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克耶军是什么民族
‘壹’ 缅甸克耶族有哪些历史
克耶族人口大约有5万人,主要居住在东南部的克耶邦,属于汉藏语系藏缅族克耶语支。克耶族原本是一支缅甸山区的少数民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族克耶语支。克耶族人最明显的特征是女性从5岁开始在脖颈上套铜环,逐年增加累积至约一尺高。传说在古代,因为怕妇女在林中被野兽所伤,而套铜环作为防御,也有说法认为这是模仿本民族图腾长颈龙。总之,在此民族,长脖妇女是美的象征。克耶族信奉神灵,无论大小事,几乎都要用鸡骨占卜,因此克耶族十分重视鸡。克耶族生产漆器,13世纪时生产着名的漆器“云漆”,是缅甸上层社会夸耀的资本。克耶族的铜鼓制作精美,历史悠久。其铸造铜鼓的历史已经超过500年。相传缅甸原始时期的克耶族有铜鼓舞,是以祭祀神灵为主的舞蹈。
‘贰’ 在历史上,缅甸克钦独立军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缅甸虽然是东南亚的一个小国,但绝不省事,经常因战争出现在新闻中,此国在1948年脱离英国之后,仍然走在处理内政、国家统一的路上。缅甸刚独立不久,国内居然出现了敢于跟政府武装相抗衡的克钦独立军,该独立军人数只有1万到3万人,但却每次都能打败政府的清剿武装,让历任政府倍感头疼。
缅甸政府多次派人跟克钦族进行和平谈判,但始终无法打消克钦族独立的信念。1987年缅甸政府集结了10倍于克钦独立军的政府军对克钦地区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围剿。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克钦独立军采取了退缩不抵抗政策,一直退到了距我国边境几百米的勒新地区,此地突然下起了几天几夜的暴雨,克钦独立军这才保得一命。1994年,克钦独立军领导人被迫与政府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到2011年缅甸政府公然撕毁了这个协议,打破双方维持了17年的和平,缅甸又踏上了内耗的不归路。
‘叁’ 缅甸是什么民族
缅甸是克伦族、克耶族、克钦族、孟族、掸族、缅族、若开族、钦族等民族。缅甸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缅甸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肆’ 缅甸各势力与中国关系
缅北六大武装
1、掸邦武装
掸邦拥有超过360万人口,占缅甸人口总数的7%,信仰佛教,从300年前起就长期与缅甸中央政府发生武装冲突。掸邦武装最多时曾有100只武装,其中最出名有3只,第一是掸邦军(SSA),上世纪70年代,成为缅共最有利的同盟军。
第二个为掸邦联合革命军(SURA),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与残留缅甸国军联合,从事搜集情报,走私毒品活动。
第三个是掸邦联军(SUA),其规模最大时,拥有超过2万武装力量,装备有萨姆7型防空导弹,迫击炮等武器。虽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现在仍有相当力量在缅北活动。
2、佤族武装
佤族生活在缅甸阿佤山一带,靠近中国滇西南。该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数十个世袭部落首领统治整个社会。60年代,缅共来到佤邦建立根据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缅共军队,从而缅共为佤邦培养出大批军政人员。
1989年4月,缅共中部军区副司令鲍有祥,第12旅旅长赵尼莱突然包围缅共中央总部,成立佤邦联军。
佤邦联军地盘与中国云南的沧源县,耿马县,澜沧县,孟连县等接壤,总面积大约有3万平方公里。佤联军的路线是: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一手高举武装自卫的旗帜,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实现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战略构想。
佤联军现在可以说是缅北最大的武装力量,主要军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陈祥,赵岩祥,魏学荣,扎老布,李祖烈,赛堂,三不勒等等,拥有5个师级部队,超过2.5万军队,装备有地空导弹,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4管高射机枪,53式轻重机枪,56式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和M-16步枪。
佤联军还办有4所军事学校,并重金聘请解放军和台湾退役军官担任教官训练部队。改变过去缅共陈旧的作战方式。
3、果敢武装
果敢特区面积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军的最后一战,失败后流亡缅甸的明军及其家属。1942年,日军侵占缅甸后,果敢自卫军与日军作战百余次,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OBE勋章。果敢民风强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称谓。
现在果敢最大武装是果敢同盟军,最早为1989年脱离缅共的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彭家声部队。果敢同盟军控制面积较小,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在2000人左右。
4、克钦武装
克钦是缅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万,与中国境内景颇族是同一民族。
克钦独立军,现在控制区域1万平方公里,人口10万,克钦在其控制区实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现拥有7000武装力量和5000名民兵,实力仅次于佤联军。
为获得武器,克钦武装想尽办法从印度,缅甸,泰国走私M-16步枪,M-24冲锋枪,M-79型火箭筒及子弹。
克钦新民主军,该武装最早为1989年,缅共第101军区部分部队改编而成,驻地在中国云南怒江州,保山地区边境外,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4%,拥有大量珍贵木材。其武装力量包括1500名常备军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枪,56式自动步枪,75毫米无后坐力炮,82毫米迫击炮和马克辛重机枪。
5、克伦族武装
克伦族拥有超过400万人口,分布在克伦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为远古古羌人集团较早南下的一支,与中国汉族同源。
克伦族自古代起就与缅甸中央政府作战,英国殖民缅甸期间,又协助英军进攻缅军。二战期间,更是在英国帮助下,猛烈进攻亲日的昂山将军领导的缅甸独立军。
克伦民族解放军(KNLA)
始创于1945年,目前控制区域1.3万平方公里,人口13万。军事力量包括7个旅6个直属营等7000人。
6、克耶解放军
成立于1949年7月,是一支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治为理想的反政府武装。现在其主力近万人已经接受民族和解。泰缅边境但仍然在其控制区(泰缅边境)进行武装割据,自我管理。
‘伍’ 有人了解缅甸吗
我找到了缅甸的过去.
一、多民族概况
缅甸有42个民族,人口较多的有缅、克伦、掸、钦、孟、若开、克钦、克耶等民族,另有巴当、勃奥、茵莱、土瓦、那加、僳僳、拉秀、沙隆等。
缅甸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5%,有2444万。缅甸族分布全国各地,而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区。缅族属蒙古人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历史上缅族先民有过三次大的迁徒,于650年进入曼德勒南30公里的叫栖(皎克西)镇一带定居。
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人口有300多万,主要分布于克伦邦和克耶邦。克伦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克伦语支,与缅族同一族源,都是从中国的羌族分支出来的,向南迁入缅甸还早于缅族。
钦族有人口46万,大部分聚居在西部山地钦山山脉。钦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钦语支,是随藏缅语族南迁,较早进入缅甸的民族之一。几经辗转流徒,钦族于14--15世纪进入西部山地,一部份迁到了印度阿萨姆地区。
克钦族是跨居缅、中、印三国,在中国叫景颇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代的“裸形”、“寻传”部落即其先民,公元960年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南迁,到十七世纪逐渐定居在今缅甸北部和云南德宏地区。缅甸克钦族有45万人,分布在克钦邦。
若开族又称阿拉干族,聚居在西部若开沿海地区,人口190万,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属何种语支至今仍有争议。 克耶族有5万人,主要居在东南部的克耶邦,属于汉藏语系藏缅族克耶语支。
高族有6万人,分布在掸邦东部的景栋一带。高族在中国叫哈尼族,在老挝国丰沙里省叫卡戈族,有7万人;在泰国清莱、清迈府叫阿卡族,有3.5万人。高族属于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缅甸的掸族有250万人,分布较广,聚居掸邦境内的占62%。掸族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同中国古代的百越有着亲密的族属关系。早在公元前后缅甸就有掸族居住,至八世纪大体形成今日的分布状况。
孟族是缅甸的古老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孟语支,人口100万,主要聚居地为南部孟邦。缅甸全国人口3760万,农村人口占80%。侨民比重不大,主要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华人华侨。
二、缅甸远古历史
5000年前,缅甸的依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曼德勒在文化和地理上将缅甸分成两部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以南为下缅甸。但缅甸族(缅人)是不是缅甸的土着居民。
缅甸最初的土着是印度尼西亚的尼格黎多人(矮黑人)。公元前4世纪,楚国人庄𫏋入滇,扩地数千里,沟通了中缅之间的交往,举世闻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开通。缅甸这时有了部落国家,即占族建立的大公国。占族是涵化矮黑人之后的南岛人的后裔。
公元前后,中国哀牢(濮、闽濮)人[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两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据了今柬埔寨和老挝,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进入泰国和缅甸,在缅甸的即今天的孟人(the Mons)。进入缅甸的孟族居住在锡当河(Sittang River)流域。
此后,青藏高原的藏缅人的一部分顺山势南迁缅甸。公元3世纪,缅甸族(Burmese)的一支骠族(the Pyus)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骠国,以卑谬为都城。802年,骠王派使臣来到唐朝京城长安,表演缅甸古乐和精彩的舞踏。832 年,骠国被同为藏缅系的南诏国灭亡,骠人四处逃散,逐渐与叫栖一带的同族人缅族融合。
与骠国并立,孟族人(Mon)在毛淡棉西北60公里建立直通国(Thaton杜温那崩米国)。573年,直通国的两个王子Thamala、Wimala兴建庇固(勃固)城,之后发展成为孟族王朝的最重要的城市。骠国灭亡后,孟族王朝统治了整个下缅甸,直到十一世纪。
三、缅甸古代历史
11世纪初,定居叫栖一带的缅族,吸收了骠国、孟人、南诏、掸人的先进文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建立了蒲甘王国,定都蒲甘(Pagan)。1044年,蒲甘王朝国王阿奴律陀(Anurudha)统一缅甸全境,成为缅甸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1058年始创缅文字母。蒲甘王朝历代国王世系如下:阿奴律陀----修罗----江喜佗----阿隆悉都----那罗多----那罗帝因迦---那罗波帝悉都----酰路弥路----迦娑婆----乌婆那----那罗梯诃波帝----苴----邹聂----那罗梯诃波帝。1287年,蒙古在西双版纳设立了宣慰司,忽必烈的两个大臣由此南攻缅甸,灭了浦甘王朝。
于是,孟族在南部建立起勃固王朝,定都仰光东北80公里的勃固(bago);掸族在北部建立了阿瓦王朝,定都曼德勒附近的阿瓦(ava),形成南北对峙状态。1386年,两个王朝间爆发战争,史称四十年战争,国力因此消耗殆尽。1539年勃固王朝为东吁(东坞、东固、Toungoo)王朝所灭。1555年阿瓦王朝也为东吁王朝所灭。
15世纪末,原先逃到锡当河流域东吁(仰光-曼德勒之间)一带躲避战乱的缅族,大力发展农业,积蓄力量。东吁缅族首领明吉瑜宣布脱离阿瓦王朝,自立为王。1531年,明吉瑜之子达彬瑞蒂正式建立东吁王朝。在达彬瑞和继任的第二位国王莽应龙在位期间,东吁王朝历多次南攻北伐,终于实现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1546年迁都勃固。
东吁王朝世系如下:明吉瑜---达彬瑞蒂---莽应龙---莽应里---良渊候---阿那毕隆---弥利提波---他隆---平达格力---白莽---那罗伐罗---弥丽 提----娑尼---达宁格内---摩诃陀摩耶娑底波帝。
东吁王朝因多次与实力强大的暹罗(泰族)的Ayutthaya(大城王朝)交战而耗尽了资源。16世纪末,暹罗联合反叛的孟人包围了勃固,东吁王朝联合阿拉干国(今缅甸若开地区和孟加拉国南部),才得以解围。
1599年勃固城于被阿卡族(又名哈尼族、高族)占领,东吁王朝被迫迁都阿瓦(Ava)。1752年阿瓦被孟族人攻占,东吁王朝灭亡。
四、缅甸近代史
1753年,瑞波平原(伊洛瓦底江和钦敦江之间)的缅族首领壅籍牙派兵多次南下讨伐孟族人,终于再次实现了全缅甸的统一,建立了雍笈牙王朝(贡榜王朝)。
1782-1819年雍笈牙国王波道帕耶(Bodawpaya)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
1824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侵缅战争。英军从印度由陆路向缅甸西北部进攻,被缅军统帅班都拉重创于吉大港附近的班瓦河地区,迫使英军全线溃退。1826年,英军走海路从仰光登陆,一路攻城夺池,最后攻占缅京阿瓦附近的杨达波村。缅王被迫议和,放弃对阿萨姆、克车和曼尼坡的宗主权,将若开(阿拉干)及附近岛屿划归英国管辖。
1852年,英军第二次侵缅,占领缅甸南部沿海,将勃生、勃固、若开、德林达依合并为缅甸省,归属印度联合省管辖。
1885年英军第三次侵缅战争,轻取京都曼德勒,生俘锡袍王。英军继续北进,随即占领了整个上缅甸。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从此整个缅甸沦为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1897年,英国将缅甸升格为“自治省”由英驻印度副总督兼任省督。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大量的印度移民涌入缅甸导致劳工廉价,造成地方经济受到威胁。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以致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 1936年,在英国统治下的唯一一次选举中,巴穆(Ba Maw)当选为首相。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可以控制国内政治。
日本在1942年占领缅甸。当日本战事逐渐失利时曾同意让缅甸独立,但事实上却仍旧在背后操控新成立的傀儡政府。缅甸国父翁山(Aung San)于是在此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二战后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翁山则在公元1947年7月遇刺身亡。在翁山的继承人大钦努(Thakin Nu)的领导下,英国议会终于在公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认独立的缅甸联邦共和国。
‘陆’ 为什么缅甸果敢地区会发生战乱
缅甸果敢地区会发生战乱原因:民族复杂各有武装,且和解进程实现未果。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按地理划分为8个大族群。缅甸共有7个省和7个邦,缅族占缅甸人口的六成左右,主要生活在缅甸的7个省,剩下7个大的少数族群分别生活在7个邦。掸族主要生活在掸邦,而掸邦中又有33个民族,包括果敢族。
缅族掌握国家的主要政治和经济资源,少数民族多数生活在边境地区,那里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滞后,不少少数民族拥有武装力量并各自占据一片地盘,有的还建立特区实行自治。
比如,果敢族在果敢地区建立了“掸邦第一特区”(现果敢自治区),其军队称为“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果敢同盟军。
另外一支由克钦族人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争取独立而组建的反政府武装名为“克钦独立军”。1994年与政府停火,成立“克钦邦第二特区”。
随着缅甸民主进程的推进,2008年缅甸通过了新宪法。为保证2010年大选顺利进行,缅甸中央政府着手收编少数民族武装。
有些武装比较顺利地与中央政府达成和解,有些则进行了强烈抵抗。
(6)缅甸克耶军是什么民族扩展阅读:
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在近6000万人口中,缅族占了2/3,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较大的少数民族。英国殖民缅甸时期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曾造成这个东南亚国家的分裂。
1947年2月,为了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分而治之”、成立几个国家的图谋,缅族与主要少数民族在彬龙会议上签署《彬龙协议》。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但殖民者留下的阴影还是让一些少数民族武装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与中央政府对抗。
在缅甸,缅族虽然是主要民族,但并不占绝对优势,其他的主要势力是南方的孟族,北方高原的掸族(就是傣族),西北地区的克钦族(景颇族和傈僳族),北部的佤族,此外还有钦族、克耶族、克伦族和若开族等等,很多部族都割据一方,并不服从政府领导。
1988年以来,缅甸军政府实行新的民族和解政策,截至2011年年初,先后有40支武装与政府实现和解,有的完全放弃了武装,有的被改编成民兵或编入中央领导的边防军。
‘柒’ 缅甸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请按顺序写出来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据调查统计,全国有四十二个民族,135支系。但是主要有八大民族: 就是缅族、吉仁族、挥族、若开族、孟族、克钦族、钦族和克耶族。缅甸民族有三大语系:(一)藏缅语系、(二) 汶高棉语系、(三)汉泰语系。根据人类学家的鉴定,缅甸民族多属于蒙古人种,又都是从中国青藏高原先后进入缅甸的。
缅族 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占全过国入口的69%,属于蒙古人种藏缅语系缅语支。起源于中国西北蒙古高原边缘地区,西藏东北部和甘肃南部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在公元前缅族人逐渐向南迁移,大约在7世纪中叶,到缅甸中部叫栖定居,渐渐地散布到全缅各地。主要集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缅甸独立后工业也有所发展。
吉仁族 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8.4%,属于藏缅语系吉仁语支,也是从中国西北羌族分支出来的,南迁时迁徙路线可能是从怒江流域经缅甸东北部,最后定居于萨尔温江流域一带。吉仁族分两支。住在山区高原的叫山区吉仁;住在平原地区的叫平原吉仁。山区吉仁基本上是刀耕火种。商品交换形式,大都是以物易物。
吉仁族的宗教信仰:山区居民大多数信仰原始宗教,他们最信誉奉的是榕树神、家神和民族创始者神。平原吉仁多信佛教,迁居城市者和上层吉仁人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吉仁族有自己的文学和艺术。每当夜晚群聚火地,弹出优美动听的琴声、唱出世代相传的民歌、故事、歌颂本民族的创始者、部落英雄、一切真善美的神鬼和动物。缅历10月1日是吉仁族的新年(基督教的吧吉仁人是以公历1月1日作为新年)。届时他们便把一年必需的粮食储藏起来,用一部分粮食酿酒和烹制各色美点佳肴聚餐。按民族习俗,聚餐时要先敬奉老人,长辈和老师,然后同亲友们开怀畅饮,欢度佳节。同时他们还要把去年亡故的亲人的尸体火化,将骨灰撒向天空,任其在风中四散飘落。43
拇族: 属于汉藏语系藏泰语支,占全国人口的8%。大多聚居在缅甸东北部的掸邦境内,其馀则散居和杂居在克钦邦、克耶邦、杰沙和缅甸的几个县境内。根据1947年2月彬弄会议的决议,掸族于1948年初建立自治邦,是缅甸最大的一个邦区。原本是以土司制度治邦。1962年缅甸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废除土司制度。
掸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与缅族极为相似。全族95%的人信仰佛教。掸族人民勤劳善良,性格温柔。具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家有难,全寨相帮是他们传统的民旅美德。掸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掸族人民能歌善舞,孔雀舞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民身间艺术精华。
若开族: 旧称阿拉干族,占全国人口的5%。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若开族居住于缅甸西南部沿海地区与(孟加拉国)毗邻。1973年正式建立若开族自治邦。若开族语言与缅族相似,除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外,其余均信奉佛教。若开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基本上与缅族相同。赛船节是若开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缅历的一、二月间(公历4、5月间)正是收获季节,也是若开人民一年一度的赛船节。
孟族: 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孟高棉语系,孟语支。先民从康藏高原迁徙西南沿湄公河上游南下,进入中南半岛,散居在中、越、柬、老、缅、交界的地方。它是在缅甸南部定居最早的一个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8%。主要居住在德宁达依省的直通、吉卡米、丹老及伊洛瓦底江三角州。孟族有古老的文化,在基础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对缅甸文化有较大影响,他们在经济、生活、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丧礼仪等各方面基本上与缅族相同。日常社交活动中都使用缅语和缅文,但在孟族聚居区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保留本民族的传统和习 俗,以农业耕作为生。
克钦族: 是一个跨居缅、中、印三国边区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4% 。祖先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羌族系,是藏缅语系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亲敦河上游和伊洛瓦底江上游。缅北克钦邦为聚居中心。古代缅王阿朗悉都出巡当地时受到景颇人民载歌载舞的迎送,当时对他们赐名为“克钦",意为想跳舞,现转意为能歌善舞的民族。克钦族豪爽开朗、待客如宾、疾恶如仇。客人来访时,必置酒款待。如受欺侮,则兵刃相见。生活习俗还保留着早期社会的残余形态,虽然有一部分克钦人改信基督教和佛教,但多数人仍信仰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信神不信鬼,为了驱恶鬼、崇善鬼,就举行经常性的宗教活动和祭典。“木脑众歌节”就是克钦族的祭典盛会。
钦族: 属于藏缅语系钦语支。随着藏缅族的南迁,是较早到缅甸的农民族之一,占全国人口的2。3% 。大部分聚居在缅西部钦山山脉一带。也有散居在若开山脉的钦族。1947年召开彬弄会议之后,钦族在独立后,不建邦,改设特别区。1973年12月才开始改称自治邦。大部分还是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由于环境条件不同,钦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但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村社的特点。钦族人多数信仰原始宗教。英国占领后,少数人改信基督教,也有信奉佛教的。钦族各支系的习俗不尽相同,收种节是钦人共庆的新年。大约在公历l0月下旬举行。庆功节被华人称为“摆功德宴"。钦人一生至少做一次功德。节日期间,家家庭院都树立着竹柱子,以显耀主人家的富裕和功德的标记。庆功会主要是表彰为本民族、本部落和本村寨做出贡献,立过战功的集体和个人。男子后脑勺留长发。南部女子有纹脸的习俗。钦人热情好客,性格豪爽,男女老幼酷爱烟酒。
克耶族: 属藏缅语系吉仁语支。占全国人口的0.3%,是自治邦中最小的邦。他们和吉仁族是兄弟民族,也称他们为山区吉仁。主要居住在缅甸东部和东北部,自称克耶民旅。他们喜欢用儿茶染成红色上衣而得名。克耶以农耕为本,在山区基本上是刀耕火种,手工业较发达。早在13世纪就出现本民族的铁匠、铜匠和漆匠等手工业工匠,魏当肩袋行销缅泰,邦内所产的云漆是缅甸的精品。风俗习惯与吉仁族大致相间同。“克托博"是克耶族的新年,是主祭两神的节会,在每年的公历4月间举行,含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捌’ 老挝克耶族与中国哪个民族是同族
老挝克耶族与中国民族都不是同族
克耶族是克伦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缅甸克耶邦和泰国西北。
克耶族是缅甸的第八大民族,人口约15万(2004年估数),占缅甸总人口的0.3%。克耶族主要分布在克耶邦和克伦邦,人种上属于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其人体特征与克伦族相似,是一支由古克伦人发展而来的民族。克耶族原称克伦尼,1951年10月5日缅甸政府根据其本民族的意愿政为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