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象鼻山在哪里
A. 桂林象鼻山在哪个区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区滨江路附近的象山公园内,公交很方便。
部分公交线路:
2路:园林植物园 - 公交集团公司 - 香江饭店 - 桂林站 - 汽车站 - 南门桥 - 象山公园 - 漓江剧院 - 解放桥 - 伏波山 - 叠彩山 - 东镇路 - 观音阁 - 芦笛路 - 环城北一路 - 圣隆路 - 九华山 - 芦笛菜市 - 冶金机械厂
桂林旅游观光1号线:天鹅塘 - 桂林站 - 汽车站 - 南门桥 - 象山公园 - 漓江剧院 - 解放桥 - 伏波山 - 凤北路口 - 东镇路 - 铁佛路
16路:电子科大东区 - 金鸡路口 - 电子科大西区 - 东环市场 - 七星交警 - 朝阳路口 - 三里店广场 - 三里店广场西口 - 漓江路 - 辅星路口 - 穿山桥 - 安新小区 - 181医院 - 象山公园 - 文明路 - 西城路口 - 汽车站 - 桂林站
B. 象鼻山在桂林哪里
象鼻山在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
象鼻山以神奇着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
花团锦簇、四季飘香的爱情岛位于景区北侧,占地面积15000㎡,濒临漓江,是观看象鼻山的又一好的观景点。岛上环境优美、植被茂盛。
是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谈恋爱的最佳之处,故称之为爱情岛,“爱情岛”是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孕育的杰作,也是桂林人追求幸福培育爱情的摇篮,在这里,遥遥相对的“象山水月”为爱情作证,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如今象山景区成为了桂林山水婚典基地,爱情岛更是人们婚庆、摄影的外景之地。恋人们在象山水月的见证下,在此许下爱的誓言。走进神奇象山,为您打开传奇的吉祥之旅!
关于象鼻山的诗人名作
唐宋以来象鼻山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象鼻与象身之间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
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C. 请问象鼻山在哪里中山陵在哪里
象鼻山又名漓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龙珠路2号,在象山公园内,在桂林市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因山形酷似在江边伸鼻饮水的大象而得名,目前已经成为桂林山水的象征之一。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
D. 象鼻山在三清山吗
象鼻山不在三清山。象鼻山地理位置是:江西省境内鹰潭市贵溪市龙虎山风景区 。三清山地理位置是:江西省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下面详细介绍。
象鼻山:
象鼻山,象鼻山位于江西泸溪河东侧,属石梁穿洞类景观类型,是龙虎山地质公园最为典型的景观之一,是长期受雨水冲刷溶蚀风化而脱落,造成崩塌残余型的石梁穿洞类景观。
象鼻山,高约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凌空垂下,整个山体就像一只巨型石象在汲水,以象鼻山景点为主的游览区还有仙丹盒峰、龙胆赤壁、观象台、正一仙峰、百岁洞府、金龙汲水、倒挂藤萝、虚靖堂、畲寨、斧劈神山、面具岩、雄狮回头、金龟翘首等众多景点。“仙象雨霁”是龙虎山陆路八大景观之一。
三清山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象鼻山 (江西省旅游景区)、网络-三清山
E. 象鼻山在哪里听说鹰潭龙虎山里也有个很宏伟的象鼻山是吗
一处是桂林的象鼻山,一处是鹰潭龙虎山天下第一神象。龙虎山的象鼻山很大很高有102米,中空成穴,非常形象
龙虎山象鼻山
F. 象耳山在哪里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境内。
象耳山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境内。象耳山系佛教发源地,由象鼻山、象耳山、檫耳岩等组成,松柏茂密,斑竹万竿,青翠欲滴。层岩峭壁,神工鬼斧,奇态万状。“象耳”旁有一岩约十丈余宽,上刻“象耳”二字,字径约二尺余。象耳山题刻甚多,武氏岩上刻有“磨针溪”三字,相传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适过一溪逢老媪磨铁杵,白问:“何为。”媪曰:“欲作针耳。”白感其言,遂还卒业。媪自言武胜。白后来将溪旁一岩取名“武氏岩”,将磨针处取名“磨针溪”。
象耳山风光迷人。寺周有象鼻山、象耳山、檫耳岩环抱,松柏茂密,斑竹万竿,青翠欲滴。寺前太白湖,主叉道总计长达10华里以上,曲折回环,山水一色,荡舟其间,静得出奇。象耳山题刻甚多,武氏岩上刻有"磨针溪"三字,相传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适过一溪逢老媪磨铁杵,白问:"何为。"媪曰:"欲作针耳。"白感其言,遂还卒业。媪自言武胜。白后来将溪旁一岩取名"武氏岩",将磨针处取名"磨针溪"。还有宋代游人题刻十七幅,如歇题孝宗淳熙十六年"蓝兴来自百仓路,喜得幽人陪枚履,想是山林泽旱苗,不关居土随轩雨"就是其中一幅。石刻中,有石窟、壁浮雕、壁刻等。石窟中有讲经图、壁浮雕、主要是千余尊佛像,技艺精湛,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G. 象鼻山在哪里看最合适
象鼻山的话,在龙虎山景区象鼻山东门上象鼻山栈道观赏最合适,乘坐观光车在象鼻山东门下即可。
H. 象鼻山在那里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写道:“粤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则又其奇之甚。”
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
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 漓水流贯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象鼻山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 漓江缩小, 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 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 宽9.5米, 高12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 彼此可以相望, 形圆而长, 其半入于漓水中, 水时高时下, 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 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 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 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 文人学士属文赋句, 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之句, 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 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 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 清代改称得月楼, 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此外,象鼻山地洞还是桂林三花酒储藏室,隔着地洞便可闻到桂林三花酒的阵阵清香.
开放时间:8:30-16:40
(晚上免费开放,夜景极佳,山上彩灯各异,夜游象山又是另一番风情.)
门票:25元
位置: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
如何到达:乘2路公交车至文昌桥下车后,过桥步行2分钟即到。57、58路免费公益车至象山公园,或者4A专线车
I. 象鼻山在哪个省
象鼻山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由山西拾级而上,可达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
J. 象鼻山位于哪里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以神奇着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象鼻山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云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 漓水流贯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桂林市滨江路,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2、23、16、57、58、88路公交车可到达。占地11.88万平方米,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区,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饮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为着名游览胜地,有1000多年的游览史[1]。
2017年与两江四湖景区共同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
主要景点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象鼻山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象鼻山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水月洞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中现存石刻50多件,其中一幅高257厘米,宽752厘米由清代广西巡抚倪文魏撰题的《皇清中兴圣德颂碑》是桂林2000多件石刻中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幅对太平天国进行强烈抨击的文章,这块碑刻在象山是因为1852年洪秀全带兵攻打桂林时象山的云峰寺曾是他的战地指挥部,他们在山顶的菩贤塔四周架设大炮轰击桂林城长达40多天,这场战役使太平军第一次学会挖城墙,第一次启用女兵打破了封建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