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打缅甸是什么时候
Ⅰ 缅甸战役是什么时候
缅甸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从1942年1月20日至5月20日在缅甸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切断连接中国与英美盟国的唯一的陆上交通线,占领缅甸,并推进到印度边境。
缅甸战役是日本第15军实施的。这次战役于1月20日从泰国领土发起。英国军队曾企图将敌人阻止在萨尔温江、米邻和锡唐河地区,但未成功。1月31日,日军占领毛淡棉,2月23日夺占了锡唐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3月8日进入仰光。中国的3个军开到缅甸也未能扭转局势。日军继续进攻,占领了东吁、仁安羌、腊戍、曼德勒等城市。英国军队和中国军队随即退却并形成毫无组织的溃退。日军占领了缅甸,并侵占了中国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及腾冲、龙陵等城市。
为了防止英国海军可能参加作战而影响缅甸战役的结局,以及为了彻底击溃英军,日本海军对在锡兰的英国海军基地进行了袭击,迫使英国海军退驻马尔代夫群岛海域。日军采用了迂回、包围和果断深入敌人后方等战术,其作战行动比英军更为机动灵活。
日军进攻获胜的一个有利因素是,为数颇多的缅甸居民相信,靠日本人的帮助,就可以使国内反对英国统治的长期斗争最后完成。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迅速发展壮大。许多城市为缅甸独立军派出的队伍所占据;这些地方建立的政权机构,对入侵的日军分队均善意相待。
但是,缅甸独立军的领导人很快就看清了日本“同盟者”的狡诈和虚伪。不过,要扑灭对昔日殖民者的怒火,尤其是要使怒火转向日军,已很困难,这需要时间。至5月底,幸存的英国军队的大部分到达印度境内的英帕尔城。
在翻越山岭之前,他们丢弃了自己所有的武器。到达印度的只有1.2万人,只占参加缅甸战役的英军的1/3左右。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的第38师残部也开到了英帕尔。日本在完成缅甸战役之后得到了一次暂息的机会,遂利用这一机会巩固了在缅甸的地位。
Ⅱ 日军是如何入侵缅甸境内的
1942年1月4日,日军两个师团从泰国出发,经麦索侵入缅甸境内。日军攻占缅甸首都仰光后,又增调两个师团,总兵力约9.5万人,飞机250架。1月19日,日军占领缅甸南部的战略要地土瓦,控制了丹那沙林地区的3个主要机场,这就切断了英国军队从缅甸对马来亚的支援1月20日,日军第55师团主力突破泰缅边境守军的防线。30日,第55师团进至毛淡棉附近时,与缅甸军队和英国军队发生激战。2月4日,日军第33师团占领拔安。
Ⅲ 日军为侵略缅甸做了哪些战略部署
1942年1月4日,日军两个师团从泰国出发,经麦索侵入缅甸境内。日军攻占缅甸首都仰光后,又增调两个师团,总兵力约9.5万人,飞机250架。
1月19日,日军占领缅甸南部的战略要地土瓦,控制了丹那沙林地区的3个主要机场,这就切断了英国军队从缅甸对马来亚的支援。
1月20日,日军第55师团主力突破泰缅边境守军的防线。30日,第55师团进至毛淡棉附近时,与缅甸军队和英国军队发生激战。2月4日,日军第33师团占领拔安。
2月9日,第15集团军接到命令,日军南方军司令部命令该军“继续现在作战,尽量歼灭敌人,进到仰光地方,且务必在其以北取得地盘,以准备对曼德勒和仁安羌附近的作战”。
缅北高地,战斗越来越激烈了。
Ⅳ 二战时缅甸全境同时被日本占领过吗
是的,缅甸全境都被占领了。
1942年1月4日起,日军第55、33两个师团由泰国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毛淡棉发动进攻,至3月8日,即占领仰光。随即兵分三路北进,其作战计划:以一路追击撤退的英军,侵入米内瓦,直趋卡原里,占领仁安羌油田,截断英军退路;一路攻占同古,进逼曼德勒,围歼我军主力;一路由同古东进东枝(又名棠吉)进攻腊戌,北进八莫、密支那,截断中国军队归路。
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根据以上敌情,与中、美三方协商决定,对中、英在缅甸部队,作如下部署:以仰光至曼德勒(又称瓦城)铁路为界,由铁路以东至泰国边境,为中国远征军防御地区,铁路以西,为英军防地。中、英两国军队,分三路布防迎敌,计划在彬文那(又名平满纳)至曼德勒地区,与日军会战,围歼敌人。
英军为西路军(有2个军,辖:第1、17、36师、第63旅、第7装甲旅等部队4万余人)位于卑谬以北,伊洛瓦底江地区,防止敌人北进。中国远征军第5军为中路军,其先头部队第200师已于同年3月8日到达同古(又称东吁、东瓜)接替英军第1师防务,防守同古,该军担任同古以北铁路线两侧和正面防御,军部设于漂贝,新22师、第96师集结于曼德勒东北地区。中国远征军第6军为东路军,军部设于雷列姆,暂编第55师,位于垒固地区,第49师,位于孟畔地区,第93师,位于景东地区,防止降日泰军从东进攻,及掩护第5军左侧背,原先已进入景东的刘观龙支队,在孟勇芒林等地,中国远征军第66军,位于曼德勒至腊戌之间,为机动部队。
同年3月17日,日军再度发起攻势,一路沿伊洛瓦底江北上,西路英军一触即溃,只有两路中国远征军顽强抵抗,同时还不得不分兵驰援被围困的英军,整个战线开始崩溃。4月底,日军攻占腊戍,切断滇缅路,同年5月1日进占曼德勒。中英军队被迫向印度和中国境内撤退。至5月下旬,日军占领缅甸境内全部要地,并侵占中国云南省龙陵、腾冲等地。
Ⅳ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了多少军队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日军缅甸方面军下属三个军,其中本多政材的33军负责防守缅甸北部,处于中国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其中四18师团主要对抗从中国驻印军,第56师团负责对抗云南方向的中国远征军。
缅北滇西战役背景: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决定,驻印军在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逐次集结于印缅边境的雷多地区,准备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
驻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以腾冲为目标对日军发动进攻。驻缅北和怒江西岸的日军共4个师团,辖9个步兵联队、8个特种兵联队,在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挥下实施防御。
(5)日军打缅甸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战役影响
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缅北滇西之战被后来的军事学家称为“东方诺曼底之战”。
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再一次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使全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而重新振奋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Ⅵ 日军在什么时候侵占缅甸全境
1942年上半年,日军侵占缅甸全境,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进攻达到高峰。这一结果,对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产生了强烈影响。
Ⅶ 日军侵占缅甸对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1942年上半年,日军侵占缅甸全境,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进攻达到高峰?这一结果,对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产生了强烈影响?
日军侵占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这等于割断了中国的一条“输血管道”?一个时期里,国际援华物资和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联系,仅仅依靠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中航线来维持?这对中国抗日战场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国军队的处境更加艰难?英国首相丘吉尔甚至担心,中国一旦崩溃,日军至少能抽出15~20个师团用于其他战场,日军可能在第2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期采取新的行动,这必将增加英美军队的压力?
日军侵占缅甸,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美国,干扰了美国的太平洋战略?美国在亚洲采取以军事援助为主的战略,美国一度难以抽出军队直接同日军作战,因而需要借用中国的抗日力量?美国希望通过提供对中国的军事物资援助,让中国抗日战场来拖住日本军队?美国希望中国军队能够逐步采取攻势行动,迫使日军把更多的兵力投放到中国战场,“使日军无法进行新的冒险”?为此,美国希望滇缅公路运输线能够畅通无阻?缅甸失守,美国的这一战略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日军侵占缅甸,直接威胁到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印度是英国在远东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英国在亚洲殖民统治的心脏?缅甸失守,直接威胁印度东部边境,如果印度再被日军侵占,日军就可以控制印度洋,直趋中东?这不仅使英国失去了在亚洲的巨大利益,还将严重影响到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
缅甸在远东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促使中国?美国?英国等国都认真考虑对侵缅日军进行反攻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史迪威将军曾痛心地说:“我们从缅甸逃出来,这是个奇耻大辱?我认为我们应该找出原因,然后打回去,收复缅甸!”
但是,由于各国在对日作战上的战略利益不同,在何时反攻?怎样反攻等一些重大问题上,长时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蒋介石希望英国和美国能够把主要军事力量投放到亚洲太平洋战场,动员更多的英美军队的力量对日作战,这样可以早日结束抗日战争?蒋介石提出,对侵缅日军的反攻行动,中国军队不能再冒第2次失败的危险,必须中?英?美三国陆海空军全力以赴,以求必胜?
但是,英国和美国的主要战略利益在欧洲,当时不可能集中力量对日作战?美国表面上对反攻缅甸比较积极,实际上只是敦促英印军队发动反攻,他们只是派遣史迪威将军来指挥中国军队作战?英国把海上行动看作是击败日军的首选战场,因而不愿意在远东发动大规模的对日战争?这场争论从日军侵占缅甸全境开始,经过各国首脑多次重要会谈,直到1943年秋,才基本明确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
1943年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美?英军队的首脑聚集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重要会议?当时,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前景已经明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成为首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军政首脑们讨论对日作战的主题之一,就是在缅甸实施反攻?美国陆海军负责人马歇尔和欧内斯特·金上将在会上提出,为了打击日军,要在11月进行强大的缅甸攻势?他们认为:“由英国在缅甸南部和中国在北部的联合进攻,将牵制南太平洋的日军调往缅甸”,这样,“可以防止太平洋的一场灾难,否则就会断送欧洲第一的战略?缅甸攻势还能打通进入中国的陆上通道,以便集结空军部队打击日本”?
5月12日至23日,罗斯福?丘吉尔和一些美?英军队的高级军官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中?印?缅战区指挥官韦维尔?史迪威?陈纳德列席会议,宋子文代表中国应邀出席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1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重要会议?会上,中国坚持实施以收复缅甸全境为目标的“安纳吉姆”计划?
11月23日至27日,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以及美?英?中三国的高级军事幕僚,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蒙巴顿提出的北缅作战“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为了建立对日作战的基地,中?英?美三国政府经过一系列会谈,基本商定了以中国军队为主,配属美?英军各一部,发动缅北?滇西作战,以保障开辟中国昆明到印度利多的公路,敷设输油管道?
缅北?滇西,虽为两个战场,但实施反攻作战?打击日军的目的是一致的,作战行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把第18师团部署在缅北,把第56师团部署在滇西?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和美英同盟军密切配合,准备歼灭缅北?滇西的日军?
中国驻印军的主要部队有新编第一军,军长为郑洞国中将,下辖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每个师约1.5万人?为了提高这支部队的机动能力?通信能力?火力,根据美方建议,中国驻印军每个师编制3个步兵团,以及榴炮营?山炮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教导营等?在武器装备上,每个师编有各种车辆300多辆,榴弹炮12门,山炮24门,各型迫击炮234门,防坦克炮36门,骡马1000多匹,轻重机枪468挺,火箭发射筒108具?武器装备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中国驻印军的作战方针是:以协同友军歼灭日军为目的,先向缅北进攻,夺取孟拱?密支那等要点,然后经八莫向曼德勒前进,将日军压迫于曼德勒附近地区,包围歼灭日军?
中国驻印军的作战计划明确,向缅甸北部的攻势发起前,部队在利多附近集中?反攻作战中,先由中国驻印军主力发动攻势,把日军兵力吸引到缅北方向,这样就便于友军在缅甸南部登陆?缅北攻势作战分为3期进行,第1期的攻击目标为孟拱?密支那一线,第2期的攻击目标为杰沙?八莫一线,第3期的攻击目标为曼德勒?攻击作战中,美国空军要通过轰炸等方式尽量摧毁缅北日军的各个要点,并以强大的空中力量协助中国驻印军作战?作战地区内的游击队,要不断扰乱日军的后方?
1943年春季,中国驻印军的补充训练基本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时机基本成熟?为了及时做好反攻缅甸的准备,新编第38师第114团,独立工兵第10?第12团等部队通过铁路输送,进入印度东部的利多,协助美军2个团又3个营的工兵部队修筑道路?这些部队从利多的东南方向开始,在人烟稀少的野人山上辟山筑路,遇水架桥,逐步向缅甸北部推进?3月20日,新编第38师第114团进入缅甸北部?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率领6个军16个师,配属美军第14航空队一部,准备从怒江向滇西发动进攻?
中国远征军再度出征,陈诚未能率军上战场,蒋介石多次换将,最终让有“常胜将军”美称的卫立煌担任司令长官?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在滇西向日军发动反攻?
缅甸境内,山脉交错?野人山脉?东加亲山脉?怒山山脉等中国横断山脉的余脉,山势陡峻,部队行动和通信联络都较困难?为此,远征军根据滇西的地形特点和对日反攻作战的要求,连以上各单位都配备了完整的通信器材?工兵器材和运输工具,军部和师部都有一所设备较好的野战医院?同其他部队相比,中国远征军各部队的武器装备显着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部队官兵的士气,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准备?
1943年12月,中国驻印军对缅北的日军发动进攻时,国民政府曾要求拟订远征军反攻作战计划,但这个计划没有付诸实施?1944年3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给蒋介石打电报,要求中国远征军在“新编第1军正给日军第18师团以沉重打击,日军缅甸方面军主力已被拖在英帕尔和实兑”的有利时机,迅速出兵?如果丧失战机,日军就会重整旗鼓,展开新的进攻?
3月20日,罗斯福指令美国中印缅战区副司令霍恩少将从缅北飞往重庆,向蒋介石呈送第163号备忘录?这份备忘录指出:史迪威将军率领部队从印度的利多开始反攻以来,已进至缅北的杰布山区,重创日军第18师团?英国远征军挺进队与美国工兵分队深入敌后,袭击日军的补给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种有利态势下,“请求滇西方面之远征军及时开始攻击,牵制当面敌军第56师,使驻印军作战容易?”蒋介石看完这份备忘录,经过慎重考虑,于27日发出回电,拒绝了罗斯福的要求?
4月4日,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强烈要求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4月中旬,马歇尔电令暂时停止发送援助中国远征军的各类物资,中国远征军出动后再恢复供应?据此,霍恩将军把4月份供给中国远征军的734吨作战物资调拨给美军第14航空队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4月13日发出了“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的电令?17日,远征军长官部拟订出作战计划?
中国远征军的作战方针是:为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军,由栗柴坝?双虹桥间渡江,以滕冲为攻击目标?第11集团军为防守军,负怒江左岸防守之责?另以该集团军之新编第39?第88?第76师,新编第33师各派2个加强团渡江攻击,策应第20集团军作战?各部队的攻击准备限定在4月底以前完成?
4月25日,蒋介石分别打电报给卫立煌?宋希濂和霍揆彰,进一步强调了渡江反攻的作战任务?蒋介石在电文中指出:“此次渡江出击之胜负,不仅关乎我国军之荣辱,且为我国抗战全局成败之所系,务希各级将领竭智尽忠,达成使命”?
丘吉尔得知中国决定发动滇西反攻作战,即打电报给蒋介石,表示“欣慰”?
史迪威见蒋介石下令中国远征军对日军作战,“深为欣悦”?史迪威认为,“此种来自中国方面之努力,将激励其在缅甸丛林间作坚韧奋斗中之中国部队之士气也?现所计划之联合作战,必将使吾人对于重开通华路线及供给中国作战部队物资之努力,得有进步之实效”?
Ⅷ 日军为何进攻缅甸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接壤,西北和印度相邻,东南和泰国、印支交界,西南濒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是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1885年起,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改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缅甸是东南亚惟一未被占领的国家。成为同盟国在亚洲大陆的南翼屏障。从仰光到昆明的中缅公路是美国向中国国民党政府运输战争物资的惟一陆上通道。
进攻缅甸是日军在东南亚发动进攻期间所进行的最后一次战役。由于兵力不足,日军大本营指示南方方面军,在南方作战期间,首先相机夺取缅甸南部的航空兵基地;当作战告一段落后,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再继续发动进攻。日军占领缅甸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大陆屏障,截断美、英对中国国民党军队进行补给的中缅公路交通线,以便早日结束中国战场的军事行动;同时,进逼印度,促使其脱离英国。担负对缅作战的兵力是陆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陆军中将,下辖第33师团和第55师团,共3.5万余人。开战后增至4个师团,6.3万人。支援作战的飞机564架。为了进攻缅甸、控制泰国,日本第15军于1941年12月8日在曼谷登陆。12月19日,日军一部进入缅甸南端的丹那沙林地区,夺取了3个机场,切断了英军从印度、缅甸对马来亚的空中支援。此后,日军加紧构筑道路,加强侦察,组训缅甸反英亲日分子,厉兵以待。
英国在战前认为日本不会进攻缅甸,只把缅甸作为美、英对新加坡和中国进行陆空补给的中转站。因此,缅甸在英国的防御体系中未被重视,它曾先后隶属印度司令部、新马司令部、南亚盟军司令部,最后又归属了驻印英军,但缅甸的防御始终未能建立。1942年初,盟军在新、马、菲和荷属东印度地区相继失败之后,缅甸这个南亚大陆的前哨屏障的作用才被重视起来,但已为时过晚。当日军向缅甸大举进攻时,英国的防御兵力只有1个印度步兵旅、1个缅甸步兵旅和一些分队,另1个印度旅还没有到达。总兵力只有2.6万人。部队都组建不久,装备训练不足,战斗力很弱。支援作战的有美、英各1个战斗机中队,共有飞机36架。英国在印缅战区已无兵可派。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英首相丘吉尔要求澳大利亚把正从非洲调回的1个师改道运至仰光。但澳政府认为,由于荷属东印度地区被占领,澳大利亚本土已岌岌可危,因而拒绝了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强烈要求。当时,缅甸之战已经开始,英国转向蒋介石求援。
中国国民党政府应英国政府的请求和为了保持中缅公路的畅通,同意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但交涉过程颇为曲折。自1940年日本侵占海南岛和印度支那,切断了中国经南海和印支的海、陆对外交通之后,中国国民党政府对缅甸通道的安全日益担心。1941年2月,国民党政府派遣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赴缅甸、印度和马来亚进行考察,探讨和英国联合保卫缅甸问题。但英国顾虑较多,不愿担负中国远征军的后勤供应。1941年夏,韦维尔以印缅战区总司令的身份到重庆活动时,蒋介石曾当面提出派遣部队入缅和英国部队共同保卫缅甸,但韦维尔态度消极,强调中国军队以防守中缅、中老边界为宜。蒋介石对此大为不满。1941年12月下旬,中国国民党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准备先以3个军入缅作战。但英国一直不同意远征军提前入缅,双方争执多时,中国远征军历经三次动员和变更行动时间,直到仰光不保,英国才最后同意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国民党远征军统称“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先由卫立煌任司令,后改派罗卓英为司令,杜聿明为副司令,下辖3个军;即第5军,军长杜聿明兼;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66军,军长张轸。在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后,英国、美国和中国国民党政府又在指挥权问题上争吵不休,各有打算,最后同意由英国的亚历山大上将和美国的史迪威中将实行双重领导,蒋介石也在幕后指挥,实际仍是各行其是,严重地影响了远征军的作战。
1941年12月23日和25日,日军对仰光猛烈空袭。1942年1月4日和19日,日军2个师团从泰国向缅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发动进攻,至1月31日,占领了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区。此后,日军急速向仰光推进,于2月21日渡过萨尔温江,突破了英军在米邻河和锡唐河的防御,英印守军第17印度师只余下3000余人弃械逃回东吁。日军于3月4日前到仰光东北的勃固,仰光受到严重威胁。3月6日,缅甸战区新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下令撤出仰光。此时日军已对仰光形成包围之势,幸而北面日军机械地执行命令,在达成合围之后,没有等待接替部队的到来即自行撤离,仰光守军得以侥幸撤出。3月8日,日军进入仰光时,该市已是一座空城。
日军占领仰光后,海上补给得到了保障,经短期休整补充,并得到2个师团的增援后,分三路向曼德勒推进。右翼第56师团经勃固、东枝,直插腊戍,以切断英军和远征军的退路;中路第18、第55师团沿铁路向曼德勒进攻;左翼第33师团沿伊洛瓦底江向卑谬、仁安羌进击,以占领仁安羌油田,从左侧包围曼德勒守军。由仰光撤出的英军边打边退,战斗力已大为削弱,至4月初英军约6万人在曼德勒以南240公里防守一条由西至东的防线。英军东侧由中国远征军防守。其中第6军防守景栋、孟迤地区,第5军防守东吁至曼德勒一线,第66军为预备队。第5军先遣部队第200师于3月7日开抵东吁后,立即掩护英军退却,并抗击北进的日军。双方激战12天,日军伤亡较大,这是日军人缅以来遇到的最顽强的抵抗。由于远征军上层指挥混乱,守军得不到有力增援,于3月29日弃守东吁。左路日军3月23日占领缅甸南部主要机场勃生,从此英军失去了空中掩护。4月中旬,日军占领卑谬后,逼近仁安羌,并对该地英军形成包围。英军紧急要求驻守曼德勒以南的中国远征军前往解围。第66军所属第38师1个团击退了日军,使英军七千余人,其中包括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安全转移。4月下旬,占领东吁之日军又攻克东枝,并换乘汽车向深远后方腊戍猛插,于29日攻占腊戍,从而切断了远征军和英军的退路。至此,英军和中国远征军未能实现在曼德勒以南与日军会战的企图,部队被迫后撤。5月1日,曼德勒失守,英军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爬山越岭,历尽艰辛,退至印境阿萨姆邦的英帕尔。中国远征军一部进入印度的利多,大部退回国内。远征军在撤退中组织指挥混乱,给养缺乏,又兼雨季已到,山洪暴发,蚊蝇蚂蟥为害,疾病流行,部队非战斗减员比作战伤亡还大。日军围追堵截,西路到达亲敦江以西,东路占领了八莫和密支那,并进入中国云南境内,于5月10日占领腾冲,前出至怒江西岸,双方沿江两岸对峙。至此,日军已达成其作战目的。这次战役英军伤亡约1.3万人,中国远征军伤亡约3万余人。日军伤亡4600余人。
日军在进攻缅甸的同时,为了保障缅甸的海路补给,于1942年3月23日,以陆海军一部占领缅甸南端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英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对日本的进攻能力估计不足,在新、马、缅都吃了大亏。新加坡失守之后,印度洋门户洞开,印度、锡兰失去屏障。英国十分担心东印度洋这两个殖民地的安危,在缅甸兵力非常缺乏的情况下,立即动员了6个旅防守锡兰,还于3月间在锡兰成立一支新的舰队。日军深怕英国海军势力的增长危及它由海路向仰光的增援,于1942年4月5日和9日出动了由南云指挥的第1航空舰队为主的机动编队,对锡兰科伦坡港和亭可马里海军基地进行了空袭,共击沉英军轻重巡洋舰5艘、航母和驱逐舰各1艘,击落飞机约90架,同期还在孟加拉湾等海域击沉舰只30余艘。英国在遭受袭击之后,将东方舰队主要力量撤往东非,实际上除了非洲东部海岸以外,全部放弃了印度洋。英国以焦虑的心情担心日本会在掌握印度洋制海权之后,大举进犯印度大陆。但日本这时已成强弩之末,力量有限。日舰队解除了对仰光的海上威胁之后,已收兵回营。其陆上兵力的扩张能力亦达极限,再也无力占领锡兰、特别是印度这样的大国了。
在太平洋战争第一阶段作战中,日军实施战略进攻,达到了预期目的。盟军处于战略防御,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打败了美、英、荷在远东的部队,相继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以及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强占的土地面积达380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日本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战前周密准备,开战时集中兵力实施突然袭击,一举夺取了海空控制权,海战力求速战速决,不间断地实施登陆和进攻战役,从而使同盟国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Ⅸ 二战时期日军是如何占领缅甸的
1942年初,日本占领马来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这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但在这之前缅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饭田祥二郎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迫使中国远征军突围。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两路分兵撤回中国境内。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