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缅甸当和尚怎么样
⑴ 请问当和尚有什么要求,鄙人学历本科行吗
这位师兄!当和尚并非是因为一时想不开,而是全心全意皈依佛,皈依法的表现。 当和尚不需要什么学历,需要的是信心。能够出家当和尚是一种大福德的果报,不要将它看为一种工作,它是一种生活。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佛制可通融),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有的地方不要)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佛制)。(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佛制)。(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佛制,病好了可以出家)。(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佛制,债务还清了可以出家)。(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佛制可通融)
7. 沙弥年龄不小于7岁(佛制),沙弥年龄不小于17岁(政府)。 (佛制年满二十受大戒,不满二十的可以出家做沙弥。出家年龄没有上限,佛在世时有一百二十岁才出家受戒的。但是最少要生活能够自理,有能力修学受持戒律,否则不许出家。)
8. 精神健全(佛制,病好后可以出家)。(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佛制) [佛制]
(二)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规定。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 [佛制],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 [非佛制]学习沙弥律仪 [佛制]、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 [佛制]。 [非佛制]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
(三)对于出家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很多人说的要大学学历。国家没规定有(只是担任住持的僧人,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但要求也不是太严格),各地政府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在成都市民宗局现在规定就是高中文化,实际有许多还是小学文化出家)。(非佛制)
以上,除注明为 [佛制]外,余皆非佛制。其根据在《四分律藏》中 ,由于未受戒的在家人和以及沙弥不得阅读《四分律》,所以具体经典出处就不列出了。以上[佛制]内容也不够全面,但希望为想了解出家方法的人有所帮助。
在那一个寺庙都能出家 ,最重要的是出家的目的 ,为什么出家 。
如果你不是为了学佛而出家的话,劝你不要这么做。按佛的教导出家人是不能有工资什么的,要接受施主的供养。但是在这也算一种中国特色吧。和尚的工资各地方都不一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相对不发达的较低。最高的是方丈,最低的应该是刚进去的沙弥。
工作估计也就是念念经,做做法事,超度死人,或者负责收供养的钱。在我看来,这真是很堕落的行为!!!
⑵ 在缅甸为何会有很多的僧侣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裟、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十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两万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
在缅甸形成一种规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天。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⑶ 在缅甸,人们对和尚的态度是怎样的
和尚在缅甸普遍受人尊敬。每天天一亮他们就出去化缘,人们都很乐意给予布施,有的还唯恐布施不及时、不周到;也有人早早就把饭菜做好,到家门口来恭候和尚来化缘,也有的人家甚至常年负责数名和尚的饭食。在农村,当人们见到和尚(特别是法师)时,都要就地跪拜,和尚出门乘坐车船,旁边的人都会自动起身让座;和尚在买票时,不是把钱直接交给售票员,而是把钱包打开,由售票员自己来取。
⑷ 在缅甸,男子都是怎样当和尚的
在缅甸形成一种规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天。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⑸ 我要去缅甸,寻求建议
前面这位朋友说的,在缅甸会英语的不多。这个说法并不确切,其实只要你的水平ok那一般的交际就不会有问题,缅甸多数老百姓都会一些英语的。
航班等具体情况写在下面,请参考!-真累啊我用拼音打的!!
***缅甸概况
△面积
缅甸因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古时被称为“黄金之地”,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毗邻孟加拉、印度、中国、老挝和泰国,领土总面积约为六十七万六千五百七十七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得克萨斯整个州的面积,或英国和法国领土面积的总和,南北跨度两千零九十多公里,东西超过九百二十五公里。沿印度洋的海岸线长达两千八百三十二公里,森林面积占总领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气候
缅甸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全年分为三季:暑季、雨季和冬季。平均气温北部高地21℃,为最低,中部地势较低地区32℃,为最高。
△人口
缅甸联邦共有4900万人口,拥有135个种族群落,主要有克钦族,克雅族,克耶族,钦族,孟族,缅族,若开族及掸族等。
△宗教文化
90%的缅甸人信仰佛教,其余的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泛灵论。缅甸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居民保持着尊重老人的优良传统,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
△服装
纯棉、轻便的服装,全年皆适宜。在凉季参观北部地区时,建议穿开襟毛衫和小马夹;在雨季最好带上伞。穿便鞋或拖鞋会比较方便,因为参观佛塔和寺庙时要求衣装得体,赤足(脱去鞋袜)。游客最好不要穿着热裤或短裤。
△语言
官方语言是缅甸语,英语应用也很普遍。
△经济
在经历了二十六年的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之后,缅甸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型。在国内和对外贸易中,政府鼓励和发展私有成分,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中都允许外商投资。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要成分,以农基工业为基础的缅甸工业优先发展中小企业。从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缅甸有着巨大的潜力。
△旅游
缅甸四个主要的旅游中心是:首都仰光、缅甸王朝的最后京都和缅甸的文化中心曼德勒、缅甸考古地址最丰富的景点蒲甘和人们用腿划船的茵莱湖。
△时差、电力
比北京、新加坡、香港时间晚一小时三十分钟。230伏交流电,50赫兹
△营业时间
银行 9:30-15:00 周一至周五
办公室 9:30-16:30 周一至周五
商店 6:00-22:00 周一至周五
△缅甸食品
缅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饭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鱼酱有许多种形式,米饭、其它菜肴与汤一起食用。米粉和鱼汤做成的鱼粉汤,椰子、鸡肉咖喱加面条做成的椰奶面条都是缅甸人最喜欢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缅甸也盛产海鲜,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缅餐和中餐馆中,螃蟹、对虾、龙虾和其它贝类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典型的缅餐馆供应肉类和蔬菜食品,大部分的缅甸餐馆还可以做中国菜和印度菜,其它风味的亚洲菜包括泰国、越南、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风味的菜肴在缅甸也可以品尝到。西餐主要是在宾馆饭店中才有,在仰光有一些餐馆提供意大利菜。
缅甸有许多茶叶店,在仰光和曼德勒有几家快餐中心和快餐吧。
△购物
由于仰光的免税店、零售店、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中货物品种繁多,进口的或本地的都是统一标价,所以购物的真正乐趣就只能在着名的昂山市场中才能获得了,在那里购物简单而有趣,还可以还价。昂山市场位于仰光市中心,有两千家店铺,出售各种各样独特的当地特产和昂贵的货物,包括黄金珠宝、银器、工艺品、漆器、油画、传统木娃娃、曼德勒丝绸、特色肩带手提包、食品、化妆品和裁缝手工做的衣服,都是可购买的货物。
缅甸的工艺品大多是手工制造的,价格合理,是最好的纪念品,漆器、木雕和牙雕、挂毯银器、铜器、丝绸和棉织品、以及传统服装、肩包,都是受欢迎的物品。在缅甸珠宝中心和其它有许可证的珠宝商店中可以买到世界闻名的缅甸红宝石、翡翠、蓝宝石和珍珠。
昂山市场的店铺每天上午九点半营业至下午五点,星期一和政府公告的假日除外。
△娱乐
传统音乐和舞蹈(格勒卫皇城饭店、大湖饭店、雅达那公园、龙玛蕾餐厅)
音乐酒吧、卡拉OK、迪斯科舞厅等。
△缅甸风俗禁忌
缅甸人习惯每天吃两顿饭,上午十点吃一顿,下午五点吃一顿,早起洗澡后,只喝杯茶,吃些点心或炒米饭、煮豆等充饥。缅甸人的主食是米饭、面条。副食有鸡、鱼、虾、鸡蛋、猪肉以及洋葱、空心菜等。缅甸人不吃牛肉,不买活鸡、活鱼吃。吃鱼只喜欢吃淡水鱼。缅甸人每餐必吃的一个菜是炸虾酱, 他们说:“没有鱼虾酱,就不吃饭。”缅甸的饮食有六大特点:辣味浓、油腻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
缅甸人一般不在星期二出门办事,认为在这一天出门办事,一次不能成功,至少办两次才行。如在星期二有急事要办,出门前,迈出几步之后,必须再退回屋内,然后才上路,以示反复两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星期二把事情一次办成功。送物:缅甸人崇拜佛教,乐善好施,但送给他人物品时,有一定的规定。一般来说,送物必须在星期一到星期六期间,星期天忌送他人物品,尤其禁止把衣服、沙笼送给别人。在星期一,缅甸人禁忌送牛给他人或向他人借牛使用;星期二,禁忌把木头、竹子等送给别人;星期三,禁忌把稻谷赠给他人;星期四,禁忌向他人索借金银制品。此外,缅甸人还禁忌在星期二、五、六借钱给别人。用手在缅甸、印度,有一个禁忌常会被初到者忽视,即当地人把左手看作是低下的、不洁净的。这是因为他们上厕所时用左手(缅甸的厕所里,不论档次高低,都有洗手设施,或是面盆,或是水龙头,亦或只有一个筒易水池,加上一把水勺),所以平时送茶、上菜、接物、递东西都不允许用左手,见面时更是禁忌用左手握手。
男人必须当和尚。缅甸的男人虽然生活悠闲,但他们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出家次数不限,时间可长可短,有的终身当和尚,更多的则是几年、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除信仰因素外,出家的理由也千奇百怪:穷人为了有个地方吃住,富人为了长命百岁,体弱者为消灾去病,强壮者为福上加寿,运气好要当和尚高兴些日子,运气不好也要当和尚去去晦气,婚前为婚后幸福要出家,婚后为重温婚前独身生活也要去做和尚。
△婚俗。依照缅甸历来的习俗,一个小伙子想娶某位姑娘,要将心事告诉自己的父母,他们便到女家去,告诉女方的双亲。如果老人们都同意这门亲事,年轻人便在一起过日子。但是这不等于就开始了夫妻生活,这还是“认识阶段”。两三年后青年男女双方初衷未变,这才谈到举行婚礼的事情。缅甸人婚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婚礼没有宗教色彩,婚后新娘独立自主,不更改名字,对自己的财产拥有所有权,万一离婚可以带走。经济上平等。因此,在这个号称"亚洲第一女权国"有这样几句俗语:"和尚是瘦的时候好,水牛是胖的时候好,男人是聪明的时候好,女人是出嫁的时候好。"
缅甸是非常注重礼节的民族,行止坐卧、进食、就寝、接待客人都有一整套的礼节。对老年人特别尊敬。缅甸人多行合十礼,在外交场合行握手礼,在重要场合,城里人均用刀、叉、勺进食。缅甸佛家人绝对不能杀生,但可以食肉滋养身体,这是与其他佛国所不同的。缅甸以乌鸦为神鸟,不能捕捉和伤害,牛在缅甸也被视为神物,任其游逛,不得伤害。
*********以上是在网络中搜索到的资料汇总。
因为搭乘航班去缅甸的游客人数不多,自今年5、6月份航班锐减。
现在中国到缅甸的航空路线是国航周四和周日的两个航班,北京8:30到仰光13:55(当地时间)是CA905,仰光14:55回北京22:30是CA906,在云南昆明经停一小时。建议订购OT票,打折多一些(折扣率视各地市场行情),国内转机有很大优惠,从我们当地到北京只收取100元的机票费用。
个人建议最好随团前往,毕竟出了国境人生地不熟。安全问题暂时看还okay,就是去了之后你会发现缅甸的落后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的贫穷在社会各个角落都体现的出来。
当然不管在哪里都不缺少富人,仰光局部地区也会很繁华。
去的话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1、那里很热,40多度。2、环境,有些地方尤其公共聚集区气味会很难闻-人多汗味就多。3、吃的不一定习惯等等吧。
btw,办理签证需要预留5个工作日的时间。
回答被采纳的话,可以分享7月份缅甸最新照片,保证不忽悠!
%%%%%%补充回答:城市里方便,郊区肯定有影响,涉外酒店ok
⑹ 为什么缅甸男人都要当和尚
缅甸的男人虽然生活悠闲,但他们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出家次数不限,时间可长可短,有的终身当和尚,更多的则是几年、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一般男孩到了5- 15岁左右,家长就要准备出家仪式,这对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要。
在缅甸,无论是集镇还是山野村落到处都能看到穿着僧服的小和尚,年龄大一点的十多岁,小的只有五六岁。经向当地人了解,在缅甸所有男人一生中都要有出家当和尚的经历,出家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短则三个月、半年,长则若干年甚至一生,也可以一生中若干次出家,总之出家和还俗是自由的选择,但是男人却几乎没有选择一辈子不出家一次的权利,如果一生中没有出家的经历,那就会被人瞧不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 缅甸的僧侣着装色彩是紫红色,尼姑的着装是粉红色,小沙弥则是纯白色,在热带的金色佛寺背景下分外耀眼。他们通常每天很早起床做晨课,念经文,用简单的早餐,然后洗涤打扫,到中午11时左右,他们用一天中最后一顿饭。这就是“过午不食”。因此,出家虽然不用像普通人一样工作,而是靠接受供养生活,但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壮年来说,下午和晚上都不吃东西还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 家长们将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扛在肩膀上,敲锣打鼓地送他去修行。在缅甸,对于贫寒的家庭来说,孩子去当和尚,意味着他将能吃饱穿暖。就算出家,缅甸男女也是不平等的。因为男人出家当和尚可以还俗,还俗后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妇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当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必须伺候佛祖一辈子。
⑺ 在缅甸,为何要让所有的男孩子都出家当和尚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886年英国发动战争并占领了缅甸,并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8年1月4日缅甸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缅甸有“万塔之国”之称,全国4800多万人口中,有80%的人信奉佛教。走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穿橘红色袈裟、手持黑伞的僧侣。
因为男人出家当和尚可以还俗,还俗后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妇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当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必须伺候佛祖一辈子。
⑻ 缅甸男人为什么非要出家当和尚
“万塔之国”缅甸是个美丽又充满色彩的国家 ,全国4800多万人口中有80 %信奉佛教 ,千姿百态的佛塔在6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不胜数 ,身穿橘红色袈裟的僧人随处可见。缅甸的男人虽然生活悠闲 ,但他们一生必须出家一次 ,出家次数不限 ,时间可长可短 ,有的终身当和尚 ,更多的则是几年、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除信仰因素外 ,出家的理由也千奇百怪 :穷人为了有个地方吃住 ,富人为了长命百岁 ,体弱者为消灾去病 ,强壮者为福上加寿 ,运气好要当和尚高兴些日子 ,运气不好也要当和尚去去晦气 ,婚前为婚后幸福要出家 ,婚后为重温婚前独身生活也要去做和尚。每年春季 ,你都会发现 ,一些宁静的缅甸村庄会突然热闹起来 ,因为这个时候许多小男孩要出家当和尚 ,小女孩也要进庙行“扎耳朵”礼。此时一队队的父母及和尚 ,就会带着打扮得如小王子或小公主般的孩子 ,捧着供品 ,敲敲打打地走出村庄 ,绕塔而行 ,气氛十分热烈 ,场面非常温馨。在缅甸 ,就算出家 ,男女也还是不平等。因为男人出家当和尚可以还俗 ,还俗后可以酒照喝 ,肉照吃 ,媳妇照娶 ,而女人一旦出家当了尼姑 ,则终生不能还俗 ,必须伺候佛祖一辈子。
⑼ 缅甸男人为啥非要出家当和尚
其实,不仅仅是在缅甸,很多东南亚的国家都有这种情况存在的。
就是男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去寺庙出家了。
请注意,是到了一定年龄。
为什么是年龄呢?
因为这个就像是成年礼一样,是每个男人都要去经历的一段经历。
可以说这是一种习俗,这个出家也只是短期的出家。一般在寺庙里当一周、两周、一个月或几个月小沙弥后可以还俗,也有的从此皈依佛门,成为佛家弟子。
因为佛教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是很高的,很多人信奉的都是佛教。
佛教在缅甸是被尊为国教的,就像是和缅甸的邻居泰国一样,佛教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
这也就使得宗教能够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宗教成为了道德层次的约束。
其实佛教虽然发源于印度大陆,但是在印度大陆上的发展并不是很一帆风顺。
为什么我没有说佛教是起源于印度呢?就像是说儒家起源于中国。
这是因为佛教的起源,实际上是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这个国家在哪里?现在在尼泊尔了。
所以在听到很多人说的佛教起源于印度的时候,我就笑笑不说话。
至于现在的佛教所分成的各种教派,以及与当年当地的一些宗教进行了融合,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分支,这些东西我说不出来,因为我并不是很懂,我也担心说的太多了,会误导了大家。
所以对宗教感兴趣的,我还是建议能够详细的看看那些大能们的解释吧。
⑽ 为什么缅甸的男人都要做和尚
因为缅甸是着名的佛教国家,和尚在缅甸具有很高的地位。
缅甸是宗教国家,几乎是全民信仰佛教。佛教僧人是具有很高地位的,是受到全社会景仰的。缅甸本身是重男轻女,在缅甸和尚身份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其次是女人,尼姑,最后是人妖。缅甸全国僧侣的数量有四十多万,在街上随处可见穿着橘红色袈裟、手持黑伞的僧侣。
一般男孩子在5-10岁左右,家人就会准备让男孩子出家的仪式,并且算是家庭比较重要的一件大事,就像重要节日一样隆重,事关信仰,马虎不得。孩子剃度以后,一般在寺庙里当一周、一个月或几个月小沙弥后就可以还俗。还有的从此皈依佛门,成为佛家弟子。相比于男孩子,缅甸的女孩子如果出家成尼姑,就要终身为尼,不得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