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蚊子是什么病
⑴ 在缅甸曼德勒工作,蚊子咬的厉害会不会的传
缅甸有一种传染性登革热,就是通过蚊子传染的,但前提是蚊子叮咬过有登革热病的人再叮咬你才会传染,而不是所有蚊子都有,但这种病也很好治疗,症状主要是高烧全身无力,最要是不能拖,时间拖到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有生命危险
⑵ 近日缅甸是否发生流行瘟疫
我住缅甸˙没听过最近有瘟疫
⑶ 关于缅甸
缅甸:缅甸联邦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佛教国.面积676581平方千米.全国分为7个省和7个邦.人口4557万,缅族约占65%,其余有克伦,掸,克钦,克耶族等135个民族.缅甸语为国语.首都:仰光.
地势北高南底,高山,高原,丘陵兼有,河流的中下游谷地和三角洲是平原地区.北端的开卡博峰5881米为最高峰,伊洛瓦底江全长2150千米,是南北交通大动脉,流域面积占国土60%以上,富灌溉之力.东部的萨尔温江则是一条典型的山地河流,流急不利航行.沿海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矿产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藏量较大."缅甸玉"及负盛名.森林覆盖率约51%,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缓慢.
经济不发达,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63%,主要生产大米,有"大米之国"称誉,工业有小型机械,防止,印染,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货币名称:缅元.
交通运输设施陈旧落后,铁路多为窄轨,水运和空运较为重要,仰光为最大港口.
⑷ 关于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以浑身骨及关节剧烈疼痛、高热不退为特征,也被称为“碎骨热”,死亡率低。 什么原因引起登革热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二)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这种疾病最初发生在热带地区,通常大多是发生在这些地区的雨季,这种环境下极易滋生大量携带病毒的蚊子。传染病的爆发规模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登革热出血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收到大约500 000份登革热病例的报告,全球每年发生5,000万到1亿例登革热,更有24.5亿人受到感染的威胁。感染登革热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数国家登革热的死亡率大约为5%,大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中。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登革热属于黄热病毒属,自然就姓黄了。登革(Dengue)意思是得了这种病的人,由于肌肉关节疼痛,走起路来就像穿夹脚高跟鞋的女人。登革热病毒由兄弟四人分化成四大家族,被病毒学家称为DF-1、DF-2、DF-3、DF-4病毒型。因为四个家族成员都可能发生基因变异,所以引发的病也就不只是刻板的一种临床类型,除典型登革热外,还有更厉害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现在,这种疾病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在发达国家难觅踪影,也难以研究,很少有人注意到登革热。仅有的少数研究也要借用于人们熟悉的热带病的研究经费
⑸ 缅甸被蚊子怎么治法
~~~~~~~~~~~~~~~~~~~~~~~~~~~~~~~~~~~~~~~~~~~~~~~~~~~~~~~~~~
1、吃大蒜可有效驱蚊,因为蚊子不喜欢人体分泌出来的大蒜味,或在室内放几个大蒜头,也可驱赶蚊虫。缺点是味道难闻,估计没几个MM会喜欢的。2、口服维生素B、通过人体生理代谢后从汗液排出体外,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服法为睡前一小时口服维生素B1~2片,但不要长期大量服用。3、有些人经常挨蚊子咬,而身边的人却毫无感觉的现象。原来蚊子咬人与人们所穿的衣服颜色大有关系。如果穿深蓝色或褐色的衣服,被蚊子叮咬的机率会大些。所以在夏天应穿浅色衣服。4、在身边附近,放两三瓶揭开的清凉油、风油精等,蚊子会闻而生畏,不敢前来“侵扰”。但是效果稍差,而且清凉油、风油精挥发的很快。5、使用茉莉花、米兰或玫瑰,最好是夜来香等味道的香水。因蚊子不能忍受这些花的香气而逃避。6、取广口瓶数只,内装少许浓糖或啤酒,轻轻摇晃,使瓶内壁上沾上糖液或酒液,放在室内蚊子较多的地方,蚊子闻到糖味,就会往瓶内飞钻,而被粘住或淹死。7、使用驱蚊露,驱蚊霜等涂抹或喷洒驱避剂,有些有效保护时间甚至可以达到8小时的驱虫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与防晒类产品同时使用时,会对防晒效果产生较小程度的抵消,故使用者应适当增加涂抹防晒霜的频率,8、使用电子驱蚊手表:蜻蜓为捕食蚊子大王,蚊子闻其声而逃。电子驱蚊手表利用模仿蜻蜓振翅的声音有效地达到驱蚊效果, 同时也能模仿雄蚊振翅的声音来驱赶雌性蚊子(吸血蚊子)。有效范围1平方米。9、源天户外用品有推出驱蚊照明蜡烛或装蜡驱蚊火把,蜡烛燃烧时容器会变热,不要触摸,以防烫伤,同时不要在易燃物品近旁使用。蜡烛燃烧时,不要远离蜡烛。10、5月份探险杂志上看到欧都纳有推出具有防蚊驱虫效果的快干衣,兼具抗UV处理,比较方便,出去的时候不用多携带任何物品,但缺点是水洗次数过多,驱虫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
⑹ 蚊子会传播什么疾病
蚊子是一类十分有害的吸血昆虫。它的刺叮吸血固然会引起严重的骚扰,然而更为严重的是它能传播多种疾病。人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的疾病有疟疾、淋巴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统称为蚊媒病。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人体引起的疾病,蚊子的刺叮吸血将病人血中的疟原虫传播给健康人使健康人染上疟疾。疟疾流行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最广。全世界受疟疾威胁的人口高达16亿以上,而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超过100万。所以,蚊子传播的疟疾已成为世界公害。
蚊子还能传播斑氏虫疾、马来丝虫病和帝汶丝虫病。蚊子叮咬丝虫病人时,血液中的幼虫进入蚊体并发育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幼虫,再叮咬人时,幼虫侵入人体并在淋巴管和淋巴结处发育为成虫。蚊子传播的淋巴丝虫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世界约有9千万人感染淋甲,处由病-
目前已知蚊子传播的虫媒病毒病有60余种,他们都是通过蚊子的刺叮吸血而传播,因此,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蚊子。
⑺ 缅甸的蚊子很厉害吗
是的,你想去旅游?蚊子厉害的原因是那里太多积水地方,森林也多
⑻ 蚊子的种类和传播的疾病有哪些
蚊子是夏秋季节非常多见的一种有害昆虫。它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其叮咬有病的动物或人体后,会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人。不同种类的蚊子可传播不同的疾病。
传染性乙型脑炎:由病毒引起,主要由库蚊传播,传染源是农村的各种牲畜特别是幼猪。临床上发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遗症。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热是经伊蚊传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牙龈、鼻腔或消化道出血,并有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 更为凶险的类型,称为登革出血热,死亡率高达5%~10%。患者还会出现休克,伴胃肠大出血,可于4~6小时内死亡。尽管一般登革热整个病程大致一个星期,但病后患者一般都会感到虚弱、乏力和抑郁,要恢复到正常状态常常需要几周乃至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以长江以南为多。
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传染源主要是疟疾患者。夏季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国内多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遍布全国,北方地区发病较少。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临床可分间日疟疾、三日疟疾、恶性疟疾三型。其中恶性疟疾可侵犯内脏,预后不良。
丝虫病:由库蚊传播,在我国仅有斑氏及巴来丝虫病流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引起淋巴管炎症及阻塞,早期表现为发热、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等,后期表现为象皮肿和淋巴水肿等。临床还有丝虫热、肺部嗜酸粒细胞侵润综合征等。
黄热病:是黄热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蛋白尿。我国尚未发现本病。
⑼ 蚊子都有什么病毒
蚊子有很强的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的能力,经蚊子传播的疾病多达80余种。其中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乙型脑炎、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裂谷热、黄热病、西尼罗热、辛德毕斯病毒病、委内瑞拉马脑炎、圣路易脑炎等。除了传播病毒以外,蚊子还能传播寄生虫病,如:疟疾和丝虫病。
⑽ 家里发现很小的飞虫,小到快看不见,感觉像有蚊子在围绕,还咬人,很痒,请问是什么虫啊太可怕了!
是隐翅虫,去年夏天我们寝室有好多人被爬而受到它的伤害,它是不咬人的,它分泌的液体是酸性,有趋光性,白天栖息在杂草石下,夜间出来活动,夏秋两季最常见,喜欢围绕日光灯等飞行。体内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但是体内有毒液(强酸性毒汁,PH值1到2),在被打死后毒液会流出来。
隐翅虫的毒液会引起急性皮肤炎症,痊愈后伤口颜色与周围皮肤会有差异。
人体皮肤接触少量毒液后(如隐翅虫从皮肤上爬过),皮肤会出现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斑,随后中央呈灰褐色坏死。若受伤面积不大,会有轻微痒痛感;若受伤面积较大(如多处皮肤被隐翅虫爬过),则会有强烈痒、痛感觉,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发烧等。
若人体皮肤接触大量毒液(如毒液流到皮肤上),则受伤部位会产生水泡,周围皮肤红肿,水泡与红肿间为一原肤色的圈装部分。水泡可以弄破,如用棉签挤破,然后用盐水洗净,但是不久后会重新产生水泡。水泡不久后会自然消失后,患处会隆起,中间原水泡处凹陷,像火山口,但是一般火山口是圆形的,而皮肤上的患处是称线状的。患处隆起部位皮肤组织将全部坏死,形成深咖啡色疤,在疤下长出新皮肤,但是新皮肤颜色很淡,与周围皮肤有一定差异,导致痊愈后,患处像被刀割伤后痊愈的样子。所以,留下的疤痕对皮肤的影响最大。
对于隐翅虫爬过皮肤后是否对皮肤造成伤害,有的认为不会,因为虫没有被打死,毒液没有流出来;有的认为会,因为虫尾部的针状结构会接触皮肤。我个人倾向于“爬过后也会造成伤害”,但是不会太严重,因为有的患者颈部大面积出现轻微症状,不可能是打死了很多爬在鼻子上的隐翅虫,毒液流了一脖子(如果那样,患者就不会不知道为什么颈部出现这样的炎症了)。
预防隐翅虫,要做要:
1、打扫室内外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同时要关好纱窗
2、夜晚关灯睡觉,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以免压死
3、尽量采取各种驱蚊措施,如点灭蚊器、擦花露水等
4、若隐翅虫停留的皮肤上,应用嘴吹气将其吹走,然后用清水洗净接触隐翅虫的皮肤
另外,告诉你它是一种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