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在缅甸有什么特殊含义
㈠ 蛇有灵性么
万物都有灵性,蛇是个比较奇怪的动物,因为它只相信看到的,不相信没看到的,所以它对四周充满疑虑,攻击性倾向严重,但是它非常有趣,蛇善于伪装,但是内心深处的灵性觉醒了的话,它会很温顺,和所有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它内心深处只是需要关爱,它表达爱的方式就是伤害,这是源自它内心深处的恐惧。蛇很愚昧,它看见什么东西动了它就咬什么东西,它认为动的东西即是敌人,同时它也喜欢动的东西,因为动的东西又可能是它的食物,所以它总是活在矛盾之中,蛇有很多自以为是,但是它的每一个自以为是总是会被时间和事实给瓦解掉,所以它最终有时会放弃自己,因为它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信任的东西了,它连自己都不相信。
蛇的灵性表现在,它能随遇而然,它能伪装痛苦,它容易满足,但是会不断给自己制造烦恼,它开朗随和,能无局促的真实的交往,它能艰辛的创造出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往往会付出过多的代价,这是因为它有攻击性和狭义的认知存在,它往往不知其解很多东西,看不到真实事物,,,然而,它要是一旦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它将会具有极大的丰富的创造能力,前途不可估量。
㈡ 缅甸蟒在美国泛滥成灾,3万只大蛇难逢敌手,为何全职猎人无能为力
缅甸蟒,也有人称缅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双带蚺。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亚洲岩蟒的亚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
㈢ 梦见缅甸蛇象征着什么请大师解释一下!
·梦见蛇 —— 是凶兆。
·女人梦见蛇 —— 自己和孩子都会病倒。
·梦见一对蛇 —— 很快会分家。
·商人梦见一对蛇 —— 能发大财。
·梦见蛇咬你自己 —— 要交好运,生活会丰裕。
·梦见蛇咬自己妻子 —— 是不祥之兆,会遇到忧愁不幸。
·梦见敌人被蛇咬伤 —— 敌人会互相残杀,最后两败俱伤。
·梦见打死蛇 —— 能征服敌人。
·梦见蛇钻进洞里 —— 家里会被偷窃或被劫。
·梦见蛇捕捉老鼠或青蛙 —— 会有不幸的消息。
·梦见蛇与猫争斗 —— 所有的灾难都会过去。
㈣ 蛇引诱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这导致蛇在西方文化中有了什么特殊象征意义
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东西方文明中具有不一样的含义,在东方社会的价值观中,蛇代表的是一种生命的起源和循环,象征的生命的诞生和成长,我们可以从一个神话人物得到证明,这个神话人物就是我们的创世大神女娲,女娲作为东方 的创世大神,她不具有正常人类的形态,而是一种人面蛇身!
蛇在这个神话传说中就有了特定的含义,蛇因为蛊惑了夏娃,导致人类有了原罪,所以蛇这种生物在西方并不受欢迎,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西方被视为厄运、灾难、丑陋以及邪恶的象征,其实这在西方其他一些文化现象中也是有体现的,就比如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女王”,也是一种邪恶的象征!
㈤ 蛇和蟒蛇有什么不一样
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蟒蛇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蛇目蟒科,蟒蛇是蛇的一个科。蛇除了蛇目外,还有盲蛇亚目、原蛇亚目、新蛇亚目。
二、形态不同
1、蛇的花纹由于品种的不同,多种多样。
三、全球分布不同
蛇的分布区域是全球范围;蟒蛇的分布区域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香港、云南、西藏自治区),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爪哇,苏拉威西岛),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引进地区有新加坡、美国(佛罗里达州)。
蟒蛇栖居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需要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阔叶藤本灌木丛,以及良好的洞穴供休息及隐蔽,垂直栖息高度为海拔10-4050米。
㈥ 缅甸蟒蛇有毒吗好不好养喜欢吃什么小动物
缅甸蟒(学名:Python bivittatus)也有人称为缅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双带蚺,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亚洲岩蟒的亚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
它是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品种,多居于热带雨林里。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较容易接触到它们,有时也会出没于树木上。缅甸蟒以体型巨大着称,在亚洲缅甸蟒是第二大蛇,仅次于网纹蟒,缅甸蟒身长可达7米,体重可达91公斤。有记录最大的是饲养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格尼的一条缅甸蟒蛇,长8.23米,重186公斤。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此前最长的一条缅甸蟒长9.75米。但是大部分的个体多在五米以内。缅甸蟒毕生会不断成长,而且雌性的缅甸蟒比雄性更为巨大。头较躯体小,无毒。吻端扁平,有3对唇窝(热感应器官)。体棕褐色,头背有棕色箭头状斑,背面黄色,满布不规则棕色云状大斑,腹部白色。泄殖腔两侧有一对退化的爪状残肢。
㈦ 中科院给一剧毒蛇新种命名为素贞,这个命名有什么含义呢
最近,中科院研究团队在云南盈江县进行爬行动物的野外科考时,发现了当地的一个蛇类新物种。这种蛇体型不大,但有剧毒,其外形、颜色、花纹和身体长短大小,跟普通的银环蛇都相当接近,但是细看它各种特征的话,都有独立的演化和构成,所以应当视为独立的新发现物种。后来这种蛇被中科院专家命名为“素贞环蛇”,其中的含义就是,这种蛇身上有很多白色横纹,可以称其为白蛇,与我国古代爱情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女主角白素贞有相似之处,将其命名为“素贞环蛇”不仅很形象,也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后来研究团队在遇到这一蛇类新物种时,专门对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与银环蛇的对比,发现两者在外部形态上十分接近。但素贞环蛇在外部形态、牙齿结构特征等方面,与其它蛇类相比,都有区别和独立的演化过程,应当将其视为新的独立物种。
㈧ 缅甸蛇现存有几只
缅甸吗?现在是非常少了。
也有人称为缅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双带蚺,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亚洲岩蟒的亚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
它是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品种,多居于热带雨林里。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较容易接触到它们,有时也会出没于树木上。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此前最长的一条缅甸蟒长9.75米。但是大部分的个体多在五米以内!
外形特征
缅甸蟒毕生会不断成长,而且雌性的缅甸蟒比雄性更为巨大。缅甸蟒体形粗胖,头较大躯体小,无毒。吻端扁平,有3对唇窝(热感应器官)。体棕褐色,头背有棕色箭头状斑,背面黄色,满布不规则棕色云状大斑,腹部白色。泄殖腔两侧有一对退化的爪状残肢。[1]
缅甸蟒
缅甸蟒以体型巨大着称,平均身长可达7米,体重可达91公斤。缅甸蟒大量的脊椎骨增生令其体型不断加长,而且雌性的缅甸蟒比雄性更为巨大。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蛇类野生动物园中的一条缅甸蟒,是全球被饲养的蛇类中体重最重的纪录保持者,在2005年,其体重达183公斤,体长则为8.2米。 缅甸蟒的身体颜色基调较为浅色,有着许多明显的黑纹,其斑斓的纹理深受欢迎,在皮革行业中其蛇皮成为相当高级的逸品。缅甸蟒的体纹形态及色彩均与非洲岩蟒(Python sebae)颇为相似,这令许多在野外(多指印度与缅甸的边陲地区)遇到巨蟒的人,会对此两个物种有所混淆。
在野外栖息地,缅甸蟒的数量在不断的减少。野生的缅甸蟒,是带威胁性的、攻击性的动物,这是因为它感觉自身安全受到影响缘故。
雄性年龄通常在15年左右,雌性可以在25岁以上。
缅甸蟒是一种夜行性蛇类,生活于热带雨林之中。年幼的缅甸蟒仅活动于树上或地面上的既定区域内,但当它们逐渐长大后,由于体重及长度与日俱增,它们开始将活动领域局限在地面上。另一方面,缅甸蟒亦是游泳能手,更能逗留于水内达半小时之久。缅甸蟒多把身体隐藏于矮树丛间,一些分布于偏北地区的蟒蛇在遇到寒冷的季节也会进入冬眠状态。 缅甸蟒约于早春时分进行生育繁殖,雌蛇平均诞下12至36枚蛇卵,并加以孵育(以身躯肌肉的磨擦动作为蛇卵提供热能)。幼蛇孵出后,会以乳齿将部分蛋壳撑破,并逗留于蛋壳内静待蛇皮的长完,然后便会出外自行猎食。
㈨ 关于蠎蛇的信息有哪些
蟒编辑[mǎng]
蟒,本义是巨蛇。又是蟒蛇、蟒科、蟒属。蟒蛇,又称琴蛇、蚺、梅花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体长3—7m,重数十公斤。头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鳞片,腹鳞窄,尾短。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南部、福建、海南、香港、四川等地。属于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
蟒蛇
拉丁学名
Python molurus
别 称
南蛇、琴蛇、蚺、巴蛇、大麻蛇、埋头蛇、梅花蛇、金花大蟒、尾蟒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爬行纲
亚 纲
双孔亚纲
目
有鳞目
亚 目
原蛇下目
科
蟒科
亚 科
蟒亚科
属
蟒属
种
蟒种
分布区域
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
3生长繁殖
4栖息环境
5分布范围
6人工养殖
7保护级别
8致危因素
9常见种类
10药用价值
▪ 蟒蛇胆
▪ 蟒蛇油
▪ 蟒蛇肉
▪ 蟒蛇血
▪ 蟒蛇皮
▪ 蟒蛇蜕
1形态特征编辑
蟒蛇为中国产最大的蛇,体长3—7m,重数十公斤。头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鳞片,腹鳞窄,尾短,肛孔两侧有爪状的角质物,为后肢痕迹,雄性更显着。头背有对称的大鳞片,吻鳞及前两枚上唇鳞具唇窝,尾下鳞大部为双行。体背及体侧有云豹状的大斑纹,头背黑色,顶部有一条黄褐色斑,眼后下方有大黑斑,喉下黄白色。体鳞光滑,在颈部约56—64行,体中部64—71行,肛前40—44行,腹鳞250—262枚,尾下鳞63—70对。[1]
蟒蛇的主要特征是体形粗大而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具有腰带和后肢的痕迹。在雄蛇的肛门附近具有后肢退化的明显角质距,但雌蛇较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对发达的肺,较高等的蛇类却只有1个或1个退化肺。蟒蛇的体表花纹非常美丽,对称排列成云豹状的大片花斑,斑边周围有黑色或白色斑点。体鳞光滑,背面呈浅黄、灰褐或棕褐色,体后部的斑块很不规则。蟒蛇头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黄白色,腹鳞无明显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强的缠绕性和攻击性。[1]
2生活习性编辑
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猪、兔、松鼠和家禽等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2] 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3]
蟒具有缠绕性,常用体后攀缠在树杆上,也善于游泳。喜热怕冷,最适宜温度25—35℃,20℃时少活动,15℃时开始麻木状态,如气温继续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过久亦死亡。[4] 蟒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4—5个月,春季出蛰后,日出后开始活动。[5] 夏季高温进常躲阴凉处,于夜间活动捕食。以突然袭击咬住猎获物,用身体紧紧缠住,使猎物体内心脏压迫停止心跳、血液不能流动而死亡(蟒缠绕猎物是因为使猎物血液停止流动而死亡,它有这样的能力,而不是普遍认为的窒息而死)。
3生长繁殖编辑
人工养殖条件下蟒蛇的繁殖习性与野外相似,雌蟒每次产卵为15—42枚,多数是42枚。可将性成熟个体,产出前的卵分为三
蟒蛇
期:第一期卵,直径10毫米以下,卵数30—100枚以上,白色圆形;第二期卵,卵径15—57毫米,卵呈圆形,黄色或淡红色,卵数6—26枚,待次年成熟产出;第三期卵,当年可产出,卵长径57—94毫米,短径37—62毫米,重54—101克,已进入输卵管,呈乳白色椭圆形。卵产出时胚胎已是器官形成期或已有幼蟒的雏形。养殖时可根据蟒蛇的性成熟者卵不同时期的发育程度,进行养殖产卵护理。养殖饲喂时,要根据其习性、食量投食。
蟒蛇繁殖期短,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产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习性,此时不食,体内发热,体温较平时升高几度,有利于卵的孵化。[6]
4栖息环境编辑
蟒蛇属于树栖性或水栖性蛇类,生活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森林中,或溪间附近的土山常绿阔叶林和石山常绿阔叶藤本灌丛区;气候温和湿润,最低平均气温在9℃以上,野生动物丰富的场所,为蟒蛇的良好栖息环境。[7]
5分布范围编辑
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广西的南宁、百色、玉林、梧州、钦州等地区各
蟒
县广泛分布;柳州地区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县;河池地区的宜山、都安、巴马等县;梧州地区的贺县;桂林地区的平乐、阳朔、临桂等县均有。其中以南宁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百色地区次之。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屏边、元阳等县;文山州的富宁、马关、西畴、文山、麻栗坡等县都有分布。贵州的望谟、罗甸等县也有分布。[1]
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1]
6人工养殖编辑
新引进的蟒蛇有一个熟悉、适应环境的过程。刚入场的蟒蛇对活鸡、活兔、活鼠、鸟雀等完全拒食,此时不要急于强行人工填喂。对体质弱且日渐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后采取人工填喂。体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8]
红尾蚺
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将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后切成小的条状或块状,肉块的具体大小应视蟒蛇形体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块需投入沸水锅里滚一滚后捞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块完全凉透后,就可以用来填喂蟒蛇。强行填喂会使蟒蛇经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将2—3个鸡蛋涂抹于肉块上,使其润滑而顺利吞下。大部分蟒蛇会在1周后自行取食。蟒蛇体大性惰,行动迟缓。大多情况下,它是处以静止栖息的状态中捕食猎物的。一旦猎物靠近时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咬住,并用身体将其缠绕致死,然后从猎物的头部开始吞食。蟒蛇昼夜均有活动,但在饲养中大多见其夜间捕食,这可能与夜晚环境安静有关。另外,蟒蛇嗜食鼠类和蛇类,饲养时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与自身体重相当或超过自身体重的大型动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家禽、家畜等,应尽量满足供应,让其早日适应新环境。蟒蛇喜热怕冷,尤喜在湿热交加的环境中生存。一般说来,活动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饲养最佳温度是25—28℃;韩国相对湿度为50%—80%。若温度过低,蟒蛇不愿活动;温度过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节来临之前,要提前落实好遮阳设施,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因蟒蛇有在树荫下盘成一团或横躺在阴凉处静止不动的习惯,所以要给予满足。此外,蛇场、蛇窝的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疱疹和局部皮肤溃烂,应加以预防;但也不能过于干燥,使之不能正常蜕皮,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增重。[8]
7保护级别编辑
1988年12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定为一级保护动物。[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1]
濒危等级:濒危[1]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1]
8致危因素编辑
①蟒蛇常在夜间进入村庄,猎获家禽,家畜,有时也入河中猎食鱼类,饱食后未立即返回隐蔽所时,常被人捕捉。
②在国内,蟒蛇已成为外贸收购站的收购对象,长期以来,对蟒蛇采取滥捕,不分季节和大小,任意收购和捕杀,导致数量大减。
③有些产地森林的开伐,致使蟒蛇的栖息环境范围缩小。
④产地的耍蛇人以蛇营利,长期使蛇脱离野生环境,影响其繁衍增生。因上述种种原因,蟒蛇数量日趋减少,处于濒危状态。
9常见种类编辑
名称
拉丁学名
亚马逊森蚺 Eunectes murinus
网纹蟒 Reticulated python
缅甸蟒 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非洲岩蟒 Python sebae
紫晶蟒 Morelia amethystina
印度蟒 Python molurus
泰坦蟒 Titanoboacerrejonesis
红尾蚺 Boa constrictor ssp
黄水蚺 Eunectes notaeus
地毯蟒 Morelia spilota
血蟒 Python curtus
球蟒 Pythonregius
黄金蟒 Patteraless
10药用价值编辑
蟒蛇胆
蛇胆是中国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名贵中药材,蟒蛇胆入药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名医别录》 ,在《本草纲目》中也被收载于蛇胆项下。其中记载“蚺蛇胆,味甘、苦、寒,有小毒。主心匿痛,下腹匿疮,目肿痛 。”[9]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蛇胆汁中的牛磺胆酸(taurocholicacid,TCA)及牛磺去氧胆酸(taurodeoxycholic acid,TDCA)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蟒蛇胆中除含有TCA及TDCA外,还含有蟒蛇科类动物特有成分蟒胆酸(pythochol—icacid,PCA)和牛磺蟒胆酸(tauropythocholate,TPCA)。杨健等通过药理研究发现 ,牛磺蟒胆酸类物质也具有一定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9]
蟒蛇油
蟒蛇油又名蟒蛇脂、蟒蛇膏,取蟒蛇的脂肪加工而成。《名医别录》谓 :“蟒蛇油,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 痛余疾”。《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蟒蛇脂功效描述为“蛇脂绵裹塞耳聋,亦傅肿痛,摩着物,皆透也”。[9]
蛇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对皮肤黏膜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渗透性,易被皮肤吸收。蟒蛇油中除了含量高的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外,还含有14种氨基酸和非皂化部分鲨烯。[9]
蟒蛇肉
蟒蛇肉在《名医别录》就有记载,其味甘,性温,有小毒。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具祛风活络,杀虫止痒功效,用于风痹,瘫痪,疠风,疥廨,恶疮。[9]
蟒蛇血
研究证明,蛇血不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促进人体细胞的活化及养颜美容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9]
蟒蛇皮
蟒蛇皮有独特的构造特点及质量特性,用于制作二胡、手鼓等民族乐器,音质出色,性能稳定。是一种珍贵、稀有的乐器制作原料。仅用于二胡、手鼓等乐器的制作原料,蟒蛇皮的开发就有极为可观的经济利润,这也是带动蟒蛇人工养殖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动力。[9]
蟒蛇蜕
蛇蜕,又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等。指蛇蜕下的皮膜。蛇蜕具有祛风湿,定惊,消肿,杀虫,明 目的功效。王彩芳用蛇蜕治疗小儿风痫惊热,咽喉肿痛,疥癣,疔疮,目翳等症,有一定疗效。郑艳青等认为蛇蜕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麦粒肿、中耳炎、乳腺增生、湿疹、脑囊虫病、皮肤感染性炎症、淋巴结核、腰腿痛等病症 。[9]
㈩ 缅甸眼镜蛇的基本资料
眼镜蛇属(学名:Naja)为眼镜蛇科一属,其成员大多被统称为眼镜蛇。虽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类的名字包含“眼镜蛇”(Cobra)一称(如眼镜王蛇、水眼镜蛇、唾蛇),但它们因演化亲缘性不足而并不归为此属。眼镜蛇属目前约有20多个已确认物种,但分类学上经常就物种的独立性问题而存有争论,因此某些资料也可能有所出入。 此属的成员主要分布于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度尼西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