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杜聿明在缅甸伤亡多少人

杜聿明在缅甸伤亡多少人

发布时间: 2022-05-31 22:40:02

① 30万人的远征军回到祖国的有多少人

第一次10万回来4.3万,第二次12万回来10万。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

中国军队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远征军伤亡总数达6.1万人。以杜聿明指挥的第五军为例,战斗动员人数为4.2万人,伤亡总数达2.2万人,超过总兵力半数以上 。

缅北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及驻印军参战兵力共计307281人,马匹15037匹 ,驻印军伤亡人数高达12729人,滇西远征军达40000余人 。

在缅北战役中以驻印军为例,从1943年10月驻印军由利多反攻起,至1945年3月乔梅中英会师,攻击线路约70000余公里,克复缅北50个城镇,击毙敌官兵27699人,伤敌官兵42760人,俘敌395人。

据日本厚生省救援局1950年的调查,日本在缅甸所投入的兵力达303501人,而损失兵员达185149人(不含空军)。

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的《一亿人的昭和史》之《日本陆军史》别册中记,日军在缅甸战场总共投入兵力230800人,战死160400人,战死率69.5%,接近其所投入总兵力的七成 ,中印缅战场确实牵制和消灭了日军的重要武装力量,对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1)杜聿明在缅甸伤亡多少人扩展阅读:

1940年9月,日军在越南登陆,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1941年1月间,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军用物资和其他重要物资达13.2万多吨。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南方军先后占领了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地,进逼缅甸和中国西南地区。

根据日本政府1940年通过的《国策纲要》:“帝国将向继续解决中日事变的方向前进,攻取缅甸的目的就是要截断中国与外界的最后一条交通线。”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应同盟国英国的请求,于1942年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协助英军保卫缅甸,其目标是保卫仰光港,保护滇缅公路畅通。

942年3月,在彪关河西岸,中国远征军在掩护英军撤退时与日军发生10多次遭遇战,击毙日军上尉两人,打死日军500多人。《滇西抗日战争史》一书记载说:“彪关河前哨战初战告捷,改变了英国对中国军队的歧视。”

仁安羌战役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约1000人的兵力,击败10倍于远征军的日军,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由于援英有功,他后来被授英国“帝国司令”勋章。

尽管远征军浴血奋战,但英军在缅甸西线的自动撤退,加上远征军对东线疏于防范,导致1942年四五月间缅甸腊戍、密支那相继被日军攻占,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后路被截断,同时造成中英联军在缅甸的第一次作战失败。入缅作战的这五个月里,中国远征军参战兵力约10万人,损失3万多人。

作战失败后,率军撤退的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从缅甸北部绕道回国。撤退中,远征军在缅北原始森林中穿行,士兵因饥饿、病毒、虫咬大量死亡。只有孙立人率新38师沿印缅边境的山林地带进入印度,较为完整地保持了7000人的建制。

②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两次去缅甸分别伤亡了多少人

第一次入缅坐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职,继任罗卓英。下辖有第五军第六军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下辖第十一,二十集团军等,同时还有第一次撤往印度的被整编为中国驻印军约有3万五千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③ 十万远征军回来多少人

十万远征军回来约3.3万人。

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3)杜聿明在缅甸伤亡多少人扩展阅读:

1942年2月16日,仰光危急,应英方请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3月同古保卫战,中国远征军共歼灭日军50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英缅军。

1942年5月初,缅甸战局恶化,中国远征军一部撤回云南,另一部撤到印度。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多次给英缅军以有力的支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 数万人丧生缅甸“野人山”,中国女兵遭野人虏获,头骨被做成水碗吗/

中缅印交界处,有一片叫“野人山”的原始森林,那里山峦重叠、林莽如海,野兽横行,瘴气弥漫。克钦人是野人山的土着居民,他们尚处在原始部落时代,常年深居大山,不与现代人来往。上世纪40年代,我军4万战士深入野人山,打算借道回国。不成想,扛过了枪林弹雨的战士们,却没有走出这片危机重重的原始森林。

除此之外,泥沼里的蚂蟥也让人不寒而栗,它会在不经意间附在人身上,吸食血液还会次要的,若是钻到了体内,拽都拽不掉。再者,由于当时的定位系统并不发达,远征军走着走着就会迷失方向,长期处在那种极端环境中,精神崩溃是常有的事。上吊的、开枪的、跳崖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熬过断水断粮、疟疾横生的摧残,与其说他们是靠信念走下去的,倒不如说是靠本能。

⑤ 杜聿明为何率领远征军穿越野人山死伤惨重

实际上杜聿明帅部队先向密支那走,然后日军占领密支那后,经过老蒋的批准,又转向印度。

走野人山的大多是六军等被打散的部队。

这时候,史迪威决定,他和幕僚“不再有发挥的机会”。他的僚属们都同意并认为“老板应该告诉中国人去死吧,然后趁着还有机会赶紧走人”。史迪威送出简短的报告通知华府和委员长,他即将离开。他说,国军部队已经四散成多个小群队,会设法撤到印度,因此他的“后续指挥已没必要”。(事实上,大部分在他指挥下的国军各师,此时仍保持团队行动。)史迪威拍发电报给杜聿明,命令他撤往印度。史迪威的僚属找来当地向导、挑?负鸵欢勇庾樱?月5日,一行约80个人(包括一些护士和英国难民)启程沿着钦敦江(Chindwin River)溯江而上,但不久后即改走山路。印度的边境城镇英帕尔在140英里之外。

5月6日,杜聿明向委员长报告,史迪威和罗卓英指示他率领部队退入印度。杜聿明送来的报告让蒋第一次听说,史迪威已下令大部分的缅境中国远征军躲到另一个国家去,这与他“全军向密支那转进”的命令“相背也”。他怀疑史迪威是不是“战争失败,神经不安所致?e”!蒋撤销史迪威的命令,指示杜聿明率部前往密支那,不得延误。当天稍后,蒋才收到史迪威的讯息,就是通知蒋,他和僚属以及其他人将前往印度。蒋大为震惊,他写下,史迪威“竟于脱离我军,擅赴印度之时,只来此电作为通报,不知军纪何在”。

孙立人和他纪律严明的新38师,既遵循委员长也遵循史迪威的命令,他们沿着较史迪威路线稍南的一条路直接前往印度。史迪威在日记里数度记述他往北撤退的经过;他自称“居于中国大军和??大洪流(指他的撤退部队)之前不远”。同时,第5军的第22师和第96师,以及数万难民走一条险恶的小径前往密支那。日军的飞机和有敌意的当地人,截杀不少向北逃亡的队伍。第96师脱了队,靠美军空投粮食补给,不可思议地退回中国,不过留下沿路洗劫、掠夺的不良纪录。精锐的第200师,虽然师长阵亡,竟也以一个师团的姿态成功回国。

西翼方面,杜聿明率第22师抵达密支那,他估计无法依委员长之命,从密支那退到中国边境,因为萨尔温江(怒江)上的渡船已被日军控制住。于是蒋批准杜聿明和罗卓英退到印度,但是杜不久便回报说,日军的前锋部队沿着丛林小径伏击他的部队。更糟的是,疟疾、痢疾肆虐。同时,在东翼方面,自负的第6军有两个师被打得支离破碎;许多三两成群的官兵们遁入山区。从当地缅甸人的夹击中杀出重围后,他们零散地回到国内。飞虎队也被迫在撤守之前,在缅甸东北部把22架受损的P-40飞机付诸一炬。

⑥ 中国远征军主要军职人员、各军将领、战斗序列、伤亡人数、司令部主要人员

中国远征军主要军职人员及司令部主要人员: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新编第96师(师长) 余韶
游击支队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第6军(军长) 甘丽初
第49师(师长) 彭壁生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 陈勉吾
第66军(军长) 张轸
新编38师(师长) 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 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 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军长) 王凌云
第9师(师长) 张金廷 新编第33师(师长) 杨宝
辎重团 段寿清
第6军(军长) 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军长) 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又军 第87师(师长) 张邵勋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 李志鹏 第200师(师长) 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 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 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 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军长) 方天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第198师(师长) 叶佩高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6军 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 汪波 第82师(师长) 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 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官 傅克军 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 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 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 陈纳德少将

战斗序列:

1942年第一次远征:

同古战役
仁安羌大捷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

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远征军殉国军职以上将领:
凌则民 陆军少将,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满纳
柳树人 陆军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
戴安澜 (1904—1942)安徽省无为县练溪乡旗杆戴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少将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蒋介石电令务必将其遗体抬回祖国,终因天气炎热3日后被部下火化带回中国。1942年7月6号,腾冲县临时县长张文德,领腾冲县数万老少下跪迎接戴安澜灵柩归国。同年10月16日,民国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
闵季连 陆军少将(追授),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云南保山
胡义宾 陆军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
李竹林 陆军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谋长,1943年夏,缅甸
陈范 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月31日,缅甸
张剑虹 陆军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31日,缅甸
洪行 陆军中将(追授),第6军新39师副师长,1944年12月17日,云南龙陵
李颐 (?--1944年)湖南省醴陵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1943任中国远征军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五团上校团长。1944年,在腾(冲)龙(陵)战役中牺牲。1944年11月29日,民国政府追任为陆军少将。
覃子斌 ( ?-1944)湖南大庸人。陆军远征军第54军198师594团上校团长。曾建“华夏敢死队”与日军148联队第一大队长吉原少佐“战神冲锋队”于高黎贡山冷水沟对决。44年5月11日大反攻。渡江后助攻北斋公房时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伤亡人数: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各军名将: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初期)兼第五军军长
罗卓英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总指挥
戴安澜 - 第200师师长
廖耀湘 - 新22师师长,1944年任新六军军长
余 韶 - 第96师师长
甘丽初 - 第6军军长
彭壁生 - 第49师师长
吕国铨 - 第93师师长
张 轸 - 第66军军长
刘伯龙 - 第28师师长
马维骥 - 第29师师长
孙立人 - 新38师师长、1944年任新一军军长
史迪威 -(美国人)中缅印战区参谋长,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索尔登 -(美国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郑洞国 - 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李 鸿 - 1944年任新38师师长
唐守治 - 新30师师长
李 涛 - 新22师师长
龙天武 - 第14师师长
潘裕昆 - 第50师师长
卫立煌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司令长官
黄琪翔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长官
萧毅肃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参谋长
宋希濂 - 第11集团军总司令
黄 杰 - 1943年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
王凌云 - 第2军军长
钟 彬 - 第71军军长
霍揆彰 - 第20集团军总司令
方 天 - 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
何绍周 - 第8军军长
李 弥 - 第8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

⑦ 200师第一次入缅抗战回国时还剩多少人

200师第一次入缅抗战回国时全师所剩官兵仅26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

1938年1月,该团于湖南湘潭扩编为第200师(五团制,20000余人),以原团长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1940年4月,该师因在昆仑关的所受损失过重(兵员损失近三分之二),开赴湖南祁阳接受新兵开始长时期的整补。

1942年3月初,该师附军属骑兵团、工兵一个营入缅支持英军作战,接替英军在同古(又称东吁)的防务。6月中旬,该师残部经过艰难的撤退终于抵达云南永平(第200师入缅之役损失5000余人)。

(7)杜聿明在缅甸伤亡多少人扩展阅读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 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反攻缅北等巨大胜利。战争艰苦而惨烈,在战略撤退中戴安澜将军负重伤,1942年5月逝世。同时在这次战斗中,经历千辛万苦,全师出国时是一个拥有1万余人的加强师,最终回到国内时仅剩2600余人,伤亡达75%以上。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远征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

⑧ 1941年中国入缅作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向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企图一举攻占当时英属殖民地缅甸,并切断盟国向中国运送作战物资的滇缅公路,进而由缅入滇,迫使中国屈服。因此缅甸的得失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41年底,日军又开始向缅甸进攻。12月23日,54架日本轰炸机第一次空袭仰光,滇缅公路上战云密布。为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中、英、美三国政府及军方首脑经过反复磋商,决定由中国派军队迅速入缅作战。

担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下设3个军,约10万人。由卫立煌、杜聿明分别担任远征军正副总司令,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并兼任第五军军长。美国则委派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参与指挥。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应英军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挥师出征那天,空中有盟国的飞机掩护,地上则车轮滚滚、马达轰响。上千辆各式各样的车辆,坦克车、炮车、弹药车、步兵输送车、救护车、通讯车、辎重车,就象一条钢铁巨龙,浩浩荡荡,沿着滇缅公路向南挺进。

对中国远征军来说,缅甸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危险的战场。这儿地形极其复杂,高山环列,河流交错,茂密的热带丛林遍于全境,交通对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极为不利。

1942年3月19日,战斗在同古外围打响。我军初露锋芒,打得非常漂亮,第一天就歼敌300人。马上增援,包围了同古。他们还出动飞机,摧毁了英国在缅甸的全部空军,掌握了制空权。守卫同古的是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官兵,师长是戴安澜将军。到3月24日,同古保卫战已打了整整5天。

日军的步兵虽然被挡在外围,但敌人凭借猛烈的炮火和制空权,已将同古城内炸得天翻地覆,瓦砾遍地。我军第一次在国外作战,地形不熟,联络不畅,加上天气酷热,饮水缺乏,战斗颇为艰难。当晚9时,戴师长召开各团长及直属营长会议。他坐在指挥所闷热的掩体里,仍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他说:“今天的会,没有别的,就是四个字:‘准备死战’”。给部队下达完战斗任务,他缓缓站起身来,用低沉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听到此言,军官们个个神情肃穆,纷纷当场留言,指定自己的代理人,作好了拼死沙场的准备。

第二天,全师官兵继续投入血战,与四倍于自己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日军不仅用飞机轰炸,用大炮轰击,更是丧失人性,施放糜烂性毒气弹数百发。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他们仍顽强坚守阵地,决不后退半步。经过多日血战,第200师在重围中孤军奋战,已经精疲力竭。到了3月28日,同古城已陷一半,眼看着第200师将与同古城同归于尽。

杜聿明和蒋介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支王牌部队遭到灭顶之灾,于是命令他们撤退。3月30日凌晨,戴安澜率领第200师数千名残兵,趁漫天浓雾,悄悄撤离同古城。同古一战,中国军队杀伤敌人三四千人,而第200师也付出了伤亡2500人的代价。

此后,中国远征军第38师在师长孙立人指挥下又取得仁安羌战役的胜利。4月中旬,包括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在内的7000余英军,被日军围困于仁安羌。师长孙立人率领38师兼程驰援,与日军激战2昼夜,歼敌1200余人,攻破了日军的包围圈,解救了处于困境中的英军。他们的英勇行为扬威异国,轰动世界。

中国远征军虽然作战勇敢顽强,而且在局部战斗中取得胜利,但整个战略态势却对远征军日趋不利。日军具有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加之掌握了缅甸制空权,所以作战进展迅速。相反,盟军方面军事行动步调混乱,各行其是。英军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而远征军内部高层指挥在作战方面也有严重错误,史迪威作为最高长官,在军事部署方面,常常失之于全盘考虑。在战局危险时,他也未能及时调整军力,致使中国军队被各个击破。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一直处于被动,最后终遭失败。失败后的远征军分成两路撤退,一路撤入印度,另一路则撤回国内。部队在撤回国内的途中,不仅要抵御敌人的围追堵截,更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他们历尽人迹罕至的崇山密林,行动困难,加之雨季来临,气候炎热,蚊虫成群,疫病流行,伤亡惨重。

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历时半年,转战1500多公里,损兵折将,不仅未能完成作战任务,反而使我西南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敌完全切断,日军入侵云南境内。远征军由出征时的10万之众,到最后仅剩4万多人,军械也丢弃大半。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第93师副师长胡义宾、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壮烈殉国,大批士兵的鲜血洒在撤退途中,令人扼腕叹息。

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失败,不仅使中国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更造成滇缅公路的中断,从此美援华物资只能依靠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补给量十分微弱。

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攻势,同时也为了改善中国战区军需物资的运输状况,从1942年7月起,中、美、英三国又开始磋商反攻缅甸问题。从1942年秋开始,中国在印度的军队及撤回云南的军队分别接受了美国教官的训练,装备及战斗力大大加强,为第二次缅甸作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阿萨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区出发,向日军展开攻击。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部队毅然开入道路崎岖、人迹罕至的野人山。这儿蚊蚋遍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被称为“死亡之路”,又被称为“绝地”。有胆量走入“死亡之路”的中国驻印军,必然已经抱定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信念!他们英勇地在胡康河谷拉开了缅甸反攻的序幕。

驻印军作战英勇,连克顽战,连续攻取新平洋、于邦等地。12月28日,驻印军分兵左右两路向缅北进军,开始全面反攻。孟买、瓦鲁班、孟拱、密支那、南坎、八莫等地相继被我军收复。日军虽然负隅顽抗,但终究不是我军对手。

为了策应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开始对怒江以西的日军发动猛烈进攻,拉开了滇西反攻。

龙陵,松山、腾冲、平戛是日军利用滇西高黎贡山的险要地形构筑的四个主要据点。经过两年多的苦心经营,日军在据点周围修筑了大量的半永久性工事,封锁了一切道路,储存了充足的粮食、弹药、饮水及所需器材。中国远征军面对易守难攻的敌军堡垒,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击。

松山攻坚战是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松山扼滇缅公路之咽喉,是怒江之西的制高点。日军企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中国远征军连续发动5次攻击,将松山外围日军据点全部攻占。但是,其核心据点却屡攻不下,远征军伤亡很大。在此情况下,远征军秘密挖掘地道,安装炸药,终于炸毁了山上的碉堡。经过3个月的连续攻击,我军全歼守敌,攻克松山。

1945年1月收复畹町,1月27日,驻印军与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国西南国际交通补给线完全打通,云南省领土完全收复。缅北、滇西作战,从1943年12月起到1945年3月止,历时1年多。中国军队在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艰苦奋斗,挺进2400余公里,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多座,歼灭日军2万多人,缴获步枪1万多支、轻重机枪600多挺、汽车600多辆。中国驻印军、远征军也损失4万多人。

中国军队的胜利,不仅歼灭和消耗了日军的重要力量,更为减轻盟国军队在其他战场上的压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远征军终于在胜利的日子里凯旋回国。

⑨ 3万人进山,出来仅3000人,野人山到底多恐怖

在我国抗日战场上,多少伟大的中华儿女为了保卫国家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台儿庄战役、长沙战役,淞沪战场这些大规模战役背后,无数的军人前赴后继,然而我们同样也不能忘记在外作战的那支部队:中国远征军,

他们的艰辛,也一点都不比在国内的环境差,对于不少老兵来说,野人山,更是成为了无比可怕的存在。

1942年,日军继续进攻东南亚地区,然而因为英军指挥官亚历山大未曾阻止像样的抵抗,导致在3月8日,盟军丧失了东南亚重镇仰光,从而促使和中英等军队向后撤离,此时入缅甸作战的中先头部队200师退路和补给均被截断,缅甸公路也被占领,于是杜聿明下令,第5军军部和新编第22师残部3万多人向西北,穿越野人山,从而撤退到国境云南,此时的远征军将士尚且还不知道,他们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野人山位于缅甸最北方,是以北未曾开发的原始山林,再往北走,就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此地条件,极其恶劣,山大林密,瘴疠横行,更是有一些尚且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的野蛮族群,故而得名野人,其山脉长度,达到了200公里。

第五军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机械化部队,然而崎岖的山路,让汽车轮子成为了废铁,大部分士兵只能靠着双手来转移辎重设备。

因为日军占领了附近的机场,发现他们后,也时不时的对这支部队投下炸弹进行骚扰,不少将士都死在了空袭当中,然而比起这更可怕的,是粮食的短缺,以及山上各种恶劣的环境。在太阳光遮蔽的丛林深处,是蚂蟥和蛇等野生动物的天下,那些附在身上吸人血的蚂蟥,让人不寒而栗,人们只能用烟火来进行熏烤,然而过密的浓烟,又会引来日本人的飞机。。。

在山中,大部分部队断水断粮断药,不少人,因为吃下了有毒的野菜,最终死去,更多的人,因为长期得不到营养,而得了水肿,还有人直接倒在了行军的路上,此外,军中流行的痢疾,也成为了杀伤这支部队的头号大敌,最终有不少人,选择开枪结束自己的性命。

既然猴子能吃,那么人应该也能接受,正是抱着这种思想,李明华咬了下去,此时猴子早就不知所踪,想来成为了前面士兵的盘中餐。疲惫的李明华,历尽艰辛,总算到了边境收容站,此时已经是深夜,她看到一处屋子,房门大开,里面有一处空地,睡着许多人,李明华想也没有想,就倒下去闭上了眼睛,一觉醒来,李明华却闻到臭味,眼前一幕让她心惊,原来这里早就成为了一个停尸房。。。

如今的我们,很难想象昔日的勇士所受到的苦难,也希望后人,能够牢记这些历史。

⑩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经历了怎么样的千辛万苦

4月下旬,日军调整部署,加强攻势。4月29日,腊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陷落。5月~8月,中国远征军陆续撤退,部队官兵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回国。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将军率领第5军直属队及新编第22师在森林中徒步。当时正是雨季,行军途中,连日暴雨,山洪暴发,官兵饥病交加,部队粮尽药绝,死亡累累,尸骨暴野。仅第22师,就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亡了2000多人。杜聿明自己也染上了重病,几乎殒命。杜聿明回国后,一再检讨说:“此次作战失败事,是学生指挥无能,未能完成任务,为国争光。”杜聿明还请求处分。谁知蒋介石不但没有处分他,反而把杜聿明提升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率领全师官兵撤退途中,于5月中旬与军部补训处、第66军新编第28师部分官兵会合,5月中旬穿越西保、摩谷公路的封锁线时,遭到日军的伏击,戴安澜师长在指挥部队作战时身负重伤,5月26日晚,进至缅甸北部的茅邦村,不治去世。该部6月回到云南时,全师仅剩2600多人。

第961师和第5军炮兵、工兵各1部撤退途中,进入山高路险的野人山,部队所至,毒蛇、蚊蚋遍地,粮药断绝,官兵行军艰难,死亡惨重。途中遭到日军伏击时,副师长胡义宾在督战时不幸阵亡。这支部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翻过高黎贡山,于8月中旬抵达滇西剑川。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7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8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21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2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6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61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5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10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7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