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坡为什么划给缅甸
⑴ 谁知道为什么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动放弃江心坡的领土主权
新中国承认江心坡属于缅甸,是客观面对历史和现实。
江心坡地区并非中国固有领土,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克钦族(中国境内叫景颇族)部落头人统治状态。明朝时当地土司接受中国册封,受中国羁縻统治。明朝晚期这一地区被缅甸所攻占。清朝时当地土司既接受清朝册封又接受缅甸册封,实际上不受任何一方控制而处于独立状态。清朝晚期英国侵入缅甸,并开始侵入江心坡地区。中英两国进行边界会勘,规定江心坡地区为未定界待议地区。英国并不满足,加紧侵略步伐,到了民国时期英国已完全控制整个江心坡地区,并占领了中国的片马等地。民国政府对英国控制江心坡地区采取了默认态度,但不承认英国对片马地区的占领。1947年缅甸独立前夕,克钦族主动与缅甸签订彬龙协议,加入缅甸联邦。1948年缅甸正式脱离英国独立,江心坡地区成为缅甸的克钦邦。1960年中缅签订边界协议,中国正式承认江心坡地区属于缅甸,但片马地区由中国收回。
回顾整个历史,中国之所以丢失江心坡地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在历史上我们缺乏对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清朝时期我们并未派官驻军实际控制江心坡地区,这使得我们缺乏拥有这一地区主权的强有力依据,这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英国就是据此认定这里非中国领土而入侵的。
二、英国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将这一地区纳入版图的进程。江心坡地区在当时要么属于中国要么属于缅甸,如果没有英国人的入侵和数十年的控制,江心坡地区很可能纳入中国版图,仅凭缅甸是没有实力和中国争夺的,但英国人的入侵使天平倒向了缅甸一方。
三、民国政府的不作为等于放弃了这一地区的主权。当英国控制江心坡地区时,如果民国政府积极作为,主张主权、抗议入侵,那这一地区至少可以成为争议领土。片马地区就因为民国政府未放弃主权而收回,而江心坡地区由于民国政府放弃了主权要求,中缅划界谈判时我们非常被动。
四、克钦族加入缅甸联邦使我们收回这一地区的希望彻底破灭。缅甸独立前是个好机会,当时英国人打算退出,克钦族有很强实力,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但遗憾的是克钦族认同缅甸而不是中国,他们既没有选择加入中国,也没有选择独立建国,而是选择加入缅甸联邦。等新中国成立后,生米早已煮成熟饭,我们只有面对江心坡早已成为缅甸克钦邦的事实。
⑵ 梁朝是怎么失去缅北的我看地图齐的时候还有缅北到梁的时候就没了
缅北一直都是附属国,无所谓得失,齐的地图有,说明不了什么。
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梁的地图没有缅北,就说梁把缅北弄丢了。
中国与缅甸的边界问题
江心坡问题,南坎问题
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即现在的中缅边界线)究竟是如何划界的呢?
南段(尖高山以南)基本保持了1841年线以来的走向,中国放弃了对南坎名义上的主权(永租,年租金1000卢比,与完全割让没有任何实质区别),但对于1941年线阿佤地区边界线作相应修改,原被划给了缅甸的班老、班洪地区重新归属中国。
北段,中国承认缅甸对江心坡的主权,双方基本以高黎贡山脉分水岭为界,但片马地区归还中国。片古岗地区(片马、古浪、岗房,今属怒江州)划界时已明确为缅甸领土,由于中国承认了缅甸对勐卯三角地的实际统治并将其划给缅甸,作为交换,缅甸亦把原属中国的片古岗地区交还中国。“江心坡”指的是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一个狭长地带,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
而江心坡是“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一个狭长地带”(两江均在高黎贡山以西),不到这块未定界地区的一半。另外,网上流传的7万平方公里说,其实是指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缅北地区(台版中国地图中,把它们都划入中国版图)。现在多属缅甸克钦邦。
江心坡原分三部,北高南低,上部名江头地,又叫卡枯戛,中部名中石旦,又叫格昂卡,下部名下石旦,又叫卢南卡。上部寒冷,而中、下部炎热。炎热地区的传染媒介、病原体及动物宿主,均易兹生,因而疾病较多,其地有瘴气,面积约为27000平方公里。
“南坎问题”是指位于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的归属,又名南畹三角地区,面积约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勐卯三角地区主权原来属于中国,这一点没有疑问。但在1894年前(即第一次中(英)缅边界划分),英国人就已经强行修筑了从八莫到南坎的公路。到1897年,中英两国再次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的时候,英国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南坎,中国的这块领土的管辖权。
⑶ 历史上中国丢失的领土有哪些越南曾经是中国的领土吗
一、外蒙,失去外蒙的史实其实是非常清楚的,是国民党政府一手丢失的,与共产党毫无关系,二战胜利后外蒙要求独立,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经过谈判,1945年8月14日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外蒙古就是否独立进行公投。公投结果是97.8%的蒙古公民赞成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当时国民政府派出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带观察团前往对投票进行监督,公投后国民政府承认公投结果,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并与蒙古建交。1961年10月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30号决议案,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当时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中华民国政府也并没有反对。由此可知,失去蒙古,中国由桑叶变公鸡完全是国民党的责任,与共产党无关。
二、海参崴,指责共产党对失去海参崴负责是所有指责中最荒诞无聊的,如果有人相信此说法可以说此人已经愚蠢到家,彻底没救了,因为只要在中国上过学,只要学历是初中水平,就都学过相关内容,初中课本里写的很明确,在满清时期沙俄通过《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割走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万平方公里土地,海参崴就在乌苏里江以东,1860年11月14日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白纸黑字,瞎子才看不见,所以我怀疑这些传播相信此谣言的人都是海外反华势力雇佣的,因为中国人不可能如此无知白痴。
三、唐努乌梁海,此地区位于外蒙北部,与中国并不接壤,外蒙开始走上独立道路后,唐努乌梁海也于1921年独立,建立图瓦共和国,并与苏联在1925年建立“外交关系”,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图瓦共和国参加苏联卫国战争,1944年图瓦共和国决定加入苏联,正式成为苏联领土,中国当时的民国政府对此鞭长莫及无可奈何。失去此领土,有沙俄苏联引诱鼓动的因素,也有中国国力衰弱无法实施有效管辖的因素,无论怎样,失去唐努乌梁海都是在民国时期,与共产党毫无关系。
四、长白山天池,天池我去过,可惜去的那天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没有看到美丽的天池,天池确实有一部分位于朝鲜境内,但说共产党割让天池给朝鲜就很扯淡了,中朝两国传统边界基本以长白山和鸭绿江为界,但是并没有明显细致的划分,也从来没有签署过边界条约,在满清时期朝鲜是中国的属国,中国当然不可能与朝鲜平等的去谈边界问题,随后朝鲜变成日本殖民地,中国与日本冲突在即,大战一触即发,自然也不可能有闲工夫去和日本军国主义谈划分边界的事,在朝鲜建国后,双方的边界划分才有可能实现,根据双方平等友好协商,1962年中国和朝鲜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划分了中朝边界,对于从来没有划分过的边界进行划分,自然是各有所得,怎么能说是丧失领土呢。
五、缅甸江心坡,这是指中国缅甸之间的位于中国云南高黎贡山之东,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地带,早在1927年民国期间英国就已经实际占领了此地区,英国对此进行了有效管制,1941年英国借中国抗战处境艰难,急需外援,对英国控制的滇缅公路有着很大仰赖的时机,以关闭公路的威胁为施压手段,于1941年6月18日与民国政府换文,确定江心坡地区归属缅甸,此次划定的边界线,史称“1941年线”。国民政府对此线是承认的,在抗战中的1942年,国军一部曾进入江心坡建立抗日基地,英国立刻提出抗议,国民政府政府随即令国军从江心坡撤出,表明对此土地属于英国。二战之后,1947年缅甸独立,英方向缅甸移交江心坡地区的行政权,对此中华民国政府也未提出异议,说明此已经不是争议土地。由此可见,这和外蒙一样,又是国民党的民国政府的责任,与共产党毫无关系。
四、中国印度边界,中国印度边界争议主要分东西两段,西边是新疆的阿克赛钦地区,东边是西藏的藏南地区,这里插句题外话,英国这老牌殖民者真是狡猾大大的,无论在什么地方走人后都留一个烂摊子祸乱他人,印度独立搞个印巴分治,闹的几十年不消停,一场又一场的印巴战争,死亡上百万无辜者,英国人制造麻烦制造分裂的手段真是高明,所以当年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硬是按着英国人的脖子把这块肥肉吐出来真是不易。
中国印度边界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一直由中国控制,印度从未染指过,此地是由新疆进入西藏的战略要地,中国在此修建了新藏公路,印度对此多次抗议但也无可奈何。中国印度东段边界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之南,这是英国人在1914年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划给印度的,但问题是这条线是非法的,因为当时英国人只是与西藏政府代表进行换文,西藏政府并没有授权给代表划界的权利,西藏当地政府不承认此线,至于中国的中央政府更是不知道有这条线,从来没有承认过。中国的建国与印度的独立几乎同时,本来双方关系很好,但由于边界纠纷闹的很不愉快,最后在1962年打了一仗,印度惨败,边界问题就这么一放几十年,目前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由中国实际控制,东段藏南地区大部分由印度实际控制,中印边界争端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但双方都没有签署边界协议,所以并不能说中国失去了藏南地区给印度,印度也不会对中国占领下的阿克赛钦地区放手不要,就这么维持吧,用邓小平的话说,让后代人比我们聪明,让后代人去解决。为了获得解决争端的有利地位,中国必须自强,必须发展,强大了才能维护领土完整国家安全,什么时候中国强大到世界第一了,边界领土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五、中越海上的白龙尾岛,这个谎言曾经蒙蔽过很多人,事实上在1887年中国与法国签署边界条约时,白龙尾岛就是在越南一侧,后来奠边府战役结束,法国战败失去了印度支那,越南分裂为北越和南越,白龙尾岛在北越一侧,中国是支持北越的,当时战争刚结束,北越政府无力顾及海岛,为避免白龙尾岛被海盗或南越侵占,中国于1955年临时占据此岛,两年后将此岛交还北越政府,所以明白了吗,白龙尾岛从来不是中国领土,丢失一说毫无根据。
六、中越陆地边界老山法卡山者阴山,以上这些地区全部在中国境内。
共产党执政后对国家主权和领土问题非常重视,竭尽全力挽回曾经失去的领土,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收回香港主权,要知道香港岛和九龙半岛都是被明确割让给英国的,让日不落帝国吐出她吞下去的土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收回的领土,比如珍宝岛
越南只能说部分是中国的领土,大部分时间只是中国的藩属国。
⑷ 明朝是怎么占领缅北,又怎么失去的
认为江心坡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的主要根据,是江心坡地区的原主要土司,比如孟养、里麻等地土司(孟养土司的管辖地还要越过江心坡以西)曾受过明、清两代王朝册封。土司制实是中国控制边远少数民族的一种政治手段,绝大多数原册封的土司领土,后来成为中国的领土。
中缅边境地区,数百年来一直有着大小不一的争夺战。明代开设三宣六慰,1531年(明嘉靖十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缅甸,并不断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人民出版社《世界通史》载:“缅甸(东吁王朝)统一的最后完成,是在莽应龙统治时期(1551-1581年)。莽应龙先于1555年占领阿瓦,1556至1557年建有征服了北部掸族诸小国,东部国境到达泰国境内。经过三次战役,先后占领孟养、孟拱、蛮莫、孟密、伽沙、猛别等地……”
清朝与缅甸发生过两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是为了消灭逃入缅甸的南明残余力量。结果就是缅甸将南明永历帝交给清军,李定国病死,南明在缅境内的最后残余力量瓦解。清军达到目的即返回云南,随后清廷与西南清军主将吴三桂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内部权力斗争上,由于此次战争目的本身不在缅甸,所以对于边境没有多大影响。第二次是在干隆年间,清军再次击败缅甸,缅向清廷臣服,成为中国的外藩。这导致英缅第三次战争后,缅本部全境沦为英殖民地,但正式的吞并条约是在中英之间签定的。
江心坡指的是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东的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一个狭长地带,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不过网上流传的7万平方公里说,其实是指密以北的大部分缅北地区(台版中国地图中,把它们都划入中国版图)。现在多属缅甸克钦邦。而所谓“江心坡问题”,其实就是中缅边界问题,确切的说,主要是北段边界是如何勘定的。
争议
江心坡为中华民国政府法定领土的一部分,1941年被中华民国以“永久租借”的方式租借给当时的英国。1949年以后归于缅甸的地方政府自治。依据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丧失其主权,但中华民国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其与他国签订的边界条约。
香港《开放》杂志执行编辑(自称“学者”)蔡咏梅指出,江心坡即是位于云南省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长约2000里,宽约500里;北起西藏察隅县,南至缅甸尖高山,在清朝乃属于云南省腾越州的大塘、止那等由土司控制之地。当地的一支少数民族濮曼族人自承是蜀汉诸葛亮平南时所遗汉兵后裔,至今仍祀奉诸葛武侯。
通常江心坡指缅甸北部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即中华民国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版的中国地图相比西南部多出的地区),约7万平方公里,现在属缅甸克钦邦的大部辖境及实皆省的最北境。
⑸ 中国划地给,缅甸,朝鲜长白山
长白山本来全是我们的,分了一半
缅甸,50年代的地图,于现在大不同
⑹ 我国曾有一块领土在别国领土中间,直到1960中国才主动放弃,为何
众所周知,我国的领土达到96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第三大的国家,与十几个国家相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边界的领土一直与其他国家存在争议问题。尽管有些边界领土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还是有一些领土存在不小的争议。
在1960年以前,中国就有一块飞地,处在缅甸的包围之中,与中国的陆地并不相邻。在60年,中国和缅甸就边境问题进行磋商时,中国才将这块土地主动放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有小编为您细细道来。
这块飞地就是南坎地区,总面积为220平方公里,环境优美,佛寺古刹遍布,物产丰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南坎位于中国云南省瑞丽市的南岸,与中国隔江相望,周边全是缅甸的领土。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也是略有遗憾的,中国因此少了一个瑞丽江南岸的历史文化名城。各位读者对60年中国的做法有何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⑺ 中缅为什么以高黎高山脉水岭划界
A 中缅两国通过置换领土和平解决边界争端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国境毗邻,不仅在历史、文化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国人民之间更是存在着源远流长的兄弟般深厚友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0年6月8日与缅甸建交。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中国和缅甸有约2210公里的共同边界,尖高山以南的边界由中英之间的1894年、1897年和1941年的有关协议划定,但实际控制线与条约规定不完全一致。中缅涉及悬而未决的边界主要有三段。
第一段是阿佤山区一段:阿佤山区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南段部分,英国和清政府在1894年和1897年签订的两个中缅边界条约对这一段边界曾作以明文规定,但有关条文自相矛盾,这一段边界长期没有划定。英国殖民者为造成既成事实,于1934年初派遣军队进攻班洪、班老两个部落所辖地区,遭到当地佤族人民英勇抵抗,即有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英国乘当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面临的危急情况,以封闭滇缅公路为压力,胁迫当时的国民政府在6月18日以换文的方式在阿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英国有利的边界,即所谓的“1941年线”。由于不久爆发了太平洋战争,这条线上也没有树立界桩。
第二段是南畹河与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又名南畹三角地区):勐卯三角地区位于中缅边境的中段部分,是中国的领土,过去英国在条约中也已明文承认。但在1894年中英两国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前,英国未经中国同意,擅自通过该地区修建了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1897年,中英两国再次签订中缅边界条约时,英国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该领土的管辖权。缅甸独立以后继承了这一不平等的“永租”关系。
第三段是尖高山以北一段:尖高山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北段部分。这一段边界过去从未划定。英国曾在这一地段不断制造事端,1911年初武装占领了片马地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全国各地掀起风起云涌的抗议运动。迫于压力,英国政府不得不于同年4月10日照会当时中国政府,承认片马、岗房和古浪三处属于中国领土。但英缅当局仍然赖在这个地区,毫无道理地继续侵占这一地区。
针对中缅边界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不久,缅甸方面曾几次向中国提出边界问题。但因为新中国成立不久,解决边界问题尚未提上日程。1954年11月至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席间又谈到两国边界问题。会谈后发表公告指出:“鉴于中缅两国边界尚未完全划定,两国总理认为有必要根据友好精神,在适当时机内,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此项问题。”1955年11月,中缅双方边防部队在黄果园因误会发生了一次武装冲突,两国开始把解决边界问题提上日程。从1956年初起,两国就边界问题开始进行多次接触和磋商。
1956年10月,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吴努应邀访华。期间,周恩来同吴努就中缅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中缅边界问题举行会谈。中国政府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吴努主席向缅甸政府就中缅三段未解决的边界问题说明了情况,并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关于阿佤山区一段:中国政府认为,“1941年线”是英国人趁人之危造成的,中国人民对于此是不高兴的。在边界问题上,根据正式条约提出来的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应予以尊重。为了促进这个问题公平合理的解决,中国政府准备把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的地区,同时,要求在中缅两国政府没有就此问题达成最后协议并树立界桩以前,缅甸军队不进驻中国部队自“1941年线”以西撤出的地区,但缅甸工作人员可以进入这一地区。
关于勐卯三角地区:中国政府指出,缅甸继承的英国对该地区的“永租”关系,同中缅两国目前的平等友好关系是不相称的,中国政府愿意同缅甸政府商定如何具体部署对勐卯三角地区“永租”关系的废除。
关于尖高山以北一段:中国政府根据历史事实和实际情况调查,提出建议:从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部分,可以按习惯边界线划界;从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一段,除片马、岗房、古浪地区应归还中国以外,原则上可以按怒江、瑞丽江(即龙川江)、太平江为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定边界;在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的同时,缅甸政府也把军队从片马、岗房和古浪撤出,在这一地区最终划界以前,中国军队将不进驻这个地区,缅甸政府可以进行行政管理。
这公平合理地照顾到了双方的利益,吴努主席对此原则性建议非常满意。1956年11月9日,中缅在联合新闻公报中宣布:中缅两国政府取得谅解,到1956年底,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缅甸军队撤出片马、岗房、古浪。撤军工作顺利进行,为两国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后,中国总理周恩来与缅甸领导人不断进行深入具体的讨论。双方达成一致:鉴于缅甸在勐卯三角地区修建的公路对缅甸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愿意把这个地区移交给缅甸;作为交换,缅甸把“1941年线”以西的班洪和班老部落管辖区划给中国,从而纠正两个部落被“1941年线”分割为中缅两部分的不合理状态。
1957年7月,中国第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专门讨论了中缅边界问题,周恩来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就中缅边界问题作出了决议,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条件日趋成熟。
1958年9月26日,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取代吴努担任总理。奈温对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态度积极,并应邀于1960年1月24日至29日来华继续商谈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两国总理于1月28日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上签字。
最终,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1960年10月1日《中缅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有:
1、根据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和友好互让精神,缅甸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归还中国;
2、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的“永租”关系,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中国同意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同时为了照顾历史关系和部落的完整,缅甸把班洪、班老部落辖区(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3、双方同意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的一段边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外,按传统习惯线定界;
4、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放弃1941年中英换文中规定的中国参与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
中缅边界问题的谈判及解决,不仅有利于中国边疆的稳定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同时也为亚非国家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⑻ 克钦是1960年代从中国分出去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英属缅甸时期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与当时的满清政府签订西南勘界条约划出包括今天缅甸掸邦以及克钦邦大部土地,而掸邦是今天缅甸最大的邦,克钦邦上就有克钦族 而没有划过去的土地上的克钦族就是今天中国的景颇族,在1960年的时候中国政府为了与其缅甸建交正式承认这一份不平等条约的有效性。西南的麦克马洪线正式成为定局 ,而藏南的就是中国不承认中印的麦克马洪线区域。以上绝对原创 不粘贴 不复制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⑼ 1960年的中缅边界线究竟是如何划界的呢
是伟大的周同志将江心坡和南坎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给了缅甸,占缅甸现有领土1/4强,使得缅甸长期与我国友好往来与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