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鸳鸯湖有什么传说
❶ 西岭雪山鸳鸯湖是以什么而驰名中外
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仅95公里。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得名。景区内有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海拔5364 米,为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属立体气温带,现已形成“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红叶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格局。有云海、日出、森林佛光、日照金山、阴阳界等变幻莫测的高山气象景观,茫茫的原始林海,数不尽的奇花异草,罕见的珍禽异兽,终年不断的激流飞瀑等奇特景观。一般在西岭雪山游玩有两条路线,徒步路线和滑雪路线。
❷ 鸳鸯湖在什么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坐落于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红色革命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格外庄严。中午2点整,随着军乐、腰鼓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场肃立,向革命烈士默哀,随着红色幕布徐徐拉开,高8米多的花岗岩纪念碑上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气势磅礴、庄严肃穆。党员干部和学生代表分别向纪念碑敬献花篮,与师生、群众代表依次缓步拾级而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之情。
该县扶贫办负责人宣讲了鸳鸯湖红军烈士们革命事迹,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七日,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而此时,她的先遣队正在石阡的崇山峻岭里奋战。白岩河遭遇战,是甘溪战役结束后,奉命继续东进的红六军团前卫部,由甘溪绕坪山至江口,途经枫香桶溪(鸳鸯湖)白岩河,与石阡民团带路的敌桂军十九师廖磊所部遭遇,发生激战,终因寡不敌众,一百多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
据了解,鸳鸯湖红军烈士墓高8米,祭扫台约100平方米的水泥院坝,周围有1米高的围墙、栏杆,围墙的内壁全是红军英勇参战的画面,铜仁市民政局拨付6万元于2014年修建。
❸ 谁去过宜兰美吗
======================================================================
楼主你好
基本概况
宜兰位于台湾岛东北部,面积2137平方公里,人口46.6万人(2001年底)。宜兰原属台北县管辖,1950年分治设县。下辖1市3镇8乡计12个乡镇市。县治设在宜兰市。兰阳溪横贯东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兰阳溪以北称为“溪北”,辖头城镇、礁溪乡、庄园乡、宜兰市、员山乡等五乡镇市,以宜兰市为中心。兰阳溪以南称为“溪南”,辖罗东镇、苏澳镇、冬山乡、五结乡、三星乡以及南澳与大同两山地乡,以罗东镇为中心。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宜兰古称"蛤仔鸡"(亦有作葛雅兰、蛤仔兰、甲子兰等),原为平埔族Kavalan人居住地,直到清朝才开垦成为城市。从数千年前泰雅族在兰阳平原建立聚落,汉人俗称生番、野番或山番,后来由东南亚渡海漂流而来的噶玛兰人,俗称熟番、化番或土番,到1796年来自唐山漳州的吴沙,带领了漳州、泉州及客家子民移民台湾,从淡水沿着草岭古道驻垦兰阳平原和头城地区,继而发展出二城、礁溪、四城、壮围、宜兰城等溪北屯垦区,开拓了宜兰的发展,在近年来雪山隧道的开通、直达客运的上路也让宜兰成为台湾着名的旅游胜地,让民众玩遍宜兰的好山好水。
[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宜兰是个多山的县,山的环抱致使兰阳平原形如畚箕,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宜兰尽揽雨水湿气,故人称"竹风兰雨"。宜兰森林茂密,乔木丛林栉比,蕴藏丰富。河川多发源于中央山脉,以兰阳溪(古称宜兰浊水溪)为最大,全长73公里,其下游形成扇状三角形而且肥沃的平原,堪称宜兰的动力之河。
[编辑本段]产业方面
农业一向是宜兰的重要产业,主要作物为稻谷。渔业是宜兰另一项重要产业,绵长的海岸线使得南北渔业发达,如大溪、梗枋、南方澳等沿海养殖业或近海渔业特别发达。山林、沼泽、河塘遍布,山鸟与水鸟齐飞,宜兰实为野生鸟类的新天堂乐园。宜兰以山水胜景取胜,北关、太平山、翠峰湖、栖兰、明池、松萝湖、神秘湖、福山植物园最为代表;人文风情则有头城牵罟、二龙村赛舟、本地歌仔戏,还有致力田园乡土体验的头城、北关、香格里拉等休闲农场,以及南澳纯朴的泰雅风情;而规划设计精良的冬山河游憩区、罗东北成运动公园,更是近年台湾公共艺术、建设的里程碑。
[编辑本段]交通状况
铁路
北回线铁路纵贯境内,共有11个停靠站,头城、礁溪、宜兰、罗东、苏澳与南澳都是大站,各级对号列车均有停靠,大里、大溪、冬山与东澳则有普通车停靠。
公路
台北与宜兰间有台汽客运联络,并延伸至苏澳、南方澳。宜兰、罗东为县境的交通枢纽,境内交通以宜兰客运为主,宜兰市有宜兴客运通往员山、永镇,由罗东镇可通往三星、大同乡;另有台汽客运自宜兰、罗东通往太平山、梨山、南山等地。
[编辑本段]宜兰旅游
龟山岛
在头城东方12公里的海面上,浮着一座酷似乌龟的小岛,不论南来或北往兰阳平原的游客,总是被它深深吸引,这座随着大海载浮载沉,曾经守望噶玛兰先民垦拓兰阳的岛屿,正是兰阳人精神和地理上的指标——龟山岛。
宜兰人与龟山岛长年相伴,情感极其深厚,老人们总会热心地告诉游客,这只大海龟会“转头”。如果在兰阳溪以南的位置,看到的是龟山岛南侧,头部朝左边;来到三貂角,看到的是龟山岛南侧,头部朝右边;来到三貂角,看到的是龟山岛北侧,头部朝左,一路北行,果真令人有“龟山转头”的错觉。
龟山风雨千变万化,多年来深刻地融入宜兰人的生活中。宜兰有一句俗谚:“六月看山头,慢冬看海口;龟山若戴帽,大雨就来到。”——当龟背上云雾重重,就预示天气即将转坏,龟山岛还真是宜兰人的气象观测台呢!在宜兰人的心目中,龟山岛就像一座活的岛屿,这只头朝东南、尾向西北的大海龟,不但嘴会吐烟、尾会摆动,左右两侧还各有会划水的“爪”,因此,有关其“身世”的传说,也就多采而丰富。
神龟传说
传说当年郑成功率军途经此地,突遭一只大母龟攻击,郑成功一怒之下,拔箭将它射伤,母龟逃至海上化作龟山岛,岛的西南方另有一座小屿,初一、十五潮差较大时浮出海面,名为龟卵屿,据传就是巨龟产下的卵。也有人说龟山岛原本是海龙宫里的龟将军,因和龙公主私恋,触怒了龙王,遂将龟将军变作龟山岛,公主则化为兰阳平原,朝夕遥遥相对,永无相会之日;然而这个凄美的故事,在看风水人的眼中,却是风水上“龟蛇守海口”的风水宝地。
龟山八景
由于龟山岛四周的海域拥有丰富的回游性鱼类,是个十分优良的渔场,渔产丰硕,所以早年就有渔民前来捕鱼,后为军事管制区,就有“台湾走透透,单单龟山还未到”的俗谚广为流传,直至解严后龟山岛的观光事业陆续推展,游人才有机会一亲芳泽。
龟山岛面积只有2.7平方公里,其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约1.7公里,主要是由两座火山体组成龟头和龟甲,龟尾部分则是一片细长的沙洲。岛上的岩石大多属安山岩,是数十成年前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而成。岛上风光历来即以龟山朝日、龟岛磺烟、龟岩峭壁、龟卵观奇、灵龟摆尾、神龟戴帽、眼镜洞钟乳石观奇,及海底温泉涌上流等八大奇景名闻遐迩,其中“龟山朝日”名列兰阳八景之首。在不同的位置、气候、潮汐下观察,各有不同的景观变化,这正是龟山岛的魅力所在。
出海赏鲸
由头城渔会经营的龟山朝日号赏鲸船,自梗枋渔港出发,环绕龟山岛一周,让游人一睹龟山美景,其附近海域因鲸豚活动频繁,也发展出吸引人的赏鲸生态之旅。
宜兰设治纪念馆
建于1906年,‘设治’是‘设官治理’之意。宜兰系于1812年(清朝嘉庆17年),方由大清帝国设厅任官。以往是宜兰历任行政首长的官邸,户外庭园老树成林,尤其是一棵百年老樟树,弥足珍贵,引起保存之议。
史馆与县政府隔墙并立,占地800坪,建筑空间74坪,在县长官邸取消,县政府拆迁,旧城改貌之际,本馆开创出一个兼具乡土历史ˋ知性教育及休闲的空间,展示内容有五大主题铺陈宜兰设治进200年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变迁。
宜兰设治纪念馆是一栋和洋式建筑,建造用的桧木均是当时太平山的桧木,日治时代,这里是宜兰郡郡守的宿舍,当时的郡守多由日本人担任,杨基诠为第一个由台湾人担任的郡守,光复后这里由国民政府接收。
宜兰设治纪念馆内部陈列的东西主要涵盖了三个时期的文物史料,第一是清朝的噶玛兰厅时代、第二是日治的宜兰厅时代、第三则是光复后迄今的宜兰县时代。历经清治、日治与国府时期的统治,对于宜兰的人民、土地,及政治、经济与文教,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船由岛的北方顺时钟绕岛而行,龟甲朝西北的这一侧,山势平缓,树木蓊郁苍翠,尤以大片的天然蒲葵林最为珍贵;续往东行,硫磺味阵阵扑鼻而来,正是到了火山地质景观发达的龟首,龟首经年不断冒出琉磺气,即着名的“龟岛磺烟”,海底出磺口附近是一处海底热泉。
绕过龟首,来到南侧的眼镜洞,此为一状似眼镜的钟乳石洞,十分幽深隐密,也曾是走私渔船的交易据点,渔民戏称为“龟山夜市”。龟甲南侧沿岸一片裸露的山崖,高耸的山壁直削入海,构成“龟岩峭壁”奇景。再往西行至龟尾,一片宽达7公顷的龟尾湖为岛上唯一的淡水湖泊,自船上眺望可见灯塔、纪念碑和拱兰宫,至此整个行程才宣告结束。
至于龟山岛附近海域常出现的鲸豚鲜,种类多达17种,数量亦十分可观;海天之际,但见熠熠阳光下,一只只飞跃的“银白色快艇”,于大海中翻涛前进,身手矫捷,与船竞游,共享破浪的优游快感。另有国扬航运经营的气垫船,从苏澳港出发,至龟山岛折返,航程中可寻找鲸豚踪迹,解说人员亦提供鲸豚生态说明。
乘车风向标:
1、自台北北站、基隆市文化中心旁搭往宜兰、罗东、苏澳的台汽客运滨海线,在更新站下车,可抵梗枋渔港;或搭往苏澳,循中山路步行约10分钟可抵苏澳港。
2、搭北回线铁路,在龟山站下车,沿滨海公路南行约15分钟可抵梗枋渔港;在苏澳下车,循中山路步行约10分钟可抵苏澳港。
特别提示:
1、龟山朝日号赏鲸船与国扬气垫船均采团体预约方式订位,前者不满25人、后者不满30人则须包船。欲前往,必须于出发前3天预订,联络电话为:头城渔会(03)977-3131,977-1876;国扬航运(03)977-8293。
2、游龟山岛以夏季最宜,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浪头高,游览船常有停驶之虞。
五峰旗瀑布
五峰旗瀑布是宜兰县礁溪乡着名的风景区,为兰阳八景之一。相传五峰旗得名的由来是因为瀑布后方五座尖峰并列,酷似平剧武将背后所插的五面三角旗,故称“五峰旗瀑布”。
进入瀑布风景区,顺着停车场往前走,喷水池、小公园及凉亭、石桌椅等人工设施,适合全家人歇歇脚、看看风景;接着循石阶续行,即进入观瀑步道,伴着水声淙淙,走在一片湿绿的林荫小径上。
瀑布共分三层,沿石阶上行可登临欣赏。第一层瀑布高约5公尺,隐在小山谷的树丛后,瀑布下方形成小水潭及一片石滩,玲珑可爱,已辟为儿童戏水区。第二层瀑布便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五峰旗瀑布“正身”,高20公尺,瀑水从山腰直泻而下,有如碎玉飞珠,五峰亭及观瀑台即座落于瀑布下,是最佳的观瀑地点。再往上走,崖边有一处“观瀑亭”,在此可眺望附近的层峦叠翠,下方的阔叶林间五色鸟的叫声清晰明亮。续登阶梯直上,即可到达第三层瀑布,此瀑布自山林中奔窜而下,水花四溅,沁人心脾,是夏日消暑胜地;相对于夏日的清凉舒适,冬日至此,水气氤氲,散落的樱花点缀着石阶,别有一番风韵。由于环境潮湿,脚踩石阶宜留神慢走。
五峰旗瀑布的每段景色各异其趣,但由于位在山谷中,腹地狭小,假日游人如织,若能选择非假日前来,当更能享受其幽静清凉的意味。
乘车风向标:
1.自台北北站、基隆市文化中心旁搭往宜兰、罗东、苏澳的台汽客运,于礁溪站下车,循指标步行约3.5公里可抵。
2.搭北回线铁路至礁溪站下车,续行同上。
明池森林游乐区
位于北横公路最高点的明池,海拔约1150公尺,原来是一个高山湖泊,因四周群山环绕,林木葱郁,邀请日本专家担任设计、建筑,采庭园山水手法,使得整个园区充满唐代及日本式风格,小桥流水、亭榭楼池随处可见。
明池,又称池端,本指一个漫生水草、宽大幽邃的池沼,由于地形环境所致,形成一个宁静封闭的空间,低温多湿,终日云雾缥缈,一年365天中,几乎300天不见阳光,有如雾中仙乡。退辅会森林开发处自1965年即在此造林,广阔的柳杉林清绿优美,颇获游客青睐;有鉴于此,才逐步规划成占地917公顷、实用观光面积40余公顷的“明池森林游乐区”。造访明池,游赏的重点得从池畔的园林着眼,全区分为慈园、静石园、蕨园。
慈园改成庭园后,主要景点是慈孝亭、水琴窟等。慈孝亭是园区的最高点,也是视野最佳的地方。可一览明池全景;顺势而下,来到水琴窟,这是一处桧木洞穴,以日本茶道手法,将流水滴流到埋藏地底下的水瓮,发出悦耳的回声,是典型的日本庭园造景。
静石园亦洋溢东洋庭园风味,白墙黑瓦、假山奇石,建筑之美错落有致;用石头与沙代表山水营造一个冥想的空间,颇有几分日本京都古寺的韵味。蕨园其实是柳杉密植的阴湿之地,由于此地长年饱受雾露滋润,花草树木显得格外鲜丽,蕨类的生长尤其茂盛,种类至少就有50种。
园区内设有两条木栈道,顺着栈道可到明池畔赏景,池旁有一座童话园,是借七矮人与白雪公主的故事所建构的一座森林迷宫,适合各年龄层游客同欢。
乘车风向标:
由宜兰火车站前搭往巴陵的宜兴客运,至明池森林游乐区下车,但班次不多,车班查询(03)-0300。
头城老街
头城是兰阳平原上开发最早的城镇,占着临近兰阳地区唯一商港——乌石港的地利,与大陆和台北商业贸易往来频繁,盛极一时。今日头城车站附近的和平街,即当时最热闹的市街,是头城兴衰的见证。
老街北段是十三行遗址及卢家宅院,卢家宅院占地宽广,在清代素朴的闽式传统风格中揉合了日据时期的繁复雕饰与彩瓷洗石,斜顶、灰瓦、圆拱,看起来别有风情。而位于公馆左前方的十三行,是卢家13家商行、仓库的总称。
沿老街南行,可抵开兰第一古庙——庆元宫。庆元宫建于嘉庆元年,为大规模移民入住宜兰时建立的第一座庙,奉祀着庇佑移民的妈祖。若以庆元宫为界,老街南段为当年小商家的所在,因此屋舍较为密集,虽不象北段那样宽阔,却更有老街的独特韵味,成排的红砖店屋前圆拱连绵,女儿墙上仍刻着昔日商号。
乘车风向标:
1.自台北北站或基隆市文化中心旁搭往宜兰、罗东、苏澳的台汽客运滨海线,或于宜兰市搭往头城的宜兴、台汽客运,在头城站下车。
2.搭北回线铁路,在头城站下车。
[编辑本段]宜兰小吃
宜兰小吃一如宜兰人般传统而道地,除了如假包换的兰阳古早菜之外,闽式风味挂帅的老店、摊头,一样让人口齿留香。
由于地形的阻隔,兰阳平原昔日对外交通不便,在与外界接触不多的情形下,发展并保留了不少宜兰特有的菜肴,而依然淳朴的乡情,也使宜兰小吃充满道地乡土味。
兰阳风味菜源自于取材平实、做工却十分讲究的福州菜,其中以“糕渣”最具代表,糕渣是以鸡肉、猪肉和虾仁剁成泥后,加入熬煮5~6小时的高汤拌煮成浆,倒入盘中冷却、凝固成形,再切块、裹粉油炸后即可食用;由于外观看来温温的,吃来却相当烫口,因而常以此借指宜兰人“外冷内热”的性情。
除了糕渣,芋泥、西鲁肉、肝花、枣饼等,亦是兰阳独到的传统美味。芋泥是以熟的芋头,用刀柄来回擀压成泥状,再以大火蒸软,细滑可口,八宝芋泥最是出名;西鲁肉做法类似白菜卤,即是以竹笋、大白菜、香菇、笋丝等做成的大杂烩,烩好后底下再衬以蛋汁炸成的“蛋巢”,卖相虽不佳,却是很能反映早年民生疾苦、食肉不易的一道民间菜;相较于西鲁,肝花可是富贵人家才能吃到的珍味,它是以瘦肉或内脏、鱼浆、荸荠加葱花、葱头等配料剁碎,再裹以豆皮入炸,只因当时大部分人以猪肝为主料,故名;枣饼又名查饼,是以金枣、桔饼、冬瓜糖等混合制成的传统甜食,是兰阳人宴客席间不可缺少的精致小点。
地道的兰阳老菜由于费工费时,一般餐馆已难尝到,但宜兰至今仍保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滋味,如今日的火车站以北、昔日的北门一带,都是市集、店家聚集地,特色小吃不少,值得去往。
渡小月
地址:文昌路74号
电话:(03)932-4414、933-2630
营业时间:1130~1430、1630~2130
休息时间:清明、端午、春节
店内特色:糕渣、西鲁、枣饼、肝花、芋泥
创店近40年,传承四代,为宜兰市历史最悠久的古风老店之一。原以外烩起家的渡小月,大月包外烩,小月自家做,故名渡小月。渡小月是兰阳地区少数专以地道兰阳传统菜知名的餐馆,多项招牌菜,皆以纯熟细腻的手工取胜,其中尤以做工繁复的糕渣口碑最佳,此外,什锦富贵的肝花、香滑欲滴的芋泥,都别具风味。
阿茂米粉焿
地址:圣后街110-1号
电话:(03)936-0646
营业时间:0730~1230、1430~1800
店内特色:米粉羹
用香菇、柴鱼、大骨熬煮的汤头,加上竹笋、木耳、甜不辣和粗米粉烩煮成大锅浓稠的米粉羹,用料实在、汤头香浓,尤其初夏的竹笋盛产季节,鲜脆的竹笋为羹汤加味不少,因此享有40余年的口碑,许多出外多年的游客归乡时,都不忘来此尝尝故乡味。
鸳鸯湖
鸳鸯湖位于新竹县与宜兰县交界的深山中,为淡水河的上游水源之一。鸳鸯湖海拔约1670公尺,湖面长575公尺、宽200公尺,面积约3.6公顷,有如一柄汤匙;关于湖名的由来,是因为湖面上常有鸳鸯栖息,相传从前有一树青梅竹马的情侣,男的因狩猎不慎葬身湖底,女的为此跳入湖中相随殉情,此情感动天,湖神便将他们化他一对鸳鸯,终日嬉游湖面相偎相依。传说固然凄美,然鸳鸯湖神秘妩媚,宛如迷离仙境的景致,才是真正引人入胜的所在。
由于鸳鸯湖地处台湾东北部,海拔又高,袋状的谷地吸纳了东北季风的湿冷水气,使得湖面上经常重雾深锁、迷蒙深邃。浓湿的环境也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复以人迹罕至,水泽生态维持完整,成为自然保留区,范围除湖面外,并涵盖了周遭的湿地及原生桧木林,总面积达374公顷。
由100林道上的保留区大门进入,沿着约1公里的步道抵达湖畔,沿途景观原始,林木茂密;抵湖畔后续有碎石步道半环湖区。小径上不时可见横躺的倒木,必须弯腰穿梭其间,偶有腹斑蛙“给一给一给”的叫声隐约相伴;遇逢云消雾散,清澄的湖面一如明镜,鸳鸯、绿头鸭轻轻划过水面,好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乘车风向标:
由宜兰、罗东火车站前搭往梨山、南山、太平山的台汽客运,于栖兰苗圃下车,或由宜兰搭往巴陵的宜兰客运,至明池森林游乐区下车,再转搭专车前往;惟上述车班皆不多。
特别提示:
鸳鸯湖现为自台风“蔷薇”在台湾宜兰登陆然保留区,严禁狩猎或任何破坏、改变当地生态的行为,仅限学术研究团体前往。前往时除应办理甲种入山证,并须向“行政院”退辅会荣民森林保育事业管理处申请保护区出入许可证,通讯地址为宜兰市林森路100号,电话(03)938-2420#220洽育乐组。
2008年9月28日15时40分,台风“蔷薇”在台湾宜兰登陆,狂风暴雨袭击全台。
满意采纳,谢谢。
suixindfen为你解答
======================================================================
❹ 谁知道鸳鸯湖的传说的
在贵州荔波县西南边的溶岩群山中,有一条像布依姑娘绿色飘带一样美玉的翁弄河,河的下游有两个碧波荡漾的翠湖,一上一下,仿佛情人含情脉脉地遥相呼望,人们把它们叫做鸳鸯湖,湖中的两棵树称为鸳鸯树。
相传在很久以前,鸳鸯湖这个地方是一条清幽幽的小河。一天,寨上的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阿果,女的叫阿叶,在田里薅身,眼看太阳要落坡了,他俩收了工,下到河里去洗澡。正这时,天上的龙太子下凡云游路过此地,看见了祼身在河里洗澡的阿叶,就起了歹心,于是下到河边想动手把阿叶带走。谁知,被阿叶发现了,就连忙叫喊阿果,阿果闻声过来,看见一个男人在拉着他的老婆,就连忙取下腰间的弓箭,对准那个男子射去,箭头射中那个男子后,那男子转眼变成一朵彩云,往天上飘去,不一会儿就消失了。阿果心想,这人定是天上的龙太子,正在这时,天上突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一下子,雷电将寨对门的大岩山劈倒了,石头不断往河里滚去,一会儿功夫,便把活河堵成了死河。
雨越下越大,河水不断地往上涨,眼看大水就要淹到寨上,阿果一头扎到水里去排水,却被一个很大的旋涡卷了进去。
阿叶眼睁睁地看见阿果被旋涡卷走了,一边在呼喊着阿果的名字,一边也一头扎进水里,往旋涡的地方游去。谁知,刚一下水,就被天上的龙太子让雷公发雷定死在一个小山坡上。
雨渐渐停了,因那座小山坡把水分开,变成了两个湖,后人为了纪念阿果和阿叶,就给这两湖取名为“鸳鸯湖”。
❺ 婺源鸳鸯湖迎今年首批越冬鸳鸯,鸳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吗
鸳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意捕捉是不被允许的,但是通过正规渠道人工养殖是合法的。
根据古代的记载,和近代西方的物种研究显示,鸳鸯几乎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鸟类。
虽然东南亚区域也有少部分鸳鸯,但那多是候鸟迁徙途中迷路跑过去的。
鸳鸯是候鸟,而它的长居地和迁徙地都在国内,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鸳鸯也都在我国,所以大致程度上,“鸳鸯是我国特有的鸟类”这个说法确实是没问题的。
❻ 有月老的身世么
月老祠的传说 年轻的情侣来鸳鸯湖,都喜欢上月老祠来拜一拜,有人说在这里许愿非常灵应,有情人拜后都能白头到老。据说,这里曾有一座古庙,有一对年轻夫妇到此隐居并白头偕老。他们终老后就葬在庙前。不久,坟前长出两棵形影不离的松树。于是,人们便在古庙的庙基上建起了这座“月老祠”。祠中有两副好对联,一副是:“任是天缘几生修就,还凭月老一线牵成”。一副是:“鸳鸯湖畔妙点鸳鸯谱,鸾凤衾中好结鸾凤俦”。 月老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唐代有一位少年叫韦固,一天他外出郊游,来到次宋,当晚在城南的一家旅店住下。晚上,韦固乘月散步来到后花园,见一位老人背着锦囊正在月下看书,忙上前施礼,问看什么书?老人笑道:《婚牍》也。韦固想:《婚牍》定是记载人间姻缘的书,又见那锦囊胀鼓且发红光,便叩问其中装了什么?老人微笑道:“红绳子也”。韦固又问:红绳子何用?老人从囊中掏出一支红绳,当空一晃,只见一道红光在韦固的脚下绕了一圈,然后朝北而去。老人告诉韦固,此绳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异域,此绳一系之亦必好和,终不可违也。韦固见自己的婚事已定,赶紧问自己婚配何人。老人答曰:“店北卖菜老妪之女也”。说完就不见了。 第二天,韦固起早梳洗打扮一番,赶紧找到店北卖菜老妪,特意询问他的女儿。见到的却是一个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相貌丑陋的三岁女孩。不禁火起,竟拔剑刺去女孩惊呼,老妪高叫,韦固弃剑而逃。 十几年过去了,韦固已成为一名武将,娶相洲刺史王泰之女香娘为妻。洞房之夜韦固揭开香娘的红头盖,见妻子貌美非凡,只见眉心贴着一朵红纸剪的小花,问其缘故。听香娘叙说,方知香娘就是当年卖菜老妪之女。夫妻如梦初醒,从此恩爱有加,后子孙满堂,白头偕老至终。以后,民间就把“月下老人”当成司婚之神来膜拜。
❼ 鸳鸯湖的有什么特色
鸳鸯湖水面约10000平方米,以九曲桥分隔为东西两湖,水面开阔,生机盎然。湖的南面是曲香廊,又名五曲长廊,因沿湖岸犬牙交错,就曲设廊,廊底有亭,曲径通幽。走到五曲香廊沿左岸的尽头,便是楼高厅阁的茗轩。湖犹如一块明镜从天而降,镶在古猗园中心地带,使古猗园景色大放光辉。
❽ 黄安坝的相关传说
传说一:千年传奇留今世 万载石圣古风存
很古的时候,有人说是“三皇”时代,有人说是“五氏”时代,还有人说是“五帝”时代,总而言之,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就是玉皇大帝主宰着世界了。黄安坝始祖的传说,就与玉皇大帝有关。那时候,大巴山的马桑树历经数万年的生长越来越高大,以致直冲云霄。一天,齐天大圣孙悟空顺着马桑树爬上了天宫,他掀翻天河水造成了人间洪水大灾。在滔滔洪水肆虐之时,玉皇大帝派他的贴身大臣名叫黄安的人下界治水。黄安看到茫茫的汪洋大海,便使开山大斧劈山开河。他劈开一山又一山,一共劈开了九座大山,开通了河道,从此洪水顺流而下。现在人们看到从黄安坝流下来的河水和沿河的九道峡口,就是黄安用斧头劈开的遗迹。治理了洪水,玉皇大帝为黄安庆功摆晏,召来金童玉女和天鹅、凤凰,为他歌舞弹琴、慰劳辛苦。并传下旨意封黄安为“泽灵侯”,杨四将军为随身护卫,下界执掌九州生灵善恶大事。又命名水患后的山川平地为“黄安坝”并赏给黄安作为封地。黄安来到黄安坝为防止孙悟空再爬大树,即让马桑树“三尺弯腰”,所以现在就没有那种直冲云霄的马桑树了。但是至今在黄安乡金燕村五社还有一处用马桑树作穿架大柱的古屋。
从那以后,泽灵侯黄安和金童玉女、天鹅、凤凰的就在黄安坝的出口处住了下来。人们现在沿草场公路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那满身荆钗岩身、头戴大帽、胸前长须飘洒、身穿锦袍、腰横玉带的石圣人和旁边的将军柱。这石圣人就是黄安的化身,他矗立在黄安坝大河西岸,被四周的秀峰环绕;这将军柱就是杨四将军的化身,他忠实地护卫着石圣人黄安,并以猴子岩、龙头寨、宝剑岩为伴。人们目睹此景无不为之心醉神迷。传说,沾了这里的灵气,就有好运降临,后来就有不少的善男信女来这里搭红,烧香敬拜。为官者,企求仕途畅通,继续上升;为民者,企求风调雨顺,国泰平安,早发大财;未婚男女企求意中人早日出现;未生育母亲企求早生贵子;读书人企求学业优秀早中举人,谁的心最诚,谁就最容易得到感应。
现在人们乘车从李家坝大桥往北,一直至草场的几十里山川河谷,两岸的悬崖陡壁上,石圣人撒下的“龙头凤尾荆”、“竹叶荆”、“霸王荆”、“九死还阳荆”、“丝线荆”、“蜈蚣荆”、“瓜米荆”、“五爪荆”、“绿豆荆”、“黄豆荆”等数十种荆钗和岩耳,长在悬崖陡壁上靠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而生,无论是火热干燥的夏天,还是冰冻三尺的严寒,这些仙枝灵草都是四季根鲜叶绿。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用这些珍稀的药物治“五痨七伤“,妇科杂病,感冒高烧,止血生肌,强筋壮骨,真是百用百灵。
传说二:梳头寨、镜子岩、奇峰巧石留千载
黄安坝山下有一个燕河村,在燕河村的半山坡上,坐落着一片山寨,寨的对面有一块岩石恰似一方明亮的镜子人们观后取名为“梳头寨”和“镜子岩”。何以有此名,传说远古时代的有熊氏要到西北经商,走到这里发现前面赤壁连连,古树参天,秀峰环列,水流湍急,路途千难万险,于是就将新婚之妻留在了如今的燕河村,独自上路往北经商。妻子为送丈夫远行,就在镜前梳妆,忽然间,对面巨大的岩石变成了一面清澈明亮的镜子,镜子里风姿娇艳的美少妇正用纤纤玉手挽青丝,脉脉含情的双眸,透出几许牵挂和幽怨。从此以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熊氏有了儿女,儿女又有了儿女。儿子及儿子的儿子都追寻父辈向西北走去,女儿及女儿的女儿都留在了这里,每逢太阳升起的时候,她们都要聚集在村寨前,面对巨大的岩石镜子梳头。所以人们说:梳头寨、镜子岩,世代美人留下来。你若不信,就到黄安坝下的燕河村去看,这里的女人个个都是美女,现在城里人就将这里取名为“美女村”了。
传说三:仙女洞烟云绕 燕语鹰啼紫气临
从石圣人往上,过了鸳鸯湖几分钟就能目睹山间奇景——仙女洞,当地人也有叫烟洞子。洞口高约十五米,宽约五六米,外表光滑洁白,犹如白玉般的城池宫殿,洞口四季青烟缭绕,群群紫燕绕洞而飞,洞前是黄安坝河水,洞后是数里高耸入云的奇峰巧石。洞内平坦,幽深无止。由于千百年石灰岩的风化,滴下的岩浆形成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有的像猪羊牛马,有的像塑雕隅像,有的像桌椅锅罐,有的像杯盘碗盏。真有看不完数不尽的稀奇妙景。当地人说,这是陪同黄安来到人间的仙女居住的地方,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有的是仙女的石桌、石凳、山杯、石盘,有的是装饰的画匾,有的是护卫的士兵。每当夏秋的雨季和初冬时,随时都看到洞中冒出的白色云雾,陪同黄安来的宫娥小姐每天都乘着洞中冉冉升起的云雾到梳头寨去梳头,到天鹅池去架舟。
传说四:凤凰岭上石凤对对 天鹅池中美女双双
石凤凰和天鹅池由于处在六合村五社的万山丛中,知晓的人恐怕是不多。不知是在何年何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就这样一个真正的人间仙境。天鹅池长约五百米之多,宽约百来米,形成一个长椭圆形,横压在凤凰所站山峰的半山落水处,池周围是一个几亩宽的大坪。古时池水是四季满溢,天鹅成双成对不计其数,人们每天都可以在人头草中捡到若干的天鹅蛋。池面一只小船,船上对对美女经常出没漂荡在池面上,凡是周围的人们有红白大小事,需借用锅罐什物,只要虔诚相告并在大坪上等一会儿就会应有尽有。在干隆年间,两个姓鲁的打猎人,路经此处,正逢美女在池中,二人顿起下歹意,两只火枪瞄准船上美女,枪响时,只见船朝池东头一幌不见踪影。从此后,天鹅飞走了,凤凰站在山尖气得不动了,池水干涸了,一股溪水从现在的六合五社周环列的秀峰和石凤凰这一奇景。
这一路山清水秀的景色,真使人情趣横生。近看那沿河两岸的山岩,有花岗岩、锣鼓岩、锅罐岩、桩眼岩、穿孔岩、一岩接一岩。朝远望巍然屹立的山,只见轿顶山,八抬大轿接圣人,光头山,个个僧人念法经。所有这一些美景举不胜举。
传说五:金鹿带领进金屋,白日飞仙黄登梦
相传后汉时有一个名叫黄登的人,因避战祸从成都平原独自迁居到黄安坝的杨柳坪(十里坪)。黄登在成都平原时,因广有田产,儿孙满堂而成为当地的望族。
有一天他在山坡上看见一只金色的梅花鹿从眼前走过,便踩着蹄印随梅花鹿向杨柳坪旁边的深山走去。翻过了几座山梁,眼前出现了约几百亩的平坝,平坝四周青山环列,苍松翠竹间跳跃着花香鸟语;一条溪流把山涧的泉水翻卷出千姿百态;青青的苔藓包裹着奇形怪状的卵石,静静地守护着溪流里的鱼儿;水雾把溪旁的小树弥漫成一簇簇的雾凇,似乎想把这里的美景独占。黄登沿着山崖往上一望,万道金光从半山中的一洞穴里喷薄而出,他不由双脚一踮飞身来到洞口,定睛一看,原来洞内有座金碧辉煌的屋子,梅花鹿向着屋内走去,突然不见了踪影。从此以后,黄登便将自己的物欲乃至精神的理想埋藏在了这个神秘的洞穴。
成天在这座洞内金屋里抄写经书,参禅打坐,不饥不饿,更不知世间岁月。有一天,他突然见到后窗上贴着句偈语告诫黄登云:开窗见凡心,重修三千岁。人生叹苦短,冥想日东升。
世上已千年,洞中方一日。不想在洞内金屋呆久了便人心生厌。黄登有天心生寂寞,偶然间他推开窗门,发现窗外模摸糊糊似曾是成都盐市口的街景,商贾行人,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十分热闹。他不知不觉爬越窗户落脚街市,顿时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他左冲右突,再也找不到回路。街市人物尽皆陌生,饥肠辘轳也无人照应,他只得以乞讨残汤冷炙为生。他四处询问黄家旧屋及子孙,好不容易找到老屋,却已易人百年,子孙穷困潦倒已数十辈人,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他。黄登目睹此情此景幡然醒悟,金色梅花鹿在这时又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立即召集所有的子孙,又在金鹿的带领下,重新回到了杨柳坪旁的这块平地。他从此没再去半山崖上的黄金洞穴,而是和子孙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修屋造房,刀耕火种自得其乐,自给自足,修身养性,广做善事,不觉子孙繁衍,也在这里聚集了一座几千人的村落。忽一日,黄登和子孙们骑着金鹿飞走了,留下了无数的耕耘痕迹和古老屋基,于是后人们就称这里为黄登屋厂,在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你还可以找到这个地名。
传说六:金戈铁马鏖战急,曾是厮杀古战场
几年前与友人琦公、晓公去黄安坝考察采风,竟在方圆百里无人烟的草场深处,发现了一些凹凸铺陈的坟堆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没有任何祭扫的迹象,冷寂得使人万般怜惜,它们为什么堆在这里,里面又堆埋着什么样的人呢?
回到城里,偶然翻阅《清史稿》,居然读到数行有关黄安坝的记载。史官曰:清嘉庆六年,元旦,破贼王郎坪,蹑伍怀志余党于瓦子沟,擒教首彭九皋,遇贼南郑狼、渡慊,跃马冲贼为二,擒其渠山凌高。夏,追冉学胜于栈东夜袭黄安坝贼营……
这段历史说的是白莲教蓝号首领张汉潮,率众数万在大巴山城口县境内与清廷大臣额勒登褒和德楞泰所率数万官兵激战的场景。据史书记载,白莲教一支残部在黄安坝驻营,清嘉庆六年元月被官兵发现,在清廷大臣额勒登褒的带领下“夜袭贼营”,黄安坝因此变成了厮杀搏斗的古战场。
一年后我第二次去到黄安坝,在无边际的草场密林中我茫然前行,孤零零的坟堆不时又出现在我的眼前。透过这些,我仿佛看到猎猎的军旗,怒目的将军,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金戈铁马呐喊厮杀,此一时,彼一时。偃旗息鼓之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倒在这里的人,有的被野兽肢解了,有的被飞鸟蚕食,有的幸运的被掩埋了,估计是他们头上都有一个“贼”字,只能悄悄地埋在密林里,深山里,留给后世的仅仅只有史官们的半行墨迹。这不是传说,这是史实。它能给今天的黄安坝增添深厚的人文含义吗?不,它只能让黄安坝平添一份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