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打仗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① 缅甸这几天的战斗状况如何
那你还真是不太留意这些新闻。缅甸政府和地方割据武装的战争已经半年了。
现在情况很明显,中国政府决心和缅甸政府合力对付果敢之类的地方割据势力了。否则,早就会在两国边界划定禁飞区,缅甸的军队和飞机根本不能接近边境。
既然和缅甸政府合作,对于一些误伤事件自然要灵活处理,毕竟,缅甸是友邦,又共同对付果敢,这种事情肯定要相互容忍。
只是,地方政府应该主动迁移沿线边民,让他们暂时避开边境地区,由民兵和边防控制边境,直到果敢地方势力被消灭。这样才是好办法。
② 明朝与缅甸的战争是什么样的
作者:小A
缅甸是个小国,但是是一个志气很大的小国。
在缅甸人心中,他们就是无敌的存在,中国只要打仗就要靠人数取胜。
明朝时期,军队将版图扩展至缅甸几乎全境。
虽然明朝没有强大到世界无敌,但是对付小小的缅甸依然绰绰有余。
为了彰显缅甸人的厉害,《琉璃宫史》开始编造故事了:“缅甸发生内乱。明耶觉苏瓦王子出征,战胜了毛东、毛盖侯二人。毛东、毛盖侯这俩兄弟不顾老婆孩子被掳走,直接跑到明朝地界去求援。”
这一求援不要紧,明朝直接派出大军了。虽然明朝方面没有任何记载,但是人家就是这么说,你能怎么办?
缅甸人也知道自己打不过明军,于是写道:“中国军队围城时间长了,没有粮食吃了。于是提出单挑,结果被缅甸人打赢了。然后明朝就撤军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接下来的记载,又出现了单挑的故事,缅甸人兴许真的世面见得少,连同样的故事不能用两次这种事情都不知道。
还有一次,明朝真的发兵了。据《明史》记载:“遂拜蒋贵平蛮将军??大发东南诸道兵十五万讨之。”
缅甸《琉璃宫史》这么写:“陆军中有战象800头、骏马15000、士卒25万??”
明朝才十五万,这缅甸的25万士卒数字明显夸大了。结果不言自喻,明朝把缅甸揍了个稀巴烂。
打了败仗的缅甸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就大笔一挥,记载道:“中国四位将军率百万大军??”
你以为百万就算完了吗?人家缅甸败得合情合理。
“缅王得知中国四员大将率骏马20万,士卒200万来犯。”
看到,诸位应该明白缅甸史书里的数字是怎么回事了。十五万变成200万,扩大了不止10倍。
当然,这本书里的东西从来就不能相信,比如这本书里的1.6亿缅甸军队。
缅甸夸大中国军队数量不知一次,早在元朝时期,《缅甸大史》就说中国军队两百万。合着中国以来军队就是两百万。另一本书记载中国军队90万,也是够夸张的。事实上,据《元史》记载,当时的中国军队一共只有1.2万人。
1.2万人都能夸张成90万,甚至200万,可见缅甸人应该没见过1万以上的军队。
本公众号文章均系小A本人原创,未经允许,不要转载。
③ 最近缅甸战争怎么样
虽然世界在提倡和平发展,但还是有很多的国家不停地发生战争。战争分为对内和对外,很多人其实都明白只有和平才能稳定的发展。在没有对外战争的情况下,应该是注重发展自身,提高综合国力。但还是有些国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民族之间不团结,经常发生内部战乱。而我们的邻居缅甸就已经发生了70年的内战,至今战火都还没有停止。
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缅甸发生了70年的内战还不停息,更加说明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平等才能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发展,国家才会进步,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④ 看一看缅甸现在战况如何在缅甸的最主要哪个地方在打仗
2019年3月份起已经没有在打仗了。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缅语教师,采用缅语教学。
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签订,其中并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国放弃收复果敢的权利。果敢归缅甸掸邦管辖。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果敢曾经(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权。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缅语教师,采用缅语教学。
(4)缅甸打仗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缅甸习俗:
1、在缅甸,脸涂特纳卡是防晒美容的方式,请勿感到好奇,拍照建议先经过当事人同意为佳;
2、缅甸以乌鸦为神鸟,不能捕捉和伤害,牛在缅甸也被视为神物,任其游逛,鸽子也是缅甸人非常喜爱的,伤害不得;
3、缅甸爱惜生物,花草。不要践踏花草;
4、缅甸人善良,路人都会朝您微笑,那是善意的打招呼方式;
5、最重要的事,缅甸不接受人民币,只接受美金和缅币。美金一定要赞新,不能有任何涂污,折角,折痕,美金可以在机场换成缅甸币。
⑤ 为何缅甸一直在打仗,二战后过了几十年还没能实现太平
缅甸是内陆国家,恰处在印支半岛,靠近中国的最里侧,所以就成为外国势力觊觎东亚的战略立足点,所以此处各股政治势力,角斗不断。
⑥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向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企图一举攻占当时英属殖民地缅甸,并切断盟国向中国运送作战物资的滇缅公路,进而由缅入滇,迫使中国屈服。因此缅甸的得失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41年底,日军又开始向缅甸进攻。12月23日,54架日本轰炸机第一次空袭仰光,滇缅公路上战云密布。为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中、英、美三国政府及军方首脑经过反复磋商,决定由中国派军队迅速入缅作战。
担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下设3个军,约10万人。由卫立煌、杜聿明分别担任远征军正副总司令,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并兼任第五军军长。美国则委派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参与指挥。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应英军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挥师出征那天,空中有盟国的飞机掩护,地上则车轮滚滚、马达轰响。上千辆各式各样的车辆,坦克车、炮车、弹药车、步兵输送车、救护车、通讯车、辎重车,就象一条钢铁巨龙,浩浩荡荡,沿着滇缅公路向南挺进。
对中国远征军来说,缅甸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危险的战场。这儿地形极其复杂,高山环列,河流交错,茂密的热带丛林遍于全境,交通对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极为不利。
1942年3月19日,战斗在同古外围打响。我军初露锋芒,打得非常漂亮,第一天就歼敌300人。马上增援,包围了同古。他们还出动飞机,摧毁了英国在缅甸的全部空军,掌握了制空权。守卫同古的是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官兵,师长是戴安澜将军。到3月24日,同古保卫战已打了整整5天。
日军的步兵虽然被挡在外围,但敌人凭借猛烈的炮火和制空权,已将同古城内炸得天翻地覆,瓦砾遍地。我军第一次在国外作战,地形不熟,联络不畅,加上天气酷热,饮水缺乏,战斗颇为艰难。当晚9时,戴师长召开各团长及直属营长会议。他坐在指挥所闷热的掩体里,仍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他说:“今天的会,没有别的,就是四个字:‘准备死战’”。给部队下达完战斗任务,他缓缓站起身来,用低沉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听到此言,军官们个个神情肃穆,纷纷当场留言,指定自己的代理人,作好了拼死沙场的准备。
第二天,全师官兵继续投入血战,与四倍于自己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日军不仅用飞机轰炸,用大炮轰击,更是丧失人性,施放糜烂性毒气弹数百发。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他们仍顽强坚守阵地,决不后退半步。经过多日血战,第200师在重围中孤军奋战,已经精疲力竭。到了3月28日,同古城已陷一半,眼看着第200师将与同古城同归于尽。
杜聿明和蒋介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支王牌部队遭到灭顶之灾,于是命令他们撤退。3月30日凌晨,戴安澜率领第200师数千名残兵,趁漫天浓雾,悄悄撤离同古城。同古一战,中国军队杀伤敌人三四千人,而第200师也付出了伤亡2500人的代价。
此后,中国远征军第38师在师长孙立人指挥下又取得仁安羌战役的胜利。4月中旬,包括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在内的7000余英军,被日军围困于仁安羌。师长孙立人率领38师兼程驰援,与日军激战2昼夜,歼敌1200余人,攻破了日军的包围圈,解救了处于困境中的英军。他们的英勇行为扬威异国,轰动世界。
中国远征军虽然作战勇敢顽强,而且在局部战斗中取得胜利,但整个战略态势却对远征军日趋不利。日军具有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加之掌握了缅甸制空权,所以作战进展迅速。相反,盟军方面军事行动步调混乱,各行其是。英军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而远征军内部高层指挥在作战方面也有严重错误,史迪威作为最高长官,在军事部署方面,常常失之于全盘考虑。在战局危险时,他也未能及时调整军力,致使中国军队被各个击破。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一直处于被动,最后终遭失败。失败后的远征军分成两路撤退,一路撤入印度,另一路则撤回国内。部队在撤回国内的途中,不仅要抵御敌人的围追堵截,更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他们历尽人迹罕至的崇山密林,行动困难,加之雨季来临,气候炎热,蚊虫成群,疫病流行,伤亡惨重。
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历时半年,转战1500多公里,损兵折将,不仅未能完成作战任务,反而使我西南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敌完全切断,日军入侵云南境内。远征军由出征时的10万之众,到最后仅剩4万多人,军械也丢弃大半。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第93师副师长胡义宾、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壮烈殉国,大批士兵的鲜血洒在撤退途中,令人扼腕叹息。
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失败,不仅使中国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更造成滇缅公路的中断,从此美援华物资只能依靠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补给量十分微弱。
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攻势,同时也为了改善中国战区军需物资的运输状况,从1942年7月起,中、美、英三国又开始磋商反攻缅甸问题。从1942年秋开始,中国在印度的军队及撤回云南的军队分别接受了美国教官的训练,装备及战斗力大大加强,为第二次缅甸作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阿萨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区出发,向日军展开攻击。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部队毅然开入道路崎岖、人迹罕至的野人山。这儿蚊蚋遍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被称为“死亡之路”,又被称为“绝地”。有胆量走入“死亡之路”的中国驻印军,必然已经抱定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信念!他们英勇地在胡康河谷拉开了缅甸反攻的序幕。
驻印军作战英勇,连克顽战,连续攻取新平洋、于邦等地。12月28日,驻印军分兵左右两路向缅北进军,开始全面反攻。孟买、瓦鲁班、孟拱、密支那、南坎、八莫等地相继被我军收复。日军虽然负隅顽抗,但终究不是我军对手。
为了策应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开始对怒江以西的日军发动猛烈进攻,拉开了滇西反攻。
龙陵,松山、腾冲、平戛是日军利用滇西高黎贡山的险要地形构筑的四个主要据点。经过两年多的苦心经营,日军在据点周围修筑了大量的半永久性工事,封锁了一切道路,储存了充足的粮食、弹药、饮水及所需器材。中国远征军面对易守难攻的敌军堡垒,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击。
松山攻坚战是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松山扼滇缅公路之咽喉,是怒江之西的制高点。日军企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中国远征军连续发动5次攻击,将松山外围日军据点全部攻占。但是,其核心据点却屡攻不下,远征军伤亡很大。在此情况下,远征军秘密挖掘地道,安装炸药,终于炸毁了山上的碉堡。经过3个月的连续攻击,我军全歼守敌,攻克松山。
1945年1月收复畹町,1月27日,驻印军与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国西南国际交通补给线完全打通,云南省领土完全收复。缅北、滇西作战,从1943年12月起到1945年3月止,历时1年多。中国军队在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艰苦奋斗,挺进2400余公里,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多座,歼灭日军2万多人,缴获步枪1万多支、轻重机枪600多挺、汽车600多辆。中国驻印军、远征军也损失4万多人。
中国军队的胜利,不仅歼灭和消耗了日军的重要力量,更为减轻盟国军队在其他战场上的压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远征军终于在胜利的日子里凯旋回国。
⑦ 与缅甸军事作战,中国屡战屡败 经济大战,中国能取胜么
缅甸历史上曾屡屡与中国和泰国这两大邻国兵戈相见。因此,历史上,缅甸和中、泰这两大邻国之间有很多的恩怨,曾多次爆发过战争。直至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缅甸开始沦为英殖民地后,泰缅战争遂告终止。尽管这时的缅甸长期以来一直与这些邻国维持了和平关系,但偶尔也会爆发战争。
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缅甸曾横扫整个中南半岛,傲视群雄。在缅泰战争中,缅甸也曾三次攻陷泰国大城王朝的首都。缅甸的史书及教科书中对上述战争均有记载。 而在中缅战争史上,除元代那蒙古骑兵采用“不按套路出牌”曾战胜过缅甸军外,在明清和民国时期,中国与缅甸的边境战争中,中国汉人屡战屡败。 一、历史上的中缅战争。 唐代,中国云南的南诏势力强大,曾向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南诏政权曾攻陷过缅甸的骤国。 元代,蒙古军队灭掉大理国之后,与当时的缅甸蒲甘王朝矛盾激化。1277年,中缅两国爆发了着名的“牙嵩延”之战。十年后,才攻陷当时的缅甸首都蒲甘。蒲甘王朝灭亡。不过,这一次战争缅甸人认为战败的原因是北方的蒙古人不按套路出牌,才导致他们失败的。当时元军出动了1.2万骑兵。缅甸军有6万步兵、少量骑兵,及二千头战象。缅军仍按传统战术作战方式大象开路,可没想到,狡猾的蒙古军却藏在树林中,用弓箭不射士兵,专射大象。大象受惊,返跑回缅军阵营,践踏士兵。蒙古兵又骑上战马,趁乱冲入缅军里砍杀,这样缅甸军才大败。不过,精明的缅甸军也学了这么一招。后来缅甸军队再与泰国交战中,也采用蒙古人这种偷袭方式,屡败泰国军队。 明代的嘉靖末年至万历年间。缅甸东吁王朝完成缅甸统一后,进行反扑,并入侵中国云南,经过数十年的边境战争后,明朝战败,丧失了大片缅北土地。 清代,缅甸雍籍牙王朝统治前期,又开始入侵云南。缅甸和清朝进行了四年的“花马礼战争”,清朝战败。(注:花马礼,花就是花银,马就是马匹,就是指云南边境的车里和孟连的土司每个都要给缅甸王朝奉送一定数量的银子和马匹。) 民国时代,缅甸军与日本军联合,把有着英美苏空军及大炮支持的中国四十万“远征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国军付出了出兵四十万,伤亡20万的惨重代价。若不是菲律宾战场美国出兵及西欧战场盟军获胜,估计,再有四百万国军也打不过那缅甸军。 二、历史上的缅泰战争。 缅甸蒲甘王朝末期,泰国大城王朝入侵缅甸南部的孟族王国,迫使孟族从马都八迁都勃固。 东吁王时期,缅甸长年对泰国大城王朝进行用兵。曾分别于1565、1569两次攻占泰国大城王朝首都,此后十五年,泰国成为缅甸的附属国。这期间是缅甸军大获全胜时期,估计是缅甸军采用并学会了当年元朝的蒙古人偷袭他们时的那招:专射泰国人的大象。 缅甸雍籍牙王朝时期,缅泰又发生战争,1767年,缅甸第三次攻占泰国首都,导致泰国大成王朝灭亡。 战争特点:1.单打独斗 古典战争的方式。 早期的缅泰战争属于传统的战争,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通常做法是这样的:国王和将帅们身披铠甲、使用矛、刀、弓等兵器,双方指定日期。在交战中,只能国王对国王,将帅对帅帅,王侯对王侯,士兵对士兵。1592年,缅甸被泰国杀死的那个王子就是与泰国王子作战时被杀死的。将帅王侯们打仗,都带着老婆上阵。在撤退时,时常有老婆掉队被敌方捉到事发生。在每年的第一次季风来临时,双方不管打得再热闹,都会停止作战,让士兵们回家种田。2.军队的组成形式 原始性、职业性、世袭性等灵活方式。 缅甸士兵一接到出征的命令,便会停下耕作及任何活动,到指定的地点报到集合。他们把武器扛着肩上,一头挂着弹药兵器等,一头挂铺盖,锅碗,粮食等。不用车辆,不用账蓬。穿着日常衣服,头上裹着红布条,朝出征地出发,夜晚随地休息,早上起来做饭。有时,战争延续到次年,他们就在敌人的土地上耕作,以取得足够的粮食。 缅甸雍籍牙王朝前期,实行兵农合一制度,15岁至60岁都要服兵役。战争来临时,国王和农夫都得从军 3.象战 缅秦两国当时都崇拜白象。若一国向另一国索要白象,则就是向该国表示着宣战了。 象战也是中南半岛的特色。缅甸当时的军队分步兵、马兵、象兵和水兵等多兵种。其中象兵是陆地作战最强有力的兵种。对象兵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步兵经过十战可升为马兵;马兵经过十战可升为象兵。象兵的待遇是非常高的,每月有五十箩谷子(一箩等于22公斤)。 后战争特点: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有西方人沦为缅甸的奴隶,如法国人葡萄牙人。精明的缅甸人把他们组成雇佣兵,并有西方的兵器。当年缅甸对清朝战争中,这些雇用兵就充分发挥了优势。 缅泰战争期间,缅甸与泰国双方都动用了大批战象,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一大奇观。 嘿嘿,我现在还在想:穿得花里胡哨,趿着拖鞋的缅族士兵骑着大象与同样花里胡哨的泰国人打仗时,会是啥样子?传统的战争,中国与缅甸已不会再出现,可如今,中西方在缅甸展开的经济大战,早已不宣而战。那么,这次,双方在缅甸的明争暗斗的较量中,中国能完全取胜么?
⑧ 2017年4月份缅甸还打仗吗战况怎么样
4月份以来果敢地区基本没有打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军队在中缅边境演习。缅甸的其它地方还是有的比如:
据当地媒体消息,4月5日,缅军与南掸邦军(RCSS /SSA)在掸邦南部彬龙镇爆发遭遇战,战斗持续约30分钟。
南掸邦军发言人赛尼表示,当天南掸邦军正在离彬龙镇约10英里处的婻赛村巡逻,而缅军第236步兵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婻赛村,所以双方才发生了遭遇战,但不清楚战斗中双方是否有伤亡。赛尼说:“我们已将此事告知了联邦级监督停火联合委员会JMC,希望在他们介入调查以后,此类事件不要再发生。我们已经与政府签署包括NCA在内的多个和平协议,如果他们(缅军)再像这样未经允许而且还携带武器进入我方控制区,那么就形同毁约了。”据了解,南掸邦军2015年与前任政府签署NCA,之后缅军仍与其多次发生交火。进入2017年来,双方也曾在3月中下旬分别在掸邦东部的迈彬市以及北部的西博镇发生过交火。
⑨ 缅甸政府是否亲中,她的政治和军事现状是什么样子的
在东盟国家中缅甸因为受到西方的制裁,所以对中国的倚赖也比较大,所以和中国军队的关系还可以.
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称。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六十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圆满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立了典范。长期以来,中缅坚持睦邻友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合作,双边关系稳步发展。
缅甸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缅甸政府是一个民族主义政府。
⑩ 缅甸永不停歇的战事到底给民众带来了多少伤害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世界是经历过了两次的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和平现状。我国也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抵抗侵略的战争之后获得胜利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可是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和平的,却还有一些地方常年处在战争炮火之中,这些国家的居民也是饱受战争的折磨,生活现状也不是很乐观。在我们的邻国缅甸,就是长期处在战争之中,这给民众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点就是医疗健康等等。战争经常会伤及无辜,其实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这些无辜的老百姓了。受到战争影响的人非常的多,而且战争也很容易传播疾病等等,这对于国内的人民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所以还是希望世界上能够没有战争,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下成长,少一些纷争才能够多一些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