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境内军事要塞有哪些

缅甸境内军事要塞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29 14:22:15

❶ 战国时期四大军事要塞中有离要塞外其它三座要塞分别是什么

战国时期四大军事要塞中有离要塞外其它三座要塞分别是函谷关、 武关 、大散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汉关位于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位于洛阳新安县,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武关,古晋楚、秦楚 国界出入检查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建国前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建国后城门、城墙等遭到毁灭性破坏。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宝鸡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是一个很重要战略位置,以及交通枢纽。
四塞俱是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占据四塞之险,最终平定天下,统一六国。

❷ 威虎山是军事要塞吗

威虎山,原为无名高地,是黑龙江省张广才岭伸向牡丹江边余脉的峻峰,海拔757米,总面积4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 威虎山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城以北40公里处,威虎山就在海林县境内头道河子中上游一带,地处张广才岭的东部,当地群众俗称“大夹皮沟”。距牡丹江市区的三道关乡仅一山之隔。 不是军事要塞 土匪如果在军事要塞早被人打了 ,土匪呆的地方一般是易守难攻的深山里

❸ 伊洛平原东部的军事要塞是指哪里

又一次,他侍从汉武帝,北出位于宁夏固原东南,为关中通往塞北交通要冲的萧关,“从数万骑,猎新秦中(今内蒙包头南)”。另一次随武帝北巡朔方,“自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北历上郡(今陕西榆林)、五原(今内蒙包头西)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今内蒙河套)”。

再一次,他随汉武帝经今河南偃师东南,穿伊洛平原东部的军事要塞——嵩山口。

❹ 果敢同盟军未来的命运如何

先说结论,没有前途。果敢同盟军他的未来真的非常的凄凉和惨淡,换句话说它被消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评价一支军队是否有真正的前途,不可能脱离它所产生的环境和他所处的地理位置。至于他是否有未来要看他是否有足够的后劲支撑。果敢同盟军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没有真正的前途和真正的未来,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并且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冻结了果敢同盟军的账户,并且拒绝接受任意向果敢的捐款。因此种种角度分析果敢同盟自身的未来是没有的,他被缅军彻底消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毕竟他既没有对底层民众的战争红利,又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又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灭亡很明显只是早晚的事情,果敢同盟军的未来是灰暗的。

❺ 缅甸有哪些城市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现最大城市,地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缅甸内外海陆交通的总枢纽.有12条内河航运线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仅34公里,是缅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缅甸全年进出口贸易的80%的货物都经过这里.全国的铁路和公路干线都汇集于此.市区总面积约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2500多年前,高达百米,塔顶镶着4300多颗宝石.整个高塔用20516张金片贴住,形成了昼夜金碧辉煌的外观.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输出港之一.缅甸迁都后,拥有500多万人的仰光将作为直辖市,继续发挥它商业之都的经济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会,是西南门户,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东距仰光约150公里.人口14.4万人(1983).历史悠久的大米贸易中心.有机械制造、造船、金属加工、碾米、制陶、锯木等工业部门.所产缅伞颇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为主.万吨轮船可以进出;有铁路东北行,在礼勃坦附近与仰光-卑谬铁路接轨.70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级公路.
内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现缅甸联邦首都,是缅甸中部山区的一个战略重镇.内比都以前是缅甸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现人口约80万人,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距缅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300公里,内比都坐落在缅甸中部锡当河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北依山势,南望平川,铁路从其境内通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围都是丛林山区,是个易守难攻的要塞.内比都有农业、林业和畜牧业3所大学,内比都曾是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现今被军政府软禁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的父亲)发动独立战争的军事要冲及共产游击队大本营.主要居民为缅族,另有掸、克钦、克伦、克耶、德努、勃朗、勃欧等少数民族杂居于此.
曼德勒(Mandalay)全国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中部地区的军事重镇.曼德勒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海拔76米,人口458万人,地处中部干燥区,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于1857年兴建的新首都,故都位于现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古皇城和城楼.工业有茶叶包装、丝绸纺织、酿酒、玉石琢磨、铸铜和金箔工艺等,还有造船、食

❻ 虎头军事要塞分哪两部分

虎头军事要塞共有大小十余处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五个阵地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成钳形以南北两线呈护卫阵势,虎西山、虎啸山两个阵地位于猛虎山主阵地西面,为猛虎山后方第二线阵地。

❼ 英缅战争一共爆发了几次

英缅战争指英国侵占缅甸,使其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各次战争。第一次英缅战争的起因是18世纪末英国将其印度领地的东部边界逐渐向缅甸推进。英国作战计划规定在陆上以防御为主,而派出登陆兵在伊洛瓦底江口登陆。

1824年3月5日,在阿萨姆和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开始军事行动。英军一支部队虽抢占了几个居民点,但是,未能攻下马拉—穆克赫要塞。雨季一开始,英军就撤退了。

5月,马赫?班都拉率领缅军横渡纳阿夫河,于17日在拉木附近击溃英军。引起加尔各答和达卡一片慌乱。

然而,缅军获悉英军在仰光登陆,便不再进攻,而匆促回师增援国内驻军。

5月11日,英军登陆兵在仰光登陆,使缅甸政府措手不及,从而轻易地攻占该市。缅军据守仰光以北阵地,将仰光的敌军登陆部队封锁在市内。夏秋两季,仰光地区一直处于激战之中。英军在其他地段占领了缅甸大片领土。

1824年底,缅军转入进攻,但在12月5~9日期间仰光附近的战斗中遭到重创。英军得到增援后,于1825年4月1日强攻达努彪要塞,缅军被迫撤退。

此后,双方均未主动出击。10月2日开始谈判。英方的要求激起缅方的义愤,缅军于是发起进攻。缅军虽获得几次局部胜利,但最后仍遭失败。

12月30日恢复谈判。

1826年2月24日缔结和约。根据条约规定,缅甸不得干涉阿萨姆、卡恰尔和贾伊蒂各公国的内政,南部的若开区和丹那沙林区划归英国,同意偿付100万英镑的赔款,接受英国总督到任视事,签订缅英通商条约。

第二次英缅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分舰队进行了挑衅活动。这支分舰队借口保护仰光英商的利益而掠走了一只缅甸商船,炮击岸防工事。

同时,还向缅甸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再作更大的让步。在遭到缅方拒绝后,英军于4月5日从海上炮击马塔班港。英军的炮兵占绝对优势。雨季过去后,英国高德文将军统率的“阿瓦”加强集团军开始溯伊洛瓦底江而上。

10月9日,英军攻占卑谬,但随后又退回仰光,原因是作战计划规定只占领下缅甸。

因此,这次战争实际上不是以媾和,而是以休战结束的。第三次英缅战争是英国又一次进行侵略而引起的。为了彻底兼并缅甸,英国利用英商贸易公司就缅甸政府处以罚金问题提出控诉作为发动这场战争的口实。

10月22日,英国向缅甸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赋予英国监督缅甸外事活动的权力。缅方接受了这项要求。

尽管如此,预先部署好了的英军还是发起了进攻。

11月14日,英军占领明赫拉边防炮台,直扑缅甸首都曼德勒。缅甸正规军抵挡不住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优势的英军。

11月28日,英军开进曼德勒。

1886年1月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作为一个独立省划归印度。为了反击英国的奴役,缅甸境内开展了反对占领者的游击战争,直至19世纪末才被英国人镇压下去。

❽ 水呢给我介绍一下缅甸独立战争的详细经过,谢谢

伊洛瓦底江饮恨在英国铁蹄下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位于中印两国之间,是连接南亚与东南亚的纽带,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70年代,缅甸就成为欧洲殖民者争夺的目
标。
18世纪中叶,英国取得对印度的控制权后,即觊觎缅甸,多次派人前往缅甸谈判,
企图迫使缅甸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以此为名进行侦察活动,积极为其对缅甸殖民扩
张做准备。19世纪初,英国逐步在印度站稳脚跟,为了打通印度与马来半岛英属殖民地
的联系,并打开从西南入侵中国的门户,进一步扩大其对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便把侵
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缅甸。在1824年至1885年的60多年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者连续对
缅甸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最终侵占缅甸全境,使缅甸沦为英属殖民地。
第一次英缅战争发生于1824—1826年。英国殖民者在多次诱迫缅甸缔结不平等条约
失败后,即不断在阿拉干、曼尼普尔、卡恰尔和阿萨姆等地区挑起事端,恶化边境形势,
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口实。1824年3月5日,英印殖民当局以缅甸出兵卡恰尔,进攻有
争议的内夫河口刷浦黎岛英守军,威胁了英属印度的安全为借口,对缅甸发动了第一次
侵略战争。
入侵英军分为三路:第一路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北方的阿萨姆地区,第二路进攻
西南部的阿拉干地区,第三路从海上进攻缅甸南部。战争首先在阿萨姆打响,英军在遭
到缅军顽强抵抗,付出沉重代价后,于1825年1月攻占阿萨姆首府。而在阿拉干方向,
缅军在班都拉将军的指挥下,于1824年5月初,渡过内夫河,主动出击,一举攻下英印
吉大港地区重镇拉特纳帕兰和拉木。英国殖民当局极为震惊,唯恐缅军乘胜进攻吉大港,
急忙调兵增援。但由于5月间从海上进攻缅甸的英军攻占了仰光,缅军主力奉命回师南
下,阿拉干战场形势转而对英军有利,英军转守为攻,于1825年3月攻占阿拉干首府,
随后控制了阿拉干全境。从海上进攻伊洛瓦底江流域是这次战争英军主要作战方向。
1824年5月9日,英军一支由66艘战舰、1.1万人组成的庞大舰队从安达曼群岛驶向缅甸
南部沿海,乘缅军主力尚在西部边境地区,南部沿海兵力空虚之机,在仰光登陆,攻占
了仰光、勃古等海岸城市,从南面直接威胁缅甸中心地区。缅甸政府急调部队据守仰光
以北阵地,并召班都拉率军回师南线。11月,缅军6万多人冒大雨和酷热,翻山越岭,
赶回仰光前线。12月1日,班都拉率部向驻守仰光的英军发起总攻,但由于双方武器装
备差距太大,缅军最好的武器也只是18世纪的滑膛枪。英军以逸待劳,缅军长途跋涉,
疲惫不堪,又加之英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因此,缅军几次进攻失利,伤亡惨重,被迫
退守仰光西北掘壕固守。
1825年3月,英军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对班都拉劝降不成,即对缅军阵地发起猛攻。
班都拉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身亡,缅军陷入混乱,英军趁机攻占了缅军阵
地。4月3日,英军又占卑谬,因进入雨季,不敢继续北上。班都拉之死和英军不断入侵
缅甸腹地,动摇了缅甸统治者的抗英决心,缅王接受议和派建议,于9月派人与英方谈
判。英方提出的割地、赔款等苛刻条件引起缅方义愤。10月,缅政府重新组织1万多人
的部队,向卑谬的英军发起反攻。缅军虽给敌以有力打击,但英军大批援军赶到后,反
攻仍遭失败。
1826年2月,英军长驱直入,占领蒲甘,逼近缅甸首都,缅甸政府被迫接受英方提
出的谈判条件,于2月24日与英殖民者缔结了和约。至此长达两年之久的第一次英缅战
争结束。根据条约,缅方割让阿拉干和丹那沙林两地给英方,赔款100万英镑。战争给
缅甸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独立的缅甸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殖民当局
虽然取得了进一步入侵缅甸的桥头堡,但在缅甸人民的顽强抗击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侵缅英军4万多人,约有1.5万人葬身战场,消耗战费1300万英镑。
第二次英缅战争起于1852年。英殖民当局在取得第一次英缅战争胜利后,侵略野心
恶性膨胀,不但不满足于割地赔款,还想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在与缅甸进行多
次缔结商约的谈判未果后,以缅甸整治仰光港口,惩处英商违法犯罪活动“虐待英商”
为借口,派分舰队进至缅甸沿海地区,掠走缅甸商船,杀害缅方船员,炮击岸防工事,
进行海上封锁。同时,还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挟缅方作出更大让步。缅方拒绝
了英方无理要求,英国将领戈德温遂于4月初率2万余人从丹那沙林向缅甸发起进攻。此
次缅甸政府没有像第一次英缅战争那样组织积极抵抗,英军仅用了8个月就侵占了下缅
甸地区。不堪忍受英国殖民统治的缅甸各族人民展开了长期顽强的斗争,英殖民当局用
了5年时间才控制了这一地区。1862年,英国殖民者把阿拉干、丹那沙林和勃固三个地
区合并组成“英属缅甸”,加强了对下缅甸的殖民统治。
1885年英殖民者又发动了第三次英缅战争。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
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列强为扩大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竭
尽全力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英殖民者为将缅甸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防止别国插手,
于1885年10月22日,借口缅甸政府对英资孟买缅甸贸易公司贩运柚木偷税漏税活动处以
罚款,是迫害英国商人,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11月9日,缅甸政府部分答应了英
方要求。尽管如此,早已准备好的英军还是发动了第三次英缅战争。11月14日,装备精
良的英军1万多人,沿伊洛瓦底江向曼德勒方向发起进攻。由于缅甸政府没有必要的思
想和军事准备,英军未遇多大抵抗,仅用了14天就占领了曼德勒。1886年1月1日,上缅
甸被宣布为英属殖民地。英国殖民者的强盗行径激起了缅甸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
抗英斗争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英军占领曼德勒以后,增兵4万
人,耗费大量军费,花了10年时间,才把各地的抗英斗争镇压下去。中国人民曾协助缅
甸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第三次英缅战争中,云南地方官曾派腾越都司李文秀到缅甸了
解战况。后来李文秀率部500余人去缅甸参加抗英斗争,最后战死疆场。
英缅战争对缅甸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断了缅甸封建专制王朝独立
发展的进程,使缅甸从一个独立的国家沦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为英国大量掠夺缅甸资
源,扩大殖民侵略,打开了通路。纵观3次英缅战争,缅甸之所以失败,固然有其是一
个落后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技术上都比不上英国殖民主义者等原因。但战争指
导上的失误则是缅甸失败的根本原因。
首先,缅甸统治阶级内部缺乏坚持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决心和勇气,未能组织有效的
抵抗。第一次英缅战争,缅甸政府尚能积极备战,组织抗击英军入侵,虽然双方武器装
备差距很大,但在3个方向上均给英军以重创,迫使敌进行了长达两年之久的战争,付
出了惨痛代价才占领了阿拉干和丹那沙林地区。而这次战争的失利也在于,缅甸统治集
团内部对战和问题始终未形成一致意见,总是幻想侵略者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
在英军进攻的紧要关头,主和派就占了上风,使缅甸政府丧失继续抵抗的信心,被迫签
约求和。到了第二、三次英缅战争,缅甸政府表现得更为软弱,既无必要的思想和军事
准备,又无实际组织大规模抵抗的能力,以妥协苛且偷安。结果,英军在两次战争中分
别只用了8个月和14天就占领了下缅甸和上缅甸。而战后英军用了10年的时间才平息了
各地抗英游击战争,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如果各族人民规模浩大的抗英斗争能有一个坚
强统一的领导,缅甸一定能够打败英国侵略者的。
其次,缅甸统治者在战略上顾此失彼,缺乏统一运筹能力。第一次英缅战争中,英
军以英属印度为基地,在战略上采取声东击西,先在阿萨姆挑起战火,吸引缅军主力于
西线,而后乘缅甸南线兵力空虚,利用海上优势,以1万多人在南部沿海登陆,轻而易
举地拿下了仰光。此时,缅军在西线集结了6万多人的部队,并在班都拉的率领下主动
出击入侵之敌,一举攻占了吉大港地区的两个重镇,引起了敌极大恐慌。
这时缅甸政府如能以少量部队在南线牵制英军,阻敌北上,并指挥主力部队乘胜向
吉大港、孟加拉方向进攻,必将扭转被动局面。可缅甸统治者却舍近求远,急将主力调
回南线。6万大军冒大雨和酷热,翻山越岭,用了4个月时间,行程500多公里,赶到仰
光前线,对英军发起总攻。而英军则利用这段时间调整部署,增援仰光方向,以优势武
器装备,以逸待劳,很快就击退了缅军的进攻。此役,缅军伤亡5000多人,英军只损失
不到400人,使缅方在军事上遭受严重挫折,已无力挽回败局。
第三,缅甸统治者对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企图缺乏警惕和戒备。英殖民当局为扩大殖
民统治,总是以谈判、经商、探险等和平手段为掩护,深入对方境内进行侦察、间谍活
动,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对此缅甸政府缺乏应有的防备,给了敌以可乘之机。如:
早在1795—1811年,英国就通过东印度公司6次派遣使者进入缅甸,一方面企图诱迫缅
甸当局签订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深入了解缅甸社会各方面情况,积极为英国对缅甸殖
民扩张出谋划策;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后,英印总督派往缅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参加缅
王早朝的特权,暗中了解和掌握了缅甸统治集团内的大量情况,并借机组织间谍活动,
给英国当局进一步在缅甸扩张提供了重要情报;英印政府占领下缅甸后,即加紧向上缅
甸渗透,英印驻缅甸总督亲自率代表团到上缅甸访问。他们在上缅甸逗留长达两个月,
虽未达成任何协议,却收集到了大量缅甸的政治、经济、交通、资源、气候等重要情报。
第三次英缅战争爆发后,英军就拿着事先绘制的伊洛瓦底江沿岸缅军要塞分布和地形图
作战,掌握了战场主动。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7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8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22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2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6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61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6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11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7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