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为什么不可能有抑郁
⑴ 大家都有哪些关于抑郁症的经历
现在的社会,得了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在上海工作了一年多,就经历了三场抑郁症。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没有丝毫的虚构成分。
第一个就是我大学同学:我们的关系特别好。在大学的时候她经常叫我功课。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就好像失踪了一样,打电话也打不通,微信电话也联系不上。后来我联系她的好朋友,她的好朋友也说联系不上。后来她好朋友好像给她家里打电话了。她妈妈说她得了抑郁症,在家里休息呢。但是现在好起来了,我们还像之前一样,聊的很愉快。
第二个就是我的同事:在上海工作的一个同事,在我看来他就是我们公司里面的鲶鱼,特别能够活跃气氛。但是后来有一个月的时间,他整个人都沉默无语,就好像一个木偶一样。后来好起来的时候,他跟我们说小时候得过抑郁症,推测那个月可能是旧病复发了。
第三个就是我的室友:她的抑郁症是最厉害的。整个人都好像疯了一样。拉着我的另一个女室友不放手。跟她要她父母的电话也不告诉我们,后来没有办法叫了110,警察叔叔帮忙要来了电话,给她爸爸妈妈打电话,来了照顾她,最后把她带回家了。
所以在这个压力这么大的社会里面,我们大家要注意多关注一下身边的人,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这样对别人对我们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⑵ 新西兰空气好、环境佳、福利多、在新西兰生活到底好不好
新西兰空气好、环境佳、福利多、在新西兰生活到底好不好?
优越的自然环境,新西兰有长云朵之乡的美誉,自然环境的优异不用多讲。新西兰一直以“翠绿色”着称,虽地区山地和丘陵占其占地面积75%之上,但是却属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气侯平静,温度差并不大。
新西兰人这般悠闲自在的工作时间,丝毫不耽搁她们领到高额薪水。新西兰最低时薪大约为95元人民币,均值月薪水大约为2.5万余元人民币,均值年收入在30万人民币上下。
换句话说,新西兰的平均收入,在我们国家算是白领工资了,归属于高薪职位了。最普通的餐饮服务员、店员、清洁工人,他的均值月收益大约为1.8万余元人民币。
技术工人、驾驶员、施工人员、水电安装、主厨等,他的月平均收入约在3万余元人民币。每年都有许多的外国学生来新西兰打工赚钱,他的年薪均在30万余元人民币上下。
总体来说,新西兰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当地工资待遇非常高,在中国算是高薪职位的年收入30万余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只有算是平均收入。
⑶ 新西兰气候宜人、环境清新、新西兰为什么没有高考
新西兰气候宜人、环境清新、新西兰为什么没有高考?
靠平日的考试考试成绩!这一考试考试成绩便是NCEA考试。NCEA是()的简称。学生到11班级(15-17岁)逐渐攻读新西兰中学文化教育考试成绩一级证书,
事实上,就是将高考的内容都溶解到高中的每一个学年度里,但是也不彻底注重课本里的教育内容,别的见习辛勤劳动和团体活动也纪录在房间里。NCEA是一个能够十分充分了解学生的考试体系。高校按照这个考试体系来选择他需要的学生。
此外,录取高中毕业生是按照这个考试体系
如果一个学生再也不是应届生高中毕业生了,换句话说,他普通高中毕了业没去上大学,而是去上班了。他之后又想要去上大学了,那样更方便,去申请办理好啦!在新西兰,跟中国大学的严进宽出不一样,那你去你想去的技术专业,只要能够读起来出来,你就可以拿到毕业证。
高校的大门打开着,不管多大年龄,只要你想去读,哪个专业你都可以去读。像中国经常会被新闻媒体的高考钉子户,在新西兰根本不存在。这里制度与中国不一样,严进宽,你能行,你就能够毕业后!
像新西兰这类人性化教育体制,未通过高考考试,也可以读大学。只要能够读出,主导权彻底自己在。我觉得,许多有才能的人,通常都是在这样的教育制度里出的吧。此外,在新西兰绝不可能产生高中毕业生离去学校时团体撕书的场景,仅有反感考试,对考试有憎恨,才会把这种憎恨都转移至朝夕相处的书本上,随后借此机会发泄出去。
假如这类场景,让新西兰学生见到,也许多半会睁大双眼
毕竟在新西兰,学生们都是并没有教材的哦!实例教程全是教师打印,每堂课打印出多张,便是上课的内容。新西兰的实例教程但是很贵的,教师也不建议选购,随意大伙儿。因此每一个学生的书包里全是复印纸。每一次大学毕业,大伙儿最终一次聚会,表扬先进,学生代表发言,学生机构才艺表演,最终潸然泪下道别。并没有释放的呼喊,仅有恋恋不舍的道别……
因此,新西兰的学生非常幸福。她们始终无法理解中国高中生工作压力,更无法理解全员疯狂六月。没压力的专业人才,才是更加有创造性的,可玩性更高优秀人才!
⑷ 如果多吃鱼的话能有助于抑郁症患者吗求解救。。
调查表明:吃鱼量与抑郁症发病率成反比
在对不同国家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之后,有关专家发现,一个国家消费脂肪酸的类型与其国民发生抑郁症的比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在鱼类消费量最少的国家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最高。相反,在鱼类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最低,杀人、自杀的发案率也低。例如在新西兰,鱼类的人均年消费量为4公斤,抑郁症的发病率为6%。在日本,鱼类的人均年消费量为18公斤,抑郁症的发病率不足1%。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当西方的加工食品与煎炸食品传入一个传统与之完全不同的地区时,那里抑郁症的发病率会相应地上升。
2.在不同国家妇女的乳汁中,Ω-3脂肪酸的浓度是不同的。在不吃鱼的国家中,妇女乳汁中Ω-3脂肪酸的浓度低,妇女也容易患产后抑郁症。在英国,当把海产品的摄入量增加一倍时,妇女患产后抑郁症的比例从每6人中有一名降至每12人中有一名。
3.多吃鱼可改善精神障碍。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对30名双相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研究,与只服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服鱼油胶囊的患者在4个月后,发生抑郁症的间隔时间明显地延长了。舍菲尔德大学的学者让70名从未服过药的患者摄入大量的Ω-3脂肪酸,12周过后,48名患者的病情与25名服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有了显着的改善。据日本报道,增加DHA的摄入量能使人更好地应付精神压力,减少发怒。由于上述研究得出的结果,目前有10个研究组正在使用Ω-3脂肪酸对抑郁症和其他精神障碍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
鱼油、核桃、亚麻籽和橄榄油是DHA的来源。人们常说“吃鱼的人聪明”,“核桃能补脑”,与吃鱼和核桃使DHA摄入增加不无关系。诚然,α-亚麻酸能够在人体内被转化成dha,但这一转化过程的效率不高。为了预防抑郁症,英国食品标准局在今年6月向公众建议:多吃含DHA高的鱼类食品和无公害蔬菜。
⑸ 重度抑郁可能会一下子得的吗
网络: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每个人都在超负荷运转,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抑郁情绪。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在某个时候觉得情绪低落,常常是因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持续性的抑郁--受影响的这段时期称之为重度抑郁--则是另外一回事。在全世界,受某种形式的抑郁影响的人数占全部妇女的25%,全部男性的10%,以及全部青少年的5%。在美国,这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年大约有一亿七百六十万人因此而苦恼。
维基网络:
重性抑郁障碍(英语: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也称为临床抑郁症、重性抑郁症、单极性抑郁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这种精神疾病的典型表现是:患者陷于抑郁的情感状态,自尊心降低,对以往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抑郁症”这个词通常是指重性抑郁障碍,但有时也被用来称呼其他抑郁性障碍,在研究和诊治中常使用“重性抑郁障碍”这个相对较精确的词汇。重性抑郁障碍是一种对患者的家庭、工作、学习、日常饮食与睡眠等身体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失能状况。在美国,大约3.4%的患者自杀。在所有自杀者中,有60%的人患有重性抑郁障碍或者其他心理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对症状的主观叙述、亲友对患者行为的描述和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检测。
多数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在社区中接受抗抑郁药治疗,一些患者还接受心理治疗或咨询。对于自我忽视或者有严重自残或伤害他人倾向的患者,可能需要入院治疗。有极少部分患者必须在短效全身麻醉下接受电痉挛疗法。重性抑郁障碍的病程可长可短,可以只发作一次并持续几个月,也可能反复发作并持续一生。患者的预期寿命较健康人短,部分原因是患者对生理疾病的易感性增大。患者或曾经患有重性抑郁障碍的人可能会遭受社会的歧视。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抑郁症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另一种理论——素质-应激模式则认为抑郁症是患者的既有易感性(素质)被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激活。患者的这种易感性可以是由于遗传所造成的,从而涉及到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新西兰的研究人员:抑郁症更容易发生在有一个或二个5-羟色胺转运体的短等位基因的人身上)。演化心理学家认为使人们患抑郁症的基因早已存在于自然选择的历史中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例如长期使用镇静剂和安眠药,也会产生类似于重性抑郁障碍的症状。这些症状是由药物的副作用或者药物的戒断反应引起的,被称为与物质有关的心境障碍而不属于重性抑郁障碍
鉴别诊断:病人在至少两年的时间段内几乎每天都情绪低落。被确诊为重性抑郁障碍的病患也经常会体验到轻躁症状,提示各种心境障碍应当是一个连续体
三种最常见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电痉挛疗法。体育锻炼被英国医疗卫生当局推荐为一种治疗抑郁症的疗法
抑郁症是造成世界范围内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大陆有42.3%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有12.4%为重度
抑郁症经常与失业和贫困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会成为仅次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世界第二大造成疾病负担的原因
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可能至少经历了两次重性抑郁发作
(图片摘自维基网络)个人认为:大脑,比宇宙复杂
更多了解,网络“抑郁,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与抑郁症抗争的日子”
⑹ 你们相信有先天抑郁症吗
基因决定你是否忧郁
(2003年07月30日 10:13)
目前,世界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趋势令人担忧。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现有抑郁症患者约1.21亿,每100人中就有3人罹患忧郁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忧郁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当今世界第四大疾病,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心灵的感冒”。最新研究表明,忧郁症可能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面对感情挫折,有的人泰然处之,有的人彷徨失措;有的人谈笑风生,有的人悲痛欲绝。奥菲丽亚受不了哈姆雷特对她感情的折磨而投水自杀,唐吉诃德则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失败都不沮丧气馁。最新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各人对待挫折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受基因影响。
多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困惑:心理疾患看起来跟遗传有密切关系,但是基因似乎又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会不会发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心理疾患跟基因有关,但是基因的影响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发生作用。
在经过磨难的人当中,携带短5-HTT基因的人则明显比携带长基因的人更容易崩溃。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什么面对压力和感情危机时,只有少数人会得忧郁症,甚至自杀。(据《环球时报》)
“脆弱”基因脆弱心灵
以卡司培博士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西兰进行了一项研究,对象是一个与大脑功能相关的神秘基因———5-HTT基因,它有长、短两种形式,每个人都携带两份 H TT基因复制品,长、短组合因人而异,可以是长-长,短-短,或者长-短组合。
研究人员找了847名1972年4月到1973年3月之间出生的新西兰人。研究从他们出生时开始,先确定他们携带哪一个版本的5-HTT基因,然后观察他们在30年的生活当中如何面对压力和挫折,譬如亲人去世、失业、失恋等。最后,研究重点集中在21岁~26岁之间经受过多种打击的人身上。
“坚强”基因让你更坚强
结果发现,在265名携带短-短5-HTT基因复制品的人当中,经历4次或更多挫折以后,有43%的人患了忧郁症;而在经历了类似打击的147名携带长-长5-HTT基因拷贝的人当中,得忧郁症的仅占17%。
我们不妨将长-长5-HTT基因叫作“坚强”基因,而将短-短5-HTT基因叫“脆弱”基因。这一实验表明,在挫折环境中,有“脆弱”基因的人患忧郁症的几率比有“坚强”基因的人高两倍。
黑人要比亚洲人“坚强”
忧郁症主要表现为工作表现不佳、情绪悲观、自卑失落、疲劳,有一部分患者甚至有自杀倾向。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观察童年时是否有过不幸遭遇,可预测一个人成年后会不会受到忧郁症的困扰。
童年受过虐待的人当中,携带“脆弱”基因的人有63%患忧郁症,携带“坚强”基因的人患病几率则要小一半。
从人种的角度看,黑人多数带有“坚强”基因;以中国人、日本人和朝鲜人为代表的亚洲人,则多带有“脆弱”基因;而白人,比如在孟菲特研究中的新西兰人,有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遗传背景,其中1/3的人携带“坚强”基因,1/6的人携带“脆弱”基因,其余的人则同时具备长、短两种基因拷贝,属于中度危险群体。
转/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