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农民种什么
㈠ 我国应该怎么样学习新西兰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新西兰面积26.8万平方公里,人口439万。畜牧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以上。新西兰是世界上人均拥有牛羊最多的国家,2011年全国有奶牛450万头、肉牛400万头、绵羊3700万只、马鹿200万头。同时,新西兰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畜产品出口国,畜牧业占农牧业出口总值的90%以上,是全国出口总值的70%,其中,奶制品、羊肉、鹿肉、鹿茸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居世界第二位。
新西兰作为太平洋南部的一个小国,为什么能创造畜牧业经济奇迹,保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出口大国?新西兰之所以能成为“畜牧王国”,固然与其广袤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关,但更与其长期重视畜牧业发展,重技术、重管理、重服务、重细节等有重要关系。总结新西兰草地畜牧业发展经验,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种草重科学
新西兰有草地面积1200万公顷,全部为人工草地,这些草地产量高、质量好,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草料来源。甚至有的人工草地是50年前播种的,至今仍长势良好。从具体做法看:
一是选择性播种。根据土壤肥力、酸碱情况、区域气候、海拔、降雨量、利用方式等选择最适宜的草种。土壤肥力差的地块,种植耐瘠薄的品种;降水量少的区域种植耐旱品种;地势较高的地方种植耐寒品种;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区域,种植耐酸或耐碱的品种。比如:白三叶一般播种在相对温暖的区域,紫花苜蓿一般播种在ph值为6.2~6.5的土壤中;当土壤的ph值小于6.2时,一般播种白三叶或红三叶。
二是根据用途播种。放牧型草地种植耐践踏型牧草品种,供育肥使用的草地种植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品种。同时,注重禾本科、豆科、菊科、车前科等牧草的合理搭配,以保证家畜营养平衡,满足家畜生长发育需要。
三是重视测土配方施肥。牧草生长要消耗土壤中的养分,为此,新西兰各农场非常重视及时补充土壤肥力,一般每两年要委托专业化的服务公司进行一次测土,测定内容包括ph值、有效磷、硫、主要矿物质(钙、钾、镁、纳)等,并由专业服务公司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配方施肥。一般每公顷每年补施氮肥150公斤~200公斤。若不定期施肥,将受到政府的严厉处罚。
四是普遍实行混播。新西兰牧草种植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品种进行混播,根据土质(如ph值)和地形(坡地、平地)确定混播牧草品种的适宜组合。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无芒雀麦、菊苣、车前草等品种是新西兰牧草混播时的主要选择品种。
五是多种措施防除杂草。为防治杂草,在更新草地、重新播种之前,都要使用灭生性除草剂,以杀死杂草、灌丛及其他所需淘汰的牧草。此外,牧草主要选择在秋天播种,由于气候较冷,不利于杂草的生长,更有利于所种植牧草的生存。草地放牧以后,要将未放牧的草及时刈割,以便抑制杂草、毒草,并使新生长的牧草修剪整齐。
用草有计划
新西兰放牧草地管理的核心是“配粮”,即以草畜平衡为前提,实施“以草定畜、依畜配草”的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科学测算用草量。各农场都会依据全年牧草生长曲线,认真核算各季节及全年的牧草生长量,并以此确定各季节家畜的适宜载畜量,以及为牧草生长淡季所应提前贮备的牧草量,以实现全年牧草供应的总体平衡。
二是全面实施划区轮牧。划区轮牧是新西兰最普遍、最基本的做法,采用永久性围栏与临时性电围栏相结合,实现“以栏管畜、以畜控草”。每个农场都会根据自己草地资源情况以及各个季节家畜放牧需求,以固定围栏的形式将草地划分为若干区域。在围栏区域内再以电围栏划分更小区域,有计划进行分区轮牧,确保草地不过牧和草地利用后尽快恢复。
三是重视淡季牧草储备。为减少生产成本,新西兰家畜一般不喂精料,为此,搞好淡季牧草的储备是新西兰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各农场都会在牧草生长旺季收获最好的牧草进行青贮。青贮工作一般委托专业化的服务公司负责,以保证青贮的质量。同时,各农场还会为家畜越冬预留一定的专门草地,以保证家畜在冬季也有适量的新鲜草料。
四是善于以畜管草。充分利用牛羊采食牧草的不同特性来管理草地。新西兰的农场一般都会结合牛羊饲养,即使是专门的养羊场通常也会饲养几头牛。羊喜欢吃嫩草,牛喜欢吃老草和枯草,羊吃过的草地再让牛吃,不仅提高了草的利用率,而且也有利于防止杂草。
管理重细节
新西兰人始终坚信只有良好的管理,才会有较好的效益,因此,各农场都把家畜当成工业产品进行生产和管理,特别重视细节。举几个例子:
一是家畜每天称重。通过称重及时了解每头(只)家畜的生长速度,并记录在案,以便及时调整放牧方式和营养结构。同时,通过称重,及时发现和淘汰不良的家畜。
二是家畜佩戴耳标。新西兰所有的家畜都必须佩戴电子耳标,耳标详细地记录着家畜的基本信息,如:出生时的羊羔是单羔还是双羔,防疫、驱虫时间等。
三是实施简便易行的管理措施。每个农场都有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小型设备,将羊进行仰面固定,然后在固定架上进行断尾、去势、接种、驱虫、戴耳标等一系列工作,提高了劳动效率,也保障了家畜健康生长。
四是幼畜分开饲养。幼畜出生后,及时与母畜分群饲养,集中保暖,集中哺乳,并设置单独的、质量较高的草地供幼畜放牧(牧场根据幼畜的营养需求均种植了专门人工草地)。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幼畜的营养水平,也有利于幼畜提前断奶,更能促进母畜生长,促进母畜发情。
五是善用小窍门。比如:在母畜身体后上部贴上一种可变色的试纸,利用家畜在发情时常常会允许其它家畜爬上其身体,从而在试纸上留下标记这一技巧,来判断家畜是否发情,并及时进行配种。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记奶牛的身体状况,比如有乳房炎的奶牛,在臀部画上红色标记;脚踢发炎的奶牛,在臀部画上蓝色的标记,这样有利于进行不同的放牧管理,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也有利于挤奶时及时处理掉病牛所产的牛奶。
良种水平高
新西兰家畜良种化程度很高,比如:目前全国现有的3700万只羊,基本上都是改良杂交羊,繁殖成活率从50年前的91%提高到目前的130%。在提高良种化水平方面新西兰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极其重视家畜育种资源的选择。在育种材料的选择上特别重视产羔率、年怀孕次数、存活率、100天和200天的生长速度、奶产量、肉骨比、母性强弱、颜色、牙齿的吻合程度、脚力的好坏、乳房情况、抗病能力等性能指标,尤其是重视产羔率。
二是良种繁育专业化。搞育种的农场就单纯育种,不搞商品畜种;搞商品畜种生产的就不搞育种,并且种公畜、种母畜由不同的农场生产,以避免近亲繁殖、品种退化。
三是严把良种引进关。从国外引进家畜品种到新西兰必须经过严格的隔离、检疫、选育等过程,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四是杂交改良有针对性。根据不同气候、饲养条件进行杂交组合。温暖、平原地方主要发展体型较大的品种;寒冷、高山地方主要发展体型相对较小,且耐寒的品种;饲养条件较好的地方主要发展生长较快品种;饲养条件较差的地方主要发展耐粗饲的品种。
五是全社会的良种意识较强。各农场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就非常注意及时观察、淘汰生产性能较差的家畜个体,在长期的选择中家畜质量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家畜拍卖市场拍卖家畜时,外形好、体况佳、毛色正、质量优的家畜拍卖价格明显较高,这就在客观上通过市场引导促进了良种化水平的提高。
疫病防控严
由于长期严格的防控措施,新西兰至今未发生过家畜重大动物疫病,这在全世界来说应当是个奇迹。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健全的防疫体系。新西兰有官方兽医150名,负责全国动物防疫的行政管理。此外,还有6000名执业兽医,这些兽医都与农场建立了紧密的互惠关系,兽医与农场签订了服务合同,为农场提供防疫方面的技术指导与服务,而农场则给兽医支付必要的服务费用,双方的目标和责任非常明确,确保了防疫的质量。
二是严格的防疫措施。新西兰在疫病防控方面主要采取免疫、隔离检疫、病畜隔离、驱虫、育种(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转移环境(将家畜转移到不易患某种病的另一个地方)、正确放牧(如:牧草最下面的3厘米~4厘米处寄生虫多,就尽量不让家畜吃)等手段。
三是建立产品价格与疫病的关联机制。在拍卖市场的显示牌上明确显示每头(只)家畜的疫病发生情况(从电子耳标上获取的信息),患过病的家畜出售价格会较健康家畜低很多。这就从机制上调动了养殖者自觉开展动物防疫的积极性。
四是自宰自售违法。新西兰法律规定养殖者自己宰杀的家畜只能自己吃,若自行出售将要受法律制裁。这确保了家畜必须通过拍卖环节出售,不仅确保了家畜产品的质量,也有利于防止家畜疫病在无监控状况下传播。
技术推广实
新西兰高度重视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这是确保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一是教授、专家农民化。笔者通过在新西兰的考察学习中了解到,在大学任教的许多畜牧方面的教授专家都有在农场长期工作过的经历,有的甚至目前还是农场主。丰富的实践知识为他们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他们知道生产中最需要什么,知道哪是难点和重点,知道怎样有效解决,使其授课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听得懂、喜欢听、学后就能用。二是养殖者专家化。无论是农场主还是雇佣工,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农场的雇佣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被雇佣。在农场就业最低必须持有三级培训证书(最高为六级),级数与薪酬成正比。三是培训重视全程、重视能力。培训课程的设置贯穿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即每个学员要完成从牧草种植、管理、收获、加工到家畜饲养管理各个环节的学习。除理论学习外,要安排大量的实际操作,让学员自己动手。这样,使得毕业的学员能很快适应生产的需要。此外,新西兰畜牧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技术服务社会化、畜产品交易市场化以及生产者保障畜产品质量的高度自觉性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前,我国南方草地畜牧业进入了“十字路口”,受到了比较低效益的困扰,一些地方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消退。如果我们对照新西兰的做法,就不难发现自身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这个产业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我们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比如:新西兰绵羊一般6个月就可以出栏,而在我国南方绵羊则需要1年半以上才能出栏,出栏速度是我国的3倍以上。新西兰一岁的肉牛平均体重可以达到366公斤,而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只能达到170公斤左右,不到新西兰的一半。新西兰家畜的流产率一般不到5%,而我国南方地区羊的流产率为30%~50%,一般农户养羊的流产率可能更高。显然,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新西兰经验就是要学习其抓住一个产业不动摇、不放松,坚持不懈、不断提高的做法,学习其扎扎实实管理和工作的作风,把技术应用到位、管理落实到位、措施实施到位,只有这样,我们的草地畜牧业才有希望。
㈡ 新西兰不种植粮食吗
种的,因为是混合农业。(畜牧业和农业并存)不过就这个国家来说应该是畜牧业占主导。水稻不种的,没有那么多水。但种小麦。
㈢ 新西兰政府提倡农户多养羊的原因
新西兰草原面积大,适合养羊,养羊也是百姓收入主要来源,羊毛制品、羊肉也是新西兰出口创汇的主要方面。
㈣ 新西兰南岛以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为主,并评价该国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条件
新西兰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它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被发现的主要大陆。其丰富多采的历史, 展现了毛利人与欧洲人的传统。令人赞叹的毛利遗址与宝藏(有些可以追溯至将近1000年前)与许多美丽的欧洲殖民建筑相映成辉。如今,在新西兰任何一个城市里,都可以看出新西兰已成为一个迷人的文化多元国度。新西兰南岛是世界第十二最大的海岛。 南岛西海岸南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Southern Alps)是新西兰的最大山区;其中以航海家库克船长命名的主峰库克山(毛利语:Aoraki / 英语:Mt Cook)海拔3754米,是新西兰的最高峰。新西兰,景色如画的岛国,由北岛、南岛,及其它岛屿组成,总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北岛较接近热带气候,常年鸟语花香,故3/4的新西兰人口居住在此。南岛和北岛虽只是一水之隔,但气侯迥异,四季明显,人口非常少。在南岛,可以看到海边的雪山、宁谧的峡湾、剔透的冰河、辽阔的平原等自然美景,西方人甚至称其是世界上除南北极之外仅存的净土。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夏季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冬季10摄氏度左右,全年温差一般不超过15度。各地年平均降雨量为400—1200毫米。 [新西兰南岛经济以种植小麦和饲养羊群为主,有中小型农畜产品加工工业。主要城市有基督城、达尼丁、因弗卡吉尔、纳尔逊、蒂马鲁等
㈤ 新西兰主要从事的农业地域类型
新西兰主要从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只适合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该区的生产特点是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5)新西兰农民种什么扩展阅读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1、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2、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3、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而我国的一般是国营的。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4、乳畜业: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
5、混合农业: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生产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
㈥ 新西兰的主要农业是什么发展这种农业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新西兰农业受到其社会、经济、劳动力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与欧美和邻近的澳大利亚都有所不同。概括地说,其独特之处有三点。
1、以畜牧业为主。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是新西兰经济的支柱行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也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头数最多的国家。
2、以家庭农场为主,但经营规模比澳大利亚小。新西兰家庭农场占农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占农场劳动力的3/4。总体上看,新西兰属于人少地多的国家,牧场尤其辽阔,全国人均3.8公顷。新西兰家庭农场的规模只有澳大利亚的1/10 左右,也比美国的要小些。新西兰饲养牛、羊的农场的平均规模为538公顷,拥有3475个牲畜单位,即2600只羊和214头牛(1头奶牛相当于5.5个牲畜单位)。
3、农业生产的商品率高,外贸依存度也高。 新西兰的农业已经高度机械化,专业化比较明显,经营集约化,不但单产比较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非常高。2001年新西兰谷物单产水平为6208斤/公顷。1999年牛奶产量为1137.2万吨。
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奶63.3吨,羊肉3.8吨,羊毛2吨,奶酪1.1吨,黄油2吨。由于新西兰的许多产品必须出口,所以外贸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的波动有时会对农业经济产生一些影响。
㈦ 新西兰南北两岛哪一个岛适合种植小麦
南岛。
新西兰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燕麦、新西兰麻、水果等农作物。从人均耕地来看,新西兰是0.11公顷。近年来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粮食进口不断上升,粮食自给率低,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新西兰的玉米主要产在北岛,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单产非常高,主要用途是作畜禽业的饲料。
在2017年的时候,新西兰南岛一家农场近日小麦丰收,每公顷产量16.791吨(亩产约1119公斤),创造了小麦单位产量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创下新纪录的这家农场位于南岛小城阿什伯顿,小城位于新西兰南岛主要城市克赖斯特彻奇以南。2016年4月中旬,农场主沃森夫妇播种小麦;今年2月,小麦丰收,单位产量超过先前由英国一家农场创造的每公顷16.519吨的世界纪录。
这些在北岛都是没有的。
㈧ 新西兰怎么种植猕猴桃
新西兰猕猴桃是从中国引进的:
育苗
(1)采种:在9月上旬-10月上中旬采集充分成熟的果实。经后熟变软后,将果子连同种子一起挤出,装入纱布袋内搓揉,使种子与果肉分离,然后用清水反复淘洗,把洗净的种子放在室内摊开阴干。
(2)种子沙藏处理: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2小时,再用冷水浸一昼夜,然后沙藏50-60天播种。猕猴桃种子在沙藏过程中怕干怕湿,要勤检查、勤翻动,防止霉变。
(3)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在海拔800以上地区育苗较为理想,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
播种方法:一是苗圃地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和排灌及交通条件好的地方;二是整地作厢,施足底肥,清除杂物,厢宽1米左右,将苗床稍加镇压,浇透水,把沙藏的种子带沙播下。播种后,撒一层厚约2-3毫米的细河沙,并复盖稻草,草上喷水或搭塑料小棚。三是加强苗床管理,确保培育健壮砧木苗。
园地选择
猕猴桃根系肉质化,特别脆弱,既怕渍水,又怕高温干旱,新梢既怕强风折断,又怕倒春寒或低温冻害。适宜在亚高山区(海拔800-1400米)种植,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园,如在低山、丘陵或平原栽培猕猴桃时,必须具备适当的排灌设施,保证雨季不受渍,旱季能及时灌溉。园内四周最好建防风林。
合理搭配雌雄比例
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偶有雌雄异花同株的。为了能使雌花授粉受精顺利进行,提高坐果率,栽植猕猴桃时应搭配好雌雄株比例。雌雄株比例一般是8:1,也可配成6:1,雌株品种不一样,其配套也不一样。
合理施肥
猕猴桃是需肥较多的多年生藤本果树,使其早果、丰产、稳产、优质、长寿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有赖于合理的施肥。
于2月底至3月初施一次催芽肥。可先在树盘周围松土,然后撒施,再深翻入土中;也可采用条施,一般沟深20cm左右,施入肥料后盖土。每株施尿素0.1kg。
在猕猴桃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分别施保花保果肥+“瓜果壮蒂灵”,满足果实发育的生理需要,防止弱花或落花、落果,提高果实膨大速度,壮果、增色。
生长期间进行新梢管理和疏花疏果
萌芽期开始,抹除主干、主蔓上着生位置不合适或过密的萌芽、瘪芽等。
在新梢半木质化时进行摘心,对生长强旺的结果枝和发育枝在其顶端开始弯曲缠绕时即可进行。全树新梢旺长时,可在新梢迅速生长前在树身或主枝下部嫩皮处用锥针环周扎两排孔,用毛刷压孔环刷“促花王1号”,可有效控制枝条疯长,使猕猴桃早开花、多坐果。
同一枝条上疏去基部的花蕾和幼果,留中上部果。中、长果枝一般每枝留2~5果,短果枝上每枝留1果或不留果。
主要病虫害防治
为害猕猴桃的病虫害较少。常见病害有褐斑病和根结线虫病。常见虫害主要是一些杂食性的害虫,如金龟子类、卷叶虫类、介壳虫类、斑衣蜡蝉及透翅蛾等。目前生产上基本不造成大的经济危害。一般可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法。
采果后进行清园,将果园中的病虫枝、残枝、死枝和挂在树上的残果、僵果以及散落在地上的落果、病虫果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减少病虫侵染源。
做好整形修剪工作
株枝整形根据搭架方式而定,要充分利用架面,使枝条分布均匀,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猕猴桃修剪分冬剪、夏剪和雄株修剪。冬剪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1个月期间进行,以疏剪为主,适量短截;多留主蔓和结果母枝,应剪去过密大枝、细弱枝、交叉枝和病虫枝。
㈨ 新西兰到底是不是农业国它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哪里
不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旅游业及其服务型产业。
众所周知,不同国家的产业化规模和种植化规模不尽相同,这也就诞生了多个以新兴行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部分国家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完成营业额的提升,从而实现居民就业和居民获得收入。部分国家依靠丰富的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牛肉和羊肉以及羊毛出口到多个国家。
反观新西兰的产业结构,并不会以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并不符合农业国家的标准。与此同时,相比多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十分迅速以及配套产业逐步完善,显然,新西兰并不属于该范畴。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新西兰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并不属于比较复杂的工业化大国和农业大国。除此之外,十分发达的服务类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对旅游景点服务质量的需求,多位旅客流连忘返,新西兰获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