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双版纳都有什么特色小吃或特色菜呢
独特的民族风情与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双版纳拥有独特的小吃,来过西双版纳的人都为这里的小吃所诱惑,都为这里的小吃所迷恋!因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这里拥有很多水果、特色菜,可口的比比皆是。
凉拌篇
傣族的凉拌李子,李子中的一种,个小,味酸,敲裂后放上盐,味精,辣椒等腌制,是非常招人口水的小吃!
凉粉是西双版纳人最爱吃的一道小食,各地加入的调料会有些不同,但都很好吃。
橄榄,不是每一种橄榄都用来榨油,这酸的橄榄吃完的时候如果喝上一口凉水,你一定会觉得你喝的是糖水,因为这种橄榄吃完后喝水,会让水变得甘甜!

在西双版纳,几乎所有果汁都是新鲜水果现榨,最大程度保证了水果的新鲜与口感。
烧烤篇
对我来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烧烤,一种是西双版纳烧烤,另一种叫其它。
版纳的烧烤相较其它地区可以说很奔放很直接了,用竹签一串,放在裁剪得整整齐齐的芭蕉叶上。
用天然调料腌制出来的串串一放进嘴里就知道跟外面的不一样,实打实的香,再配上一瓶啤酒,不要太满足。
另外西双版纳烧烤中的扛把子包烧也是必吃项目,用芭蕉叶把各种食材和调料包裹在一起,用炭火慢慢烘烤,等食材熟透后打开芭蕉叶,香气瞬间冲入鼻腔,有多好吃我就不描述了,自己去体验一把吧。
2. 傣族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1、油炸青苔
青苔可以炸了吃,在版纳的傣家人把从江河里捞出来的青苔洗净后,加工成青苔干片食用,油炸青苔既香脆,又有海味,是别具一格的傣族风味菜。
油炸青苔傣语称为“改英”,吃时,用剪刀把干青苔片剪为小块,丢进油锅里煎黄捞出,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小菜。
2、番茄喃咪拼盘
“喃咪”,一直以来有很多人都认为喃咪是道菜,喃咪实际上是傣族人专门拿来蘸的调料,这样的蘸料被统称为喃咪,可以蘸蔬菜,也是用来蘸肉肉。
3、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烤鱼也是一道经典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时香气四溢,这样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

4、烤竹鼠肉
竹鼠是西版纳特有的动物,竹鼠生活在竹篷下面的洞穴里,靠吃竹根为生,一般都有四五十厘米长,很像一只猫,但比猫还肥,一只竹鼠,足有五六斤重,其行动缓慢。竹鼠洞穴有两三个洞口,有时难以捕捉。有经验的猎人采用烟熏和灌水的办法,逼竹鼠外逃,而后捕住。
烤竹鼠肉,味道香甜、肉质软嫩、美味可口,是西双版纳山珍名菜之一,富有野味特点。
5、剁生
"剁生"是傣家人的下酒名菜,香甜清脆,酸辣可口。剁生,是彝、傣、白、布朗等少数民族保留至今的古代生食的遗俗露正宗的剁生,是将各种肉食剁碎,加上调料生吃。据说剁生的最初原料是麂肉,后来逐渐发展为牛肉、猪肉、禽肉和鱼肉等。
6、酸笋煮鸡
酸笋煮鸡是傣族传统名菜,西双版纳大小餐厅的常见菜品。用特质的酸笋配上鲜嫩的鸡肉熬成汤,再加上傣家特有的香料香茅草,酸酸辣辣,很开胃。傣味餐馆都会制作。当地人特别强调,酸笋是用新鲜的竹笋腌制而成,而鸡一般都用傣族小土鸡,酸笋煮鸡味略酸,不油腻,肉嫩而甜。
7、炒芭蕉花
在版纳有很多种可食用的花,其中以芭蕉花最为常见,芭蕉花的种类很多,几乎都可以食用,深受傣家人的喜爱;看似平凡的芭蕉花,有着一股特有的清香,口感也很韧口,可做出的菜式更是五花八门,包烧,煮,蒸,炒样样都可以。
3. 傣族特色美食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4. 傣族人特色饮食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5. 云南西双版纳特色美食
凉拌篇
傣族的凉拌李子,李子中的一种,个小,味酸,敲裂后放上盐,味精,辣椒等腌制,是非常招人口水的小吃!
凉粉是西双版纳人最爱吃的一道小食,各地加入的调料会有些不同,但都很好吃。
上学的时候学校沿路的小店家家都会卖,我们从来不吃袋装零食,基本上就是这些凉粉啊、米线啊或者各种凉拌水果承包着我们的夏天。
橄榄,不是每一种橄榄都用来榨油,这酸的橄榄吃完的时候如果喝上一口凉水,你一定会觉得你喝的是糖水,因为这种橄榄吃完后喝水,会让水变得甘甜!
在西双版纳,羊奶果是三四月大家最喜欢的水果之一,如拈一粒送入口中,轻轻一咬,酸甜的果汁便喷涌而出,但酸味过重,令人牙酥。一般吃法除生吃外,放上盐、辣椒拌匀后食用。
在西双版纳,可以说大部分水果都可以凉拌。
拌芒果
柠檬干巴,虽然这是菜,但弄上一小份,放大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那感觉相当的不错哦!
特色篇
除了这些小吃,最具特色的还有早餐,西双版纳人的早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云南各地都爱吃的米线、米干类,还有傣家糯米饭。
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加上傣家特制番茄喃咪、舂茄子、香茅草包肉、豆豉、螃蟹喃咪、青苔等,一个简单的糯米饭配菜可达十几种供您选择,可见西双版纳人民对吃的热爱。
缅甸鸡蛋巴拉达,虽然说是缅甸的,但在西双版纳的很多地方都会有卖,由鸡蛋、面粉、炼乳做成。可以说是西双版纳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
菠萝饭是傣家糯米饭的其中一种,把菠萝盖切下来以后掏空菠萝心,放入糯米,盖上菠萝盖,再用蒸笼把整个菠萝放进去蒸熟,时间越久,菠萝的香味就越是浓郁。
手抓饭真的是吃一次满足一次,就算不吃看着也会很满足!各种各样的菜拼成满满一桌,戴上手套想吃什么直接动手拿就好。
它在以前是用来招待部落首领的,只有宴会的时候才有,差不多就是云南的满汉全席,你能想到的云南菜都能在一张桌上见到。
6. 傣族人民的特色小吃(作文)
2、 食
傣族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7. 傣族美食有哪些
1、菠萝饭
菠萝饭,又叫凤梨饭,是傣族的一种特色美食;它形式可爱,色彩丰富,香甜可口,很受广大食客们的欢迎。

8. 傣族八大特色菜是什么
傣族特色菜有:火烧干巴、傣族手抓饭、撒撇、傣族柠檬鸡、傣族香茅草烤鱼、傣族鬼鸡、傣族茴香鸭、五香烤傣鲤。
1、火烧干巴
是采用肥膘黄牛,选其无筋、顺刀之精鲜肉,配以多种名贵且具清热降火之天然香料,经木炭火烧、木锤舂制而成,肉质细软,原汁原味,干而不燥,好吃不上火,是傣族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9. 傣族小吃
竹筒饭 只需将新鲜竹节砍下,将优质糯米装入竹节,加水浸泡若干小时,用干净的芭蕉叶或甘蔗叶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内用文火烧或置于烤炉上烘烤把水煮干,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轻敲数遍,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辣咪 是傣语对各种酱的统称,其种类有“辣咪布”(螃蟹酱)、“辣咪帕”(菜子酱)等近10种,平时最常见的是“辣咪帕”。其做法是:把开花结籽的青菜棵腌四五天,发酸时连酸汁倒进锅里煮,煮到水分基本完时,取出晒干即成。食用时,加盐、葱、蒜、芫荽、味精。辣椒,舂拌均匀盛入碗内,就可用其他鲜菜蘸着,也可以用糯米饭直接蘸吃。
酸笋煮鸡 是傣族一道较为独特的菜肴。做法是:将酸笋用水洗净,然后放入锅里煮透,再把准备好的鸡肉放入锅里同煮,待鸡肉煮熟后起锅。随后将辣椒、姜、葱等佐料放入油锅里炒热,再把酸笋鸡肉倒入锅里回一下锅,即可食用。
香茅草烤鸡 把宰好的鸡洗净,放在火炭上烘烤至六成熟,然后把肉剔下来,用春盐棒捶软捶碎。把预先切好的拌拢的葱、蒜、芫荽、青椒、盐等拌合在一起,捏成拳头大的一坨,用洗净的香茅草捆住,用竹片夹起来放在火炭上烘烤几分钟,去掉捍茅草就可以吃了。
油炸牛皮 其原料是牛皮和食用油。制作时先把牛皮煮熟,把毛刮净,用刀划成15 cm长、6 cm宽的若干块,洗净晒干备用。待食用时,把油倒入铁锅里加热,然后把晒干的牛皮放入能浸没牛皮的油锅里,慢慢地油炸,使牛皮发泡,微黄时即可取出。
油炸青苔 青苔傣语称为“改”和“捣”,它是从江河里捞出来洗净后,加工成青苔干片的食用品。油炸青苔傣语称为“改英”。做法是:先将青苔压成薄饼,撒上用细姜丝、盐和水调成的姜汤,然后晒成青苔片。食用时,用剪刀把干青苔片剪成巴掌大的小块,丢进油锅里煎黄即可捞出,当作餐桌上的一道菜。
菠萝紫米饭
是具有傣族特色的糯制食品。制作时,首先要把紫糯米用水浸泡7至8小时,然后淘洗干净,与剁细的猪肉搅拌均匀,把准备好的菠萝心放入紫糯米,再把切去的盖盖上放到甑锅 里蒸热,当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时,即可食用。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补血润肺之功效。
10. 傣族的服装,饮食,习俗是什么
1、服装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2、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
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一般都是自家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槟榔的习惯也很普遍。嚼食槟榔要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3、习俗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分布: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
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