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从缅甸撤退
A. 为啥中国人在六月三十号以前要从缅甸回国
并不是针对所有中国人
而是针对在缅甸北部从事移动网络诈骗犯罪、非法出境的、目前滞留缅甸北部的人员。
所以全国各地都发出告知书,进行劝返,劝告自首
比如:
关于劝返滞留缅甸北部人员的告知书
我区极少数市民铤而走险,偷渡缅甸北部地区(含缅甸老街市、九谷市、帮康市、木姐市等,俗称缅北)非法务工,有的沦为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或者诈骗黑灰链条的帮助犯,有的为诈骗窝点犯罪人员“吃、住、行、消、乐”提供条件,不仅成为缅北诈骗窝点的“帮凶”,自己也易成为被绑架、拘禁、伤害、强迫卖淫等不法侵害的受害人。
当前缅北社会动荡,自治政府、民团武装冲突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诈骗赌博窝点林立,已成为治安洼地,秩序异常混乱。
为严厉打击整治中缅边境跨境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劝返滞留缅甸北部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凡是滞留缅甸北部的叙州籍人员,务必于2021年5月31日前,向当地申报入境,通过正规渠道回国。至少提前7天通过电话向宜宾市公安局叙州区分局刑侦大队(0831-6610349;7828937)或户籍地派出所报备。
二、滞留缅甸北部人员主动回国,并如实供述违法犯罪行为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处罚。
三、对于拒不回国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从重从严打击;村(社区)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惩戒,取消滞留缅甸北部人员及其家属一切政策性优惠、福利、补助等。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滞留缅北人员已返回云南边境进行疫情防控隔离的,要服从当地警方、卫生防疫部门及我区驻云南边境民警指挥,如实说明在缅北工作生活情况,接受盘查,出示务工证明、身份证明,并组织有序返回叙州,开展多频次核酸检测,防止无症状感染者将病毒带回我区。
五、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应主动规劝滞留境外亲友,珍惜机会、主动回国、如实报备。同时,积极检举揭发滞留缅甸北部人员。凡提供有效线索经证的,按相关规定予以500-3000元的奖励。举报途径拨打110或到各镇(街道)派出所进行举报。
特此告知。
如果你是合法进入缅甸,并在缅甸进行合法工作的,不要紧
B. 中国远征军为什么要走野人山远征军为什么要撤退
撤退的原因有3个,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西面防线的英军在没有任何通知中国军队的情况下撤走了所有部队,让5万多人的中国远征军右翼整个暴露给了日军第18师团.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情报太差.日军56师团和18师团都是日军成师团建制的丛林作战王牌部队,2个师团加起来7万多人,他们进入缅甸中国方面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200师在古同和55师团打得旗鼓相当,后来56师团换下55师团进攻200师,200师立刻陷入被动,这时候戴安澜才意识到对面换了人,这是中国军队被迫撤退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咱不得不佩服日军王牌师团的能力,一面打200师,一面派一个联队火速占领腊戌.正常情况下日军一个联队是根本没能力挡住一只5万人的中国王牌部队,但是56师团是加强师团,全师团3万多人,一个联队比其他甲种师团的一个旅团人还多,装备相当精良.远征军一交上火就知道根本占领不了腊戌.实际上走野人山也是个错误的做法,因为18师团在野人山也布置了一个联队埋伏.走野人山完全是杜聿明的决定.他可以说是蒋介石的终极粉丝,出国之前蒋介石告诉他无论成败都要把第5军带回去.所以他就一个心眼要回国.孙立人和廖耀湘则选择了更安全的印度.
C.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原因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概括的说,就是:
1、在缅甸与日军周旋以分散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将日军主力因出国门。
2、协助英军保卫印缅。
3、保障滇缅公路的通常保障援华的租借法案物资顺利抵达中国。
4、打通滇缅公路,驰援怒江防线
D. 缅北大撤退的战役背景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在中国已经打通了全部交通线。日军对东南亚的推进,可以从中国东北至中国华北,沿铁路直接输往中越边境。日本占领了中国沿海城市的所有港口,中国依赖海外武器,只能依靠滇缅公路运送。
为了保护滇缅公路,1941年底,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总队改编为陆军新三十八师,从贵州都匀、再转兴义,次年的三月初,部队由贵州行军到云南,再坐车到腊戍,集中于缅甸首都曼德勒,不到一个星期,战事就发生了。仁安羌战况激烈之际,孙立人赶到亲自指挥,将英军解救出来。
在同一时期,廖耀湘率第五军的新22师赴缅作战,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55师团。在斯瓦河逐次抵抗战中表现高超的战术水平。而戴安澜将军麾下的第五军200师在同古(东瓜)率先消灭日军第十五师团一部,旗开得胜,吐气扬眉。
其后日军已突破缅、印边界防线,腊戍失守,缅甸到中国的路也被切断。远征军的主力一下子成了失群的孤雁,陷入了绝境,被迫撤退到印度边境的英法尔城。
E. 分析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原因
日军为了太平洋战争需要而为了夺取缅甸最大的油田仁安羌,同时切断中国抗战唯一生命线滇缅公路而发动的作战,英军打算放弃缅甸而退守印度需要中国军队掩护为他们赢得撤退时间,而中国应美英之请,及保卫自身抗战生命线需要,抽调当时战略预备队的精锐第五军,第六军及第六十六军组建中国远征军以第五军二百师为先头部队先期入缅
F. 中缅战争的原因、结果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G. 中国远征军为什么要去缅甸大概去啦多少人 在撤退野人山死啦多少
1940年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为保卫唯一的一条援华物资通道,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西(我军在东),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数字,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000余人,其中有近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死亡或者失踪的。 1942年5月2日,史迪威在给美国总部的一份急电中,首次提到在印度建立基地训练中国军队和反攻缅甸的计划。随后,中国国民政府将退到印度的新22师、新38师残部整编为X部队,将撤退到云南的远征军与新增派的部队整编为Y部队。 1943年,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中国的昆明、大理和印度的兰姆伽等地分别设立了干部训练团和训练学校,对官兵进行兵器、射击、战术等训练,并配备盟军提供的新式装备。 1943年10月20日,在中国远征军曾经的伤心地——野人山,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对素有“丛林作战之王”之称的日军第18师团发起攻击。 与X部队相呼应,1944年5月中旬,中国远征军Y部队近20万人也渡过怒江向日军据点发起雷霆般的攻势。
H. 英缅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英缅战争指英国侵占缅甸,使其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各次战争。第一次英缅战争的起因是18世纪末英国将其印度领地的东部边界逐渐向缅甸推进。英国作战计划规定在陆上以防御为主,而派出登陆兵在伊洛瓦底江口登陆。
1824年3月5日,在阿萨姆和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开始军事行动。英军一支部队虽抢占了几个居民点,但是,未能攻下马拉—穆克赫要塞。雨季一开始,英军就撤退了。
5月,马赫·班都拉率领缅军横渡纳阿夫河,于17日在拉木附近击溃英军。引起加尔各答和达卡一片慌乱。
然而,缅军获悉英军在仰光登陆,便不再进攻,而匆促回师增援国内驻军。
5月11日,英军登陆兵在仰光登陆,使缅甸政府措手不及,从而轻易地攻占该市。缅军据守仰光以北阵地,将仰光的敌军登陆部队封锁在市内。夏秋两季,仰光地区一直处于激战之中。英军在其他地段占领了缅甸大片领土。
1824年底,缅军转入进攻,但在12月5~9日期间仰光附近的战斗中遭到重创。英军得到增援后,于1825年4月1日强攻达努彪要塞,缅军被迫撤退。
此后,双方均未主动出击。10月2日开始谈判。英方的要求激起缅方的义愤,缅军于是发起进攻。缅军虽获得几次局部胜利,但最后仍遭失败。
12月30日恢复谈判。
1826年2月24日缔结和约。根据条约规定,缅甸不得干涉阿萨姆、卡恰尔和贾伊蒂各公国的内政,南部的若开区和丹那沙林区划归英国,同意偿付100万英镑的赔款,接受英国总督到任视事,签订缅英通商条约。
第二次英缅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分舰队进行了挑衅活动。这支分舰队借口保护仰光英商的利益而掠走了一只缅甸商船,炮击岸防工事。
同时,还向缅甸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再作更大的让步。在遭到缅方拒绝后,英军于4月5日从海上炮击马塔班港。英军的炮兵占绝对优势。雨季过去后,英国高德文将军统率的“阿瓦”加强集团军开始溯伊洛瓦底江而上。
10月9日,英军攻占卑谬,但随后又退回仰光,原因是作战计划规定只占领下缅甸。
因此,这次战争实际上不是以媾和,而是以休战结束的。第三次英缅战争是英国又一次进行侵略而引起的。为了彻底兼并缅甸,英国利用英商贸易公司就缅甸政府处以罚金问题提出控诉作为发动这场战争的口实。
10月22日,英国向缅甸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赋予英国监督缅甸外事活动的权力。缅方接受了这项要求。
尽管如此,预先部署好了的英军还是发起了进攻。
11月14日,英军占领明赫拉边防炮台,直扑缅甸首都曼德勒。缅甸正规军抵挡不住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优势的英军。
11月28日,英军开进曼德勒。
1886年1月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作为一个独立省划归印度。为了反击英国的奴役,缅甸境内开展了反对占领者的游击战争,直至19世纪末才被英国人镇压下去。
I. 二战英国为什么要放弃缅甸。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也起到了牵制日军的作用,英国主动放弃了缅甸,撤回印度,在缅甸利用中国远征军为他们争取到的时间撤退,放弃了很多次成功几率很大的作战行动,在缅甸丢弃了大量的重装备,匆忙撤回印度。导致中国首批进入缅甸的远征军损失极大,除了孙立人的38师和第五军残余部队抵达了印度外,其余远征军,包括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全军覆没,着名将领戴安澜将军也死在了缅甸。
J. 二战时期在珍珠港事件之后英国为何能守住印度却丧失缅甸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也起到了牵制日军的作用,英国主动放弃了缅甸,撤回印度,在缅甸利用中国远征军为他们争取到的时间撤退,放弃了很多次成功几率很大的作战行动,在缅甸丢弃了大量的重装备,匆忙撤回印度。导致中国首批进入缅甸的远征军损失极大,除了孙立人的38师和第五军残余部队抵达了印度外,其余远征军,包括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全军覆没,着名将领戴安澜将军也死在了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