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华人怎么叫
‘壹’ 新加坡人还能称为华人吗
这要根据“华人”的定义来判断了。以下是网络中对“华人”的定义。根据这一定义,在新加坡的华裔属于海外华人,是被包涵在华人的概念中的。华人是个血统概念,不是心理归属或者文化归属等等其它方面的概念。
华人(Ethnic Chinese)即“华夏人”的简称,来源于远古时期黄河上游“华”、“夏”部落的联合,是对属于华夏民族的泛称。华人是一个血统概念,从民族上讲,是指汉族和一些与汉族血缘相近的民族。但随着华夏文明扩展到全国各地,“华人”的概念渐由当初单指华夏族(汉朝以后该族又称为汉族),扩展到受中华文明影响的55个少数民族身上。并成为了全体中华民族之人的代称,其下包括了“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侨”。
基本解释:
(1)英文:Chinese;
(2)中国人;
(3)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公民;
(4)华裔被包含在华人中。
引证解释
南朝宋谢灵运《辨宗论·问答附》:“良由华人悟理无渐而诬道无学,夷人悟理有学而诬道有渐,是故权实虽同,其用各异。” 唐 许浑 《破北虏太和公主归宫阙》诗:“恩沾残类从归去,莫使华人杂 犬戎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幸·滇南异产》:“夷人珍之,不令华人得售。”《恨海》第七回:“定睛看时,五个是洋人,两个是华人。”
华人:即为夏族、汉族,是对民族概念上中国人的另一个称呼。分为海内华人和海外华人。
海内华人:居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等传统中国固有领土之上的华人。
海外华人:移居国外的华人及其后裔,“海外华人”有时被简称为“华人”,但语境中须有“在中国以外”的情形才准确。
华裔:取得中国(含两岸四地)的以外国家国籍的华人后裔在法律意义称为华裔;华裔本身同属于海外华人的一部分。
‘贰’ 请问,在新加坡,华人怎么称呼这种水果
补充NTX网友的回答,网友回答正确,在本地华裔新加坡人,rambutan都称为红毛丹,也是一般东南亚社会对该热带水果的称呼,在中文的学名称为韶子,别称毛荔枝。
‘叁’ 新加坡华人聚集的地方叫
在新加坡华人聚集的地方叫新加坡
在中国华人聚集的地方叫中国
在香港华人聚集的地方叫香港
在台湾华人聚集的地方叫台湾
还有问题的话欢迎追问
‘肆’ 华谊,国人,华人,新加坡人,都是什么意思啊
华裔:①指我国和我国的四邻。 ②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
国人就是中国人
华人:①中国人。 ②指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美籍~。
新家坡人: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来区分:华人占了人口的74.2%,还有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
‘伍’ 为什么新加坡的人民都叫中国名字
新加坡80%以上的居民都是华人,叫中国名字当然不奇怪了。新加坡使用的汉字还是大陆的简体字啦。(另一个使用简体字的国家是马来西亚。)
新加坡原来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1965年独立的。
新加坡简史:
狮之城
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马来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中国公元3世纪。14世纪中国明朝时把新加坡叫作“淡马锡”。在7世纪时,新加坡被名为“海城”( Temasek),它是苏门答腊古帝国-斯里佛室王朝的贸易中心。到了公元13世纪时,新加坡有了新名字-新加普拉,意思为“狮之城”,据说巴邻旁王子桑尼拉乌它玛到新加坡游历时,看见了一头像是狮子的野兽,于是便以此为名,新名字一直延用至今。14世纪之时,新加坡成了邻近各国兵家互争的战场,战争到后来并没有出现的大赢家,新加坡社会与人民却已受到深深的伤害,新加坡被各国遗弃,房屋全毁,一时间竟沦为荒凉的丛林,直至17世纪之后,新加坡才有了新发展。新加坡是个相当年轻的国家,从正式成立共和国至今不过短短35年。新加坡所留下来的史料很少,居民一直靠海维生,从事渔业交易,当然也有不少人做了海盗。古代新加坡称为“海城”,据说在13至16世纪期间,东南亚有一个名为马加巴多的王朝盛极一时,当时新加坡可能便由该王朝所统治。
帝国殖民地
1811年,一百位马来人在其首领田缅刚的带领下到此落地生根,8年之后,来自英国的史丹福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在新加坡河岸登陆,眼光独到的莱佛士爵士认为虽然新加坡周围海盗猖獗,不过却不失为一个理想的英国海外贸易据点。 莱佛士于是逐步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自由港,莱佛士爵士登陆新加坡之前,这里的确是一个杂草丛生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莱佛士架船来到这里,发现这儿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极具发展的潜力,于是选择在此设立大英帝国的海外贸易中心,并且采取自由贸易的措施,吸引了来自亚洲各国、中东甚至是美洲的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到了1824年,新加坡的人口从150人迅速增加到10000人,奠定了日后的发展实力,也证明这里的确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港口。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仅几个小时后,日本就将战火燃到了东南亚,驻印度支那半岛的日军第25军开始向马来亚和新加坡进攻。新加坡是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为了保护这一战略要地,丘吉尔派出“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两艘战列舰赶赴新加坡。除此之外,英国还特别颇具象征性地给当地的华人与印度人社区发了弹药和武器,在此前几乎从来没有人把新加坡当作自己的家园,不过现在不同了。12月7日、8日,日军在克拉地峡和哥达巴鲁等地登陆,同时日空军对新加坡进行了密集轰炸。在海空军的配合下,日军地面部队沿铁路向南进攻。驻马来亚的北部的英国守军,仓惶退往新加坡。12月9日,英国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为了消灭在关丹登陆的日 军从新加坡出航,10日晨,在接近关丹时遭到日本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攻击而沉没。至此,英国在太平洋地区完全失去了 制空权和制海权。在马来亚登陆的日军继续向南发展进攻,于1942年占领吉隆坡。1月底,整个马来亚半岛沦陷。2月14日,新加坡被包围,淡水被切断。15日,英军总司令白思华中于晚上8 时半宣布无条件投降,8万守军成为日军的俘虏。就这样,连结亚、非、欧、澳的海洋通道落到日本人手里,而新加坡也开始了长达3年6个月屈辱的沦陷时期,日本取“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将其改称“昭南特别市”。英军投降一事的确带给了大英帝国国民严重的心理冲击。在沦陷时期初期,无数成年华人男性被作为牺牲品以曾参加反抗日本的活动为名被日军抓捕并遇害。
日不落余辉
1945年8月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旧称。英国人审判了在新加坡干下令人发指的日本军官,但只有少数几人得到了应有的审判,而其余的仅是驱除出境,并且英国使马来亚独立却让新加坡成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由其继续支配,这引起了华人社会的愤怒。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拥有发言权。在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选举。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宪法,享有较大的自治权。1955年,新加坡举行选举,马绍尔成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长,由他所领导的劳工阵线,同巫统和马华工会组成联合政府。由于争取完全自治谈判破裂,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1957年3月,林有福率领的谈判代表团在伦敦谈判中对新加坡新宪法的主要条文达致协议。终于于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人民行动党在51个立法议院议席中赢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1963年在马来亚联合邦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建议下新加坡、马来亚联邦、砂劳越和北婆罗州(现沙巴)成立马来西亚联邦,马来西亚(Malaysia)这一国名就是在马来亚(Malaya)中加入了代表新加坡的“si”而成。从此新加坡完全脱离英国统治。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联邦,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独立与发展
独立后的新加坡,在1970年之后,虽然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建立了许多廉价的政府组屋。近四十年来,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建了700,000套政府组屋单位,新加坡86%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内,这大概就是新加坡式的社会主义,政府还鼓励人们购买而非租住,李光耀也坦言道:“我们不希望有像英国那样依赖政府的文化出现”,讽刺的是,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推行类似的政策时,英国人大都不知道这是从新加坡来的。到1990年李光耀卸任总理时,新加坡已经成为区内乃至整个亚洲经济发展的楷模。李光耀把权利交给了新总理吴作栋,吴作栋同样意识到新加坡的发达是依靠稳定的环境的,为了稳定的环境,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于是在1993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迈克·菲事件”。起因是美国青年迈克·菲在新加坡向数辆汽车喷漆,被法庭判鞭刑6下。尽管美国舆论强烈反对,新加坡不为所动,后因美国总统克林顿求情,鞭刑减至4下。后被亚洲外交官所津津乐道,然后这个东南亚小国又平稳地度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但到21世纪初第三任总理李显龙接任时,新加坡却再度面临如何面对区内其它经济体崛起的新难题。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原因
1964年大选时,巫统和马华公会不满意由李光耀导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把政治势力伸展到马来亚半岛.同时也认为人民行动党所倡导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政治口号有挑拨种族分离之嫌疑,并视人民行动党的行为为一种对抗,最后李光耀被逼予1965年8月9日宣布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另一个独立的国家.
‘陆’ 新加坡华人的姓名是怎样的
我是新加坡公民,让我说句真实话
新加坡公民的姓名,是以英文字书写的,这资料将存入新加坡国家档案
比方:某人的姓名是Tan Meng Hui,这是他(男性)在出生30天之内,他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向新加坡生死登记局(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的一个部门)报生和登记
之后,直到此人离开人间,资料与档案局对此人只有一个的识别:Tan Meng Hui
除非,此人日后为自己改名换姓,当然,需要经过合法的程序
在取名时(一般是由父母),是没有严格规律可循,即:父母要为他们子女取任何名字,包括姓氏,汉语拼音、全外文(英文或其他外语),都能被接受
就是说,这位姓 Tan 的人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取个Chen 的姓氏,也可以为孩子取个洋名如David, Peter...
约30多年前,新加坡政府鼓励人民为孩子取名时,也加入以各自种族语文书写的姓名
如以上例子:Tan Meng Hui 可以在新加坡身份证上加入汉语:陈明辉
然而,话说回来,这个“陈明辉”字样虽然出现在他的身份证上,但,并不出现在其他任何证件
如:护照、驾驶证、工作证...等个人重要证件
因此,这个“陈明辉”字样不具太大的法律意义
这点,新加坡公民都知道
同样新加坡其他族群,也可以在其身份证上加入以淡米尔语、马来语...的姓名字样
‘柒’ 请问,在新加坡,这几个人名翻译成华语是什么
应该叫做 :“吴政” “吴荣平” “胡恩恩”;
饮料名叫”天与地“
‘捌’ 新加坡华人姓名是怎样的
新加坡的华人姓名既有中文名也有英文名,相互交错,因为新加坡兼收东西方文化,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新加坡华人是指出生或者移民到新加坡、并持有新加坡公民权或居留权的中华民族人士。2010年,新加坡共有将近280万华人,占新加坡居民人口的74.1%,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
新加坡是中国之外唯一以华族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新加坡早期的贸易和作为商业中心的发展见证了殖民地内庞大的华人社群的成长。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福建、海南等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粤语、闽南语、潮州话、琼语、客家语 丶福州话群体,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海南人和福州人等。
‘玖’ 新加坡华人,英语怎么翻译
Singaporean Chinese.
‘拾’ 华人和华侨的区别是什么
华人、华侨的区别:华侨是有中国国籍,但居住在外国或在国外长期生活的人 。华人是国籍是外国的,但骨子里是中国人 ,华人在另一种角度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统称。
拓展资料:
华人:古代指汉族,是对民族概念上中国人的另一个称呼,从20世纪开始代指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全体。分为海内华人和海外华人。
相关史料
《明实录太祖洪武九年》曾秉正上疏曰:“........近来蒙古色目之人多改为汉姓与华人无异........”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卷九十六》申槪在推断仇赤罗的族属时说:“ 仇赤罗之言,固未可信。其称本名仇所时沙,亦是野人之名,似非华人。且转卖,尤不可信其为汉人,不问汉人与否,实告为限,拘留为便。”
海内华人:居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等传统中国固有领土之上的华人。
海外华人:移居国外的华人及其后裔,“海外华人”有时被简称为“华人”,但语境中须有“在中国以外”的情形才准确。
华裔:取得中国(含两岸四地)的以外国家国籍的华人后裔在法律意义称为华裔;华裔本身同属于海外华人的一部分。
引证解释
侨居国外的中国人。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五:“ 中国留英的学生也分两派:一派是内地来的,一派是华侨的子孙。”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我们不能把华侨估计太低,他们在海外亲身受到压迫和痛苦,老实说,比我们工商界还要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