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什么是佛教国度
❶ 在缅甸,为何要让所有的男孩子都出家当和尚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886年英国发动战争并占领了缅甸,并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8年1月4日缅甸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缅甸有“万塔之国”之称,全国4800多万人口中,有80%的人信奉佛教。走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穿橘红色袈裟、手持黑伞的僧侣。
因为男人出家当和尚可以还俗,还俗后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妇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当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必须伺候佛祖一辈子。
❷ 缅甸的宗教是什么
缅甸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灵崇拜、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缅甸佛教属上座部佛教,是缅甸国教。长期以来缅甸佛教与缅甸政治紧密结合。同时,它还对缅甸文化施予极深的影响,无论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或是文学艺术、建筑艺术、手工艺等,都吸收和融入大量佛教文化。所以,缅甸人常说,佛教即缅甸文化。
缅甸人最早接触到基督教是在16世纪初。目前缅甸基督教影响最大的是新教浸礼会和罗马天主教派、全缅设有缅甸教区红衣主教,仰光和曼德勒地区设有主教。全缅甸共有5200多座教堂。
伊斯兰教13~14世纪从孟加拉地区传人缅甸若开地区。现在,全国有6个拥有独立组织、清真寺等机构的伊斯兰宗教团体,即缅甸穆斯林联盟、若开穆斯林联合会、全面毛拉同盟、缅甸穆斯林大会、全缅穆斯林学生联合会和穆斯林中央基金会,有3100多个清真寺。
现在缅甸的印度教徒约有40多万人,主要为印度移民,也有少数若开族人。缅甸的印度教组织主要有印度教友谊协会等,有1000多个印度教神庙。着名的印度教神庙有斯利湿婆克里希那寺和斯利杜尔迦寺。
❸ 缅甸为什么有“佛塔之国”的称号
缅甸曼德勒的固都陶佛塔,白色和金色是这里的主色调,金碧辉煌的大金塔旁边,729座白塔组成了壮观而写意的佛塔群,每一座白塔内,都有一块刻着经文的石碑,据说是来自缅甸和东南亚的2400名高僧耗时7年5个月所刻,赤脚迈步在纯白色的佛塔之间,有一种圣洁感,缅甸的女孩子也很喜欢来这里打卡拍照。
在缅甸,不管是去哪一座佛塔,都会遇见很多当地人,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功德佛塔, 全名是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玛若盛是佛的称号。佛塔于1857年修建完成,当时召集了全缅甸和东南亚共计2400余名高僧,召开了第五次修订佛经结集大会,最后将结集的三藏经等刻在729方云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经的佛塔。
这些石碑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它的规模是佛教世界绝无仅有的,据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要读完这些"书",一共需要450天。
❹ 缅甸人是信什么教的。。。又有什么风俗习惯。。
缅甸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灵崇拜、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
缅甸有约六千万的国民,68%为缅族。主要的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若开族(3.5%)、华人(2.5%)、孟族(2%)、克钦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还有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1.25%)。但是缅甸官方目前并不承认缅甸华人(果敢华人除外)、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罗兴亚人(来自孟加拉国的一个混血族群)为法定少数民族。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奶茶,吃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烹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很鲜美。
缅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度,绝大多数人笃信佛教。佛塔和佛寺比比皆是,到处可见。缅甸人一有闲暇,便去拜佛听经,朝拜佛塔,祈求平安。但无论是进佛寺,见法师,或是进入塔院,有一条严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须脱鞋,连袜子也不能穿。因为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他们经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贱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缅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则认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耻辱。在缅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僧侣则是佛祖的代表,绝不能穿最肮脏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见僧。否则,会极大地伤害缅甸人的感情。
缅甸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牛是广大农民进行农业耕作的主要依靠。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牛总是和农民们一起在土地上耕耘。自古以来,缅甸农民与牛相依为命,把牛视为“忠诚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为如此,很多缅甸人,尤其是缅甸农民忌吃牛肉,认为吃牛肉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背叛行为”。所以,当你宴请缅甸朋友时,千万要问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则会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缅甸人的丧葬方式有棺葬、土葬、火葬、天葬等,各民族的习俗不完全一样,其中以缅族人的丧俗较有代表性。缅族人因信奉佛教,所以他们不以死亡为悲哀。人死后,家人要替死者净身更衣,然后安放在木架或席上,下放一个盛满清水的新沙锅。出殡时,先将沙锅在门口打碎,然后把尸体连同木架或席子一同送往附近的寺庙火化。火化完,有的把骨灰放在寺庙里,有的则加以埋葬。在此期间,丧家要备烟茶、槟榔招待吊唁者。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纱、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10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万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夭。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出家手续十分简便。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❺ 缅甸好玩吗
缅甸是为主的佛教国家,想看秀丽景色和体验佛教风情可以去游玩。具体介绍如下:
缅甸是一个气候温和,自然景色秀丽的国家。这里有着葱郁的密林,雾气缭绕的群山,还有静静流淌在山间的小河,处处都流露着这个国家的天然和质朴。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缅甸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旅游最佳季节:10月-次年2月最佳。 缅甸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7℃。一年可分为凉、干、雨三季,最适宜旅游的是凉季,即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间。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个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2005年,缅甸政府将首都从最大城市仰光迁至内比都(前称彬马那)。
缅甸是个佛教的国度,生活中的各种礼俗都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在仰光的大街小巷,花间树丛,常可见到各种鸟在追逐嬉戏,原因在于当地人养成了不杀生的习俗,他们视乌鸦为“神鸟”,对其倍加爱护。他们对牛也敬若神明,在闹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回避让路。不论何人,即便是外国游客,进入佛塔或寺庙时,也都必须脱鞋。
仰光也是全国的航空枢纽,北郊建有敏加拉洞国际机场。景点有:大金塔、甘道基皇家太湖、卡拉威宫、茵莱湖、昂山市场、苏里塔、波特涛塔、巧达吉卧佛塔、中心公园、蒲甘、曼德勒等。乌本桥
经年累月风雨的冲刷洗涤,日光的投射照耀,乌本桥的木头已呈浅灰色。
乌本桥被缅甸本地人称为"爱情桥",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缅甸人相恋时,会赶来乌本桥,立誓永葆和睦互敬的精神。
这里是观赏落日的最佳地点。静静地坐在湖边,看远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渐变为深红,最后一缕夕阳慢慢消失在天际间,感受这里宁静祥和的气氛。729座小佛塔里面都存着一枚雕刻着经文的石板,记录着佛陀从开悟到涅槃的所有讲道经文。据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要读完这些"书",一共需要450天。佛塔内墙的每一个入口处,都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和护门神像的柚木大门,雄伟堂皇,令人赞叹不已。茵莱湖每一个去缅甸旅行的人都会拜访的,海拔1000多米的溶蚀湖是东南亚第一大高山湖。茵莱湖最佳打开方式:坐在“单脚渔夫”漫游湖泊,再拜访独特的水上农场,推荐尝试味道特别的手卷烟和入手几件藕丝织成的围巾。
❻ 缅甸佛教的起源
根据当地出土的文物,约可推定上缅甸是北印度的文化系统,下缅甸文化则是来自南印度。有关缅甸的宗教,首先传入的是印度的婆罗门教,稍后佛教由孟加拉、奥立沙等地传入。最初传入缅甸的是上座部佛教,西元十世纪以后,大乘佛教及密教才开始传入。
在十一世纪以前,缅甸有一种“大乘阿利僧派”存在,这一派的僧众,身着蓝色法服,蓄发,认为如果造恶,只需念诵救护咒,就可不受因果报应。可以说,这一派较印度性力派更为极端,他们是阿奴律陀王之前,西元一〇四四年,阿奴律陀统一全国,建都蒲甘,称为蒲甘王朝(一〇四四至一二八七),一〇五七年,征服打端,请回比丘、三藏圣典、佛舍利、宝物等,又由高僧阿罗汉( Arhant )领导改革僧团,虔诚信仰上座部佛教,原先的大乘佛教、密教、婆罗门教逐渐消失。不久,在蒲甘修建瑞德宫佛塔,历经两代才完工。锡兰国王毘舍耶婆诃一世曾遣使到缅甸,求赐三藏,请派僧团,一时缅甸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
❼ 缅甸人的生活习惯、风俗
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奶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服饰
缅甸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虽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较为鲜艳。男女上衣均为右衽,也有对襟的。男人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衫,用一条或粉红或黄或白的薄纱或丝绸帕包在头上,作为出席盛会的礼帽。女子的上及多为斜襟长袖衫,衣袖长而窄,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粉红色。为了适应热带气候,多用薄纱制成。妇女一般都留长发,卷发髻,并插花,还特别喜欢佩戴各种首饰。缅甸人很少穿鞋袜,男女老少都爱穿拖鞋。
拓展资料
缅甸人:
缅甸全国共有135个 民族,总人口5141.9万(2014年),主要民族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民族:
缅甸全国共有135个 民族,其中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其他主要民族有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
宗教:
缅甸有8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的人信仰基督教,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灵论。
缅甸的佛教主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不但是缅甸 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经文,尤其是《吉祥经》,是缅甸人民的生活哲学,深深地印入人们的心灵中。缅甸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参神拜 佛,信众一路赤脚走去,不能穿鞋或袜子。不能对寺庙、佛像、和尚有任何轻率举动,不能穿过短、过透的衣服。在缅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须入寺庙当一段时间 的和尚,过静修生活后才能还俗结婚。缅甸人对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来化缘,他们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财物送给和尚。缅甸人虔心向佛,民风淳朴、 和善,社会犯罪率比较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缅甸人
❽ 为什么说缅甸古代文化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佛塔文化”
缅甸,这片被称为“佛教之国”的神圣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全国到处佛塔林立,被誉为“佛塔之国”。
在这个金色的国度,宁静柔缓又略带神秘,数不尽的金碧辉煌的佛塔,绝美的日落余晖之下光芒万丈,祥和平静的僧侣,善良淳朴的人民,在取景框中都能轻易组合出令人动容的画面。
佛文化早已深入到缅甸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而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那条雾露河的神奇宝藏了——这是佛的暗示还是自然的馈赠?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佛,如今是翡翠的模样。
汉语中“缅”表示遥远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所以“缅甸”的意思是“遥远之郊外”,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的称谓。
官方语言为缅甸语,曾受英国殖民,也有很多懂英语。89%的缅甸人信仰佛教,其他则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以及部落民的拜物教(原始宗教)。
它是蒲甘第一座大庙,也是至今最优雅美丽的佛教建筑,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筑,孟族式样的建筑同时带有北印度的风格。
到乌本桥参观游览的最佳时间是黄昏时分,这里是观赏落日的最佳地点。看远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渐变为深红,最后一缕夕阳慢慢消失在天际间,感受这里宁静祥和的气氛~
❾ “佛教之国”是
缅甸是着名的“佛教之国”,缅甸联邦享有“佛塔之国”的美称,4200多万人口中有85%的人笃信佛教,在6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佛塔如林,寺庙如星,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这正是缅甸灿烂佛教文化之魂。缅甸是东南亚地区佛教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缅甸是着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在缅甸5300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于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阿奴律陀国王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也不断扩展领土。阿朗西都国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在位时,小乘佛教逐渐成为主流,并在13世纪初期达到鼎盛。当时建造的3000余座寺庙尚有100座保存至今。僧伽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在西元十一世纪时成为缅甸居民普遍的信仰,并且延续至今。当时阿奴律陀听取孟族僧人阿罗汉的建议,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为国教。
过去,到缅甸人家里作客,都要进门脱鞋,现在这种习俗已渐有改变。进入佛塔或寺庙时,任何人都要脱鞋,就是国家元首也不能例外,否则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有时还可能要招来麻烦。缅甸人对佛极度虔诚。平时,即使天气炎热山路崎岖,赤脚拜佛的人仍络绎不绝。过去到缅甸人对牛无限崇拜,敬若神明。对“神牛”不准鞭打、役使,更不可宰杀。“神牛”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献给它。在路上或闹市中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暂时回避。逢年过节,缅甸人要举行敬牛仪式。商务活动必须注意,在缅甸,女性地位高,不可歧视女性。认为左手是不洁的。男女不可牵着手走路。游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举动,会被视为“罪恶滔天”。跨坐石佛像上拍照,会惹出麻烦,甚至有可能被课刑。一般人决不会坐在高过和尚的坐位,商客必须“入境随俗”。为了接待和尚,缅甸商人天大的事可不管,约会也只好改期。
到缅甸人家里去做客,你会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供有佛龛。有钱人家供金佛、银佛、玉佛,收入一般的人家供木雕佛像,家境贫寒的人家供纸佛像。拜佛是缅甸人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人们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场上去买各种鲜花插在佛龛上,然后早拜祈祷。晚上睡前还要进行晚拜。每逢节假日,缅甸人常到寺庙去拜佛听经,或到远近有名的佛塔去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