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红宝石gr含量多少
⑴ 缅甸红宝石的特点是什么,缅甸红宝石的特点是什么价格
缅甸红宝石因含有丰富的
Cr2O3,而具有鲜艳的玫瑰红色一红色。其颜色最高品质者被誉为“鸽血红色。缅甸产地的大部分红宝石荧光效应特别好,而缅甸红宝石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常呈浓淡不一的絮状、团块状,在整体范围内表现出一种具流动特点的漩涡状,也称“糖蜜状“构造。高档缅甸红宝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颜色的明度高并具有纯
正的红色荧光;二是内部因含有大量丝状金红石包体,使入射光线可以散射到宝石表面,赋予宝石更加柔和的颜色,这是其他产地红宝石所罕见的。
⑵ 红宝石重量表示方法
一般用克拉,简写ct,1ct=200毫克=0.2克,旧制1ct约为205.3毫克,因为计算不便,现在已经基本不采用。
除了克拉以外,较小的宝石还用“分”来表示,1ct=100分。50分就是0.5ct。
贵重宝石的计重方法都是这样的。
⑶ 最简单的方法去区分红宝石的真假
红宝石的真假判断标准:切工、重量、净度。
1、切工
红宝石在光源的照射下红宝石正面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叫出火,像一串串跳动的小火苗,是对红宝石品质的一种综合体现。对于红宝石来说,切割层级越多,火彩越好。火彩是决定红宝石品质的重要因素,一枚高品质的红宝石火彩要占整个冠部的55%以上。
2、净度
对红宝石净度描述最多的是名词是“十红九裂”,意思是十颗红宝石之中有九颗红宝石内部是有裂隙或者包裹体的,这也是红宝石净度的一个普遍写照,完全无瑕的红宝石十分罕见,价格也令人昨舌。彩色宝石,并不需要像钻石那样用十倍放大镜来苛刻要求裂缝和瑕疵,特别对红宝石。
3、重量
和所有的宝石一样,大小是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红宝石来说,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一克拉是入门级的选择,两到三克拉尚可,五克拉以上是相对比较不错的收藏选择。上到8克拉以上的优质大货,那是拍卖行级别的了。当然,拍卖行每年总有几件红宝石拍品,五克拉左右的高品质红宝价格也居高不下。
但重要的是,一切以品质为前提,考虑预算限制的话,要平衡好大小和品质的关系。毕竟对于所有珠宝来说,2克拉的价格不等于2个1克拉的价格简单相加,会有一个几何级的跨越,所以到底选择多大的宝石,要综合考量。
(3)缅甸红宝石gr含量多少扩展阅读:
特性——
红宝石是珠宝中珍贵的品种之一。红宝石颜色艳丽,在光源照耀下,能反射出美丽动人的六射星光,俗称六道线,这是红宝石的特殊晶体结构所致,是其特有的光学现象。红宝石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等状,颜色有水红、粉红、鸽血红、玫瑰红等色的深浅之别。
因为大颗宝石非常罕见,所以平常所见的颗粒较大的红宝石,一般是假的。假红宝石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低档的红颜色宝石冒充红宝石,而且,凡假红宝石均无红宝石特有的色形和光性。第二种是人造红宝石。
人造红宝石在比重、硬度、颜色等方面与天然红宝石极为相似。直观地判断,人造红宝石质地匀净,无天然杂质、色匀而正,常常颗粒较大,缺少自然感。
⑷ 红宝石的比重是多少
红宝石的比重一般为百分之四十左右,最高可能达百分之六十五;
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红色来自铬,主要为氧化铬,含量一般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最高者达百分之四。自然界中没有铬的宝石是蓝宝石。
⑸ 如何鉴定天然红宝石产地及其价格
你说的很不详细,我无法作出推断,不过你可以根据下面的资料作出推断了.
世界各地红宝石特征(ruby)
(1) 缅甸(Burma):典型的“糖浆状”包裹体“丝光”包裹体;
(2) 泰国(Thailand):颜色稍差,具有典型的“煎蛋形”包裹体,羽状包裹体。
(3) 斯里兰卡(Sri Lanka):颜色变化大,具有特征的粗金红石针,锆石晕,六边形色带。
(4) 坦桑尼亚:这一产地的红宝石常与铬黝帘石共生。
(5) 巴基斯坦(Pakistan)和阿富汗(Afghanistan),特征与缅甸相同。
红宝石是宝石中甚为稀少而又极珍贵的一种。人们可能发现一颗巨大的纯钻石,但从未听说有谁发现过巨大的纯红宝石。物以稀为贵,何况它本身又具有艳丽的色彩。早在 << 早约全书 >> 里它就受到这样的珍视:“只有智慧的价值才高于红宝石。”欧洲君主们争相以在王冠上镶嵌红宝石为光荣。对亚洲的君主们来说,红宝石有史以来就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红宝石属于刚玉,硬度为 8.8 到 9 。红宝石含有氧化铬,如含量在 1 %左右时,颜色是早为澄清最为漂亮的。大部分红宝石内含金红色,所以红宝石表面上呈指纹状花纹,显得更加艳丽。红宝石是属天然矿物质,有时多少带点瑕疵,色点或色泽不匀,但这并不影响红宝石美丽的外表,只要瑕疵不是非常明显的,就不会影响红宝石本身的价值。
红宝石常见的有粉红、玫瑰红、紫红、血红、暗红等。红宝石含铬量越高,色泽越深。最名贵的品种有两种:一种“鸽血红”红宝石,它艳红如鲜血,在白炽光下,光彩灿烂夺目,如晨曦,又似晚霞。大颗粒者是稀世珍品,甚至是无价之宝。通常,优质红宝石 1.2 克拉即为珍品,每克拉价值 3 万多美元,比普通钻石学要昂贵。据记载,世界上最大的鸽血红红宝石重仅 55 克拉。另一种珍品是“石榴籽”红宝石,它晶莹通透,而泛微红色,如同浅红色的石榴籽实,颗粒都不大。大红色的红宝石也是高质量的,但颜色深暗或太浅淡,则质量较差。红宝石如有星光,则身价更为增高。
红宝石是东方文明的珍宝,着名的产地在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它的梵文名是“宝石之冠”的意思。英国皇冠上重 167 克拉的红宝石,伊朗皇冠上 84 颗红宝石扣子,都是缅甸的产品,产在杰沙县抹谷矿区,资源日少。泰国的红宝石呈深红色,斯里兰卡的产品为淡粉红色,质量都不如缅甸产品。国际市场的红宝石大多靠这两国供应。
华盛顿史密斯学会保存着一颗星彩红宝石,重 138.7 克拉,弧面顶端有六道放射状星光。产生星彩的原因是晶体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状”气孔或针状矿物包裹体,对光集中反射造成的。
红宝石传统用来做戒指、项链等高级手饰镶嵌品。有些国家以浓红色的红宝石称为“男性红宝石”,淡红色的称为“女性红宝石”。戴红宝石戒指象征“火红的爱情”、“幸福的爱人”。
红宝石的鉴别
鉴定红宝石可分为二个步骤,第一步是先把红宝石与其它红色宝石区分开来;第二步是把红宝石的天然品与人造品鉴别开来。
与红宝石易混淆的代用品和仿制品不少,有红色尖晶、红色石榴石、红色电气石、红色锆石、玻璃及真真假假的二层石。
红宝石和其它红色宝石的区别,主要测试其折射率和便光性。硬度测试则是在未加工好的原石上应用。
方法之一是测其折射率,与红宝石折射率相似的只有石榴石类的镁铝榴,其折射率在 1.74 - 1.75 之间,比红宝各低;有时铁铝――镁铝榴石可能与泰国产红宝石相混,但色彩十分不同。
其二除人造红宝石及红色电气石外,其它红色品种均无二向色性。红色电气石的二向色性与红宝石相似,但在切尔西滤色片下,红色电气石不显示红色荧光(注意极个别红色电气石的红是因含铬元素所致,在滤色片下见荧光反应。但可从硬度加以区别)。
二层石只要仔细观察,也不难区别。即把饰物从托上取下,放入装满水的瓶中,从宝石腰部仔细观察,因为二层石是两种红色品种粘合而成,故色彩十分不同,在水中很容易看出。另外用 10 倍放大镜观察腰部,可见粘合线及粘合处内的气泡等。还有一个可靠方法就是测其上下两层的折射率,不同者为二层石。
把红宝石与其它红色宝石区别出来后,就可进行第二步鉴定工作,即把红宝石天然品人造品鉴别出来。
方法是首先用放大镜细心观察,发现疑点。进而用多种手段、多种设备仪器检查。然后实际上天然品与人造品凭第一眼看到时的感觉,从经验上就可以对天然品和人造品作出大致的判断。
如果人造品十分纯净,在透明度很好的情况下,出现一闪即逝的玫瑰红色调,这是天然品不易出现的情况。
另外红宝石原料或成品的表面或浅部,若见有个别独立的黑色炭质斑点、斑块则均为人造红宝石。
再者,有些天然红宝石内夹有白斑及色彩不均匀者都为真品。
最后,人造星光红宝古物 六条星线很显眼,而且星线延至宝石下部,况且表面可见自然的白雾。
但是,即使您已看出真与假,而要真正买下来以前,有条件的话还必须再用几种仪器认真检查。因为人的判断能力常常受很多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影响。
用食品鉴定红宝石的方法,国外着作均有报导,其方法也大同小异。对价值高的红宝石最她多做几种测定。但是最重要的是正确判断所观察到的现象,否则也会出差错。
天然红宝石为三方晶系,它的生长纹均为直线,且与晶面平行,交叉处以 120 度角的直线相交。而人造品则为倒梨形生长。故为密集之弯曲纹,很像唱片上的沟纹。
若用放大镜观察下不到生长纹时,可用纯二碘甲烷作浸入液(折射率与红宝石的折射率近似)。在装有二碘甲烷溶液的瓶底上放一张显影相纸,并把红宝石顶面朝下放在相纸上,用适当的照明。若显影正确,就连透明好的无色刚玉也会显示出来长纹来(应在暗室进行),这是十分可靠的鉴定方法之一。
红宝石少有完好无缺的,常含有其它矿物小晶体及细针状红色金红石反射出一束束丝状物。并可观察到一些含液体的小空隙及不规则碎片的细管。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凡能看到这几种包体者为真品。但注意不能与人造红宝石的呈灰暗色结晶杂质和人造品中常有的球形或细长的气泡特征相混。这种气泡很少,有时成群密集出现,若用照明观察,可见乳白色的反光,很是明亮。虽与天然品难以区别,但通过长期观察,经验多了自然就很好鉴别了。
天然红宝石常含有大量人工不可配制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抑制了短波紫外线对天然红宝石的穿透。而短波紫外线纯净的人造红宝石却很容易穿透。利用这一原理,可在平底水瓶中,放一显影相纸,把红宝石放在相纸之下,将短波紫外线灯置于所摄红宝石之上 20 公分处,在暗室曝光数秒,只要曝光准确,天然红宝石在显影相纸上为白色,表示紫外线不穿透。人造品则为暗色,仅边缘有一白色圆圈,表示紫外线能穿透。
在切磨天然红宝石时,为了获得最佳色彩效果,台面一定垂直于红宝石的光轴方向,所以,从红宝石的顶面观察为单折射,无二色性。
而人造品从顶面可以观察到很强的二向色性。但有些落后地区,为了保持红宝石的最大重量,在磨制时不考虑方向性。因此,不能单独用这种鉴定方法来区别真伪。
天然品中有成团的深色或有深浅相伴的色彩不均匀者,都可视为真品。但应注意真假红宝石原料的相互粘合品。
人造红宝石刻面的连接或附近,常见裂缝痕迹,称为烧灼痕迹,为抛光时局部过热所致。仔细观察发现比种裂缝痕迹时,一定要再用其它方法检查。
缅甸产天然红宝石在紫外灯或交叉滤色镜观察无磷光现象。人造品会有磷光残光若干时间(暗室进行)。
但是少数天然品也能展示很短暂的磷光,应十分注意区别。泰国产天然红宝石无荧光,要多种方法检验。
因为大多数红宝石有荧光反应,故在国外珠宝店内常安装紫外线装置,使红宝石发现如火一般美丽的光辉,让购买者受不释手。但拿出店外远没有店内光辉灿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购买红宝石时,一定要拿到店外阳光下观察后再购买。
缅甸是红宝石最大产地,下面是一些缅甸红宝石的特征,
颜色、净度、重量、切工决定红宝石的档次,其中颜色很关键。一般来说,偏深的红色最好,颜色太深价格反而低。红宝石一般有裂纹,没有裂纹的极少见。缅甸红宝石含有丰富的金红石包体,颜色分布不均,常呈浓淡不一的絮状、团块状,表现出流动特点的旋涡状,也称“糖蜜状”构造,这也是缅甸红宝石的特点之一。
缅甸红宝石的极品是抹谷地区出产的一种叫“鸽血红”的宝石,品质丰润,色烈如火,像当地一种鸽鸟的鲜血,因而得名。
⑹ 红宝石的定义是什么
红宝石是世界五大名贵宝石之一,拥有美丽热烈的红色,象征着热情、勇气和坚贞不移的爱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宝石学上红宝石是刚玉族的矿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因为宝石内部含有微量的铬呈现红色,硬度为9,仅次于钻石。
天然红宝石品质非常上乘者可以说是非常稀有,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就出现了优化处理,红宝石最常见的优化处理方式就是“烧”。只经过单纯的物理加热的红宝石属于优化,是被行业和消费者认可的,作为日常佩戴是可以购买的,且性价比高。如果在加热过程中添加了其它物质,且加热后有残留,那就是处理,这样的红宝石是不建议购买的。红宝石的投资收藏非常注重红宝石的稀有性,因此,作为投资收藏之用最好选择稀有性很高的天然高品质红宝石。
⑺ 怎么鉴赏红宝石
红宝石的英文名称Ruby,来源于拉丁语,是红色的意思。传说戴红宝石的人会健康长寿、聪明智慧、爱情美满,而且,左手戴上红宝石戒指或者左侧戴一枚红宝石胸饰,就会有一种逢凶化吉、变敌为友的魔力。
如今,人们把红宝石看作宝石中的珍品,把它当作七月生辰石,骄阳似火的七月,灿烂的阳光与红宝石夺目的红色光芒相互辉映,令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所以人们又把红宝石比作热烈的爱情,将其作为结婚40周年的纪念石。所以,红宝石象征着勇敢、热情、恒久不变的爱。
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宝石,与微量致色离子Cr3+有关,颜色可以是红色、橙色、橙红色、紫红色、褐红色。密度3.99-4.00,折射率1.762-1.770,抛光面显示亮玻璃光泽或亚金刚光泽。摩氏硬度9,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所发现的、硬度仅次于钻石的高硬度物质。
一、产 地
1.缅甸
缅甸红宝石因含有较高的Cr2O3,而具有鲜艳的玫瑰红色—红色,其中以“鸽血红”最为珍贵,它是一种颜色饱和度较高的纯正的红色。
高档缅甸红宝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颜色的明度高并具有纯真的红色荧光,二是由内部因含有大量丝状金红石包体,使入射光线可以散射到宝石表面,赋予宝石更加柔和的颜色。
产地特征:
1)“糖蜜状”构造,缅甸红宝石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常呈浓淡不一的絮状、团块状,在整体范围内表现为一种流动特征的漩涡状;
2)缅甸红宝石中的液状包体较少,以互为60º夹角的定向排列金红石最为典型。
缅甸红宝石中的漩涡状颜色分布 缅甸红宝石中三向排列的金红石包体
2.孟素
孟素是在缅甸发现的一个较新的矿区,产出的红宝石以具有蓝色—黑色的核心为特征。经热处理后样品整体呈红至暗红色。孟素红宝石的颜色往往不均匀,表现为垂直Z轴方向的颜色分带,色带颜色由中心向外逐渐变浅。
产地特征:具有蓝色—黑色的核心。
具暗色核心的孟素红宝石
3.泰国
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红宝石的产出国。由于Fe元素含量较高,泰国红宝石的颜色往往较深、透明度较低,多呈棕红色至暗红色。颜色较均匀,色带不发育。
产地特征:
1) 几乎不含金红石包体,但富含水铝矿包体;
2) 具有“煎蛋”状图案的包体。
泰国红宝石中的“煎蛋”状流体包体
4.斯里兰卡
以透明度高、颜色柔和而闻名于世。而且颗粒较大,其颜色多彩多姿,几乎包括从浅红—大红各种过渡色。
斯里兰卡红宝石含有丰富的固态包体,主要为金红石和锆石包体。
二、人工合成红宝石
目前用于人工合成红宝石的方法包括焰熔法、助溶剂法和水热法。
鉴定特征:
1)气泡;
2)弧形、树枝状生长纹;
3)助熔剂包裹体、彗星状包体,糖浆状纹理;
4)铂金属片、无色透明的纱网状包体或钉状包体。
弧形生长纹 波状生长纹 气泡
助熔剂残余 铂金属片 金属包体
三、人工处理红宝石
红宝石仅经过简单的热处理,不改变原本的晶体结构,仍可认为是天然红宝石。热处理属于人工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历史悠久,结果稳定、持久而被广泛接受。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红宝石是经过简单热处理的。
红宝石的人工处理方法包括染色处理、充填处理和扩散处理。
1. 染色处理
方法与目的:将劣质的红宝石,即颜色浅、裂隙发育的红宝石放进有机染料浓液或有色油中浸泡、加温,使之染上颜色。
鉴定:
1)可见颜色集中于裂隙中;
2)表面光泽弱,局部油脂光泽;
3)紫外光下可发橙黄—橙红色荧光;
4)红外光谱显示染料的吸收峰;
5)紫外—可见光光谱中除了存在Cr3+谱外,还存在与染料有关的吸收带。
2.充填处理
方法与目的:通过真空条件下的加热处理或溶胶—凝胶的工艺,将充填材料注入或充填到红宝石的裂隙、孔洞和空隙中,以掩盖其裂纹缺陷、减少内反射,进而提高红宝石的颜色、通透性和纯净度。
鉴定:
1)裂隙较发育的红宝石中,放大检查可见裂隙或表面孔洞中的充填物,可能是铅玻璃、有机质等;
2)裂隙中含有残留气泡;
3)光泽较弱,部分样品呈现油脂光子;
4)经XRF、EPMA、LA-ICP-AES等定量分析,富含充填物质,且主要沿裂隙分布。
EPMA显示铅玻璃充填红宝石的Pb分布
3.扩散处理
方法与目的:利用高温使外来的Cr3+进入浅红色刚玉样品的表面晶格,形成一薄的红色扩散层,温度在1600~1800 ℃,在加热过程中添加Cr2O3、Al2O3等助剂。
鉴定:
1)放大检查,可见处理前的缺陷如裂隙或凹坑等的边缘或内部有颜色集中,有时也可见刻面棱线处颜色集中;
2)折射率值较高,有时高达1.788~1.790,甚至超过折射仪极限;
3)表面扩散处理的红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可有斑块状白色磷光。
四、质量评价
红宝石的质量评价也主要是从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重量(Carat)四个方面考虑的,也可称为4C分级。
1.颜色
颜色是评价彩色宝石最重要的指标。在红宝石的质量评价体系中,颜色的影响占50 %以上。红宝石的颜色分级是非常困难的,通常以颜色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来描述。
1)色相,是颜色的主要标志量,是各颜色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参数(见色相环图)。红宝石的红色调与Cr3+有关,当富含Cr3+而不含其它色素离子时,将呈现为鲜艳的红色;当含有杂质离子或有色包体时,红宝石将带有黄色、蓝色等杂色调,从而呈现为橙红色、紫红色。
从左至右,红宝石的紫色调愈加明显
2)明度,是人眼对宝石表面的明暗程度,即颜色的亮度。
从左至右,颜色明度依次提高
3)饱和度,也称彩度,是指彩色的浓度或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深浅和鲜艳程度。
从左至右,颜色鲜艳度依次提高
对于高品质的红宝石,要求颜色鲜艳、纯正、均匀。其中以鸽血红或纯红色为最佳,其次为红色、粉红色、紫红色。
2. 净度
在红宝石的质量评价体系中,净度是仅次于颜色的第二重要因素。红宝石中存在内含物,会影响其透明度和颜色,所以内含物越小、越少、颜色与主体反差越小、所在位置越不明显越好。红宝石内含物极为丰富,裂隙也较发育,所以有“十红九裂”之说。
根据瑕疵的大小、数量、位置、颜色等,可以将红宝石的净度从高到低依次分为VVS、VS、SI1、SI2、I1、I2和I3。
VVS,指10倍放大镜下可见细微内含物,肉眼不可见,且不影响红宝石的美观;
VS,指10倍放大镜下容易可见内含物,有时肉眼可见,几乎不影响红宝石的明亮度;
SI1,指10倍放大镜下可见大的或数量多的内含物,且肉眼可见,轻微影响红宝石的美观,而几乎不影响其明亮度;
SI2,指10倍放大镜下可见明显内含物,且肉眼可见,轻微影响红宝石的美观和亮度;
I1,指肉眼可见明显内含物,对红宝石的美观、亮度和透明度有显着影响;
I2,指肉眼可见显着内含物,对红宝石的美观、亮度和透明度有显着影响;
I3,指肉眼可见大量显着的内含物,极大影响红宝石的美观、亮度和透明度;
3.切工
红宝石的质量评价体系中,切工是第三重要因素,价值影响通常在10~20 %。切工质量评价需考虑琢型、各参数比例、对称性、修饰度等几个方面,依次分完美(Excellent)、很好(Very Good)、好(Good)、一般(Fair)和差(Poor)。
红宝石最常见的琢型是椭圆型、短矩型,其次为圆多面型、祖母绿型。
1)参数比例:主要包括琢型的长宽比和全深比,可接受的全深比在60~80 %;
2)对称性:是指外形轮廓是否对称、底尖是否偏心,台面是否倾斜等对称要素;
3)修饰度:是指刻面排列是否整齐,是否有额外刻面,对琢型总体比列影响不大的偏差及抛光质量等。
4.克拉重量
在颜色、净度和切工相同的红宝石,克拉重量越大,价值越高。优质的天然红宝石非常稀少,且裂隙往往较发育,晶体颗粒较小。所以,3 ct以上的优质红宝石是极为稀少的,它的价格可能还高于同质量的钻石。
⑻ 红宝石的介绍
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红色来自铬(Cr),主要为Cr2O3,含量一般0.1~3%,最高者达4%。自然没有铬的宝石是蓝宝石。天然红宝石大多来自亚洲(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中国新疆、中国云南等),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以及美洲(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南卡罗莱那州)。天然红宝石非常稀少,因此很珍贵,但是合成红宝石并非太难,所以工业用红宝石都是合成的,1999年,中国山东省昌乐县发现一颗红、蓝宝石连生体,重量67.5克拉,被称为“鸳鸯宝石”,称得上是世界罕见的奇迹。2012年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卡拉喀什河河床中发现数枚红宝石矿最大的有32.7克拉。
⑼ 刚玉(红宝石、蓝宝石))Corunm
红宝石、蓝宝石与钻石、祖母绿、金绿宝石一样,是最名贵的宝石品种之一。红、蓝宝石是宝石级的刚玉。刚玉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是具有三方对称的矿物晶体。
刚玉的英文为corunm,源自印度语kurand或kuruvinda,是矿物名称,当年指颜色不纯的刚玉;也有人认为来自泰米尔语kurunm和梵文kuruvinda,意为红宝石。
红宝石的英文ruby,源自拉丁语ruber,意为“红色”,我国古代曾译为“剌子”等。在梵语中,红宝石还有许多溢美的名字,如ratnaraj(宝石之王)、ratnanayaka(宝石之冠)等,说明当时印度民族对它十分珍爱。蓝宝石的英文为sapphire,来自拉丁化的希腊词sapphires,是蓝色的意思。中国古代也称蓝宝石为“瑟瑟”或“萨弗耶”,后者是英文的音译。
中文的红、蓝宝石名称是根据其颜色得来的。我国元代陶宗仪着的《辍耕录》中有红雅姑、青雅姑、黄雅姑、白雅姑之说,有人认为可能是指红、蓝、黄、白色刚玉宝石。雅姑是阿拉伯语宝石的音译。此外,我国古代文献中,还有“光珠”、“映红”、“映青”等词,指红色或蓝色的宝石,其中就包含刚玉质的红、蓝宝石。
红、蓝宝石质地坚硬,其硬度仅次于钻石。红宝石颜色鲜红、美艳,为红色宝石之冠,亦为有色宝石之首。蓝宝石颜色湛蓝,或如雨后天空一样清新辽阔,或像大海一样宽广深邃,也堪称蓝色宝石之王。因此红、蓝宝石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饰品的历史很悠久。我国清朝官员的“顶戴”中,亲王至一品官用红宝石,而三品官用蓝宝石,客观地反映出它作为权贵、富有的象征以及人们对它的青睐。现今,世界各地都把红宝石作为7月生辰石和结婚40周年(红宝石婚)的纪念石,象征爱情、热情和品德高尚,人们又称其为“爱情之石”;蓝宝石为9月生辰石及结婚45周年(蓝宝石婚)的纪念石,象征忠诚和坚贞。
一、刚玉宝石的基本特征
矿物名称:刚玉
化学成分:理论化学式Al2O3,可含多种类质同象杂质或机械混入物。类质同象成分,尤其是替代Al的铁族元素,如Cr、Fe、Ti、V、Co等对宝石的颜色有重要影响,而类质同象分解出溶物——丝状体以及指纹状、羽状等气、液包裹体对刚玉宝石的净度、透明度影响较大。
晶系及结晶习性:刚玉属三方晶系,常呈柱状、桶状、腰鼓状、双锥状、板状晶形(图16-1-1),并可见聚片双晶。
光学性质:刚玉可呈现多种颜色,除红、蓝色外,还有黄、紫、橙、绿、褐、灰及黑、无色者。刚玉呈现彩色主要是由于Cr、Fe、Ti、V、Co、Ni等铁族色素离子取代Al所致。表16-1-1列出了部分彩色刚玉的着色离子及含量。某些蓝宝石还有变色效应,如泰国、缅甸和斯里兰卡的变色蓝宝石,日光下呈带灰色调的蓝-绿色或蓝紫色,白炽灯下为紫红或紫色,变色是由于含微量的Cr、Fe和Ti所致;而坦桑尼亚Umba河谷的变色蓝宝石(及维尔纳叶法合成的变色蓝宝石)则是含V导致变色效应的。
表16-1-2 天然刚玉宝石和主要合成品的区别特征
3.天然刚玉质宝石与处理品的区别
用于红、蓝宝石改善的方法主要是热处理、扩散处理和染色。单纯热处理过的宝石可以作为天然品出售而不必特殊说明,借包裹体的变化可以判别热处理迹象,并在净度评价时参考。扩散处理者应在出售时声明。鉴别扩散处理品主要利用浸没法,即将待鉴定宝石浸没水(或其他液体)中,观察棱和刻面上的颜色差异。若棱比刻面的颜色深,则说明其极可能是扩散处理的。这种浸没法也用于区别天然石和合成品的生长层纹特征。染色处理的比较好鉴定,可以利用放大观察颜色是否主要沿裂隙分布。
六、刚玉宝石矿床类型、产状、产地简介
红、蓝宝石矿床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变质型和砂矿几种类型。
1.岩浆型
主要是产于碱性玄武岩等基性火山岩中的红、蓝宝石。刚玉在地壳深部结晶,然后被玄武岩浆喷发带到地表。世界各地蓝宝石大多是这种成因,如我国产的蓝宝石(包括山东、海南、福建等地的矿床或矿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蓝宝石(其产量占世界蓝宝石产量的50%以上);有些产地还兼产红宝石,如我国海南、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
美国蒙大拿州约戈谷蓝宝石矿床是惟一的碱性-基性煌斑岩型矿床。蓝宝石晶体表面往往有一层细粒镁铁尖晶石,表明刚玉是在岩浆结晶早期从岩浆中晶出,随岩浆迅速上涌,Al2O3与镁、铁质一起形成尖晶石浮生于刚玉上。
澳大利亚哈茨山红宝石矿床是惟一的斜长杂岩体中的岩浆-变质过渡型矿床。在地壳深部形成的红宝石被斜长岩带到浅部呈斑晶或巨晶分散于岩体中;岩体侵入就位后受褶皱、变形,矿物再结晶时,红宝石也再结晶、长大,从而形成所见的颜色极好的板状晶体。
2.伟晶岩型
坦桑尼亚翁巴塔尔红、蓝宝石矿床是典型的伟晶岩型矿床。刚玉产在奥长伟晶岩中,以橙红色的着名,还有天蓝—绿、天蓝—灰、褐黄、褐色者。
3.变质岩型
又可以分为区域变质型、接触交代型和热液蚀变型。这种成因类型在刚玉宝石矿床中曾是最重要的,产量最大,现在产量已退居岩浆型之后。
(1)区域变质型:最着名的缅甸抹谷红(蓝)宝石矿床即属这种成因类型。它产于邻近花岗岩的大理岩中。过去曾被认为是矽卡岩型矿床,后来研究表明,红、蓝宝石是随着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时,由石灰岩中的Al2O3富集结晶而成,与后来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无成因联系。抹谷红宝石自古以鸽血红品种着称,20世纪30年代又以星光蓝、红宝石闻名,一般是1~10mm的短柱,有时可达5cm。同此类型的还有阿富汗哲格达列克红宝石矿床;类似此类型的有俄罗斯帕米尔地区及巴基斯坦罕萨红宝石矿床。
斯里兰卡、美国及我国新疆还有产于片麻岩、片岩中的区域变质型红、蓝宝石矿床。我国新疆阿克陶县的红、蓝宝石分布在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或变粒岩中,刚玉被包裹于矽线石等富铝贫硅矿物中,颜色以紫蓝色、灰色为主,少数呈淡紫、紫红等色。
(2)接触交代型:斯里兰卡康迪山等蓝宝石矿床属此类型。矿体位于正长岩与大理岩的内接触带,即正长岩体中。晶体为双锥、桶、柱状,蓝色、天蓝绿色等(无黑色、褐色者),是世界上优质蓝宝石及彩色蓝宝石(帕德马刚玉)的主要产区。
着名的克什米尔蓝宝石矿也属此类型。矿床产于花岗伟晶岩与白云岩化灰岩的内接触带(蓝宝石产于伟晶岩的长石中)或双交代的阳起石-透闪石带或伟晶岩与云母片麻岩接触带,刚玉被被认为是气成热液与伟晶岩等反应时,交代长石而形成。晶体长达几厘米,产天蓝、蓝、紫、绿、橙、黄等色蓝宝石。其中蓝中略带紫的“矢车菊”蓝宝石最负盛名,是克什米尔蓝宝石的代表。某些晶体核部无色,仅在靠近晶体表面才呈蓝色。
(3)热液蚀变型:坦桑尼亚坦噶城和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红、蓝宝石矿床属此类型。矿床产于蚀变超基性岩体内。刚玉形成在云母和斜长石组成的岩脉中,为热液蚀变产物。类似的还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刚玉山”等刚玉岩脉和非洲南非等国以及印度和我国青海、安徽的红、蓝宝石矿床,刚玉产于蚀变超基性岩体或其边缘接触带上。我国青海的是在刚玉云母斜长岩扁豆体中,刚玉多为深玫瑰红色,有时呈蓝色,或晶体内部为蓝宝石,外部为红宝石,半透明;安徽的则产于刚玉黑云斜长岩脉或扁豆体中,晶体为浅紫—玫瑰红色。
4.砂矿
由于刚玉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因而常常富集于砂矿中。砂矿是优质红、蓝宝石的主要来源,经济价值比原生矿重要得多。上述各种成因类型原生矿都有相应的次生砂矿。砂矿有残积、坡积和冲积等类型。
迄今,进入国际市场的红、蓝宝石来自以下国家:缅甸、泰国、柬埔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美国、纳米比亚(不透明的红宝石)、哥伦比亚(蓝宝石和紫罗兰色蓝宝石)、日本(透明晶体)、苏格兰(蓝宝石)、坦桑尼亚(红宝石和装饰石)、津巴布韦(各色蓝宝石和黑色星光蓝宝石)、马拉维(蓝宝石)、肯尼亚(带粉色红宝石)、阿富汗、印度(红宝石、星光红宝石)、巴西(蓝宝石)、越南和中国山东(蓝宝石)。
⑽ 红宝石的基础知识
宝玉石中心学院:红宝石基础知识
2015-07-05 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
动图
象征着热情与爱情的红宝石,被人们视为“爱情之石”和七月生辰石,位列世界四大宝石之一,在宝石世界里拥有无比珍贵的地位。也是宝玉石中心的会员朋友们非常钟爱的品种之一。不过红宝石产地众多,品种各异,颜色也深浅不一,怎么去区分呢?宝玉石中心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红宝石的一些基本概念。
在宝石学上,红宝石与蓝宝石同属于刚玉一族,其主要化学成分都是含铝的氧化物(Al2O3)。在传统的宝石学分类中,颜色中等到深红色的刚玉宝石被统称为“红宝石”,除去红宝石之外的其他所有颜色的刚玉宝石则被统称为“蓝宝石”。这是非常理想的划分方法,因为在实际中,人们很难将粉红色蓝宝石与浅色的红宝石真正划分开来。
目前,在我国已被推广的划分方法是基于“GB/T16553-2003《珠宝玉石鉴定》标准”制定的。在这种划分方法中,红宝石是指红色的刚玉宝石,囊括了红色、橙红色、紫红色、褐红色的刚玉宝石。在此之外的粉色、紫色刚玉宝石,则与蓝色、蓝绿色、黄色、橙色、灰色、黑色、无色等刚玉宝石一起被划入蓝宝石的范畴,可直接被定名为“蓝宝石”。
红宝石的主要产地
红宝石的产地非常丰富,截止目前,世界上现已发现400多个红宝石矿床。
缅甸是世界上最着名的红宝石产地,其中出产鸽血红宝石的抹谷矿区最负盛名。同在亚洲的斯里兰卡、泰国、越南也能产出较为优质的红宝石:斯里兰卡产出的浅红色红宝石和泰国产出的红宝石,颜色均匀、透明度高、净度高,颇受市场欢迎;距离泰国曼谷东南部约250公里处的尖竹汶(Chanthaturi)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红宝石交易中心之一;越南陆安矿区产出的顶级红宝石也很珍贵。
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红宝石产地,其中尤以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最为着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珍贵星光红宝石和重量超过3克拉的颜色纯正的纯净红宝石,具有稳定的市场;莫桑比克则像是红宝石世界里的一匹黑马,虽然开发年限不长,如今却以其中少数顶级红宝石的品质堪比缅甸鸽血红宝石闻名天下。
除此之外,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柬埔寨、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澳大利亚,北美的美国、格陵兰,欧洲的法国,同样也有红宝石产出。
红宝石的主要产地鉴定
缅甸红宝石
1
蜜糖状”构造:产自缅甸抹谷的红宝石中,通常能发现颜色分布不均匀,呈浓淡不一的絮状、团块状的包裹体。它们在整体范围内,能表现出一种具有流动特点的旋涡状构造,类似“蜜糖”。“蜜糖状”构造曾经被当做抹谷红宝石的产地鉴别依据。但是,人们后来又陆续发现越南等地产出的红宝石中也具有类似构造。所以,这个特征只能被视作产地鉴定的辅助手段。
2
“丝绢”光泽:抹谷红宝石的表面常呈现一种类似丝绢的五颜六色的光彩。
3
“补丁状”金红石:在显微镜下放大观察,可在抹谷红宝石中发现呈定向排列、分布不均匀、多呈团块状聚集的金红石包裹体,它们聚集在一起,就像是一块块的“补丁”;
4
“百叶窗”式聚片双晶。
斯里兰卡红宝石
1
“樱桃”色:斯里兰卡红宝石颜色的深浅度非常丰富。其中的低档品多为粉红色、浅棕红色;高档品多为樱桃色、水红色,略带一点粉、黄色调,透明度较高。
2
特色包裹体:斯里兰卡红宝石中常见细长、丝状、相对稀疏、分布均匀的金红石包体;细小的随形锆石包体;常与金红石伴生的指纹状、梳状的定向流体包裹体。
泰国红宝石
1
颜色较暗:泰国红宝石的颜色大多发暗、有棕色调,透明度较低。
2
常见包体:泰国红宝石中常见“建筑鹰架状”的水铝矿包体、棕色浑圆不透明的铁铝榴石包体、黄色的六边形磷灰石包体、伴有金属光泽的黑色磁黄铁矿包体、无色透明的粒状斜长石包体;“土星状”、“煎蛋状”的流体包体。
莫桑比克红宝石
常见包体:“线”状金红石包体,轮廓鲜明的柱状磷灰石包体,无色透明的角闪石、钙镁辉石、蓝晶石包体,混圆形的锆石包体。
红宝石是人们最早发现和使用的名贵宝石之一。正因为人类了解的时间长,红宝石的仿制、处理技术也非常成熟,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加以区分。所以,建议普通消费者购买红宝石时,最好选择配有由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珠宝鉴定证书的红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