
据史书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在南北长期对立中,尽管战争总是不断,但在战争的空隙,经济的交往总是连绵不断,商品交换非常活跃;而在南朝、北朝的商品交换中,货币的使用几乎废弃,在商品交换中都是使用绢帛。
从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品种来看,北朝需要南朝的物品有甘蔗、橘柚,以及北方官员、贵族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南朝急需北朝的物品有:马匹、骆驼、皮毛制品等等。
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官方主办的“通市”,由南朝、北朝的官方主持;二是走私,这种走私在民间、官员、军队中间都有。据史书记载,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也就是宋国、魏国战后的第二年,北魏向宋国提出两国“互市”的要求,朝廷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江夏王义恭、建平王宏、何尚之、何偃等,都表示赞成互市,但柳元景、王玄谟等大臣反对马上互市,理由是“虏虽说互市,实为窥测国情,答应了他们,必生边患”。但朝廷考虑到两国互市可取得不少的经济利益,最后还是同意了。
我国古时候经常用谷物、布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在王莽篡位及东汉时期,有时在市场上谷帛也代替货币充当过流通领域内的支付手段,只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范围较广,以致在社会上曾经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不准使货币”的现象。这是因为市场上钱币缺乏。晋朝统治者主要沿用汉朝的“五铢钱”货币,因此,铸币数量不多,远远满足不了当时市场流通的需要。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记载,当时南朝的宋大臣范泰,曾写奏议反映国库货币减少,市场流通使用的货币奇缺的情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因此,人们在市场上不得不用谷帛当做货币流通,而且货币制度也不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较大,魏晋前期,东晋、宋、齐、梁、陈偏安江南;后来,北方先有五胡十六国,后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相继更替。由于朝代不断改换,致使货币制度很不统一,南朝的货币制度在北朝行不通,北朝的货币制度在南朝也不能实行,所以人们宁肯在南朝、北朝商品交换中收受谷帛,而不愿意收受货币。当时市场物价波动剧烈,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南齐大臣刘缵看到北魏的市场上金、玉、珠宝价格比南朝低了好几倍,感到奇怪,北魏派出接待的主客令谎称:“我朝不重金玉,所以贱同瓦砾。”还有,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由此可见,当时南朝、北朝市场物价差别如此之大,人们认为在南朝、北朝的商品交换中,收受谷帛比收受货币风险小,安全有可靠保证。以上这些就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的一些特点。
可以看出,当时是起码是没有文这个货币单位的!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着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干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王语嫣是小说里的人物啊。。。。因姑苏慕容世居江南姑苏燕子坞参合庄,且王语嫣年纪上小,可以大致推断出王语嫣出生在江南姑苏燕子坞参合庄。 阅读愉快!!
G. 大家听说过 长江大学吗 它怎么样呢
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
原江汉石油学院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定名为江汉石油学院,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原湖北农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始建于1977年,1985年定名为湖北农学院,自“六五”以后,一直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院校;原荆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始建于1936年,1978年成立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荆州师范学院;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始建于1951年,1977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长江大学校园占地面积3338亩,校舍建筑面积108.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15万台(套),总值2.6亿元,图书馆藏书239.4万册,建有国家一级光盘检索中心。学校拥有大型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拥有1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
学校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878人,其中教授225人,副教授56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9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99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等一批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校设有24个教学院、系,77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点,专业涉及工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等10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31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45人;联合培养博士4人。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中央与湖北省共建基础实验室,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实验室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在2002~2004年度学科评估中均进入全国前10名。
学校设有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石油之光”奖学金、石油校友奖学金、尚贤奖学金、祥志奖学金、正大奖学金、通威奖学金等多科多类奖学金。
学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增强科研实力和特色,紧密结合石油能源、区域经济及其它社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在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作物遗传育种等科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煤成油形成环境和成烃机理”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与育性转换机理研究”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定向井、丛式井钻井技术研究” 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油藏描述技术研究”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低熟油气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1997年)、“渗透率梯度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1998年)和“中原油田生产系统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1999年)等三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模仪钻井泥浆动失水仪”(1993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近五年有6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复杂储层生产测井动态监测方法研究”等6项成果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另有24项成果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2005年我校承揽的“油藏动态测井方法与应用研究”等3个项目分别被湖北省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推荐为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近5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46篇。有432篇被SCI、EI、ISTP收录。
长江大学是教育部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学校和世界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的团体成员,长期以来坚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近五年有32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资源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等2项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开展“订单式”等形式的合作教育,因材施教,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共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近几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连续超过20%,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石油等国内40个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创新实习基地。
学校与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学院、阳伯翰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国纽卡索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石油学院、乌克兰第聂伯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克尔丁大学、韩国关东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与美国休斯顿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等30余所国外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近十年来,学校派送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百名,聘请百余名中外着名学者为客座教授,与美、英、德、日、澳、加、俄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已向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选派留学生,同时招收来华留学生。
地 址: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电 话: 07168060550 07168060813(传真)
咨询电话: 07168060550
邮 编: 434023
网 址: http://www.yangtzeu.e.cn/
参考资料:http://www.yangtzeu.e.cn/about/
H. 新三国演义全演员表
吕布--杜淳 貂蝉--蒋欣
董卓--吕晓禾 汉献帝--高虎
水镜先生--焦晃 (成吉思汗) 曹丕--黄小明
曹植--郑国林 司马懿--刘威
张辽--陆剑民(卫青) 典韦--计春华
郭嘉--焦恩俊 孙权--陈宝国
少年孙权--曹骏 孙策--丁海峰
孙尚香--全智贤 周瑜--聂远
陆逊--邓超 曹操--千叶真一
庞统--孙海英 徐庶--王刚(待定)
少年姜维--赵鸿飞 中老年姜维--何冰
老年赵云--于承惠 魏延--申军谊
刘备--秦汉 诸葛亮--陈道明
关羽--胡军 张飞--赵小锐(李逵)
马超--李俊峰(霍去病) 黄忠--马精武
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内有董卓(吕晓禾 饰)巨奸权倾朝野,专横跋扈;外有黄巾军起义,撼动社稷。时有曹操(陈建斌 饰)韬光养晦,欲为国除害。逃出京城后,曹操与各地诸侯袁绍、刘备(于和伟 饰)、孙坚等二十路豪杰会盟,共同讨伐董卓。
几番征战,董卓最终死于义子吕布(何润东 饰)之手。此时大汉气数将近,英雄豪杰皆觊觎天下,因此上演了群雄逐鹿的争霸大戏。关羽(于荣光 饰)、张飞、诸葛亮(陆毅 饰)、周瑜、夏侯渊、陆逊、姜维、司马懿(倪大宏 饰)等风云人物相继入世,魏、蜀、吴三分天下,千古传奇流传至今……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改编。
拓展资料
《三国》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出品的一部古装电视剧,由高希希执导,朱苏进编剧,陈建斌、陆毅、于和伟、张博、黄维德、倪大红、何润东等主演。该剧以《三国演义》原着为蓝本,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马家族篡夺魏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
《三国》(英文:Three Kingdoms、日本语:三国志 )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的电视剧,该剧由高希希执导,朱苏进编剧,陈建斌、于和伟、张博、陆毅、黄维德、倪大红、何润东、林心如等主演的大型史诗电视剧。
该剧以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三国演义》原着为蓝本,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马家族篡夺魏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该剧荣获韩国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亚洲电视剧大奖以及日本东京电视节最佳海外片奖等十余项大奖。资料来源网络
I. 新聊斋志异有哪几个故事主要剧情,每一集主要演员
1、《画皮》
梅三娘与陈楚慧同为心爱的人害死,在丈夫王安旭与明霞公主成亲当晚,两人变成厉鬼前来索命。由曾黎、江华主演。
2、《小翠》
灵狐报恩,嬉闹中化解危机,痴儿巧妇,每天制造欢乐笑声。狐女小翠之母为报答恩人王源智,将小翠嫁给王源智又痴又傻的儿子王元丰,演绎出一个有趣、好玩的故事。由林志颖、李冰冰主演。
3、《痴心灵雀》
痴心名士孙子楚爱慕才女阿宝化身灵雀传达爱意,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左手有六根指头的兽医孙子楚医好了赵家小姐阿宝的鹦鹉,与阿宝一见钟情。
阿宝拒绝恶少柴少安的求亲,恶少找人给阿宝施咒使其得了“失忆症”,视子楚为陌路。子楚每天以真情打动阿宝,却被害身亡;阿宝殉情,阎王让他们重返人间。由袁弘、杨丞琳主演。
4、《陆判》
换头风波,书生上天下地状告冥官,讨取公道。小曼与书生兼医生白扬展开了一段生死恋,即使小曼死了变成鬼,白扬也要追入地府去与之相会。由黄晓明、胡可主演。
5、《小谢和秋容》
书生陶望三住进了一个鬼宅,碰到了秋容、小谢等一帮女鬼,几经惊吓后却和她们成为了朋友。这些女鬼帮陶望三在招亲大会上打败了文武状元,眼看陶望三就可以娶到富家小姐了,可小谢爱上了陶望三。由TAE、唐宁、霍思燕主演。
6、《小倩》
聂小倩要勾引宁采臣的魂魄,不知不觉间却成了爱情的俘虏,但千年树妖不会让他们轻易逃掉由胡歌、杨幂主演。
(9)荆州新加坡国际城为什么便宜扩展阅读
《新聊斋志异》根据清代着名小说《聊斋志异》改编而成的古装神怪单元电视剧,由吴锦源执导。黄晓明,胡歌,杨幂,林志颖,李冰冰,霍思燕,胡可,袁弘,杨丞琳,TAE,唐宁,蒋欣、曾黎等主演。
1、曾黎饰演梅三娘
1976年9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96级本科。
2000年,成为了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演员;同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本家兄弟》,从而正式进入影视圈。2002年,曾黎凭借都市情感剧《男才女貌》获得关注。
2、李冰冰饰演小翠
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1973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199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2000年因主演电视剧《少年包青天》而被观众所知。
并主演电视剧《机灵小不懂》,凭电影《过年回家》获得13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奖。2004年李冰冰先后参演电影《独自等待》和《天下无贼》,凭借角色刘荣和艳贼小叶分别入围金鸡奖及百花奖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