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果敢族为什么叫小三国

缅甸果敢族为什么叫小三国

发布时间: 2022-05-30 08:24:49

① '果敢族'名称的由来果敢地区的汉族是什么时候改称“果敢族”因为什么原因而改族名的

果敢族 缅甸的法定少数民族之一 其实与你我一样 炎黄子孙 真正的汉族 但是因为 1960年中缅边界正式划分时 当了几百年的中国人 却与一夜之间变成了缅甸人 其实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当时中国为了建交 胞波情谊 几万平方公里送与缅甸 六七十年底 缅甸奈温政权上台 排华运动 风起云涌 大量在缅华侨华人 遭受迫害 在缅边境的汉人已经失去了中国人的身份 为了生存 被迫改族名 果敢族 取之果断而勇敢的民族 在今天的果敢地区老街市街头仍然有一座大庙 里面任然供奉着关老爷 在现在的缅甸果敢人拿的身份证与缅人国民身份证任然有区别 一种赤裸裸的民族歧视。以上均为原创 您如果感兴趣 网上有很多相关的果敢族博客

② 绚甸果敢的历史背景

果敢,(英语:Determin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Kokang),位于缅甸与中国云南省之间,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主权国家,首都是老街市。果敢在籍人口约25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世居果敢地区的汉族曾被迫称为果敢族,多为明朝末年由于战乱逃难到此。
1897年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割让给英属印度。1948年缅甸独立,果敢属于缅甸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域。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2011年3月30日,以吴登盛为总统的缅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缅甸联邦果敢自治区”也正式成立,几乎完全自治、实质独立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被撤销并成历史,缅甸中央政府继续扶植白所成为主席。
2014年5月,果敢民众在果敢民族独立党的影响下,成立了“果敢人民代表大会”,并于2014年5月11日召集民众举行独立公投后,大会全票通过了果敢独立建国的决议”,次日,果敢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果敢脱离缅甸联邦独立,成立果敢人民共和国,由此,果敢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果敢人民共和国独立后,首先得到了与果敢有着相同命运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承认,但没有得到中国、缅甸、俄罗斯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③ 果敢的历史和由来

如果追溯果敢历史的源头,它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虽然战事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这就是后来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罗星汉的先祖。

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

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

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罗星汉家的祖籍,就是中国南京人,传至罗星汉正好是第10代。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

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丘陵,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着名的是“麻粟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与中国别无二致。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利,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对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掸族、旅缅华人以及许多土司武装,奋起抗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在果敢地区活跃着数支地方势力,最具影响力的是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这几支地方集团的发展史,与果敢历史演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我们在研究果敢的历史与现状时均无法予以回避。这些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则构成了果敢历史的主干。

④ 云南的。缅甸果敢人

最早的传说,可以追溯到三国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时代.
当时有一支军队迟到了,被诸葛亮判为永远流放在云贵.这是比较早的开发西南的记载.
很多云南人也跨国边界生活,成为了缅甸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
果敢人,就是缅甸的汉人,通用云南话.
大多是云南人和国军败退时,撤退到缅甸北部的残军.

⑤ 罗星汉的人物经历

罗星汉1934年生于果敢,缅文名字叫“畏蒙”。他的祖上就是跟随在亡国的南明永历帝身边的一名副将,传到他这一辈刚好是第十代。因为是亡国孤臣之后,罗家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历史。因此虽有家谱传世,却由于家人严格守训,致使数百年间外人不得而知。
20世纪40——50年代,果敢和莱莫山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种植、旅缅汉人收购和贩卖鸦片为主的格局。汉人赚得的钱远超当地土着民族,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罗星汉已是富甲一方的“罗四老板”。
国民党93师溃退到果敢后,招兵买马进行军事训练,组织人开荒垦地,种植罂粟并贩运鸦片,很快就成为当地最大的一支鸦片武装。金三角制毒也因国民党残军进入而步入了第一个高峰期,鸦片年产量在50年代末已达700吨,占当时世界非法鸦片年生产总量的50%。
93师在果敢开办了反共军事学校,网罗了很多人入校学习,其中的几个少年日后成长为震惊世界的人物。他们是罗星汉(时年13岁),后来的“果敢王”彭家声(14岁),还有坤沙(年纪稍小,但20岁才入果敢军校学习)。1948年罗星汉从果敢官立小学毕业后,进入当地由国民党残军开办的这所反共军事学校学习。教官是国民党残军中出身黄埔军校的老兵,首批毕业的22名学员均被授予少尉军衔,罗星汉是最小的一个,仅14岁。据说其时的罗星汉成绩一般,但野心与志向却很大,因经常给当地的国民党残军军官跑腿打杂,颇得喜爱,军官们给他起了罗星汉这样一个中国名字。
从军事学校毕业后,罗星汉出任当地土司杨家自卫队的分队长。在土司杨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传奇人物杨二小姐杨金秀。杨二小姐是土司王杨振材之妹,据说貌美如花,生就一副倔犟性格,自幼喜着男装习文练武,成年后手使双抢,走马贩运大烟土。她的土司大哥虽有上千人马,但她18岁时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200余人的私人武装,这支武装的队长,就是后来声名远扬的罗星汉。50年代,罗星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失利,强迫老街居民和他一起撤退,大约有800户跟他走了,罗走时放火烧毁了老街。这是老街自抗日毁于战火后第二次被毁。
罗星汉比杨二小姐小十多岁,得助于杨二小姐的赏识而最终成为果敢历史上最有名的“国际风云人物”——六七十年代排名第一的大毒枭。凭着自身的才干,在早期的走马贩毒生涯中,罗星汉成为杨二小姐的得力助手。有一年,罗星汉闲居家中,染上了赌博恶习,输钱举债,同父亲闹翻,多亏杨家二小姐帮忙,才使他跳出了赌场,还清了债务,还开办了一家专门销售大烟的公司。杨二小姐有一天心血来潮,独自一人开着吉普车深入缅甸政府军控制地区,她以为别人不认识大名鼎鼎的杨二小姐,结果却在一个哨卡被政府军情报人员客气地请下车,软禁起来。罗星汉数月后瞅准机会,以伤亡数百人的代价与政府军血战一场,抢回了杨二小姐。从此,罗星汉在果敢的权势如日中天。
20世纪60年代,土司杨家的家族武装被缅甸政府军击溃,罗星汉与自卫队很多人投奔到国民党残军的羽翼之下。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对果敢地区的头面人物进行了搜捕,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在仰光、罗星汉在东枝几乎同时被抓。不久后,罗星汉以共同对付缅共武装并承认缅甸政府的领导为条件,与政府军媾和。缅甸政府果然很快将其释放,并配给人马枪支,委任他为果敢自卫队队长,让他回果敢镇压“叛乱”部队。罗星汉手持缅政府授予的“尚方宝剑”杀回果敢,趁机完全瓦解了杨家武装,自己取而代之。再因“剿匪”有功,当上了“果敢县人民政府主席”,“杨家自卫队”就此改换成了“罗家自卫队”。罗星汉领着一部分原“杨家军”,在果敢地区办起了武装护镖(鸦片)的古老行当,专门替鸦片商人长途贩运充当保镖。因为果敢地区是当时缅北主要的鸦片集散地,他的镖局生意越来越红火,个人势力就越来越大。
罗星汉与彭家声、土司王杨振材兄弟并称为果敢的“小三国”。罗星汉还在腊戍建立了果敢反共军校,自任校长。做大了的罗星汉以腊戍为中心,每年指挥两次运输量在200吨左右的鸦片倒卖,收入甚丰,总利润额在六七百万美元之间。罗星汉拥有数千匹骡马的马帮从事毒品贩运,他还自建若干个海洛因提炼工厂,有许多宽大的毒品仓库。在罗星汉手中,鸦片产供销组成了一条龙,他成了金三角地区第一代“鸦片大王”。

⑥ 果敢族问题的由来

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大量汉族涌入云南省。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县,向中国效忠。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印度,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县。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清朝以前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有效控制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在白族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元代,其地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该地分属镇康土州以及孟定土府的疆域。17世纪南明政权向西南方败退,大规模的汉人随着明军迁徙云南。

杨姓土司时期
18世纪,镇康州以及木邦的交界处出现了杨姓汉人土司政权,杨献才与继任者杨维兴以兴达户为基础,对外扩张势力。1840年,第四代领导者杨国华因为捍卫中国边防有功,中国封为世袭果敢县令。

很长一段时期,果敢土司同时向中国以及木邦进贡。1886年,大英帝国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国与中国清朝签订条约,界定了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一些则属于英属缅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成为木邦大土司辖下的小土司邦。

二战之后果敢与邻近的土司邦一同自英国独立,组成缅甸联邦。此后果敢获得大土司的地位,不再从属于木邦。杨姓土司的世袭统治权至1959年结束,历时两百余年的果敢土司至此交权与地方议会。

果敢土司列表
杨献才,1739年-1758年
杨维兴,1758年-1795年
杨有根,1795年-1840年
杨国华,1840年-1874年
杨国正,1874年-1916年
杨春荣,1916年-1927年
杨文炳,1927年-1949年
杨振材,1949年-1959年

战乱时期
土司政权结束之后,土司家族的影响仍在。数年后,土司家族成员杨振声起兵反抗缅甸政府;政府军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动罗星汉击溃果敢的反缅甸部队,土司家族的军队败逃。杨振声部退入泰国,彭家声部则退入中国。政府军进占果敢,指派亲缅族的罗星汉管理果敢。

缅共统治时期
1960年代缅甸共产党失去位于缅甸中部的根据地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下,在缅甸东北部整装待发。彭家声率领缅共军队重新占领果敢,罗星汉部败退离开。

1980年代国际情势改变,缅甸共产党内部严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数民族的当地武装势力遂脱离缅共,将缅共的领导人遣送中国,与缅甸军政府停战并展开和平谈判。

掸邦第一特区
1989年,彭家声与政府军达成协议,果敢成为自治的特区。特区具备有限的军力,中央政府派驻少量的公共服务人员至果敢,[8]包含医务人员,小学教师。1992年内战再起,军官杨茂良联合南方的佤邦驱逐特区主席彭家声,1995年彭家声与佤邦合作,重掌果敢政局。

在国际反毒的压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败之后,2003年终于全面推行停止种植罂粟的政策,引入农业生产技术并发展博弈业。产业转型对果敢带来相当大的冲击,替代种植在果敢高冷干的环境推行困难重重,农民陷入贫困。由于缺乏粮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区爆发大规模的疟疾,死亡279人。国际展开人道救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供救济粮。而日本外务省的国际协力机构于2005年开始,与特区政府合作进行长期的总合性重建工作。

2009年“8.8事件”后,果敢新政府主席是由原副主席白所成担任,刘国玺副主席兼任秘书长。新政府排除了彭家声的党羽,外界猜测彭家声已经失去对果敢政府的控制权。

⑦ 果敢人究竟从何而来呢

其实这两个国家谁强谁弱也真的不好定义,要是光靠其国力和国土面积来看的话,那么果敢绝对不是缅甸的对手,因为果敢说到底也只是一个拥有着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整体的面积还不如我们中国的一个县城那么大,中国的县长跑到果敢去都可以当国王了。

我们再看看缅甸这个地区,他在世界地图上虽然没有那么显眼,但是它的国土总面积却也是足足达到了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完全不是果敢那区区一点地盘可以相比较的。

再说到人口的方面,果敢就更加没有可比性,它的全部人口加起来仅仅只有20万,这个就不用说和中国相比,就单单是和缅甸相比都实在是过于渺小。因为缅甸的总人口加起来一共是高达5000万的人口,两则实在是无法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所以,总结一点就是:果敢和缅甸的实力差距完全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要是论打架的话,通过以上的数据来看,果敢是万万无法抵挡住缅甸的进攻的。

其实,像这种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事情,在印度也有发生过,但是他们要攻打的是一个弱小的锡金地区,那时候印度人打锡金人,就好像是缅甸人打果敢人一样,同样是以强欺弱,锡金人却仅仅是几个小时就败下阵来,而果敢人却坚持了几十年。所以,果敢人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久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全部都是汉人!

当然这样说有些绝对,只是个人见解,其实果敢能撑这么久,和许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军事、地形以及背后是否有他人的帮助等。

⑧ 那些流落缅甸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流落缅甸的中国人有四支:

一是果敢族:约14万人,生活在以果敢为核心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辖1县、1市、2镇、15个乡。第一特区设1县1市1经济特区,即果敢县、老街市、清水河经济特区。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和受满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迁移至此,世代居住于果敢地区。

三是华族:首批定居缅甸的华人,据说是在几个世纪前移入缅北克钦邦附近山区的玉石商人。他们是从云南省移入。1861年,第一个广东籍商人经新加坡来到缅甸曼德勒王朝古都。1885年英国侵占了整个缅甸,并把它并入成为印度的一个省后发生大规模移民潮,大量华人通过海峡殖民地,由海路移民缅甸。目前华族占缅甸总人口的3%,

缅甸华人移民在1930年代人数激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华人人数已达19万4千至3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 。他们创办华文报章、华校、并设立社团。1950年,仰光有4家华文日报、3家周刊、而全缅甸也有超过200所学校。

四是勐稳族,主要以居住在缅甸北掸邦贵概大勐宜。是早年从德宏芒市一带迁徙出去的汉族,目前人数大约为一万左右。

⑨ 果敢是什么民族

果敢族生活在缅甸掸邦北部,毗邻中国云南。果敢地区果敢地区在东汉,该地曾属哀牢,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东汉永昌郡。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总人数只有20多万的少数民族“果敢族”,95%以上人的血统是汉族。他们最早来到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和受满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迁移至此,世代居住于果敢地区。18世纪,一支中国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司县。1897年2月4日签订的《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满清政权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果敢人于是从汉族的一部分变成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

⑩ 缅甸果敢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历史渊源

果敢族是缅甸东北边境的世居民族,具有缅甸官方少数民族的地位,生活在缅甸掸邦北部,毗邻中国云南。在缅甸,他们被指从中国云南省而来,居住在果敢县的中国汉人。果敢族300多年前迁移至此,世代居住于果敢地区。1897年2月4日签订的《中英条约》,清廷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果敢人于是从云南人变成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现今的果敢县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历史渊源: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大西皇帝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汉族)和这一区域被叫做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发展进程: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年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该辖区于2002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的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7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8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21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2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6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61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5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10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7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