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远征军什么民族

缅甸远征军什么民族

发布时间: 2022-05-15 19:17:44

A. 缅甸远征军是什么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仅以一师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8师师长戴安澜吕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作战中不幸受伤身亡。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B.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

有必要!

下面是我复制的,不用给我加分。下面的话纯粹是为上面那三个字壮胆

1942年1月,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

1月21日,丘吉尔在转致参谋长委员会的电报中指出:“缅甸如丧失,那就惨了。这样
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

日军进攻缅甸,既可以一举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与孤立中国,又可以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西进与德军会师中东。

在强大的日军面前,东南亚盟军部队节节败退:新加坡沦陷,英、印、荷、澳联合舰队在爪哇海战中战败,缅甸英国皇家空军基地马格威遭日军轰炸毁灭……整个亚洲大陆乃至世界都面临空前厄运。

此时,中国的抗战正处于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军事专家岳思平说,尽管如此,中国军民仍以极大的牺牲勇气和国际主义精神,动员10万精兵入缅作战。“派出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队伍,包括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曾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总部联络参谋的王楚英回忆说,3月20日,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4倍与己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近5000人。

“连日本人也承认这是南洋开战后第一次受挫。”老人骄傲地说,之后不久,他们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围英军。

捷报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为此特意给中国远征军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勋章。

在热带丛林中,10万远征军以6万人的牺牲书写了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

87岁的远征军老兵李润怀忘不了二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牺牲的情景。“1942年5月18日,我们与日军遭遇。将军亲临战斗前线,日军机枪集中向他扫射,将军身受重伤。”

摸着自己右脸上那块很深的弹伤,李润怀告诉记者,8天后,38岁的戴安澜将军牺牲在了异国的征途上。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共两军牺牲的旅以上将领达200多人。

1943年夏,从缅甸转战至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一部在美国空军及工兵的协助下,开始反攻缅北,在与有着〃常胜军〃之称的日军第18师团鏖战中步步获胜。翌年5月,经过重新组织的中国远征军16万余人开始历时8个月的滇西反攻作战,以巨大的牺牲清除了日军在云南的据点,继而入缅作战。

“我们打得很勇敢,以致于史迪威不得不下令‘凡未受命者不得擅自前往火线。’”另一位健在的远征军老兵薛文涛,至今还记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雪普莱在采访孟关之战后写下的这样一段报道,“如有人仍怀疑中国军队之作战能力,想系未见华军在孟关之战斗。”

接任史迪威担任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及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的苏尔登将军后来的回忆说:“在此区作战的华军对盟方战役的整个成就贡献至伟,击毙大部分日军者皆因中国地面部队之功也。”

中国战区成立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中国于1942年1月1日与美、英和前苏联等26个国家联合发表了对法西斯作战的《华盛顿宣言》。两天之后(即1月3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将缅甸、泰国辟出来并入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战区统帅,美国史迪威将军任战参谋长、中缅战区美军最高司令长官,拉开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序幕。

史迪威将军

作为中国人民一个真诚的老朋友的史迪威将军,1883年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后先后4次被派往中国,从一名学习中文的青年军人、公路工程师、教官逐步晋升为美国驻华使馆中校武官、准将、中将、四星上将,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在抗日战争中,他看到国民党集团的腐败无能,感到气愤和失望,由此和蒋介石发生了矛盾。史迪威提出“依据租借法案把送到中国的美国武器平均分给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在内的各抗日部队”而得罪了蒋介石,导致美国政府1944年10月对他发出一纸召返令……

在以后的两年里,史迪威将军虽然仍在美国军内供职,也曾指挥了着名的冲绳战役,并于抗战胜利后在“密苏里”号战舰上参加了日本签订的正式投降仪式,但终因心理失衡,抑郁生癌,于1946年辞世。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这位正直的美国军人。

高唱战歌进昆明

日寇的虎狼之师在太平洋战争中横冲直闯,一路所向披靡,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占领了菲律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度支那等地。东南亚各国相继沦入敌手,日寇长驱直入缅甸南部,尔后疾速挺进缅北,中国云南边陲危在旦夕。应英军和美军的要求,为保卫云南大后方,在全国人民的巨大声援和支持下,中国政府决定出师抗击日寇。

1942年3月,第5军、第6军、第66军等10万中国大军沿滇缅公路入缅与盟军协同作战,其头部队是第5军200师的1万多名将士。作为中国组建于抗战中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并且是在广西昆仑关血战中歼灭了素有日本“钢军”之称的中村正雄旅团的中国威武之师,他们斗志昂扬地高唱战歌《战场行》进入昆明时,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战场行》这首歌是200师少将师长、着名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谱写的,歌词大意是:

弟兄们,向前走!

弟兄们,向前走!

五千年历史的责任,

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

奴役我们的民族。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只有誓死奋斗,

只有誓死奋斗,

只有誓死奋斗!……

戴安澜将军

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的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1904年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他的名字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中曾与云南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成为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

戴安澜于1925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受过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教育。次年毕业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区队长、迫击炮连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和副师长、师长,自号“海鸥”,人称“海鸥将军”。由于他在抗日战争中是最早提出响应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并始终英勇杀敌,参加过着名的台儿庄战役和昆仑关大战,多次负伤,战功卓着,最后率领所属200师从云南奔赴炮火硝烟的缅甸战场,“扬威国外,藉伸正义”,战死在缅北重镇茅邦,年仅38岁,人们又将他喻为“奋飞于抗战烽火中的一只勇敢无畏的海鸥”。

云南是最可靠的战略大后方

大后方的云南各族人民为中国远征军提供了一切后勤保障,1942年1~3月,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抗日前后,仅保山县府即交军粮4.5万大包,使远征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另据保山28镇不完全统计,远征军失利后征派民工破坏滇缅公路、招待伤员又开支“积谷”14066公石,开支国币480146元。三迤大地成了10万中国远征军供给充足、进退自入的最可靠的战略基地。

远征军的重大历史影响

200师开过昆明后,即赴保山板桥一带稍作休整,1942年3月开始进入缅甸作战。滇缅公路上运兵车、大炮牵引车的马达声,汽车喇叭声,脚步声和喧嚣声不绝于耳,松软的泥土公路上尘土飞扬。200师沿滇缅公路浩浩荡荡,一路进发,沿途均有云南各族人民提供茶水、送粮送蛋,欢送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这是中国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出师援助友邦、抗击侵略而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戴安澜心中顿时不由得涌上一股从来未有的豪气,他以岳飞、文天祥为榜样,并以诸葛武侯出征自勉,即兴赋诗两首:

策马扬鞭走八荒,远征大业迈奏皇。

誓澄宇宙安黎庶,手挽长弓射夕阳。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夷岛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这两首诗表达了戴安澜也可以说是全体中国远征军当时的义愤心情和视死如归的抗战决心。

200师以人不御甲、马不停蹄的急行军速度昼夜兼程,于1942年3月7日按时抵达缅甸东瓜(也称同古)。从此,“中国远征军”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专用名词,开始见诸于中外报刊和书籍,至今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光辉。在他们入缅作战的时间里,始终牵动着1300万云南各族人民的心,频传的捷报让人欢欣鼓舞,戴安澜将军的英名也由此深深地嵌在云南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中。

C. 佤邦人是中国远征军的后代吗

佤邦不是远征军后裔,跟远征军没有一点关系,远征军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派出到缅甸一带抗日的军队,也叫“中国赴缅远征军”,指挥官是罗卓英将军,共计9个师,约10万余人。

佤邦的地域在历史上属于中国领土,佤邦族的人是中国和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佤邦人都学会了汉语,在当地汉语成为了通用语言之一。

因地理位置处于中缅边境,历史上与中国的文化、商业交流密切,所以很多佤邦人都会讲汉语,这一点成为了他们营销的巨大优势。

他们利用相对流利的汉语成功混入国内各大平台,或用才艺、或者用“美人计”与国内网友打成一片,然后给自己安上“远征军后代”的身份,诓骗不了解历史的国人前往佤邦,一旦你上了他们的当,无异于自己迈入了无尽深渊。

D. 缅甸果敢老街有些什么民族

缅甸的果敢老街大多数都是中国明朝的后裔和远征军的后裔。基本上都是华裔。

E. 佤邦族是远征军后裔吗

佤邦族不是远征军后裔,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缅甸少数民族之一。

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

佤族的起源,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从葫芦里出来的人;按照西盟佤族的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各地佤族虽然对“司岗里”的解释有所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这说明佤族人民在阿佤山居住已有久远的历史,或者就是当地的最早居民。“司岗里”可能是佤族对他们远古穴居生活的回忆。

(5)缅甸远征军什么民族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佤族和各族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入侵云南,以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支援滇西南抗日部队,并组织“耿马沧源支队”、“阿佤山区游击支队”、“阿佤山特区自卫支队”、“班洪自卫支队”等游击队与侵略者展开武装斗争。

1944年,又配合抗日部队在班洪、班老等地痛击日寇,收复失地,将日军驱逐出孟定。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大多数人民的意愿,确定称为佤族。

F. 9名缅甸远征军详细资料~~!!

这是一个长达半世纪的寻亲故事,93岁的重庆远征军老兵朱凯在缅甸已病入膏肓,今年5月第一批远征军战士回国,他因找不到在重庆的亲人而放弃。昨日,在记者的多方联系下,终于找到了他在重庆的亲人。朱老在缅甸的女婿蔺以富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他最近生病了,快死了,真的想回家。”

“我打死过很多日本兵”

昨日上午,缅甸密支那南堤(音),当女婿将话筒递到朱老手上时,朱凯自顾自地用乡音对记者说:“我快死了,可能真的回不来了。”记者听出他的口音是川东口音。

朱凯的女婿蔺以富说:“他听力下降得很快,最近老说自己要死了,回不来。”朱凯会说缅甸语和四川方言,这么多年来,他坚持收看收听中国电视频道和广播。朱凯总说:“怕自己到家了,家乡话都不会说,找不到家人。”

朱依稀记得自己的部队番号,他是国民党第五军第22师第66团第二营第二连重机枪手。女婿蔺以富用很不流利的中文说,他是被国民党军队当时抓壮丁抓去当兵的,早年随第五军在广西昆仑打过仗,1942年进入缅甸在密支那和印度边境打仗。朱至今还保存了当年国民党发的远征军勋章。他对女婿说:“我在密支那打死了很多日本兵。”这段经历,蔺以富也是最近才听他说的,此前根本不知道这个拄拐杖的瘦弱岳父竟然是个重机枪手。

缅甸远征军战斗尾声,朱凯由于撤退时和部队失去联系就留在缅甸印多举,这一留就是60余载。从20年前开始,70多岁的朱凯就开始找寻国内的亲人,他当时写了一封信寄回重庆,也收到了回信地址为“合川县尖山乡朱家场武街(音)”的家乡信,这让老人十分兴奋。

目前老人手上仅有的信息是一系列亲人名字,哥哥朱绍云(荣)、侄儿朱中良、朱中林。而这些人究竟在哪?今年5月,缅甸第一批远征军老兵回国,他因没有找到亲人而失去了回国的机会,女婿记得那天他一直念着:“回不去了,这辈子回不去了。”

寻亲川女想给他一个家

而就在这个老人寻找家人的同时,家在四川眉山但在无锡打工的女子邹璐也在寻找她的家人。

邹璐说:“自己有家人参加过国民党军队,也出国打仗。”她指出自己的家人跟老人的家人提供的名字一模一样,邹璐丈夫的爷爷名叫朱中林,家人中也有叫朱中良的。她找的也是朱凯。邹璐得知朱凯在缅甸时欣喜若狂,她说:“那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终于找到了。”第二天,邹就通过缅甸远征军老兵找到了朱凯的电话号码,而这次通话并不十分愉悦,邹说:“他说自己是重庆的,不是四川眉山,也没有去过眉山。”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邹璐真错了,邹昨日对记者说:“我不知道是对是错,如果错了,我想如果老人能够回国,我愿意去圆这个善意谎言,给老人一个家。”

67年来首和重庆家人通话

记者昨日在网上只搜到合川尖山镇,而朱家场武街则无法查找,随后记者致电合川政府部门,一工作人员称,如今的尖山乡已合并到大石镇,而大石镇工作人员称,时隔这么多年,地名肯定有变,这个地名没听过。

记者随即通过合川户籍民警查寻,寻找到一个1924年生的朱绍云,但已过世,他的后人否认曾有家人到缅甸作战。经多番寻找,大石镇方面终于传来消息,朱老侄儿朱中林就在大石镇玻仑村二社,朱中林和朱凯终于通上电话,这是他到缅甸67年后第一次听到重庆家人的声音。

G. 缅甸果敢地区和佤邦的人都说的汉语,他们是中国人吗

果敢是缅甸的一部分,但当地都是华人,据说是明末的时候,抵抗清朝的明军后裔,聚集在那里生存。缅甸有大缅主义,对其他的少数族裔都不太好。加上2战后,北方的少数族裔,都拥有自己的武装,所以,自然冲突不断。果敢只是众多武装力量中的一个,因为都是华人,所以受到关注。

H. 现在缅甸瓦帮汉人是明朝过去的还是远征军后代

网上有很多说法,实际上,是一个逐渐迁徙的过程。
网上,有说是明亡时候,迁徙去的。有的说是远征军,等等,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迁徙的过程。当日的汉人,是渐渐的增多。固然,在特定的时期,增加来到一个高峰。
但实际上,缅北的汉人,是逐渐增多。
同时,也是清末的时候,划定边界,倒是一些汉人聚居区,被划到缅甸。
从历史习俗上,他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明代遗民的特点。这个说法,只是一种推测和传说。

I. 佤邦族为什么是远征军的后代

佤邦族不是远征军后裔,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缅甸少数民族之一。

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

佤邦族的具体来历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元代先属镇康路、后分属孟定路与木连路,明代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艮府,均为傣族世袭土官封地。

清中期,阿佤山部分地区脱离原傣族土司控制,成为瓯脱地,较知名者有葫芦、莽冷。

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Wa State)这一名称。历史上的“佤邦”与现阶段的“佤邦”有很大的区别。

“佤邦”这一称呼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但有资料证明,自英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人称茫弄以北、缅甸一侧靠近阿佤山区的地方为“佤邦”,其中“邦”是指防御工事良好、以土司为单位管辖的山寨。

J. 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 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时间: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 时间: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后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后。 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官陈诚,继任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本文所述,只是远征军第一阶段一些惨痛的回忆。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6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2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52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67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71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2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39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19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