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有哪些垄断公司

新加坡有哪些垄断公司

发布时间: 2022-07-25 10:39:06

1. 新加坡有哪些主流媒体

新加坡媒体报纸盘点新闻媒体最主要的职能就是传达各种不同的声音:政府的“纶音”,老百姓的心声等等。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新加坡的媒体报纸主要有哪些呢?下面就来盘点一下。

新传媒荣获多个国际奖项新传媒是新加坡的主要媒体集团,业务遍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和数码媒体,堪称是最全面的媒体平台。作为新加坡唯一的免付费电视台,新传媒旗下的电视频道不仅为观众呈献优质的本地节目,也播出许多国际得奖的作品。

联合早报新加坡主要华文综合性日报《联合早报》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出版,属新加坡主要华文综合性日报,前身是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1983年两报合并,合并后共同出版《南洋·星洲联合早报》,简称《联合早报》。

我报新加波首份华文免费报纸我报是一份新加坡免费报纸。2008年1月改版成为新加坡首份华文和英文双语报。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发行。《我报》注重强调读者的参与和归属感,初期刊出的新闻大约八成是华文新闻。

海峡时报新加坡历史十分悠久的英文报纸《海峡时报》(全名:新加坡海峡时报)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的旗舰刊物。《海峡时报》于1845年7月15日首次发行,目前发行量为每日40万份。它是新加坡唯一宽版的英文报纸报导一般社会新闻。另一份大张的英文报纸-《商业时报》则只关注商业新闻。作者:zhanglingli_1

2. 何晶所在的淡马锡控股,是怎样一家公司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企业的成长史和发展史都让人很震撼。一个企业的产生和发展都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其中也有不少是很多人的梦想。说到淡马锡控股,可能人们会首先想到的一个很出名的人何晶,淡马锡控股的首席CEO。何晶的确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是淡马锡控股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司。淡马锡控股是新加坡的一家业务涉及很多方面的综合性投资咨询公司,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

淡马锡控股至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这样多业务的综合,足以显示了一家大企业的能力和强大。但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它对人才的吸引也是成功的,比如何晶。所以,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有能力的人,公司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一定要多加重视。

3. 新加坡有哪些跨国公司

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新加坡有亚洲总部
Philips
Flextronics
Sammina
Apple
IBM
Agilent
GE
Mashusita
Sunstrandt
Creative
Starbucks
Chartered Instries
Thomson
Heli-orient
Lockheed等。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4. 新加坡GE(通用电气)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关系

三井集团(Mitsui Group,三井グループ, Mitsui Gurūpu)三井集团的简介 三井集团(前三井大财团)拥有数百家公司,覆盖了各种业务,包括钢铁制造、造船、金融、保险、造纸业、电子、石油、化学农药、仓库、旅游业和核能。三井集团并非一个法律实体,只是一些有关相关利益和财务结构的大企业的非正式组织。它们为提高集团成员的经济利益而精诚合作。为确保合作成功,前三井大财团的68个成员公司的首脑每周会餐一次。 三井集团的核心为战后初期成立的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矿山。此后,由于石炭业的衰败,三井矿山脱离,三井不动产地位上升。现在,二木会的主干公司转为樱花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三家企业,这种由碳向不动产的核心企业的转换表明了没有强大的重工业企业的三井集团的苦恼,以及由此产生的地位动摇。三井集团的发展 二战前最大财阀,让一切充满活力使多家企业振兴,东芝成日本五强之一,推动日本经济腾飞。 三井集团是日本的四大垄断财阀之一,是由三井家庭统治的财阀而发展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争期间,该财阀一直居日本四大财阀之首,是日本经济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战期间,三井财阀的核心--三井银行,兼并了日本第一银行更名为帝国银行,其经营实力超过了安田银行而居财阀银行首位,使得三井垄断财阀的直属企业和旁系企业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因而得到更快发展。 三井集团的东京芝浦和石,石川岛播磨两大支柱企业,二战后一度均奄奄一息、濒临倒闭。经土光敏夫的让一切充满活力的整顿治理,均重获新生,东芝成为日本工业5强、石川岛成为日本工业50强之一,称雄于国际市场。 三井财阀的创始人三井高俊是日本三重县的伊势松阪人。17世纪中叶,三井高俊在家乡开办当铺和酿酒业。1673年,他到江户(今东京)开办和服经销店, 1683年又兼营钱庄。三井钱庄逐步扩大,18世纪20年代又发展为以经办银行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并资助封建诸侯,代征贡米,受地方封建政权的支持和保护,作为特权商人而快速致富。 明治维新时,在日本明治新政权与德川幕府的争斗中,三井家族曾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并为军队支付过军饷。明治政权获胜后,作为报答便让三井银行掌管政府资金--官银出纳和汇兑,并获得发行三井票的货币发行垄断特权,大获其利。 1876 年,三井家族以掌握官银为基础开办起私营银行--三井银行。三井银行是日本的第一家私人银行。接着,三井又开办起三井物产公司,并从政府手中廉价购得一批工矿企业。这些工矿企业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军备战和战争中的军事供应大显身手,企业本身实力也得到急剧扩张。 1910年,在发展军需品大发横财的基础上,三井成立了名为三井合名公司的持股公司。通过该公司,三井向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投资,控制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终于发展成为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三井集团,其中仅三井物产的营业额40年代前期便达到30亿日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的规模是三菱财阀的1.5倍、住友财阀的 2倍、安田财阀的3倍左右;三井财团所属直系、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达270余家,包括东芝浦电气、石川岛播磨重工、三井造船、昭和飞机、丰田汽车、日本精工等。在二战后解散财阀中,三井集团实缴资本近日本全国公司实缴资本总额的10%,可见该集团十分庞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工具,三井财阀和其他财阀一样,经过了解散和复活的过程。但是,三井财阀由于同政府关系长期较为密切,因而在解散中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在后来的复活中也受到某种制约而没有其他几家财阀那样快地恢复和扩张,因而由二战前的第一财阀落到了三菱、富士、住友的后面。 一直到50年代后期,三井财阀的核心企业才走上正轨:三井银行、三井信托银行、大正海上火灾保险、三井人寿保险等4家金融机构,恢复了经营活力,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三井物产公司在三菱商事公司恢复的5年之后--1959年完成了恢复工作,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营销纽带;三井矿山已风光不再,但其直系企业东京芝浦电气、石川岛播磨重工这两家濒临倒闭公司经土敏夫治理后活力大增,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工业支撑,土光敏夫也因此而享誉世界工商业界。 1939年,由东京芝浦制作所和东京电气股份公司合并,成立东京芝浦电气公司。东芝制作所引进美国通用电气的技术,使得竞争实力迅速增强。60年代前期该公司拼命扩大规模:1961年,合并了石川岛芝浦汽轮机公司;1962年,用70亿日元建成了滨川崎切割机制造厂;1963年,建成了专门生产涡轮机的涡轮机西厂。由于盲目地过度投资,东芝出现了利润大幅度下降的严峻局面。为了避免倒闭,该公司力邀土光敏夫出任总经理。 土光敏夫,1896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系,后来留学瑞士。毕业后,到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造船厂当机械工程师,后出任总经理。他使石川岛公司起死回生,并进而发展成名列日本工业企业50强之一的超级企业;1965年,他又出任赤字累累的东芝公司的总经理,几年之后又使该公司跻身于世界50家最大的企业之中、10大电器企业之列。一连使两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振兴、腾飞、土光靠的是他那着名的经营公式: 让一切都充满活力! 活力=智力×(毅力+体力+速力) 其一,土光敏夫重视开发全体员工的智力。他在管理中全力推行两条重要路线,其一是推行重担主义和适才适所的用人路线,使员工的智能有施展的舞台。土光阐述说:对部属的最大尊重,乃在于发现和发挥他们的智慧,委以重任。他提出,谁拿得起一百斤就交给谁一百二十斤的担子,以此激发人的智能的充分释放。据我得经验,出人才的部门,常常是工作多而人手少地方。这样,由于每个人的工作负荷加大了、不得不干出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于是就形成一种必须自己去克服困难、经受磨练的环境。正是这种环境,真正能够造就人才。 其二,土光敏夫强调领导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办企业就得讲效率,首先是管理者要讲效率,这是领导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的体现。会议不应用来作冗长的报告,报告材料会前分发就行了;会议则是进行讨论的地方。为了使会议开得简短而有实效,他提出了着名的土光会议律--五提倡:提倡争议,提倡各抒己见,提倡全体发言,提倡不超过一小时,提倡站着开会。公司内,每星期一次的社务会议准时八点半举行。 其三,土光敏夫重视并善于捕捉市场机会。主持石川岛造船公司时,土光认为随着二站后各国(特别是日本)经济的复苏、发展,对石油的依赖必然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建立海上输油线。于是,石川岛公司源源不断地造出了世界上从未见过的20万~30万吨级乃至更大的巨型油轮。巨型油轮对路适销,订货单像雪片似的飞到土光手中。仅仅10年工夫,日本造船业就在土光(还有三菱)的带到下,称雄于世界--当时世界上每10艘巨轮,便有 6~7艘为日本所造。 前述使东芝发展电器产品,经过10余年的苦心经营,终于使其成为世界电器十巨头和日本电器三霸主之一,从巨型电子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其总产量占日本的20%。 其四,土光敏夫认为个人发展的关键是要发挥人的活力,这也是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后来担任日本材界总理--经团连会长的土光,在国际企业管理年会上大声疾呼:指挥大企业的是人,要发挥人的活力。要求企业蒸蒸日上,发展人的活力是唯一的办法。 为了充分发挥人的活力土光敏夫推行合理化运行来开发员工的智力。他给提合理化建议的人以荣誉和奖励,并建立直接向总经理提建议的制度。他大力加强职工培训,通过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来推行合理理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除了开发智力之外,土光敏夫还注意开发员工的毅力、体力和企业经营的速力。他认为,毅力是指员工对企业经营目标表现出的极大兴趣、忍耐和进取精神,并由此而产生的高度责任感。体力则是经营者对员工健康、福利的关心所带来的充沛精力,进而导致工作的高效率。而速力则反映这样一种经营理念:重视市场经营讯速振兴。仅仅过7年多时间,在1972年度,冬芝公司的销售额高达29.2亿美元,跃升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的第56位,日本的第6位;利润额0.573亿美元,彻底摆脱了亏损局面;资产额45亿美元。土光敏夫还为东芝公司在海外建立了庞大的经营基地,为其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这一些海外子公司分布于美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伊朗、泰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由于经营东芝公司有方,土光敏夫荣膺最出色的日本经营者称号,被世人视为日本经济成就的象征。由于他在日本企业界的崇高威望,70年代末他被推选为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此时他已是80高龄。 东芝公司进入家电市场较晚,为追赶市场潮流,他们便急剧加大投资。家电市场需求的持续高温,东芝迅速发展。接着他们又全方位大肆投资,结果产品大量积压。后来由于土光敏夫的整治,才是以死回生、重振雄风。 东芝公司是日本防卫厅的主要供货商之一,1979年度军需订货为181亿日元,在防卫厅订货合同中居第五位;1981年度上升到322亿日元;1983年度又上升到492亿日元。在日本政府的宇宙发展计划中,东芝公司承揽到卫星发送的肥缺。然而,在后来的两次卫星发送中,都出现了一定的故障。于是, 1985年10月,日本宇宙开发事业集团宣布:取消交由东芝公司承包开发的第二期《卫星发送合同》。 毕竟东芝公司是一家拥有雄厚技术实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再加于政府的密切关系,他们再政府部门的订货方面又迅速赶了上来,估计1991年度高达3000亿日元。是年,该公司的销售额高达 414.71亿美元,居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的第23位,日本的第7位,是日本经济称雄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一家企业,可知三井集团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5. 新加坡当地有什么本土的4A公司吗国际的呢

70年代,佳能前来开辟新加坡市场,电通随之进入并且与本土的一家公司合资开办Denstu-Sigapore广告公司,只是为了专门服务佳能的公司。之后也断断续续拿到了一些新加坡广告公司的客户,发展很好。新加坡与中国不同的地方就是不存在国有的概念,对外资引进的资源都持欢迎的态度,并且新加坡的合资是以五年为期,五年以后可成为独资,对外资公司来说是很优厚的条件。
外资与本土的角斗
因为外资的进入,本土公司的压力不可避免的增大。本土的广告公司在创意方面较欧美的广告公司略为逊色。第一,新加坡的客户群崇尚的是:“用最少的本钱,拿回最多的利润”。但是这样本土公司执行上会差一点.因为在单一在促销广告的时候,它的不足之处就是一次不可能表达全部,外资公司策划推销的系统很成熟,行销能力也很强,处理市场促销的问题也有成熟的套路和经验,渐渐的新加坡就有这样的观念,“只有外资的广告公司,才能打造出好的创意”。第二,新加坡的本土公司,大多是生意人开的,相比创意的东西而言,更受关心的是能不能提高销售量。本土公司的作法一般是:经过比稿,初稿被接受了之后,全部的执行,都交由其它公司来代理。那么在本土公司创意总监,美术总监的力量就体现不出来。从自身找原因的话:首先,本土公司对创意没有一个很好的概念,外资公司则有创意水平、有表现能力,首先视觉的感触就不同;其次外资公司的行销理念能够指出顾客群所面对的问题,能够很好的让顾客去了解到,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够把客户的产品或是服务呈现出来。这样的形势造成新加坡的创意人都必须到外资公司里面去,才有可能得到创意方面的磨练和认可。假如在新加坡本土的广告公司学习,经验会比较有限。大的环境也是这种看法,普遍认为在国际广告公司的人会比较强比较限。大的环境也是这种看法,普遍认为在国际广告公司的人会比较强比较果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国际公司中,关系很复杂,本土的员工永远也做不到最上面。
新加坡与大陆本土广告之比较
新加坡虽然是中英双语进行沟通但是做广告还是以英文为主,用到中文的广告少之又少。新加坡因为国家小比较偏向国际化,都是以国际上的understanding为主导。整体上的特色不像中国这样浓郁,毕竟新加坡没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以在这个方面来讲,新加坡的环境非常适合外资的生长。本土公司能够比稿的目标群也没有国际公司大,如果公司规模或者是Media的量不达到一定的标准,去参加一些大型的比稿,客户会拒绝,好的机会也只能失之交臂。好比说Nestle雀巢咖啡的广告公司比稿标准,就是广告公司要达到一定的指标,或者是达到一定的消费额,才能获得比稿的邀请。
在中国本土公司或许会从容一点,是因为或许跟政府关系很好,能拿到户外的广告牌、政府的广告;或者跟大的媒体关系好,能够章到很低的折扣。但是在新加坡完全不是这样,相反,政府的广告,公益广告大多数都交给国际广告公司去做。媒体也只肯发版面给有执照的公司;新加坡自己开公司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也要达到一定的销售指标,新加坡报业才能够垫付媒体版位的费用,假如达不到的话还不能属于真正的广告公司。媒体的版位还是需要向有执照的广告公司进行购买,还要付一定的费用。
制胜法宝:本土公司的特色
因为新加坡的市场很小,国际大的广告公司分割掉的已经是绝大部分。新加坡的广告公司还找不到一个真正本土广告公司的特点.加上政府官方要做好广告也不支持本土的广告公司.造成了很大的不平衡。因而,新加坡本土公司就会慢慢的关闭现在剩下的几家广告公司在维持的状态。大陆本土广告公司则有很好的背景,因为本土的公司也鼓励创意并达到很高的水准。国际4A只是把它们的分支机构安插到全世界进行垄断,单实际操作并不能次次都赢。好像麦当劳的广告,就只是最近换的广告语,“I'm loving in”这个广告是在墨西哥比稿的,最后就全球铺展开来。像是我们能看到的佳能、诺基亚大型企业的广告十之八九不是在本地进行比稿的,都是在某个地方进行比稿之后,把它运用到全世界。我想在北京或者是大陆的其他城市也都会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所要做的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要放弃。

6. 新加坡umc公司会垄断签证吗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或有权力垄断新加坡的签证。新加坡法律是不允许的,也不可能。

7. 利星行集团隶属哪个国家在新加坡大选中支持哪个党派

是不是这个利星行集团是一家跨国的股份制上市公司(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238),总部设在香港。主要投资和经营业务包括汽车代理、重型机械、房地产、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在东北亚地区销售奔驰、保时捷以及SMART轿车等高档汽车;在重型机械方面,分销多种卡特比勒产品。利星行是北京及上海的着名物业发展商与投资者,而贸易业务则集中于木材、手表零件及肥料。集团亦参与多项金融及投资业务。
跟新加坡没有关系,新加坡政党不可以接受外国人资助。

8. 新加坡只有几百万的人口,靠什么主要行业成为发达国家

靠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以国家认同取代种族认同成为的发达国家。

在新加坡保留了很多民主的重要节日,新加坡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很多人都喜欢移民到新加坡,也是因为这一点。新加坡规定所有的儿童都必须接受正规的教育,以确保新加坡的人能够在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新加坡大力发展英文教育。 新加坡把英文当作第一语言,所有的人都必须学习英语,以确保人们的沟通。

9. 自中国进入WTO以来,我国有多少行业被外企垄断

1 我国食用油75%是依赖国际食用油加工企业,而我们的定价权也牢牢被国外公司所垄断,
大家熟悉的金龙鱼就是新加坡的~~~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四大跨国粮商“ABCD”所控制,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作为中国食用油三大品牌之一的“中粮系”福临门食用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是美国ADM。这位人士表示,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经营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安全门”已不在国人手中。

2 目前中国汽车电子市场70%以上的份额由国外汽车电子厂商所掌控,这些企业包括博世、德尔福、伟世通、德国大陆、现代莫比斯、电装、西门子VDO、法雷奥。在激烈的竞争中,孱弱的中国汽车电子企业几乎无话语权可言。在车体汽车电子领域,技术几乎被国外汽车电子厂商垄断

3 高档化妆品领域被外资品牌“占领”,民族品牌无法挤入

另外要说的就是:
中国商务部8日在厦门发布2007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业真正被外资企业垄断,真正的垄断企业还多是国有企业。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在报告一文中指出,市场份额大不等于垄断。一些人说某领域被外资“垄断”了,其理由是这个行业各个外资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达到很大的比重。

他认为,这种判断有两点失误。一是同一行业内的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不应将一个行业所有的外资企业加在一起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来判断。二是市场份额集中是垄断的条件,但不等于垄断。判断是否垄断主要看这个企业是否运用其优势地位限制竞争。从现有调查看,有少数行业的确存在某个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高的情况,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垄断。且从目前看,一个外资企业还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对中国某个产业的垄断。

文章指出,现在真正的垄断企业还多是国有企业。

10. 谁能介绍一下新加坡电讯SINGTEL的情况

http://ke..com/view/1393712.html

公司官网:新加坡电信公司官方网站网址:http://ww.singtel.com/
新加坡电信公司(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简称 SingTel、新电)成立于1879年,是一家由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的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电讯公司。
[编辑本段]
产品和服务
新加坡电信是亚洲领先的电信公司,拥有跨越无线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声讯、数字服务,服务面向商用以及家用两个领域。新加坡电信长久以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亚太地区最优质的服务。现在的重点是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通讯服务上面。
[编辑本段]
公司发展史
过去的十年当中,新加坡电信成功地完成了自身向世界顶尖高效运营商的转变。该公司提供了大范围的、价格方面颇有竞争力的电信服务,并为全球5000家不同国家的公司提供电信服务。新加坡电信已经在新加坡国内大举修建了电信网络,并且每年投入10亿新币更新网络。为了增强国内国外的竞争能力,该公司提供了智能固定电信服务。目前该公司已经在世界上15个国家的23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运营机构,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拥有120年的光荣历史,新加坡电信新时代的目标是成为泛太平洋地区真正意义上的首当其冲的电信运营商。为此,新加坡电信将继续扩大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电信同行交流和合作范围。
新加坡前第一任总理李光耀的次子,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弟弟李显扬是SingTel的总裁暨首席执行官。
[编辑本段]
经营策略
新加坡电讯有限公司作为拥有7千8百万用户的SingTel是亚洲太平洋地区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最大的移动互联网运营商。1992年公司从以前的政府垄断企业实行了私有化,SingTel在2003年时与其邮政业务脱离开来,现在的重点是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通讯服务上面。公司希望透过全面国际化及尖端领先技术,逐步摆脱公营色彩,锐变成为全私人机构。目标是建立一家世界级的机构,不但赢取国际社会对其科技和技术专长的认同,而所提供的优质服务及产品亦获国内用家肯定。
[编辑本段]
企业标识
新的企业标识由一个简单、象征性的椭圆,配合两个正方形组成。设计突显公司以创新科技、国际化及优质服务为本。椭圆线条带出新加坡电讯的环球视野,两个正方形代表新兴数码科技,而红及黑色则散发稳定和可信赖的讯息。新的企业标识在视觉上,提升了新加坡电讯作为环球业界领袖的举足轻重地位。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86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9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241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3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7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63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7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13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8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