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有哪些地区闹独立
‘壹’ 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闹独立
台湾
车臣共和国(俄罗斯) 首府:格罗兹尼
南奥塞梯共和国(格鲁吉亚) 首府—— 茨欣瓦利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格鲁吉亚) 首府——苏呼米
果敢(缅甸) 首府——老街市
北爱尔兰(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首府——贝尔法斯特
巴斯克地区(西班牙,法国) 首府——维多利亚
加泰罗尼亚地区(西班牙) 首府——巴塞罗那
科西嘉(法国) 首府——阿雅克肖
科索沃(塞尔维亚) 首府——普里什蒂纳
威尼斯(意大利)
亚齐(印度尼西亚) 首府——班达亚齐
琉球/冲绳(日本) 首府——那霸市
卡利斯坦国(印度) 首府——古吉兰瓦拉
泰米尔(斯里兰卡)
北奥塞梯共和国(俄罗斯) 首府——弗拉季高加索
达吉斯坦(俄罗斯) 首府——马哈奇卡拉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俄罗斯) 首府——纳尔奇克市
布里亚特共和国(俄罗斯) 首府——乌兰乌德市
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 首府——加里宁格勒市
巴伐利亚(德国) 首府——慕尼黑
等...转自网页链接希望对你有用
‘贰’ 在缅甸,现在的反动势力集中在哪个地区
在缅甸,现在的反动势力集中在哪个地区呢,现在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由于缅甸反抗势力主要有三个,因此分布的地区并不非常分散,因此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朋友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回答:
三、果敢同盟军控制两千七百平方公里土地:
果敢同盟军是泰国一个非常出名的武装组织,甚至前几年我们还听说果敢同盟军和缅甸部队交火的新闻,果敢同盟军实力很强,因此一直是缅甸政府的心头大患。
‘叁’ 缅甸掸邦有几个特区与中国是什么关系掸邦几个特区中,哪个特区最有实力哪个特区管辖区域最大
摘要 缅甸掸邦的四个特区及与中国的关系:
‘肆’ 缅甸克钦地区是怎么回事,是缅甸内部闹独立吗
克钦独立军的新兵正在训练克钦独立军(Kachin Independent Army 或 Kachin Independence Army,缩写 KIA)是成立于1961年2月5日,是同年的反政府克钦族分裂运动克钦独立组织(KIO)的武装力量。为缅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装之一,也是缅北势力最大的武装,缅北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势和漫长且复杂的缅中印边境线为其提供了肆意作为的土壤,为了建立自己的“克钦政府”,数十年来他们与缅甸政府的国防军战争不断。主要活动于缅甸北部的中缅边境的胡冈谷地(Hukawng Valley),1994年前一直与各类仰光中央政府战斗寻求独立
‘伍’ 除了果敢,缅甸还有其他独立区吗
还有不少,如克钦,佤帮等,缅北少数民族区域很多都处于独立状态
‘陆’ 果敢地区有从缅甸独立的可能吗不能独立的原因有哪些
缅甸果敢地区,紧连着我国云南省的临沧市,总面积约为2700平方公里,人口大约25万,这一块地区面积算不上不广阔,人口也不繁盛,资源也难言丰富,经济更是十分落后,除了与中国毗邻,似乎与缅甸其他地区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这个地区却以绝对优势,成为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缅甸地区,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果敢地区虽属缅甸境内,自古以来却与中国关系密切,或者说,这块地区原本是中国的领土,土地上的人,自然也与中国有着极为密切额联系。
早在350年前,南明永乐帝从云南逃往缅甸,这个逃难的落魄皇族的一直部将,就是当地果敢族的雏形。清朝年间,由于当地逐渐壮大的杨氏一族被道光皇帝封为“世袭果敢县令”,杨氏一族拥有了合法的土司统治权,果敢地区开始拥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当然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土司之地,当然也是中国的领土。不过这一情况在近代发生了变化,果敢地区最终成为了缅甸的一部分。
从以上2点来看,由于果敢地区对于缅甸的认同感较低,同时缅甸政府又推行不合理不公平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导致少数民族的武装势力与政府的信任感不断下降,矛盾日益累积。所以如果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果敢地区走向独立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如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一样,果敢的命运其实并不能由自己决定,而是由地球上的大国们左右。果敢地区固然有独立的倾向,但是这种倾向最终能否成功,或者如许多人期待的并入中国,归根结底还是大国较量的结局。
如今面对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由于美国从中作梗,果敢地区独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然,随着中国的复兴和崛起,一旦中国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势力范围,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向外扩张,终究有一天,与中国关系极为密切的果敢地区,将有机会迎来中国最想看到的结局。
‘柒’ 缅甸在印度独立之前就是一个省,为啥独立后却被划出去了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占领缅甸全境后,将其作为一个省,并入英属印度管辖。印度独立时,在蒙巴顿主导的“印巴分治方案”领土划分中,却不见缅甸的身影。
独立之后,印度倚杖庞大的体量,以英国继承者自居,四处出击,吞并了大量原属英属印度的土邦,却为何放任缅甸独立,没有将其合并入印度领土呢?
(印度总理尼赫鲁)
四、没有国家历史底蕴的印度实力不济。
由于英属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并没有国家历史底蕴。1947年印度独立时,宗教矛盾频发,英国人不得不实行印巴分治。再加上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各个民族间的权力并不平等,英属印度内部矛盾重重。
因此,印度虽然占据了南亚的大片领土,但并没有足够的实力统一整个南亚。在失去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后,时至今日,印度和缅甸间的几个东北邦也时常闹独立,分裂倾向明显。
连英属印度原有的领土都难以保全,印度想把缅甸纳入自己版图,也只能想想而已。
其实,印度在独立前夕,首任印度总理尼赫鲁曾经提出,让缅甸作为印度的一个省,和印度同时独立出来。如果如愿以偿,那今天的印度,可就不仅仅只是南亚霸主了。不过这个提议,被向来与印度不和的缅甸一口回绝。
印巴分治后,印度除了吞并周边一些小的土邦公国外,主要重心放在和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的问题上。再加上内部矛盾重重,面对实力雄厚的缅甸,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放弃整合缅甸的想法。
‘捌’ 缅甸反政府势力分布
半个世纪以来,缅甸反政府势力也就是少数民族武装(简称“民地武”)问题一直是缅甸政府的一块心病。缅甸的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其中又以面积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邦掸邦和克钦邦(通称缅北)为甚。自1948年缅甸独立以来,缅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先后组建了数十支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装。
缅北六大武装
1、掸邦武装
掸邦拥有超过360万人口,占缅甸人口总数的7%,信仰佛教,从300年前起就长期与缅甸中央政府发生武装冲突。掸邦武装最多时曾有100只武装,其中最出名有3只,第一是掸邦军(SSA),上世纪70年代,成为缅共最有利的同盟军。
第二个为掸邦联合革命军(SURA),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与残留缅甸国军联合,从事搜集情报,走私毒品活动。
第三个是掸邦联军(SUA),其规模最大时,拥有超过2万武装力量,装备有萨姆7型防空导弹,迫击炮等武器。虽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现在仍有相当力量在缅北活动。
2、佤族武装
佤族生活在缅甸阿佤山一带,靠近中国滇西南。该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数十个世袭部落首领统治整个社会。60年代,缅共来到佤邦建立根据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缅共军队,从而缅共为佤邦培养出大批军政人员。
1989年4月,缅共中部军区副司令鲍有祥,第12旅旅长赵尼莱突然包围缅共中央总部,成立佤邦联军。
佤邦联军地盘与中国云南的沧源县,耿马县,澜沧县,孟连县等接壤,总面积大约有3万平方公里。佤联军的路线是: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一手高举武装自卫的旗帜,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实现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战略构想。
佤联军现在可以说是缅北最大的武装力量,主要军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陈祥,赵岩祥,魏学荣,扎老布,李祖烈,赛堂,三不勒等等,拥有5个师级部队,超过2.5万军队,装备有地空导弹,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4管高射机枪,53式轻重机枪,56式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和M-16步枪。
佤联军还办有4所军事学校,并重金聘请解放军和台湾退役军官担任教官训练部队。改变过去缅共陈旧的作战方式。
3、果敢武装
果敢特区面积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军的最后一战,失败后流亡缅甸的明军及其家属。1942年,日军侵占缅甸后,果敢自卫军与日军作战百余次,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OBE勋章。果敢民风强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称谓。
现在果敢最大武装是果敢同盟军,最早为1989年脱离缅共的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彭家声部队。果敢同盟军控制面积较小,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在2000人左右。
4、克钦武装
克钦是缅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万,与中国境内景颇族是同一民族。
克钦独立军,现在控制区域1万平方公里,人口10万,克钦在其控制区实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现拥有7000武装力量和5000名民兵,实力仅次于佤联军。
为获得武器,克钦武装想尽办法从印度,缅甸,泰国走私M-16步枪,M-24冲锋枪,M-79型火箭筒及子弹。
克钦新民主军,该武装最早为1989年,缅共第101军区部分部队改编而成,驻地在中国云南怒江州,保山地区边境外,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4%,拥有大量珍贵木材。其武装力量包括1500名常备军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枪,56式自动步枪,75毫米无后坐力炮,82毫米迫击炮和马克辛重机枪。
5、克伦族武装
克伦族拥有超过400万人口,分布在克伦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为远古古羌人集团较早南下的一支,与中国汉族同源。
克伦族自古代起就与缅甸中央政府作战,英国殖民缅甸期间,又协助英军进攻缅军。二战期间,更是在英国帮助下,猛烈进攻亲日的昂山将军领导的缅甸独立军。
克伦民族解放军(KNLA)
始创于1945年,目前控制区域1.3万平方公里,人口13万。军事力量包括7个旅6个直属营等7000人。
6、克耶解放军
成立于1949年7月,是一支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治为理想的反政府武装。现在其主力近万人已经接受民族和解。泰缅边境但仍然在其控制区(泰缅边境)进行武装割据,自我管理。
参考:网易军事--独家详解缅甸六大武装:聘解放军与台湾教官
http://war.163.com/15/0119/07/AGAB6V2600011MTO.html
‘玖’ 现在还有那些国家的那些地区在闹独立
俄罗斯的车臣共和国;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自治州希望独立或与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共和国组成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此外该国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 (首府:-{zh-cn:苏呼米;zh-tw:苏古米}-)和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首府:巴统)也希望独立 ;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希望独立,还有格鲁吉亚人聚居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也希望独立或加入格鲁吉亚;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最近苏格兰地区也有独立趋向;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希望独立并且和法国的巴斯克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还有加泰罗尼亚地区;法国的科西嘉地区;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及撒丁岛;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加里曼丹,依里安查亚等海岛政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地区;菲律宾及泰国南部信仰伊斯兰教地区;缅甸单帮及克钦等少数民族地区;美国的佛蒙特州;巴基斯坦的信得省等少数民族地区
‘拾’ 水呢给我介绍一下缅甸独立战争的详细经过,谢谢
伊洛瓦底江饮恨在英国铁蹄下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位于中印两国之间,是连接南亚与东南亚的纽带,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70年代,缅甸就成为欧洲殖民者争夺的目
标。
18世纪中叶,英国取得对印度的控制权后,即觊觎缅甸,多次派人前往缅甸谈判,
企图迫使缅甸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以此为名进行侦察活动,积极为其对缅甸殖民扩
张做准备。19世纪初,英国逐步在印度站稳脚跟,为了打通印度与马来半岛英属殖民地
的联系,并打开从西南入侵中国的门户,进一步扩大其对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便把侵
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缅甸。在1824年至1885年的60多年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者连续对
缅甸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最终侵占缅甸全境,使缅甸沦为英属殖民地。
第一次英缅战争发生于1824—1826年。英国殖民者在多次诱迫缅甸缔结不平等条约
失败后,即不断在阿拉干、曼尼普尔、卡恰尔和阿萨姆等地区挑起事端,恶化边境形势,
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口实。1824年3月5日,英印殖民当局以缅甸出兵卡恰尔,进攻有
争议的内夫河口刷浦黎岛英守军,威胁了英属印度的安全为借口,对缅甸发动了第一次
侵略战争。
入侵英军分为三路:第一路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北方的阿萨姆地区,第二路进攻
西南部的阿拉干地区,第三路从海上进攻缅甸南部。战争首先在阿萨姆打响,英军在遭
到缅军顽强抵抗,付出沉重代价后,于1825年1月攻占阿萨姆首府。而在阿拉干方向,
缅军在班都拉将军的指挥下,于1824年5月初,渡过内夫河,主动出击,一举攻下英印
吉大港地区重镇拉特纳帕兰和拉木。英国殖民当局极为震惊,唯恐缅军乘胜进攻吉大港,
急忙调兵增援。但由于5月间从海上进攻缅甸的英军攻占了仰光,缅军主力奉命回师南
下,阿拉干战场形势转而对英军有利,英军转守为攻,于1825年3月攻占阿拉干首府,
随后控制了阿拉干全境。从海上进攻伊洛瓦底江流域是这次战争英军主要作战方向。
1824年5月9日,英军一支由66艘战舰、1.1万人组成的庞大舰队从安达曼群岛驶向缅甸
南部沿海,乘缅军主力尚在西部边境地区,南部沿海兵力空虚之机,在仰光登陆,攻占
了仰光、勃古等海岸城市,从南面直接威胁缅甸中心地区。缅甸政府急调部队据守仰光
以北阵地,并召班都拉率军回师南线。11月,缅军6万多人冒大雨和酷热,翻山越岭,
赶回仰光前线。12月1日,班都拉率部向驻守仰光的英军发起总攻,但由于双方武器装
备差距太大,缅军最好的武器也只是18世纪的滑膛枪。英军以逸待劳,缅军长途跋涉,
疲惫不堪,又加之英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因此,缅军几次进攻失利,伤亡惨重,被迫
退守仰光西北掘壕固守。
1825年3月,英军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对班都拉劝降不成,即对缅军阵地发起猛攻。
班都拉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身亡,缅军陷入混乱,英军趁机攻占了缅军阵
地。4月3日,英军又占卑谬,因进入雨季,不敢继续北上。班都拉之死和英军不断入侵
缅甸腹地,动摇了缅甸统治者的抗英决心,缅王接受议和派建议,于9月派人与英方谈
判。英方提出的割地、赔款等苛刻条件引起缅方义愤。10月,缅政府重新组织1万多人
的部队,向卑谬的英军发起反攻。缅军虽给敌以有力打击,但英军大批援军赶到后,反
攻仍遭失败。
1826年2月,英军长驱直入,占领蒲甘,逼近缅甸首都,缅甸政府被迫接受英方提
出的谈判条件,于2月24日与英殖民者缔结了和约。至此长达两年之久的第一次英缅战
争结束。根据条约,缅方割让阿拉干和丹那沙林两地给英方,赔款100万英镑。战争给
缅甸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独立的缅甸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殖民当局
虽然取得了进一步入侵缅甸的桥头堡,但在缅甸人民的顽强抗击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侵缅英军4万多人,约有1.5万人葬身战场,消耗战费1300万英镑。
第二次英缅战争起于1852年。英殖民当局在取得第一次英缅战争胜利后,侵略野心
恶性膨胀,不但不满足于割地赔款,还想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在与缅甸进行多
次缔结商约的谈判未果后,以缅甸整治仰光港口,惩处英商违法犯罪活动“虐待英商”
为借口,派分舰队进至缅甸沿海地区,掠走缅甸商船,杀害缅方船员,炮击岸防工事,
进行海上封锁。同时,还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挟缅方作出更大让步。缅方拒绝
了英方无理要求,英国将领戈德温遂于4月初率2万余人从丹那沙林向缅甸发起进攻。此
次缅甸政府没有像第一次英缅战争那样组织积极抵抗,英军仅用了8个月就侵占了下缅
甸地区。不堪忍受英国殖民统治的缅甸各族人民展开了长期顽强的斗争,英殖民当局用
了5年时间才控制了这一地区。1862年,英国殖民者把阿拉干、丹那沙林和勃固三个地
区合并组成“英属缅甸”,加强了对下缅甸的殖民统治。
1885年英殖民者又发动了第三次英缅战争。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
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列强为扩大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竭
尽全力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英殖民者为将缅甸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防止别国插手,
于1885年10月22日,借口缅甸政府对英资孟买缅甸贸易公司贩运柚木偷税漏税活动处以
罚款,是迫害英国商人,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11月9日,缅甸政府部分答应了英
方要求。尽管如此,早已准备好的英军还是发动了第三次英缅战争。11月14日,装备精
良的英军1万多人,沿伊洛瓦底江向曼德勒方向发起进攻。由于缅甸政府没有必要的思
想和军事准备,英军未遇多大抵抗,仅用了14天就占领了曼德勒。1886年1月1日,上缅
甸被宣布为英属殖民地。英国殖民者的强盗行径激起了缅甸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
抗英斗争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英军占领曼德勒以后,增兵4万
人,耗费大量军费,花了10年时间,才把各地的抗英斗争镇压下去。中国人民曾协助缅
甸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第三次英缅战争中,云南地方官曾派腾越都司李文秀到缅甸了
解战况。后来李文秀率部500余人去缅甸参加抗英斗争,最后战死疆场。
英缅战争对缅甸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断了缅甸封建专制王朝独立
发展的进程,使缅甸从一个独立的国家沦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为英国大量掠夺缅甸资
源,扩大殖民侵略,打开了通路。纵观3次英缅战争,缅甸之所以失败,固然有其是一
个落后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技术上都比不上英国殖民主义者等原因。但战争指
导上的失误则是缅甸失败的根本原因。
首先,缅甸统治阶级内部缺乏坚持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决心和勇气,未能组织有效的
抵抗。第一次英缅战争,缅甸政府尚能积极备战,组织抗击英军入侵,虽然双方武器装
备差距很大,但在3个方向上均给英军以重创,迫使敌进行了长达两年之久的战争,付
出了惨痛代价才占领了阿拉干和丹那沙林地区。而这次战争的失利也在于,缅甸统治集
团内部对战和问题始终未形成一致意见,总是幻想侵略者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
在英军进攻的紧要关头,主和派就占了上风,使缅甸政府丧失继续抵抗的信心,被迫签
约求和。到了第二、三次英缅战争,缅甸政府表现得更为软弱,既无必要的思想和军事
准备,又无实际组织大规模抵抗的能力,以妥协苛且偷安。结果,英军在两次战争中分
别只用了8个月和14天就占领了下缅甸和上缅甸。而战后英军用了10年的时间才平息了
各地抗英游击战争,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如果各族人民规模浩大的抗英斗争能有一个坚
强统一的领导,缅甸一定能够打败英国侵略者的。
其次,缅甸统治者在战略上顾此失彼,缺乏统一运筹能力。第一次英缅战争中,英
军以英属印度为基地,在战略上采取声东击西,先在阿萨姆挑起战火,吸引缅军主力于
西线,而后乘缅甸南线兵力空虚,利用海上优势,以1万多人在南部沿海登陆,轻而易
举地拿下了仰光。此时,缅军在西线集结了6万多人的部队,并在班都拉的率领下主动
出击入侵之敌,一举攻占了吉大港地区的两个重镇,引起了敌极大恐慌。
这时缅甸政府如能以少量部队在南线牵制英军,阻敌北上,并指挥主力部队乘胜向
吉大港、孟加拉方向进攻,必将扭转被动局面。可缅甸统治者却舍近求远,急将主力调
回南线。6万大军冒大雨和酷热,翻山越岭,用了4个月时间,行程500多公里,赶到仰
光前线,对英军发起总攻。而英军则利用这段时间调整部署,增援仰光方向,以优势武
器装备,以逸待劳,很快就击退了缅军的进攻。此役,缅军伤亡5000多人,英军只损失
不到400人,使缅方在军事上遭受严重挫折,已无力挽回败局。
第三,缅甸统治者对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企图缺乏警惕和戒备。英殖民当局为扩大殖
民统治,总是以谈判、经商、探险等和平手段为掩护,深入对方境内进行侦察、间谍活
动,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对此缅甸政府缺乏应有的防备,给了敌以可乘之机。如:
早在1795—1811年,英国就通过东印度公司6次派遣使者进入缅甸,一方面企图诱迫缅
甸当局签订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深入了解缅甸社会各方面情况,积极为英国对缅甸殖
民扩张出谋划策;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后,英印总督派往缅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参加缅
王早朝的特权,暗中了解和掌握了缅甸统治集团内的大量情况,并借机组织间谍活动,
给英国当局进一步在缅甸扩张提供了重要情报;英印政府占领下缅甸后,即加紧向上缅
甸渗透,英印驻缅甸总督亲自率代表团到上缅甸访问。他们在上缅甸逗留长达两个月,
虽未达成任何协议,却收集到了大量缅甸的政治、经济、交通、资源、气候等重要情报。
第三次英缅战争爆发后,英军就拿着事先绘制的伊洛瓦底江沿岸缅军要塞分布和地形图
作战,掌握了战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