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阿尔卑斯山在哪里
❶ “南半球的阿尔卑斯山”指的是哪座山
由基督城经过绿林茂密的坎特布利平原,向南前进,放眼望去所见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就是新西兰最高峰的库克山。海拔3770米,被称为“南半球的阿尔卑斯山”。附近环绕着塔斯曼山等18个3000米以上的高山,山麓地带是绝佳的自然游乐场所,有美丽的高山植物花园,还可做滑雪等活动。
❷ 新西兰的最高山脉
新西兰的最高山脉是南阿尔卑斯山,最高峰是库克山。
南阿尔卑斯山( Southern Alps)新西兰最高大的山脉。纵贯南岛中西部,全长320千米,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较平缓,有宽阔的山麓丘陵,渐降为坎特伯雷平原。大部分山岭巍峨高耸,多巉崖绝壁,有17个3000米以上的高峰,最高的库克峰海拔3764米,是新西兰第一高峰。许多高山顶上终年积雪,有大小冰川360多处,其中以位于库克峰巅东侧长达28.9千米的塔斯曼冰川最有名。地形崎岖,多U字形谷、瀑布和狭长的冰蚀湖,成为南岛东部大
库克山(Cook, Mount)亦译科克山。新西兰最高的山峰,位于南岛中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中。周围有22座3,000公尺(10,000呎)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高3,754公尺(12,316呎);1991年因一次山崩,山峰高度下滑10公尺(30呎)。两侧为胡克(Hooker)冰川(西)和塔斯曼冰川(东)。
❸ 新西兰“南岛大开发”,难
作为南半球少有的发达国家,新西兰也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显着的就是北岛要远强于南岛,这也就是迫使了新西兰实施南岛大开发政策。可作为只有两座岛屿的国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地域发展差异呢?
新西兰的国土主要是南北两岛组成,但两座岛屿又各有特点。北岛主要以丘陵低地为主,有茂密森林和肥美低地。新西兰最长的河流——怀卡托河就在北岛。在这之外北岛还分布着众多湖泊和河流,东海岸更点缀着海湾和小港。
北岛丰盛湾 来源.Pexels
新西兰南、北岛自然差异和港口城市分布示意
南岛的地形地貌主要是高山,南阿尔卑斯山贯穿南岛的西部,占了南岛一半面积。高地中的河谷地带则是湖泊的集中分布地区。南岛的西海岸受到峡湾切入陆地的影响形成锯齿状的海岸线,东海岸则是新西兰最大的平原地带。
位于新西兰南岛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是整个南岛的天然分水岭。“南阿尔卑斯山脉”一般是用来泛指整座山脉,组成这座山脉的其他众多小山脉有许多各自不同名称。来源.Pexels
南岛卫星云图 来源.Pexels
1000年前毛利人的先祖乘船到达新西兰。在对新西兰进行 探索 后毛利人选择了北岛作为主要定居地。北岛的地势相对起伏小,且具有肥美低地和适合航行的海湾港口。对于航海民族来说,港口可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因而定居北岛后,毛利人在岛上发展种植业,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手工业,建设港口与其他太平洋岛屿进行航海贸易。
毛利族(Māori),为新西兰原住民,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Māori”这个词在毛利语语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之意,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外邦人则称呼“Pakeha”(原意有“反常人”的意思。)。图为毛利酋长画像。来源.Pexels
1840年英国与新西兰的毛利人酋长们签订《怀唐依条约》。英国获得了新西兰土地的统治管辖权,正式将新西兰变为殖民地。然而有趣的是条约签订的双方对于这份条约都是各有不同的理解。《怀唐依条约》有英语和毛利语两个版本,由于当时毛利语与英语互不相通的原因,很多条款内容在不同语言版本下所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自然而然地双方对条约内容存在着巨大差异。
在条约签署之后,毛利人认为新西兰仍属于他们,条约用来向白人指出并时刻提醒他们已做出的交换;白人则相信,他们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统治权"。
紧接着的便是熟悉的殖民剧情,大量大批的欧洲移民从欧洲,主要是英国迁移到新西兰。在经历殖民政府和移民的变相掠夺以及多次反抗战争后,毛利人的 社会 组织彻底瓦解,大量土地被殖民者掠夺,新西兰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新西兰国旗左上角的英国“米字”图案 来源.Pexels
夺取土地后欧洲殖民者在新西兰发展起畜牧业、林业和种植业。这些主要是配合英国当时的殖民地农业供应政策,主要是为英国本土输送原料和初级农产品。北岛地区多半岛和海湾,多优良港口,十分有利于原料和初级农产品的出口运输。同时多港口让北岛承接外来移民变得十分便利,移民也可以选择在多个不同的港口定居。相比之下南岛南岛虽面积较大,但全境多山,温度较低,发展经济要稍逊于北岛。何况南岛地区不如北岛那样多海湾良港,只有西海岸克莱斯特切奇地区有优质港口。因此在起步阶段北岛就优先建立起了初步的经济生产体系并推动了城镇人口的快速发展,南岛则发展相对缓慢很多。
除了自然地理上的劣势,政治上的因素也让南岛落后。奥克兰是英国殖民者登陆新西兰后的首个定居点,也是殖民者指挥中心,地位等同于新西兰的首都。而之后殖民者也确实将奥克兰定为首都。北岛更是多了一层政治因素的加持。在1865年,新西兰政府为了实现南北岛平衡发展才决定将首都前往惠灵顿。
远眺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海港大桥和中央商务区 来源.Pexels
在维多利亚山眺望惠灵顿港及市区 来源.Pexels
20世纪的20年代来自瑙鲁的磷肥大量进入新西兰,磷肥配合"湿润"地区的气候,让新西兰待开垦的贫瘠土壤生长出牧草。怀卡托、玛纳瓦图(Manawatu)和塔拉纳基这样的森林和沼泽地地区都开始发展起奶牛养殖业。同一时期战后的经济繁荣带来消费主义的盛行,加上新西兰此时是将自己定位为大英帝国的牧场,依靠英国的投资发展牧业并输送奶制品等农产品。因此为了满足国内外巨量的农产品需求,新西兰除了开垦拓荒北岛剩余的荒地外,还积极发展密集型农业。这也就带来了北岛地区新一轮的人口增长,而森林转换成牧场也带来新城镇的出现和旧城镇的扩大。
新西兰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来源.Pexels
不过这些好事都只发生在北岛地区。南岛未开荒的土地都主要集中在山地,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南岛缺少优质港口,不利于农产品的出口,交通运输上的劣势使得南岛没有实现像北岛那样搭上这趟世界经济的快班车。
二战结束后新西兰有感于战时供应品海外供给困难,因而开始布局建设自身体工业体系。1945年后新西兰出现一些小规模工业企业,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些工业企业集中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然而新西兰采取了牺牲南岛发展北岛的区域发展策略。这些都是新西兰在70年代以前所建立了三大主要工业区,即奥克兰、惠灵顿和克莱斯特彻奇。而这三大工业区只有克莱斯特彻奇分布在南岛,其余两个都在北岛。对于以出口经济为主的新西兰来说,光有土地人口城镇可不行,还需要港口。北岛的港口不仅数量多且大多适用于发展外贸港,南岛相比之下只有东海岸的克莱斯特切奇符合外贸海港的条件。
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南岛第一大城市克莱斯特切奇 来源.Pexels
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提出新的要求,新西兰开始积极引入国外成熟的技术工人移民,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为工业而来,劳动移民自然而然会是集中迁入主要的工业城市,这也就带动各大工业城市的城镇化。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毛利人跟随着城镇化进程,开始离开乡村社区进入邻近的城市,开始了毛利人的城市化进程。这些毛利人进入城市后成为廉价劳动力,从事工业或是服务业的生产服务。
新西兰南、北岛人口集中地区和铁路分布差异 来源.Pexels
但在整个战后的经济发展时期新西兰的工业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绝大部分的工业企业都位于北岛,相比之南岛只在克莱斯特切奇地区建立起了制造业体系。因为该区域是南岛东海岸少有的良港,非常适合初级工业品的出口和工业品的输入。
因此在整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战后经济时期。北岛的工业发展的速度超过南岛,到70年代中,全国工业企业的75%都集中在北岛。最终形成了新西兰北强南弱的经济格局。
70年代全世界都进入了滞涨的发展低迷时期,新西兰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巨大冲击。世界性经济危机就带来了海外移民的大量减少,从而连锁导致新西兰人口急剧减少,加上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使得新西兰失去了传统的出口市场。在这两大打击下,新西兰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三大工业区除了奥克兰外惠灵顿和克莱斯特彻奇两大工业区在制造业和销售业中,就业率的发展处于倒退或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一种现象推动了新西兰城市分散化和经济结构调整。
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滞胀”,70席卷全球 来源.Pexels
在这次滞胀危机中尽管制造业和销售业处于低迷,但三大工业区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信息服务业。奥克兰就走在其他两位的前面,奥克兰信息服务业增加速度远远超过其它两市。特别是在金融、保险及房地产中奥克兰的增长度是另外两市的二倍。惠灵顿和克莱斯特切奇不仅要承受就业增长停滞倒退和城市转型的剧痛,更要将以往的制造业和销售业对外分散,在限制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城市的分散化。这就导致了北岛余下地区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奥克兰。而南岛余下地区,虽然其就业增长率仍不及北岛的一半,但还是与就业率下降的克莱斯特彻奇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次经济结构调整对南岛地区来说是复杂的。南岛独秀一枝的克莱斯特切奇工业区可谓是元气大伤。南岛当时向其它地区分散制造业的发展措施束缚了克莱斯特彻奇市制造业的发展,使克莱斯特切奇的众多工业部门处于停滞不前状况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而相应的服务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造成了该地区的城市和工业分散。虽然南岛其他地区承接了一部分制造业,实现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但南岛其他地区毕竟基础薄弱,即使接受了来自克莱斯特切奇的制造业也没有实现飞跃式发展,倒是一种缓步发展的态势。
新西兰南岛皇后镇 来源.Pexels
这样的发展态势也就造成了奥克兰逐步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奥克兰逐步发展成为新西兰的核心,成为新西兰第一大城市。这也就带来南岛地区的发展落后和民众的不满,毕竟北岛有奥克兰和惠灵顿两大工业区,加上奥克兰强大的主导作用。南岛的发展自然而然是无法赶超的。在南北岛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新西兰政府最终决定投入资源,对南岛进行开发。是平衡新西兰南北岛的发展,带动整个新西兰实现均衡发展避免核心独大的重要规划。
奥克兰天际线 来源.Pexels
回顾新西兰南北岛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地理劣势和长期的重北轻南政治政策让南岛长期发展落后于北岛。尽管新西兰政府并没有想过平衡南北两岛,但过去都因为各种因素,主要是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而没有产生实质效应。进入21世纪新西兰再次对南岛进行大开发同样是平衡南北岛发展的考量,也是关乎国内南北稳定团结的政治策略。
长耳兔 地缘谷成员
参考资料:新西兰: 历史 、民族与文化.赵晓寰 乔雪着;新西兰史.菲利帕·梅因·史密斯;列国志 新西兰.王章辉;新西兰城市的分散化.方文常;90年代以来新西兰经济发展特点及趋势.汤明洁 朱彤着
❹ 新西兰旅游景点有哪些
介绍着名的一些景点:
1、皇后镇。紧靠南阿尔卑斯山,曾以淘金闻名于世,是新西兰旅游的观光圣地。旅游设施完备,交通方便,是钓鱼、滑水、泛舟的好地方;有各式商店、销售地道的工艺品、首饰精品;有许多中国餐馆,深受游客的青睐;
2、基督城。是南岛第一大城市,也是除奥克兰外重要港口,新西兰第三大城市,世界第一流的“花园城市”,以“英国之外,最像英国的城市”着称,它同时也是进入南极的门户;
3、伊甸山。位于市中心以南约5公里处,是一死火山的火山口。山顶设有了望台,视野开阔,是更多关于新西兰旅游景点有哪些,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1c7ca163559740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❺ 新西兰有南阿尔卑斯山 欧洲也有阿卑斯山两者有什么联系啊
两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阿尔卑斯山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不仅是属于欧洲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在欧洲以外的许多地区,人们也喜欢把自己国家的高山峻岭称之为“阿尔卑斯”。比如日本本州岛上最长的一条山脉就被称为“日本阿尔卑斯山脉”。
在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其最高、最险峻的一段被称为“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而新西兰北岛上的山脉称为“北阿尔卑斯山脉”,新西兰南岛上的山脉称为“南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就成为了一个代名词,它代表的不光是高山、森林和险峻,也代表着绿色、环保和自然。
(5)新西兰阿尔卑斯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和别的阿尔卑斯山不同的是,这里居住着一群独特的原住民——苏列羊驼,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拔3500——5000米,这里虽然自然资源丰饶,但也不是什么动物都能惬意的生活于此。
因为昼夜温差高达40度,也正因如此,在这种极端气候下生长的苏列羊驼绒,被归类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皮毛等级,有“软黄金”的美誉,制成品的保暖性可想而知。
❻ 新西兰南岛是世界第12大岛南阿尔卑斯山贯穿 1 描述南阿尔卑斯山地形特征
西阿尔卑斯山脉,从海岸向北伸展,穿过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抵达瑞士的日内瓦湖和隆河河谷。山脉的形态有:地中海附近滨海阿尔卑斯山脉是低洼而干燥的石灰岩,法国韦尔东峡谷是深壑,默康托尔山(Mercantour Massif)是结晶体的山峰,白朗峰是冰川笼罩的圆丘(海拔4,807米〔15,771尺〕,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
中阿尔卑斯山脉,自坐落在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边界上勃朗峰以东的大圣伯纳山口(Great St. Bernard Pass)地区到科莫湖(Lake Como)以北的施普吕根山口(Splugen Pass)地区。阿尔卑斯山脉中大部分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位于此段,如杜富尔峰(Dufourspitze,4634米)、多姆峰(Dom,4545米)、魏斯峰(Weisshorn, 4505米)、马特洪峰(Matterhorn,4478米)等。
东阿尔卑斯山脉,包括有瑞士的拉蒂舍山脉、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山脉(Dolomites)、德国南部和奥地利西部的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意大利东北部和斯洛文尼亚北部的尤利安阿尔卑斯山脉(Julian Alps)。
❼ 新西兰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地理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方约1,600公里处,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北邻新喀里多尼亚、汤加、斐济,在南纬34度至47度之间.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公里.新西兰素以“绿色”着称.虽然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总面积75%以上,但这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9%,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广袤的森林和牧场使新西兰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新西兰水力资源丰富,全国80%的电力为水力发电.森林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9%,生态环境非常好.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北岛第一峰鲁阿佩胡火山高2797米,火山上有新西兰最大的湖泊陶波湖,面积616平方公里.南岛横跨南纬40°~47°,岛上有全国第一峰库克山.阿尔卑斯山中的弗朗茨·约瑟夫冰川和福克斯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山外有一系列冰川湖,其中特阿脑湖面积342平方公里,是新西兰第二大湖.苏瑟兰瀑布,落差580米,居世界前列.
环境
新西兰约于一亿年前与大陆分离,从而使许多原始的动植物得以在孤立的环境中存活和演化.除了独特的植物和动物之外,这里还有地形多变的壮丽自然景观.新西兰从冈瓦纳古陆(Gondwanaland)分离之后,这些原始的物种便在这块独立的土地上演化和繁衍,着名的自然学家大卫·贝拉米(David Bellamy)称这里是“摩亚方舟”(Moa's Ark),此名称来自新西兰所特有的巨大步行鸟“摩亚”(moa,又名恐鸟),但现在已绝种.自从人类开始在新西兰定居以来,短短1000多年的时间已经使许多原生物种消失,但近年来新西兰政府加大了自然保护的力度,情况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保护措施包括消灭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有害生物、建立了13座国家公园、3座海洋公园、数百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区、1个海洋与湿地保护网络,以及保护特别的河流与湖泊.新西兰总计约有30%的国土为保护区.另外,像kakapo鹦鹉、垂耳鸦、几维鸟和大蜥蜴等珍稀与濒危物种的研究和管理计划也开始执行.
❽ 新西兰十大着名旅游景点排名
新西兰有哪些有趣的地方?打算去新西兰旅行的朋友还不知道去哪里,好吗?新西兰绝对是热爱自然的人想去的地方。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之一。这个偏远的国家由两个岛屿组成,——北岛和南岛。探索新西兰最受欢迎的方式是从奥克兰和北岛出发,然后从惠灵顿穿过库克海峡到达皮克顿,到达南岛。以下是新西兰十大着名旅游景点的简短列表。1、皇后镇
新西兰的皇后镇是一个被南阿尔卑斯山环绕的美丽城镇,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春天的皇后镇开满了鲜花,竞相开放。夏天,天空是蓝色的,太阳是明亮的。秋天,它被染成鲜艳的红色和金黄色。冬天,气候凉爽而晴朗。还有白雪覆盖的大山,非常美丽。
2、基督城
基督城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东海岸,也被称为“花园城市”。拥有34万人口的克赖斯特彻奇是仅次于奥克兰和惠灵顿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这里,19世纪的优雅建筑比比皆是,到处盛开的鲜花和树木为克赖斯特彻奇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誉。
3、罗托鲁阿
罗托鲁阿,也称为罗托鲁阿和罗托鲁阿,是新西兰北岛中北部的一个工业城市。罗托鲁阿是毛利人,意思是“双湖”。这座城市到处都是温泉,郊区森林茂密,空气中充满硫磺,沸腾着温泉灰烬和黄泥,还有丰富的毛利文化。游客每年都来这里。
4、汤加里罗国家公园
汤加里罗国家公园位于新西兰北岛的中心,建于1887年。这是新西兰最早的国家公园。整个国家公园森林茂密,有高山和雪,流水,美丽的风景,壮观的火山群和多样的生态环境。当地土着毛利人的文化是其特色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5、米佛峡湾
米佛峡湾,在英语中的意思是深峡湾,是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北部的一道美丽风景。它也是峡湾公园14个峡湾中最壮观和最大的峡湾。它也是最美丽和保存完好的峡湾。每年,许多游客前来观赏雄伟的梅特山。
6、海港大桥
海港大桥是新西兰奥克兰韦特马塔港的一座桥。这座桥连接着奥克兰最繁荣的港口韦特马塔港(——)的南北两侧。总长度是1020米。这座桥建于1959年,高出海面43米。由于那里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这座桥的设计超载已不能满足需求。1969年,日本专家被雇来设计这座桥,将桥的两边从原来设计的四车道拓宽到六车道,使桥的超载增加了一倍。
7、毛利文化村
毛利文化村位于新西兰罗托鲁瓦市东南部,毗邻中国卡列瓦的热瓦地热保护区,那里毛利人的古宅已经得到修复和集中。村中心有一个展厅,陈列着独特的毛利雕刻,这是游客了解毛利文化的最佳场所。
8、伊甸山
伊甸山位于新西兰奥克兰市中心以南约5公里处。这是一座死火山,形成于2万到3万年前,高196米。它是奥克兰陆地火山带中最高的火山,也是奥克兰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山顶上有一座了望塔,视野开阔,是观赏城市景色的好地方。
9、库克山
库克山,也称为科克山,位于南岛中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它有3754米高,是新西兰最高的山,也是大洋洲第二高的山。它被称为“新西兰屋顶”。它被22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环绕,终年积雪,两侧是虎克冰川和塔斯曼冰川。
10、天空塔
天空塔位于新西兰奥克兰市的维托尼亚街和联合街的交界处。天空塔是一座广播和观光塔,高328米。它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筑。它也是世界上第13座独立式观光塔。它也是世界塔联盟的成员。
❾ 中国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具体位置
中国境内没有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的山脉,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奥地利国境内。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止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
(9)新西兰阿尔卑斯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阿尔卑斯山脉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长约1200千米,宽120~200千米,东 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晶莹的雪峰、浓密的树林和清澈的山间流水共同组成了阿尔卑斯山脉迷人的风光。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候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山地气候冬凉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温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整个阿尔卑斯山湿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
边缘地区年降水量和山脉内部年降水量差异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为终年积雪区。阿尔卑斯山区常有焚风出现,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都发源于此。
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又有利于发电。此外,此地栖息着各种动植物,代表有阿尔卑斯大角山羊、山兔、雷鸟、小羚羊和土拨鼠等。
❿ 阿尔卑斯山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南半球也有南阿尔卑斯山,在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