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与澳洲签了什么贸易条约
❶ 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达成,参与国有哪些
参与国家包括东南亚所有国家,还有澳洲,日本,新西兰等其他亚洲国家参与其中。近日,在东盟国家的组织下,包括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加入了RCEP自贸协议,这次的自贸协议也是参与国家最多,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相关国家表示,RCEP协议的签署,是为了维护国际多边贸易,深化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疫情之下的世界经济都有着巨大的意义。据悉,这次的自贸协议覆盖人口超过22亿,成员国家的经济总量达到25万亿美元,协议内的贸易总量为10万亿美元,无论从那个数据看,RCEP自贸协议都是世界最大的自贸协定。
有专家举例说,在这个贸易协定执行之后,澳洲的羊毛可以在免税进入中国,再在中国加工成布料,然后再免税出口到泰国,在泰国制作成最终的衣服款式,最后进入中国时,中国的消费者就可以更加便宜的享受这些产品了。
❷ 区域贸易协定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路径
路径一:由一体化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路径。典型的如欧盟,其演进路径是:1952年,欧洲其中的6个国家设立欧洲煤炭钢铁联合体;1957年3月,6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包括12个西欧国家的统一市场;欧洲联盟条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成立欧盟;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流通,同年3月1日,欧元成为该区域唯一的法定货币。
路径二:一体化覆盖的内容由少到多。一般来说,在大多数一体化谈判的初期,成员国将较为成熟的货物贸易产品纳入贸易关税减免的谈判内容中,随着相互贸易和投资关系的不断发展,待时机和条件成熟后,再将其他各国比较关注或敏感的产品和服务贸易纳入一体化进程。
路径三:针对各国关注的共同的战略性资源或物资产品,为协调其生产和出口而建立单个商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1960年9月14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5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其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路径四: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相互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体化。如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西非国家共同体、南非发展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等,其成员国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邻的。
路径五:地理位置上不相邻国家之问根据某种目的而建立一体化。如美国所倡导的要在2013年分别和中东国家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根据布什的自由贸易区建议,美国将逐步同中东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当然,这些国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停止支持恐怖主义并对其进行打击,同意降低他们对美国公司贸易和投资设置的门槛等。
路径六:单个国家问建立的双边经济一体化组织。如1983年澳大利亚——新西兰紧密经贸关系协定、美国2000年与约旦达成的双边FTA(自由贸易协定)以及谈判中的中国一智利自由贸易区等。
路径七:单个国家与一个国家集团之间建立一体化组织。往往是某个国家申请加入业已存在的一体化组织。如2000年7月墨西哥与欧盟达成了双边FTA;在加勒比海地区,13个成员的加勒比共同体与多米尼亚和古巴达成双边FTA等。
路径八:集团与集团之间签定一体化协定进行合并。如1958年1月1日.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6国签署的《罗马条约》生效,随后,6国又在布鲁塞尔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v路径九:已有的一体化集团与一个国家形成。先是谈判,达成整体方向性一致以后,该国再单独与该集团的各个国家就自身关心的问题进行谈判来构建一体化。典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
路径十:地理范围上连接的国家不断扩展形成的一体化。如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其主要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1986年美国与加拿大签署FFA)阶段二,1992年美国、加拿大的FTA吸收墨西哥,扩展为NAlWA;阶段三,当前正在进行的以美国为主导的FTAA(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等。
❸ 多少国家签署新版TPP
据报道,美国退出TPP后,剩下的11国在日本穿针引线下于今年1月敲定CPTPP。CPTPP保留了TPP超过95%的内容,而且通过难度大大降低。新协定只需任意6个缔约国完成国内批准程序后即可生效。
报道称,泰国、韩国、菲律宾、斯里兰卡甚至英国都被视为这一贸易协定的潜在新成员。
“一旦新版TPP生效,我们就可以启动加入协定的讨论,”日本首席TPP谈判代表梅本和义表示。“如果任何国家有兴趣并且愿意遵守规则,那么我们可以讨论加入事宜。”
❹ 为什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英联邦运动会
因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历史上都有浓重的英国色彩。虽然他们已经独立,英国女王仍然是这两国的女王,
美国独立战争以后,英国为了取代其在北大西洋的殖民地,开始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寻求建立其罪犯流放地。第一只由11艘舰船组成的载有1500人的舰队 - 其中一半是英国政府流放的罪犯 - 于1788年到达博特尼湾(Botany Bay)。而澳洲的悉尼就是在英国的第一个罪犯流放地发展起来的。
英国政府于1840年停止了向澳洲的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流放罪犯的行动,但直到1868年才停止向西澳大利亚流放罪犯。在大约80年间,有大约16万名英国政府的罪犯被流放到澳洲。相反,每年到澳洲的自由移民人数高达5万。
在1850年代,由于淘金热刺激了欧洲人向澳洲移民。劳工的短缺、广大的丛林、浩瀚的土地、以及由于农耕、采矿和贸易等而带来的新的财富,对形成独特的澳洲社会结构和对外部环境和文化的敏感性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01年,澳洲殖民者组成了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了澳洲共同体。如同加拿大,英国女王仍然是澳大利亚的女王,但澳大利亚已经是一个有着宗教和演讲自由的独立、民主的国家。
《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是1840年英国王室与新西兰毛利人之间签署的一项协议。它在新西兰建立了英国法律体系,同时,也确认了毛利人其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该条约被公认为新西兰的建国文献。
自18世纪末,库克船长发现新西兰之后,前往新西兰定居的人数与日俱增。截止到1839年,生活在新西兰的欧洲白种人(Pakeha)约计2000人。鉴于贸易者和定居者之间的无法活动的不断增加,英国政府于1833年任命詹姆士•巴斯比(James Busby)为英国公使(British Resident),以保护英国的贸易利益,遏制日益增长的无法活动。
尽管巴斯比(Busby)对维护治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无法活动以及向白种人变相出售土地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英国政府认为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新西兰的统治。1840年,威廉•霍布森上尉(Captain William Hobson)被派往新西兰担任行政长官,其使命就是通过与当地的毛利人酋长签订条约,取得英国对新西兰的统治权。
❺ RCEP正式签署,RCEP究竟是什么意思
RCEP正式签署,那么RCEP究竟是什么意思呢?RCEP是由东南亚的组织以及其他五个重要的经贸伙伴所组成的一项协定。目的是加强在东亚,东南亚以及澳洲之间的经贸往来关系。这也是这个组织签署的最终目的。因为签署了这个组织可以使得各国在经贸往来时更好地降低对应的关税。从而使得各国的投资能够更容易的进到别个的国家。也都是因为签订了这个协定,在圈内的国家。对于外来投资以及外资的吸引都较为容易了许多。有的国家甚至表示可以以零关税的状态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来增强自己国家的经济水平。
这个协定的签订目的也是一种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在东南亚的国家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而在这五个重要的经贸伙伴则希望能够得到更为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双方一拍即合,签订了这个协定。
❻ 亚洲15国贸易协议哪15国
RCEP的十五个国家是:东盟十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RCEP被视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其覆盖22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15个成员国2019年GDP规模达25.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
(6)新西兰与澳洲签了什么贸易条约扩展阅读:
RCEP整合了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多个“10+1”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已有的多对自贸伙伴关系,还在中日和日韩间建立了新的自贸伙伴关系。
RCEP通过采用区域累积的原产地规则,深化了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利用新技术推动海关便利化,促进了新型跨境物流发展;采用负面清单推进投资自由化,提升了投资政策透明度,都将促进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和整合。
❼ 澳纽美条约是关于什么的
《澳纽美条约》(ANZUS Treaty)即:澳大利亚、新西兰(也称纽西兰)和美国于1951年签订的针对中国大陆可能军事解放台湾时,共同维护台海稳定的共同防御协定。《澳纽美条约》中一项长期存在的协议是,一旦在美军协防台湾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时,澳洲(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义务在必要时向美军提供支援。不过,由于时间久远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现在这个协定基本只作为口号了。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希望你能满意。
❽ 请问中国都与哪些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签订了自贸协定;正在与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和巴林6国)、冰岛、挪威、哥斯达黎加、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自贸区谈判
自由贸易 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
“保护贸易”的对称。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进行干涉,不加以限制,允许商品自由地输入和输出的政策。19世纪,英国凭借它的工业优势,实行此项政策有六十年之久。以后,实行这种政策的国家极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自由贸易原则,但保护贸易盛行。
自由贸易在没有进口关税、出口补贴、国内生产补贴、贸易配额或进口许可证等因素限制下进行的贸易或商业活动。自由贸易理论产生的基本依据是比较优势理论:各地区应致力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商品,来交换其那些无法低成本生产的商品。
自由贸易的静态利益包括两方面:
1.通过国际交换获得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太高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
2.通过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使本国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自由贸易的动态利益在于:通过国际分工和交换,一国可以获得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学习效应,从而促进就业扩大、收入提高,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❾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无限期工作和居住的ttmra协议是什么
TTMRA中文叫跨塔斯曼海协议 Trans-Tasman 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
相关协定:
1.“跨塔斯曼海相互承认协定”(the Trans-Tasman 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 ,简称TTMRA):此协定是在CER的基础上延伸制定的,在1998年5月1日开始生效。由此,澳新两国间的贸易一体化得到了进一步推进。根据此新协议的安排,在两国其中一国得以合法销售的货物,原则上可以在另一国销售;类似地,在一国注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在另一国亦可从事相同职业(医疗从业者除外)。
2.“跨塔斯曼海旅游协定”(the Trans-Tasman Travel Arrangement ,简称TTTA):互相允许对方公民到本国旅行、工作和居住。这种人员的自由流动是澳新双边紧密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关键因素,强调了双方更广泛关系的“自然人对自然人”的特点(注:原文为people-to-people nature)。目前新西兰有30万人在澳大利亚居住,而澳大利亚有5万人在新西兰居住。每年有大约100万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人在两国间流动。
3.“社会安全协定”(Social Security Agreement):1994签订,规定两国平均分摊为两国公民到对方境内居住提供收入支持的开支。
4.“健康协定”( Australia/New Zealand Health Agreement): 1986年签订,允许临时到对方国内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必须得到与所到国国民相同待遇的“立即、必要的医疗救护”。后来修正的条款规定把医院之外的医疗救护作为除外,但仍保留提供在医院外救护的要求(即在医院外救护不享受国民待遇)。
❿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独立的历史
新西兰于1856年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到了1947年完全独立。 新西兰5000万年来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纪,才有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一次远洋冒险中于1642年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到1840年,新西兰估计毛利人口为10万人,大约2000名欧洲定居者(毛利人称其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区,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请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国王室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王室属的一个殖民地,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件,该条约使早期开拓者有权在新西兰定居并允诺毛利人按其意愿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该条约说明毛利人将对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答应建立一个政府,使全体人民过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该条约亦确立了新西兰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该条约目前仍然是“现行文”,且是新西兰涉及民族关系方面很具争议的话题。 此条约签署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这里定居,多数人去南部岛定居,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还发现了金矿。 自本世纪以来,来北岛居住的人还是多于南部,到19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20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当时,英国仍然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常被喻为“家乡”,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8年,有一半的参战者死于战争或在战争中负伤。1935年,选出新西兰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新西兰再次派出军队,大约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出国作战,战争结束后,对新西兰的农产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业迅速增长,工业空前繁荣。 澳大利亚一词,原意是“南方大陆”,来自拉丁文 terra 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澳大利亚鳄鱼的数量基本跟人口齐平,甚至可能比人口还要多。早在4万多年前,土着居民便生息繁衍于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现在澳大利亚土着居民总数是41万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 Vaez de Torres)的船只驶过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之间的海峡;同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的杜伊夫根号(Duyfken)涉足过澳大利亚并且是首次有记载的外来人在澳大利亚的真正登陆,并命名此地为“新荷兰”。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是英国的属土。 英国人首先把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抵达澳大利亚的园林湾(Botany Bay),当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个地方后来人口不断增长而成为澳大利亚现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SYDNEY)。现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亚的国庆日。 1790年,第一批来自英国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亚,以悉尼为中心,逐步向内陆发展,至1803年,殖民区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亚。初期的殖民地仅赖以农业生存,其后便利用天然条件发展畜牧业。至1819年,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已有了较大发展。当时的麦卡瑟船长与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亚最早的螺角羊。他们牧场的羊群总数达6000头。殖民地生产的羊毛不仅自给,而且向英国出口,为澳大利亚换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已很发达,羊只存栏总数达1800万头,当时英国进口羊毛总量的一半以上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已取代德国汉堡,成为世界上最着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州发现金矿。大批来自欧洲、美洲和中国的淘金者蜂拥而至。澳大利亚人口从1850年的40万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万人。其后许多重要的金矿被一一发现,同期还发现大量矿藏,这些发现,让澳大利亚迅速致富和发展。 [编辑本段]联邦政制 英国人不断移居后,在澳大利亚逐渐建立起六个各自为政的殖民区(现在成为了澳大利亚六个州,可理解为六个省),继新南威尔士、塔斯曼尼亚建立殖民区之后,西澳、南澳、维多利亚和昆士兰四处相继于1829年、1836年、1851年和1859年建立殖民区,到1900年之前,当时的六块地方使用同样的货币(英镑与便士),但各自为政,甚至各自发行邮票,仿佛六个国家一般。各殖民区之间和睦相处,联系也不断加强,建立统一的联邦势在必行。 1900年,全部六个殖民地的居民举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决,用投票决定是否把六个殖民地统一成一个联邦国家,投票结果是六个地方要统一,建立起一个单一的澳大利亚联邦。1901年1月1日,六个殖民区统一成为联邦,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同时通过第一部宪法。原来的六个殖民区遂成为联邦下属的六个州。 1927年,澳大利亚首都迁往堪培拉。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 澳大利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英王(或英女王),女王任命总督为其代表,但澳大利亚总督实际上不干预政府的运作。澳大利亚政府为联邦制,有六个州及两个领地(北领地和首都领地),各州设有州长,负责州内事务。澳大利亚政府由众议院多数党或党派联盟组成,每届政府任期三年。内阁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关,现共有三十名部长。国家最高的行政领导人是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