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新平洋在哪里
① 日军第18师团的灭亡过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应付中国大陆的战局日本决定进行扩军计划,第18师团被配属给了第10军,在柳川平助中将的指挥下于11月4日在杭州登陆。国军的防线全面崩溃,败走向了南京。第18师团随后紧追不舍,直到打下南京,是参与南京大屠杀的主力师团之一。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人猿泰山”。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郑洞国指挥的中国驻印军新1军,下辖孙立人指挥的新38师和廖耀湘指挥的新22师,兵力近3.5万人。
而当面之敌正是是田中新一中将指挥的日军第18师团,下辖第114、55、56联队,共有兵力3.2万人。该师团是日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兵员来自九州岛的产业工人,以凶顽闻名,参加过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兇之一。它在新加坡曾以3万多人迫使8万多英军缴械投降,后投入缅甸作战,有“丛林作战之王”的称谓。
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于缅甸最北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据说原来曾有野人出没,因此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山”。中国驻印军对胡康河谷太熟悉了,前年中国远征军败退时,闯入这块禁区,损失惨重,遗尸无数。胡康河谷内的每棵树头几乎都撒着中国官兵的尸骨,每处河滩都撒下了他们的血泪。
1943年10月20日上午11时,前哨战在新平洋以西无名高地打响。新38师搜索连在行进途中与日军的一个大队遭遇。双方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并几乎同时向对方开火。按照以往的经验,日军一个大队(营)的战斗力相当于或超过中国军的一个师。此次战斗一开始,日军根本不把区区一连的中国士兵放在眼里,立即向中国军占据的无名高地发起冲锋。搜索连是新编第38师的开路先锋,全连兵员300余人,配备迫击炮12门,反坦克炮3门,轻重机枪25挺。士兵清一色“M4汤姆式”冲锋枪。战斗一打响,该连即沉着应战,将敌人放入射程内,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予以杀伤。当日本兵端着三八大盖气势汹汹扑上来的时侯,骤然间冰雹般的迫击炮弹便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暴雨般的机枪子弹构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墙,把气焰嚣张的日本兵打得晕头转向,一片片、一行行像割禾一样纷纷栽倒在地上。轮到中国军反冲了,只见头戴钢盔的中国士兵更是个个争先,勇不可挡。他们充分发挥自动武器近战的长处,把手持老式步枪的日本人打得血肉横飞,浑身都是窟窿。下午,另一连的中国士兵及时赶到,两路一齐夹击,日军丢下200多具尸体,仓惶而逃。前哨战初战告捷,中国驻印军首创对日军以少胜多的战绩。
10月24日,新38师第112团开始攻击前进,29日即占领新平洋。日军第18师团发现中国军队入缅后,立即调整部署,以114联队守密支那,以第55联队第56联队向前线增援,师团指挥部亦向前开进。11月初,新38师112团第1营和第2营进至于邦附近时,与日军第18师团第55联队遭遇,双方在加拉苏四周山头展开激战。112团占据山头,居高临下,拥有各种口径迫击炮60门,轻重机枪110挺。日军虽然兵力占优势,但迫击炮不到20门,机枪只有10余挺。第一天,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几乎主宰了战场形势。日军进攻屡屡受挫,连指挥部也挨了两发炮弹,正在指挥作战的第55联队副队长平田一郎大佐被当场炸死。日本人强攻不成,遂改变战术,以1个大队迂回到112团阵地后方,断其归路,再以不断佯攻小股袭扰,以吸引中国军打枪打炮消耗弹药。果然,一连数日后,中国方面还击渐趋稀疏,炮兵射击亦变得十分零落。第五天黎明,日本人开始大规模集结部队,日军第55联队长丸山房信大佐亲自上阵,准备发起最后的总攻。然而就在这时,一队美国飞机隆隆地出现在战场上空,将弹药准确地投在中国军的山头和阵地。此后一个月,112团靠砍巴蕉树藤取水和美国运输机的空中补给,和整整1个联队的日军对峙50日。日军第55联队伤亡近千人,却始终未能攻破2个营的中国军阵地。丸山房信大佐在写给第18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的报告中惊呼:“……(加拉苏)高地之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例,中国人的变化是惊人的,希望能引起师团长阁下的重视……”
12月24日上午9时,新38师向于邦发起全线进攻。炮兵部队进行了1个小时的炮火急袭,370多发炮弹在敌人阵地开花。火炮准备后,随着一阵嘹亮的冲锋号,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了攻击。亲临前线督战的史迪威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观感:“中国人打得很好,这些人勇猛无畏,下级军官是好样的。”12月29日,经过6天的激战,新38师全部夺占了于邦的日军阵地。日军56联队丢下300多具尸体,仓惶向后退却。日军难以理解,昔日那支溃退之师何来如此神力。战后日本的战史是这样记载的:“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于邦战斗结束后,被俘的日军被带到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的面前,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小鬼子!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1944年1月,日军第55、56联队退守胡康河谷内的达罗至太白加一线。新编第1军兵分两路向南进击。左路为孙立人指挥的新编第38师,从于邦地区出发,向太白加攻击;右路为廖耀湘指挥的新编第22师,从新平洋出发,向达罗攻击。到了1月中旬,左路的新38师已夺占日军各外围阵地,开始攻击太白加的前沿。右路的新22师也渡过了塔奈河,进至达罗北面附近的百贼河。
1月28日晨拂晓,从新平洋起飞的美军飞机开始对达罗日军阵地实施猛烈轰炸。8时左右,新22师战车营的坦克纵队出现了,钢铁洪流就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阵地,撕裂敌人的防线,然后掩护步兵反复砍杀,并不失时机向纵深突进。这是中国K战史上第一场由中国人操纵的向日本人进攻的机械化战争,现代化优势在中国人一边。坦克手们驱使着铁甲战车,猛烈地扫荡敌人的阵地和步兵,驱逐他们,追逐和碾压他们,把他们打得失魂落魄。中国步兵紧跟在坦克后面,利用钢铁屏障的掩护,肃清各个死角,占领敌人工事和阵地。1月31日,一队坦克冒着敌人炮火快速冲进了达罗镇,钢铁履带反复碾压着设在小镇上的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将日军师团参谋长濑尾少将及数十名军官碾成了肉泥。虽然师团长田中新一逃出了该镇,但师团关防大印却落在了中国士兵手中,因此达罗之战就成为日军第18师团战史上的奇耻大辱。
左路新38师也于1月31日,向太白加发起总攻,美军第10航空队出动了30余架飞机,轮番实施空中打击,日军不得不突围后撤。2月1日,新38师占领太白加。达罗——太白加战斗的胜利,使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境内退进了站稳了脚跟,开辟了向纵深地区进攻的道路。
日军第18师团自达罗、太白加一线后撤后,改变防御部署,将第55、56联队成梯次配置,分别占据胡康河谷中心地带的孟关和瓦鲁班地区,两地前后相距约12公里,企图以坚固的纵深防御,阻止中国驻印军的进攻。
2月20日前后,中国驻印军各部队进至孟关外围阵地,新22师已全部投入战斗。从印度调来的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也已到达前线。根据史迪威的部署,以新38师为左路,新22师为右路,担任向孟关之敌的正面进攻,同时两师各抽出一部兵力攻击孟关反侧;以驻印军战车坦克部队穿越丛林,切断孟关与瓦鲁班之敌的联系;以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沿北侧山地长途迂回,攻占瓦鲁班,完成对日军的包围。
2月24日,中美联合部队向日军发动全面进攻,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迅速向孟关逼近。3月1日,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抵达瓦鲁班东北面地区,随即向日军发起攻击,并占领其侧后南北河渡口。日军发觉其后方被截断后,除留少数部队在孟关正面抵抗外,集中全力向瓦鲁班发起反击。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在已迂回至此的新38师113团支援下,与日军展开激战。3月4日,新22师攻克孟关,继续发展进攻,日军被包围在瓦鲁班周围的狭小地段。
3月8日中午,新38师第113团、战车第1营和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向瓦鲁班发起攻击。下午1时,战车第1营从河堤缺口涉水过河,对岸日军根本没想到坦克竟能涉水过河,急忙集中火力封锁河面,中美联军更不示弱,大小火炮对准敌人阵地实施压制射击,美国飞机也赶来助战,直打得日军阵地一片火海。下午1时半,战车已登上对岸阵地,坦克手们极为兴奋,好一个屠宰场!他们踩大油门,横冲直闯,勇猛向前。在战车的追逐下,日本兵像兔子一样,四散奔逃。这是用石头对付鸡蛋,用钢铁对付肉体的较量。这是以血还血,以命抵命的复仇。这是泰山压顶,不可抗拒的胜利进军。有的日军躲在土包式工事里顽抗,坦克手们给它一发穿甲弹,立刻叫它底朝天。有的日军躲在树丛下射击,一发榴霰弹打过去,丛林内便是一滩滩肉泥。伏在草丛中的日军,一发RS弹便叫他原形毕路,白骨成堆。还有些笨拙的日本兵,被战车撵得满地乱跑。坦克手先拿他寻开心,赛赛跑。小日本在前面跑,战车在后面追。跑上一小程,日本小鬼子跑不动了,想往旁边闪。于是,车手加大油门,战车“呼”地朝鬼子屁股碾过去……进军路上,横七竖八,躺下具具日军尸体。战至3月9日,日军第55、56联队死伤过半。最后凭借工兵部队在丛林中临时开辟的两条秘密通道,侥幸逃出绝境。
奇袭密支那
胡康河谷战斗,日军第18师团死伤过半。日本缅甸战。同时,在缅甸组建第33军。由本多政材中将任军长,统辖第18、53、56师团。本多政材把第18师团残部和第53师团部署在孟拱河谷,企图据险顽抗。
孟拱河谷地势险要,谷口是坚布山天险,谷内的加迈和孟拱两大重镇隔南高江对峙,攻守相望,互为犄角。史迪威与中国将领们商讨后,作出了一项大胆的作战部署:以新22师向加迈攻击前进;以新38师向孟拱进击;另以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和刚刚赶到前线的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组成中美联合突击队,绕道北侧的崇山峻岭,插向敌后的战略要点密支那。将日军在密支那、孟拱、加迈一线分割包围,予以歼灭。
1944年3月14日,中国驻印军开始向坚布山天险攻击,新22师从正面佯攻,新38师113团不畏艰险,历14日从左翼翻山越岭回到迂坚布山后方,和新22师两面夹击,于29日攻占沙杜渣,突破坚布山天险,进入孟拱河谷。4月24日,新22师和新38师向分别加迈和孟拱攻击前进。28日,中美联合突击队秘密向密**进发。5月14日,史迪威终于收到了中美联合突击队发出的信号,他们距密**还有48小时的路程。两天后,这支部队隐蔽地接近了密**外围。
密支那为缅北第一重镇,系缅甸铁路北部终点,有公路通孟拱、曼德勒及八莫,地形险要,是缅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并为中印公路之重要通道。日军第18师团第114联队主力及第56师团一部在这里构筑坚固工事据守。
5月17日清晨,美军出动大批飞机对密**进行了长时间的轰炸。上午10点,中美联合突击队向密**以西约1公里的飞机场发动猛攻。日军对突如其来的中美部队茫然失措,仓皇抵抗。中美联军经过4小时的战斗,完全肃清了机场上的敌人。下午,满载着武器、弹药、给养和增援部队的运输机和滑翔机,在密**机场降落。第二天上午,史迪威带领12名战地记者飞抵密**。随即,“盟军奇袭占领密**”的新闻迅速传向各同盟国。自以为是的英国人曾断言中美部队无法占领密**,当丘吉尔得知中美军队突然占领密支那机场后,马上责问英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他们是怎样漂亮地在密支那从天而降的,对此你有何解释?”
密支那的初步胜利,切断了孟拱、加迈之敌的后勤补给线,大大鼓舞了新22师和新38师对日军的正面进攻。5月下旬,新22师在索卡道将日军第18师团主力包围。5月27日,新38师第112团渡过狂涛汹涌的南高江,占领西通;第113团向加迈急进;第114团向孟拱发展进攻。6月1日。新22师将索卡道之敌全部肃清,毙敌5108人,生俘樱井中队长以下日军112人。之后,新22师挥师南下,向加迈猛进。16日,新22师和新38师113团在加迈会师,日军第18师团团长田中新一率1500余残兵,在第53师团主力的接应下仓皇南逃。6月25日,新38师114团攻克孟拱,歼敌1600余人。
但是,夺取密支那城区的战斗却进行得十分激烈而艰苦。史迪威在空降成功的胜利心情鼓舞下,下令部队两周内拿下密支那。然而,他低估了敌人。中美联合突击队占领密支那机场后,日军急忙自滇西和八莫调派部队向密**增援,使该地日军达到约2个联队的兵力。轻敌冒进的中美部队在密支那火车站惨遭日军伏击,伤亡巨大。史迪威连续向密**空运了第14师的第41、42团、新30师的第89、90团、第50师的149团。各部队不断向日军发动猛攻,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固抵抗。随着缅滇雨季的到来,战斗更加艰苦。
7月以后,孟拱、加迈之敌已被歼灭,密支那成为一座孤城。但是,日军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按照第33军军长本多政材“死守密**”的命令,依然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史迪威撤换了联军指挥官博特纳准将,重新调整了部署,以第50师、新30师和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从三面围攻密支那。
7月13日,中美联军向密支那发起总攻,很快肃清了外围阵地,攻入市区,随即开始与日军逐个房屋、逐条街道地进行艰苦争夺。经过20天的激战,终于在8月3日肃清了密支那的残敌,占领了整个市区。日军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见大势已去,被迫自尽。仅有少数残敌偷渡伊洛瓦底江,向八莫逃窜。在这场历时80天的密支那攻坚战中,中美联军浴血苦战,歼灭日军约3000千人,自身伤亡约7000千人。
胡康河谷——孟拱河谷战斗,中国驻印军歼灭日军第18师团全部,及第53师团和第56师团各一部,共击毙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廖耀湘在胜利后,立即至电蒋介石,兴奋地谈到“此次敌重武器及军用车辆遗失之巨,人员死伤疾病转于沟壑者之众,狼狈溃散惨状,有甚于两年前国军野人山之转进。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耻,官兵大奋。”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乘雨季进行休整扩编,新1军扩编成两个军,即孙立人指挥的新1军和廖耀湘指挥的6军。新1军下辖李鸿新38师、唐守治新30师;新6军下辖李涛新22师、龙天武新14师和潘裕昆第50师。
1944年10月,雨季将尽。中国驻印军由密**、孟拱分两路强渡伊洛瓦底江,展开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孙立人率新1军为东路,沿密支向南八莫进攻;廖耀湘率新6军为西路,由孟拱直取史维古、围攻滇、缅、泰边区日军,继而向东发展,协同新1军合围八莫之敌。
11月,日军大举进犯国内独山,贵阳告急,新6军奉令空运回国驰援,留下第50师编入新1军。同月上旬,新38师完成对八莫日军第2师团约1个联队的包围,经过1个多月攻坚战,于12月15日攻克日军号称至少能坚守3个月的八莫要塞,击毙敌守城司令原三好大佐以下5000余人。
在新38师攻占八莫的同时,新30师绕过八莫对南坎发动攻势,于11月15日夺取南坎西北之南开。12月3日,新30师前锋第90团与北上增援八莫的日军遭遇,日军集中2个多联队的兵力强攻90团防守的高地,一天之内连续冲锋15次,却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90团乘势反击,日军丢下1263具尸体和大量枪炮辎重狼狈溃逃。1945年1月7日,新1军完成对南坎包围。新30师和新30师以迂回奇袭的战术,南北夹击,于1月15日突入南坎市区,全部占领南坎,毙日军1700多人。与此同时,第50师也肃清了瑞丽江岸之敌,这样整个南坎地区为新1军占领。
中国驻印军占领南坎后,芒友便成为中印公路唯一被敌人盘踞的据点。两年前从缅甸撤退到云南的中国远征军,重新建成了滇西远征军,与驻印军同时反攻缅北,实行东西夹击,会攻芒友。据守芒友的日军,除第56师团外,还有第2师团的16联队、29联队和第33师团师团的119联队。他们采用交互支援,逐次抵抗的部署,迟滞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的会攻。
1945年1月16日,新38师主力沿芒友公路进击,新30主力围攻老龙山地区之敌。1月21日,新38师先后占领开阳、曼伟因、苗西等芒友外围据点,并与滇西远征军第53军第116师取得联系,联合发起攻击,于27日攻破芒友,滇缅公路就此全部打通。同时,新30师攻取老龙山。2月8日,新38师进占南巴卡。新1军继续猛进,经过20多天的战斗,先后攻克弄树、般尼、河劳、桃笑、贵街、芒利等地。3月8日,新30师和新38师合力攻占腊戍。3月23日,第50师占领南图。24日,新38师与第50师会师细胞。27日,新30师攻克猛岩。至此,缅北会战胜利结束。中国驻印军完成了消灭缅北日军,打通中印公路的历史使命。
在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中国驻印军全歼日军第18、第56师团,重创日军第53师团、第2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323人。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辆和汽车552辆。中国驻印军伤亡1.7万人
② 中国的野人山在哪里
位于中国和缅甸印交界处,缅甸最北方。
缅甸最北方的胡康河谷,钦敦江上游地区,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据说原来曾有野人出没,因此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山”。
到2009年1月为止,野人山区大多还是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野人山原属中国云南省,后来属于缅甸。
(2)缅甸新平洋在哪里扩展阅读:
曾在野人山发生的历史事件:
1943年10月,中(中国国民党驻印军)日在此发生激战,史称胡康河谷战役。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5军撤退时,曾闯入胡康河谷。
1943年, 中国远征军新22师和新38师在此与侵缅日军发生激战,史称“胡康河谷战役”(日军称“富昆河谷战役”)。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在胡康河谷的作战,主要集中在达罗盆地。 二战后期修建的中印公路穿越胡康河谷。
③ 缅甸在哪里
缅甸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简称缅甸(Myanmar)。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
缅甸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业为主,从事农业的人口超过60%,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蔗等等。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缅甸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缅甸的形状就像一块钻石,从南到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缅甸南端的维多利亚角处于北纬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缅中边界线居于北纬28度,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缅甸最西部的孟都处于东经92度线附近,东端的缅老界河湄公河在东经101度线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东经96度线上,缅甸的标准时间就以东经96度为准。
缅甸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 [18] 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特征
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环绕缅甸东、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挡了冬季亚洲大陆寒冷空气的南下,而南部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畅通无阻。缅甸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灾害较少。
矿产资源
缅甸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
石油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战前,石油是缅甸最大的矿业,最高年产量约100万吨。石油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端口、新固、仁安佳、兰约、敏布、帕兰永、约达亚、丹岱、毕道彬、仁安马、英道、延别鸟(兰里岛)以及实兑南部诸岛。1960后,又陆续在阿亚多、棉昂、卑谬、瑞卑达、曼、力班多等地发现石油。80年代末,缅甸实行开放政策,政府先后与韩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的9家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分别在莫塔马添麻烦在陆架、毛淡棉、若开谷地以及钦敦江一带勘探石油及天然气。 [19] 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评估报告,缅甸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其中内陆开采区块53个,近海开采区块51个。根据测量结果,约有1.6亿桶石油和20.1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缅甸的金、银、铜、铅、锌、锡、钨、锰等有色金属分布很广,从克钦邦北部一起到德林达依南部的麻力温才有分布,其中:
金分布于克钦邦马科、夏都塞,实皆省班毛附近及掸邦孟密、葛鲁一带。
银铅共生矿分布于克钦邦东南部和恩梅开江沿岸,掸邦波顿,曼德勒省勃力、皎栖,克伦邦高鲁都、迪恰亚,德林达依省的土瓦等地。
锡钨混合矿分布于掸邦东枝,克耶邦莫契,克伦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达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带。
锌和锰分布于掸邦南部。
锑分布于掸邦西北部、北部和东部、克耶邦、克伦邦一带。
掸邦波顿(包得温)是一个多种金属矿区,有金、银、赤铜、铅、锌和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该矿区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战时矿井遭到破坏,1951年才得以恢复。
克耶邦的莫契矿主要产锡钨,其规模虽不如波顿,但钨的产量居全国之首,战前该矿生产了5500多吨锡和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一半产于土瓦和墨吉。
铁分布于恩梅开江上游、掸邦西北部、曼德勒东部。1961年6月,缅甸石油和矿物勘探公司与德国柏兰格育公司在东枝附近的彬柏地区经勘探发现了一座储量为6300万吨的铁矿,该铁矿含铁量为53%。
煤缅甸煤的资源不太丰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掸邦南渡、葛鲁、克钦邦一些地区、曼德勒以东地区、若开邦实兑以及德林达依的墨吉一带,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发现了储量为1.28亿吨的煤矿。
缅甸是世界上着名宝石和玉石产地。宝石的主要产地为抹谷,盛产红宝石、蓝宝石。1989年,在掸邦南渡的丙弄村发现新的宝石产地,缅甸政府把丙弄周围地区划为国家专营的宝石产区。玉石矿分布在克钦邦北部地区,主要产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钻石主要产于孟密镇区的景朵村附近地区。
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20℃-25℃;最热月(4、5月间)的平均气温为25℃-30℃。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大。缅甸雨量丰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风盛行的6、7、8三个月,其次为5月、9、10月,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达4000毫米以上,中部为雨影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缅甸的干燥地带。5—10月各地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缅甸全年可分为热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
④ 世界上有很多原始森林 他们位置与那里 谢~
西非是热带原始森林景观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林木茂密,野生动植物繁多,其中科莫埃和塔伊二大原始森林区较具代表性。
科莫埃原始森林位于科特地迪瓦北部,这里有西非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科莫埃国家公园,动物和植物繁多,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科莫埃国家公园镶嵌在苏丹和亚苏丹草原上,面积11500平方千米,大部分处于海拔200米~300米的丘陵地带,科莫埃河和沃尓特河蜿蜒流过,几座高不过600米的小山兀立其间。
科莫埃自然保护区作为苏丹草原和亚林地区之间的过渡帯,最突出的特点是风景多样和生长有南方植物。科莫埃河穿园而过,在230千米长的河岸二边,茂密的原始森林形成了一条绿色甬道。此外,这里的牧草林木和灌木混生大草原,既有以柏树为主的稀疏树群,也有茂密的旱林和雨林,这使得许多生活在南部得动物迁居北方。目前,该园拥有11种灵长目动物,17种食肉目动物,21种偶蹄目动物:飞禽得种类繁多,西非就有4种。另外,园内的爬行类中还有10种蛇和3种鳄鱼。
作为非洲最后一片重要的热带原始森林-----塔伊国家公园以低雨林植被而闻名,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公园西邻利比里亚边界,东以萨桑德拉河为界,原为一动物保护区(1956年设立),1972年辟为国家公园,面积3500平方千米,地貌以平原为主,南部有海拔623米高的涅诺奎山。
由于气候因素,塔伊公园内生长着二种森林:一是主要由单性大果柏构成的茂密原始森林,一是由柿树所形成的原始森林。这二类森林区,堪称是地方性植物种类的巨大宝库。另外,公园里有数目繁多的野生动物,如黑猩猩穿山甲斑马豹等。各种猿猴利比里亚矮河马斑鹿羚和奥吉比羚羊为该地区所独有。
森林里的黑猩猩,个体的身材和外貌差异很大,站直时身高通常约为1米~1.7米,体重约35千克~60千克,雄体往往较雌体更大更强壮。除面部外,它们身上被覆棕色或黑色的毛,成年黑猩猩的身体及面部皮肤为黑色,但年纪较轻的个体面部则为粉红色或白色。
现在,由于人类猎杀采伐树木开垦耕地以及商业性出口黑猩猩用于动物园展出和试验研究等原因,野生黑猩猩的数量逐渐减少,《红皮书》以将其列为濒危物种。
此外,在-塔伊国家公园里生活的穿山甲,在白天是很难见到的,它们常在夜见活动,并能短时间游泳。除二部二侧和身体下部外,穿山甲的全身都覆有胶结被毛形成的重叠的浅褐色鳞片,头短,眼小,眼睑厚,嘴长而无牙,舌长而灵活。它的5个脚趾都生有利爪,主要以白蚁为食,有时也吃蚂蚁和其他昆虫。它们靠嗅觉来确定捕食对象的位置,并用前脚扒开对方的巢穴,取而代之。
塔伊国家公园由于有丰富的地方物种和一些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因而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1926年,在此地建立了面积为9600平方千米的莫耶-----卡瓦利森林区保护公园,1933年又将其改为物种专门保护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保护措施,塔伊国家公园的绝大部分地区仍保持原状,丝毫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在,塔伊国家公园是地球上所剩不多拥有可观面积的热带原始森林地区,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桃山原始森林位于黑龙江 伊春市桃山局东南方向55公里处,林河林场小东沟境内,属小兴安岭山脉,原始森林内共有12座山峰,最高山峰海拔810米。以红松为优势的针阔混交原始森林,总面积21平方公里,乔木总株数16万株,覆盖率达99%。红松的平均树龄350年,平均胸径0.4米,最大胸径l.4米,平均树高26米,最大树高36米。 林中栖息着十余种野生动物,如:马鹿、野猪、黑熊、抱子、飞龙、山鸡、山兔等;野生植物有:人参、党参、刺五加、五味子、木耳、蘑菇等。绕山而上有999级台阶,路经两处凉亭到达山顶。山顶有一座28米高的望塔;在原始森林边缘设有"猎人宿营地"1处,为欧式风格双层楼阁式建筑,楼内设有客房;酒吧及欧式烧烤壁炉。宿营地后面有一条四季长流的小溪。
桃山原始森林一年四季开放,为"97中国旅游年精华线"之一。是国家保存极好的原始林木资源之一贺兰山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地处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华北黄土高原西北侧,西南邻近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西北第一大南北走向的山脉,根属阴山山系。海拔3656.1米。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温带干旱半干旱山地森林的典型特点。系草原至荒漠的过渡地带,有复杂多样的动植物区和比较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色调分明的垂直景观,呈现梯度分布。其中生存着许多属于国家稀有、珍贵、濒危的动植物,也包括许多属于贺兰山独有的植物,特别是许多植物分类学家以贺兰山产的标本为模式,长期以来陆续发现的许多新物种,使贺兰山成为众多模式标本的原产地。因此,是生态、地理、林业、中药等学科的理想研究和实验基地。也是向广大群众,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生态保护教育的大课堂。因此,1992年经国家批准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纳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在贺兰山深处,奇石倚古洞,神泉见圣水,岩画融峭壁,古寺立石刹。广宗寺、福音寺两座内蒙古西部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坐落山中。自清朝干隆二十一年建成后,经声滔滔、香烟袅袅,盛行近两个半世纪。期间庙宇楼台高耸,造型古朴神秘,色泽五彩斑斓,给人以深不可测的感觉。寺区内空气清爽,风光旖旎,塔、亭、堂、殿、阁遥遥相对,又与苍松翠柏、崇山峻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幽静、清新、圣洁的自然景观。
贺兰山原始森林、花草芬芳,山壁陡峭,气势雄伟。这里有香獐、马鹿、麝、黑鹳、蓝子鸡等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山鸡、青羊、岩羊、黄羊、狐狸等百余种野生动物,时常成群出没于林间溪头,追逐戏嬉,全然是一座天然动物园。如果乌云暴风袭来,天昏地暗,声震如雷,鸟兽全无,使人胆战心寒……登上极峰,如走云天、宛履霞雾、情趣别具,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沙漠的浩翰,戈壁的宽广。而且,还可以欣赏到“大漠落日”、“沙市蜃楼”的奇特景观。俯览群山,峰峦叠翠,林海滔滔,惊险、神秘、粗犷、神奇的感觉涌入心中。
更有那漫漫历史长河中,阿拉善边疆少数民族主体——蒙古族,和硕特部落赶着勒勒车和牛马羊群,游牧在戈壁夕阳下的情景……
,是开展森林旅游的极好资源,
胡康河谷
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于缅甸最北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