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洋人吃什么菜
⑴ 新西兰特产有哪些
一、蜂蜜,含Manuka的当然最好,5+、10+、15+、30+,的就看经济实力,但就算是平常的品质也已经很不错了。一般都说Comvita的不错,但据说这个牌子由于针对中国的广告不错,所以知名度高,倒不一定是唯一的选择,可以看超市里的。如果只是一般的蜂蜜,几新元的Budget、Pams什么的就已经很不错。
二、葡萄酒。有点奇怪,但近十几年新西兰葡萄酒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世界主要产区之一,长相思和黑皮诺的品质不错,也可以认为是特产。
三、各种保健品,品牌很多,还是看超市的吧,比如Good Health、Blackmore什么的,对症吧,什么美容养颜的、减肥强肌、心脏关节的,丸、片、液、滴、包什么的,很多很多,按需选择。还有衍生的如前面的蜂友说的蜂胶、牙膏什么的。
四、巧克力,主要是Caldary(好像是这么拼的)
五、羊皮类制品,什么抱枕、座垫,但要看清楚是Made in中国还是新西兰的。
六、Merino的制品,当然主要是高档的这类羊绒的衣物了。不少品牌都有Merino的制品,还有一个叫Icebreaker、Untouched World的品牌(可以自己上网查其官网),以这个为主,这也算是吧。不过很多东西原材料是新西兰的,但是Made in China,太介意的就不要考虑了。
七、毛利玉,或者叫绿石,这个东西主要在南岛西海岸,但实际上各处都有卖。这种玉石品质一般,但因为原始状态下是自然资源,属毛利人专有,毛利人喜欢用这个来做武器、宗教、装饰用品,又带了些文化和神秘的感觉在里面,有兴趣可以买一点,多了好像意义不大,但可以预测一但引起中国人的注意,今后被炒作、升值的可能性很大,自己掌握。
八、另外还有鲍鱼壳制品,毛利人的一些手工艺品,也算上吧。
⑵ 请教新西兰的饮食文化
在中国的礼仪中,都是很注重待客之道,这一点在饮食文化中更容易体现出来。在中国,上门做客吃饭,是不需要准备什么的,尽管坐着等亲戚朋友忙活,就可以享受得到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不过这是在我们中国,如果你被新西兰的朋友邀请去做客,千万不要这个样子,否则会把脸丢到国外去了。
而且,新西兰人的时间观念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强。在约会之前,双方都要提前商量,并且确定一个时间以便准时赴约。参加宴会时,客人通常会早到几分钟。但21点之后,就不要再打扰新西兰人了,因为此时的新西兰人已经进入休息时间了。
⑶ 请问:一种新西兰烹饪方法
呵呵,这个不仅新西兰人,英国人也这么吃。
就是把蔬菜或者玉米,青豆之类的东西,加一些盐在水里煮。
吃的时候在上面撒上盐和胡椒。
这种烹调方式并不是为了保持食物的原味,而是英国的烹饪水平就是如此。
日常就只能吃这些最简单的做法的东西。他们最喜欢的是炸鱼和薯条。吃肉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盛到盘里后在肉上撒酱汁。至于牛排什么的,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品,要去餐馆吃。或者来客人时候作为拿手菜吃。
我来新西兰的第一年的时候,煮寄宿家庭。这个东西都快吃吐了。
这也是为什么中餐在新西兰这么盛行。
⑷ 新西兰适合种植什么菜
①. 奥克兰及北部地区
②奥克兰至惠灵顿及南岛最北端
③. 南岛大部分地区
甜菜(beetroot)
■ ①全年种植,全年收获
■② 除5-6月的全年。
■③ 除5-8月的全年种植。
成熟期 55-70 天
青菜(pak choy)
■ ① 1月到5月种植
■② 1月到来年4月种植
■③ 1月到3月种植,8月到9月种植
成熟期70-100天
⑸ 新西兰特产有哪些
Sabella炫彩啫喱膏、JONZ天然碧玉项链、Ellis Fibre薰衣草枕头、易极优 Easiyo 酸奶、有机麦卢卡蜂蜜等。喜地所有新西兰特产均由海外原厂供货,种类齐全,安全放心。希望采纳。
⑹ 新西兰产babybeets是啥东西
一种块茎蔬菜,外形像紫色的萝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抗氧化性,能降低高血压。需要去皮食用,去皮之后,果肉富有有弹性,颜色艳丽其汁水染色力强,洋人经常会拿这种蔬菜的汁给食物调色,味道微微甜,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最常见的还是生的拌沙拉。
⑺ 中国文化和新西兰文化的不同
一、饮食文化不同
1、中国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2、新西兰文化:新西兰人的饮食习惯大体上与英国人相同,饮食以西餐为主。喜欢喝啤酒,人均年啤酒消费量达110公升。饮茶也是新西兰人的嗜好,一天至少七次,即早茶、早餐茶、午餐茶、午后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晚茶。茶馆遍布各地,许多单位都有专门的用茶时间。
二、整体文化特点不同
1、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2、新西兰文化:新西兰的文化水准很高,接近欧美。近10多年来,由于亚洲人民的迁入,也逐渐融入一些亚洲文化。
三、宗教文化不同
1、中国文化: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到新中国成立前,逐步形成了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儒教等六大宗教为主体,兼有少数其他宗教和多种民间信仰的基本格局。
2、新西兰文化:大部分主要城市都有针对大部分宗教而设立的教堂,庙宇,清真寺,犹太教堂和礼拜堂。新西兰人庆祝大部分的基督教节目,与此同时绝大部分人都是基督教徒。也有很多人信仰其它宗教,如犹太人,穆斯林教徒,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对于那些有特别的饮食宗教规则的学生,寄宿家庭和寄宿学校都能保证这些习惯会得到尊重。
⑻ 在新西兰的留学生如何安排好一日三餐
安排好是什么概念?自己做?外面吃?
超市买点面包片,牛奶,HAM ,起司,方便面。。。什么都有。
早上面包机烤下面包 喝点牛奶就OK了
中午洋人咖啡厅随便什么地方买点三明治就可以 ,或者盒装寿司,要么哪里吃碗面,或者华人餐厅吃点东西。
晚上可以选择自己烧菜或者外边吃 。洋人超市和中国人超市都有的买蔬菜和肉类,自己烧可以的,或者外边华人饭店点菜是。都可以
⑼ 新西兰超市里那些奇奇怪怪的菜们
我刚来新西兰的时候和住家妈妈一起住,看到她做沙拉的时候,生菜,胡萝卜,西蓝花,紫甘蓝用水冲一冲就放在盆子里拌一拌,我都看呆了。这要是在国内估计要泡三遍、洗三遍。估计正因如此,新西兰的蔬菜有些贵。到了夏天,蔬菜会便宜些,尤其到了冬天,随便吃个茄子5刀,随便啃个黄瓜又5刀,随便做个西红柿炒蛋就10几刀,西红柿鸡蛋汤也被戏称为“土豪汤”。此外还有20多刀1kg的香菇和40多刀1kg的本地大蒜!在新西兰,新鲜蔬菜很贵,怪不得洋人热衷于冷冻蔬菜呢,能吃得起新鲜蔬菜的都是有钱人啊。
除了价格贵以外,新西兰的蔬菜种类也非常单一,在超市里我认识的似乎就只有:西兰花、胡萝卜、薯仔和洋葱,红薯,生菜,西红柿,黄瓜,南瓜,蘑菇了吧。除了这些常见的蔬菜,洋人超市还有不少“奇奇怪怪”的蔬菜,那时候我晚饭后散步到Countdown,看到不认识的蔬菜就查查,一不小心,词汇量就多了起来,吼吼!
看看都有啥“奇怪菜”
Brussels Sprouts抱子甘蓝
外表长得像常见的卷心菜,可是尺寸却只有卷心菜的百分之一!在新西兰,那些在中国常见的蔬菜经常性的变种得巨大无比,而难得见到一个迷你的复刻版蔬菜。查过字典后才知道人家叫抱子甘蓝,是甘蓝类蔬菜。这种据说蛋白质含量很高的小家伙除了长得像卷心菜,味道也像,可是口感没那么脆。Kiwi们喜欢整颗或者对半切开来煮,但是口感会涩涩硬硬的。
在新西兰的饮食中,抱子甘蓝一般剥掉脱落的叶子,一切两半,丢进烤箱就好。或者直接水煮,之后做成沙拉。一般都会有点苦味,加少量油盐焯水,就可以去除苦味还能保持绿色。
切成小块后还可以培根、虾仁、甚至腊肉进行爆炒,重口味的小伙伴们还可以做成酸辣口味,抱子甘蓝炒成微焦口感更佳。
Sliverbeet银甜菜
这种也叫牛皮菜,在新西兰的超市里它常以最平凡的绿白配色出现来伪装成为一颗巨无霸白菜。把它给煮了之后的味道嘛,实在不算是好,粗糙的口感和一嘴的铁味,因为这种菜又叫牛皮菜,但是它富含铁质和纤维。Kiwi们喜欢拿它来切碎做沙拉。如果中国式吃法,一定要煮久一点,口感软一些才好吃,不过鉴于它属于营养挂的蔬菜,味道上是可以宽限一下的
银甜菜当做皮,包上调制好的肉馅,蒸熟后吃。或者将煮熟的银甜菜拌在鹰嘴豆泥里面
Tree Tomato树番茄
树番茄的英文也叫Red Tamarillom,紫红色的果皮非常的抢眼,在周末的Farm Market(集市)上比较常见。吃的时候皮是不吃的,对半切开果肉呈橘红色,拿勺子挖着吃,口感和普通的番茄十分相似,但是味道却是酸酸甜甜的比较像百香果。爱吃酸的人可以直接当水果吃。云南那边也有非常多的树番茄。
住家妈妈曾经把树番茄煮熟最后加上糖和蜂蜜,有时候加枫糖,就像小时候妈妈煮的糖水山楂一样。怀念糖水山楂的小伙伴们可以买来用冰糖煮树番茄。
除了糖水煮树番茄外,还可以在煮面条中加一些树番茄,不仅增加了色彩,还增加了酸酸甜甜的口感呢。
要想做西式的,可以将树番茄切片放在披萨上烤。
Kiwano角刺瓜
这种长得十分火星系的新西兰独有的水果Kiwano实在不能不提。有着金黄的外皮,浑身长满尖角的角刺瓜在超市里卖得并不便宜。和小的火龙果差不多大,切开是翠绿色的凝胶状。吃起来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凝胶状的口感,吃起来又像生黄瓜又像生香蕉的味道,的确是难以言喻的奇特。吃货们说什么也要试吃看看啊!
New Zealand Yams 新西兰山药/甘薯
类似于芋头、山药、番薯一类的蔬菜。淀粉含量高,长度大概是大拇指那么长,长得像小怪物一样,颜色是橘红色或者深红色,还有一种黄色的Yam,味道更甜一些。最初在超市的时候我一直下不了决心买来试吃。除了烤着吃,当地人还喜欢直接做成沙拉,生吃有一种酸酸的味道。
Goseberry醋栗
春夏交接的时候,新西兰的超市里出现了一种可爱的小水果,一个个犹如晶莹剔透的小西瓜,虽然和葡萄一样大。熟透的Goseberry呈黄绿色,上面的透明脉络清晰可见,撕掉一头的杆子,轻轻一压就可以像吸果冻一样的把果肉吃掉,味道有点像黄金奇异果,但带点青草味。
除了直接吃外,洋人喜欢做成果酱或者做成果酒,
Artichoke 洋蓟
一种长得像花球的蔬菜,硬硬的,味道介于芋头、番薯、菱角之间的感觉,分量重、包的紧的更新鲜。吃之前,先把根部和根部多余的小叶子(连着跟部和花朵位置的)以及每一片“花瓣”尖尖的头剪掉(这部分如果不扎手也可以保留)。可以直接水煮蘸酱吃,煮的变色了捏起来软软的就煮好了,煮好之后颜色变灰暗,沥干水就一片一片扯着吃了,从扯下来的那头开始吸里面的肉吃,淡淡的甜。吃到“花瓣”都吃完了,就会看到一堆白毛,那个就是叫做choke的部分,用勺子或者手把它们刮掉,剩下的就是最最精华的部位了,可以拿勺子挖着吃。
除了水煮,也可以蒸着吃或者烤着吃。或者当做配菜一样好吃。
Fennel 球茎茴香
这个东西和咱们中国的茴香味道差不多,有淡淡的八角和甜味,只不过我们吃茴香叶,洋人吃根和茎。据说可以生吃,我们中国人做炒羊肉或者烤鱼的时候放点提味,如果直接素炒味道过于淡了点。
也有人用来炒鸡蛋,但是用来做饺子馅还是中国的茴香好。
Rhubard 大黄
刚来新西兰的时候看到这个蔬菜,还以为是变种的芹菜,后来查了下原来就是咱们用作通便泻火药材的大黄。咱们中国的大黄也长这个样子,但用的是其根部,还没听说过可以直接做菜吃,可洋人对这个蔬菜的喜爱还真不是一般般的爱。我的住家妈妈经常把他们煮一下,晾凉后伴着冰淇淋当做甜品吃。除了直接生食、做沙拉、之外,还可以用来做蛋糕、饼干、派、酱汁和果酱等等,运用非常广泛。超市还有大黄派、大黄茶和大黄酸奶买,真的很酸。大黄还可以用来做派或者水果塔,此外用来烤着吃也很不错,更加清脆。超市也有trimming过的盒装的和切成小块的大黄卖,可以买点回去做个派啥的,口感还挺特别的。也算是一大特色了。
出国前,每天都是吃的家常菜,番茄,薯仔,大白菜啥的。我们那个三四线城市还没有卖洋人食材的超市。等到来到新西兰后,发现番茄,薯仔,大白菜以外还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食材。对于我能来新西兰这件事儿,让我很感恩,让我见识到一亩三分地之外还有广阔的山川和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