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衣服为什么像傣族服装

缅甸衣服为什么像傣族服装

发布时间: 2022-05-07 11:37:41

1. 傣族穿着、习俗都有什么特点。

傣族穿着特点: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傣族有许多民族节日,如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其中泼水节最有名,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左右,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

扩展内容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特别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2. 傣族的服装

一、女性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花腰傣”独具魅力的头饰、服饰,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着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征,证明了两者之间的一脉相承 。

二、男性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

(2)缅甸衣服为什么像傣族服装扩展阅读:

族源与历史

傣族源于中国南方的百越族群,西汉称其先民为滇国,东汉称为“掸”,唐、宋称黑齿蛮、“ 金齿蛮”、“银齿蛮”、“绣面蛮”、茫蛮、绣脚,“白衣”等,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称“白夷”、“摆夷”、“百夷”。

他们在宋朝曾有自己的国家,叫勐泐(即车里宣慰司),首都在景洪。国主叫叭真(帕雅真)。版图至兰纳、老挝与越南西北。有四子,小儿子管西双版纳,其他三人分别管泰国的清迈、越南西北、老挝的丰沙里省,他的王国生存至1950年。

而德宏一带则有被称为麓川思氏的德宏傣族地方政权,由元末生存至明英宗时代。


分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人口普查,傣族人口有1,261,311人,内地31个省份均有分布,列第19大民族。

傣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新平、元江、景谷、金平、双江等县,在保山、镇沅、澜沧、元阳、弥勒、马关等地也有傣族民众散居。另外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新安乡也是傣族聚居地。

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缅甸与老挝北部。

因他们需要暖湿气候种植水稻,其聚居地位于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丽江)。


风俗泼水节

傣族人结婚时要杀牛,并请全村人来到自家吃饭。酒席持续三天。贺者为示感谢,会说一些吉祥话,或送上红包。三天酒席结束后,新郎新娘正式结为夫妻。他们只种一次粮食在冬天结束农耕逸居。

语言文字

傣族说德宏傣语(傣那语)、西双版纳傣语(傣仂语)、红金傣语、金平傣语(傣端语)等多种傣语,都属于壮侗语系的台语支。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分为四种形式:在西双版纳等地通行的称为傣仂文﹐又称西双版纳傣文﹔在德宏等地通行的称为傣哪文﹐又称德宏傣文﹔在瑞丽﹑澜沧﹑耿马等县市的部分地区使用的称为傣绷文。

在金平使用的称为傣端文,又称金平傣文。这四种傣文都是从印度的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的﹐与老挝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3. 不同地区的傣族服饰是否有不同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统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大襟短衫,下

傣族服饰
着长裤,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新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
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普遍有纹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美的组成部分。花纹有虎、豹、象、狮、龙、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案。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各地的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的。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的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每遇河边井旁沐浴之后,身材纤细。苗条的傣族少女,将黑亮的发髻盘于脑后,在紧身短衫和花统裙之间扣上银腰带,亭亭玉立,宛如古典仕女的风韵。

4. 傣族的风俗习惯和服装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4)缅甸衣服为什么像傣族服装扩展阅读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着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

还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补血润肺之功效。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叶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即可进食。肉类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鸡、烧鸡,喜欢吃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萝卜、笋和豆类。

5. 傣族传统的服装的来历

傣族传统的服装的来历:

傣族生活的地方,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由于傣族居住的村寨盛产竹子,他们除了用竹子建成的幽静而雅致的干栏式住宅和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外,还用细篾编成彩绘的竹笠、腰箩,作为佩饰。

(5)缅甸衣服为什么像傣族服装扩展阅读

傣族服饰民族特色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

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们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制在筒裙、包、被面、垫单、窗帘、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种图纹色彩都被赋于具体内容。

6. 傣族的服饰叫什么

傣族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热,山林茂密,其服饰也结合本地气候,形成了独特风格。傣族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白色或黑色圆领对襟或大襟长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布束腰,用白布、粉红布或淡青布包头,并在末端饰以彩色丝线,垂于耳旁。有的戴毛呢礼帽,冬季天寒时披毛毯,四季常赤足。有些边境傣族受缅甸边民的影响,男子也有穿着上下贯通的裙裾的,不系腰带,将宽余部分拉朝腹前系结,俗称“笼基”。

傣族女子服饰因地而异,但普遍绚丽多彩,素有"金孔雀"之称。居住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瑞丽、畹町等边疆地区的傣族由于濒临国界线,都受缅甸文化影响,且共同信仰小乘佛教,因而服饰极为相似。女子上身多穿白色、草绿、粉色或淡黄的齐腰紧身小褂,有时外罩紧身对襟无领窄袖收腰短衫,下着长至脚背的各色裹身长筒裙,腰间系银腰带。女子不论老幼皆盘发成髻,饰以发梳、发簪或花朵。节日时,头上插满色彩鲜艳的鲜花或绢花,衣着也更为艳丽。外出时喜挎自织的筒帕,撑传统的平骨花伞。

未婚女子平日多穿白色或粉色的齐腰短衫,下着长裤,腰系绣花围腰,发辫盘于头上,发稍自然垂下。节日时多穿彩色紧身对襟短衣,围黑色小围腰,两侧顶边绣彩色花纹,交叉于臀部,两根围腰带子则绕至前右侧,下垂至膝下,其上绣满与围腰两侧相似的彩色花纹,着黑色长裤,但赕佛进“庄房”时则必须穿筒裙。梳发辫盘于头顶缀以红色毛线和灿烂夺目的头花。已婚年轻妇女通常着浅色对襟上衣,依旧窄袖短衣,但胸围、腰围都变得宽松一些;穿两条黑色筒裙,外裙由下往上折起,包住臀部,显出已婚妇女较为丰满的形体线条,或穿单层黑色筒裙,系一条黑色小围腰,头发挽髻于顶部,多用长条浅色毛巾包头,中老年妇女则改戴用黑布缠成的高筒帽。

7. 傣族的服饰和头饰什么样子的

傣族服饰中男子的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女子的服饰则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活力与性感。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并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她们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

8. 傣族的服装,饮食,习俗是什么

1、服装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2、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

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一般都是自家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槟榔的习惯也很普遍。嚼食槟榔要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3、习俗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分布: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

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9. 傣族服饰和泰国的传统服饰相似,傣族和泰国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西双版纳和泰国可能古代是有联系的,但时间太久远了,语言基本不能沟通,只有很少的一些词语能听懂一点点,但还是完完全全的不同的两个语言。版纳人也和其他任何一个中国人一样,需要系统去学习泰语才能听懂。宗教信仰上,傣族和泰国一样都是小乘佛教,寺庙风格和泰国相像,宗教规则也还是基本相同。至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傣族和泰国人还是不同。

当然,泰国的泰族在历史发展中,也融合了多个民族在其血缘中,其中,由于在蒙元时期大量汉人南迁,事实上今天的泰国王室都与华人关系密切。而泰国前总理英拉甚至都被认为是华裔。

10. 泰国服饰与云南傣族服饰有无历史关系

您好,他们是有关系的,要从他们的祖先说起,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都有着渊源关系。全球傣(泰、掸)总人口6000万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称为“傣”、“泰”,他称为“掸”、“阿萨”。
服饰:云南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泰国人的服装,总的来说比较朴素,在乡村多以民族服装为主。泰族男子的传统民族服装叫"绊尾幔"纱笼和"帕农"纱笼。帕农是一种用布缠裹腰和双腿的服装。绊尾幔是用一块长约3米的布包缠双腿,再把布的两端卷在一起,穿过两腿之间,塞到腰背处,穿上以后,很像我国的灯笼裤。由于纱笼下摆较宽,穿着舒适凉爽,因此它是泰国平民中流传最长久的传统服装之一。
宗教:云南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 在西双版纳、景谷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人们认为只有入寺做过和尚的人,才算有教化。因此,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在泰国,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要一度削发为僧,连王室和贵族也不例外
归结到底他们都是属于一个民族的,只是分布不同。所以他们的服饰都大同小异,生活,信仰,语言都将近。希望能对有所帮助,回答的不太全面,也只是把我了解到的给你写上了,如果有更全面的,大家可以一起学习。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2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6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1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8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6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1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3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4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