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玉石为什么坑坑洼洼
A. 为什么缅甸人只出产翡翠,却不爱佩戴及不加工翡翠呢
我们都知道,市面上的翡翠基本都来自于缅甸,作为玉石之王的翡翠深受我们中国人的欢迎,种水好些的翡翠更是受到热烈的追捧。可作为翡翠的产地缅甸,喜欢翡翠的人却并不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缅甸人之所以不喜欢翡翠,无外乎这几个原因:
1、缅甸格局动乱
我们老祖宗有句古话叫做“乱世黄金盛世玉”,意思是在乱世中,黄金更受欢迎,因为黄金是相当于货币存在的硬通货。在乱世中能直接换到生活必需品和想要的东西,而玉石和古董之类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则很难出手。
缅甸这些年来战乱频繁发生,政局不稳定,当地人更喜欢黄金这样的硬通货以保障他们在战乱中生存,像翡翠这样不能直接变现的自然就不受他们的喜欢了。
2、缅甸的翡翠量很大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中国,翡翠都是通过商人去产地挑选、购买并加工后才最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尤其是种水好的翡翠更是数量稀少,自然非常珍贵;而缅甸本身就是翡翠的产地,翡翠的数量远大于在中国的数量,缅甸的许多寺庙甚至用翡翠原石直接砌墙、铺地,在中国人眼里,这简直是暴殄天物的行为。
被用来砌墙铺地的翡翠原石
3、缅甸玉文化缺失
我国自古就有玉文化的氛围,翡翠在中国人的心中不仅是一件值钱的物件,更代表着一种品行和传承。我们以佩玉为美,甚至将玉当成传家宝,悉心保存后传承给下一代继续佩戴。而缅甸并不存在玉文化的氛围,自然不会觉得翡翠代表着品行和美好的事物,也就谈不上如何喜爱翡翠了。
4、缅甸翡翠加工技术落后
中国的玉商从缅甸买回来的翡翠基本都是原石,再通过国内的加工和雕刻工艺,最终才呈现出精美的翡翠饰品。而缅甸的加工技术非常落后,戒面已经是他们能加工的极限了,那些精巧绝伦的吊坠雕工他们是很难做到的,缅甸人看的最多的就是翡翠原石这种几乎没有美感的石头,肯定是提不起对翡翠的喜欢的。
5、缅甸经济条件落后
我们都知道,缅甸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很多,而在落后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才是最首要的需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所以像翡翠这样主装饰和养生效果的东西对缅甸人并没有太大的诱惑力。
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对珠宝首饰的购买和收藏力也很弱,直到后来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条件上来了,才开始把眼光瞄准到兼具装饰和收藏升值能力的玉石上来。
常见的翡翠处理品都是会进行染色的,只有这样才能买个高价。无色翡翠处理品比较少见,识别难度也更大。对翡翠处理品的肉眼鉴别,主要是从三个角度去看:表面、结构、颜色。至于测量硬度、密度、折射率等,仅凭肉眼是做不到的。
(1)看表面
翡翠处理品因为经过强酸处理,表面会有类似“橘皮”的坑坑洼洼,用十倍放大镜即可观察到,这是最容易观测到的翡翠处理品特征。也有部分质地较差的翡翠,或者是出土的老翡翠由于天然腐蚀,表面会有类似的效果。
(2)看结构
天然翡翠都有“苍蝇翅”结构,但不要以为有“苍蝇翅”结构的就是天然翡翠,翡翠处理品同样也会有此特征。翡翠处理品的结构松散,不够致密,充胶以后大多数表现出蜡状光泽。染色翡翠内部往往呈现出“网状结构”的色根,还有部分有色素沉淀的点状色根。
在一次翡翠原料拍卖的时候,我看见一件冰种无色翡翠,种水极好但是质地松散,心理一直比较疑惑。后来有朋友告诉我,那件原料是经人酸洗处理过的,这类没充色、没加工成成品的翡翠处理品原料迷惑性极大。
(3)看颜色
大部分翡翠处理品都是有颜色的,经过酸洗洗掉杂质,充色然后充胶。通过颜色,能识别大多数翡翠处理品。翡翠处理品的色根一般都浮于表面,色根的边缘模糊不清,基本上以团状、块状为主,不会深入到翡翠内部。天然翡翠的色根则非常清晰有力,明显可见色根走向。
以上三种方法,是鉴别翡翠处理品的主要方法,需要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比如看种水和颜色的关系,有些翡翠质地极差,却有极好的颜色,这就是明显的“种水和颜色不相符合”,基本上可以断定为翡翠处理品。
B. 玉石表面有坑是怎么回事
成品翡翠,都有抛光上蜡处理。所以刚买的看着都美,光滑水足。
但戴几天,你会发现不如以前好了。好像也粗糙了。
主要原因是因为你买的翡翠并非老种细料,好的翡翠是越戴越水的。
差料的翡翠,表面的蜡退去后,就看着粗糙了。色发暗肉也显粗了。
另外,也有可能会是翡翠B货,因为有加工注胶,这种假货越戴越干,有的还退色。
C. 缅甸帕敢翡翠矿区发生大规模塌方,是何原因造成的
当地时间7月2日上午8:30左右,位于缅甸北部克钦邦帕敢矿区的一个废弃土堆发生山体滑坡。截至19时,当地消防部门表示已经找到162名遇难者遗体,54人在事故中受伤。据称这是目前为止缅甸遇难人数最多的一次矿难。据缅甸《伊洛瓦底》2日消息,目击者称,事发当时大约30米的废土坍塌到一个由此前的矿坑形成的湖泊中,滑坡产生的巨浪冲击了其他斜坡。原因在于,受害者通常是自由矿工,住在由重型机械大量开采后产生的废弃土堆附近,并在土堆底部工作和生活,而这些土堆在雨季会变得特别不稳定。据BBC报道,尽管缅甸去年已经通过一部新的矿石开采法规,但是碍于缅甸的稽查人员数目严重不足,加上权限不够,难以阻止当地的非法开采行为。
D. 玉很久没戴了,上面有些小坑怎么回事
小坑是因为长年天然打磨出来的,也叫气孔,和田玉的表皮确实有许多细小的毛孔,这是和田玉皮的一个特征,但是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料子是做的假毛孔,假皮色。这些假皮的毛孔特征一般是疏密比较均匀,毛孔的大小相似。你可以自己辨别一下。
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
翡翠上面出现小坑有六种原因:1.翡翠本身的杂质;2.人为磕碰;
3.天然瑕疵;4.保养不当;5.没有抛光好;6.表面的腊脱落。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舌尖鉴别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有翡翠行话说:十玉九纹、玉无完玉。很多翡翠玉石天生就存在一些瑕疵,可能刚开始没有发现,后来发现了翡翠上面有小坑,这是怎么回事?在排除B货的可能性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翡翠上面能看到小坑点?
1、可能是玉石本身的杂质,俗称沙眼,里面有沙状的小颗粒,导致雕刻完成后,表面不平整。
2、就是人为导致的碰撞,很多翡翠玉器在生产出来经过很多流程,中间可能产生一些磕碰,导致表面刮花或者暗裂。
3、翡翠玉器的品质问题,一般来说十玉九纹,翡翠玉器属于天然制品,难免存在一些瑕疵。
4、保养不当引起的翡翠玉器内部结构破坏,翡翠玉器不能接触化妆品和一些化学物品,容易产生反应导致出现瑕疵。
5、加工过程中抛光这道程序没有做好。
6、翡翠玉质本身不好,存在这些小坑类瑕疵,由于打了腊,一开始看不出来,后期腊脱落,“真面目”显露出来。
翡翠手镯有很多小黑点的出现,是因为它是天然的产物,所以,自然就会有一些天然的瑕疵出现,而像小黑点也是一样,是属于翡翠的一种瑕疵之一。而翡翠手镯有很多小黑点情况也被分为多种,有的是黑斑,有的是黑带,有的则是黑丝、黑点,不一样的类别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E. 如何辨别缅甸玉的真假
缅甸玉又称翡翠玉,鉴别方法如下:
1、真玉器,温润光泽,半透明不透明都有,玉器中夹有棉絮状或其他杂质,乃正常现象。假玉器则没灵气,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有的内中还有气泡。
2、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3、把待鉴定玉器用线腾空吊起来,轻轻敲击,真玉器声清脆悦耳,舒扬致远。假的无美妙声音发出(此法适用于稍薄的玉挂件)。
4、手触摸法:真玉器放在手里一掂,手感沉重,假的掂起来较轻飘。另外,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5、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自然就是真玉。
6、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7、放大镜观看: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8、刀划法:真玉器较坚硬,用削笔刀划无痕迹,假的则较软,刀割见痕迹。刀划的时候应选择玉器的底部或不显眼的部位。另外,部分岫玉玉石由于硬度在2。2—3之间,所以,也可能出现划痕,实际操作时应注意鉴别。
9、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物质结构较密。假的断口整齐发亮,乃玻璃类东西;断口物质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头一类,用七倍以上的放大镜细细观察,鉴别其边、角、洞、镂空、刻线的地方,于细微处可发现假货的蛛丝马迹。
F. 玉石、石油、天然气遍地都是的缅甸,为何成了最不发达的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缅甸的地方武装势力非常的强大,这些地方武装有足够的实力和缅甸政府军进行对抗,这也导致缅甸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实际缅甸已经处在了四分五裂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缅甸紧邻金三角地区,而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交易非常的猖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垮了缅甸的经济发展。
希望缅甸政府能够和地方武装达成和平协议,只有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状态,才能够使得缅甸国内的经济走向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长期保持战乱的话,将会使得缅甸这个国家不堪重负。也希望缅甸政府能够大力打击毒品交易以及贸易,只有这样才能够挽回缅甸政府在国际上的信誉问题。
G. 缅甸山上捡到的石头。透明红色坑坑洼洼的
似乎是块琥珀。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H. 缅甸玉的 好与坏
这是看真假这是比较简单的鉴定真假的方法!
1;就是把玉石贴在脸上,觉的很冰凉,过两三秒有不凉说明是真的。因为玉石传热快散热也快!如果贴在脸上不凉就是假的。
2;就是那放大镜要10倍或30倍的来看里面的晶体,看看有没有像蜘蛛网的小裂缝,还有就是颜色是不是在裂缝上或在玉石的表面上如果有那就是假的。和田玉看上去想米糊一样因为晶体比较细腻,颜色比较统一。翡翠看上去有的像苍蝇翅,有的像一点点沙星,还有像玻璃碎的一样、因为翡翠晶体不够细腻颜色不统一有很多种颜色在同一块玉上面。
3;就是破坏的鉴定,拿火烧。就是烧黑了、烧焦了、烧黄了、有臭味。黑和黄如果那水洗不掉,和原来的颜色不一样就是假的。焦和臭那更假。(真的那火来烧会有小水珠附在玉石的 假的就没有小水珠附在玉石上,不过这样的办法最好少用!
I. 缅甸玉石怎么样

帕敢玉石虽然平均每年能为当地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但当地人的生活却仍然十分贫困。当地矿工非常廉价,他们的采矿劳作设备异常的简单:简易的小尖头锤或者铁铲、学生式的书包,如果需潜水作业,潜水所需要的氧气是使用自行车轮胎的打气筒来输送的,采出的矿石或者转卖给黑市,或者上交所属的矿区老板,矿工老板对矿工的生命保障设施几乎是没有,只为他们提供简单的食物和住宿棚。而矿工们自身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吸毒,但又由于贫穷无法负担干净的注射针头以致很多矿工感染有艾滋病。
雪上加霜
然而这种生存环境并不是可持续的,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而且当前的政治环境也是一大不利因素。但无论如何,现阶段的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矿工的就业问题,但如今这种方式也在渐渐被剥夺。
1、玉石资源日渐缺乏
近些年,由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帕敢地区可开采的矿区面积越来越少。缅甸法律上规定所有的翡翠矿都属于政府,但政府也会将翡翠矿承包给私人。但由于玉石产出率下降,加上安全因素的限制,许多玉石商人把承包的矿区退还给政府,现仅剩50余家开采公司。与往年相比,今年帕敢地区的玉石资源缺乏显着突出。帕敢地区的一些玉石开采区几乎采不出玉石,开采期限满期的玉石开采公司不继续延期,将区块交还矿业部。
2、地方局势越发恶劣
缅甸大多数人信奉佛教,但由于当年殖民地的原因,克钦人信奉的是基督教。克钦人与缅甸政府长期矛盾,双方战争此起彼伏。于是翡翠生意与毒品一样都是很危险的生意。2012年,由于地方局势原因,帕敢政府暂时中止了地区进行玉石开采业务。直到2014年9月才重批允许开采。但是申请开采的公司大幅减少。据600多家公司中仅有50家重新投入运营,大部分商人退还了所承办的矿区。10月份的全国停火协议,克钦独立军拒绝签署,其后便是缅军大肆的进攻克钦地区。大部分商人表示,虽然玉石产出率有所下降,但主要还是由于安全局势影响而被迫放弃开采的。
J. 缅甸玉如何辨别真假
一、掂量法
一种普遍原始的方法,但十分有效实用,其原理是缅甸玉的比重较一般的仿品要大,而常见的缅甸玉仿品是硅质砾石、大理岩、水沫子(钠长石)、角闪石砾石等,这些仿品往往比重较小,手掂量时感觉很轻,这种方法在中等大小的雕刻件中非常有用,在小挂件及手镯中也有使用,但据此来判断,要格外小心。
二、刻划法
此方法是利用缅甸玉硬度大这一特点。民间常说用玉刻划玻璃鉴别,能刻划的动的就为缅甸玉,否则就不是缅甸玉,这其实也不失为缅甸玉的鉴别的一种方法,可以用小刀刻划缅甸玉雕刻件不明显处或底座的方法来鉴别。
三、敲击法
多应用于缅甸玉镯及切片缅甸玉,发出清脆声音的大多为好的缅甸玉或翡翠A货。若是鉴别缅甸玉镯,务必要将缅甸玉镯用线绳悬挂起来,用玛瑙棒轻轻敲击之,真货缅甸玉镯会发出清脆而悠扬的回声。而低档的缅甸玉或翡翠B货、翡翠C货通常发出沉闷的声音。
四、水泡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缅甸玉翡翠C货的识别。经过人工染色的缅甸玉,经过水煮,能够去除染料或浸泡出染料。因为有些燃料是不耐高温的,或者在太阳下曝晒后也会掉色。
五、火烧法
这种方法很少用,在民间有时为弄清缅甸玉是否染色时还可见到,染料经火烧后通常会褪去颜色,也是因为燃料不耐高温的缘故。
(10)缅甸玉石为什么坑坑洼洼扩展阅读:
缅甸玉保养需要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忌碰撞
缅甸玉经过人为加工,不像在地底下时的模样,很多内部结构更趋于稳定。这时碰撞的话,缅甸玉表面看似没问题,其实内部已经产生了不少暗纹,重则就会断裂,使缅甸玉饰品成为一无价值的石头。
注意事项二:忌油烟
缅甸玉一旦沾染上,不仅破坏缅甸玉的美观,更使得缅甸玉表面难以清洗,失去佩戴价值。所以主妇们在进厨房前最好摘下缅甸玉。
注意事项三:忌高温
缅甸玉这个玉种其实是耐高温的,但开采出来后,经过一定的打磨,其结构已经趋于稳定,没有了在矿床下的压力和温度的考验,如果接触高温,很可能使缅甸玉内部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得水分变少,翡翠种水显得干涩,没有原有的水润感。
注意事项四:忌与酸性物质接触
强盐酸会腐蚀物品,而对于翡翠这种玉质的玉石来说,遇酸也容易破坏其内部结构,不仅会使其内部开裂,还会使其颜色变得难看。所以在日常佩戴中要切记与化学剂、酸性物品接触。
注意事项五:不经常佩戴
人养玉,玉养人,这是一个相互的作用,翡翠只有经常佩戴才能发挥其原本功效。翡翠的最后一个过程是“抛光”,如果经常佩戴的话,翡翠便会接受空气和阳光的“抛光”,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